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閲讀答案 >

《春望》閲讀答案

《春望》閲讀答案

在日常學習和工作中,我們或多或少都會接觸到閲讀答案,閲讀答案是我們解答閲讀題的金鑰匙。一份什麼樣的閲讀答案才能稱之為好閲讀答案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春望》閲讀答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春望》閲讀答案

《春望》閲讀答案1

 望嶽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造化鍾神秀,陰陽割昏曉。蕩胸生曾雲,決眥入歸鳥。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春望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5.《望嶽》與《春望》分別創作於杜甫的青年和中年時期,兩首詩圍繞“望”字展開。《望嶽》中作者望到了巍峨秀麗的泰山,表現出詩人①的人生態度;《春望》中作者望到了破敗的長安城,表現出詩人②、思念親人、悲己傷時的情感。(每空限填4字)(2分)

6.下列對這兩首詩的賞析,有錯誤的一項是(2分)

A.《望嶽》全詩沒有“望”字,卻句句圍繞“望”字着筆,遠望、近望、凝望,描寫了泰山雄偉磅礴的氣象,抒發了自己的人生情懷。

B.《望嶽》頷聯中“鍾”字,把大自然人格化,它慷慨地把所有的神奇和秀美都集中在泰山身上;而“割”字則寫出了泰山高大巍峨的形象。

C.《春望》頷聯中“感時”緊承“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傷時局,見花開傷心;“恨別”領起“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怨恨離散,聞鳥鳴驚心。

D.《春望》尾聯由國破家亡寫到自己的衰老,白髮是愁出來的,“搔”欲解愁而愁更愁,頭髮白了疏了,從頭髮的變化,表達了詩人珍惜時光的願望。

7.在古代詩歌中你會遇到各種各樣的鳥,詩人借鳥表達不同的情感色彩。“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表達了傷感悲情;“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表達了滿懷豪情;“,”表達了喜悦之情。(2分)

答案:

5.答案示例:①積極向上②憂國憂民(2分。每空1分)

6.答案:D(2分)

7.答案示例1: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答案示例2: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2分。每空1分,有錯別字該空不得分)

《春望》閲讀答案2

閲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14~15題。

春望寄王涔陽

劉長卿

清明別後雨晴時,極浦空顰一望眉。

湖畔春山煙點點,雲中遠樹墨離離。

依微水戍聞鉦鼓,掩映沙村見酒旗。

風暖草長愁自醉,行吟無處寄相思。

11. 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恰當的一項是(3分)()

A. 首句即點題中“春望”,交代了時間和天氣,而“別後”二字暗釦題中“寄”字。

B. 詩人隱約聽聞鉦鼓之聲,看到沙村裏酒旗時隱時現,頸聯視聽結合,以動襯靜。

C. 尾聯詩人直抒胸臆,以“愁”字點明情感,以“無處寄相思”表達對友人的思念。

D. 整首詩融情入景,卒章顯志,通過描寫春天野外淒涼的景色,襯托詩人的孤寂之情。

12. 本詩第二句“極浦空顰一望眉”極為精妙,請賞析其獨到之處。(8分)

答: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1D

12比喻,用皺起的眉 頭來比吹皺的水紋,表達作者的悵然之情;空,徒然的。詩人遠望,卻什麼也望不到表達失望之情;這一句呼應題目的春望,並且引出頷聯的景

《春望》閲讀答案3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1)請賞析“城春草木深”一句中的“深”字。

(2)詩人時年四十多歲,卻説“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原因是什麼?

答案:

10、【分析】《春望》是一首五言律詩,作於唐肅宗至德二年。當時長安被安史叛軍焚掠一空,滿目淒涼。杜甫眼見山河依舊而國破家亡,春回大地卻滿城荒涼,在此身歷逆境、思家情切之際,不禁觸景傷情,發出深重的憂傷和感慨。詩人在這首詩中表現了愛國之情。

【解答】

(1)本題考查詩歌煉字賞析。首先在詩文中要找到該煉字,煉字一般為動詞、形容詞或特殊詞(如疊詞、擬聲詞、表顏色的詞等)。煉字賞析常見答題格式:字在詩句中的意思是……,作用是……,它運用了……的修辭(或化靜為動,或化抽象為具體,或化虛為實)寫出了…的景象,表達了詩人……的思想感情。做此題要在瞭解寫作背景的基礎上熟悉古詩內容,再進行賞析。深”字用的好,這個字體現了長安城裏草木叢生,以此表現國家殘破、人煙稀少,給人以滿目悽然的感覺。

(2)本題考查詩句的理解。“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的意思是:愁悶心煩只有搔首而已,致使白髮疏稀插不上簪。詩人的愁緒源自對國家前途的擔憂,對親人的思念還有對自己前途的擔憂。

答案:

(1)“城春草木深”寫作者春望所見:(國都淪陷,城池殘破)亂草遍地,林木蒼蒼。一個“深”字,令人滿目悽然。渲染了殘破淒涼景象。雖是寫景,但實為抒情,情景交融。極富表現力。

(2)國家殘破(憂國);惦念遠方親人的安危(思家)

《春望》閲讀答案4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1. 杜甫是唐朝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被後世尊稱為( )。

A. 詩聖 B.詩仙 C.詩鬼

2.杜甫和( )齊名,世稱“李杜”。

A. 李賀 B.李白 C.李商隱

3.這首詩的主題是( )

A. 春日觀景,熱愛自然。

B.胸懷大志,報效國家。

C.傷感國事,懷念家人。

D.老有所為,奉獻餘熱。

4.對詩句理解錯誤的一項是( )

A. 首句寫望中所見,“草木深”寫出了景色的秀美,令人賞心悦目。

B.三、四兩句寫詩人觸景生情,見了花、鳥反而墜淚驚心。

C.五、六兩句寫因戰火不斷,與家人隔絕,表達了詩人盼望音信的迫切心情。

D.七、八兩句用一個細節寫詩人熱愛國家、眷念家人的心情。

參考答案:

1.A

2.B

3.C

4.A

《春望》閲讀答案5

漢壽城春望①

劉禹錫

漢壽城邊野草春,荒祠古墓對荊榛。

田中牧豎燒芻狗②,陌上行人看石麟③。

華表④半空經霹靂,碑文才⑤見滿埃塵。

不知何日東瀛變⑥,此地還成要路津。

【注】①本詩是作者貶任偏遠地區的朗州司馬時所作。漢壽城,朗州古城。②芻狗:古代用茅草紮成的狗作祭品。③石麟:貴族墓前的石獸。④華表:指路的路牌。④才:隱約。⑤東瀛:東海。東瀛變,指滄海桑田的變化。

1.下列選項中對詩歌思想內容和藝術特色分析正確的兩項是()

A.首聯因不見人煙,所以“對”字組合起來的荒祠、古墓、荊棘、榛莽之類愈多,愈顯出古城的荒涼。

B.頷聯寫“牧豎”“行人”,極大增添了景中的生氣。頸聯寫華表、石碑表現出古城昔盛今衰的景象。

C.這首詩打破了一般律詩起、承、轉、合的條框,首頷頸三聯渾然一體,極力鋪陳漢壽城遺扯的景象。

D.在尾聯興和廢的慨歎中,詩人闡明瞭關於事物發展變化的樸素辯證觀點,強化了全詩的消極思想。

E.本詩主要寄託詩人貶謫到偏遠地區後的淒涼之感、對昔盛今衰的深沉感慨和歸隱田園的嚮往之情。

2.本詩作於杜甫《春望》後約40年。兩詩都運用意象,從各自的角度反映了“安史之亂”的影響。請依據詩歌,比較兩詩在內容上的相同點和不同點,並簡要分析。

【答案】

1. AC 2.相同點:遙望春景的荒蕪和破敗、淒涼。

不同點:①《春望》描寫戰亂中的場景,《漢壽城春望》描寫戰亂後的遺蹟。

②《春望》描寫國都景象,《漢壽城春望》描寫地方景象。

⑧《春望》描寫景物和詩人形象,《漢壽城春望》全詩寫景。

【解析】

1.試題分析:題幹要求選出“下列選項中對詩歌思想內容和藝術特色分析正確的兩項”,這屬於綜合考查題,考查學生對詩句內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B項,“頷聯寫‘牧豎’‘行人’,極大增添了景中的生氣”有誤;頷聯雖有“牧童”和行人”出現,但也沒有增添任何生氣。牧豎燒芻狗予田中,説明墳山冷落,祭掃無人“田地荒蕪,可牧牛羊。符人着石麟於陌止。是因為荊榛莽莽,別無可以觀賞盼景物,唯古墓前石獸羣尚可注目而已。D項,“強化了全詩的消極思想”有誤;在興和廢的轉化之中,充分地表現了詩人發展變化的樸素辯證觀點,使全詩充滿了積極的進取精神。E項,“歸隱田園的嚮往之情”無中生有。

2.試題分析:題幹要求學生“本詩作於杜甫《春望》後約40年。兩詩都運用意象,從各自的角度反映了‘安史之亂’的影響。請依據詩歌,比較兩詩在內容上的相同點和不同點,並簡要分析”,這是考查詩歌的內容。應找出兩首詩歌中的意象,分析場面的特點。《春望》中,由開篇描繪國都蕭索的景色,到眼觀春花而淚流,耳聞鳥鳴而怨恨;再寫戰事持續很久,以致家裏音信全無,最後寫到自己的哀怨和衰老。這首詩描寫的是戰亂中的場景,且所寫的是國都長安的景象。《漢壽城春望》中,首聯的出句點明瞭“春望”的地點——漢壽城,勾勒出來的景物頗多,有荒祠、有古墓、有射棘、有榛莽,唯獨沒有人煙,這是戰亂後的遺蹟。

點睛:本題屬於詩歌的比較閲讀題。這類題目的特點如下:選材,題目材料一般選用不同的人所寫的相同或相似的題材,或是思想感情不同,或是表達技巧不同,或是語言風格不同;命題角度,可以分為對詩歌語言的品味、對詩歌表現手法的理解、對詩歌形象的解讀、對思想感情的把握等方面的比較;題型設置,既有單一比較,但更多的應是綜合比較。可以氛圍“同中求異”“辨別異同”兩種類型,但又較多是“同中求異”這一類型。比如本題中,主要是對兩首詩歌中形象的比較,且屬於“同中求異”,即既要答出相同點,也要答出不同點。

《春望》閲讀答案6

《春望》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1、選擇題

①對《春望》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一句意為:故國淪亡,空留下山河依舊,春天來臨,長安城中荒草深深。

B.“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一句意為:感歎時局,看到開花也不由得流下眼淚,怨恨別離,聽到鳥鳴也禁不住心中驚悸。

C.“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一句意為:戰爭已經持續了三個月,家書珍貴,足抵得上萬兩黃金。

D.“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一句意為:痛苦中我的白髮越搔越短,簡直要插不上頭簪。

②對“國破山河地,城春草木深。”兩句的分析,不恰當的一項是()

A、這兩句詩寫春望所見。一個“破”字,視野從城到山河,令人怵目驚心;一個“深”字,視野從滿城到花鳥,令人滿目悽然,詩人的感情由隱到顯,由弱到強,步步推進。

B、這兩句詩對仗工巧,圓熟自然,詩意變化。“國破”對“城春”,兩意相反。“國破”的殘垣斷壁同富有生機的“城春”對舉,對照強烈。

C、詩意變化的又一例為“國破”與“山河在”前寫國都淪陷,城池殘破,後寫山河依舊,意思相反;“城春”與“草木深”前寫明媚春景,後敍荒蕪之狀,前後相悖。這種詩意的.變化,突出了山河破敗的景象。

D、這兩句詩以寫景為主。句中的“國”、“山河”、“城”、“草木”都是詩人親眼所寫的景物。

③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恰當的一項是()

A、詩的開篇即寫春望所見,突出寫山河破碎、滿城荒蕪,寫長安淪陷後的殘敗景象。

B、“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有兩種解釋。一種是觸景生情:因感時恨別,見到了本為娛人之物的花鳥反而流淚驚心;一種是移情於物:以花鳥擬人,感時傷別,花也濺淚,鳥也驚心。兩種解釋都符合詩意。

C、“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寫自安史叛亂以來,戰火不斷,企盼親人消息,一封家信真是勝過“萬金”!“家書抵萬金”是説一萬兩金才能得到一封家信。

D、“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句中,“白髮”為愁所致,“搔”為想要解愁的動作,“更短”可見愁的程度。這樣,在國破家亡、離亂之傷痛之外,詩人又歎息衰老,更增了一層悲哀。

④閲讀杜甫《春望》這首詩,找出分析不當的'一項()

A首聯寫望中所見,山河依舊,世事全非,失陷後的長安,草木叢生,一片悽風苦雨。詩意形象生動,情感極其沉痛。

B頷聯是分寫,通過花和鳥兩種事物寫春天,採用擬人寫法,意思是由於戰亂,都城破敗,彷彿花也因感歎時事而落淚,鳥也因人世間的離別而驚心。

C“家書抵萬金”寫出戰亂年代,一封普通家信是多麼難得,多麼值錢啊!急切希望知道家人是否平安的消息。

D尾聯總寫憂國思家的感情,刻畫了一個滿頭白髮如雪,因焦慮憂愁而頻頻搔首的藝術形象。這一細節描寫,含蓄而又深刻地表現了詩人的內心世界。

2、頷聯寄於 ,表達之感,運用了的修辭。

3、用襯托手法寫由於國破家亡,使人極度悲傷變得更加蒼老的詩句是。

4、本文以為線索,表達了詩人之情。

5、表達思念親人的句是。

6、詩中“草木深”表面上寫的是,實際上是寫;一個“深”字,表現了。

7、本詩將眼前景、胸中情融為一體,抒發了詩人怎樣的情感?

8、從“國破”、“烽火”可以看出,杜甫的這首詩與唐代哪一重大歷史事件有關?

9、結合全詩內容,體會詩題中的“望”字包含哪兩層意思?

10、結合“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這兩句詩,説説詩人是如何抒發情感的?

11、“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表達了怎樣的內容?

12、最後兩句抒發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答案:

1.①C②D③C④C

2、情;物;悲切;對偶、擬人

3、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4、望;憂國傷時,思親悲己

5、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6、山河依舊,草木蔓生的情景草茂人稀,荒涼蕭條,物是人非的社會狀況因戰亂而荒蕪的景象

7、感時憂國、思家念親

8、安史之亂

9、一方面是看到了“國破山河在”的慘景,另一方面是對於親人團聚的守望和期盼。

10、運用了寓情於景,借景抒情的表現手法。

11、抒發了詩人對家破國殘的感傷之情

12、寫出了人憂愁,煩悶的情狀,把憂家憂國的感情表現得更加深沉和突出。

《春望》閲讀答案7

閲讀下面的宋詩.完成14-15題。

曲江春望懷江南故人 趙嘏

杜若洲邊人未歸,水寒煙暖想柴扉。

故園何處風吹柳,新雁南來雪滿衣。

目極思隨原草遍,浪高書到海門稀。

此時愁望情多少,萬里春流繞釣磯。

[注]①趙嘏,字承佑,楚州山陽(今江蘇淮安)人,唐代詩人。②杜若,香草名。③海門,河流入海之處。④釣磯,釣魚時坐的巖石。

14.下列對詩歌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當的一項是(3分)

A.作者首聯寫“人未歸”“想柴扉”,緊承題目“懷”字,足見其雖身處曲江之畔,但思念江南故鄉的心情。

B.“水寒、煙暖”等意象點明早春時節,寫出作者眼中所望之春景,為後三聯表達感情烘托了氣氛。

C.頸聯作者極目遠望,思念之情隨離離原草而更顯渺遠,風浪阻隔使投遞之信也愈顯稀少。

D.尾聯詩人發問“愁情不知多少”,轉而以萬里春江”的宏闊氣勢消解愁苦,以此收尾提升了詩歌的格調。

15.後人讀此詩領聯,言有“楊柳依依,雨雪霏霏”之感。請就此賞析頷聯的描寫角度。(6分)

閲讀答案:

14.D(3分)[答案解析]以“萬里春江的宏闊氣勢消解愁苦,……提升了詩歌的格調”錯。詩歌所表達的是愁苦如萬里春江,繞磯遠逝,使得思鄉之情更加綿長濃郁,而非消解。再者以景結語擴大意境,並未提升格調。

15.虛實結合,今昔對比;(1分)上句想象:身在異鄉春風乍起,想故園何處風吹柳拂,但回憶當年“楊柳依依”之往事(2分);下句寫實:遠離故人,忽見南來大雁盡着風雪,實感歎已身“雨雪霏霏”之風霜;(2分)兩句虛實結合,今昔對比,表達了對故人與故鄉的思念之情(1分)。

[答案解析] (6分)此題分析詩歌寫作角度。寫作角度在領聯的表現看似明顯,實則需要細節描摩,分析意象。

《春望》閲讀答案8

春 望

國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長安淪陷國家破碎,只有山河依舊,春天來了城空人稀,草木茂密深沉。

感時花濺淚, 恨別鳥驚心。感傷國事面對繁花,難禁涕淚四濺,親人離散鳥鳴驚心,反覺增加離恨。

烽火連三月, 家書抵萬金。立春以來戰火頻連,已經蔓延三月, 家在州音訊難得,一信抵值萬金。

白頭搔更短, 渾欲不勝簪。愁緒纏繞搔頭思考,白髮越搔越短,頭髮脱落既短又少,簡直不能插簪。

主旨:這首詩抒發了詩人面對國都淪陷,山河破碎的沉痛和憂傷。

背景:這首詩是詩人天寶十四載十一月遭遇安史之亂時逃離長安前一個月寫的,它集中地表達了詩人憂國傷時、念家念親的感情,感人至深。

【題解】:這是杜甫“安史之亂”期間在長安所作的。“安”,指安祿山;“史”指史思明。唐肅宗至德元年八月,杜甫前往靈武投奔肅宗,途中為叛軍所俘,後困居長安。該詩作於次年三月。全篇憂國,傷時,念家,悲己,顯示了詩人一貫心繫天下、憂國憂民的博大胸懷。這正是本詩沉鬱悲壯、動慨千古的內在原因。

●全文

▲讀上面的詩,請簡要説説作者是通過寫怎樣的景來表達內心世界的?

作者通過長安城內的破敗之景來表達自己憂國思家的心境。抒發了對山河依舊,世事全非的沉痛心情。

▲詩的前四句都統領在一個“望 ”字中,詩人的視野由遠及近,由大到小,由 山河 到 草木花鳥 。▲本詩觸景生情,表達詩人憂國思家、眷戀家人的感情。

▲此詩將眼前景胸中情融為一體,談談這首詩抒發了詩人怎樣的情感?

這首詩集中地表達了詩人憂國傷時、念家悲已的感情。(感時憂國、思家念親)

▲《春望》緊扣一個“望”字,感情細膩感人。“望”的內容是:國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

“望”中所想的句子是:烽火連三月, 家書抵萬金

▲《春望》一詩主題是傷感國事,懷念家人;表達了作者感傷心情的句子是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從“國破”、“烽火”可以看出,杜甫的這首詩與唐代哪一重大歷史事件有關?安史之亂

▲結合全詩內容,體會詩題中的“望”字包含哪兩層意思?

一方面是看到了“國破山河在”的慘景,另一方面是對於親人團聚的守望和期盼。

▲全詩從結構看,首聯總寫望中所見,頷聯分寫,通過花和鳥兩種事物寫春天。頸聯通過一封家書表達了詩人對家人的懸想,尾聯總寫 憂國思家的感情。

▲詩中用擬人手法寫出詩人睹物傷情的句子是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用一個細節表達作者思想感情的句子是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

●國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一句歷來為人們所稱道,請你從結構和對比手法兩方面談談你的感受。

結構:對仗工整

對比:“國破”的衰敗與“城春”的生機作對比,突出了山河破敗的景象,更抒發了作者內心的憂慮。

▲首聯中“破”、“深”字煉得極好,試分析其表達作用。

答案:“破”字寫出觸目驚心之景色。“深”字寫出令人滿目悽然之景。

▲“國破山河在”中“破”給人描繪了一幅怎樣的景象?

“破”字寫出國都長安淪陷,城池殘破,處處是斷壁殘垣、破磚碎瓦的破敗景象,使人觸目驚心。

▲詩中“草木深”表面上寫的是山河依舊,草木蔓生的情景 ,實際上是寫草茂人稀,荒涼蕭條,物是人非的社會狀況;一個“深”字,表現了因戰亂而荒蕪的景象。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這是寫望中所見:國都在淪陷後已經變得殘破不堪,然而山、河依舊是原來那個樣子;春天降臨到長安城,然而眼前卻是亂草叢生。如此強烈的反差怎能不使人怵目驚心呢!這一聯雖是寫景,卻也痛切地傳達了詩人憂國傷時的感情。

●感時花濺淚, 恨別鳥驚心。

▲談談你對“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的理解。

答:意思是感傷時勢,見到開放的鮮花,也禁不住悲傷流淚;為別所恨,聽到鳥兒的叫聲,也禁不住魂悸心驚。感時表現了詩人憂國的情感,恨別表現了詩人思家的情感,抒發了詩人面對國都淪陷,山河破碎而產生的沉痛和憂傷之情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花、鳥在春景中是最有代表性的事物,能使人賞心悦耳,但詩人此刻面對殘破的都城,不知官軍何時才能平定叛亂,不知妻兒在兵荒馬亂中如何度日……種種念頭困擾着他,他怎能不見花而落淚,聞鳥而驚心呢?這自然是詩人移情於物的結果。這兩種解釋實質上並無區別,都表達了感時傷世的感情。本聯以“感時”一語承上,以“恨別”一語啟下,章法分明。

▲《春望》一詩中,運用擬人手法表現詩人對國事的憂傷、對家人思念感情的兩句詩是: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 家書抵萬金。

▲頸聯除寫戰火愈燒愈熾,百姓慘遭殺戮外,作者用抵萬金來形容家書的珍貴,表達了他對妻子兒女的強烈思念。

▲賞析千古名句“烽火連三月, 家書抵萬金。”

戰火連續不斷,多麼盼望家中親人的消息,寫出了消息隔絕久盼音訊不至時的迫切心情,引人共鳴。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意思是自開春以來戰火愈燒愈熾,因而跟家人難通音信。他用“抵萬金”來形容家書的珍貴,表達了他對妻子兒女的強烈思念。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成為千古傳誦的名句,請你從形式和內容上對這兩句詩作簡要評析。

用對偶的手法寫出了安史之亂的戰火連綿不斷,詩人跟家人難通音信,此時的一封家信顯得極其珍貴,可以勝過萬金,表達了詩人眷念家人的深切感情。尤其是“家書抵萬金”寫出了消息隔絕久盼音訊不至的急迫心情,這是人人心中都有的想法,很自然的使人產生共鳴。

●白頭搔更短, 渾欲不勝簪。

《春望》閲讀答案9

杜甫《春望》的閲讀理解題:

1.詩的前四句都統領在一個“ ______”字中,詩人的視野由遠及近,由大到小,由______到______。(2分)

2.請展開想像,描述“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所展現的畫面,並揭示詩句的含義。 (2分)

(以下為08年大慶中考題)

3.這首詩抒發了詩人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4.“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歷來為人們所稱道,請你説説了在哪裏?

5.(07年瀋陽)對該詩賞析有誤的一項是

A.這是一首五言律詩,含蓄藴藉,耐人尋味。

B.這首詩的首聯表面描寫都城破敗、人煙稀少、草木茂密幽深的荒涼景象,實際深藏詩人的無限感慨。

C.這首詩的頷聯借對花鳥的感覺,將詩人抑制不住的感傷之情表達得淋漓盡致。

D.這首詩的頸聯、尾聯極力渲染詩人在戰火連綿時期收到家書時的無比喜悦之情。 (以下是03年咸陽中考題)

6.讀上面的詩,請簡要説説作者是怎樣通過寫景來表達內心世界的。

7.“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成為千古傳誦的名句,請你從形式和內容上對這兩句詩作簡要評析。

8.“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一聯中,詩人用“抵萬金”來形容什麼?

9.對“國玻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兩句的分析,不恰當的一項是

A.這兩句詩寫春望所見。一個“破”字,視野從城到山河,觸目驚心;一個“深”字,視野從滿城到花鳥,滿目悽然。詩人的感情由隱而顯,由弱而強,步步推進。

B.這兩句詩對仗工巧,圓熟自然,詩意變化。“國破”對“城春”,兩意相反,“國破”的殘垣斷壁同富有生機的“城春”對舉,對照強烈。

C.詩意變化的又一例為“國破”與“山河在”。前寫國都淪陷,城池殘破,後寫山河依舊,意思相反;“城春”與“草木深”前寫明媚春景,後敍荒蕪之狀,前後相悖,這種詩意的變化,突出了山河破敗的景象。

D.這兩句詩以寫景為主。句中的“國”、“山河”、“城”、“草木”都是詩人親眼所見的景物。 杜甫《春望》的閲讀理解題答案:

1.望(1分)山河 草木花鳥(1分,每空0.5分)

2.參考示例:面對淪陷的山河,一位滿頭白髮的老人因焦慮憂愁不停地撓頭歎息。老人昔日那長長的頭髮如今紛紛斷落,已經短得無法梳髻插簪。詩句所描寫的這一細節,含蓄而深刻地表現了詩人憂國思家的情懷。(2分,畫面描寫、揭示含義各1分,意同即可)

3.憂中思家

4.示例:①詩人觸景生情,原本能愉悦心情的花鳥,但因感時恨別,詩人見了反而落淚驚心,更烘托了自己“感時”、“惜別”之悲。

②詩人移情於景,以花鳥擬人,感時傷別,花也濺淚,鳥也驚心,其實是詩人自己內心感情的寫照,形象動人。

5.D

6.描寫破敗的春城,草木蔓生,花也落淚,鳥也驚心,感時憂國,思家念親,借景抒情,深沉真摯。

7.用對偶的手法寫出了安史之亂的戰火連綿不斷,詩人跟家人難通音信,此時的一封這家信顯得極其珍貴,可以勝過萬金,表達了詩人眷念家人的美好感情。尤其是“家書抵萬金”寫出了消息隔絕、久盼音信不至的急迫心情,使人產生共鳴。

8.形容家書的珍貴,表達了對妻子兒女強烈的思念之情。

9.D

《春望》閲讀答案10

7、對下面兩首詩賞析有誤的一項是()

【甲】

春望

杜甫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乙】

前出塞(其六)

杜甫

挽弓當挽強,用箭當用長。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

殺人亦有限,列國①自有疆。苟能制侵陵②,豈在多殺傷?

【注】①列國:各國。②侵陵:侵略。

A、甲詩中“搔更短”“不勝簪”以特寫鏡頭將憂國、傷時、思家之情濃縮在詩人蒼老的形象中。

B、乙詩以“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指明作戰取勝的關鍵。並用比喻説明凡事擊中要害就容易成功的道理。

C、兩首詩都寫到戰爭,甲詩寫出了在連綿的戰火中,久盼家書而不至的急迫心情;乙詩用反問強調了以強兵制止侵略的思想。

D、兩首詩都表達了杜甫愛國憂民的情懷,甲詩融情於景,乙詩在記敍中抒情。

【答案】D

【解析】

【分析】

【詳解】D。乙詩以議論取勝,前四句寫戰鬥的關鍵,要擁有強大的軍隊,制敵有方,智勇兼施,才能克敵制勝。後四句,詩人提出觀點,擁有強大的軍隊是為了守衞邊疆,而不是為了征伐。無論是為制敵而“射馬”還是“擒王”,都要以“制侵陵”為限。所以D選項“乙詩在記敍中抒情”説法錯誤。故選D。

《春望》閲讀答案11

閲讀下面一首唐詩,回答問題。

天津橋春望

雍陶

津橋春水浸紅霞,煙柳風絲拂岸斜。

翠輦不來金殿閉,宮鶯銜出上陽花。

【注】天津橋,是當時東都洛陽著名的景點。上陽:宮名,上元年間,唐高宗下令修建,位於天津橋北。

1.這首詩前兩句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請簡要描述。

2.這首詩運用了什麼表現手法,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請結合詩句簡要分析。

參考答案

1.一二句作者描繪出一幅明媚綺麗的津橋春日圖。(2分)天津橋下,春水溶溶,絢爛的雲霞倒映在水中(2分);天津橋畔,翠柳如煙,枝枝柔條斜拂水面,縷縷遊絲隨風飄揚(2分)。

2.這首詩運用了對比的表現手法。詩的一二句寫津橋春日,明媚綺麗,三四句寫金殿閉鎖、宮苑寂寥,前後映襯,對照鮮明。人們從這種強烈的對比中,很自然地感受到自然界的春天歲歲重來,而大唐帝國的盛世卻一去不復返了。表達了詩人弔古傷今,感歎昔盛今衰的沉鬱的感情。(手法1分,分析2分,感情2分)

《春望》閲讀答案12

(二)閲讀下面兩首詩,完成19-20題。(8分)

樂遊原 【唐】李商隱

萬樹鳴蟬隔岸虹,樂遊原上有西風。

羲和①自趁虞泉②宿,不放斜陽更向東。

曲江春望 【唐】唐彥謙

杏豔桃光奪晚霞,樂遊無廟有年華。

漢朝冠蓋皆陵墓,十里宜春③漢苑花。

【注】①羲和:中國古代神話中駕馭太陽的神。②虞泉:中國古代神話中的日落處。③宜春:漢代皇家園林,位於長安東南,唐時更名為“曲江池”,與樂遊原相鄰。

19.這兩首詩歌,都寫了一天中 時刻的景色,都寫到了長安城外的遊覽勝地—— 。(2分)

20.這兩首詩歌分別運用了什麼表現手法,傳達出作者怎樣的思想情感?(6分)

答案:

19.黃昏/傍晚; 樂遊原

20.李商隱的《樂遊原》主要運用了擬人/用典的手法,羲和駕馭太陽奔跑,於黃昏時、日落處停步休息,不肯讓夕陽掉頭向東方升起,表現出對時光的留戀,傳達作者因時光流逝而帶來的遲暮之悲、無奈之感。

唐彥謙的《曲江春望》主要運用對比手法,將已化為陵墓的漢朝冠蓋,與生命持久的杏桃形成鮮明對比,傳達出作者對繁華已逝、歷史滄桑、物是人非的慨歎。

《春望》閲讀答案13

漢壽城春望①

劉禹錫

漢壽城邊野草春,荒祠古墓對荊榛。

田中牧豎燒芻狗②,陌上行人看石麟。

華表半空經霹靂,碑文才見滿埃塵。

不知何日東瀛變③,此地還成要路津。

【注】①這首詩是作者貶任朗州司馬時所作。②芻狗:古代用茅草紮成的狗作祭品,祭後就被拋棄。③東瀛:東海。東瀛變,指滄海桑田的變化。

8.古人認為“此春望詩,最奇”,請指出這首詩“奇”在哪裏,並簡要賞析。(5分)

9.全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請簡要分析。(6分)

8.(5分)①內容奇特。此詩雖題為“春望”,但所“望”之景卻是野草荊榛,荒祠古墓、頹垣敗碑等荒涼衰敗的景象。(2分)②構思新奇。這首詩首聯、頷聯、頸聯渾然一體,極力鋪陳漢壽城遺址的破敗和荒涼,為尾聯的富有哲理性的議論作準備,構成了全詩的整體層歡。(3分)(意思對即可)

9.(6分)①通過寫登臨古城所望見的破敗荒涼景象,寄託着詩人遭貶謫後的淒涼之感:②借荒台頹垣、荒祠敗碑,抒發了昔盛今衰的深沉感慨。③在興和廢的轉化之中,表現了詩人不自甘沉淪的樂觀主進取精神。(每答出一點給2分。意思對即可)

《春望》閲讀答案14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22.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一聯中,詩人用抵萬金來形容什麼?(2分)

23.請展開想象,描述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所展現的畫面,並揭示詩句的含義。這首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4分)

參考答案:

22.形容家書的珍貴,表達對妻子兒女強烈的思念之情。

23.示例:面對淪陷的山河,一位滿頭白髮的老人因焦慮憂愁不停地撓頭歎息。老人昔日那長長的頭髮如今紛紛斷落,已經短得無法梳髻插簪。詩句所描寫的這一細節,含蓄而深刻地表現了詩人憂國思家的情懷

《春望》閲讀答案15

導語:學完一課,應該通過練習來温習課堂知識,鞏固所學知識,提高語文學習水平。下面是杜甫《春望》閲讀練習,歡迎同學們過來練習。

9、閲讀下面的詩歌,選出賞析有誤的一項( )。(3分)

春望

杜甫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A、首聯的“國破”直説國家殘破,“草木深”中的“深”字則以春草的茂盛暗寫戰後長安城的荒涼。

B、花、鳥本是春天最常見、最美好的景物,詩人卻因“感時”“恨別”而見花落淚、聞鳥驚心。頷聯融情於景,讀來令人無限感傷。

C、尾聯運用細節描寫,寫盡詩人在國破離亂之際的愁苦焦慮。

D、這首詩作於唐朝“安史之亂”之時,集中表達了詩人壯志難酬、報國無門的情感。

【分析】《春望》是唐朝詩人杜甫的一首五言律詩。這首詩的前四句寫春日長安悽慘破敗的景象,飽含着興衰感慨;後四句寫詩人掛念親人、心繫國事的情懷,充溢着悽苦哀思。這首詩格律嚴整,頷聯分別以“感時花濺淚”應首聯國破之歎,以“恨別鳥驚心”應頸聯思家之憂,尾聯則強調憂思之深導致發白而稀疏,對仗精巧,聲情悲壯,表現了詩人愛國之情。

【解答】A、“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寫春望所見。“破”字寫出了國破城荒的悲涼景象;“深”字寫出了荒無人跡的淒涼。這兩句營造了荒涼悽慘的氣氛,表達了詩人憂國傷時的感情。A選項正確;B、“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運用擬人手法,移情於景,借花鳥表達了作者感時傷世的感情。B選項正確;C、“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刻畫出詩人滿頭白髮,愁苦不堪的形象,傳神地表達出詩人內心難以排遣的感時傷懷,憂國思家之情。C正確;D、這首《春望》圍繞“望”字展開,通過描寫戰亂後長安城破敗荒蕪的景象,表達了詩人憂國傷時,念家悲己的感情。D錯誤。故選D。

【點評】這首詩全篇情景交融,感情深沉,充分體現了“沉鬱頓挫”的藝術風格。這首詩結構緊湊,圍繞“望”字展開,由開篇描繪國都蕭索的景色,到眼觀春花而淚流,耳聞鳥鳴而怨恨;再寫戰事持續很久,以致家裏音信全無,最後寫到自己的哀怨和衰老,表現了在典型的時代背景下所生成的典型感受,反映了同時代的人們熱愛國家、期待和平的美好願望,表達了大家一致的內在心聲,也展示出詩人憂國憂民、感時傷懷的高尚情感。

標籤: 閲讀 春望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yuedudaan/pjnrx7.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