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閲讀答案 >

春望閲讀答案

春望閲讀答案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我們都可能會接觸到閲讀答案,閲讀答案是我們解答閲讀題的金鑰匙。你所見過的閲讀答案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春望閲讀答案,歡迎閲讀與收藏。

春望閲讀答案

春望閲讀答案1

長安春望

盧綸

東風吹雨過青山, 卻望千門草色閒。

家在夢中何日到, 春來江上幾人還?

川原繚繞浮雲外, 宮闕參差落照間。

誰念為儒逢世難, 獨將衰鬢客秦關。

【注】 盧綸( 7 3 2年-7 2 2年) , 字允言, 大曆十才子之一。曾於唐玄宗天寶末年中進士, 旋即安史之亂爆發, 未能為官, 後重新應試, 但屢試不第。受舉薦為官, 但因政治鬥爭受到牽連, 終身不得重用。

1. “ 卻望千門草色閒” 一句中的“ 閒” 字歷來為人們所稱道, 請賞析。( 5分)

2. 詩中抒發了詩人的哪些情感? 請簡要概括。( 6分)

試題答案:

1.【知識點】本題考查鑑賞古代詩歌的語言,淺層次是理解句意的能力,能力層級為B級(理解賞析)。

【答案和解析】答案:閒,意為悠閒、自在,(2分)運用擬人的手法,(1分)形象地寫出了春草的自由、舒展,(1分)反襯了詩人內心的愁苦。(1分)

解析:解答這類題:①解釋“閒”字在句中的含義。②展開聯想把該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③點出該字烘托了怎樣的意境,或表達了怎樣的感情。

【思路點撥】古人作詩講究煉字,這種題型是要求品味這些經錘鍊的字的妙處。答題時不能把該字孤立起來談,得放在句中,並結合全詩的意境情感來分析。

2.【知識點】本題考查鑑賞古代詩歌作者情感的能力, 能力層次為D(鑑賞評價)。

【答案和解析】答案:①思鄉;②生不逢時、懷才不遇的憤懣;③對年華易逝、人生易老的感傷;④客居異鄉的孤寂與惆悵。 (每點2分,答出三點即可得6分)

解析:抓住關鍵詞“望”“何日到”可體現出思鄉之情;結合註釋和尾聯,可體現出生不逢時、懷才不遇的憤懣。

【思路點撥】鑑賞古代詩歌作者情感,有下面幾項逐項落實。①理解詞句的意思。要牢固地樹立結合具體的語境來理解詞義的觀念;②把握詩歌的結構層次。一首詩多半是有幾層意思組合而成的,即使是絕句、律詩這樣的短詩,我們仍可以將其分成幾個層次(一般是兩句一個層次),分解以後再進行綜合,就容易準確地理解詩意,把握詩人的情感。分層後,還應琢磨一下層與層之間詩意是如何轉換的,即如何過渡銜接的;③掌握詩歌常用的修辭方法和表達技巧;④體味詩歌所描繪的意境,體會詩人所抒發的情感。

【詩詞鑑賞】

此詩首聯“東風吹雨過青山,卻望千門草色閒”。開篇緊扣題目,寫在長安“春望”。“東風”句,側重寫望中所見。盧綸是河中蒲人(今山西永濟縣人),家鄉剛好位於長安的東面,説“東風吹雨”,是説東風從家鄉吹來,自然引出思鄉之情。“卻望”,是回頭望。“千門”,泛指京城。“草色閒”的閒字用得巧,春草之閒正好與人心之愁形成強烈對比,給人以深刻的印象。首聯是登高而望,在景語之中,流露出複雜感情。

頷聯正面抒發思鄉望歸之情。“家在夢中何日到,春來江上幾人還?”這兩句為全詩的警句,是春望時所產生的聯想。出句是恨自己不能回去,家鄉只能在夢中出現,對句是妒他人得歸,恨自己難返,語中有不盡羨慕之意。“大曆十才子”擅長描寫細微的心理情態。(《小澥草堂雜論詩》)他們傷時感亂的情緒,常通過“醉”和“夢”表現出來,像“我有惆悵詞,待君醉時説”(李端《九日寄司空文明》),“別後依依寒夢裏,共君攜手在東田”(《送冷朝陽還上元》),“宿蒲有歸夢,愁猿莫夜鳴”(錢起《早下江寧》)等等。他們寫醉,是因為清醒時感到痛苦而無奈,只有在醉中才會稍微得到解脱。寫“夢”,是感到時代動亂,浮生短促,或者想在夢中召回一些因戰亂喪失的美好事物,這種心情相當悲哀、細微。

頸聯又轉入寫景,仍然景中含情。“川原繚繞浮雲外,宮闕參差落照間。”“川原”即家鄉,這句説極目遠望,家鄉在浮雲之外,渺不可見,遠不可及。“宮闕”句又接至眼前近景,只見長安的宮殿,錯落有致,籠罩在一片夕陽之中,這一聯表面上寫景很壯觀,其實隱含着一種衰颯之意。

尾聯收束到感時傷亂和思家盼歸的主題。“誰念為儒逢世難,獨將衰鬢客秦關。”大意是説:自己以一儒生遭遇世難,獨自客居長安,又有誰來憐憫我呢。“衰鬢”,並非指衰老,而是表現一種衰頹感傷的神態。沈德潛説“遭亂意上皆藴含,至末點出”,確實如此。

金聖歎批後兩聯(後解)雲:“‘川原’七字中有無數親故,‘宮闕’七字中止夕陽一人。‘誰’便是無數親故也,‘獨’便是夕陽一人也。不知唐詩(之)人,謂五六隻是寫景。”(《金聖歎選批唐詩》)認為五六句不是純粹寫景,而與七八句的抒情密切關聯,分析得相當精闢、透徹。

這首詩中抒發了詩人在亂離中的思家之情。詩體現了“十才子”詩中的“陰柔之美”。沈德潛《唐詩別裁》用這首詩作例子,將大曆詩與盛唐詩進行了一番比較:“詩貴一語百媚,大曆十子是也,尤貴一語百情,少陵摩詰是也。”並説這首《長安春望》“夷猶綽約,風致天然”。這種“陰柔之美”,主要表現在詩中濃重的悲哀情緒。詩人感亂思家,眼中所見,心中所思,無非都是傷心之景,悲哀之情,淺吟低唱,一詠三歎,讀後很容易引起人們的同情和憐憫,這正是陰柔美的表現。姚鼐《復魯絜非書》論具有“陰柔之美”的文章雲:“其得於陰與柔之美者,則其文如鴻鵠之鳴而入寥廓;其如人也,謬乎其如歎,邈乎其如有思,乎其如喜,愀忽其如悲。”所謂“如歎”“如有思”“如悲”的陰柔這美,正是《長安春望》及“十才子”許多詩篇審美特徵的概括。

春望閲讀答案2

曲江春望懷江南故人

趙嘏

杜若洲邊人未歸,水寒煙暖想柴扉。故園何處風吹柳,新雁南來雪滿衣。

目極思隨原草遍,浪高書到海門稀。此時愁望情多少,萬里春流繞釣磯。

[注]①趙嘏,字承佑,楚州山陽(今江蘇淮安)人,唐代詩人。②杜若,香草名。③海門,河流入海之處。④釣磯,釣魚時坐的巖石。

14.下列對詩歌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當的一項是(3分)

A.作者首聯寫“人未歸”“想柴扉”,緊承題目“懷”字,足見其雖身處曲江之畔,但思念江南故鄉的心情。

B.“水寒、煙暖”等意象點明早春時節,寫出作者眼中所望之春景,為後三聯表達感情烘托了氣氛。

C.頸聯作者極目遠望,思念之情隨離離原草而更顯渺遠,風浪阻隔使投遞之信也愈顯稀少。

D.尾聯詩人發問“愁情不知多少”,轉而以萬里春江”的宏闊氣勢消解愁苦,以此收束,提升了詩歌的格調。

15.後人讀此詩領聯,言有“楊柳依依,雨雪霏霏”之感。請就此賞析頷聯的描寫角度。(6分)

閲讀答案:

14.【考點説明】 鑑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能力層級(D)

[參考答案]D

[答案解析]以“萬里春江的宏闊氣勢消解愁苦,……提升了詩歌的格調”錯。詩歌所表達的是愁苦如萬里春江,繞磯遠逝,使得思鄉之情更加綿長濃郁,而非消解。再者以景結語擴大意境,並未提升格調。

15.【考點説明】鑑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評價文章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能力層級(D)

[參考答案]虛實結合,今昔對比;(1分)上句想象:身在異鄉春風乍起,想故園何處風吹柳拂,但回憶當年“楊柳依依”之往事(2分);下句寫實:遠離故人,忽見南來大雁盡着風雪,實感歎已身“雨雪霏霏”之風霜;(2分)兩句虛實結合,今昔對比,表達了對故人與故鄉的思念之情(1分)。

[答案解析]此題分析詩歌寫作角度。寫作角度在領聯的表現看似明顯,實則需要細節描摩,分析意象。

春望閲讀答案3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sāo)更短,渾欲不勝簪(zān)。

1.《春望》首聯寫作者春望所見,這些景物描寫有什麼作用?

答:這些景物描寫的作用:融情於景,奠定全詩的感情基調。國家山河依舊,可淪陷後的國都殘破不堪、亂草叢生,這與昔日繁華形成巨大反差,痛徹地表達出詩人憂國傷時的強烈感情。

2.《春望》"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一聯中,詩人用"抵萬金"來形容什麼?

答:詩人用"抵萬金"來形容家書的珍貴,表達對妻子兒女強烈的思念之情。

3.請展開想象,描述"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所展現的畫面,並揭示詩句的含義。這首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答:面對淪陷的山河,一位滿頭白髮的老人因焦慮憂愁不停地撓頭歎息。老人昔日那長長的頭髮如今紛紛斷落,已經短得無法梳髻插簪。詩句所描寫的這一細節,含蓄而深刻地表現了詩人憂國思家的情懷。

4.古代大詩人作詩十分講究煉字。《春望》尾聯中的“搔”字錘鍊得好,好在哪裏?

答:本詩中的“搔”字是對詩人想解愁而不得的細節描寫,傳神地表達了詩人內心難以排遣的憂國思家之情。

春望閲讀答案4

和晉陵陸丞早春遊望

杜審言

獨有宦遊人,偏驚物候新。

雲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氣催黃鳥,晴光轉綠蘋。

忽聞歌古調,歸思欲沾襟。

【注】杜審言:初唐中原人。唐高宗咸亨年間進士,一生詩名甚高而仕途失意。做此詩時任江陰縣丞,宦遊江南已近二十年。

(1)“偏驚”意為“最驚”,請細味全詩,概述“偏驚”二字在結構和表情達意上的作用。(4分)

(2)“梅柳渡江春”一句,寫出了江南春天的什麼特點?詩人運用什麼表現手法來寫的?(3分)

參考答案:

(1)答:“偏驚”二字,既與上文“獨有”二字呼應,指出“偏驚”緣自宦遊人的特殊境遇;又總引下文對江南春景的描寫。“驚”為凝情之筆。不獨是驚訝之色,亦是內心的驚惕。它源於思鄉之痛和仕途的失意。(要點:呼應上文“獨有”,總引下文描寫;表達思歸失意之情。)

(2)答:江南春早春盛。(1分)詩人化靜景為動景,用“渡”字形象描繪出由江南向江北,梅柳次第花發木榮,整個江南便已春意盎然的情景。(2分)或:詩人長於運用擬人手法。將梅柳人格化,想象它們由江南渡向江北,形象描繪出自南向北,花發木榮,整個江南春意盎然的情景。

春望閲讀答案5

長安春望

盧綸

東風吹雨過青山,卻望千門草色閒。

家在夢中何日到,春來江上幾人還?

川原繚繞浮雲外,宮闕參差落照間。

誰念為儒逢世難,獨將衰鬢客秦關。

【注】盧綸(739年-799年),字允言,大曆十才子之一。曾於唐玄宗天寶末年中進士,旋即安史之亂爆發,未能為官,後重新應試,但屢試不第。受舉薦為官,但因政治鬥爭受到牽連,終身不得重用。

“東風”句:語從陶淵明《讀山海經》“微雨從東來,好風與之俱”化出。

草色:一作“柳色”。

春來:一作“春歸”,一作“春生”。

川原:即郊外的河流原野,這裏指家鄉。

逢世難:一作“多失意”,意即遭逢亂世。

秦關:秦地關中,即長安所在地。

題一:

(1)“卻望千門草色閒”一句運用了哪些修辭手法?(2分)

(2)頸聯刻畫了一位什麼樣的詩人形象?請簡要分析。(4分)

(3)尾聯藴含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情感?請作簡要説明。(4分)

答案:

(1)(2分)借代,“千門”代指京城長安;擬人,以“草色閒”襯托詩人內心之愁。

評分建議:只要能指認出修辭手法即給分,若將“千門”答為誇張,亦可;每點1分。

(2)(4分)主人公遠望家鄉,浮雲繚繞,遙不可及(1分);近看宮闕,錯落有致,落日籠罩(1分)。刻畫了一位內心孤寂愁苦的思鄉遊子的形象(2分)。

(3)(4分)①“逢世難”表達了對遭逢世難的傷感;②“獨將”表達了孤獨寂寞的愁苦;③“衰鬢”表達了對人生已老及生不逢時、懷才不遇的憂憤;④“客秦關”表達客居他鄉的羈旅的惆悵。

評分建議:每點1分。

題二:

1. “ 卻望千門草色閒” 一句中的“ 閒” 字歷來為人們所稱道, 請賞析。( 5分)

【知識點】本題考查鑑賞古代詩歌的語言,淺層次是理解句意的能力,能力層級為B級(理解賞析)。

【答案和解析】答案:閒,意為悠閒、自在,(2分)運用擬人的手法,(1分)形象地寫出了春草的自由、舒展,(1分)反襯了詩人內心的愁苦。(1分)

解析:解答這類題:①解釋“閒”字在句中的含義。②展開聯想把該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③點出該字烘托了怎樣的意境,或表達了怎樣的感情。

2. 詩中抒發了詩人的哪些情感? 請簡要概括。( 6分)

【知識點】本題考查鑑賞古代詩歌作者情感的能力, 能力層次為D(鑑賞評價)。

【答案和解析】答案:①思鄉;②生不逢時、懷才不遇的憤懣;③對年華易逝、人生易老的感傷;④客居異鄉的孤寂與惆悵。 (每點2分,答出三點即可得6分)

解析:抓住關鍵詞“望”“何日到”可體現出思鄉之情;結合註釋和尾聯,可體現出生不逢時、懷才不遇的憤懣。

題三:

1.下列對本詩的理解,不正確的兩項是(5分)

A.首聯從春風着筆,緊扣詩題,“草色閒”的“閒”字用得巧,春草之閒正好與人心之愁形成強烈對比。

B.頷聯寫歸途遙遠,在夢中都不知何日能到,然而又有幾人能回鄉呢?既有傷感、無奈,又聊以自我安慰。

C.頸聯寫川原縱橫交錯,遠至天邊;宮殿參差錯落,籠罩在一片夕陽之中。這一聯的寫景,壯觀中隱含衰颯之意。

D.尾聯正如沈德潛所評“遭亂意上皆藴含,至末點出”,點明(收束)主題,表現了一種感傷卻又不失希望的心態。

E.詩人感時傷懷,眼前所見心中所思,淺吟低唱,一詠三歎,表達情感細膩委婉。

答案

【賞析】:

《長安春望》是唐代詩人盧綸的作品。此詩寫感時傷亂,抒發了詩人在亂離中的思家望歸之情。此詩寓情於景,情景交融,寫景抒情,筆法老辣,體現了“大曆十才子”詩中的“陰柔之美”。

此詩首聯“東風吹雨過青山,卻望千門草色閒”。開篇緊扣題目,寫在長安“春望”。“東風”句,側重寫望中所見。盧綸是河中蒲人(今山西永濟縣人),家鄉剛好位於長安的東面,説“東風吹雨”,是説東風從家鄉吹來,自然引出思鄉之情。“卻望”,是回頭望。“千門”,泛指京城。“草色閒”的閒字用得巧,春草之閒正好與人心之愁形成強烈對比,給人以深刻的印象。首聯是登高而望,在景語之中,流露出複雜感情。

頷聯正面抒發思鄉望歸之情。“家在夢中何日到,春來江上幾人還?”這兩句為全詩的警句,是春望時所產生的聯想。出句是恨自己不能回去,家鄉只能在夢中出現,對句是妒他人得歸,恨自己難返,語中有不盡羨慕之意。“大曆十才子”擅長描寫細微的心理情態。(《小澥草堂雜論詩》)他們傷時感亂的情緒,常通過“醉”和“夢”表現出來,像“我有惆悵詞,待君醉時説”(李端《九日寄司空文明》),“別後依依寒夢裏,共君攜手在東田”(《送冷朝陽還上元》),“宿蒲有歸夢,愁猿莫夜鳴”(錢起《早下江寧》)等等。他們寫醉,是因為清醒時感到痛苦而無奈,只有在醉中才會稍微得到解脱。寫“夢”,是感到時代動亂,浮生短促,或者想在夢中召回一些因戰亂喪失的美好事物,這種心情相當悲哀、細微。

頸聯又轉入寫景,仍然景中含情。“川原繚繞浮雲外,宮闕參差落照間。”“川原”即家鄉,這句説極目遠望,家鄉在浮雲之外,渺不可見,遠不可及。“宮闕”句又接至眼前近景,只見長安的宮殿,錯落有致,籠罩在一片夕陽之中,這一聯表面上寫景很壯觀,其實隱含着一種衰颯之意。

尾聯收束到感時傷亂和思家盼歸的主題。“誰念為儒逢世難,獨將衰鬢客秦關。”大意是説:自己以一儒生遭遇世難,獨自客居長安,又有誰來憐憫我呢。“衰鬢”,並非指衰老,而是表現一種衰頹感傷的神態。沈德潛説“遭亂意上皆藴含,至末點出”,確實如此。

春望閲讀答案6

閲讀下面的宋詩.完成14-15題。

曲江春望懷江南故人 趙嘏

杜若洲邊人未歸,水寒煙暖想柴扉。

故園何處風吹柳,新雁南來雪滿衣。

目極思隨原草遍,浪高書到海門稀。

此時愁望情多少,萬里春流繞釣磯。

[注]①趙嘏,字承佑,楚州山陽(今江蘇淮安)人,唐代詩人。②杜若,香草名。③海門,河流入海之處。④釣磯,釣魚時坐的巖石。

14.下列對詩歌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當的一項是(3分)

A.作者首聯寫“人未歸”“想柴扉”,緊承題目“懷”字,足見其雖身處曲江之畔,但思念江南故鄉的心情。

B.“水寒、煙暖”等意象點明早春時節,寫出作者眼中所望之春景,為後三聯表達感情烘托了氣氛。

C.頸聯作者極目遠望,思念之情隨離離原草而更顯渺遠,風浪阻隔使投遞之信也愈顯稀少。

D.尾聯詩人發問“愁情不知多少”,轉而以萬里春江”的宏闊氣勢消解愁苦,以此收尾提升了詩歌的格調。

15.後人讀此詩領聯,言有“楊柳依依,雨雪霏霏”之感。請就此賞析頷聯的描寫角度。(6分)

閲讀答案:

14.D(3分)[答案解析]以“萬里春江的宏闊氣勢消解愁苦,……提升了詩歌的格調”錯。詩歌所表達的是愁苦如萬里春江,繞磯遠逝,使得思鄉之情更加綿長濃郁,而非消解。再者以景結語擴大意境,並未提升格調。

15.虛實結合,今昔對比;(1分)上句想象:身在異鄉春風乍起,想故園何處風吹柳拂,但回憶當年“楊柳依依”之往事(2分);下句寫實:遠離故人,忽見南來大雁盡着風雪,實感歎已身“雨雪霏霏”之風霜;(2分)兩句虛實結合,今昔對比,表達了對故人與故鄉的思念之情(1分)。

[答案解析] (6分)此題分析詩歌寫作角度。寫作角度在領聯的表現看似明顯,實則需要細節描摩,分析意象。

春望閲讀答案7

鳴雁療療北向頻,淥波何處是通津。

風塵海內憐雙鬢,涕淚天涯慘一身。

故里音書應望絕,異鄉景物又更新。

便拋印綬從歸隱,吳渚香蓴②漫吐春。

【注】①顧況:中唐著名詩人,蘇州(古屬吳地)人。②香蓴:蓴菜。《世説新語》記載,晉人張翰在秋季西風起時,想到家鄉蓴菜羹和鱸魚膾的美味,便立即辭官歸鄉。

14.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首聯起興,以聲聲鳴B4、頻繁北返的大雁反襯宦遊難歸、充滿苦悶的自己。

B.頷聯第一句“風塵”喻指戰亂,因天下處處動盪不安,詩人兩鬢斑白,顧影生憐。

C.頷聯第二句直抒胸臆,詩人涕淚交流,為淪落天涯、孤孑一身而深感悽楚、哀痛。

D.頸聯上句寫對“故里音書”已絕望,下句白描春日他鄉之景,以哀景襯哀情。

15.請簡要賞析本詩的尾聯。(6分)

14.(3分)D【解析】“以哀景襯哀情”錯,應為樂景哀情。

15.(6分)①尾聯用典。詩人以張翰因思念家鄉蒓菜美、鱸魚膾,從而棄官歸隱的故事,表達作者也要效法前賢,棄官不做,歸隱於故鄉。②虛寫(想象)詩人想象故鄉小洲邊蒓菜茁壯生長,散發出陣陣清香的情景,從而表達了對家鄉的思念之情。③以景結情。以想象之景結束抒情,表達了強烈的思鄉歸隱之念。(每點2分)

春望閲讀答案8

唐·杜甫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1.解釋下列詞語。

烽火:這裏指戰爭。

家書:家信。

連三月:連續多個月。

抵萬金:家書可值幾萬兩黃金,極言家信之難得。

搔:抓,撓。

短:少。

2.對該詩賞析有誤的一項是[ D ]

A.這是一首五言律詩,含蓄藴藉,耐人尋味。

B.這首詩的首聯表面描寫都城破敗、人煙稀少、草木茂密幽深的荒涼景象,實際深藏詩人的無限感慨。

C.這首詩的頷聯借對花鳥的感覺,將詩人抑制不住的感傷之情表達得淋漓盡致。

D.這首詩的頸聯、尾聯極力渲染詩人在戰火連綿時期收到家書時的無比喜悦之情。

3.本詩的前四句都統領在一個“ ___望___”字中,詩人的視野由遠及近,由大到小,由___山河___到___草木花鳥___。

4.本首詩抒發了詩人_______憂中思家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5.“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一聯中,詩人用“抵萬金”來形容什麼?

答:詩人用“抵萬金”來形容家書的珍貴,表達了對妻子兒女強烈的思念之情。

春望閲讀答案9

長安春望

盧綸

東風吹雨過青山,卻望千門草色閒。

家在夢中何日到,春來江上幾人還?

川原繚繞浮雲外,宮闕參差落照間。

誰念為儒逢世難,獨將衰鬢客秦關。

【注】盧綸(739年-799年),字允言,大曆十才子之一。曾於唐玄宗天寶末年中進士,旋即安史之亂爆發,未能為官,後重新應試,但屢試不第。受舉薦為官,但因政治鬥爭受到牽連,終身不得重用。

(1)“卻望千門草色閒” 一句運用了哪些修辭手法?(2分)

(2)頸聯刻畫了一位什麼樣的主人公形象?請簡要分析。(4分)

(3)請概括尾聯詩人抒發的豐富情感。(4分)

[答案]

(1)(2分) 借代,“千門” 代指京城長安;擬人,以“草色閒” 襯托詩人內心之愁。

(2)(4分)主人公遠望家鄉,浮雲繚繞,遙不可及(1分);近看宮闕,錯落有致,落日籠罩(1分)。刻畫了一位內心孤寂愁苦的思鄉遊子的形象(2分)。

(3)(4分) ①“逢世難” 表達了對遭逢世難的傷感;②“獨將” 表達了孤獨寂寞的愁苦;③“衰鬢” 表達了對人生已老及生不逢時、懷才不遇的憂憤;④“客秦關” 表達客居他鄉的羈旅的惆悵。

[解析]

(1)本題考查鑑賞詩歌的表達技巧的能力。只要能指認出兩種修辭手法即給2分。

(2)本題考查鑑賞詩歌的形象的能力。分析2分,涉及對頸聯的出句(川原繚繞浮雲外)、對句(宮闕參差落照間)的分析;形象概括內容2分,含情感(如思鄉)、身份(如遊子、仕途失意者)此中每一個點1分。

(3)本題考查分析概括詩歌思想情感的能力。情感揭示不必拘泥於“獨將” 表達了……” 、“衰鬢表達了……”、“客秦關表達了……” 這一形式,但必須結合具體詩句展開。

春望閲讀答案10

杜甫《春望》的閲讀理解題:

1.詩的前四句都統領在一個“ ______”字中,詩人的視野由遠及近,由大到小,由______到______。(2分)

2.請展開想像,描述“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所展現的畫面,並揭示詩句的含義。 (2分)

(以下為08年大慶中考題)

3.這首詩抒發了詩人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4.“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歷來為人們所稱道,請你説説了在哪裏?

5.(07年瀋陽)對該詩賞析有誤的一項是

A.這是一首五言律詩,含蓄藴藉,耐人尋味。

B.這首詩的首聯表面描寫都城破敗、人煙稀少、草木茂密幽深的荒涼景象,實際深藏詩人的無限感慨。

C.這首詩的頷聯借對花鳥的感覺,將詩人抑制不住的感傷之情表達得淋漓盡致。

D.這首詩的頸聯、尾聯極力渲染詩人在戰火連綿時期收到家書時的無比喜悦之情。 (以下是03年咸陽中考題)

6.讀上面的詩,請簡要説説作者是怎樣通過寫景來表達內心世界的。

7.“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成為千古傳誦的名句,請你從形式和內容上對這兩句詩作簡要評析。

8.“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一聯中,詩人用“抵萬金”來形容什麼?

9.對“國玻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兩句的分析,不恰當的一項是

A.這兩句詩寫春望所見。一個“破”字,視野從城到山河,觸目驚心;一個“深”字,視野從滿城到花鳥,滿目悽然。詩人的感情由隱而顯,由弱而強,步步推進。

B.這兩句詩對仗工巧,圓熟自然,詩意變化。“國破”對“城春”,兩意相反,“國破”的殘垣斷壁同富有生機的“城春”對舉,對照強烈。

C.詩意變化的又一例為“國破”與“山河在”。前寫國都淪陷,城池殘破,後寫山河依舊,意思相反;“城春”與“草木深”前寫明媚春景,後敍荒蕪之狀,前後相悖,這種詩意的變化,突出了山河破敗的景象。

D.這兩句詩以寫景為主。句中的“國”、“山河”、“城”、“草木”都是詩人親眼所見的`景物。 杜甫《春望》的閲讀理解題答案:

1.望(1分)山河 草木花鳥(1分,每空0.5分)

2.參考示例:面對淪陷的山河,一位滿頭白髮的老人因焦慮憂愁不停地撓頭歎息。老人昔日那長長的頭髮如今紛紛斷落,已經短得無法梳髻插簪。詩句所描寫的這一細節,含蓄而深刻地表現了詩人憂國思家的情懷。(2分,畫面描寫、揭示含義各1分,意同即可)

3.憂中思家

4.示例:①詩人觸景生情,原本能愉悦心情的花鳥,但因感時恨別,詩人見了反而落淚驚心,更烘托了自己“感時”、“惜別”之悲。

②詩人移情於景,以花鳥擬人,感時傷別,花也濺淚,鳥也驚心,其實是詩人自己內心感情的寫照,形象動人。

5.D

6.描寫破敗的春城,草木蔓生,花也落淚,鳥也驚心,感時憂國,思家念親,借景抒情,深沉真摯。

7.用對偶的手法寫出了安史之亂的戰火連綿不斷,詩人跟家人難通音信,此時的一封這家信顯得極其珍貴,可以勝過萬金,表達了詩人眷念家人的美好感情。尤其是“家書抵萬金”寫出了消息隔絕、久盼音信不至的急迫心情,使人產生共鳴。

8.形容家書的珍貴,表達了對妻子兒女強烈的思念之情。

9.D

春望閲讀答案11

春 望

國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長安淪陷國家破碎,只有山河依舊,春天來了城空人稀,草木茂密深沉。

感時花濺淚, 恨別鳥驚心。感傷國事面對繁花,難禁涕淚四濺,親人離散鳥鳴驚心,反覺增加離恨。

烽火連三月, 家書抵萬金。立春以來戰火頻連,已經蔓延三月, 家在州音訊難得,一信抵值萬金。

白頭搔更短, 渾欲不勝簪。愁緒纏繞搔頭思考,白髮越搔越短,頭髮脱落既短又少,簡直不能插簪。

主旨:這首詩抒發了詩人面對國都淪陷,山河破碎的沉痛和憂傷。

背景:這首詩是詩人天寶十四載十一月遭遇安史之亂時逃離長安前一個月寫的,它集中地表達了詩人憂國傷時、念家念親的感情,感人至深。

【題解】:這是杜甫“安史之亂”期間在長安所作的。“安”,指安祿山;“史”指史思明。唐肅宗至德元年八月,杜甫前往靈武投奔肅宗,途中為叛軍所俘,後困居長安。該詩作於次年三月。全篇憂國,傷時,念家,悲己,顯示了詩人一貫心繫天下、憂國憂民的博大胸懷。這正是本詩沉鬱悲壯、動慨千古的內在原因。

●全文

▲讀上面的詩,請簡要説説作者是通過寫怎樣的景來表達內心世界的?

作者通過長安城內的破敗之景來表達自己憂國思家的心境。抒發了對山河依舊,世事全非的沉痛心情。

▲詩的前四句都統領在一個“望 ”字中,詩人的視野由遠及近,由大到小,由 山河 到 草木花鳥 。▲本詩觸景生情,表達詩人憂國思家、眷戀家人的感情。

▲此詩將眼前景胸中情融為一體,談談這首詩抒發了詩人怎樣的情感?

這首詩集中地表達了詩人憂國傷時、念家悲已的感情。(感時憂國、思家念親)

▲《春望》緊扣一個“望”字,感情細膩感人。“望”的內容是:國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

“望”中所想的句子是:烽火連三月, 家書抵萬金

▲《春望》一詩主題是傷感國事,懷念家人;表達了作者感傷心情的句子是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從“國破”、“烽火”可以看出,杜甫的這首詩與唐代哪一重大歷史事件有關?安史之亂

▲結合全詩內容,體會詩題中的“望”字包含哪兩層意思?

一方面是看到了“國破山河在”的慘景,另一方面是對於親人團聚的守望和期盼。

▲全詩從結構看,首聯總寫望中所見,頷聯分寫,通過花和鳥兩種事物寫春天。頸聯通過一封家書表達了詩人對家人的懸想,尾聯總寫 憂國思家的感情。

▲詩中用擬人手法寫出詩人睹物傷情的句子是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用一個細節表達作者思想感情的句子是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

●國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一句歷來為人們所稱道,請你從結構和對比手法兩方面談談你的感受。

結構:對仗工整

對比:“國破”的衰敗與“城春”的生機作對比,突出了山河破敗的景象,更抒發了作者內心的憂慮。

▲首聯中“破”、“深”字煉得極好,試分析其表達作用。

答案:“破”字寫出觸目驚心之景色。“深”字寫出令人滿目悽然之景。

▲“國破山河在”中“破”給人描繪了一幅怎樣的景象?

“破”字寫出國都長安淪陷,城池殘破,處處是斷壁殘垣、破磚碎瓦的破敗景象,使人觸目驚心。

▲詩中“草木深”表面上寫的是山河依舊,草木蔓生的情景 ,實際上是寫草茂人稀,荒涼蕭條,物是人非的社會狀況;一個“深”字,表現了因戰亂而荒蕪的景象。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這是寫望中所見:國都在淪陷後已經變得殘破不堪,然而山、河依舊是原來那個樣子;春天降臨到長安城,然而眼前卻是亂草叢生。如此強烈的反差怎能不使人怵目驚心呢!這一聯雖是寫景,卻也痛切地傳達了詩人憂國傷時的感情。

●感時花濺淚, 恨別鳥驚心。

▲談談你對“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的理解。

答:意思是感傷時勢,見到開放的鮮花,也禁不住悲傷流淚;為別所恨,聽到鳥兒的叫聲,也禁不住魂悸心驚。感時表現了詩人憂國的情感,恨別表現了詩人思家的情感,抒發了詩人面對國都淪陷,山河破碎而產生的沉痛和憂傷之情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花、鳥在春景中是最有代表性的事物,能使人賞心悦耳,但詩人此刻面對殘破的都城,不知官軍何時才能平定叛亂,不知妻兒在兵荒馬亂中如何度日……種種念頭困擾着他,他怎能不見花而落淚,聞鳥而驚心呢?這自然是詩人移情於物的結果。這兩種解釋實質上並無區別,都表達了感時傷世的感情。本聯以“感時”一語承上,以“恨別”一語啟下,章法分明。

▲《春望》一詩中,運用擬人手法表現詩人對國事的憂傷、對家人思念感情的兩句詩是: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 家書抵萬金。

▲頸聯除寫戰火愈燒愈熾,百姓慘遭殺戮外,作者用抵萬金來形容家書的珍貴,表達了他對妻子兒女的強烈思念。

▲賞析千古名句“烽火連三月, 家書抵萬金。”

戰火連續不斷,多麼盼望家中親人的消息,寫出了消息隔絕久盼音訊不至時的迫切心情,引人共鳴。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意思是自開春以來戰火愈燒愈熾,因而跟家人難通音信。他用“抵萬金”來形容家書的珍貴,表達了他對妻子兒女的強烈思念。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成為千古傳誦的名句,請你從形式和內容上對這兩句詩作簡要評析。

用對偶的手法寫出了安史之亂的戰火連綿不斷,詩人跟家人難通音信,此時的一封家信顯得極其珍貴,可以勝過萬金,表達了詩人眷念家人的深切感情。尤其是“家書抵萬金”寫出了消息隔絕久盼音訊不至的急迫心情,這是人人心中都有的想法,很自然的使人產生共鳴。

●白頭搔更短, 渾欲不勝簪。

春望閲讀答案12

漢壽城春望

劉禹錫

漢壽城邊野草春,荒祠古墓對荊榛。

田中牧豎燒芻狗,陌上行人看石麟。

華表半空經霹靂,碑文才見滿埃塵。

不知何日東瀛變,此地還成要路津。

【注】①這首詩是作者貶任朗州司馬時所作。②芻狗:古化用茅草紮成的狗作祭品,祭後就被拋棄。③東瀛:東海。東瀛變,指滄海桑田的變化.

8.古人認為此春望詩,最奇,請指出這首詩奇在哪裏,並簡要賞析。(5分)

9.全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請簡要分析。(6分)

參考答案:

8.①內容奇特。此詩雖題為春望,但所望之景卻是野草荊榛,荒祠古墓、頹垣敗碑等荒涼衰敗的景象。

②構思新奇.這首詩首聯、頷聯、頸聯渾然一體,極力鋪陳漢壽城遺址的破敗和荒涼,為尾聯的富有哲理性的議論作準備,構成了全詩的整體層次。

9.①詩人遭貶謫後的淒涼之感:通過寫登臨古城所望見的破敗荒涼景象可以看出。

②昔盛今衰之感:借荒台頹垣、荒祠敗碑,抒發了此種感慨。

③詩人不甘沉淪的樂觀進取精神:在興和廢的轉化之中,在此地還成要路津中可以看出。

賞析

這首詩雖然極力地描繪了漢壽城遺址的荒涼、破敗的景象,但是格調毫不低沉。在興和廢的轉化之中,充分地表現了詩人發展變化的樸素辯證觀點,使全詩充滿了積極的進取精神。這首詩打破了一般律詩起、承、轉、合的框框,首、頷、頸三聯渾然一體,極力鋪陳漢壽城遺址的荒蕪、破敗的景象,構成了全詩的整體層次。

首聯的出句點明瞭春望的地點,含蓄而又凝鍊地表現漢壽城已是一片廢墟了。野草春三字讓人產生聯想,如果漢壽不是一片蕪城,還象當年那樣人煙輻輳,無比繁華,春日遲遲,一派生機的話,詩人怎麼會用城邊野草剛剛發芽來描繪它的春色呢。首聯對句勾勒出來的景物頗多,有荒祠、有古墓、有射棘、有榛莽,唯獨沒有人煙。正因為此,詩人用對字組合起來的柯、墓、荊、榛之類愈多,便使人愈感荒涼。[5]

頷聯雖有牧童和行人出現,但也沒有增添任何生氣。牧豎燒芻狗予田中,説明墳山冷落,祭掃無人田地荒蕪,可牧牛羊。符人着石麟於陌止。是因為荊榛莽莽,別無可以觀賞盼景物,唯古墓前石獸羣尚可注目而已。

頸聯清楚地告訴人們漢壽城今非昔比,當年繁華的交通要道,如今已破敗不堪了。當年指示路途的華表,如今已經被雷電轟擊得半殘,縱橫的斷碑,通體蒙塵,碑文依稀可辨。昔日繁華,今朝破敗,盡在殘缺華表,斷裂石碑中顯露了出來。詩人不惜耗費大量筆墨大寫特寫這樣的破敗和荒涼,完全是為着尾聯的富有哲理性的議論作準備的。

從這首詩的尾聯,不知何日東瀛變,此地還成要路津,談出了一個深刻的哲理,即興和廢是互相依存,互相轉化的。詩人認為:興和廢不是永恆的,不變的;而是有興就有廢,有廢就有興,興可以變成為廢,廢亦可以變成為興的。這正如老子所説的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一樣,是具有樸素辯證法觀點的。

春望閲讀答案13

天津橋春望

雍陶①

津橋春水浸紅霞,煙柳風絲拂岸斜。

翠輦不來金殿閉,宮鶯銜出上陽②花。

注:①雍陶,晚唐詩人。此時,唐王朝國勢衰敗,社會危機日益嚴重。②上陽:上陽宮,武

則天曾將其修葺得豪華富麗,作為寢宮。

(1)詩的前兩句描繪了怎樣的景象?請作簡要分析。(4分)

(2)這首懷古詩主要運用了什麼表現手法?請結合詩句進行分析。(3分)

參考答案:

10.本題考查賞析作品思想內容、語言和表達技巧的能力;能力層級D.

(1)天津橋下,春水溶溶,絢爛的雲霞倒映在水中(1分);天津橋畔,翠柳如煙,縷縷柳絲隨風飄蕩,斜拂岸邊(1分)。描繪了一幅明媚綺麗(1分)的津橋春日圖(1分)。

(2)運用了對比的手法(1分)。先描繪天津橋邊明媚、綺麗的春光,後轉寫金殿閉鎖,宮苑寂寥之景(1分)。人們從這種強烈的對比中,很自然的感受到自然界的春天歲歲重來,而大唐盛世卻一去不復返了(1分)。

或:運用了以樂景襯衷情的手法(1分)。詩的一、二兩句,繪出一幅津橋春日圖,明媚綺麗,引人人勝;三、四句寫金殿閉鎖、宮苑寂寥。前後映襯,對照鮮明(1分),烘托出上陽宮淒涼泠落的景象,從而表達了詩人對唐王朝國運衰微、今非昔比的傷感和哀歎(1分)。

春望閲讀答案14

(20xx荊州)

古詩文閲讀

春望

杜甫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8.(2分)詩歌表達了詩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情。

9.(2分)請賞析“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這一名句的妙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古詩詞鑑賞:杜甫《春望》閲讀答案

8.憂國傷時、念家悲己。(答對一半得1分)

9.在戰火連綿不斷的日子裏,消息隔絕。作者用“抵萬金”來形容家書的珍貴,表達了對妻子兒女的強烈思念,能激起人強烈的共鳴。(意近即可)

春望閲讀答案15

漢壽城春望①

劉禹錫

漢壽城邊野草春,荒祠古墓對荊榛。

田中牧豎燒芻狗②,陌上行人看石麟。

華表半空經霹靂,碑文才見滿埃塵。

不知何日東瀛變③,此地還成要路津。

【注】①這首詩是作者貶任朗州司馬時所作。②芻狗:古代用茅草紮成的狗作祭品,祭後就被拋棄。③東瀛:東海。東瀛變,指滄海桑田的變化。

8.古人認為“此春望詩,最奇”,請指出這首詩“奇”在哪裏,並簡要賞析。(5分)

9.全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請簡要分析。(6分)

8.(5分)①內容奇特。此詩雖題為“春望”,但所“望”之景卻是野草荊榛,荒祠古墓、頹垣敗碑等荒涼衰敗的景象。(2分)②構思新奇。這首詩首聯、頷聯、頸聯渾然一體,極力鋪陳漢壽城遺址的破敗和荒涼,為尾聯的富有哲理性的議論作準備,構成了全詩的整體層歡。(3分)(意思對即可)

9.(6分)①通過寫登臨古城所望見的破敗荒涼景象,寄託着詩人遭貶謫後的淒涼之感:②借荒台頹垣、荒祠敗碑,抒發了昔盛今衰的深沉感慨。③在興和廢的轉化之中,表現了詩人不自甘沉淪的樂觀主進取精神。(每答出一點給2分。意思對即可)

標籤: 春望 閲讀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yuedudaan/e2erj4.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