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閲讀答案 >

望江南古詩閲讀答案

望江南古詩閲讀答案

望江南古詩閲讀答案1

【原文】

望江南古詩閲讀答案

望江南

王琪

江南月,清夜滿西樓。雲落開時冰吐鑑,浪花深處玉沉鈎。圓缺幾時休。

星漢迥①,風露入新秋。丹桂不知搖落恨,素娥②應信別離愁。天上共悠悠。

【註釋】①迥:遙遠。②素娥:嫦娥

【問題】

8.上闋中的“圓缺幾時休”中的“圓”與“缺”分別指詞中的“冰吐鑑”與“【 】”。(1分)

9.對全詞賞析有誤的一項是( )(2分)

A.這首詠月詞的`上闋以寫景為主,下闋借景抒懷,全詞意境悠遠。

B.整首詞營造了温馨浪漫的秋季夜色的氛圍。

C.“天上共悠悠”中“悠悠”一詞表現了詞人綿長的憂思

D.這首詞借月的圓缺不休表達了對人世聚散、悲歡離合的感慨。

【參考答案】

8.(1分)玉沉鈎

9.(2分)B。

望江南古詩閲讀答案2

望江南

金德淑

春睡起,積雪滿燕山。萬里長城橫縞帶,六街燈火已闌珊。人立玉樓間。

[注]金德淑:南宋宮女,宋亡後被俘入元。

1.本詞的特點是情重、語拙、境大。請結合作品簡要分析。(4分)

2.本詞 在抒發情感時運用了哪些表達技巧?請結合具體詩句簡要分析。(4分)

參考答案

1. 這首詞抒寫亡國之哀,感情沉痛,用筆不可謂不重;用語樸素無華,不事雕琢,此之謂拙;內容包舉積雪燕山、萬里長城、六街燈火,視野開闊,境界宏偉,是為大。(4分)

2.比喻,把雪中的長城比作縞帶(白色絹帶,古代的孝服),暗含哀悼宋亡之悲;烘托,以六街稀疏的燈火,暗示夜色沉沉,烘托詞人亡國後黯淡的心情;動作描寫,以人物長時間獨立玉樓的動作,折射出人物內心的痛苦與悲傷。(答出兩點即可)(4分)

賞析:

這首詞由南宋女詞人金德淑所作。這首詞具有很高的價值,寫亡國之哀,用筆不可謂不重;用筆樸素無華,此之謂拙;包舉積雪燕山,萬里長城,悲壯無比,是為大。詞為悼南宋而作,調寄《望江南》,別有一番意味。此詞堪稱亡宋之輓詞。

金德淑是南宋舊宮人。她和王昭儀、汪元量都是宋亡後入元的三宮中人。公元1288年(元至元二十五年),汪元量因為道士而得南歸。諸舊宮中人為其餞行,賦詞相送。

金德淑這首詞即作於此時。這首詞具有很高的價值。詞的意境較為重、拙、大。寫亡國之哀,用筆不可謂不重。用筆樸素無華,此之謂拙。包舉積雪燕山,萬里長城,悲壯無比,是為大。詞為悼南宋而作,調寄《望江南》,別有一番意味。此詞堪稱亡宋之輓詞。

春睡起,積雪滿燕山。上句點明作詞的季節為春天。隨之描寫空間範圍燕山睡起,寫出女主人公(被俘至此之宋舊宮人)。縞素,是傳統喪服。白雪積滿燕山,如山披縞素。萬山縞素之意象,實已暗逗全詞哀悼宋亡之含藴。再回味春睡起,令人痛定思痛。起筆造境,沉痛至深。萬里長城橫縞帶。從燕山山脈望見萬里長城,如一條巨龍蜿蜒起伏於叢山峻嶺之顛,宛如縞帶。萬里長城,為歷史文化凝聚之一偉大象徵。縞帶,為傳統孝儀之一重要喪服。國破山河在。神州陸沉之痛,使山河披上縞素。在女主人公之心魂中,自己與大地山河一道為祖國之亡而服素戴孝矣。此句為全詞神光聚照之篇眼。人們常稱道吳梅村慟哭六軍俱縞素之句,以梅村詩句視此萬里長城橫縞帶詞句,着眼亦不同矣。六街燈火已闌珊。六街,指大都城。燈火闌珊,是燈火稀疏。闌珊燈火,反襯夜色沉沉。自春睡起至燈火闌珊,詞之意境無限遙深。暗淡的現境,透視出詞人暗淡的心態,也意味着同樣暗淡的現實。

人立玉樓間。結筆直接描寫詞人自我形象,總結全文。玉人獨立玉樓,從早到晚獨立久矣。丹心難滅,是素服縞帶亦難全表心腸。全詞曲已終,而悲傷無已。無怪乎後來金德淑對人誦其此詞,猶感泣下。詞人寫此,已至舉重若輕之地步。

這首詞是詞人沉鬱於腹中的愛國情思的自然發散。作為一個女性詞人。能有如此之筆力,高明之藝術,亦屬難能可貴了。詞雖用筆墨寫就,但猶如用血淚匯成。雖未痛哭,但卻讓人無比沉痛。詞中融攝雪山、縞帶、玉樓於一體,整合為悼故國之全幅莊嚴境界。

標籤: 望江南 古詩 閲讀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yuedudaan/j8ek8k.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