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閲讀答案 >

桃花源記同步練習題及答案

桃花源記同步練習題及答案

閲讀下面的文段,完成文後題目。(共13分)

桃花源記同步練習題及答案

【甲】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彿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

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鹹來問訊。自雲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歎惋。餘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數日,辭去。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

【乙】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素琴,閲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小題1:給下列句子劃分朗讀停頓。(每句用“∕”畫一處)(2分)

(1)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 (2)無絲竹之亂耳

小題2:解釋劃線詞在文中的意思。(4分)

①阡陌交通 ②便要還家

③往來無白丁 ④無案牘之勞形

小題3:翻譯下列句子。(4分)

(1)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

(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小題4:有人認為無論是甲文中虛構出的“世外桃源”還是乙文中作者的隱居自娛其實都反映出作者消極避世的心態。你同意這種看法嗎?為什麼?(3分)

參考答案:

小題1:(1)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 (2)無∕絲竹之亂耳

小題1:⑴交錯相通 ⑵通“邀”,邀請 ⑶平民,這裏指沒有什麼學問的人 ⑷使……勞累。

小題1:⑴老人小孩都安閒快樂。(或:老人小孩,都休閒愉快,自得其樂。)

⑵這是簡陋的居室,只是因為我的品德高尚(就不覺得簡陋了)

小題1:不同意。【甲】文通過對“世外桃源”的描寫,反映了作者厭惡戰爭和追求和平生活的願望;【乙】文作者採用託物言志的寫法,通過描寫自己的陋室表明自己保持高尚情操的願望和安貧樂道的生活情趣。

小題1:試題分析:(1)“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這句話的.含義是“漁人把自己知道的一一告訴了他們”,我們可以把這句話分解為“誰,做了什麼”,即“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2)“無絲竹之亂耳”的含義是“沒有嘈雜的音樂擾亂耳朵”,我們可以把這句話分解為“沒有什麼”,即“無∕絲竹之亂耳”。

點評:給文言句子劃分節奏是一種比較常見的題型,正確地進行句中停頓,是以把握句子中的詞意和語法結構為前提的。因此解答這類題時一是理解文意。可以先將句子翻譯出來,正確理解文意,把意思結合緊密的文字,看成一個“意義單位”,“單位”與“單位”之間往往需要一定的停頓;二是分析語法結構。在分析語法結構時可先抓動詞,把跟動詞有關的前後各詞聯繫起來,觀察句子的整體,往前找主語,往後找賓語或補語,再考慮其它成分,這樣就可以確定句子的語法結構,依此確定句中停頓。

小題1:試題分析:(1)“交通”古今異義詞,今義:各種運輸和郵電事業的總稱;古義:交錯相通。(2)“要”,通假字,通“邀”,邀請。(3)“白丁”,一詞多義,此處指“沒有什麼學問的人”。(4)“勞”,動詞的使動用法,“使……勞累”。

點評:解答本題時,要注意聯繫原句來理解,在學習文言文的過程中,學會藉助註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

小題1:試題分析:翻譯(1)時,要注意把“黃髮”(老人)、“垂髫”(小孩)、“怡然”(安閒的樣子)這些字詞翻譯準確。翻譯(2)時,要注意把“斯”(這)、“惟”(只是)、“馨”(品德高尚)等翻譯準確。

點評:句子翻譯也是文言文閲讀的一個常考題型,翻譯句子時,要注意抓住句中的關鍵詞句,把關鍵詞句翻譯準確,另外,還要注意對特殊句式的翻譯,儘量做到通順、流暢,表意清晰。

小題1:試題分析:【甲】文描繪了一個沒有階級,沒有剝削,自食其力,自給自足,和平恬靜,人人自得其樂的社會,這種理想的境界在當時現實中是不存在的,只是作者通過對大同社會的構想,藝術地展現了大同社會的風貌,是不滿黑暗現實的一種精神寄託,表現了作者對理想社會的憧憬以及對現實社會的不滿。【乙】文表現了作者不與世俗同流合污,潔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態度。表達了作者高潔傲岸的節操,流露出作者安貧樂道的隱逸情趣。

點評:解答本題時,要聯繫文章內容和文章的寫作背景以及作者所表達的思想內涵來理解作者的情感態度。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yuedudaan/jvndmk.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