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練習題 >

《桃花源記》練習題及答案精選

《桃花源記》練習題及答案精選

桃花源記》是東晉文學家陶淵明的代表作之一,是《桃花源詩》的序言,選自《陶淵明集》。此文借武陵漁人行蹤這一線索,把現實和理想境界聯繫起來,通過對桃花源的安寧和樂、自由平等生活的描繪,表現了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對當時的現實生活不滿。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桃花源記》練習題及答案相關內容,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大家!

《桃花源記》練習題及答案精選

《桃花源記》練習題及答案1

一、基礎練習題

1.給下列生字注音

豁( ) 髫( ) 儼( )

詣( ) 驥( ) 邑( )

2.辨析下列詞義的古今差異

(1)交通(古義________今________)

(2)妻子(古義________今________)

(3)絕境(古義________今________)

(4)如此(古義________今________)

(5)無論(古義________今________)

(6)鮮美(古義________今________)

3.解釋下面加粗詞的意思

(1)緣溪行( ) (2)漁人甚異之( )

(2)欲窮其林( ) (4)便要還家( )

(5)便扶向路( ) (6)欣然規往( )

4.按原文填空

復行數十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________,________。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着,________。黃髮垂髫________。

二、提高練習題

[N18七]

5.比較下列各組加粗詞的詞性和意義。

6.“然”常常作為構詞的輔助成分,意思相當於現代漢語的“地”、“……的樣子”等,有時也可不譯。分別解釋下列句子中加粗詞的含義。

(1)豁然開朗 (2)屋舍儼然

(3)黃髮垂髫並怡然自得 (4)欣然前往

練習題答案及點撥

考查字音、古今詞義差異、詞意和背誦等。

答案:一、1.hu^ ti2o y3n y@ j@ y@

2.(1)古今:交錯相通 今義:交通運輸

(2)古義:妻子、兒女 今義:妻子

(3)古義:與世隔絕的地方 今義:毫無出路的境地

(4)古義:像這樣 今義:這樣

(5)古義:不用説 今義:表示條件關係的關聯詞語

(6)古義:鮮豔美麗 今義:味道鮮美

3.(1)沿着 (2)覺得—奇異 (3)盡 (4)同“邀”邀請 (5)原來 (6)計劃

4.豁然開朗 土地平曠 屋舍儼然 阡陌交通 雞犬相聞 悉如外人 並怡然自樂

二、5.①動詞:捨棄 名詞:房舍[來源:學,科,網Z,X,X,K] 竟然

②動詞:做標記 名詞:標誌 ④動詞:尋找 副詞:不久

③副詞:就,於是 副詞:竟, ⑤動詞:作為 介詞:對 向

6.(1)開闊、敞亮的樣子 (3)悠閒、安詳的樣子

(2)整齊的樣子 (4)高興、愉快的樣子

《桃花源記》練習題及答案2

閲讀下面的文段,完成文後題目。(共13分)

【甲】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彿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

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鹹來問訊。自雲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歎惋。餘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數日,辭去。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

【乙】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素琴,閲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小題1:給下列句子劃分朗讀停頓。(每句用“∕”畫一處)(2分)

(1)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 (2)無絲竹之亂耳

小題2:解釋劃線詞在文中的意思。(4分)

①阡陌交通 ②便要還家

③往來無白丁 ④無案牘之勞形

小題3:翻譯下列句子。(4分)

(1)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

(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小題4:有人認為無論是甲文中虛構出的“世外桃源”還是乙文中作者的隱居自娛其實都反映出作者消極避世的心態。你同意這種看法嗎?為什麼?(3分)

參考答案:

小題1:(1)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 (2)無∕絲竹之亂耳

小題1:⑴交錯相通 ⑵通“邀”,邀請 ⑶平民,這裏指沒有什麼學問的人 ⑷使……勞累。

小題1:⑴老人小孩都安閒快樂。(或:老人小孩,都休閒愉快,自得其樂。)

⑵這是簡陋的居室,只是因為我的品德高尚(就不覺得簡陋了)

小題1:不同意。【甲】文通過對“世外桃源”的描寫,反映了作者厭惡戰爭和追求和平生活的願望;【乙】文作者採用託物言志的寫法,通過描寫自己的陋室表明自己保持高尚情操的願望和安貧樂道的生活情趣。

小題1:試題分析:(1)“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這句話的含義是“漁人把自己知道的一一告訴了他們”,我們可以把這句話分解為“誰,做了什麼”,即“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2)“無絲竹之亂耳”的含義是“沒有嘈雜的音樂擾亂耳朵”,我們可以把這句話分解為“沒有什麼”,即“無∕絲竹之亂耳”。

點評:給文言句子劃分節奏是一種比較常見的題型,正確地進行句中停頓,是以把握句子中的詞意和語法結構為前提的。因此解答這類題時一是理解文意。可以先將句子翻譯出來,正確理解文意,把意思結合緊密的文字,看成一個“意義單位”,“單位”與“單位”之間往往需要一定的停頓;二是分析語法結構。在分析語法結構時可先抓動詞,把跟動詞有關的前後各詞聯繫起來,觀察句子的整體,往前找主語,往後找賓語或補語,再考慮其它成分,這樣就可以確定句子的語法結構,依此確定句中停頓。

小題1:試題分析:(1)“交通”古今異義詞,今義:各種運輸和郵電事業的總稱;古義:交錯相通。(2)“要”,通假字,通“邀”,邀請。(3)“白丁”,一詞多義,此處指“沒有什麼學問的人”。(4)“勞”,動詞的使動用法,“使……勞累”。

點評:解答本題時,要注意聯繫原句來理解,在學習文言文的過程中,學會藉助註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

小題1:試題分析:翻譯(1)時,要注意把“黃髮”(老人)、“垂髫”(小孩)、“怡然”(安閒的樣子)這些字詞翻譯準確。翻譯(2)時,要注意把“斯”(這)、“惟”(只是)、“馨”(品德高尚)等翻譯準確。

點評:句子翻譯也是文言文閲讀的一個常考題型,翻譯句子時,要注意抓住句中的關鍵詞句,把關鍵詞句翻譯準確,另外,還要注意對特殊句式的翻譯,儘量做到通順、流暢,表意清晰。

小題1:試題分析:【甲】文描繪了一個沒有階級,沒有剝削,自食其力,自給自足,和平恬靜,人人自得其樂的社會,這種理想的`境界在當時現實中是不存在的,只是作者通過對大同社會的構想,藝術地展現了大同社會的風貌,是不滿黑暗現實的一種精神寄託,表現了作者對理想社會的憧憬以及對現實社會的不滿。【乙】文表現了作者不與世俗同流合污,潔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態度。表達了作者高潔傲岸的節操,流露出作者安貧樂道的隱逸情趣。

點評:解答本題時,要聯繫文章內容和文章的寫作背景以及作者所表達的思想內涵來理解作者的情感態度。

《桃花源記》練習題及答案3

閲讀下面兩段文言文,完成19—23題。(共計12分)

(甲)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

復前行,欲窮其林。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彿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

(乙)南陽劉子驥,好遊山水。嘗採藥至衡山,深入忘反。見有一澗水,水南有二石囷。一閉一開,水深廣,不得渡。欲還失道,遇伐薪人問徑,僅得還家。或説囷中皆仙方靈藥及諸雜物。子驥欲更尋索,不復知處。

長沙醴陵縣有小水,有二人乘舟取樵,見岸下土穴中水,逐流出,有新斫木片逐流下。深山中有人跡,異之。乃相謂曰:“可試如水中,看何由爾。”一人便以笠自障,入穴。穴才容人。行數十步,便開明朗然,不異世間。

[注]囷:這指似圓形穀倉的巨石。斫:砍削。樵:柴。薪:柴禾。

18。解釋下列句中的加點字(4分)

①落英繽紛 ▲ ②阡陌交通 ▲

③深入忘反 ▲ ④可試如水中 ▲

19。翻譯句子。(4分)

(1)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

譯文: ▲

(2)深山中有人跡,異之。

譯文: ▲

20。“開明朗然”與《桃花源記》中的 ▲ 一詞相仿。(1分)

21。“深山中有人跡”,根據是什麼?(用文中的話回答)(1分)

22。結合課文分析作者虛構桃源美景的真實用意?(2分)

參考答案:

18.①繁多的樣子 ②交錯相通 ③同“返”,返回 ④到、往。

19。(1)土地平坦寬闊,房屋整整齊齊,有肥沃的土地,美麗的池塘以及桑園竹林之類。(2)深山中有人存在的跡象,他們覺得很驚奇。

20。豁然開朗

21。逐流出,有新斫木片逐流下

22。 桃花源的生活環境優美,“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等,而且社會風尚淳樸,“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等。從中可以看出作者的真實用意在於表現對黑暗現實的不滿和對桃花源這個美好的淳樸的理想社會的嚮往。(意思對即可)

《桃花源記》練習題及答案4

閲讀下面文字,完成後面的問題。

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彿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

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鹹來問訊。自雲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歎惋。餘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數日,辭去。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處處志之。及郡下,詣太守,説如此。太守即遣人隨其往,尋向所志,遂迷,不復得路。

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聞之,欣然規往。未果,尋病終。後遂無問津者。

1.解釋下列加粗的字。

(1)桑竹之屬( )

(2)具答之( )

(3)乃不知有漢( )

(4)處處志之( )

2.用現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

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這句話中沒有交代漁人的答話,試説説漁人是怎樣回答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説説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歎惋一句在中心思想和文章的結構上的表達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詣太守,説如此這句話中的如此包括哪些內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1)類(2)詳細(3)竟然(4)作標記

2.率領妻子兒女和同鄉的人來這個與世隔絕的地方。

3.漁人詳細地告訴了他們從秦至晉這段歷史上發生的事。

4.示例:表明這裏與世隔絕,反襯外面世界的動盪與黑暗,表現中心主旨;在結構上總結下文,又照應前文避秦時亂。

5.示例:沿途所見,洞中所見,村人的招待等。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lianxiti/dxxx3n.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