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閲讀答案 >

《資治通鑑》閲讀及答案

《資治通鑑》閲讀及答案

《資治通鑑》閲讀及答案1

郭子儀、李光弼還常山,史思明收散卒數萬踵其後。子儀選驍騎更挑戰,三日,至行唐,賊疲,乃退。子儀乘之,又敗之於沙河。蔡希德至洛陽,安祿山復使將步騎二萬人北就思明,又使牛廷玠發范陽等郡兵萬餘人助思明,合五萬餘人,而同羅、曳落河居五分之一。子儀至恆陽,思明隨至,子儀深溝高壘以待之;賊來則守,去則追之,晝則耀兵,夜斫其營,賊不得休息。數日,子儀、光弼議曰:“賊倦矣,可以出戰。”(至德元年五月)壬午,戰於嘉山,大破之,斬首四萬級,捕虜千餘人。思明墜馬,露髻跣足步走,至暮,杖折槍歸營,奔於博陵;光弼就圍之,軍聲大振。於是河北十餘郡皆殺賊守將而降。漁陽路再絕,賊往來者皆輕騎竊過,多為官軍所獲,將士家在漁陽者無不搖心。祿山大懼,議棄洛陽,走歸范陽,計未決。

《資治通鑑》閲讀及答案

是時,天下以楊國忠驕縱召亂,莫不切齒。又,祿山起兵以誅國忠為名,王思禮密説哥舒翰,使抗表請誅國忠,翰不應。思禮又請以三十騎劫取以來,至潼關殺之。翰曰:“如此,乃翰反,非祿山也。”或説國忠:“今朝廷重兵盡在翰手,翰若援旗西指,於公豈不危哉!”國忠大懼,乃奏:“潼關大軍雖盛,而後無繼,萬一失利,京師可憂。請選監牧小兒三千於苑中訓練。”上許之使劍南軍將李福德等領之又募萬人屯灞上令所親杜乾運將之名為御賊實備翰也翰聞之亦恐為國忠所圖乃表請灞上軍隸潼關六月癸未召杜乾運詣關因事斬之國忠益懼。 (節選自《資治通鑑》卷第二百八十一)

1.對下列甸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史思明收散卒數萬踵其後 踵:腳後跟。

B.露髻跣足步走 跣:光着腳。

C.或説國忠 説:勸説,遊説。

D.上許之 許:答應。

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組是 (3分)

A.賊疲,乃退 如此,乃翰反,非祿山也

B.又敗之於沙河 於公豈不危哉

C.賊往來者皆輕騎竊過 將士家在漁陽者無不搖心

D.子儀深溝高壘以待之 祿山起兵以誅國忠為名

3.下列各句編為四組,全都不屬於郭子儀、李光弼軍事行動的一組是 (3分)

①賊來則守,去則追之 ②賊倦矣,可以出戰

③戰於嘉山,大破之 ④至暮,杖折槍歸營

⑤於是河北十餘郡皆殺賊守將而降 ⑥議棄洛陽,走歸范陽

A. ①③⑥ B. ①②⑤ C. ②③④ D.④⑤⑥

4.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郭子儀、李光弼兵退回常山,叛將史思明又收羅散兵數萬隨後追擊,郭子儀挑選驍勇善戰的騎兵主動挑戰。

B.郭子儀抵達恆陽,史思明也率兵追到,叛軍白天炫耀武力,夜裏則派部隊襲擊敵營,晝夜不休。連續幾天後,郭子儀、李光弼終於在叛軍疲憊不堪時找到機會大敗叛軍。

C.漁陽的歸路再次被官軍切斷,叛軍只好輕騎偷偷地通過,就是這樣還大多被官軍俘獲,家在范陽的叛軍將士無不心中動搖。

D.王思禮勸哥舒翰上表請求皇帝殺掉楊國忠,哥舒翰沒有答應;王思禮又請求派兵把楊國忠劫持到潼關殺掉,哥舒翰還是沒有答應。

5.斷句和翻譯(10分)

(1)用“/”給下面文段斷句。(4分)

上許之使劍南軍將李福德等領之又募萬人屯灞上令所親杜乾運將之名為御賊實備翰也翰聞之亦恐為國忠所圖乃表請灞上軍隸潼關六月癸未召杜乾運詣關因事斬之國忠益懼

(2)將下列句子翻譯為現代漢語。(6分)

①蔡希德至洛陽,安祿山復使將步騎二萬人北就思明。(3分)

②潼關大軍雖盛,而後無繼,萬一失利,京師可憂。(3分)

答案

1.A(追蹤,追擊)

2.C(兩個“者”都是定語後置標誌,助詞。A乃:才,副詞/是,表判斷副詞。B於:在,介詞/對,介詞。D以:而,來,連詞/把,介詞。)

3.D(①③屬於郭子儀、李光弼的軍事行動,②屬於郭李的謀劃。④是史思明敗逃,⑤是河北十餘郡的官軍在郭李勝利的鼓舞下的行動,⑥是安祿山兵敗後的打算。)

4.B(“叛軍白天炫耀武力,夜裏則派部隊襲擊敵營,晝夜不休”錯。)

5.(1)上許之/使劍南軍將李福德等領之/又募萬人屯灞上/令所親杜乾運將之/名為御賊/實備翰也/翰聞之/亦恐為國忠所圖/乃表請灞上軍隸潼關/六月//癸未/召杜乾運詣關/因事斬之/國忠益懼

(評分説明,共4分,每斷錯3處扣1分,扣完4分為止。“六月//癸未”可斷可不斷。)

(2)

①蔡希德到了洛陽,安祿山又讓他率領步、騎兵二萬人向北靠近史思明。(3分。“使(之)”省略句1分;將:率領,1分;北:向北,名詞做狀語,1分)

②潼關把守大軍雖然很多,但後無援兵,萬一潼關失守,京師就難保。

(3分。雖:雖然,1分;而:但,錶轉折,1分;大意1分。)

譯文:

郭子儀、李光弼率兵退回常山,史思明收羅散兵數萬隨後追擊。郭子儀挑選驍勇善戰的騎兵輪番挑戰,三天以後,到了行唐縣,叛軍因疲勞無力再戰,才退兵。郭子儀乘機出擊,又在沙河縣打敗叛軍。蔡希德到了洛陽,安祿山又讓他率領步、騎兵二萬人向北靠近史思明,並派牛廷玠發范陽等郡兵一萬多人增援史思明,合兵共五萬多人,其中同羅、曳落河精兵佔五分之一。郭子儀抵達恆陽,史思明也率兵追到,郭子儀依靠深溝高壘來以逸待勞;叛軍來攻就固守,撤兵就追擊,白天以大兵向叛軍炫耀武力,夜裏則派部隊襲擊敵營,叛軍不得安寧。這樣持續了數天,郭子儀、李光弼商議説:“叛軍已經疲勞,可以出戰。”(至德元年五月)壬午(二十九),兩軍在嘉山開戰,大敗叛軍,殺叛軍四萬多人,俘虜一千多人。史思明從馬上墜落下來,髮髻散亂,赤腳步行而逃,到了晚上,拄着折斷的長槍回到軍營,然後又逃奔博陵。李光弼率兵緊緊地圍住了博陵,軍勢大振。於是河北地區原先被叛軍佔據的十多個州郡都殺了叛軍的守將而歸降朝廷。漁陽的歸路再次被切斷,往來的叛軍都是輕騎偷偷摸摸地通過,就是這樣還大多被官軍俘獲,家在范陽的叛軍將士無不心中動搖。安祿山十分恐懼,計劃放棄洛陽,逃回范陽,但還沒有下定決心。

這時,天下都認為是楊國忠驕橫放縱招致叛亂,無不對楊國忠切齒痛恨。而且安祿山起兵是以誅殺楊國忠為名的,王思禮就祕密勸説哥舒翰,讓他上表請求玄宗殺掉楊國忠,哥舒翰沒有答應。王思禮又請求率領三十個騎兵把楊國忠劫持出京師,到潼關把他殺掉,哥舒翰説:“如果這樣做,就是我謀反,而不是安祿山謀反了。”有人勸楊國忠説:“現在朝廷的重兵都在哥舒翰掌握之中,他如果揮兵西向京城,對您不就危險了嗎!”楊國忠大為恐懼,於是就上奏玄宗説:“潼關把守大軍雖然很多,但後無援兵,萬一潼關失守,京師就難保。請求挑選牧馬的士卒三千人于禁宛中訓練,以應付不測。”玄宗同意,派劍南軍將李福德等人統領這支隊伍。楊國忠又招募了一萬人屯兵於灞上,命令他的親信杜乾運率領,名義上是抵禦叛軍,實際上卻是為了防備哥舒翰。哥舒翰得知後,也怕被楊國忠謀算,於是就上表玄宗請求把駐紮在灞上的軍隊歸於潼關軍隊統一指揮。六月癸未(初一),哥舒翰把杜乾運召到潼關,藉機殺了他,楊國忠更加害怕。

《資治通鑑》閲讀及答案2

右驍衞大將軍①長孫順德②受人饋絹。事覺,太宗曰:“順德果能有益國家,朕與之共府庫耳,何止貪冒如是乎?”猶惜其有功,不之罪,但於殿廷賜絹數十匹。大理少卿胡演曰:“順德枉法受財,罪不可赦,奈何復賜之絹?”上曰:“彼有人性,得絹之辱,甚於受刑。如不知愧,一禽獸耳,殺之何益?”

——《資治通鑑·唐紀》

注:①右驍衞大將軍:古代官名。②長孫順德:人名,複姓“長孫”,名“順德”。

14.與例句中的“於”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2分)

例句:甚於受刑

A.不求聞達於諸侯 B.所欲有甚於生者

C.於殿廷賜絹數十匹 D.告之於帝

15.翻譯下面句子。(4分)

①猶惜其有功,不之罪。

②如不知愧,一禽獸耳,殺之何益?

16.你對唐太宗處置長孫順德的做法有何評價?(2分)

 參考答案:

14.答案:B

評分:2分。

15.答案:①還顧惜他從前有功勞,不懲罰他。②如果不知羞愧,那他就是一隻禽獸罷了,殺了他有什麼好處?

評分:每小題2分,共4分。意思對即可。

16.答案示例:唐太宗的做法不合適。作為君主,必須嚴格公正執法,才有利於人人遵紀守法,國家長治久安。

評分:共2分。其他觀點言之成理亦可。

《資治通鑑》閲讀及答案3

讀下面文言文,完成第11-15題。(10分)

上與羣臣論止盜。或請重法以禁之,上哂②之曰:“民之所以為盜者,由賦繁役重,官吏貪求,飢寒切身,故不暇顧廉恥耳。朕當去奢省費,輕徭③薄賦,選用廉吏,使民衣食有餘,則自不為盜,安用重法邪!”自是數年之後,海內昇平④,路不拾遺,外户不閉,商旅野宿焉。

(選自司馬光《資治通鑑》)

[注] ①上:皇上,這裏指唐太宗。②曬:微笑。③徭:古時統治者強制人民承擔的無償勞動。 ④昇平:太平。

【小題1】.用“/”給下面的句子劃分朗讀節奏。(只劃一處)(1分)

上 與 羣 臣 論 止 盜

【小題2】.解釋加點詞語在句子中的意思。(3分)

(1)或( ) (2)自是( ) (3)遺( )

【小題3】.説説“民之所以為盜者,由賦繁役重,官吏貪求,飢寒切身,故不暇顧廉恥耳”的意思(2分)

【小題4】.唐太宗“止盜” 的方法與羣臣有何不同?請用文中原話回答。(2分)

【小題5】.從上面短文中可以看出唐太宗是個怎樣的君主?請作出評價。(2分)

答案

【小題1】上與羣臣/論止盜

【小題1】(1)有人 (2)從此,從這以後 (3)失物,丟失的東西

【小題1】老百姓之所以去做盜賊,是由於賦税太多,勞役、兵役太重,官吏們又貪得無厭,老百姓吃不飽,穿不暖,這是切身的問題,所以也就顧不得廉恥了

【小題1】羣臣:請重法以禁之;唐太宗:去奢省費、輕徭薄賦、選用廉吏

【小題1】賢明、體恤民情、倡導廉潔

解析

《資治通鑑》閲讀及答案4

閲讀下面兩段文言文。(共14分)

【甲】二世元年七月,發閭左謫戍漁陽九百人,屯大澤鄉。陳勝、吳廣皆次當行,為屯長。會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斬。陳勝、吳廣乃謀曰:今亡亦死,舉大計亦死,等死,死國可乎?陳勝曰:天下苦秦久矣。吾聞二世少子也,不當立,當立者乃公子扶蘇。扶蘇以數諫故,上使外將兵。今或聞無罪,二世殺之。百姓多聞其賢,未知其死也。項燕為楚將,數有功,愛士卒,楚人憐之。或以為死,或以為亡。今誠以吾眾詐自稱公子扶蘇、項燕,為天下唱,宜多應者。吳廣以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陳勝、吳廣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眾耳。乃丹書帛曰陳勝王,置人所罾魚腹中。卒買魚烹食,得魚腹中書,固以怪之矣。又間令吳廣之次所旁叢祠中,夜篝火,狐鳴呼曰大楚興,陳勝王。卒皆夜驚恐。旦日,卒中往往語,皆指目陳勝。 (選自《陳涉世家》)

【乙】初,陳涉既為王,其故人皆往依之。妻之父亦往焉,陳王以眾賓待之,長揖不拜。妻之父怒曰:怙①亂僭號②,而傲長者,不能久矣!不辭而去。陳王跪謝,遂不為顧。客出入愈益發舒③,言陳王故情。或説陳王曰:客愚無知,顓④妄言,輕威。陳王斬之。諸故人皆自引去,由是無親陳王者。陳王以硃防為中正,胡武為司過,主司羣臣。諸將徇地至,令之不是,輒系而罪之。以苛察⑤為忠,其所不善者,弗⑥下吏,輒自治之。諸將以其故不親附,此其所以敗也。 (選自《資治通鑑.秦紀三》)

注:①[怙]依靠。②[僭號]冒用帝王的稱號。③[發舒]放縱。④[顓]通專,專擅。⑤[苛察]苛刻糾察(同僚的過失)。⑥[弗]不。

小題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字。(4分)

⑴度已失期 ( ) ⑵乃丹書帛曰陳勝王( )

⑶或説陳王曰( ) ⑷諸將徇地至 ( )

小題2:用現代漢語寫出文中畫線句子的意思。(4分)

⑴天下苦秦久矣。⑵由是無親陳王者。

小題3:【乙】文妻之父為什麼遂不為顧呢?(3分)

小題4:綜合【甲】【乙】兩文,説説陳涉是怎樣的人?(3分)

參考答案:

小題1:⑴揣度,推測 ⑵為王 ⑶有人 ⑷攻取(4分)

小題2:⑴天下百姓苦於秦的統治已經很久了。(2分,苦字理解錯誤不得分)

⑵因此再沒有親近陳王的人了。(2分,由是、者理解錯誤各扣1分)

小題3:妻之父對陳涉的傲慢無禮感到憤怒,(1分)看不起陳涉,(1分)認為陳涉必敗,不願投靠他。(1分)

小題4:陳涉有眼光、有遠見、有謀略,但驕傲自大、沒有主見、缺乏領導能力。(答對3項得1分,答對4項得2分,答對5項以上得3分)

小題1:

試題分析:先要大致瞭解文章內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據句意和對文言常用詞的掌握來判斷字詞義。解釋時要注意辨析詞義和用法的變化,如本題中王用作動詞,或為古今異義,根據語境判斷字詞義。

小題2:

試題分析:疏通全文,在全文語境中大致瞭解句子的意思,解釋清楚關鍵詞語苦由是親,最後疏通句子。所學課文,做過翻譯練習要加強記憶,可直接寫出譯句。

小題3:

試題分析:疏通乙文,讀弄內容,抓住描寫陳涉行為和妻之父所説的話即可瞭解陳涉是怎麼一樣人,理解本題所問。

小題4:

試題分析:賞析人物形象,要根據文中故事情節及人物的言行描寫具體舉例,從人物的性格和思想品質方面分析概括。甲文主要表現陳涉正面的形象,而乙文主要表現其負面的形象,從兩個方面概括。

《資治通鑑》閲讀及答案5

趙簡子①之子,長日伯魯,幼日無恤②。將置後③,不知所立。乃書訓誡之詞於二簡④,

以授二子,日:“謹識⑤之。”三年而問之,伯魯不能舉其詞。問其簡,已失之矣。問無恤,

誦其詞甚習固。問其簡,出諸袖中而奏之。於是簡子以無恤為賢,立以為後,是為趙襄子,

而果昌趙。

(選自《資治通鑑·周紀一》)

【註釋】①〔趙簡子〕春秋後期著名的政治家。②〔長日伯魯,幼日無恤〕大兒子叫伯魯,小兒子叫

無恤。③〔置後〕選立繼承人。④〔二簡〕兩片竹簡。⑤〔識(zhl)〕記住 。⑥〔甚習〕很熟。習,熟悉,

熟練。⑦〔果昌趙〕果然使趙國昌盛起來。

13.下列句中加點虛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2分)

A.乃書訓誡之詞於二簡 於舅家見之

B.以授二子 以彰其咎

C.問其簡 其真無馬邪

D.出諸袖中而奏之 人不知而不愠

14.文意理解。(4分)

(1)趙簡子通過觀察無恤“ ”、“ ”這兩個細

節,認為他賢能,最後選定他做了繼承人。(用原文作答)(2分)

(2)這個故事給了你怎樣的啟示?(2分)

【答案】

13.A(2分)

14.(1)誦其詞甚習 出諸袖中而奏之(2分)

(2)示例:①細節決定成敗。②要選賢任能。(2分.從小事、細節、教誨、機遇、品

格、選人等任一角度談啟示,言之有理即可)

《資治通鑑》閲讀及答案6

郎.中.令.趙高恃恩專恣,以私怨誅殺人眾多;恐大臣入朝奏事言之,乃説二世曰:天子所以貴者,但以聞聲,羣臣莫得見其面故也。且陛下富於春秋,未必盡通諸事,今坐朝廷,譴舉有不當者,則見短於大臣,非所以示神明於天下也。陛下不如深拱禁.中.,與臣及侍中習法者待事,事來有以揆之。如此,則大臣不敢奏疑事,天下稱聖主矣。二世用其計,乃不坐朝廷見大臣,常居禁中。趙高侍中用事,事皆決於趙高。

是時,盜賊益多,而關.中.卒發東擊盜者無已。右丞相馮去疾、左丞相李斯、將軍馮劫進諫曰:關東羣盜並起秦發兵誅擊所殺亡甚眾然猶不止盜多皆以戍.漕.事苦賦税大也。請且止阿房宮作者,減省四邊戍轉。二世曰:今朕即位,二年之間,羣盜並起,君不能禁,又欲罷先帝之所為,是上無以報先帝,次不為朕盡忠力,何以在位!下去疾、斯、劫吏,案責他罪。去疾、劫自殺;獨李斯就獄。二世以屬趙高治之,責斯與子由謀反狀,皆收捕宗族、賓客。趙高治斯,榜掠千餘,不勝痛,自誣服。

趙高使其客十餘輩詐為御史、謁者、侍中,更往復訊斯,斯更以其實對,輒使人復榜之。後二世使人驗斯,斯以為如前,終不敢更言。遂具斯五刑論,腰斬咸陽市。斯出獄,與其中子俱執,顧謂其中子曰:吾欲與若復牽黃犬,俱出上蔡東門逐狡兔,豈可得乎!遂父子相哭而夷三族。二世乃以趙高為丞相,事無大小皆決焉。

初,趙高欲專秦權,恐羣臣不聽,乃先設驗,持鹿獻於二世曰:馬也。二世笑曰:丞相誤邪,謂鹿為馬!問左右,左右或默,或言馬以阿順趙高,或言鹿者。高因陰中諸言鹿者以法。後羣臣皆畏高,莫敢言其過。高前數言關東盜無能為也,及項羽虜王離等,而章邯等軍數敗,上書請益助。自關以東,大抵盡畔秦吏,應諸侯,諸侯鹹率其眾西鄉。八月,沛公將數萬人攻武關,屠之。高恐二世怒,誅及其身,乃謝病,不朝見。

(選自《資治通鑑卷第八》,有刪改)

4。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關東羣盜並起/秦發兵誅擊所殺/亡甚眾/然猶不止/盜多/皆以戍漕事/苦賦税大也

B。關東羣盜並起秦/發兵誅擊/所殺亡甚眾/然猶不止/盜多皆以戍漕事苦/賦税大也

C。關東羣盜並起秦/發兵誅擊/所殺亡甚眾/然猶不止盜/多皆以戍漕事/苦賦税大也

標籤: 閲讀 資治通鑑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yuedudaan/gk99qr.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