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閲讀答案 >

《戰國策·齊策》閲讀答案

《戰國策·齊策》閲讀答案

在學習、工作中,我們或多或少都會接觸到閲讀答案,閲讀答案是對有關閲讀題所做的解答。一份什麼樣的閲讀答案才能稱之為好閲讀答案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戰國策·齊策》閲讀答案,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戰國策·齊策》閲讀答案

《戰國策·齊策》閲讀答案1

鄒忌諷齊王納諫《戰國策》

①鄒忌修八尺有餘,而形貌昳麗。朝服衣冠,窺鏡,謂其妻曰:我孰與城北徐公關?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忌不自信,而復問其妾曰:吾孰與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從外來,與坐談,問之:吾與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來,孰視之,自以為不如;窺鏡而自視,又弗如遠甚。暮寢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於我也。

②於是入朝見威王,曰:臣誠知不如徐公關。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於臣,皆以美於徐公。今齊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宮婦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內莫不有求於王:由此觀之,王之蔽甚矣。

③王曰:善。乃下令:羣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上書諫寡人者,受中賞;能謗譏於市朝,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令初下,羣臣進諫,門庭若市;數月之後,時時而間進;期年之後,雖欲言,無可進者。

④燕、趙、韓、魏聞之,皆朝於齊。此所謂戰勝於朝廷。

【小題1】解釋文中加點詞語。(4分)

①朝服衣冠: ②孰視之:

③皆以美於徐公: ④期年之後:

【小題2】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4分)

①由此觀之,王之蔽甚矣。

譯文:

②能謗譏於市朝。

譯文:

【小題3】鄒忌見了徐公後,又窺鏡而1芻視暮寢而思之的行為反映了鄒忌怎樣的性格特點?(4分)

答:

【小題4】閲讀全文,説説齊國為什麼能在朝廷上戰勝別國?(4分)

答:

答案

【小題1】①朝服衣冠:穿戴 ②孰視之:通熟。縝密,仔細,周詳

③皆以美於徐公:認為 ④期年之後:一年

【小題2】①譯文:從這件事看來,大王您受矇蔽太厲害了

②譯文:能在公共場所指責議論(我的過失)。

【小題3】(4分)頭腦清醒、善於思考、精明能幹、深謀遠慮。

【小題4】(4分)是因為鄒忌以自己的實際例子,來告誡威王要虛心納諫,對臣下友好,要賞罰分明,要親近向自己提建議的人,遠離光奉承自己的人,所以數月來提建議的人,宮中像集市一樣。一年之後想提也提不出了。威王的虛心納諫,是齊國戰勝於朝廷的關鍵。

《戰國策·齊策》閲讀答案2

閲讀下面文言文,完成問題。

盂嘗君有舍人①而弗悦,欲逐之。魯連謂盂嘗君曰:“猿猴錯②木據水,則不若魚鼈;歷險乘危,則騏驥不如狐狸。曹沫③奮三尺之劍,一軍不能當。使曹沫釋其三尺之劍而操銚鑄④與農夫居壠畝之中,則不若農夫。故物舍其所長,之其所短,堯⑤亦有所不及矣。今使人而不能,則謂之不肖;教人而不能,則謂之拙。拙則罷之,不肖則棄之,使人有棄逐,不相與處,而來害相報者,豈用世立教⑥之道哉?”孟嘗君曰:“善!”乃弗逐。(選自《戰國策?齊策》)

【註釋】①舍人:門客。②錯:同“措”,放棄。③曹沫:春秋魯莊公時武士。④銚鎒(yáo nu ):農具。⑤堯:傳説中的遠古聖君。⑥用世立教:治理國家,教化百姓。

1.解釋下列語句中加粗詞語的含義。

(1)使曹沫釋其三尺之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與農夫居壠畝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堯亦有所不及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則謂之不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四組句子中,加粗詞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

A.不若魚鼈 若為傭耕,何富貴也

B.故物舍其所長 食之不能盡其材

C.而來害相報者 時時而間進

D.乃弗逐 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3.將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曹沫奮三尺之劍,一軍不能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請選出與文章藴含的道理相同的一項( )

A.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B.金無足赤,人無完人。

C.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D.精誠所至,金石為開。

參考答案:

1.(1)放下

(2)處在;處於

(3)比得上;趕得上

(4)説;認為

2.B

3.曹沫舉起三尺長劍,全軍(整個軍隊)也不能抵擋。

4.B

《戰國策·齊策》閲讀答案3

閲讀下面文言文,完成問題。

齊人有馮諼者,貧乏不能自存,使人屬孟嘗君①,願寄食門下。

居有頃,倚柱彈其劍,歌曰:長鋏歸來乎!食無魚!左右以告。孟嘗君曰:食之,比門下之客。居有頃,復彈其鋏,歌曰:長鋏歸來乎!出無車!左右皆笑之,以告。孟嘗君曰:為之駕,比門下之車客。於是,乘其車,揭其劍,過其友曰:孟嘗君客我!後有頃,復彈其劍鋏,歌曰:長鋏歸來乎!無以為家!左右皆惡之,以為貪而不知足。孟嘗君問:馮公有親乎?對曰:有老母!孟嘗君使人給其食用,無使乏。於是,馮諼不復歌。

後孟嘗君出記,問門下諸客:誰習計會,能為文收責②於薛乎?馮諼署曰:能!於是,約車治裝載,券契而行。辭曰:責收畢,以何市而反?孟嘗君曰:視吾家所寡有者!

驅而之薛。使吏召諸民當償者,悉來合券。券遍合,起,矯命以責賜諸民,因燒其券,民稱萬歲。

長驅到齊,晨而求見。孟嘗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見之,曰:責畢收乎?來何疾也!曰:收畢矣!以何市而反?馮諼曰:君雲視吾家所寡有者。臣竊計,君官中積珍寶,狗馬實外廄,美人充下陳。君家所寡有者以義耳!竊以為君市義。孟嘗君曰:市義奈何?曰:今君有區區之薛,不拊愛子其民,因而賈利之。臣竊矯君命,以責賜諸民,因燒其券,民稱萬歲,乃臣所以為君市義也。孟嘗君不説,曰:諾!先生休矣!

後期年,齊王謂孟嘗君曰:寡人不敢以先王之臣為臣!孟嘗君就國於薛,未至百里,民扶老攜幼,迎君道中。孟嘗君顧謂馮諼:先生所為文市義者,乃今日見之。(節選自《戰國策.齊策四》)

【註釋】

①孟嘗君:姓田名文,齊國貴族,齊湣王時任齊國的國相。他以好養士而著名。與魏國的信陵君,楚國的春申君,趙國的平原君一起並稱為戰國四公子。②責:通債,債券。

1.對下列語句中加粗的詞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A.使人屬孟嘗君屬:通囑,告訴

B.以何市而反 市:買

C.孟嘗君怪其疾也 怪:責怪

D.狗馬實外廄 實:充滿

2.將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為現代漢語。

(1)孟嘗君使人給其食用,無使乏。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今君有區區之薛,不拊愛子其民,因而賈利之。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馮諼為何要替孟嘗君燒券市義?結合全文概括作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C

2.(1)孟嘗君派人供給馮諼母親吃用(的東西),不使她感到缺失。

(2)現在你有了薛這個封地,卻不撫卹愛民,反而借款給他們收取利息。

3.(1)感謝孟嘗君的知遇之恩;(2)替孟嘗君樹立形象,獲得民心。

《戰國策·齊策》閲讀答案4

管燕得罪齊王,謂其左右曰:“子孰而與我赴諸侯乎?”左右嘿然莫對。管燕連然流涕曰:“悲夫,士何其易得而難用也!”田需對曰:“士三食不得饜①,而君鵝鶩有餘食;下宮糅羅紈,曳綺縠②,而士不得以為緣③。且財者,君之所輕;死者,士之所重。君不肯以所輕與士,而責士以所重事君,非士易得而難用也!”

(選自《戰國策·齊策》)

注:①饜(yàn):本義指吃飽。②綺縠(qǐ hú):綾綢縐紗之類。絲織品的總稱。③緣:邊緣。

19.解釋下列加點詞。(3分)

(1)子孰而與我赴諸侯乎? (2)連然流涕

(3)謂其左右曰

20. 下列句子中的“以”與“士不得以為緣”的“以”用法與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2分)

A.而責士以所重事君 B.固國不以山溪之險

C.將以攻宋 D.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1.用現代漢語寫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

且財者,君之所輕;死者,士之所重。

22.閲讀全文,用自己的話回答為什麼管燕的左右沒有人願意與他“赴諸侯”?(2分)

19. (1)誰,哪一個(2)眼淚 (3)告訴(對……説)

20.而且(何況)財貨是您所看輕的,死是士人所看重的。

21.C

22.因為管燕未能善待別人,只注重自己的利益而忽略了他人的利益。(不肯把他所看輕的財貨送給士人,卻要求士人以他們所看重的死為他效勞。)

《戰國策·齊策》閲讀答案5

孟嘗君有舍人①而弗悦,欲逐之。魯連②謂孟嘗君曰:“猿獮猴錯木據水,則不若魚鼈;歷險乘危,則騏驥③不如狐狸。曹沫④奮三盡之劍,一軍不能當;使曹沫釋其三尺之劍,而操銚鎒⑤與農夫居壠畝之中,則不若農夫。故物舍其所長,之其所短,堯亦有所不及矣。今使人而不能,而謂之不肖;教人而不能,則謂之拙。拙則罷之,不肖則棄之,使人有棄逐,不相與處,而來害相報者,豈用世立教之道哉!”孟嘗君曰:“善!”乃弗逐。

【註釋】 ①舍人 ②魯連:姓魯名仲連,也稱魯連。齊人,遊俠義士。 ③ 騏驥:千里馬。 ④曹沫:魯莊公時的武士。⑤銚鎒:農具

小題1:下列四組句子中,劃線詞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2分)( )

A.不若魚鼈若為傭耕,何富貴也?

B.故物舍其所長食之不能盡其材

C.而來害相報者時時而間進

D.乃弗逐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小題2:翻譯句子。(2分)

曹沫奮三盡之劍,一軍不能當。

小題3:説説本文藴含了一個怎樣的道理?(3分)

參考答案:

小題1:B

小題1:曹沫舉起三尺長劍,全軍(整個軍隊)也不能抵擋。

小題1: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我們不必因他人在某一方面的缺點而完全否定這個人。

小題1:B中“其’是代詞,代物。

小題1:文言翻譯要求意思正確、句意完整、語句通順。注意關鍵詞“奮“”一軍“的理解。

小題1:只要觀點正確,説法不要求統一。

《戰國策·齊策》閲讀答案6

後孟嘗君①出記,問門下諸客:“誰習計會,能為文收責②於薛乎?”馮諼③署曰:“能。”……於是約車治裝,載券契而行,辭曰:“責畢收,以何市而反?”孟嘗君曰:“視吾家所寡有者。”驅而之薛,使吏召諸民當償者,悉來合券。券遍合,起,矯命,以責賜諸民,因燒其券,民稱萬歲。

長驅到齊,晨而求見。孟嘗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見之,曰:“責畢收乎?來何疾也!”曰:“收畢矣。”“以何市而反?”馮諼曰:“君之‘視吾家所寡有者’。臣竊計,君宮中積珍寶,狗馬實外廄,美人充下陳。君家所寡有者,以義耳!竊以為君市義。”孟嘗君曰:“市義奈何?”曰:“今君有區區之薛,不拊愛子其民,因而賈利之。臣竊矯君命,以責賜諸民,因燒其券,民稱萬歲。乃臣所以為君市義也。”孟嘗君不悦,曰:“諾,先生休矣!”

後期年,有毀孟嘗君於閔王,齊王謂孟嘗君曰:“寡人不敢以先王之臣為臣。”孟嘗君就國於薛,未至百里,民扶老攜幼,迎君道中。孟嘗君顧謂馮諼:“先生所為文市義者,乃今日見之。”

(選自《戰國策.齊策》,有刪節。)

【註釋】①孟嘗君:孟嘗君,齊國貴族,姓田名文,齊閔王時為相。其父田嬰在齊宣王時為相,並受封於薛,故本篇中有“寡人不敢以先王之臣為臣”之説。田嬰死後,田文襲封地,封號為孟嘗君。孟嘗君好養士,據説有門客三千,成為以養士而著稱的“戰國四公子”之一,其中還有魏國信陵君,楚國春申君,趙國平原君。②責:同“債”,債的本字。下同。③馮諼:馮諼(xuān),齊國遊説之士,孟嘗君的門客。

小題1:對下面語句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以何市而反反:返回

B.驅而之薛之:到……去

C.因燒其券因:因為

D.齊王謂孟嘗君曰謂:對……説

小題2:下面語句中加點的“於”與“孟嘗君就國於薛”中的“於”相同的一項是

A.舜發於畎畝之中B.苟全性命於亂世

C.有亭翼然臨於泉上者D.行十日十夜而至於郢

小題3:下面對文本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馮諼自告奮勇為孟嘗君去薛地收債。

B.馮諼假託孟嘗君之命免掉了薛地老百姓的債。

C.孟嘗君聽完馮諼的彙報後不高興地辭退了馮諼。

D.孟嘗君被齊王遣回薛地才明白了馮諼的一片苦心。

參考答案:

小題1:C

小題2:D

小題3:C

小題1:

試題分析:此題考查對文言文虛詞的理解能力。要注意古今異義、通假字、詞類活用的情況,C“因”是“於是,就”,表承接的連詞。

小題2:

試題分析:例句中的“於”是“到”,A項“於”是“從”,B、C項“於”是“在”,D項“於”是“到”。

小題3:

試題分析:孟嘗君聽完馮諼的彙報後只是不高興,而並沒有辭退他。所以C項不對。

《戰國策·齊策》閲讀答案7

【甲】(鄒忌)於是入朝見威王,曰:“臣誠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於臣,皆以美於徐公。今齊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宮婦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內莫不有求於王:由此觀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羣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上書諫寡人者,受中賞;能謗譏於市朝,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令初下,羣臣進諫,門庭若市;數月之後,時時而間進;期年之後,雖欲言,無可進者。燕、趙、韓、魏聞之,皆朝於齊。此所謂戰勝於朝廷。

【乙】燕昭王卑身厚幣①以招賢者,往見郭隗先生……昭王曰:“寡人將誰朝②?”郭隗先生曰:“臣聞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③言於君曰:‘請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馬,馬已死,買其首五百金,反以報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馬,安事死馬而捐五百金?’涓人對曰:‘死馬且買之五百金,況生馬乎?天下必以王為能市馬,馬今至矣。’不期年,千里之馬至者三。今王誠欲致士,先從隗始。隗且見事④,況賢於隗者乎?”於是昭王為隗築宮而師之。樂毅⑤自魏往,鄒衍自齊往,劇辛自趙往,士爭湊燕。

【注】

①厚幣:拿着豐厚的錢財。②誰朝:拜見誰(賓語前置)。③涓人:宮中灑掃的人。④見事:被侍奉,被重視,受重用。⑤樂毅和後面的鄒衍、居辛分別是魏、齊、趙三地的名士。

12.解釋下列加點詞的意思。(4分)

(1)王之蔽甚矣()

(2)羣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

(3)買其首五百金,反以報君()

(4)不期年,千里之馬至者三()

13.下列句中加點字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2分)

A.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馬者有好事者船載以入

B.涓人言於君曰餘將告於蒞事者

C.買其首五百金,反以報君其真無馬邪

D.隗且見事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14.用現代漢語翻譯上文中畫線的句子和課文中的有關句子。(6分)

(1)此所謂戰勝於朝廷。(2分)

(2)昭王為隗築宮而師之。(2分)

(3)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2分)

15.甲文告訴我們:國君廣開言路,才能興利除弊,使國家強盛起來;

乙文告訴我們:(2分)

[答案]

12.(1)蔽:矇蔽、受矇蔽、被矇蔽(2)刺:指責(3)反:同“返”,返回(4)期年:滿一年

13.BA.“以”:介詞,用/相當於“而”,表順承;B.都是介詞,引出動作的對象,相當於“對”或者“向”;C.“其”:代詞,它的/表反問語氣的語氣詞,相當於“難道”;D.“且”:尚且/將近。

14.(1)這就是所説的在朝廷上戰勝(別國)。(2)燕昭王為郭隗建造宮舍並且拜他為老師。(3)(村中人)問如今是什麼朝代,(他們)竟然不知道有漢朝,更不必説魏朝和晉朝了。

15.禮賢下士,才能廣招人才,國家才能強大。

《戰國策·齊策》閲讀答案8

戰國策 齊策

齊宣王見顏斶①,曰:斶前!斶亦曰:王前!宣王不悦。左右曰:王,人君也;斶,人臣也。王曰斶前,亦曰王前,可乎?斶對曰:夫斶前為慕勢,王前為趨士②。與使斶為趨勢,不如使王為趨士。

王忿然作色曰:王者貴乎?士貴乎?對曰:士貴耳,王者不貴。王曰:有説乎?斶曰:有。昔者秦攻齊,令曰:有敢去柳下季③壟④五十步而樵採者,死不赦。令曰:有能得齊王頭者,封萬户侯,賜金千鎰。由是觀之,生王之頭,曾不若死士之壟也。

宣王曰:嗟乎!君子焉可侮哉?寡人自取病耳!願請受為弟子。且顏先生與寡人遊,食必太牢,出必乘車,妻子衣服麗都。

顏斶辭去曰:夫玉生於山,制則破焉,非弗寶貴矣,然夫璞不完;士生乎鄙野,推選則祿焉,非不得尊遂⑤也,然而形神不全。斶願得歸,晚食以當肉,安步以當車,無罪以當貴,清靜貞正以自虞。願得賜歸,安行而反臣之邑屋。則再拜而辭去也。

君子曰:斶知足矣!歸真反璞,則終身不辱也。

(選自《戰國策齊策》,有刪改)

【註釋】①顏斶(ch):齊國的隱士。②趨士:指禮賢下士。)

③柳下季:即柳下惠,春秋時魯國賢人。④壟:墳墓。⑤尊遂:尊貴顯達。

9.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有敢去柳下季壟五十步而樵採者 去:離開

B.寡人自取病耳 病:羞辱

C.且顏先生與寡人遊,食必太牢 遊:交往

D.清淨貞正以自虞 虞:同娛,樂

10.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

A.①推選則祿焉 ②於其身也,則恥師焉

B.①則再拜而辭去也 ②擇其善者而從之

C.①君子焉可侮哉 ②置杯焉則膠

D.①夫玉生於山 ②海運則將徙於南冥

11.下列六句話分別編為四組,全都能表現顏斶不畏權貴、潔身自愛的一組是

①斶亦曰:王前!

②對曰:士貴耳,王者不貴。

③有敢去柳下季壟五十步而樵採者,死不赦。

④有能得齊王頭者,封萬户侯,賜金千鎰。

⑤顏先生與寡人遊,食必太牢,出必乘車,妻子衣服麗都。

⑥斶願得歸,晚食以當肉,安步以當車

A.①③④ B.②⑤⑥

C.③④⑤ D.①②⑥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A.齊宣王召見顏斶,顏斶卻讓齊宣王到他跟前,讓齊宣王很不高興。

B.顏斶運用事實論證和對比論證,證明了士貴耳,王者不貴的觀點。

C.齊宣王要顏斶拜他為師,並許諾給以優厚的待遇,但顏斶還是告辭離開了。

D.本文通過顏斶與齊宣王的對話,將人物形象刻畫得栩栩如生,給人以鮮明的印象。

參考答案:

9.A(離,距離)

10.B(A項,則,①連詞,就;②連詞,卻。B項,而,①②均為連詞,表承接。C項,焉,①疑問代詞,怎麼;②兼詞,相當於於彼,在那裏。D項,於,①介詞,從,在;②介詞,到。)

11.D(主要通過顏斶的行為、看法以及他對迴歸鄉野、知足常樂的人生嚮往來表現的。)

12.C(應該是齊宣王要拜顏斶為師。)

附參考譯文:

齊宣王召見顏斶,對他説:顏斶你上前來。顏斶也説:大王您上前來。齊宣王聽了不高興。左右的.侍臣都責備顏斶説:大王是一國之君,而你顏斶,只是區區一介臣民,大王喚你上前,你也喚大王上前,你怎麼可以這樣呢?顏斶説:如果我上前,那是貪慕權勢,而大王過來則是謙恭待士。與其讓我蒙受趨炎附勢的惡名,倒不如讓大王獲取禮賢下士的美譽。

齊宣王惱怒,變了臉色説:是君王尊貴,還是士人尊貴?顏斶説:士人尊貴,而君王不尊貴!齊王問:這話怎麼講?答道:以前秦國征伐齊國,秦王下令:有敢在柳下惠墳墓周圍五十步內打柴的,一概處死,決不寬赦!又下令:能取得齊王首級的,封侯萬户,賞以千金。由此看來,活國君的頭顱,比不上死賢士的墳墓。

宣王説:可歎呀!怎麼能夠侮慢君子呢?我這是自取其辱呀!希望先生能收我為弟子。如果先生與我相從交往,食必美味,行必安車,先生的妻子兒女也必然錦衣玉食。

顏斶要求告辭回家,對宣王説:美玉產於深山,一經琢磨則破壞天然本色,不是美玉不再寶貴,只是失去了它本真的完美。士大夫生於鄉野,經過推薦選用就接受俸祿,這也並不是説不尊貴顯達,而是説他們的形神從此難以完全屬於自己。臣只希望回到鄉下,晚一點進食,即使再差的飯菜也一如吃肉一樣津津有味;緩行慢步,完全可以當作坐車;無過無伐,足以自貴;清靜無為,自得其樂。請大王准許我回鄉,讓我安步返回家鄉。於是,再拜而去。

君子説:顏斶可以説是知足的人了,返樸歸真,那麼終身不會受到羞辱。

《戰國策·齊策》閲讀答案9

閲讀下面兩個文言語段,完成1—4題。(4分)

甲 文

鄒忌入朝見威王,曰:“臣誠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於臣,皆以美於徐公。今齊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宮婦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內莫不有求於王:由此觀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羣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上書諫寡人者,受中賞;能謗譏於市朝,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令初下,羣臣進諫,門庭若市。數月之後,時時而間進;期年之後,雖欲言,無可進者。

燕、趙、韓、魏聞之,皆朝於齊。此所謂戰勝於朝廷。

(節選自《鄒忌諷齊王納諫》)

乙 文

成侯鄒忌為齊相,田忌為將,不相説。公孫閈①謂鄒忌曰:“公何不為王謀伐魏?勝,則是君之謀也,君可以有功。戰不勝,田忌不進②;戰而不死,曲橈③而誅。”鄒忌以為然,乃説④王而使田忌伐魏。

田忌三戰三勝,鄒忌以告公孫閈,公孫閈乃使人操十金⑤而往卜⑥於市,曰:“我田忌之人也,吾三戰而三勝,聲威⑦天下,欲為大事⑧,亦吉否?”卜者出,公孫閈因令人捕為人卜者⑨,亦驗其辭⑩於王前。田忌遂走。 (《戰國策·齊策一》)

註釋:①閈:念hàn。 ②不進:指不再威脅到鄒忌。 ③曲橈:橈,念náo。曲橈,這裏指混淆視聽、羅織罪名。 ④説:念shuì,勸説,説服。 ⑤十金:當時齊國二十兩為一金。 ⑥卜:念bǔ,燒灼龜甲,看其裂紋以預測吉凶。 ⑦威:威懾,使恐懼而屈服。 ⑧為大事:這裏指造反。 ⑨為人卜者:幫人占卜預測吉凶的人。 ⑩驗其辭:驗證占卜者講的話。

1.解釋下列加點的詞語。(4分)

(1)今齊地方千里 (2)能面刺寡人之過

(3)不相説 (4)田忌遂走

2.翻譯下面的句子。(4分)

(1)此所謂戰勝於朝廷。

(2)鄒忌以為然,乃説王而使田忌伐魏。

3.選出理解和分析錯誤的一項。(2分)

A.甲文中“諷、刺、諫、謗、譏”幾個詞的感情色彩相同,都是中性詞。

B.甲文中“戰勝於朝廷”的最直接的證據是“燕、趙、韓、魏聞之,皆朝於齊”。

C.戰功可以抹殺,事實可以歪曲。乙文告訴我們這樣一個真理:傳播決定事實,事實本身是什麼是次要的,事實是由那些有心計的人來設計的。

D.讀史可以使人聰明,是非卻需要明辨。乙文中鄒忌採用公孫閈的伎倆,不惜損害國家利益迫使田忌出逃避禍,甚至欲置對方於死地而後快,這就是要加以批判的地方。

4.兩個片斷中的齊王表現出的性格特徵差異很大,試分別加以説明。(4分)

參考答案:

1. (1)土地方圓、疆土方圓 (2)當面指責、當面挑刺(3)同“悦”,喜歡、和睦 (4)逃跑、離開 (每題1分,計4分)

2. (1)這就是(所謂的)在朝廷上戰勝(敵國)。(2)鄒忌認為(公孫閈的計策)有道理,就勸説齊王派田忌去攻打魏國。(每題2分,計4分)

3.C (計2分)

4. 甲文中的威王是一位修明政治、善於採納忠言、決心納諫除弊的賢明君主。乙文中的威王不能充分相信將領,被鄒忌、公孫閈所騙而逼走了大將田忌,暴露出偏聽偏信的糊塗一面。(每點2分,計4分)

標籤: 齊策 戰國策 閲讀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yuedudaan/979npo.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