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閲讀答案 >

《戰國策》閲讀答案

《戰國策》閲讀答案

在日常學習和工作生活中,我們都經常看到閲讀答案的身影,閲讀答案是由資深教育者參與擬訂的、對有關閲讀題所做的解答。什麼樣的閲讀答案才是好閲讀答案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戰國策》閲讀答案,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戰國策》閲讀答案

《戰國策》閲讀答案1

閲讀下面文言文,完成問題。

盂嘗君有舍人①而弗悦,欲逐之。魯連謂盂嘗君曰:“猿猴錯②木據水,則不若魚鼈;歷險乘危,則騏驥不如狐狸。曹沫③奮三尺之劍,一軍不能當。使曹沫釋其三尺之劍而操銚鑄④與農夫居壠畝之中,則不若農夫。故物舍其所長,之其所短,堯⑤亦有所不及矣。今使人而不能,則謂之不肖;教人而不能,則謂之拙。拙則罷之,不肖則棄之,使人有棄逐,不相與處,而來害相報者,豈用世立教⑥之道哉?”孟嘗君曰:“善!”乃弗逐。(選自《戰國策?齊策》)

【註釋】①舍人:門客。②錯:同“措”,放棄。③曹沫:春秋魯莊公時武士。④銚鎒(yáo nu ):農具。⑤堯:傳説中的遠古聖君。⑥用世立教:治理國家,教化百姓。

1.解釋下列語句中加粗詞語的含義。

(1)使曹沫釋其三尺之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與農夫居壠畝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堯亦有所不及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則謂之不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四組句子中,加粗詞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

A.不若魚鼈 若為傭耕,何富貴也

B.故物舍其所長 食之不能盡其材

C.而來害相報者 時時而間進

D.乃弗逐 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3.將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曹沫奮三尺之劍,一軍不能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請選出與文章藴含的道理相同的一項( )

A.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B.金無足赤,人無完人。

C.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D.精誠所至,金石為開。

參考答案:

1.(1)放下

(2)處在;處於

(3)比得上;趕得上

(4)説;認為

2.B

3.曹沫舉起三尺長劍,全軍(整個軍隊)也不能抵擋。

4.B

《戰國策》閲讀答案2

秦攻趙長平,齊、楚救之。秦計曰:“齊、楚救趙,親,則將退兵;不親,則且遂攻之。”

趙無以食,請粟於齊,而齊不聽。蘇秦謂齊王曰:“不如聽之,以卻秦兵;不聽則秦兵不卻。是秦之計中,而齊、燕之計過矣。且趙之於燕、齊,隱蔽也,齒之有脣也,脣亡則齒寒。今日亡趙,則明日及齊、楚矣。且夫救趙之務,宜若奉漏壅,沃焦釜。夫救趙,高義也;卻秦兵,顯名也。義救亡趙,威卻強秦兵;不務為此,而務愛粟,則為國計者過矣。”

天下合從。趙使魏加見楚春申君曰:“君有將乎?”曰:“有矣,僕欲將臨武君。”魏加曰:“臣少之時好射,臣願以射譬之,可乎?”春申君曰:“可。”加曰:“異日者,更羸與魏王處京台之下,仰見飛鳥。更羸謂魏王曰:‘臣為王引弓虛發而下鳥。’魏王曰:‘然則射可至此乎?’更羸曰:‘可。’有間,雁從東方來,更羸以虛發而下之。魏王曰:‘然則射可至此乎?’更羸曰:‘此孽也。’王曰:‘先生何以知之?’對曰:‘其飛徐而鳴悲。飛徐者,故瘡痛也;鳴悲者,久失羣也,故瘡未息而驚心未去也。聞絃音,引而高飛,故瘡裂而隕也。’今臨武君嘗為秦孽,不可為拒秦之將也。”

(選自《戰國策齊二、楚四》)

6.下列語句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不如聽之,以卻秦兵 聽:探聽

B.且趙之於燕、齊,隱蔽也 蔽:屏障

C.更羸曰:‘此孽也……’ 孽:經受過災難

D.故瘡裂而隕也 隕:墜落

7.下列各組語句中加點的詞語,意義、用法都相同的一組是( )

A.①請粟於齊,而齊不聽

②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

B.①不如聽之,以卻秦兵

②古之人觀於天地……,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無不在也

C.①且趙之於燕、齊,隱蔽也,齒之有脣也

②不知東方之既白

D.①臣為王引弓虛發而下鳥

②使秦復愛六國之人,則遞三世可至萬世而為君

8.下列語句括號中是補出的文字,補出後語句的意思不符合文意的一項是( )

A.則(我秦國)且遂攻之

B.夫(齊國)救趙,高義也

C.然則(汝,魏加)射可至此乎?

D.(其,孤雁)聞絃音,引而高飛

9.下列語句編為四組,屬於直接勸諫的一組是( )

①不如聽之,以卻秦兵 ②且趙之於燕、齊,隱蔽也

③僕欲將臨武君 ④臣為王引弓虛發而下鳥

⑤飛徐者,故瘡痛也 ⑥今臨武君嘗為秦孽,不可為拒秦之將也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③④⑤ D.①②⑥

10.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項是( )

A.秦國攻趙國長平,初時採取的是相機行事的戰略。

B.蘇秦認為趙國像只漏瓦罐一樣,救趙宜快不宜慢。

C.楚春申君在天下合從的形勢下準備派臨武君拒秦。

D.魏王開始對更羸“引弓而下鳥”是抱懷疑態度的。

11.翻譯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5分)

義救亡趙,威卻強秦兵;不務為此,而務愛粟,則為國計者過矣。

[參考答案]

6.A(本題考查對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含義的理解)。[聽:聽從、接受,即“借給(趙)”。]

7.C(本題考查對常見文言虛詞在文中用法的理解)。[C項兩個“之”字都屬助詞,取消句子獨立性。A項第①句中的“而”,錶轉折連詞,“但是”;第②句中的“而”,表並列連詞,“並且”。B項第①句中的“以”,連詞,“來”“以便”;第②句中的“以”,介詞,“因為”。D項第①句中“為”(wèi),介詞,“替、給”;第②句中的“為”(wéi),動詞,“做”。

8.C(本題考查對文本內容和常見文言句式的理解)。[然則(汝,更羸)射可至此乎?]

9.D(本題考查對文中信息的分析和篩選)。[①②皆蘇秦勸諫齊王援趙的句子;③是楚春申君回答魏加的話;④⑤皆魏加給春申君打比方所説的話,不屬直接勸諫;⑥為魏加直接勸諫春申君不要用臨武君拒秦。]

10.B(本題考查對文本內容的歸納和概括)。[蘇秦認為齊救趙應該像手捧一隻漏瓦罐,去澆燒焦了的鍋一樣,宜快不宜慢。]

11.(我們)救助將要滅亡的趙國顯示我們的高義(或:秉持道義救助將要滅亡的趙國),使強秦退兵,顯示我們的威名(或:發揮威力,使強秦退兵);(現在)不專心做這些事,卻專心做吝惜糧食的事,那麼為齊國考慮,(這)是錯誤的。[(本題考查對文本內容的理解)評分標準:本題5分。“義”“威”“務”“愛”“為國計”5個採分點,各1分。]

【古文閲讀參考譯文】

秦國攻打趙國的長平,齊、楚救援趙國。秦國的計劃指出:“齊、楚兩國去救趙國,如果他們之間的關係親密,那麼(我們)就退兵;如果他們的關係不親密,那麼我們就繼續攻打趙國。”

趙國沒有糧食吃了,向齊國借糧食,但是齊國不借。蘇秦對齊王説:“不如借給它以便打退秦兵,不借給趙國糧食,秦兵就不能被打退,這就證明秦國的計謀是正確的,而齊、燕的計謀錯了。況且趙國對於燕、齊來説,如同一條屏障,又如同牙齒有嘴脣那樣,嘴脣如果失掉了,那麼牙齒也就寒冷了。(秦國)今天把趙國滅亡,那麼明天它就要滅掉齊、楚了。現在救趙之事,應該像手捧一隻漏水的瓦甕去澆燒焦了的鍋一樣,宜快不宜慢。(齊國)救趙國,是一件高尚的正義行為,退卻秦兵,是揚顯名聲的事情。(我們)救助將要滅亡的趙國顯示我們的高義,使強秦退兵,顯示我們的威名;(現在)不專心做這些事,卻專心做吝惜糧食的事,那麼為齊國考慮,(這)是錯誤的。

諸侯各國合縱抗秦,趙國派遣魏加去見楚國的春申君説:“您有大將嗎?”春申君説:“有,我想讓臨武君為大將。” 魏加説:“我年輕時喜歡射箭,我想用射箭比喻這件事,可以嗎?”春申君説:“可以。”魏加説:“過去,更羸與魏王站在一個高台的下邊,抬頭看見天上飛着的鳥。更羸對魏王説:‘我替大王空拉弓弦,就可以給大王射下一隻鳥來。’魏王説:‘這樣説來,您射箭的技術能夠達到這樣的地步了?’更羸説:‘能夠達到這樣的地步了。’時候不大,有一隻雁從東方飛過來,更羸用拉了一下空弦,就讓雁從高空中掉了下來。魏王説:‘這麼説來您射箭的技術已經達到這樣高的地步了?’更羸説:‘這是一隻經受過災難的鳥。’魏王説:‘先生怎麼知道的?’更羸回答説:‘這隻鳥飛得慢鳴聲又悲。飛得慢,是因為往日的瘡口還在疼痛;鳴聲悲悽,是因為長久失羣無依無靠。舊瘡口未好,加上驚恐之心也沒有去掉,這時它聽到弓弦之聲就要抽身高飛,舊瘡口就要裂開,因而落了下來。’臨武君曾經被秦國打敗,所以他不可以成為拒秦之將。

《戰國策》閲讀答案3

①鄒忌修八尺有餘,而形貌昳麗。朝服衣冠,窺鏡,謂其妻曰:“我孰與城北徐公關?”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忌不自信,而復問其妾曰:“吾孰與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從外來,與坐談,問之:“吾與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來,孰視之,自以為不如;窺鏡而自視,又弗如遠甚。暮寢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於我也。”

②於是入朝見威王,曰:“臣誠知不如徐公關。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於臣,皆以美於徐公。今齊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宮婦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內莫不有求於王:由此觀之,王之蔽甚矣。”

③王曰:“善。”乃下令:“羣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上書諫寡人者,受中賞;能謗譏於市朝,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令初下,羣臣進諫,門庭若市;數月之後,時時而間進;期年之後,雖欲言,無可進者。

④燕、趙、韓、魏聞之,皆朝於齊。此所謂戰勝於朝廷。

【小題1】解釋文中加點詞語。(4分)

①朝服衣冠: ②孰視之:

③皆以美於徐公: ④期年之後:

【小題2】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4分)

①由此觀之,王之蔽甚矣。

譯文: 。

②能謗譏於市朝。

譯文: 。

【小題3】鄒忌見了徐公後,又“窺鏡而1芻視”“暮寢而思之”的行為反映了鄒忌怎樣的性格特點?(4分)

答: 。

【小題4】閲讀全文,説説齊國為什麼能在朝廷上戰勝別國?(4分)

答: 。

答案

【小題1】①朝服衣冠:穿戴 ②孰視之:通“熟”。縝密,仔細,周詳

③皆以美於徐公:認為 ④期年之後:一年

【小題1】①譯文:從這件事看來,大王您受矇蔽太厲害了

②譯文:能在公共場所指責議論(我的過失)。

【小題1】(4分)頭腦清醒、善於思考、精明能幹、深謀遠慮。

【小題1】(4分)是因為鄒忌以自己的實際例子,來告誡威王要虛心納諫,對臣下友好,要賞罰分明,要親近向自己提建議的人,遠離光奉承自己的人,所以數月來提建議的人,宮中像集市一樣。一年之後想提也提不出了。威王的虛心納諫,是齊國戰勝於朝廷的關鍵。

《戰國策》閲讀答案4

有兩虎爭人而鬥者,管莊子將刺之。管與止之曰:“虎者,戾蟲;人者,甘餌也。今兩虎爭人而鬥,小者必死,大者必傷。子待傷虎而刺之,則是一舉而兼兩虎也。無刺一虎之勞,而有刺兩虎之名。

(選自《戰國策?秦策二》)

【譯文】

有兩隻為爭吃一個人而相鬥的老虎,管莊子想要刺死它們。管與止住他説:“老虎,是兇暴的動物;人是它們的美味。現在兩隻老虎因爭吃人而互相爭鬥,小的一定會死,大的一定會受傷。你等這兩隻老虎受傷後再刺殺他們,這就只用一個舉動殺死兩隻老虎了。不用刺死一隻老虎的力氣,卻能贏得一下子殺死兩隻老虎的名聲。”

【閲讀訓練】

1. 解釋句中加點詞語

(1)管與止之曰 (2)子待傷虎而刺之 (3)則是一舉 (4) 而有刺兩虎之名

2.翻譯

(1) 有兩虎爭人而鬥者。

(2) 人者,甘餌也。

3.這個故事告訴我們________________的道理。

【參考答案】

1.(1)制止 (2)代詞,指老虎 (3)舉動 (4)卻 2.略

3.做事應善於分析矛盾,把握時機,以逸待勞,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戰國策》閲讀答案5

鄒忌修八尺有餘,而形貌映麗。朝服衣冠,窺鏡,謂其妻日:“我孰與城北徐公關?”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忌不自信,而復問其妾曰:“吾孰與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從外來,與坐談,問之客曰:“吾與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來,孰視之,自以為不如;窺鏡而自視,又弗如遠甚。暮寢而思之,曰:“吾妾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於我也。”

於是入朝見威王,曰:“臣誠知不如徐公關。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於臣,皆以美於徐公。今齊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宮婦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內莫不有求於王:由此觀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羣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上書諫寡人者,受中賞;能謗譏於市朝,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令初下,羣臣進諫,門庭若市;數月之後,時時而間進;期年之後,雖欲言,無可進者。燕、趙、韓、魏聞之,皆朝於齊。此所謂戰勝於朝廷。

1.下列各句中加粗的詞語解釋不恰當的一項是( )

A.期年之後(滿一年)

B.聞寡人之耳者(使……聽到)

C.官婦左右莫不私王(偏愛)

D.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漂亮)

2.下列句子中加粗詞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

A.吾孰與徐公美 孰視之,自以為不如

B.乃下令 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

C.暮寢而思之 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

D.客之美我者,欲有求於我也 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3.下列有關文意的分析,不恰當的一項是( )

A.面對妻、妾、客的不同程度的讚美,鄒忌不盲目輕信,對別人的褒獎能理智判斷,冷靜思考,從中悟出道理。

B.齊威王胸懷寬廣,能虛心納諫,身體力行,從而使齊國內政修明,吸引各諸侯國前來朝見。

C.鄒忌運用設喻的方式勸諫齊王主要是為了剷除齊王身邊的小人,從而達到廣開言路,民富國強的目的。

D.鄒忌諷齊王納諫的故事,啟示我們説話要達到最佳效果,就要注意對象,尊重對方,用語委婉,還要用對方可接受的方式。

參考答案:

1.D

2.D

3.C

《戰國策》閲讀答案6

閲讀文言文,回答問題。

[甲]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祗辱於奴隸人之手,駢死於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

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嗚呼!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選自韓愈《馬説》)

[乙]有人賣駿馬者,比①三旦立市,人莫知之。往見伯樂曰:“臣有駿馬欲賣之,比三旦立於市,人莫與言,願子還②而視之,去而顧之,臣請獻一朝③之賈。”伯樂乃還而視之,去而顧之,一旦④而馬價十倍。(選自《戰國策》)

【註釋】①比:副詞,接連地。②還:通“環”,環繞。③朝:早晨。④一旦:一天。

1.解釋下列劃線詞語的含義。

(1)才美不外見。見:_____________

(2)執策而臨之。臨:_____________

(3)願子還而視之。子:___________

(4)去而顧之。顧:_______________

2.翻譯選文中劃“__________”的句子。

(1)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比三旦立市,人莫知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文作者借“千里馬”不遇“伯樂”的遭遇,寄託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當今社會,商家請名人作廣告已成時尚。請結合甲、乙二文相關內容,簡要談談“名人效應”的利或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聯繫上文,觀察“孔子應聘”這幅漫畫,用自己的話説説漫畫中“?”“!”包含的意思,並用一句話概括漫畫的寓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1)見,通“現”,表現。(2)臨,面對。(3)子,你。(4)顧,回頭看。

2.(1)不能用正確的方法使用它,不能按千里馬的標準餵養它。

(2)連續三天在集市上賣馬,沒有一個識馬的。(意對即可)

3.多出人才,人盡其才。(意思接近即可)

4.“略”。聯繫“伯樂”、“馬”,“名人效應”的利或弊。(分析言之有理即可)

5.(示例孔子疑惑不解:自己是一個大聖人、大教育家,為什麼會被招聘單位拒之門外呢?他又發出感歎:時代變化太快,自己跟不上形勢了!揭露了一些人才招聘單位只看學歷而不看實力的現實。

《戰國策》閲讀答案7

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題(共12分)

先生王鬥造門而欲見齊宣王,宣王使謁者①延入。王鬥曰:“鬥趨見王為好勢,王趨見鬥為好士,於王何如?”使者復還報。王曰:“先生徐之,寡人請從。”宣王因趨而迎之於門,與入,曰:“寡人奉先君之宗廟,守社稷,聞先生直言正諫不諱。”王鬥對曰:“王聞之過。鬥生於亂世,事亂君,焉敢直言正諫?”宣王忿然作色,不説。

有間,王鬥曰:“昔先君桓公所好者五,九合諸侯,一匡天下,天子受籍,立為大伯。今王有四焉。”宣王説,曰:“寡人愚陋,守齊國,惟恐失之,焉能有四焉?”王鬥曰:“否。先君好馬,王亦好馬;先君好狗,王亦好狗;先君好酒,王亦好酒;先君好色,王亦好色;先君好士,是王不好士。”宣王曰:“當今之世無士,寡人何好?”王鬥曰:“世無騏麟,王駟已備矣。世無東郭逡、盧氏之狗,王之走狗已具矣。世無毛嬙、西施,王宮已充矣。王亦不好士也,何患無士?”王曰:“寡人憂國愛民,固願得士以治之。”王鬥曰:“王之憂國愛民,不若王愛尺縠也。”王曰:“何謂也?”王鬥曰:“王使人為冠,不使左右便辟②而使工者,何也?為能之也。今王治齊,非左右便辟無使也,臣故曰不如愛尺縠也。”

宣王謝曰:“寡人有罪國家。”於是舉士五人任官,齊國大治。

——選自《戰國策》

[注]①謁者:負責禮賓的官吏。②便辟:君主左右的寵信小臣。

【小題1】下列各句中劃線的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2分)( )A.鬥生於亂世,事亂君侍奉B.宣王使謁者延入延遲C.王宮已充矣滿,足D.固願得士以治之本來

【小題2】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6分)

(1)鬥趨見王為好勢,王趨見鬥為好士,於王何如?

(2)今王治齊,非左右便辟無使也,臣故曰不如愛尺縠也。

【小題3】王鬥是一個怎樣的形象,請結合文章進行分。(4分)

答案

【小題1】B

【小題2】(1)(3分)我拜見大王是愛慕權勢;大王迎接我是禮賢下士。大王認為怎麼樣?(2)(3分)現在,大王治理國家,卻一定要用親近寵愛的人去治理。所以我説:‘您憂國愛民不如愛一尺縐紗。

【小題3】機智勇敢,敢於直言勸諫;善於辭令,進諫技巧高超。

趨:快步走

解析【小題1】試題分析:B.“宣王使謁者延入”,句中的“延”是一詞多義,“引進,請”的意思。

考點:本題考查學生對文言詞語意義的理解。

點評:實詞與虛詞的積累,是培養閲讀文言文能力的基礎,理解文言文中詞語的含義時,要聯繫原句來理解,不可孤立地理解單個字詞的含義。另外,還要注意詞語的特殊用法,比如古今異義詞、動詞的使動用法、通假字等,儘量做到翻譯準確、恰當。

【小題2】試題分析:翻譯(1)時,要注意把“好勢”(愛慕權勢)、“好士”(禮賢下士)、“何如”(怎麼樣)這些字詞翻譯準確。翻譯(2)時,要注意把“非”(不是)、“左右”(親近寵愛的人)、“故”(所以)、“縠”(縐紗)這些字詞翻譯準確。

考點:本題考查學生對文言句子的翻譯能力。

點評:句子翻譯也是文言文閲讀的一個常考題型,翻譯句子時,要注意抓住句中的關鍵詞句,把關鍵詞句翻譯準確,另外,還要注意對特殊句式的翻譯,儘量做到通順、流暢,表意清晰。

【小題3】試題分析:對於王的做法,他敢於直接指出來,並直言進諫,可見他是一個機智勇敢,敢於直言勸諫的人;在勸諫的時候,他又善於以實際生活做比,可見他善於辭令,進諫技巧高超。

考點:本題考查學生對文中人物形象的評價能力。

點評:做人物形象分析類題目時,要結合人物具體的言行來分析其精神品質。平時在閲讀文章時,要善於分析人物的性格特點和精神品質。

《戰國策》閲讀答案8

文言文,完成題。(16分)

趙且①伐②燕。蘇代③為燕謂惠王④曰:“今者臣來過易水⑤, 蚌方出曝⑥而鷸⑦啄其肉,蚌合而拑其喙。鷸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謂鷸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鷸。’兩者不肯相舍,漁者得而並禽⑧之。今趙且伐燕,燕趙久相支⑨,以弊⑩大眾,臣恐強秦之為漁父也。故願王熟計之也!”惠王曰:“善。”

(選自《戰國策》)

[註釋]①且:副詞,將要。②伐:討伐,攻打。③蘇代:戰國時期的辯士。④惠王:趙惠文王。⑤易水:河流名。在河北省西部。⑥曝(pù):曬太陽。⑦鷸(yù):水鳥名,常在水邊或田野捕吃小魚、小蟲和蝦類。⑧禽:同“擒”,捕捉,抓住。⑨相支:相持,對峙的意思。⑩弊:同“蔽”,矇蔽。

【小題1】解釋下列加線的字。(4分)

(1)蚌方出曝而鷸啄其肉(2)蚌合而拑其喙

(3)今日不雨(4)乃止

【小題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的詞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3分)

【小題3】翻譯下列句子。(6分)

(1)兩者不肯相舍,漁者得而並禽之。

_

(2)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_

(3)心之所向,則或千或百果然鶴也。

【小題4】這則故事後來演化為成語: _, _。文中蘇代借用故事勸説

趙惠文王有什麼好處?(3分)

_

_

答案

【小題1】正;(鳥的)嘴;下雨;停止

【小題2】B

【小題3】(1)鷸鳥和河蚌都不肯放開對方,漁翁就把它們倆一起捕抓住了。

(2分)(2)除非(如果不是)正午,(就)看不見太陽;除非(如果不是)半夜,(就)看不見月亮。

(2分)(3)心中想的是(鶴舞),那麼或者成千或者上百的飛舞着的蚊子便果真覺得它們是鶴了。

【小題4】(1分)鷸蚌相爭,漁翁得利形象生動,讓趙惠王能夠清楚地明白當前的形勢和自己國家所處的境地,從而比較容易接受蘇代的勸諫,放棄攻打燕國。

解析【小題1】試題分析:“方、止”的意思在文言文中較為固定,根據語境即可解釋出來。“喙”與現代漢語的意思一致。“雨”是名詞活用為動詞,即為“下雨”之意。

【小題2】試題分析:B項中的兩個“其”都是代詞,“它們的”。另外還可用把每組加以比較的方法進行驗證。

【小題3】試題分析:翻譯時要注意,關鍵詞語的意思必須要落實。此句中的關鍵詞有“並禽” “自”“ 曦”等。“並禽”中的“禽”是通假字。“自”是“如果”的意思。“曦”本意是日光,在句中應譯為“太陽”。這幾個都是易錯的。連綴起來,語意通順即可。

【小題4】試題分析:成語大家都知道,關鍵是要把字抄對。講故事加以勸説即是婉諫,起到了讓人在故事中明白道理,易於使別人接受的作用。

《戰國策》閲讀答案9

【古文閲讀】

龐葱①與太子質②於邯鄲③,謂魏王曰:今有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否。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疑之矣。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矣。龐葱曰:夫市之無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今邯鄲去大梁④也遠於市,而議臣者過於三人矣。願王察之。

王曰:寡人自為知。於是辭行,而讒言先至。後太子罷質,果不得見。

(選自《戰國策·魏策》)

[註釋]①龐葱:人名,戰國時魏國的大臣。②質:做人質。③邯鄲:地名,趙國的首都。④大梁:地名,魏國的首都。

8.用/劃分下列句子朗讀時的停頓,劃兩處。(2分)

夫 市 之 無 虎 明 矣

9.解釋下列加點的字。(4分)

①謂魏王曰 ②願王察之

③而議臣者過於三人矣 ④而讒言先至

10.下列句中的加點的於字與今邯鄲去大梁也遠於市中於意思與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2分)

A.刻唐賢今人詩賦於其上 B.燕趙韓魏聞之,皆朝於齊

C.所欲有甚於生者 D.龐葱與太子質於邯鄲

11. 翻譯劃線的句子。(4分)

①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

②後太子罷質,果不得見。

12.成語三人成虎就源自本篇,請根據文章的內容,談談你對這個成語的理解。(2分)

參考答案:

8.夫/市之無虎/明矣

9. ①對 説 ②明察 ③超過 ④到

10.C

11. ①三個人説集市上有老虎,大王相信它嗎?(言市信乎各0.5分)

②後來太子結束了作人質,魏王果然沒有再召見他了。(罷質果見各0.5分)

12. 謠言被多人傳播後,極有可能變成一種可怕的力量。(意對即可)

《戰國策》閲讀答案10

閲讀下面兩段文言文,完成12—15題。(16分)

【甲】(鄒忌)於是入朝見威王,曰:“臣誠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於臣,皆以美於徐公。今齊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宮婦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內莫不有求於王:由此觀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羣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上書諫寡人者,受中賞;能謗譏於市朝,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令初下,羣臣進諫,門庭若市;數月之後,時時而間進;期年之後,雖欲言,無可進者。 (劉向《戰國策》)

【乙】齊宣王為大室,大蓋百畝,堂上三百户①。以齊國之大②具③之,三年而未能成,羣臣莫敢諫者。香居④問宣王曰:“荊王釋先王之禮樂,而為淫樂,敢問荊邦為有主乎?”王曰:“為無主。”“敢問荊邦為有臣乎?”王曰:“為無臣。”居曰:“今王為大室,三年而不能成,而羣臣莫敢諫者,敢問王為有臣乎?”王曰:“為無臣。”香居曰:“臣請避矣!”趨而出。王曰:“香子留!何諫寡人之晚也?”遽召尚書⑤曰:“書之寡人不肖好為大室,香子止寡人也。” (劉向《新序》)

【註釋】①堂上三百户:廳堂很大,能容下三百個房間。②大:強大。③具:備辦。④香居:齊國大夫。⑤尚書:官名。漢以前是小官,負責掌管殿內文書。

9.寫出下列句中加點詞的意思。(4分)

(1)臣之妻私臣 ( ) (2)面刺寡人之過( )

(3)遽召尚書( ) (4)寡人不肖 ( )

10.請分別寫出下列兩句中加點的“以”的用法或意義。(2分)

(1)皆以美於徐公( ) (2)以齊國之大具之( )

11.用斜線為下面的句子斷句,只限兩處。(2分)

書之寡人不肖好為大室。

12.用現代漢語翻譯上文中畫線的句子和課文中的有關句子。(6分)

(1) 王之蔽甚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2) 何諫寡人之晚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書之寡人不肖好為大室,香子止寡人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齊威王、宣王執政時是齊國的鼎盛期,根據甲乙兩段文字分析其原因。(2分)

參考答案:

9、12.(4分)(1)偏愛(2)指責 (3)立刻(4)賢德

10.(2分)(1)比(2)憑

11書之/寡人不肖/好為大室.

12.(6分)(1)大王受矇蔽很久了。(2)為什麼這麼晚才向寡人進諫呢?

(3)記下,寡人不遵從先王教誨,蓋大宮殿,香子讓寡人停止了這種做法。

13.(2分)齊威王、齊宣王執政開明,知錯能改;臣子賢德,能忠言勸諫。

《戰國策》閲讀答案11

管燕得罪齊王,謂其左右曰:“子孰而與我赴諸侯乎?”左右嘿然莫對。管燕連然流涕曰:“悲夫,士何其易得而難用也!”田需對曰:“士三食不得饜①,而君鵝鶩有餘食;下宮糅羅紈,曳綺縠②,而士不得以為緣③。且財者,君之所輕;死者,士之所重。君不肯以所輕與士,而責士以所重事君,非士易得而難用也!”

(選自《戰國策·齊策》)

注:①饜(yàn):本義指吃飽。②綺縠(qǐ hú):綾綢縐紗之類。絲織品的總稱。③緣:邊緣。

19.解釋下列加點詞。(3分)

(1)子孰而與我赴諸侯乎? (2)連然流涕

(3)謂其左右曰

20. 下列句子中的“以”與“士不得以為緣”的“以”用法與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2分)

A.而責士以所重事君 B.固國不以山溪之險

C.將以攻宋 D.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1.用現代漢語寫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

且財者,君之所輕;死者,士之所重。

22.閲讀全文,用自己的話回答為什麼管燕的左右沒有人願意與他“赴諸侯”?(2分)

19. (1)誰,哪一個(2)眼淚 (3)告訴(對……説)

20.而且(何況)財貨是您所看輕的,死是士人所看重的。

21.C

22.因為管燕未能善待別人,只注重自己的利益而忽略了他人的利益。(不肯把他所看輕的財貨送給士人,卻要求士人以他們所看重的死為他效勞。)

《戰國策》閲讀答案12

醫扁鵲見秦武王①,武王示之病②,扁鵲請除③。左右曰:“君之病,在耳之前,目之下,除之未必已也,將使耳不聰,目不明。”君以告扁鵲。扁鵲怒而投其石④:“君與知之者謀之⑤,而與不知者敗之。使此知秦國之政也⑥,則君一舉而亡國矣。”

【註釋】 ①扁鵲:戰國時名醫,姓秦名越人,勃海郡(在今河北任丘縣)人。②示:告訴。③除:去掉,此可引申為醫治。④石:石針,即砭,古人用以扎皮肉治病。⑤知之者:指懂得醫道的人。⑥此:如此。知:掌管。

1.辨析下列劃線詞的含義。

(1)武王示之病 之:________________

(2)目之下 之:________________

(3)君與知之者謀之 之:________________

(4)使此知秦國之政 之:________________

(5)與不知者敗之 之:________________

2. 用現代漢語説説下面兩個句子的'意思。

(1)君之病,在耳之前,目之下,除之未必已也,將使耳不聰,目不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君與知之者謀之,而與不知者敗之。使此知秦國之政也,則君一舉而亡國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這則故事告訴了人們廣泛聽取意見是對的,但要注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1)他的。

(2)的。

(3)指醫道。

(4)的。

(5)指治病這件事。

2.(1)君王的病在耳朵的前面,眼睛的下面,未必能治好,弄不好反而會使耳朵聽不清,眼睛看不見。

(2)君王同懂得醫道的人商量,又同不懂醫道的人來敗壞,假使像這樣去管理秦國的政事,那麼君王隨時都有亡國的危險。

3.示例:分辨哪些是最合理的(或科學決策等)。(答案不唯一)

《戰國策》閲讀答案13

王納諫(12分)

《戰國策》

鄒忌修八尺有餘,而形貌昳麗。朝服衣冠,窺鏡,謂其妻曰:“我孰與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忌不自信,而復問其妾曰:“吾孰與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從外來,與坐談,問之客曰:“吾與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來,孰視之,自以為不如;窺鏡而自視,又弗如遠甚。暮寢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於我也。”

於是入朝見威王,曰:“臣誠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於臣,皆以美於徐公。今齊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宮婦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內莫不有求於王:由此觀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羣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上書諫寡人者,受中賞;能謗譏於市朝,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令初下,羣臣進諫,門庭若市;數月之後,時時而間進;期年之後,雖欲言,無可進者。燕、趙、韓、魏聞之,皆朝於齊。此所謂戰勝於朝廷。

【小題1】下列各組中加點詞語的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 (3分)A.徐公何能及君也/及郡下,詣太守B.王之蔽甚矣/橫柯上蔽C.臣誠知不如徐公美/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D.孰視之/我孰與城北徐公美【小題2】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3分)

能謗譏於市朝,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

【小題3】齊王納諫後有三大變化,這三大變化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填空) (3分)

【小題4】下列對本文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3分)A.面對妻、妾、客的不同程度的讚美,鄒忌不盲目輕信,對別人的褒獎能理智判斷,冷靜思考,從中悟出道理。B.齊威王胸懷寬廣,能虛心納諫,身體力行,從而使齊國內政修明,吸引各諸侯國前來朝見。C.鄒忌運用設喻的方式勸諫齊王,其目的是為了剷除齊王身邊的小人,從而達到廣開言路、民富國強的效果。D.鄒忌諷齊王納諫的故事,啟示我們説話要達到最佳效果,就要注意對象,尊重對方,用語委婉,還要使用對方可接受的方式。

答案

【小題1】(3分) C

【小題2】(3分)能夠在公共場所批評議論我的過失,並能傳到我的耳朵裏的,受下等獎賞。

【小題3】(3分)。(1)令初下,羣臣進諫,門庭若市;(2)數月之後,時時而間進;(3)期年之後,雖欲言,無可進者。

【小題4】(3分) C

解析【小題1】

試題分析:C中二者都是“果真”;A:比/到;B:受矇蔽/遮掩;D:仔細/哪一個

考點: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能力層級為理解B。

【小題2】

試題分析:要想理解文中的句子,就要留心句中的關鍵性詞語,弄明白句中有關詞語的指代義,把握句子間的關係,看是否有活用現象,明確使用的文言句式等。所謂“翻譯句子:就是能將文言句子譯成合乎現代漢語語法規範的白話文,做到文從字順,規範簡明,通順暢達。

考點:理解或翻譯文中的句子。能力層級為理解B。

【小題3】

試題分析:初中階段文言文閲讀考查“篩選文中的信息”,是在讀懂文言語段的基礎上對考生的進一步深化了的分析能力的考查。一般側重於要求根據某一特定的要求到文中搜尋篩選提取信息,找出原句即可。

考點:篩選文言文的信息。能力層級為C。

【小題4】

試題分析:C中“其目的是為了剷除齊王身邊的小人”信息錯誤,應是勸諫其廣開言路,開張聖聽。

考點:理解文言文內容要點。能力層級為理解B。

《戰國策》閲讀答案14

文言文閲讀。

【甲】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只辱於奴隸人之手,駢死於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

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嗚呼!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韓愈《馬説》)

【乙】人有賣駿馬者,比①三旦立市,人莫之知。往見伯樂,曰:臣②有駿馬欲賣之,比三旦立於市,人莫與言。願子還③而視之,去而顧之,臣請獻一朝④之賈。

伯樂乃還而視之,去而顧之,一旦而馬價十倍。(《戰國策.燕策二》)

【註釋】①比:連續,接連。②臣:先秦時代,普通人之間有時也謙稱自己為臣。③還:通旋,圍繞、繞圈子。④朝:早晨,也指一天。

1.下列各組加粗詞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才美不外見(通現,表現)往見伯樂(接見)

B.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等同,一樣) 等死,死國可乎(同樣)

C.食之不能盡其材(餵養)一簞食,一豆羹(食物)

D.比三旦立於市(集市) 願為市鞍馬(買)

2.下列加粗虛詞解釋正確的一項是( )

A.策之不以其道(因為)

B.臣有駿馬欲賣之(無意義,一般不譯)

C.伯樂乃還而視之(於是)

D.而伯樂不常有(而且)

3.把文中畫線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執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願子還而視之,去而顧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乙兩文説明了一個什麼道理?請就這個道理談談你對名人做廣告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A

2.C

3.(1)拿着馬鞭面對它(千里馬)説;天下沒有千里馬!

(2)希望您繞着圈子看它,離開了還回頭看它。

4.説明了伯樂的重要性或名人的重要性。談看法略,能圍繞伯樂的重要性來談,名人做廣告的利或弊,言之成理,語言通順即可。

《戰國策》閲讀答案15

閲讀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題。

趙且伐燕,蘇代為燕謂惠王日:“今者臣來,過易水,蚌方出曝,而鷸①啄其肉,蚌合

而箝②其喙③。鷸日:‘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謂鷸日:‘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鷸。’兩者不肯相舍,漁者得而並擒之!今趙且伐燕,燕、趙久相攻,以敝大

眾,臣恐強秦之為漁父也。願王熟計議之也。”惠王日:“善。”乃止。 (選自《戰國策》)

【註釋】①鷸(yù):一種水鳥。 ②箝(qián):夾住。 ③喙(huì):嘴。

小題1:解釋下列劃線詞語在句中的意思。(2分)

(1)趙且伐燕( ) (2)以敝大眾( )

小題2:把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3分)

兩者不肯相舍,漁者得而並擒之。

小題3:請寫出選文包含的一個成語,並説説它給你的啟示。(2分)

小題4:為什麼蘇代能説服惠王中止出兵?(3分)

參考答案:

小題1:(1)將要 (2)使……勞苦(貧困)

小題2:鷸鳥和河蚌都不肯放開對方,漁翁就把他們兩個一併抓了去。

小題3:鷸蚌相爭,漁翁得利 啟示:面對矛盾(衝突),要以理智、包容的態度對待,避免兩敗俱傷。

小題4:(1)從蘇代的角度看:①法巧妙。用寓言故事引入(諷喻或類比的方式),使惠王易於接受。(1分)②態度誠懇。為燕趙雙方的利益着想,陳述利害,入情入理。(1分)

(2)從惠王的角度看:善於聽取別人的建議。(1分)

小題1:試題分析:“且”是文言文中的常見字,根據語境應譯為“要,將要”。“敝”根據上下文,應譯為使動用法“使……勞苦(貧困)”。

小題2:試題分析:翻譯時要注意,關鍵詞語的意思必須要落實。句子中的的關鍵詞是“不肯相舍”,其中的“舍”是“放開”的意思。瞭解了關鍵字詞的意思,把各個詞語的意思連綴起來,語意通順即可。

小題3:試題分析:這個故事和這個成語我們都知道,關鍵是能不能回想起來,並把字寫正確。所以一定要注意看原文中的字形,如鷸、蚌、漁、利。對我們啟示也很明確,即理智對待矛盾、衝突,避免兩敗俱傷,使他人坐收餘利。

小題4:試題分析:理解文章大意,總觀全文,把人物蘇代説服趙王的過程,説服趙王的方法,用簡潔的語句總結出來即可。思考的角度要多元化,不僅要從蘇代説服技巧的角度思考,還要從趙王善於納諫的角度回答原因。

標籤: 閲讀 戰國策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yuedudaan/3gnn2z.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