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閲讀答案 >

李廣田語文閲讀理解附答案

李廣田語文閲讀理解附答案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我們最離不開的就是閲讀理解了,通過這些形形色色的習題,使得我們得以有機會認識事物的方方面面,認識概括化圖式多樣化的具體變式,從而使我們對原理和規律的認識更加的深入。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李廣田語文閲讀理解附答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李廣田語文閲讀理解附答案

李廣田語文閲讀理解附答案1

自“鬥母宮”以上,山道逐漸陡險,費了很大的力氣攀到“中天門”,猛然抬頭,才知道從此上去卻仍有一半更陡險的盤路待登,登山人不能不仰面興歎了。

下午兩三點鐘,香客們陸續下山,他們從山上帶下平安與快樂,帶來許多好看的百合花。我不明白那麼多百合花是從哪裏得來的,覺得很稀奇。

忽然從霧裏傳來一聲尖鋭的招呼,原來是我這幾天在山上結識的兩個小朋友。

“呀!獨個兒在這裏不害怕嗎?”

“害怕?”我有些疑惑。

“怕毒蛇,更怕山鬼。”他們都哈哈大笑了。

“我告訴你,啞巴的爹爹和哥哥都是碰到了山鬼,摔死在山澗裏。”他們的聲音變得很低。

這話頗引起我的好奇,我向他們打聽那個啞巴是什麼人物。他們説那啞巴就住在上邊“昇仙坊”一旁的小廟裏。這使我突然回憶起一個情景,內心有些喜悦,也有些悵惘。於是我急忙説道:“我一 知道,我知道,我見過他,我見過他。”

一日清晨,我爬到“昇仙坊”時,看到許多人停在那兒聽一個啞巴講話。一個高大結實的漢子,山之子,正站在“昇仙坊”前面峭壁的頂上,以洪朗的聲音,以只有他自己能懂的語言,説着一個別 人所不能懂的故事,好不壯觀啊!我當然也不懂他,可我卻懂得了另一個故事:泰山的精靈在宣説泰山的偉大,正如石頭不能説話,我卻自以為懂得石頭的靈心。只要一想起“昇仙坊”那個地方,便是一幅絕好的圖畫了:向上去是“南天門”,“南天門”之上青天一碧,兩旁壁立千仞,松柏森森,中間夾一線登天的玉梯;向下看,“浮雲連海岱,平野入青徐”,俯視一氣,天下就在眼底了,而我們的山之子就筆立在這兒。

兩個孩子還想説什麼,我急忙止隹:“你且慢講,我告訴你。”但是我將告訴他們什麼呢?説那個 啞巴在山上説一大篇話卻沒有人懂他,他好不寂寞嗎?説風之晨雨之夕,“昇仙坊”的小廟將是怎樣的飄搖嗎?

然而我卻不能不懷一個悶葫?,到底啞巴説了些什麼?

“告訴我,他到底都説了些什麼呢?”我不能不這樣問了。

“反正是那一套啦,説他爹爹是因為到山澗採山花摔死的,他的哥哥也一樣摔死了。”一個孩子答道。

山花?什麼山花?兩個孩子告訴我:百合花。

霧漸漸收起,卻又吹來了山風。我們都覺得有些冷意,便相互告辭。

一個晴朗的日子,我決定下山,兩個孩子前來送行。忽然他們招呼道:“啞巴,啞巴來了!”

不錯,正是那個啞巴。他手上攜一個大柳筐,筐裏一把鏟子,一把刀,一把剪子。我沉默着,啞巴卻同別人打開了招呼。旅館中人問他是否下過山,他就大聲啞啞地回答着,並指點着山下,指點着他的筐子,又指點着“南天門”。我們明白他昨天曾下山去,今天早晨剛上來。我很想從這個人身上有所發現,但也不知道要發現些什麼。在下山的路上,我的耳朵裏還彷彿聽見那個啞巴的咿咿呀呀。

(選自李廣田《圈外》,有刪改)

12.作者回憶啞巴在“昇仙坊”講話時,為什麼“內心有些喜悦,也有些悵惘”?(4分)

13.文中多次寫到百合花,這對文章內容的表達有何作用?(6分)

14.文章刻畫啞巴形象時,多采用側面描寫的`手法。請分別從孩子和香客的角度作簡要分析。(4分)

15.請結合全文,探究文題“山之子”的豐富意藴。(6分)

參考答案:

12.⑴喜悦是因為:①啞巴作為一個普通的山民,卻在宣説泰山的偉大,深深感染了我;②啞巴説話的背景、站立的姿勢、説話的聲音、輔助的動作,讓我覺得壯觀。⑵悵惘是因為:①啞巴講故事,別人聽不懂,我感到他寂寞;②啞巴居住環境惡劣,我對他生活的悽苦感到憂慮。

評分建議:一點1分,意思對即可。

13.①啞巴冒險以採百合花來維持生計,表現了啞巴生活的艱辛以及他的勇敢和孝順;②百合花象徵百年好合、百事合意,香客們買百合花下山,表現他們對美好生活的期盼;③作者反覆寫到百合花,寄託着他對啞巴及人們的深深祝福;④百合花是貫穿全文的線索,是聯繫相關人物和事件的紐帶,使文章內容的表達更加集中。

評分建議:一點2分,答對三點得6分,意思對即可。

14.①通過兩個孩子的敍説,交代了啞巴悲慘的身世,寫出了啞巴悲苦的生活;②通過香客買百合花、聆聽啞巴講話,寫出啞巴的熱情、純樸和善良的品性。

評分建議:一點2分,如寫出啞巴“寂寞”“堅強的品格”“熱情好客”亦可。15.①暗示啞巴生活於大山,大山是啞巴生存的根基;②大山崎嶇陡險,喻示啞巴艱難的處境;③揭示大山雄奇高峻孕育了啞巴剛毅不屈的品性;④突出主旨,表達了作者對山民精神的熱情讚美。

評分建議:一點2分,意思對即可。

李廣田語文閲讀理解附答案2

昆明有個圓通寺,寺後就是圓通山,現在叫圓通公園。後山沿路,有一大片海棠,平時枯枝瘦葉,並不惹人注意,一到三四月間,真是花團錦簇,“紫陌紅塵拂面來,無人不道看花回”。

星期天,我們也去看花,一路同去的人可多着哩。進了公園門,步步登山,接踵摩肩,人就更多了。向高處看,隔着密密層層的綠蔭,只見一片紅雲,望不到邊際,真是“寺門尚遠花光來,漫天錦繡連雲開”。大家一口氣攀到最高峯,淹沒在海棠花的紅海里。後山一條大路,兩旁,四周,都是海棠。人們坐在花下,走在路上,既望不見花外的青天,也看不見花外還有別的世界。花開得正盛,“千朵萬朵壓枝低”,每棵樹都炫耀自己的鼎盛時代,每一朵花都在微風中枝頭上顫抖着説出自己的喜悦。“噴雲吹霧花無數,一條錦繡遊人路”,是的,是一條花巷,一條花街,上天下地都是花,可謂花天花地。可是,這些説法都不足以説出花的動態,“四廂花影怒於潮”,“四山花影下如潮”,還是“花潮”好。古人寫詩善於説出要害,説出花的氣勢。你看那一望無際的花,“如錢塘潮夜澎湃”,有風,花在動,無風,花也潮水一般地動,在陽光照射下,每一個花瓣都有它自己的陰影,就彷彿多少波浪在大海上翻騰,你越看得出神,你就越感到這一片花潮正在向天空向四面八方伸張,好像有一種生命力在不斷擴展。而且,你可以聽到潮水的聲音,也許是花下的人語聲,也許是花叢中蜜蜂嗡嗡聲,也許什麼地方有黃鶯的歌聲,還有什麼地方送來看花人的琴聲,歌聲,笑聲……這一切交織在一起,再加上風聲,天籟人籟,就如同海上午夜的潮聲。大家都是來看花的,可是,這個花到底怎麼看法?有人走累了,揀個最好的地方坐下來看;多數人都在花下走來走去,佇立在另一棵樹下仔細端詳一番;有人只是駐足觀賞,有人伸手牽過一枝花來搖搖,或者乾脆翹起鼻子一嗅再嗅,“天公斗巧乃如此,令人一步千徘徊”。

老頭兒們看花,一面看,一面自言自語,或者嘴裏低吟着什麼;老媽媽看花,扶着枴杖,牽着孫孫,很珍惜地摘下一朵,簪在自己的髮髻上;青年們穿得整整齊齊,乾乾淨淨,好像參加什麼盛會,不少人已經穿上雪白的襯衫,好像夏天已經來到他們身上,既看花,又看人,洋氣得很。婦女們也都打扮得利利落落,穿着花衣花裙,擦點胭脂,抹點口紅,好像要與花爭妍。很自然地想起了龔自珍《西郊落花歌》中説的,“ 如八萬四千天女洗臉罷,齊向此地傾胭脂”;小學生們繫着漂亮的紅領巾,也被這一片沒頭沒腦的花驚呆了;畫家們正調好了顏色對花寫生,看花的人又圍住了畫花的,出神地看畫家畫花;喜歡照相的人,抱着相機跑來跑去,不知是照花,還是照人,是怕人遮了花,還是怕花遮了人,還是要選一個最好的鏡頭,使如花的人永遠伴着最美的花。有人在花下喝茶,有人在花下彈琴,有人在花下下象棋,有人在花下打橋牌。昆明四季如春,四季有花,可是不管山茶也罷,報春也罷,梅花也罷,杜鵑也罷,都沒有海棠這樣幸運,有這麼多人來訪它,來賞它,這樣興致勃勃地來趕這個開花的季節。還有桃花什麼的,目前也還開着,在這附近,就有幾樹碧桃正開,“猩紅鸚綠天人姿,回首天桃惝失色”。在這圓通山頭,可以看西山和滇池,可以看平林和原野,可是這時候,大家都在看花,什麼也顧不得了。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yuedudaan/38y9xz.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