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育隨筆 >

河北五年級數學上冊教案

河北五年級數學上冊教案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案,編寫教案助於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優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河北五年級數學上冊教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河北五年級數學上冊教案

河北五年級數學上冊教案1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理解小數乘小數的計算方法,會筆算簡單的小數乘小數的乘法。

2、過程與方法:結合具體事物,經歷自主探索小數乘小數的的計算方法的過程。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積極參加數學活動,培養遷移類推能力,獲得藉助計算器和運用自己的知識解決問題的成功體驗。

教學重點:

掌握小數乘小數的方法,會熟練的進行筆算。掌握小數末尾的0的處理方法。

教學難點:

因數的小數位數與積的小數位數的關係。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1、師:同學們,如今我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住房條件也有了很大的改善,很多同學都住進了新房,聰聰家最近也換了套新房,現在老師就帶你們去看看。瞧!這就是聰聰家的客廳。(課件出示)

通過觀察平面圖,你想知道什麼?能提出什麼數學問題?

(設計意圖:直接導入,課件展示聰聰家的客廳平面圖,容易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進而誘發學生主動解決問題的內驅力。)

2、生提問題。

3、師:同學們提出了很多有價值的問題。如果要求的聰聰家客廳的面積有多大,該怎樣列式呢?(板書:4.8×3.6)觀察算式的兩個因數,你發現了什麼?

生:算式的兩個因數都是小數。

生:兩個因數都是一位小數。

4、師:同學們觀察的很仔細,今天我們就來探討“小數乘小數的計算方法”。

板書課題:小數乘小數

(設計意圖:從計算房間的面積這一實際問題引入,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小數乘小數的重點是小數點的書寫位置,讓學生觀察題中因數的特點,主要目的是為了確定積中小數的位數打基礎。)

二、探究新知

1、推導筆算方法

①、提出估算要求,

師:計算之前我們先估算一下,聰聰家的客廳面積大約是多少平方米?讓學生説一説自己是怎樣想的?

生:把3.6看作4,把4.5看作5因此:3.6×4.8≈20也就是説聰聰家客廳的面積不到20平方米。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估算的意識,使學生養成“先估算,在計算”的習慣,提高計算的正確率,未確定豎式計算結果做鋪墊。)

②、提出豎式計算的要求,討論兩個因數都是一位小數怎麼辦?

回憶小數乘整數的計算方法。

提問:兩個因數都是一位小數怎麼計算?可以轉換成整數乘法來計算嗎?

讓學生説出算理,獨立試一試,指名彙報答案。學生上台板演。

確定積的小數點的位置,並説明理由。

(設計意圖:“問題討論”是學生把已有的知識遷移到新知識的過程,是理解算理的過程,是發展學生教學思維的過程。)

③、分析算理。

我們一起在原式上做一做。(邊説邊板書)。

思考

乘數中的兩個因數是如何轉化成整數計算的?

用整數相乘的方法算出48×36的積以後怎麼辦?

要得到原來的積,應該怎麼辦?

小數點應該點到哪裏呢?

教師小結:兩個因數都乘10後,得到的數就等於原來的積乘100,要求原來的積,就要反過來把1728除以100,從積的右邊起數出兩位點上小數點。所以3.6×4.8的積是兩位小數。

④(教師出示課件),顯示算理的全過程。指名學生結合豎式,再次説出小數乘小數的計算方法,

(設計意圖:讓學生經歷用豎式計算方法的形成過程,掌握計算方法。)

2、沙發的佔地面積,

①提出問題:剛才我們求出了聰聰家客廳的面積,聰聰家的客廳裏還有一個漂亮的沙發,(出示課件)生觀察圖,説出瞭解到的信息和要解決的問題。

②師:求沙發的佔地面積是多少平方米,該怎樣列式呢?

學生可能説出不同的算式,教師肯定並板書。

0.85×1.8師:同學們看一看這個算式的兩個因數,你發現了什麼?

生:這個算式中的兩個因數都是小數。

生:兩個因數一個是一位小數,一個是兩位小數。

(設計意圖:瞭解題中的數據信息和問題,列出算式,瞭解因數的特點,為豎式計算做準備)

③師:這樣的兩個小數相乘,用豎式計算怎樣算呢?(教師強調小數乘法列豎式是不要把小數點對齊,要把因數的末尾數對齊。)

教師板書豎式

生:學生試算,指名學生到黑板上板演,並讓板演的同學説一説自己計算的方法。

學生完成板書

師:用整數乘法的方法計算出積以後怎麼辦?

生:回答,師在豎式中點上小數點。

師:告訴學生在橫式中寫得數時,根據小數的基本性質,小數末尾的0可以不寫。

完成橫式

0.85×1.8=1.53(平方米)

④師:(出示課件)再次顯示小數乘法的計算方法與過程。

(設計意圖:讓學生自己嘗試計算,既檢驗學生掌握計算方法的程度,用便於解決計算中數學問題,提高學習效率。)

⑤師:用豎式算的對不對呢?請同學們用計算器檢驗一下。

學生計算交流。

(設計意圖:通過自己檢驗計算結果,確信計算方法的正確性)

三、歸納總結

讓學生觀察兩個豎式,説一説因數和積的小數位數有什麼關係,使學生了解:兩個因數一共有幾位小數,積就有幾位小數。師生共同總結歸納小數乘小數的計算方法。

出示問題:觀察比較,總結算法。

1、例題中的兩個因數分別是幾位小數?積是幾位小數?

2、通過比較,你發現上面兩題中兩個因數與積的小數位數有什麼關係?

3、你知道計算小數乘小數時,要先幹什麼,後幹什麼嗎?小數點的位置是如何確定的?

師總結算法:小數與小數相乘,先按照整數乘法的算法求出積,再看因數中一共有幾位小數,就從積的右邊數出幾位,點上小數點。(課件播放)

(設計意圖:在觀察、討論的過程中,發展學生的數學思維,經歷有個性的經驗提升為數學方法的過程。)

師:觀察的很認真。知道了兩個因數和積中小數位數的這種關係,在計算小數乘法時,根據這種關係,我們不計算,就能判斷積的小數位數。

四、嘗試應用

1、聰聰家的客廳裏還有一個漂亮的茶几,(出示課件)生觀察圖,説出瞭解到的信息和要解決的問題。

師:求茶几的佔地面積是多少平方米,該怎樣列式呢?

學生説,教師板書:0.45×0.9=師:估計一下,0.45×0.9的積有幾位小數?為什麼?

生:三位。因為兩個因數一共有三位小數,所以它們的積也一定是三位小數。

師:請同學們試着用豎式計算。

學生自主筆算,教師巡視,個別指導。請一名好學生板演。請板演的同學説一説確定小數點時是怎樣想的。

生:先用整數相乘的方法算出45×9等於405。因為兩個因數一共有三位小數,所以,也要從405的右邊開始數出三位,405正好是三位,就在4的前面點上小數點,整數部分寫0。

(設計意圖:讓學生用已有的知識嘗試解決問題,先估計積有幾位小數,為自主計算打基礎。讓好學生板演,減少教師板書的時間,提高學習效率。)

2、師:説的很好,下面我來考考你們。

出示“試一試”,先讓學生説一説怎樣確定小數點的位置,再自己試寫。交流時,讓學生説一説怎樣想的。

師:下面我們一起來看“試一試”,根據126×12=1512,直接寫出下面各題的積。你知道怎樣確定小數點的位置嗎?

生:看兩個因數一共有幾位小數。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練習中熟練應用並鞏固因數中小數位數與積的小數位數的關係。)

五、全課小結

通過今天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

河北五年級數學上冊教案2

教學目標:

1、理解實際問題中有關和、差、倍的數量關係;

2、學會設未知數,列形如ax±b=c的方程,解決實際問題。

3、讓學生體會列方程解決問題的優越性,掌握列方程解決問題的基本步驟;

4、引導學生根據問題的特點,靈活選擇較簡潔的算法,進而在提高解決問題的同時,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

教學重點:教會學生用方程解決實際問題,學習形如ax±b=c的方程;

 教學難點:分析、找出數量間的相等關係,正確列出方程;

教學過程:

一、準備:

1、口答下列方程的解是多少?

y-20=4 2x=24 a+4=7 15=3x

説説你解方程的思路?

2、説説各題中的等量關係,並列出帶有未知數的方程式:

①母雞有30只,是公雞的2倍。公雞有幾隻?

②甲數是17,是乙數的2倍。乙數是多少?

③足球上的白色皮共20塊,是黑色皮的2倍。黑色皮有幾塊?

二、導入例題並教學例1

對題目進行改編,添加條件導出例1:

①足球上的白色皮共20塊,比黑皮的2倍少4塊。黑色皮有幾塊?

對這個題目的改編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稍複雜的方程》。

1、題中的等量關係是什麼呢?

(學生分析:白皮塊數與黑皮塊數之間是一個什麼樣的關係呢?)黑皮塊數×2-4=20黑皮塊數×2-20=4

2、怎樣根據關係式列方程呢?

3、小組討論怎樣解答?

4、小組彙報解複雜方程的基本步驟:

①找出題中選題關係; ②寫出“解、設”;

③列方程、解方程; ④檢驗;

三、反饋練習:

①母雞有30只,比公雞的2倍少6只。公雞有幾隻?

②甲數是17,比乙數的2倍多5。乙數是多少?

3、討論:小組合作怎樣解決這個數學問題?

4、還能用不同的方程解答嗎?

四、小結:你學會了什麼?

河北五年級數學上冊教案3

教材內容:

《解簡易方程》是九年義務教育中六年制小學數學教材第九冊第四單元第二節內容。

教材簡析:

本節課的主要內容是方程的定義,方程的性質和利用方程性質解方程。

從知識結構上看:本節課是在學生學習了一定的算術知識(如整數,小數的四則運算及其應用),已初步接觸了一些代數知識(如用字母表示數及其運算定律)的基礎上,進一步學習的關鍵。本節課的內容又為後面學習解方程和列方程解應用題做準備。這為過渡到下節的學習起着鋪墊作用。

從認知結構上看:本節課在初等代數中佔有重要地位,中學生在學習代數的整個過程中,幾乎都要接觸這方面的知識,是教材中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基礎知識,所以它又是本章的重點內容之一。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根據等式的性質,使學生初步掌握解方程及檢驗的方法,並理解解方程及方程的解的概念。

(2)能力目標: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掌握解方程的一般步驟,會解簡單的方程。

(3)情感目標:通過教學引導學生從現實的生活經歷與體驗出發,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幫助學生養成自覺檢驗的學習習慣,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和應用能力,滲透代數的數學思想和方法。

教學重點:

根據上面的分析不難看出《解簡易方程》這節課在整個教材中將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特別是利用方程性質解未知數,它是後續知識發展的起點,學生對未知數的理解對今後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的學習起着決定作用,另一方面,對於學生來説,弄清方程和等式的異同,正確設未知數,找出等量關係是很困難的所以我認為這節課的重點及難點是:理解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含義和掌握解方程的方法。

教學學情:

大部分學生對數學學習的積極性比較高,能從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出發獲取知識,抽象思維水平有了一定的發展。基礎知識掌握牢固,具備了一定的學習數學的能力。在課堂上能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過程,具有觀察、分析、自學、表達、操作、與人合作等一般能力,在小組合作中,同學之間會交流合作,自主探討。但有個別學生基礎知識差,上課不認真聽講,不能自覺的完成學習任務,需要老師督促並輔導。

教法學法:

在教學中,學生往往更習慣運用算術方法解題,這是因為他們之前長期用算術的思路思考問題,再學列方程時,往往會受到干擾。因此在教學中要注意過渡和對比,克服干擾,多讓學生體會列方程解題的優越性。而在整節課的設計上,我想着重突出這麼幾點。

1、通過創設有效的情境串,激發學生興趣,調動學生積極性,引發學生的數學思考,幫助學生突破重點、難點。根據題目中信息的敍述方式,通過順向思考列出數量關係。由於是剛接觸方程,列出文字性的數量關係對於學生正確地列出方程是很重要的。

2、堅持“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的原則,根據學生的心理髮展規律,採用學生參與程度高的學導式討論教學法。在學生看書,討論的基礎上,在老師啟發引導下,運用問題解決式教法,師生交談法,圖像信號法,問答式,課堂討論法。在採用問答法時,特別注重不同難度的問題,提問不同層次的學生,面向全體,使基礎差的學生也能有表現機會,培養其自信心,激發其學習熱情。有效的開發各層次學生的潛在智能,力求使學生能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發展。同時通過課堂練習和課後作業,啟發學生從書本知識回到社會實踐。提供給學生與其生活和周圍世界密切相關的數學知識,學習基礎性的知識和技能,在教學中積極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和動機,明確的學習目的,老師應在課堂上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來自學生主體的最有力的動力。藉助小組合作、自主探究等形式,因勢利導、適時調控、努力營造師生互動、生動活潑的課堂氛圍,實現預設的教學目標。

教學過程:

一、複習鋪墊

(1)拋出問題

師:同學們我們上節課學了方程的意義,你還記得什麼叫方程嗎?

(生:含有未知數的等式叫方程。)

【設計意圖】讓學生回憶舊知識,鞏固舊知識,引出方的解、解方程的定義。結合引導複習的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判斷下面哪些是方程

師:你能判斷下面哪些是方程嗎?

(1)a+24=73 (2)4x<36+17 a="">12

(4)72=x+16 (5)x+85 (6)25÷y=0.6

(生:1、4、6是方程。)

師:説説你的理由?

(生:它含有未知數,而且是等式)

【設計意圖】在老師啟發引導下,運用問題解決式教法,師生交談法,圖像信號法,問答式教法,課堂討論法。鞏固方程的性質,承接後面利用方程的性質解方程的應用。

二、探究新知

1、方程的解和解方程

(1)看圖寫方程

師:説的真好,那麼請同學觀察這幅圖(P57主題圖)從圖中你知道了什麼?

(生:我知道杯子重100克,水重X克,合起來是250克。)

師:你能根據這幅圖列出方程嗎?

生:100+X=250.(板書)

【設計意圖】運用知識遷移,結合直觀圖例,應用方程的性質,讓學生自主探索列出方程。

(2)求方程中的未知數

師:那麼方程中的x等於多少呢?請同學們同桌交流,説説你是怎麼想的?(交流後彙報)

學生可能出現的回答

生1:根據加減法之間的關係250-100=150,所以X=150.

生2:根據數的組成100+150=250,所以X=150.

生3:100+X=250=100+150,所以X=150.

生4:假如在方程左右兩邊同時減去100,那麼也可得出X=150.……

【設計意圖】這樣的提問,有多種回答,鍛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有效的開發各層次學生的潛在智能,力求使學生能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發展。

(3)驗證方程中的未知數,引出方程的解和解方程兩個概念。

師:同學們用不同的方法算出X=150,那麼它對不對呢?

生:對,因為X=150時方程左邊和右邊相等。

師:這時我們説“x=150”是方程“100+X=250”的解,剛才我們求X的過程就叫做叫解方程。(板書:方程的解、解方程)請同學在書中找到這兩個概念(使方程左右兩邊相等的未知數的值叫做方程的解,解出方程的解的過程叫解方程。)並齊讀。

【設計意圖】學生齊讀的時候,把解方程和方程的解的概念板書在黑板上,並且在學生讀的過程中學生可以加深印象。

(4)辨析方程的解和解方程兩個概念

師:你們能説出“方程的解”和“解方程”有什麼區別麼?討論一下,然後彙報。

生:方程的解是未知數的值,它是一個數,而解方程是求未知數的過程,是一個計算過程,它的目的是求出方程的解。

【設計意圖】通過組內交流,讓學生自己總結出“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區別,提高學生總結歸納的能力和小組合作精神。

2、例1解析

師:(出示例1圖)圖上畫的是什麼?你能列出方程嗎?

生:x+3=9(板書:x+3=9)

(1)引導學生思考怎樣解方程。

師:怎樣解這個方程?我們可以藉助天平(電腦顯示)

師:我們解方程的目的是求想x,怎樣使天平一邊只剩x呢?

生:天平兩邊同時減去3個球。(電腦顯示)

師:天平兩邊還平衡嗎?怎樣反映在方程上呢?

生:方程兩邊同時減3。(結合學生回答板書)

師:為什麼同時減3而不是其它數呢?

生:方程兩邊同時減3就可以使方程一邊只剩x。

(2)檢驗方程的解。

師:X=6是不是方程的.解呢?

生:是,因為X=6使方程左邊是6+3=9,右邊是9,左右兩邊相等,所以X=6是方程X+3=9的解。

師:以後解方程時,我們要養成檢驗的習慣,力求計算準確。

【設計意圖】自學思考彙報交流既有利於每個學生的自主探索,保證個性發展,也有利於教師考察學生思維的合理性和靈活性,考察學生是否能用清晰的數學語言表達自己的觀點。

(3)強調解方程的格式步驟

解方程要注意:(1)先寫“解”,等號要對齊。

(2)做完後要注意檢驗。

【設計意圖】再一次強調,可以讓學生加深印象,掌握解方程的正確格式和步驟,再今後的解題中不會出現格式錯誤的問題。

3、鞏固練習

師:你會學老師這樣解方程嗎?

請同學們解方程x+3.2=4.6,x+19=30。

先獨立完成,再招學生板書練習集體訂正

【設計意圖】在理解例1的解法後再完成本題,鞏固對同種題型解題方法的認知,使學生對知識掌握的更牢固。

4、小組討論怎樣解方程x-2=15,x-1.8=4

師:剛才的題同學們都做的非常好,那麼下面的題你們會解麼?(出示題目:x-2=15,x-1.8=4)請同學們小組討論怎樣解方程x-2=15,x-1.8=4並説出你這樣做的根據。

學生小組討論並解出上面兩道方程,並板書、彙報自己的解題過程。

師:在這個過程中哪些是解方程,哪些是方程的解。

生:我們計算的過程是解方程,而x=17和x=5.8是方程的解。

【設計意圖】通過學生自主學習探究出不同類型方程的解法,讓學生享受到自學的樂趣,明白解這類方程就是要在方程的左右兩邊同時加上或者減去一個相同的數,讓方程的左右兩邊仍然相等。與此同時再複習鞏固下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概念。

三、實踐應用。

1、填空

(1)含有( )的( )叫方程。

(2)使方程左右兩邊相等的( )叫方程的解。

(3)求( )叫做解方程。

(4)x-15=20這個方程的解是( )

指名學生口頭回答。

2、解下列方程

x+0.3=1.8 x-1.5=4

x-6=7.6 x+5=32

學生獨立完成並集體訂正。

3、列方程解決問題

學生獨立列方程解答,集體訂正。

【設計意圖】鞏固本節課所學習的內容,檢查學生的掌握情況。

四、全課小結。

師: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

課後請同學們思考生活中哪些問題可以運用解方程和知識幫我們解決問題,把你想到的和同伴一起分享。

河北五年級數學上冊教案4

教學目標

1、理解分數、小數互相轉化的必要性,掌握分數和小數互化計算的方法。

2、能正確地將簡單的分數化為有限小數,並能在解決實際問題時靈活運用。

3、通過對規律的猜想、驗證和總結建立事物相互聯繫相互轉化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自主探索

1、在比較中認識互化的必要性

師(課件出示課本情境圖):請觀察圖表,説一説圖的意義。

(在學生説的過程中,板書:林林0.4(小時);明明1/4(小時))

師:請同學們比一比,誰用的時間多一些?

(在比較時,可以先讓學生估計,然後再精確比較)

生1:我們小組是把小時化成分鐘來比較的。小數化成分數來比較大小的。0.4小時是24分鐘,1/4小時是15分鐘,所以林林用的時間多一些。

生2:我們小組用畫圖的方法來比較的。我畫了10個同樣的小格,0.4塗4格,而只塗2格半,所以林林用的時間多一些。

生3:我們小組也是用畫圖的方法來比較的。我畫了100個同樣的小格,0.4能塗40格,而只塗25格,所以林林用的時間多一些。

生4:我們小組把小數化成分數的方法來比較的。0.4是4個1/10,也就是4/10,約分後是2/5,大於1/4,所以林林用的時間多一些。

生5:我們小組把分數化成小數的方法來比較的。1/4=1÷4=0.25,0.4>0.25,所以林林用的時間多一些。

師:你們最喜歡哪種方案,為什麼?

生1:我喜歡分數化成小數那個小組的方案。因為畫圖太麻煩了,而分數化成小數,直接用分數的分子除以分母就可以了。

生2:我喜歡小數化成分數的那個小組的方案。分數化小數有的時候除不盡很麻煩,畫圖也很麻煩,比較時間能化成分鐘來比,如果其它單位的還得又一種化法。所以我喜歡把小數化成分數的方案。

生3:把小數化成分數再比較大小,分母不同的時候還得通分,也很麻煩,還不如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師(小結):同學們回答的都很好,在我們的日常生活和進一步的學習中,常會遇到一些比較分數、小數大小的實際問題和分數、小數的混合運算。為了便於比較和計算,就需要把分數化成小數,或者把小數化成分數。

2、探索分數化小數

師:誰來説一説第5小組是用什麼方法把分數化成小數的?

生:用分子除以分母的方法。

師:你是怎麼想到用分子除以分母的方法化成小數的?

生:因為分數的分子相當於被除數,而分母相當於除數。

師:請你把71頁“試一試”第2題這幾個分數化成小數。

(學生獨立解答,教師巡視指導。)

3、探索小數化分數的基本方法

師:老師問一下第4小組的同學,你們是用什麼方法把小數化成分數的?

生:我們是根據小數的意義把小數化成分數的。

師:能具體的説一説嗎?

生:0.4是4個十分之一,也就是十分之四,約分後是五分之二。

師:那0.04,0.004呢?

生:0.04是4個百分之一,也就是百分之四,約分後是二十五分之一;0.004是4個千分之一,也就是千分之四,約分後是二百五十分之一。

師:説的真不錯,化成分數後,能約分的要約分,一直約分成最簡分數。

師:請觀察化簡前的分數,分母與小數有什麼關係?有沒有規律?

(學生分小組討論,彙報。)

生1:小數的位數與分母1後面的零的個數一樣多。

生2:原來有幾位小數,就在1後面寫幾個零作分母。

師:請再觀察分子與小數有什麼關係?

生:原來的小數去掉小數點後的數作分子,

師:請按照找出來的規律,把課本第71頁“試一試”的第1題做到練習本上。

(二)練習提高

1、課本第72頁練一練第1題,分數化小數。

2、判斷是否正確,如果不對,請改正。

3、數學遊戲:你説我答:同桌之間一個説分數一個説小數,互相交換着説。

(讓學生熟記一些常用的分數與小數互化的結果)

4、比較各組數的大小(主要是對分數和小數的互化進行練習)。

5、在直線上面的括號裏填上適當的分數,在下面的括號裏填上適當的小數。

(三)小結延伸

師:本節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穫?

(四)實踐活動

在生活中尋找用分數或小數表示的信息。

五、教學反思

河北五年級數學上冊教案5

教學目標:

1.通過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理解分數加、減法的意義,以及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的算理。

2.在探索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的過程中,感受轉化的數學思想。

3.利用已有的認知基礎,提高估算意識和分析概括的能力。

4.在探究過程中體驗成功的喜悦,激發積極參與數學學習活動的興趣,。

教學重點:

探究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異分母分數加減法轉化為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的探索過程。

教具學具:

多媒體課件、練習題紙。

教學過程:

一、課前交流

二、複習引入

師:老師伸出一個手指頭,可以用什麼數表示?兩個手指頭呢?如果要把這兩個數合併起來,算式怎麼寫?(板書:1+2=3)

師:接下來老師還是伸出一個手指頭,除了1以外,你還可以用什麼數表示?生:1/5。(師:誰明白他意思?他是怎麼想的?)兩個手指頭呢?(板書:1/5 2/5)

師:大家能比較出這兩個分數的相同點和不同點嗎?

三、新課教學

(一)同分母分數

1.設疑。

師:如果把這兩個分數也合併起來,結果是多少?肯定嗎?可我上二年級的女兒不這樣認為?她認為是3/10(板書),而且她振振有詞地找到了理由,你們和我一起做一做,左手用1個手指表示1/5,右手用兩個手指頭表示2/5,合起來3/10。

2.解惑。

師:究竟誰的對?請説明理由。

師:誰來解釋一下我女兒的問題出在哪兒?

師:對,在學習分數的時候,我們一定要關注單位“1”。實際上我們得到的不是3個1/10,而是3個1/5,所以結果等於3/5。(板書)

3.明理。

師:這個例子説明在做這類題目的時候,我們應該注意什麼?

引導學生明白它們的分數單位沒有發生變化,相加的只是分數單位的個數。

師:1+2=3與1/5+2/5=3/5有聯繫嗎?想一想它們的算理一樣嗎?

師:對,它們的算理是一樣的,只是計數單位發生了變化而已。

4.應用。

師:有了這種認識,這兩個題目一定不成問題,誰能迅速説出答案?

師:説説你是怎麼想的?在計算8/9-5/9時,你想到了哪個算式?你能用8-5=3解釋這個算式嗎?

5.總結。

師:觀察一下我們做過的幾個題目,有什麼顯着的特點?(板書:同分母)

師:你能總結出計算這類分數加減法的方法嗎?(課件)

6.揭題。

師: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深入研究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板書課題)我們一起把這句話讀一遍。

(二)異分母分數

1.承上啟下。

師:我們再來看看這兩個得數:3/6和3/9,我們還應該對它們作進一步的處理,誰能明白老師的意圖?對在計算分數加減法時,不是最簡分數的要化成最簡分數。

引導學生約分。

師:約分後得到兩個最簡分數1/2和1/3,(板書)如果只讓大家找它們的不同之處,你能找到哪些?

引導學生找出它們的意義、大小、分數單位、分母不相同(板書:異分母)等。

2.提出問題。

師:如果老師要把這兩個意義不同、大小不同,分數單位也不相同的異分母分數也合併起來,我想除少數同學以外,絕大多數同學一定感到為難,實話實説,有沒有這樣的感覺?

師:如果老師允許你們改寫這個算式,而且想怎麼改就怎麼改,直到你會做為止,你想怎麼改?

3.明確方向。

師:從我們聽取這些想法中,我發現一個共同的傾向,把它改成分母一樣的算式就簡單了,我們從這些同學的想法中能得到什麼啟示呢?

4.轉化學習。

師:是呀!我們可不可以在不改變這兩個分數大小的情況下,把它們的分母統一起來嗎?請大家在草稿紙上試一試。

(1)學生嘗試,教師巡視。

(2)板書講解。

(3)課件展示。

師:我們也可以這樣來理解,用同樣大小的兩個圓分別表示出1/2和1/3,為什麼這兩個分數的分子不能直接相加呢?

師:即使我們簡單的把這兩份合在一起,我們也不能準確的説出它究竟佔了這個圓的幾分之幾,因此,只有通過通分的方法,把這兩個分數細化為3/6和2/6,從而得出它們的結果是5/6。

(4)歸納方法。

師:如果讓你用一句話高度概括出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你準備怎麼歸納?

(三)總結方法並介紹數學文化

師:我們一起來總結一下我們的學習過程,我們在學習異分母分數加減法時,是以什麼作為基礎的?我們又是用什麼方法轉化成同分母分數的呢?那同分母分數加減法又是以什麼作為基礎的呢?

師:實際上,我們是用層層轉化的思想,把新知識轉化成已知的舊知識來學習的,轉化是學習數學學習一種重要的方法,可以使新知識更為簡單易懂,你們現在覺得分數加減法簡單嗎?

師:讓你們不可思議的是,這個簡單的知識曾令歐洲人十分頭痛,德語有句古老的諺語:"掉進分數裏去了。"就是指説一個人遇到困難時束手無策的尷尬處境。這句話是怎樣產生的呢?(課件)

師:今天,我們走進了分數的世界,卻並沒有“掉進分數裏去”,輕而易舉的學會了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這是因為我們勤于思考、善於總結,掌握了科學的學習方法,老師的觀點是:只要願意思考,辦法總會有的。還是那句廣告言“沒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如果老師讓你們自己去解決分數問題,你們會“掉進分數裏去”嗎?

四、鞏固練習

1.算一算。

2.選一選。

3.比一比。

4.填一填。

五、拓展提高

師:課前交流時,我們談到了一個古老的數學問題,我們回過頭再來看一看。想一想,有沒有辦法讓三個兒子在不破壞規定的前提下繼承到父親的遺產呢?這辦法還真有。(課件)

師:現在能明白其中的道理嗎?其實,這位農夫在設計遺囑時,是把18作為單位“1”,而他只留下了17頭牛,是18頭牛的17/18,而三兄弟的分牛的份額17/18剛才一樣,只不過在分年是我們要以18作為單位“1”,沒不是用17作為單位“1”。

六、總結全課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yusuibi/zgxo7j.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