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育隨筆 >

小學音樂《快樂的潑水節》説課稿

小學音樂《快樂的潑水節》説課稿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説課稿,説課稿有助於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那麼優秀的説課稿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小學音樂《快樂的潑水節》説課稿,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小學音樂《快樂的潑水節》説課稿

一、説課標

小學音樂新課程標準中特別強調了音樂的文化傳承價值,學生通過學習中國民族音樂,瞭解和熱愛祖國的`音樂文化,拓寬審美視野,認識世界各民族音樂文化的豐富性和多樣性,增進對不同文化的理解、尊重和熱愛。結合本節課教學內容的特點,重點以音樂及相關文化的滲透為主要理念進行了教學設計

二、説教材

《快樂的潑水節》是人教版音樂教科書四年級上冊第三單元中的一課,本單元總標題為《民族的節日》。

瞭解少數民族的節日活動,初步熟悉不同風情的民族音樂和民族舞姿,是音樂學習的一個重要方面,也是音樂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根據學段內容標準,我把本課的教學目標定為:

1.學會演唱歌曲《快樂潑水節》。

2.初步瞭解傣族民俗及文化。

3.學會幾個傣族舞蹈動作,隨音樂表演。

三、説教法

1.激趣導入法

從學生喜愛的孔雀入手,引出其故鄉及傣族建築、服飾、節日文化的介紹。

2.情景再現法

對傣族相關文化的介紹配以圖片進行展示,使情景再現,學生能更直觀、更深刻地與已有知識進行鏈接,進而調動已有的知識儲備,豐富其內容。

3.手勢指導

通過手勢引導,使學生正確把握音值,感受休止節奏,唱準節拍。

4.活動參與

通過音樂律動進行全面綜合訓練,依賴聽覺、運動覺,以至整個身體的感覺不斷提高學生對音準、節奏、力度、音色等多方面的能力。

四、説學法

1.合作交流

課前讓學生收集了傣族的相關資料,準備在課上進行交流,使學生在生生互動,師生互動中獲得更為廣闊和深入的見識。

2.模仿

通過聽唱積累感性經驗,為音樂表現力和創造力的進一步發展奠定基礎。

3.欣賞

通過對孔雀舞的欣賞,感受傣族舞蹈的魅力,感受音樂及其姊妹藝術相互交融帶來的藝術享受。

4.實踐活動

通過敲擊芒鑼、象腳鼓及學習舞蹈動作,感受傣族音樂的節奏、旋律等特點,使自己融入傣族音樂並用自己的方式表現它。

五、反思(略)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yusuibi/x8jdp9.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