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育隨筆 >

如何提高家訪的質量

如何提高家訪的質量

應城市陳河初中    黃華平

教育廳在國家十二五規劃的開局之年,在全省基礎教育系統掀起了“課外訪萬家”活動的熱潮。教師們紛紛響應省教育廳的號召,走千家,訪萬户,獲得了廣泛的社會讚譽。作為義務教育系統的一位農村教師,我也置身其中,感受頗多。從自己和身邊同行的家訪實際情況來看,家訪活動雖然轟轟烈烈,而家訪所取得的成效卻不盡如人意:有的家訪活動達到了家校溝通,服務學生的目的;有的家訪則流於形式,只落得個教師身心疲憊,以致頗有怨言的;甚至有教師有意無意粗暴家訪,反而增加了學校隔膜,全然不利於學生成長的。

那麼,到底該怎樣家訪,讓家訪的質量提高呢?結合我本人的家訪工作實踐,我想談談我個人的一些粗淺認識和感受。以期和同行們交流,更好地服務於今後的教育教學工作。

首先,我認為家訪要明確目標,針對班級學生現狀,制訂出切實可行的規劃。

家訪同教育教學一樣,也是一項系統工程,不是興之所至,隨意進行的。家訪的大目標是指導家庭教育,促進家校合作,共促學生健康成長。每次的小目標可能各不相同,或者瞭解某一位家長的工作環境,或者調查某一學生違紀的根源;或者幫助某學生克服某一心理障礙等等不一而同。正如學生的成長有大的人生理想,也有小的奮鬥目標一樣。學生的成長是動態向前的,學生每天在校表現可能各不相同,但這一動態過程一定有其內在規律性。教育行為就是要按規律辦事,而不可盲目和莽撞。家校溝通也就是教師和家長共同找尋孩子成長道路上的一些規律,然後利用這一規律共同服務於孩子。

我所擔任的班級共有四十三個孩子,我在制訂家訪規劃時,把全體學生分成了四類:品學兼優的雙優生,一般中等生,雙差生和性格特異生(特別活潑好事的、沉默抑鬱的、叛逆性強的)。針對不同的學生羣體,我制訂了不同的家訪工作目標。雙優生,重心理了解與調節指導,讓他們榮譽面前不失自我,人格和學問雙雙優秀。中等生,重特長分析,讓學生明白自己的優勢及不足,在今後的學習生活中揚長避短;雙差生,重發現和發展亮點,樹立自信,多鼓勵和關注;性格特異的學生,重瞭解學生成長的軌跡,因勢利導,讓他們多感受集體的智慧和温暖。班級家訪總目標確立以後,我又與班上的其他教師分工協作,針對每類學生羣體訂出具體的家訪計劃,遵照執行。如我所負責的雙優生的家訪計劃是這樣制訂的:家訪對象10名。家訪目標是幫助家長了解對優等生教育的意義,讓其對子女採取科學有效的教育措施,讓雙優生人格和成績一樣優秀。家訪重點內容是幫助家長了解孩子的心理、行為特徵,溝通一些科學有效的教育措施,促進孩子更好地發展。

其次,要了解家訪對象--家長,因人施訪,講究策略。

學生千差萬別,家長更是複雜多樣,為達到家訪目標,不看對象,有時往往適得其反。有的教師簡單地以為家訪就是把學生在校表現告知家長,殊不知學生在校和在家的表現有時是全然不同的,加之有些家長看孩子的視點與教師看學生的視點各有不同,處理不好,不僅達不到溝通的目的,甚至還會產生教師與家長的矛盾,更加不利於學生的成長。因此,對不同的家訪對象應採取不同的策略:對“溺愛孩子”的家長就不宜過多指責學生的問題,而是應該多肯定學生的長處,抓住他們身上的閃光點,與家長溝通,從而消除家長的偏見,取得家長主動配合,共同教育好學生。對經常喜歡打罵孩子的家長,則要了解家長打罵孩子的根源,根據家長的不同特點,用不同的方式交流,充分地擺事實,講道理,讓家長認識到打罵孩子的危害,靜下心來和教師一道交流協商解決問題的辦法;對於經常放縱孩子的家長,要想方設法取得家長的信任,做好調查研究,瞭解家長對孩子放任不管的原因,從而對症下藥,力爭與家長齊抓共管。當然,碰到根本無力照管孩子的特殊“家長”,則不宜對家長提出過多要求,更多地是取得家長情感上的支持,必要時,教師還要補空家長的位置,讓學生有繼續前進的源動力。總之,家長千差萬別,家訪的'策略就應靈活多變,以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為最高行動原則。

再次,家訪的方式要多管齊下,注重實效,而不能流於形式,窮於應付。

省教育廳發出了“課外訪萬家”活動的號召後,各學校也紛紛制訂出了許多有關家訪的規章制度,其中難免一些家訪的約束性指標,並與經濟利益掛鈎。教師們為了不違規,為了經濟利益,往往有圍繞學校規定的一些硬性指標而進行的應付性家訪,家訪的目的是取得相應的回執,然後上交學校以示完成任務。這樣的家訪,倒不如不訪。教師自己疲憊應付,全然不為學生着想,被家訪的家長也為教師的作秀而生反感,最後取得的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教師的工作是辛苦具體的,特別是農村義務教育階段的教師,更是如此。落實家訪制度,我認為更多地應給予教師們一個寬鬆的環境。教師自身也應根據相關實際情況,靈活多變地開展家訪活動。家訪可以登門造訪,可以與學生家長電話聯繫,還可以藉助網絡聊天溝通,也可以書信往來,更可以組織集中的家長開放日活動,就家長們共同關心的問題,展開學生、家長、教師的三方會談。不必每個學生家庭都一一親自登門。況且很多家長本身就打工在外,他們與孩子的聯繫方式也是多種多樣的。這就更加要求教師們的家訪方式不能單一,否則,就難以達到家校通暢地溝通的目的。總之,家訪的方式應以實效為原則,要多管齊下,相互補充,共同為孩子的健康成長髮揮它應有的作用。 

黃華平

標籤: 家訪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yusuibi/p8zvpl.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