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育隨筆 >

《錯誤》説課稿(人教版高一必修)

《錯誤》説課稿(人教版高一必修)

 《錯誤》説課稿 

《錯誤》説課稿(人教版高一必修)

 

                   

           大家好,我説課的題目是鄭愁予的《錯誤》,我將從教學理念,教材,學情,教學方法,教學過程等幾方面加以説明。

一.            教學理念

這節課的指導思想是錢夢龍老師提出來的:“以教師為指導,以學生為主體,   訓練為主線。”運用這個思想,我嘗試建構教師“啟發式提問--學生想象、聯想--合作探究--得出結論”教學步驟。最後進行知識的控固和加深。在這節課中,我們憑藉詩中的古典意象,引出些古詩詞,運用一定的教法,學法,以達到學生品味意境的目的。同時利用探討,研究,點撥,讓學生自主發言等,達到真正的理解“美麗的錯誤”的涵義。

二.            説教材 

   (一)教材分析 

《錯誤》是人教版高中語文第一冊第一單元第三篇課文《中國當代詩三首》中的第       一首。本單元主要學習中國現當代詩歌和外國詩歌。教學重點是從語言文字描繪的形象出發,結合對作品創作背景和創作意圖的瞭解,聯繫自己的生活經驗,通過想像和聯想,體會詩中的情思和意味,從而培養良好的讀詩趣味。 

   《錯誤》是鄭愁予的名作,這首詩在台灣被譽為“現代抒情詩的絕唱”。全詩共九行三節。第一節的兩句詩寫“我”騎馬在江南趕路,自然而然的想起那位還在這裏苦等的“佳人”。“蓮花的開落”這一意象在詩中有兩層意思:一是暗示“我”與她分別的時間之長,一是説她的容顏在等待中憔悴。第二節的五行詩全寫“我”對她的想象:時節雖是陽春,但由於“我”仍未歸來,所以她絲毫也未感覺到柳絮飄飛的春意。她的心寂寞猶如小城的傍晚,惆悵猶如緊掩的窗扉。這幾行詩不禁讓我們想起宋代柳永的《八聲甘州》:“想佳人、粧樓望,誤幾回,天際識歸舟。”由此也可見出鄭詩的古典韻味。第三節寫“我”從想象中回到現實,我從她的身邊路過,她也許能隱約聽到這“達達的馬蹄聲”但“我不是歸人,是個過客”。“美麗的錯誤”是全詩最讓人激賞的字眼,與她越來越近確實是美麗的,但不能相見無疑是一個錯誤,詩人把兩個相互矛盾的詞組合在一起,真可謂妙筆生花。全詩情意纏綿,格調悽婉,含蓄藴籍,韻味悠長。 

    學習《錯誤》一詩重點要領悟詩中主人公的感情,正確理解“美麗的錯誤”這一詩眼的意思;同時要體會本詩的藝術特色。根據上述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和重難點。 

   (二)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 瞭解作家,作品。朗讀並背誦。

               2.理解生動,鮮明的意象。

説明:語文學習的過程其實就是積累的過程,語文的積累也是提高語文素養的途徑,主要包括四個層面:文化常識的積累;語言材料的積累;人生閲歷的積累;思想感情的積累。只有積累,才能厚積薄發,才能通過吸收內化而學以致用。

能力目標:1. 感知,分析語言,進行聯想和想象。

         2.領悟詩中主人公的感情,正確理解“美麗的`錯誤”的涵義。

         3.品味詩中古典的意境美。

情感目標:1. 陶冶學生情致、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2.  激發學生讀詩的興趣。

説明:語文學習除了關注學生的聽説讀寫能力,還要關注學生的審美能力,關注學生的思想情感以及態度價值觀,進而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提高學生的審美趣味,提升學生的人生境界。

(三)教學重難點

1.      重點: 領悟詩中女子的情感,正確理解“美麗的錯誤”的涵義。同時體會本詩的藝術特色。。

2.      難點: 古典詩詞中的意象在詩中所表現的意境美。

三.説學情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高中一年級的學生,對現當代詩有一定的瞭解,但在知識的廣度和深度上還未形成完整的體系,因而對詩歌的研讀有待加強。這單元已經學習了毛澤東的詞,中國現代詩三首,在此基礎上,指導學生對現代詩歌進行閲讀和鑑賞,從而培養良好的讀詩趣味。

四.              教法和學法

根據教學理念和學情,制定瞭如下教法和學法。                                                     

1. 教法:

誦讀法:培養學聲的語感是語文教學中必不可少的環節,由於學生對詩有各自的理解,我選用抽個別同學起來誦讀,老師和同學雙方進行評價,再放標準的朗讀帶。

講授法:本詩中採用了大量古典詩詞的意象,作為高一的學生,再理解上還有一定的困難。

問題探究法:主要體現在對“蓮花的開落”“美麗的錯誤”的理解中。

2.學法    

1. 誦讀吟詠法。

2. 聯想、想象法。

3. 問題探究法

説明:學法的制定,主要是在教法的指導下,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年齡、教學環境和條件,本課的重難點而設立,目的是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掌握誦讀吟詠,問題探究等學習方法。

五.             説教學過程

1.導入:  我們通常犯的“錯誤”為什麼不用“美麗”形容?

今天學的詩《錯誤》和這個錯誤用什麼區別?

每個學生都有好奇性,用問題法導入,開始就直接提出本課的重點學生的思考,引起學生的思考,有利於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2.作者簡介

根據“知人論世”的原則,有必要介紹作者,但只是簡要的介紹,根據他詩中的兩種不同的氣質,指出鄭愁予是“浪子詩人”,進行語文積累。由於他詩中常用古典意象,又叫“中國的中國詩人”。並讓學生在此詩中總結。對難點在一定意義上有所突破。

3. 朗誦

    抽一個學生起來誦讀,我之所以不要學生齊讀,是因為我覺得朗讀是一種對文本的再創造過程,而且這種再創造帶有鮮明的個體色彩,因為朗讀本身就打上了理解的烙印,每個學生對文章的理解不一樣,他朗讀時的抑揚頓挫輕重緩急是不一樣的。

4.聽朗讀帶

      請學生帶着問題聽:“這首詩敍述了怎樣一個故事?”

這是一個培養語感和整體感知的過程,我將這兩者結合起來,讓學生的思維保持連貫性,也有利於節約時間。

5.新課研討:

     這步主要在於學生的研討和想象,由此我設立如下問題。

    (1)詩中包含了那些事物?

(2)“蓮花的開落”應怎樣理解? 

(3)詩中包含的意象有那些?營造出怎樣的意境? 

(4)怎樣理解“美麗的錯誤”?

     這三個問題建立在對整體文章的把握上,第一個問題中,我之所以不用意象來提問,是想讓學生分清表現在詩中的事物和意象,理解意象是作者寄託了感情的事物。第二個問題,在於學生的討論,採用問題探究法。既展現女子等待之久,相思無盡,也有可能是女子的感情變化。問題三是對於意象的理解,為本詩的難點,由老師講解,引導,學生朗讀,聯繫自身想象完成,重在鍛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想象力,由利於本單元的作文教學。最後一個問題是根據本文的重難點而設立,關於這個問題,學術界爭議較多。老師不宜介紹太多爭論話題,也不應禁錮學生思想。讓學生自主討論,老師引導,共同一起完成。

  6.解答:

其目的在於回顧開頭提出的問題,對兩種錯誤進行解答,深化重難點。同時對“中國的中國詩人”進行講解,由文本分析過渡到對風格特點的分析。在思維的連貫中引出下一點。

7.討論總結。

  對詩的結構,風格,語言進行總結。這些已經在新課研討中出現,但在最後加以總結,加深了學生的印象,使主題突出。

 

    我的説課就進行到此,謝謝!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yusuibi/o87d4p.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