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案模板 >

《祝福》説課稿 (人教版高一必修三)

《祝福》説課稿 (人教版高一必修三)

 一、教學目標

    本冊書在整個高中小説教學中佔有重要的地位,而且本單元也是學生在高中階段接觸的第一個小説單元,在學習中起到開端和奠定基礎的作用。本文是必修三小説單元中的第二課。是在第一課、中國傳統小説《林黛玉進賈府》之後。這樣安排可以讓學生在瞭解傳統小説特點的基礎上,走進中國現代小説的世界。

1、 本文作者魯迅。魯迅作為中國偉大的文學家,巨大的貢獻不僅在於他是新文化革命中的主將,更重要的是他代表着新文化的方向,將西方先進思想與中國傳統文化有機融合,成為現代小説的開創者。

2、 所謂現代小説與古代小説的區別在於敍述什麼樣的事(內容)和怎樣敍述這些事(形式)。教師在教學時往往注重了內容而忽略了形式。

基於以上的分析,確定如下:

1、理解並準確説出“我”及第一部分在文中的作用

2、説出第一部分與第二部分之間有何聯繫,與主題有何關係

3、兩個部分中人稱的變化有什麼用意,理解不同敍事角度的不同作用

二、教學重點:

1、 説出文中“我”的性格特點及第一部分對揭示主題所起的作用。

① 明確“我”的身份、經歷

② “我”的思想特點

③概括“我”的性格特點

2、 “我”與祥林嫂悲劇的關係

3、 説出第一部分在全文中的作用

三、教學難點:

不同敍事角度對文章主題的不同作用

四、説現代教育技術的應用:

1、使用祥林嫂三個階段的肖像圖片進行對比,直觀感受祥林嫂的悲慘命運,

2、利用圖表把“我”的各方面信息直觀地展示出來,讓學生迅速把握“我”的性格特點。

3、利用不同的背景顏色烘托我的心理變化過程,與祥林嫂的心情變化形成鮮明對比,渲染祥林嫂命運的悲慘,為整個故事奠定一個灰暗、淒涼的基調。在這個背景下,使學生直觀感受到第一與第二部分之間的必然聯繫。

3、 用紅色字顯示小結部分內容即涉及到的敍事學名詞敍述者和敍述視角,起到突出強調的作用。

4、 使用畫面,展示從個人出發的視角範圍與上帝式全知全覺的視角範圍的區別。使學生直觀上感受“視角”一詞的含義

五、 教法:

討論法:

本文教學從敍事學的角度出發。敍事學是新興的文藝鑑賞理論,學生接觸可能要陌生一些,所以讓學生互相討論,闡述自己的見解能使他們更好地把握教學思路。

六、學法 合作、探究法 

七、教學過程:

1、温故知新:

多媒體設計:使用祥林嫂三個階段的肖像圖片進行對比,直觀感受祥林嫂的悲慘命運,對小説的基本要素在文中的體現進行簡單回顧

人物:三次外貌描寫  第一次:乞丐;第二次:周正;第三次:木偶

情節:三個祝福片段  第一次:參加;第二次:無權;第三次:被詛咒

環境:三次雪景描寫  第一次:2節 ;第二次:32節;第三次:112節

揭示小説主題:通過祥林嫂的不幸遭遇,把批判的鋒芒直指造成其悲劇的社會環境和封建倫理道德。

設計意圖:利用知識之間的聯繫來導入新課,使學生迅速將新知識納入原有的知識結構中,淡化學生對新知識的陌生感,能有效降低學生的認知難度。

小結:可以説小説就是歷史。通過小説我們可以瞭解歷史、見證歷史。

--亨利 詹姆斯(美國作家)

多媒體設計:用紅色字展示。

設計意圖:將學生在小説中感受到的感性材料提升到理論的高度,開闊學生視野,增強理性認識。

2、“祝福”這段故事可以直接從第二部分即祥林嫂的經歷入手,為何加入第一部分?作用是什麼? 

設計意圖:學生在閲讀小説的時候,不能僅僅停留在故事情節(即內容)的曲折生動上,還要學會思考作者在文章的結構佈局(即形式)上的匠心獨具。

①“我”是一個怎樣的人?從“我”的身份、經歷、思想入手,瞭解“我”的性格。

多媒體設計:使用圖表,簡單明瞭地把“我”的各方面信息列出,讓學生迅速概括出性格特點

我是一個對魯鎮保守冷漠的社會氣氛感到憤懣的啟蒙主義知識分子。有與舊思想舊世界斷絕的新思想,即所謂“新黨”。所以“我”應該是有學問、有良知、有同情心的人。同時“我”又具有懦弱、逃避的弱點。

②“我”與祥林嫂的悲劇形成是否具有必然關係?

多媒體設計:利用不同的背景顏色烘托我的心理變化過程,與祥林嫂的心情變化形成鮮明對比,渲染祥林嫂命運的悲慘,為整個故事奠定一個灰暗、淒涼的基調。

答案是肯定的。必然關係表現在我作為一個有學問、有良知的、有同情心的知識分子,對祥林嫂應該同情、幫助和拯救。但是,我的膽怯懦弱和逃避讓我雖然對祥林嫂深表同情,但是卻無力挽救;直至最後徹底放棄,甚至讓自己漸漸忘記,內心漸漸舒暢。從而,使悲劇更增添了一層悲涼。

③ 小説中的“我”與作者是否是同一個人?

設計意圖:對於作品中的“我”,學生在閲讀的時候往往和作者相混。利用敍事學的理論加以明確,會讓學生對這個問題的理解更加明晰。

事件中的“我”與作者並不是同一個人,而是在事件中講述故事的人。這個人在敍事學中有個專有的名詞,叫做敍述者。文章的作者只是負責記錄講述的故事。所以,“我”要加上引號作為特定稱謂,代表特定的意義。

3、 安排第一部分的目的是什麼?

為故事的展開鋪設悲涼的背景,為悲劇的形成探究深刻的原因。

多媒體使用:將背景變化為悽慘、悲涼的畫面。烘托悲涼的氣氛。

小結:歷史是人類認識自己的一種手段,對各種人間悲歡離合之事的記載與對社會興衰發展規律之昭示,不僅具有意義,更具有“意味”。--《小説敍事學》徐岱

4、 第二部分詳細敍述祥林嫂的故事,使用了第三人稱。人稱的變化對故事的講述有什麼作用?

多媒體使用:設計圖片分別表現“我”的視野範圍和掌握全局的全知者的視野範圍。讓學生明白視角的含義。

第一部分站在“我”的角度,祥林嫂也是我眼中看到的祥林嫂,因此具有一定的片面性和侷限性。

若使讀者對事件的瞭解既全面又真實。仍然使用第一人稱是不能達到這個目的的。只能用第三人稱。下文對祥林嫂的一生經歷遭遇要進行更完整、更深切的介紹,全面的講述祥林嫂的經歷,刻畫與之相關聯的各色人等的面孔。就要求只能採用第三人稱視角。

在敍事學中,第三人稱稱為全知視角,全知全能,無所不知,無所不在,只有這樣才能解答讀者的疑惑。剛剛學過的《林黛玉進賈府》使用的就是第三人稱全知敍事。中國古代小説絕大部分使用的是全知視角,目的就是讓讀者掌握全局,全面瞭解,從故事中認識歷史,警戒勸諫。

設計意圖:小説閲讀中往往關注情節、環境和人物,忽略作者在形式上的隱形安排,通過這個問題讓學生意識到小説寫作中的技巧及技巧後面的深刻含義。以指導學生在以後的小説閲讀中關注技巧。

小結:在小説技巧中,整個錯綜複雜的方法問題,都要受到觀察點影響。

--盧伯克 英國小説家

5、 課後思考:結尾一段又回到“我”的世界。再沒有提到祥林嫂,這樣安排對錶現祥林嫂的悲劇和主題的深化有什麼作用? 

 

王娜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anmuban/mnyv3k.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