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育隨筆 >

孔子死後的七大弟子[孔門十哲](誨人不倦)

孔子死後的七大弟子[孔門十哲](誨人不倦)

孔門十哲,德行科的四人、政事科的兩人,這六個人,年齡比較大。顏淵、子路、冉伯牛,都沒活過孔子;閔子騫、仲弓和冉有,孔子死後,我們知道,冉有還在,可能忙於季氏家的事,不大聽説,其他兩位,不清楚。真正留下來,還有點故事,主要是四個人,言語科的宰我、子貢,文學科的子游、子夏。

孔子死後的七大弟子[孔門十哲](誨人不倦)

孔子死後,有七個學生最有名,就是這裏講的“七大弟子”,他們是宰予(宰我)、端沐賜(子貢)、有若(子有)、卜商(子夏)、言偃(子游)、曾參(子輿)、顓孫師(子張)。他們當中,有四人是孔門十哲留下來的',即剛才説的四個人。多出三個人,是有若、曾參、顓孫師。這七個人,宰予、端沐賜是大師兄,孔子死時,宰予44歲,端沐賜42歲。有若、卜商、言偃、曾參、顓孫師是小師弟,孔子死時,有若30歲,卜商29歲,言偃28歲,曾參27歲,顓孫師25歲。有若和曾參,可能屬於德行門。顓孫師,性格激烈似仲由,是個小子路,可能屬於政事門。

七大弟子,後世有書,只有曾參。有書沒書,就是不一樣。顏回道德高,沒事蹟,沒著作,光一虛名,沒法學;仲由本事大,有事蹟,沒著作,也沒法學;端沐賜,孔子死後,地位最高,沒書,同樣沒法學。七十子,《漢書?藝文志?諸子略》只有《子思》、《曾子》、《漆雕子》(漆雕啟後的書)和《宓子》(宓不齊的書)。這些書,大多失傳,只有曾參的東西留下來,比較多(除《孝經》,傳説與他有關,多散見於大小戴《記》)。

古人説,“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左傳》襄公二十四年),是所謂“三不朽”。顏淵有德,德散得最快;仲由有功,當時能記得,死後也被遺忘。知識分子,後世得大名,有書沒書,就是不一樣。曾子,唐以來,名氣上升;宋以來,地位很高。宋儒突出曾子,孔門七十子,全都不講,光突出他一個,就是因為他有東西。

但老實講,孔子死後,曾子的地位不如有若。有若和兩位老大哥,共樹孔子為聖人(《孟子?公孫丑上》),於光大師門有功。可能是兩位老大哥的主意,有若成為接班人。有若不但熟悉孔子的想法(《禮記?檀弓上》),長相也酷似孔子(《孟子?公孫丑上》)。當時,他的三個小同學,卜商、言偃、顓孫師,才華出眾,各有一幫學生,誰也不服誰,唯獨對他沒意見。大家一致推舉有若,代替孔子,受弟子拜。只有曾參不服(《孟子?滕文公上》)。當時,他是晚輩,心理不平衡。有若,他不服。子張,他也羞與為伍,“堂堂乎張也,難與併為仁矣”(《子張》19.16)。他是十足的少數派,絕非主流。

孔門十哲,加上有若、曾參和顓孫師,就是我們説的“孔門十三賢”。

歷代祭孔,有各種配享從祀的制度,從漢代到清代,主要就是祭這13人。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yusuibi/mxqd74.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