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育隨筆 >

雨霖鈴教案

雨霖鈴教案

作為一名教職工,可能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教案是備課向課堂教學轉化的關節點。優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雨霖鈴教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雨霖鈴教案

一 教學目標:

1、反覆誦讀,流暢背誦,感知本詞的景物描寫方法。2、瞭解柳永在詞史上的地位。3、掌握詞的一些基本常識。

二 教學重點:

1、柳永對慢詞長調的開創意義。2、本詞景物描寫的方法。

三 教學難點:

1、數量詞運用所體現的風格。2、景物描寫中白描、鋪敍手法。

四 教學方法:

誦讀法、討論法、點撥法

五 課時安排:

兩課時

六 教學過程:

(一)導語:

晏殊是北宋前期的代表性詞人,寫了很多婉約曲致、歌詠昇平的詞作。14歲入朝後,歷任要職,官至仁宗朝的宰相,生平喜愛文學,又喜歡薦拔人才。北宋詩人張舜民寫了一本筆記叫《畫墁錄》。書中的第一卷裏説,柳永第一次赴汴京預備參加科舉時,流連於花街柳巷,沒能考取功名,他寫的《鶴沖天》中有一句詞“忍將浮名,換了淺吟低唱”得罪了仁宗皇帝,很長時間內吏部不讓他升遷。柳永就去找同是詞人的當朝宰相晏殊,希望能拉他一把。

但晏殊卻諷刺他作“綵線慵拈伴伊坐”之類的情詞,和當時的“深斥浮豔虛華之文”的仁宗皇帝一樣,鄙視他的俚俗浮豔的詞風,自然不肯幫他。不過這個晏殊是個非常有誠信的人,七歲能文,被譽為神童。十四歲參加科舉考試時,宋真宗召見了他,讓他和進士們一起在朝廷接受面試。晏殊在會試中看了題目後,向皇上奏道:“臣十天前已做過這篇文章,草稿尚在,請聖上另命一題。”皇上贊其誠實,當眾賜同叔進士出身。正是他的誠實獲得了皇帝的信任,也最終幫助他官場上的升遷。我的故事講完了,下面把時間留給發言的同學。

(二)、詞的基本常識:

(1)詞的起源:詞產生於唐,盛行於宋,在唐代廣為流傳,最初是宋代的“流行歌曲“。詞即歌詞,指可以和樂歌唱的詩體,即詞是詩的一種。詞有很多別稱,如“長短句”“詩餘”“曲子詞”“曲詞”“歌詞”等。

(2)關於詞牌和標題:詞的標題是詞內容的集中體現,它概括詞的主要內容;詞牌是一首詞詞調的名稱。

(3)詞的分類

按字數多少可分為小令(58字以內)、中調(59—90字)、長調(91字以上)按段的多少可分為單調、雙調、三疊、四疊等(詞的段落叫“闕”或“片”)按作家的流派風格可分為豪放派和婉約派(豪放派的主要作家有蘇軾、辛棄疾等;婉約派的主要作家有柳永、秦觀、李清照、周邦彥、姜夔等)

(三)、作者生平及創作:

柳永( 987—1055後)原名三變,字景莊,後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人稱“柳七”,祖籍河東(今山西永濟),徙居崇安(今福建)。祖父柳崇,以儒學名,父柳宜,曾仕南唐,為監察御史,入宋後授沂州費縣令,官終工部侍郎。永少時流連於汴京,在秦樓楚館中恣情遊宴。後曾西遊成都、京兆,遍歷荊湖、吳越。

景佑元年(1034)登進士第,歷任睦州團練推官、餘杭令、定海曉峯鹽場監官、泗州判官、太常博士,終官屯田員外郎,世稱“柳屯田”。晚年流落不偶,卒於潤州。為人放蕩不羈,終身潦倒。《宋史》無傳,事蹟散見筆記、方誌。善為詩文,“皆不傳於世,獨以樂章膾灸人口”。作為北宋第一個專力作詞的詞人,他不僅開拓了詞的題材內容,而且製作了大量的慢詞,發展了鋪敍手法,促進了詞的通俗化、口語化,在詞史上產生了較大的影響。柳永是宋代詞壇上最為流行的詞作家。當時有“凡有井水飲出,即能歌柳詞”的説法,對後世詞家、金元戲曲、明清小説都有重要影響。

(四)背景介紹

在兩宋詞中,有一個非常有趣的現象:大凡名作,往往有本事,本事包括創作過程的故事和傳播過程的故事。宋人羅大經《鶴林玉露》裏記載,《望海潮》詞傳到金邦,金主完顏亮聽到之後,欣然有幕於“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遂起頭鞭渡江之志”,激發了他要佔領南宋的決心。一首詞竟引發一場戰爭,這種傳説可能不甚可靠,但至少説明這首詞的傳播之廣,影響之大。

剛才説的是這首詞傳播中的故事,其實這首詞在創作中,也含有柳永個人的目的。這首詞的創作本事是,柳永不得志,到處飄泊流浪,尋找晉升的途徑,希望有人能提拔他。柳永到杭州後,他的老朋友孫何正在當杭州太守,但孫何的門禁甚嚴,柳永是一介布衣,沒辦法見到孫何。柳永沒有法子,只好寫了這首詞,請了當地的一位著名的歌女,吩咐她説,如果孫何在宴會上請她唱歌,她不要唱別的,就唱這首《望海潮》。後來,這位歌女在孫何的宴會上,反覆地唱着首詞,孫何就問這首詞的作者,歌女説是你的老朋友柳三變寫的,那時柳永還沒有改名。孫何就請柳永吃了一頓飯,把他打發走了,後來也沒有怎麼提拔他。由這個故事來看,這首詞是一首干謁詞,目的是請求對方為自己舉薦。

(五)整體感知:

(1)通過老師範讀、學生齊讀和自由讀對本詞進行整體感知。

(2)結合課文的註釋和老師的講解了解詞的大意。

(3)同學討論,老師點撥,分闕賞析:

1、師:上闕寫了什麼?

明確:描寫杭州的自然風光和都市的繁華

“東南形勝,三吳都會,錢塘自古繁華”,“東南形勝”,是從地理條件、自然條件着筆寫的。杭州地處東南,地理位置很重要,風景很優美,故曰:“形勝”。“三吳都會”,是從社會條件着筆寫的。它是三吳地區的重要都市,那裏人眾薈萃,財貨聚集,故曰:“都會”。“錢塘自古繁華”,這一句是對前兩句的總結,因為杭州具有這些特殊條件,所以“自古繁華”。下面就對“形勝”、“都會”和“自古繁華”進行鋪敍。

“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參差十萬人家”是對“三吳都會”的展開描寫。“雲樹繞堤沙。怒濤卷霜雪,天塹無涯”是對“東南形勝”的展開描寫。這裏選擇了錢塘江岸和江潮兩種景物來寫。“市列珠璣,户盈羅綺,競豪奢”是對“錢塘自古繁華”的展開描寫。描寫了兩個方面:

一是商業貿易情況——“市列珠璣”,市場裏擺滿了珠寶等珍貴商品,用市場上的珍寶,代表了商業的'豐富、商業的繁榮;

二是衣着情況——“户盈羅綺”,家家户户都滿是綾羅綢緞。“競豪奢”,又總括杭州的種種繁華景象。杭州的富庶當然不只這兩個方面,但這兩者都是婦女常用的裝飾用品,暗示城市的聲色之盛。

2、師:下闕些什麼?

明確:寫杭州人民和平安靜的生活景象

“重湖疊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寫杭州西湖的湖山之美。這既是進一步描寫“東南形勝”,同時又是杭州人遊樂的背景。 “重湖”,寫湖本身,西湖有裏湖和外湖;“疊巘”,寫湖岸,山峯重疊。西湖水碧山青,秀美異常,所以説“清嘉”。“三秋桂子”照應“疊巘”二字,寫山中桂花。

“十里荷花”照應“重湖”寫水裏荷花。紅花綠葉,蓮子清香,也是很能體現西湖特點的景物。南宋楊萬里説:“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三秋”,從時間着眼;“十里”,從空間着眼。桂在秋季開花,蓮在夏季開花,寫出了西湖不同季節的美景。

西湖不論任何季節、任何時間都是美的,所以就有遊人去遊玩。接下來就寫到“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釣叟蓮娃”,“羌管弄晴”寫的是白天人們悠揚的笛聲,“菱歌泛夜”寫的是人們晚上快樂歡快的歌聲,“嬉嬉釣叟蓮娃”是對前面兩句的總括,所以這一句寫的是杭州人民的遊樂。“千騎擁高牙。乘醉聽蕭鼓,吟賞煙霞”寫的是杭州官員的遊樂,分兩方面寫的,一是“乘醉聽蕭鼓”宴酣之樂,二是“吟賞煙”山水之樂。是對地方官員的讚美,暗示這些官員與民同樂。“異日圖將好景,歸去鳳池誇”是對孫何的直接讚美,也在本詞的結句説明投獻的用意。

3、本詞的是怎樣鋪敍和讚美杭州的富庶、魅力?

明確:從詞的構思上看,“形勝”和“繁華”是詞眼。“形勝”是自然環境的美;“繁華”是經濟的繁榮發達。“煙柳畫橋,風簾翠幕。”“雲樹繞堤沙,怒濤卷霜雪,天塹無涯。”表現的都是杭州優美的自然景觀。“市列珠璣,户盈羅綺,競豪奢。”“參差十萬人家”表現的是杭州經濟的繁榮。

4、本詞中的數量詞的運用有什麼特色?

明確:詞中數量詞的使用尤見匠心,“三吳都會”、“十萬人家”、“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前騎擁高牙”等,或實寫,或虛寫,或誇張,營造出高邁豪放的氣勢,整首詞所表現出來的博大豪邁的格調,已接近於蘇軾所開創的豪放詞風。

5、作為一首投獻之作,這首詞是否表現出低三下四的奴顏婢膝?

明確:沒有,在歌詠太平盛世、湖光勝景的作品中,此詞的氣格高華。

(六)、作業

1、仿本詞寫一首勝地勝景的詞。

2、背誦《望海潮》(東南形勝)。

標籤: 教案 雨霖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yusuibi/lxzo3j.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