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案模板 >

《雨霖鈴》教案(通用5篇)

《雨霖鈴》教案(通用5篇)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時常需要編寫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教案要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雨霖鈴》教案,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雨霖鈴》教案(通用5篇)

《雨霖鈴》教案 篇1

學習目標:

1、知識與技能:瞭解柳永及其詞的特點,感受品味詞的意境。

2、過程與方法:反覆吟詠,感受詞的節奏美、音韻美。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體會本詞“傷離別”的悲涼情懷。

一(課前預習)

一、作者簡介

柳永(約9xx—10xx)

北宋(朝代)詞人。原名三變,字耆卿,福建崇安人。景佑年進士,官至屯田員外郎。排行第七,世稱“柳七”、“柳屯田”。為人放蕩不羈,終身潦倒。柳永博學多才,被稱為“才子詞人”,是詞史上第一個大量創制慢詞(長調)的詞人。

其詞多描繪都市風光和歌伎生活,尤其長於抒寫羈旅行役之情,鋪敍刻畫,情景交融,語言通俗,音律諧婉,在當時流傳很廣“凡有井水飲處,即能歌柳詞”,對宋詞的發展有一定的影響。有作品集《樂章集》。

二、掌握生字詞

悽()切驟()雨

都()門凝噎()

暮aǐ()良chén()好景

今xiāo()雲xiāo()

三、課文對譯

上片:

寒蟬悽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

時值深秋,暮色蒼茫,你送我到長亭,驟雨剛剛停歇,寒蟬發出悽悽悲鳴。

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

在都城門外設宴餞別,卻因將要分別沒有了情緒;多想再留戀一會,船伕卻催着出發。

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

握着手淚眼相互凝視,心中有千言萬語卻一句也説不出。

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

想到這一別越去越遠,千里煙波之上,暮靄低沉,楚地的天空遼闊無邊。

下片: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

自古以來,多情人離別都很悲傷。離別之時若能有個好天氣,

或許能稍微沖淡些愁緒,卻遇上個冷落清秋,叫人如何承受

得了。

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

今晚酒醒夢迴,我身在何處呢?也許我的小船停泊在岸邊,只見習習晨風吹拂着蕭蕭疏柳,一彎殘月高掛梢頭。

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

離別以後雖然還會有良辰好景,卻無人共賞,等同虛設。

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説!

離別了戀人,雖有萬千深情蜜意,又能向誰來傾吐呢?

四、全詞內容概括

這首詞描寫了作者要離開汴京(開封)去外地漂泊時和心愛的人依依惜別的痛苦心情。

上片主要是寫臨別時難分難捨的情景。

下片主要是寫別後的孤寂悽清的情景。

五、背誦全詞

二(合作探究)

一、B案學習效果檢測

1、作者及作品概況

2、生字詞

3、檢查背誦

二、聽錄音,體會這首詞的情感

三、合作探究

1、首句“寒蟬悽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向我們交代了哪些內容?運用了什麼表現手法?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2、“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這是千古傳誦的名句,詞人選取了哪些典型意象從而傳達出怎樣的情感?這是用了什麼表現手法?

五、快樂創意

請根據《雨霖鈴》這首詞的意境及文中出現的人物拍一段MTV,要求:

1、有畫面的描述,有人物的語言(唱詞)及動作、神情等

2、有環境(鏡頭)的轉換,有配樂(古典、現代均可,但一定要與表現的氛圍一致)

3、想象合理,不可脱離本詞隨意揣度。

4、

六:課堂小結

三(課後鞏固)

一、基礎落實,默寫名句

1、寒蟬悽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念去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多情自古傷離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今宵酒醒何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此去經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更與何人説!

二、能力提升,詩歌鑑賞練習

《八聲甘州》

柳永

對瀟瀟暮雨、灑江天,一番洗清秋。漸霜風悽緊,關河冷落,殘照當樓。是處紅衰翠減,苒苒物華休,惟有長江水,無語東流。

不忍登高臨遠,望故鄉渺邈,歸思難收,歎年來蹤跡,何事苦淹留。想佳人、粧樓顒望,誤幾回、天際識歸舟。爭知我,倚欄杆處,正恁凝愁。

(註釋:①瀟瀟:雨聲急驟;②悽緊:形容秋風寒冷蕭瑟;③關河:關山河流;④是處紅衰翠減:是處:到處;紅衰翠減:花朵調零,綠葉枯萎。李商隱《贈荷槍實彈花》的“此荷此葉常相映,紅衰翠減愁煞人”句。⑤苒苒:漸漸地;⑥物華休:美好的景緻已不復存在;⑦淹留:久留;⑧顒:抬頭;⑨天際識歸舟:謝眺之《宣城出新林浦向板橋》詩:“天際識歸舟,雲中辨江樹。”誤迴天際識歸舟指多少次將遠處來的船誤認作是丈夫的歸舟,極寫思情之深。

⑩爭知:怎知;恁:如此,這樣。⑾凝愁:愁思凝結難解。)

1、上片中,詞人抓住了哪些典型的景物來渲染蕭條、冷落的氣氛?

2、下片中,詞人抒發了什麼感情?在抒情方式上有何特點?

三、知識拓展,有關送別、離愁的名句

1、悲莫悲兮生別離。(屈原《九歌少司命》)

2、黯然銷魂者,唯別而已矣。(江淹《別賦》)

3、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李煜《烏夜啼》)

4、舉手長勞勞,二情同依依。(《孔雀東南飛》)

5、醉不成歡慘將別,別時茫茫江浸月。(白居易《琵琶行》)

6、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王維《送元二使安西》)

7、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

8、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高適《別董大》)

9、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詩經小雅采薇》)

10、春風知別苦,不遣柳條青。(李白《勞勞亭》)

11、離愁漸遠漸無窮,迢迢不斷如春水。(歐陽修《踏莎行》)

12、試問閒愁都幾許?一川煙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賀鑄《青玉案》)

13、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壺濁灑盡餘歡,今宵別夢寒。(李叔同《送別》)

四、課外閲讀

樑衡《讀柳永》

《雨霖鈴》教案 篇2

【學習目標】

1、分析意象,理解詞中藴含的思想感情。

2、學習虛實結合的手法。

【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分析意象,理解詞中藴含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學習虛實結合的手法。

【考情分析】

1、考綱要求:鑑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

評價詩歌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

2、考試題型:五選二的選擇題、主觀題

3、分值:11分

【課前學習案】

1、作者回顧:

柳永(約987—約1053),北宋詞人。原名,字耆卿,排行第七,景祐進士,官屯田員外郎,世稱“”、“柳七”。他是北宋第一個專力寫詞的作家,且是長調(慢詞)的倡導者,其詞多描繪城市風光和歌伎生活,長於抒寫羈旅行役之情。鋪敍刻畫,情景交融,語言通俗,音律諧婉,柳永是的代表詞人。柳詞在宋元時期流傳最廣,相傳當時“凡有井水飲處,”。有詞集《》。

2、基礎知識

(1)字音。

雨霖鈴( )驟雨( )凝噎( )嗚咽( )

暮靄( )和藹( )今宵( )雲霄( )

(2)解釋下列詞語。

悽切:

無緒:

經年:

風情:

【課上學習案】

1、預習檢查:

小組交流完成的所有內容,並用紅筆在學案上進行補充。

(小組交流1分鐘,展示1分鐘)

2、知識講解:

(1)整體感知全詩

①一讀詩歌,注意字音和停頓。(讀詩歌1分鐘)

②二讀詩歌,理解詩歌大意。(聽錄音1分鐘,讀詩歌和理解詩意3分鐘,展示3分鐘)

③三讀詩歌,概括詞的上下片內容。(讀詩1分鐘,獨立完成1分鐘,展示1分鐘)

(2)品讀探究

①詞的上片分別描寫了哪些景物和場景?抒發了詞人怎樣的情感?

(獨立完成3分鐘,小組探討4分鐘,展示結果5分鐘)

②結合虛實的定義,説説上片哪些詩句運用了實寫,哪些詩句虛寫?有何作用?

(獨立完成2分鐘,小組探討2分鐘,展示結果3分鐘)

3、知識應用

閲讀下面這首詩,完成後面的題目。(3分鐘)

琅琊溪【宋】歐陽修

空山雪消溪水漲,遊客渡溪橫古槎。

不知溪源來遠近,但見流出山中花。

【注】此詩作於被貶滁州期間。槎,簡易木橋。

請從虛實結合的角度對詩中三、四句進行賞析。

4、知識拓展

閲讀下面一首宋詞,完成題目。(4分鐘)

少年遊

柳 永

參差煙樹霸陵橋,風物盡前朝。衰楊古柳,幾經攀折,憔悴楚宮腰。

夕陽閒淡秋光老,離思滿蘅皋①。一曲《陽關》,斷腸聲盡,獨自憑蘭橈②。

【注】 ①蘅皋:長滿杜蘅(香草名)的水邊陸地。②蘭橈(ráo):指划船的槳,這裏代指船。

結合本詞內容具體賞析“衰楊古柳,幾經攀折,憔悴楚宮腰”三句。

5、課堂小結(1分鐘)

(1)梳理知識體系:

詩歌表達技巧:①抒情手法:直接抒情、間接抒情(借景抒情、融情於景、情景交融、以樂景寫哀情等)

②表現手法:襯托、對比、象徵、烘托、比興、虛實結合

(2)重點、難點回顧

1、分析意象,理解詞中藴含的思想感情。

2、學習虛實結合的手法。

(3)方法歸納

高考詩歌鑑賞表達技巧的答題方法:

①設題方式:

A、這首詩(主要)運用了怎樣的表現手法?

B、分析這首詩的表達技巧(或藝術手法、表現手法)。

C、詩人是怎樣抒發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D、詩(詞)的中間兩聯(上片或下片)寫景運用了什麼手法?請簡要分析。

②答題思路:

第一步:點手法(準確指出詩句用了什麼手法)

第二步:釋運用(結合具體詩句,闡釋詩句是如何運用這種手法的。)

第三步:評作用(具有什麼樣的作用,表達了怎樣的情感。)

6、達標測驗

(1)下列字音、字形全正確的一項是( )

A、驟雨(jù)暮靄(ǎi)和藹可親

B、都門(dū)凝噎(yī)因噎廢食

C、良晨(chén)美景今宵(xiāo)直衝霄漢

D、寒蟬(chán)悽切(qī)捷報頻傳

(2)對這首詩的理解不正確的兩項是:( )( )

A、起首句寫別時之景,點明瞭離別的時間、地點和環境。

B、“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一句是虛實結合,刻畫出人物的動作,表達出難分難捨的心情。

C、“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二句的意思是説傷離情別,自古皆然,更何況在這冷落淒涼的秋季。由個別到一般,擴大了這首詞的意義。

D、“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一句為虛寫,想象今晚旅途中的情景:一舟臨岸,酒醒夢迴。習習曉風吹拂蕭蕭疏柳,一彎殘月高掛樹梢。不言離別之痛,而痛在其中。

E、“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一句,作者用一“念”字寫出離別時行人消逝在煙霧瀰漫的江面上,暮靄低沉,楚地天空遼闊無邊,令人不勝傷感。

(3)名句默寫

(1)對長亭晚。

(2)都門帳飲無緒。

(3)念去去。

《雨霖鈴》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體味本詞的意境及情景交融.虛實結合的寫法。

2.能夠背誦其中的句子

教學重點:

體味本詞的意境及情景交融.虛實結合的寫法。

教學難點:

1.體味意境

2.賞析名句。

教學設想:

充分貫穿誘思探究法思想,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訓練為主線,思維為主攻。在教學過程中,始終遵循兩個貫穿要素和三個層次要素。通過閲讀想象完成教學重點,通過點撥討論完成教學難點。

教學時數:一課時

教學工具:多媒體

教學過程:

渲染氣氛創設情境激發情意

一、課前播放小提琴協奏曲《梁祝》渲染氣氛。

二、導入

1.展示圖片

2.師生活動:

師:這些圖片展現的是什麼場面?

生:送別的場面。

師:是的,在現實生活中,別離是一件常事,在詩詞中更是一種歷寫不衰的主題。請你説出寫送別的名句。

生:説名句。

師:展示名句。送別人與被送人之間是什麼關係?

生:朋友。

師:請大家想象一下夫妻間.情人間離別的情景。

生:表述。

師:今天我們來欣賞柳永描寫的情人離別情景——《雨霖鈴》。

三、展示目標:(略)

認真觀察整體感知初步研讀

四、展示全詞

1.觀察該詞,回答以下問題:

⑴從段落上看,本詞是( )(答案:雙調)

⑵從字數上看,本詞是( )(答案:長調)

五、簡介作者

1.學生説出自己瞭解的柳永

2.展示作者簡介

六、瞭解寫作背景

1.讓學生從書中找

2.教師補充

七、研讀本詞

1.學生看書

2.做練習:選出對詞中部分詞語解釋錯誤的一項( )

A.驟雨:急雨。歇:停。

B.都門:京城門外。帳飲:“帳”通“暢”,痛快地喝。

C.無緒:沒有心思。風情:深情密意。

D.沉沉:深沉。經年:一年。

(答案:B)

3.配樂範讀

積極探索活躍思維深入研讀

4.本詞描繪了哪幾幅畫面?請概括(學生答)這兩幅畫面都是實景嗎?

5.教師引導學生從畫面入手藉助想象和聯想體味意境。

(為了幫助大家更好地體味意境,下面我們轉換一下角色,我是一名導演,你們是演員,我要選五名演員演一部鉅作,希望你們抓住機會,積極表現。考題是進入柳永描繪的畫面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注意:一、要盡情感受。二、不要打擾主人公。三、要積極回答我的問題。)問題:①你現在進入了一個什麼樣的環境:什麼季節?什麼時間?什麼地點?②請描述一下週圍的環境。③主人公在幹什麼?他的情態怎樣?④第一幅畫面定格在主人公身上,他這時的情態怎樣?⑤第二幅畫面是作者想象的,你們要想方設法進入他的思想,看看他想了些什麼?(考試結束,到底誰能被選上呢?請注意收聽明天的新聞播報。請回到現實中來。)

6.分別找出描寫景物和情感的詞句。

7.第一幅畫面無論寫景還是寫情,都是為了突出什麼?第二幅呢?

8.體味意境美的方法(點撥:1.抓畫面;2.抓情感。)

9.歸納表現手法:1.情景交融;2.虛實結合。

10.找出主旨句: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

11.名句賞析: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點撥:1.分析意像;2.聯繫環境。)

12.體味婉約風格(點撥:1.從題材上看;2.從情感上看;3.從基調上看。)

運用遷移及時反饋促進同化

13.做練習:對《雨霖鈴》意境理解有誤的一項是( )

A.起首三句寫別時之景,點明瞭時間.地點.環境。

B.“留戀處蘭舟催發”這七個字是虛實結合,刻畫了人物的語言和動作。

C.“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二句意思是説傷離惜別自古都這樣,更何況在這冷落淒涼的秋季。

D.“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二句是想象今晚旅途中的情景:一舟臨岸,詞人酒醒,習習曉風吹拂蕭蕭疏柳,一彎殘月高掛楊柳梢頭。

(答案:B)

14.檢查背誦

15.教師小結:這節課的教學重點是體味意境和情景交融.虛實結合的寫法。其中體味意境也是教學難點,因而掌握體味意境的方法非常重要。今天我為大家提供的主要方法是一要抓畫面,二要抓情感。賞析名句也是教學難點,主要方法一要分析意象,二要聯繫情景。但願這些方法對你們以後鑑賞詩詞有所幫助。

八、佈置作業:請運用今天學習的賞析意境的方法欣賞下面這首詞。

如夢令

李清照

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九、繼續播放《梁祝》,在優美的樂曲聲中結束。

《雨霖鈴》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 感受詞中濃濃的別離之情。

2. 鑑賞名句,理解善於鋪敍、融情與景、虛實相濟的藝術特點。

3.分析意境,提高學生理解和鑑賞詞的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把握意象,探究意境,體味情感

教學方法:感悟法、鑑賞法、討論法

教具:多媒體

教學時數: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 導入

江淹;“黯然銷魂者,惟別而已矣。”

李白;“此地一為別,孤蓬萬里徵。”

王維;“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李商隱:“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柳永: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

二、 介紹作者及寫作背景

三、 誦讀、感悟

學古詩詞貴在誦讀。只有在反覆誦讀的過程中,才能體驗詞人的情感,進入詞的意境,從而獲得獨特的審美享受。

(一)學生結合註釋自由誦讀。

(二)聽朗讀錄音。體會本詞的情感。

(三)理思路,分層次。

柳詞善於鋪敍。為把個人的離別之情寫得纏綿悱惻、哀婉動人,本詞從時間和地點上進行了鋪敍,不僅寫了離別之際,而且寫了離別之前,甚至還設想了離別之後;不僅寫了眼前之景,而且寫了想象之景。請從時間的角度為本詞劃分層次。

(四)分層指導誦讀。

1、 別前:[寒蟬悽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

2、 前三句借用哪些意象,勾勒出怎樣的意境?

寒蟬、長亭、驟雨;重在勾勒環境,烘托淒涼悲苦的氣氛。

2、別時:[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

極寫餞別心情,借酒消愁卻無緒飲酒。真是“愁腸已斷無由醉。酒未到,先成淚。”兩情依依、難分難捨之際,客船不斷催促。

讀出依戀-矛盾、痛苦、無奈、埋怨。

[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

細節描寫。離別之痛淋漓盡致,令人肝腸寸斷。“執手”能換成“牽手”或“握手”嗎?牽手:和朋友散步時一般會牽手,心情是愉悦的,與這首離別詞的情境不符。握手:用一隻手握,經常只是出於禮節的需要而已,達不到離別時傷心動魄的程度。表情:“淚眼”,兩人相對手握手,眼對眼,淚眼婆娑。“流淚眼看流淚眼,斷腸人看斷腸人”。

語言:“竟無語”,此時無聲勝有聲。縱有千言萬語,也被內心巨大的痛苦所淹沒了。

“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蘇軾〈〈江城子〉〉)

“欲語未先流。”(〈〈五陵春〉〉)

“欲説還休。”(李清照〈〈鳳凰台上憶吹簫〉〉)

情感的高潮:悲傷、悽楚、痛苦。

3、別後:

柳永不僅善於鋪敍,在鋪敍時還運用虛實結合的手法,既寫眼前實事實景,更寫別後想象之事之景。對分別以後的情況,柳永想象了哪幾幅畫面?如何誦讀?

[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

詩句中用到哪些意象,渲染了怎樣的意境?

借浩渺迷茫的煙波表現黯淡的離愁。那千里煙波之上是沉沉暮靄,沉沉暮靄之上是空闊的楚天,無邊廣漠之中,漂流而無所止的一葉小舟,小舟裏面是孤寂的行人,以及行人無比寂寥的內心。

“秋正緊,添離索;天正遠,傷漂泊。”

“千里雲峯千里恨,萬頃波濤萬頃愁。”

孤獨、迷茫、痛苦、無奈。]

[今宵酒醒何處?揚柳岸,曉風殘月。]

“千古麗句”“古今俊句”

(俞文豹〈〈吹劍錄〉〉雲:“東坡在玉堂日,因問: 我詞何如柳七?對曰:柳郎中詞,只合十七八女郎,執紅牙板,歌“楊柳岸曉風殘月”。學士詞,須關西大漢,(執)銅琵琶,鐵綽板,唱大江東去。”)

(1) 聯繫特定的情境

畫面出現在酒醒之後,離人借酒消愁,帳飲時已然無緒,更何況酒醒之後?詩人此時,前晚“執手相看淚眼”的圖景依然鮮明地印在心上,面前路是“千里煙波”,繼續前行離愛人越來越遠,可以想見他的心情。“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

(2)感受典型意象藴涵的情感

這一句妙在景中有情。古人有折柳送行的習慣。“昔我往已,楊柳依依”,折柳送行,寄託眷眷之情。另外,“柳”“留”諧音,折柳贈人有挽留之意。所以古代文人寫離別之情,往往要寫到楊柳。“客舍青青柳色新”,“年年柳色,霸陵傷別。”“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明寫眼前景,暗寫別時情。清秋的風是涼的,恰合別後心境的淒涼。殘月清冷形象暗合冷落之感。詩人寓景於情,借景傳情,以風之涼、月之殘透露離情別緒。

(3)結合全詩旨趣

這首詩的`主題句是“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江淹在〈〈別賦〉〉中説:“黯然銷魂者,唯別而已矣。”柳永把這種感受融化在自己的詩中,又擴大了這種感受,以“更那堪”襯托自己的離情比古人更深。這兩句敍述全篇本意,是詞的全文。“今宵酒醒何處”兩句點染本意,將詞人的立意渲染為一副清秋羈旅圖。“楊柳岸”“曉風”“殘月”三個典型意象“列錦”式的組合在一起,引起讀者無盡的想象和遐思。這兩句詩暗合旨趣,畫面生動,誘發想象,引起共鳴,因此成為千古麗句。

淒涼、冷落、優美、悽情與麗景的統一。

[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説?]

以樂景寫哀。以喜襯悲,欲揚先抑。鍾情之殷,離愁之深。照應“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倍沉痛楚。

聲音有意無意揚起,讀出對比。

三幅畫面之間有何聯繫?

三幅畫離分別時刻越來越久,越來越遠,畫面由淒涼到悽麗再到美景,表示無論時間和空間如何變化,無論將來多麼順利,離愁和相思都不會因此而減少。真是“離恨恰如春草,更行更遠更生”,“離愁漸遠漸無窮,迢迢不斷如春水。”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

“傷別”為人類的一種普遍的情感,從個別到一般,得出一條人生哲理:“多情自古傷離別”。自古而然,且是由於多情的緣故,似有自我安慰之意,實為宕開一筆。“更那堪冷落清秋節”,冷落清秋之節的離別更是令人難以忍受,開拓了詞的境界,深化主題,極寫離別之痛。

歸納藝術手法:

離別,不是“別時容易見時難”,而是“相見時難別亦難”。這本是柳永在彼地的個人情感,卻讓世世代代的讀者為之動情,為之流淚。除了與柳永的自身的特殊情感經歷有關之外,還與他採用的藝術手法相關:

(1) 善於鋪敍,告別過程逐層展示,離別之痛漸次加深。

(2) 融情於景,“傷離別”與“清秋節”重筆倍寫,便有了雙重悲劇性。

(3) 虛實相濟,眼前實景實事實情與別後虛景虛事實情相結合

四、總結

1、自由朗讀,再次體驗詞人情感。

2、小結:詞的上下片用特定的意象渲染了悽清的氛圍,既寫了眼前的離情又寫了未來的傷感。“一切景語皆情語”,在情與景的交融中,演繹了一曲悽婉纏綿的離別之歌。

別前——勾勒環境

板書: 別時——描繪情態

別後-——刻畫心理(煙波暮靄、曉風殘月、良辰美景)

意象——意境——情感(鑑賞方法)

《雨霖鈴》教案 篇5

【組織教學】(1分鐘)

師生互致問好,檢查學生出勤情況。

【複習提問】(3分鐘)

回憶學過的詞,並説説詞的特點

【導入新課】(3分鐘)

1、聽樂曲説出曲名《送別》

2、導入別離之情詩詞中歷寫不衰的主題,如我們學過的李白的詩句“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王維的“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李商隱的“相見時難別也難,東風無力百花殘。”今天來學習一首關於離別的詞《雨霖鈴》(板書

【講授新課】(72分鐘)

一、走近作者

1、學生介紹柳永概況。

2、教師補充:柳永是北宋第一個專力寫詞的作家,他對北宋的發展有重要的貢獻與影響,第一他製作了大量慢詞長調,對宋代慢詞的發展頗有影響;第二他發展了詞的表現手法,善於鋪敍、寫景、抒情密切結合,語言通俗易懂,音韻和諧美。柳詞在宋代時期流傳最廣、相傳當時“凡有井水處,既能歌柳詞。”

二、背景資料

柳永雖然才情卓著,但一生任途坎坷。這首詞寫的就是他任途失意心情壓抑,決定離開京城到外地去,但又不得不和心愛的人痛苦分離的思想感情。

三、重難點解決過程

(一)齊誦《雨霖鈴》

(二)聽課文錄音、注意節奏和語調(悲悽低沉)

(三)學生隨錄音帶自由讀全詞理解詞義,在音樂中進入詞所描繪的情境,並使詞的意境在頭腦中浮現出來,從而把握詞的景與情領悟意境。

(四)賞析詞的意境

1、讓學生把上下篇內容生動地描述出來。

2、教師示範:一個秋天的傍晚,一場暴雨剛剛停歇,蟬悽切地鳴叫不已,詞人面對着長亭,心情更覺悲涼。京城門外,長亭邊,一個臨時搭建的蓬帳裏他的心愛之人為他送行,兩人面對美酒佳餚卻毫無心情,正在戀戀不捨之際,船伕催促着“開船嘍——開船嘍——。”兩人雙手緊握,淚眼相對,有千言萬語要説卻哽咽着説不出一句話來。詞人想在即將踏上的旅途中只有浩渺的煙波,沉沉的暮霾,空曠的天空。

小結:上篇寫的是一個秋天的傍晚,詞人和他心愛的人在長亭分別時依依不捨的情景。下篇緊承上篇:是詞人想象別後的情狀,小船臨岸,詞人酒醒只見習習曉風吹拂楊柳,一彎殘月掛在天空。詞人現在一副若有所思的樣子。

總結:全詞淒涼的意境讓我們感覺的濃濃的別離之情。

過度:我們的生活裏也有別離的苦痛,如何把它用文字表達出來。下面我們就來學習一下《雨霖鈴》的寫法。

(五)鑑賞要點(先讀後賞,在探討)

1、融情入景的寫法

(1)“寒蟬悽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

“寒蟬”“長亭”“驟雨”詞人一開頭就捕捉到有特徵的秋景來渲染氣氛,“寒蟬”透着秋意,而蟬的叫聲更讓人感覺的悲涼,驟雨過後天氣陡然變涼,更使人感到悽切冷落,所以這首詞不僅交代了離別的時間、地點、更是在寫心情。

(2)“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

“念”字表明下面的景物是想象、的虛構的浩渺的煙波,沉沉的暮靄,空闊的楚天這些景物在南方是很平常的。可是這些平常的景物注入深沉的情感之後就變得不平常不了。那浩渺的煙波,另人惆悵;沉沉的暮靄讓人壓抑憂傷,那空闊的楚天與愁緒的無邊無際相似。詞人對景物的描寫達到情景交融的藝術境界。

(3)“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

這一句是千古傳誦的名句。有人拿它代表柳詞。這沒有一個字寫情,而沒有一個字不寫情。李白詩云“年年柳色,灞陵傷別。”自灞橋折柳的故事產生後,楊柳和離別就似乎有必然的聯繫了。借楊柳抒離情成了常用的手法。如白居易“楊葉比愁眉,愁長比柳絲。”因為有這種習俗的存在,所以離別的人一看楊柳就會湧起離愁別緒,因而“楊柳岸”三個字明寫前景,暗寫別時情,顯得含蓄而有韻味。詞中“曉風殘月”也是最能觸動人的感情的事物,温庭筠在一首送別詞裏曾寫過:“江上柳如煙,雁飛殘月天。”曹植也曾寫過“願為西南風,長逝入君懷。”秋月的風是涼的,秋日的早晨的風更涼;月光是清冷的,殘月的光更加清冷,而早晨殘月就顯得特別淒涼。所以曉風殘月給人一種特別濃重的淒涼冷落之感。

這樣在短短的兩句詞裏,作者集中寫了一件最能觸動離愁的事物,集中成為一幅鮮明的畫面,而這幅悽清的畫面又出現在一個特定時刻裏——酒醒之後,離人飲酒為的是消愁,然而“舉杯消愁愁更愁,”更何況是在酒醒之後。

酒醒之後的惆悵和眼前最能觸動離愁的景象交融在一起,這情景是多麼的淒涼難耐的啊!

2、虛實相濟(簡單介紹)

詞的上片除“念去去”二句寫的都是眼前的實景實事,已經淋漓盡致地寫出了詞人和他心愛的人不忍分別而又不得不分別的心情;下片對別後生活的設想,則是虛寫了。虛寫中所着意描寫的是詞人孤單寂寞的心情,連良宵好景也排遣痛苦。讀完下片回過頭來看上片,便會懂得詞人和他心愛的人之間的感情是多麼的深厚,的確是難捨難分啊!

(六)再次齊背《雨霖鈴》

四、板書設計

寒蟬長亭驟雨實

煙波暮靄楚天虛

楊柳曉風殘月虛

【課後作業】(1分鐘)

預習現代詩二首

標籤: 通用 雨霖 教案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anmuban/g3mjox.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