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育隨筆 >

柳永詞二首 教案教學設計

柳永詞二首 教案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柳永詞二首 教案教學設計

知識目標:1、瞭解詞的有關知識,瞭解詞人柳永及其創作。

2、理解“春愁”的含義,理解“佇倚危樓”、“對酒當歌”的抒情涵義。  

能力目標:1、學習借景抒情的手法。2、學習大量使用偶句的所謂賦體筆法的特點。

情感目標:理解抒情主人公的離情。

教學重點、難點:1、春愁的表達方式。 2、曲婉而深摯的抒情。  

教學設想:上高二以來初次接角詞,對詞的知識及“專業詞人”再作較詳細的回顧非常必要。

課時安排:兩課時 

第一課

一、詞的基本知識: 

1、詞最初稱為"曲詞"或"曲子詞",是配音樂的。從配音樂這一點上説,它和樂府是同一類的文學體裁,也同樣是來自民間文學。後來詞也跟樂府一樣,逐漸跟音樂分離了,成為詩的別體,所以有人把詞稱為"詩餘"。詞又名樂府、近體樂府、樂章、琴趣,還被稱作詩餘、歌曲、長短句。歸納起來,這許多名稱主要是分別説明詞與音樂的密切關係及其與傳統詩歌不同的形式特徵。文人的詞深受律詩的影響,所以詞中的律句特別多。 

2、詞的分類:詞分為小令、中調、長調,這是依字數多少來劃分的。 

⑴小令(五十八字以內);⑵中調(五十九至九十字);⑶長調(九十一字以外)。 

    敦煌曲子詞中,已經有一些中調和長調。宋初柳永寫了一些長調。蘇軾、秦觀、黃庭堅等人繼起,長調就盛行起來了。長調的特點,除了字數較多以外,就是一般用韻較疏。 

3、詞有詞牌和標題。詞的標題是詞的內容的集中體現,它概括了詞的主要內容;詞牌是詞的格式的名稱,不同的詞牌,其段數、句數、韻律,每句的字數、句式、聲律,均有各自不同的規格。有時候,幾個格式合用一個詞牌,因為它們是同一個格式的若干變體;有時候,同一個格式而有幾個名稱,那隻因為各家叫名不同罷了。

4、就內容和風格而言宋詞分為婉約、豪放兩大流派。以蘇軾、辛棄疾為主的豪放派,其作品表現出氣勢豪放,意境雄渾,詞中充滿豪情壯志,給人一種積極向上的力量;以柳永、秦觀、李清照為主的婉約派,其作品語言清麗、含蓄,詞中抒寫的感情婉轉纏綿,情調或輕鬆活潑,或離愁別緒,或深沉幽怨,題材多是寫個人遭遇、男女戀情,也有寫山水、融情於景的。

二、作者生平及創作。

1、 作者生平:

柳永 (約987-1053),初名三變,字耆卿,崇安(今屬福建)人。排行第七,也稱柳七郎,或柳七。他出身於書香仕宦之家,但個人世路坎坷,多次應進士試,不第。最後,他在飽受世態炎涼,“怪膽狂情”逐漸消退時,才改名柳永,至景佑元年(1034年)54歲時方才考取進士,官屯田員外郎,世稱柳屯田。

【柳永大約在公元1017年,宋真宗天禧元年時到京城趕考。以自己的才華,他有充分的信心金榜題名,而且幻想着有一番大作為。誰知第一次考試沒有考上,他不在乎,輕輕一笑,填詞道:“富貴豈扇?時會高志須酬。”等了5年,第二次開科又沒有考上,這回他忍不住要發牢騷了,便寫了那首著名的《鶴沖天》(1022年):黃金榜上,偶失龍頭望。明代暫遺賢,如何向。

未遂風雲便,爭不恣狂蕩。何須論得喪。才子詞人,自是白衣卿相。

煙花巷陌,依約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尋訪。

且恁偎紅倚翠,風流事、平生暢。青春都一餉。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 

柳永這首牢騷歌不脛而走,傳到了宮裏,宋仁宗一聽大為惱火,並記在心裏。柳永在京城又捱了三年,參加了下一次考試,這次好不容易通過了,但臨到皇帝圈點放榜時,宋仁宗説:“且去淺斟低唱,何要浮名?”又把他給勾掉了。這次打擊實在太大,柳永就更深地扎到市民堆裏去寫他的歌詞,並且不無解嘲地説:“我是奉旨填詞。” 之後柳永流落於汴京、蘇州、杭州等地,每到一地都流連於秦樓楚館,為歌伎填詞作曲。

柳永終客死襄陽,家無餘財,羣伎合金葬之南門外。】

2、作者創作:柳永生活落拓,長期出入歌樓舞館,與歌妓們相處密切,靠為她們填詞作曲維持生活。正由於這樣的生活境遇,使他成為我國歷史上第一個專業詞人。他精通音律,既擅長作歌詞,又擅長譜寫樂曲。他創制了許多詞調,而且這些詞調得到廣泛的傳播,是當時知名度很高的音樂家。許多歌妓因善於演唱他所作的詞,或者得到他的嘉許使得身價大大提高。 

柳永是詞史上第一個大量創制慢詞 (長調)的詞人。他的《樂章集》中有一半屬於長調。在他之前,慢詞只是個別人試作,還不怎麼流行。由於他的提倡,使得慢詞廣為流行,形成了與小令並駕齊驅的局面。長調的運用,擴大了詞的容量,使詞的表現手法得到發展和豐富。其中最為突出的是他擅長於鋪敍,柳詞“鋪敍展衍,備足無遺”。(李之儀《姑溪詞跋》)《望海潮》和《雨霖鈴》都是善用鋪敍手法的範例。 

柳永作詞雅俗兼擅,以俗為主,他繼承和發展了民間詞的傳統,開創了文人俚詞一路。他的.詞作具有很深廣的羣眾基礎,形成“凡有井水飲處即能歌柳詞”的局面。 

鑑賞《蝶戀花》

一、解詞釋句,整體感知。 

1、朗讀課文,對照註解,理解文本大意。 

2、強調以下詞語的含義: 

⑴佇:久立。  ⑵危樓:高樓。  ⑶黯黯:因離別而傷心的樣子。 

⑷疏狂:生活放縱散漫,不受禮法約束。  ⑸強樂還無味:又。 ⑹消得:值得。 

二、品味語言,鑑賞形象。 

1、“草色煙光殘照裏”描繪了一幅怎樣的圖景,抒發了怎樣的感情? 

 “草色煙光殘照裏”以細風、草色、煙光、殘陽幾個關合着相思離愁的意象,組成一幅悽美、感傷的黃昏春望圖,借景抒情,表現了漂泊異鄉的落魄感受。

例:王孫遊兮不歸,春草生兮萋萋。--淮南小山《招隱士》 

    青青河邊草,綿綿思古道。--《飲馬長城窟行》       

    芳草無情,更在斜陽外。--范仲淹《蘇幕遮》 

    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馬致遠《天淨沙》 

2、“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是千古流傳的名句,説説它好在哪裏? 

提示問題:面對孤寂無奈,作者想用什麼來排解心中相思的痛苦?結果如何?“春愁”令人如此痛苦難熬,作者後悔了嗎?詞中哪些句子説明了這個問題?

借酒消愁,愁更愁。沒有後悔,最後兩句可説明。“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是本詞的畫龍點睛之筆,一語道破春愁難遣,為春愁憔悴無悔的隱祕:為了她的堅貞情愛,我亦值得憔悴、瘦損,以生命相托!語直情切,蕩氣迴腸,通過細膩的心理描寫,成功地刻畫出一個志誠男子的形象。 

3、這首詞刻畫了怎樣的抒情主體形象?  

獨倚危樓,時已黃昏卻久久不忍離去,借酒澆愁,對酒當歌,卻無法排遣無邊的春愁,孤單淒涼,相思滿懷。 

三、分析藝術特色。 

1、情景交融是此詞的藝術特色之一。上片從憑欄的所見所感,將春景和春愁極其自然地融為一體。 

2、 詞眼鮮明突出是其藝術特色之二。詞的末尾兩句,非常警策,是此詞的詞眼。不僅寫出了對愛情的堅貞執著,矢志不移,而且創造了一個相對獨立而形象鮮明的藝術境界。所謂形象大於思維,這兩句所構成的境界,不僅可以用來表現本詞所要表現的真摯愛情,也可用以表達對理想、對事業等的執著追求和堅定的信念(如王國維《人間詞話》第二種境界)。

四、小結:這是一首懷人之作。詞人把漂泊異鄉的落魄感受,同懷念意中人的纏綿情思結合在一起寫,採用“曲徑通幽”的表現方式,抒情寫景,感情真摯。上闕寫登樓佇望情景,以“春愁”為核心多層次地描摹春愁之景,春愁之態,筆意婉約含蓄。下闕先寫詞人慾借疏狂之歌呼,陶然之酣醉,謀求醉而忘憂,歌而暫歡,以擺脱春愁之壓抑和糾纏,卻落得個“還無味”的無聊和空虛,可見其春愁之濃深、刻骨,竟無法排遣。最後才揭明“春愁”原來就是“相思”,詞人對待“春愁”的果決態度:“終不悔”。全詞曲徑通幽,曲折達意,蕩氣迴腸,感人至深。        

五、品味探究:課後練習第三題(見教參P77)。 

六、拓展閲讀:蝶戀花--晏殊

檻菊愁煙蘭泣露,羅幕輕寒,燕子雙飛去。明月不諳離恨苦,斜光到曉穿朱户。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欲寄彩箋無尺素,山長水遠知何處。  

第二課時

鑑賞《望海潮》

一、寫作背景。 

關於這首詞的寫作背景,教科書“資料信息”所錄南宋羅大經《鶴林玉露》(“孫何帥錢塘,柳耆卿作《望海朝》詞贈之雲……此詞流播,金主亮聞之,欣然有慕於‵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遂起投鞭渡江之志。”)的一段記載,説是寫來送給當時錢塘的長官孫何的。此前有宋楊浞在其《古今詞話》中又有些細節的記述,説孫何門檻很高,一般人不易謁見。柳永想見,而無從人手,於是作了此詞,讓歌妓唱給孫何聽,因打動了孫何,終於得以謁見。 (見“相關資料”)對這些文獻的記載,現在有人提出質疑。其理由之一是,認為柳永的生年與“孫何帥錢塘”不相符。當時柳永還是14歲的孩子,不可能具備這樣的才華創作此詞,也還不懂得什麼是政治干謁。有人認為“孫何”當作“孫沔”。孫沔當錢塘長官的時間與柳永的生平比較相符。從本詞的實際內容看,送給杭州的地方長官是切合的。 

二、題解。

北宋初期,歷經五代戰亂,城市人口都不多,而杭州能有十萬人家,堪與北宋都城汴京媲美,所以柳永能鋪陳其繁華。

《望海潮》是柳永創制的新詞牌,錢塘江潮是天下奇觀,調名當取其意。  

三、解詞釋句,整體感知。 

1、齊讀課文,結合註釋瞭解詞的大意。 

2、強調以下詞語的音、形、義: 

⑴形勝:地理形勢重要。 ⑵參差:形容樓閣高低不齊。 

⑶天塹:天然的壕溝,此處形容錢塘江的壯闊。塹,qiàn。 

⑷重湖疊巘清嘉:巘,yǎn,山峯。清嘉,秀麗。 

⑸高牙:原指軍前大旗,因旗杆以象牙為飾而得名。詞中代指高官孫何。 

⑹異日圖將好景:畫下來。將,助詞,無實義。 

3、本詞從哪幾個方面來表現“錢塘”的繁華? 

提示:歷史沿革、城市規模、市容市貌、特色景觀、生活圖景等方面。 

四、分析鑑賞。

這首詞着力描寫錢塘 (杭州)的繁華,展現了一派物阜民康、和諧安定的社會風貌,藉以歌頌此地的地方長官治郡有方,政績卓著。 

1、 開頭三句,從地理形勢和歷史淵源方面總括錢塘的繁華。接下來,從不同的角度描寫它的繁華。“煙柳”三句,寫居民區的繁華:路橋華美,居室華麗,人口眾多。“雲樹”三句,用特寫的筆法,突出錢塘潮的雄偉壯麗:錢塘江口,周圍風景優美,沙堤綠樹濃密如雲,江面廣闊無邊,江口怒潮白浪滔天,洶湧澎湃。 

【思考:若把“雲樹繞堤沙,怒濤卷霜雪,天塹無涯”句中的“卷”改為“推”好不好,為什麼? 

提示:“霜雪”比喻浪花,“怒濤卷霜雪”表現了錢塘江潮來時波滾浪翻,排山倒海的氣勢,用“推”則顯得比較平板,力度與氣勢均沒有“卷”強,對浪花飛濺的情態描寫也不如“卷”形象逼真。】

2、“市列”三句,寫人民富有,社會財富豐盛,民眾生活豪奢。“市列珠璣,户盈羅綺”,互文見義,所有市場,家家户户都充滿着各種各樣的珍珠寶貝、綾羅綢緞。至於一般的衣食住行的所需之富庶,則不待言而自明。過片之後的六句都是寫西湖的繁華景象。“重湖”三句,寫西湖的自然景觀之美。“重湖疊蠊清嘉”,總括湖山之美。“三秋桂子”承“疊蠛'説,着重寫山;“十里荷花”承“重湖”説,都是西湖最具特色的最有名的景觀。 

3、“羌管”三句,寫湖裏湖邊民眾悠閒自在的生活風貌。這幾句極富生活情趣,晴天麗日,處處音樂悠揚;菱舟泛夜,傳來陣陣歌聲;老叟怡然垂釣,幼童嘻嘻採蓮,男女老少都是安閒自在,各樂其樂,好一派歌舞昇平,百姓富足的盛世景象。 “千騎”三句,寫錢塘長官高雅的休閒生活。“千騎擁高牙”,寫長官出遊時的扈從之多,千千萬萬的兵馬擁戴着長官那高高飄揚的牙旗,從而突出了長官的威望之高。“乘醉聽簫鼓,吟賞煙霞”,喝酒,聽歌,吟詩,觀賞風景,這是躊躇滿志的高雅娛樂生活。 

4、最後兩句,直接恭維頌揚錢塘長官的政績。“好景”,表層意思是指錢塘的美好景觀,實際代指其政績成就。“歸去鳳池誇”,言外之意是説,到朝廷去請功受賞,還隱含着“你很快就要提升到朝廷當更大的官”的意思。 

提示: 

五、分析藝術特色。 

1、善於鋪敍,是此詞的特色之一。作品選取最典型、最具表現力的景物,從最有特色的角度,對杭州的繁華景象進行了淋漓盡致的描繪。特別是對錢塘潮和西湖的描寫,非常充分,既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又非常具體形象。反映城市生活的詞作,唐五代以來為數甚多,但生活面很窄,角度很片面,絕大多數都是限於樽前檀板的歌酒生活。至於城市的繁榮面貌,在詞這個文學領域,並未涉及。而這首詞卻用濃墨重彩對杭州進行了充分的描繪,展現了一派昌盛的景象。“承平氣象,形容盡致。” (陳振孫《直齋書錄題解》)時人範鎮説:“仁宗四十二年太平,鎮在翰苑十餘載,不能出一語詠歌,乃於耆卿詞見之。”(祝穆《方輿勝覽》) 

2、善於點染,是其特色之二。

討論:清劉熙載《藝概詞曲概》:“詞有點,有染”,説的是詞的一種表現手法“點染”,它既有抽象的評點,又有具體的描述,二者緊密相連,表現鮮明的情志。本詞就運用了“點染”的手法,請加以説明。 

(1)從全篇看,開頭三句是點;接着從幾個方面分別詳細描繪,是染。運用動靜結合、比喻、誇張等手法,極力鋪排,從不同的角度表現杭州的繁榮、美麗、富饒。

(2)具體看對西湖的描寫,“重湖疊嗽清嘉”是點;“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釣叟蓮娃”是染。其中的染,從三個方面進行,一是山色之美,二是湖荷之勝,三是人文風貌之佳。 

六、作業:背誦默寫全詞。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yusuibi/kvonwy.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