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案模板 >

蘇軾詞二首 教案教學設計

蘇軾詞二首 教案教學設計

14 蘇軾詞二首

廣東省始興縣墨江中學鍾衞國

教學目標:

1.理解作品的思想內容,體會闊達渺遠的意境和作者豁達的胸懷。

2.體會詩歌中包含的人生哲理。

3.感知豪放詞的抒情特點。

教學重點:

1.詞所抒發的感情及抒情特點。

2.與詞人的身世聯繫起來體會詩歌的表情達意。 

教學難點:

1.理解作品的思想內容,體會闊達渺遠的意境和作者豁達的胸懷。

2.感知豪放詞的抒情特點。

教學課時:二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教學《水調歌頭黃州快哉亭贈張偓佺》

教學過程:

第一教學板塊――瞭解作者,知曉背景。

蘇軾(1037━1101),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傑 出文學家,書畫家,與父蘇洵,弟蘇轍並稱“三蘇”。二十一歲中進士。神宗時, 曾在鳳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職。元豐三年(一零八零)因“烏台詩 案”受誣陷被貶黃州任團練副使。在黃州四年多,曾於城東之東坡開荒種田,故自 號東坡居士。哲宗即位後,曾任翰林學士,侍讀學士,禮部沿書等職,並出知杭州, 穎州,揚州,定州等地,晚年被貶惠州,儋州。大赦北還,病死常州,葬於河南郟 縣,追諡文忠公。在任地方長官期間,他關心民眾疾苦,做了許多利民的好事,深受民眾擁戴。 蘇軾的文學作品標誌着北宋文學創作的最高成就。他博學多才,是著名的散文家,為唐宋八大家之一;為著名詩人,同宋代著名詩人黃庭堅並稱“蘇黃”,為傑出的詞人,開闢了豪放詞風,同傑出詞人辛棄疾並稱“蘇辛”,對後世產生了很大影響;為著名書法家,同黃庭堅,米芾,蔡襄並稱“宋四家”;為著名畫家,工枯木竹石。此外,在農田水利,教育,音樂,醫藥,數學,金石,美學,烹飪等方面都有重要成就。

此詞寫於元豐六年(1083),寫得豪放而飄逸,是蘇軾豪放詞的代表之一。 

第二教學板塊――解詞釋句,整體感知。

1.朗讀、背誦課文,結合課文下面的註解,感知文本的意思,不明之處,舉手提問,教師正音,並巡迴答疑。

2.強調下列詞語的意思:

⑴快哉亭,在黃州。蘇轍《黃州快哉亭記》"清河張君夢得謫居齊安,即其廬之西南為亭,以覽觀江流之勝,而餘兄子瞻名之曰'快哉'。"題一作《黃州快哉亭贈張偓佺》,張偓佺,即張夢得。

⑵濕青紅,青紅指油漆之色,濕字承上"新作",形容油漆新塗,色澤鮮明。

⑶歐陽修《朝中措》:"平山欄檻倚晴空,山色有無中。"按:"山色"句本王維《漢江臨泛》:"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

⑷一千頃,都鏡淨,倒碧峯:江水廣闊,明淨如鏡,倒映出兩岸碧綠的山峯。

⑸一葉白頭翁:一葉,指小舟。白頭翁,指舟上船伕。鄭谷《淮上漁者》"白頭波上白頭翁,家逐船移浦浦風"。

⑹未解莊生天籟:《莊子齊物論》:“子游曰:'地籟則眾竅是已,人籟則比竹是已,敢問天籟。”子綦曰:“夫吹萬不同,而使其自已也。鹹其自取,怒者其誰邪?”“莊子謂天籟”乃發於自然的聲響,此借指風。

⑺剛道:硬説,偏説。

⑻一點浩然氣:《孟子公孫丑上》:"我善養吾浩然之氣","其為氣也,至大至剛,以直養而無害,則塞於天地之間。"“浩然氣”,指最高的正氣和人格節操。

⑼千里快哉風:《風賦》:“昔楚襄王從宋玉、景差於蘭台之宮,有風颯然至者,王披襟當之,曰:'快哉此風!'” 

第三教學板塊――品味語言,鑑賞形象。

1.朗誦全詞,討論、品析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妙處。

①“窗户濕青紅”

②“欹枕江南煙雨,渺渺沒孤鴻”

③“忽然浪起,掀舞一葉白頭翁”

提示:①青紅指油漆之色,“濕”字承上"新作",極言油漆之新,色澤鮮明。②“沒”形象地寫出孤鴻在“江南煙雨”中漸飛漸遠,若隱若現的景象,表現了一種遙遠迷濛,開闊曠達的意境。③“掀舞”表現了“白頭翁”駕着一葉扁舟在“忽然浪起”,波浪翻滾的江面上隨波出沒,無畏無懼的形象,隱有自喻之意,又順理成章地引出下面關於"風"的議論,顯現了詞人坦蕩的胸襟。

2.學生各自解讀,交流心得。

第四教學板塊――學習表現手法,分析表達效果。

1.“山色有無中”語出何處?這樣寫有什麼作用?

提示:蘇軾詞中此語借自歐陽修《朝中措送劉仲原甫出守維揚 》,歐詞全文是:“平山闌檻倚晴空,山色有無中。手種堂前垂柳,別來幾度春風。  文章太守,揮毫萬字,一飲千鍾。行樂直須年少,尊前看取衰翁。” “山色有無中”又是王維《漢江臨泛》中的原句,全詩是:“楚塞三湘接, 荊門九派通。江流天地外, 山色有無中。郡邑浮前浦, 波瀾動遠空。襄陽好風日, 留醉與山翁。” “山色有無中”表現的是兩岸重重青山,迷迷濛濛,時隱時現,若有若無的情態。

2.“一點浩然氣,千里快哉風”用了什麼的典故,表達的意思是什麼?

提示:“浩然氣”語出《孟子公孫丑上》,“快哉風”語出宋玉《風賦》,這兩句的意思是説只要胸有"浩然之氣",就能享此"快哉風",並無"大王"、"庶人"各享"雄風"、 "雌風"之別。

佈置作業:

1.背誦默寫《水調歌頭黃州快哉亭贈張偓佺》

2.把下面的句子擴展成一段不少於200字的寫景文字,要求能表現此人的豁達胸懷。 

一千頃,都鏡淨,倒碧峯。忽然浪起,掀舞一葉白頭翁。

3.談談你對“一點浩然氣,千里快哉風”的理解。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教學《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

教學過程:

第一教學板塊――瞭解作者,知曉背景。

《定風波》是一首記事抒懷之作,作於元豐五年(1082)謫居黃州時。據《東坡志林》卷一記載:"黃州東南三十里為沙湖,亦曰螺螄店。予買田其間,因往相田得疾……"這首詞及小序雖然着力表現了吟嘯徐行、任憑雨打的超然自得的人生境界。但實際上瀟瀟春雨和料峭春風是使蘇軾得了一場病的。但蘇軾不提病事,而直寫胸襟。

第二教學板塊――解詞釋句,整體感知。

1.朗讀課文,結合課文下面的註解,感知文本的意思,不明之處,舉手提問,教師正音,並巡迴答疑。

2.強調下列詞語的意思:

⑴芒鞋:草鞋。

⑵吟嘯:吟唱長嘯,表現泰然自若的情態。

⑶料峭:形容微寒。

3.背誦課文。

第三教學板塊――品味語言,鑑賞形象。

1.討論:“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刻畫了怎樣的抒情主體形象?加點的詞語表現了詞人怎樣的精神?

提示:這幾句話描寫了一個穿着草鞋,拄着竹杖,迎着疾風驟雨,緩緩而行,時而吟唱時而又長嘯的瀟灑曠達的抒情主體形象,"莫聽"、"何妨"、"誰怕"是關鍵詞,寫出了詞人在“同行皆狼狽”,其“獨不覺”,欣然前行的獨立人格精神。

2.思考:“一蓑煙雨任平生”表現了怎樣的品質?

提示:自己平生任由各種各樣的風吹雨打都是無所畏懼的,表現了詞人無懼苦難,勇敢前行的意志品質。

第四教學板塊――學習表現手法,分析表達效果。

討論,“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的表層含義和深層含義,説説這樣寫的好處。

提示:這句話的表層含義是回頭看狂風大作,驟雨肆虐的情形,現在一切都歸於平靜;其深層含義是無論人生遭遇多少苦難,只要坦然面對,一切苦難都會成為過去。這是一語雙關的手法,以曲筆直抒胸臆,從生活小事件中見出人生大哲理。

佈置作業:

1.背誦默寫《定風波》。

2.完成課後練習第二、四題。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anmuban/vv8v4k.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