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育隨筆 >

特別究竟有何特別―――一個特別的學生的個案調查

特別究竟有何特別―――一個特別的學生的個案調查

(315331)浙江省慈溪市三北鎮甸山小學 金培

特別究竟有何特別―――一個特別的學生的個案調查

內容提要 本文通過對一個學生的個案調查,提出瞭如何深入認識“差生”的問題,並對尊重個性,因材施教和評價方式、內容作了進一步的思考,發表了自己的看法。

關鍵詞 特別 因材施教 評價 創新 素質教育

一、研究緣由

“因材施教”是教育界一個永恆的主題。在實施素質教育、強調創新實踐的今天,尊重學生個性,讓學生的個性得到充分發揮也是其中應有之義。但尊重個性,因材施教,談何容易,尤其是在班額較大的農村小學。對學業成績優異的學生,教師可能做得好些,而對成績差的學生,做得就不那麼好了,其中不乏有冷眼相待甚至是一棍子打死的例子。報紙上、教科書上不是寫着愛迪生讀小學時因成績差而退學,愛因斯坦做的板凳很糟糕,受到同學們的恥笑嗎?那他們後來為什麼成了世界著名的發明家、科學家呢?今天,我們的教育界終於醒悟了,對所謂的“差生”應該有新的認識。筆試成績差的學生並不等於什麼都是差的,更不能推而言之其品德也是差的。目前,對“差生”(這裏特指學業成績差的學生)的研究有上升趨勢,但較多停留在膚淺的表面現象的研討上,對看似聰明的“差生”研究尚不多見,我認為對這個現象進行深入細緻的個案調查是十分必要的。

二、研究方法

文中的我是個鄉村女教師,師範畢業後自願放棄留校的機會,長期工作在教學第一線,在十多年的教學生涯中,一直擔任語文教師兼班主任,這對搞個案研究是個有利條件,無需專車前往,無需領導陪同,只要帶着一顆心,仔細觀察、及時記錄、深入研究就行了。99年,我因工作需要來到甸山小學,這是一所片校,教學條件差,師資緊張,班額大,教師負擔重(比如我,擔任兩個班級的語文課,一週23節課,同時兼一個班級的班主任),但規模比中心小學大,師資力量比中心小學強。正巧,個案的主角“特別”分到我的班,他活潑好動,開學第一天見到我就不拘謹,於是我就注意他了。她的母親拉着我的手,不停地説:“老師,你可要對我們家的‘特別’特別關照呀!”我點點頭(其實每個學生都是特別的,都應該特別關照,這是教師的良知)。他個子小,坐在第一桌,一舉一動都在我的眼皮底下,我及時把他的舉動記錄下來。下課時,他喜歡在我的身邊,和我聊天,事後,我憑着記憶回憶。放晚學,他留下來,我為他補課,他常常是最後一個走,因而就有機會單獨研究他,不過他從未感到我在研究他。有時,我去他家訪問,瞭解他在家中的情況,有時,他的父母來我家詢問。我隨時將這些情況記錄下來。一年半來,採用非正式訪談、現場觀察和互訪的方法為調查提供許多真實的情況。有關第一學年的情況,我寫了題為《“特別”的故事》一文作了專門論述,此文已發表在《小學語文教師》二○○○年第五期上,這裏不再重複。本文主要研究他在第二學年的情況。

三、研究結果

1、背景介紹

文中的學生確實與眾不同,名字就叫“特別”,今年8歲,讀小學二年級,一副聰明的模樣,口頭表達能力強,發言積極,見生人不拘謹,想説什麼就説什麼,口中有話憋不住,不忌諱,可是筆試成績差,總是在二三十分徘徊。父親對他的要求很低,只要考40分,就有獎,這對其他孩子來説,真是不費吹灰之力,可對他,簡直比登天還難。他生活在浙江省經濟較發達的縣,父母做小生意,家庭經濟收入中等以上,母親還是一個黨員,做過村裏的婦女工作。他有一個比他大七歲的姐姐,讀初中三年級,成績一般,名“達理”(姐弟倆的名字合起來,諧音“特里特別”,是我們這一帶的方言,大概意思就是説非常特別),再加上她與“特別”同月同日生,使得他們一家在方圓幾裏內小有名氣。他還沒進校門,就“赫赫有名”了。

2、語文課上的表現

預備鈴響了,“特別”最後一個慢吞吞地走進教室,一張桌子上,堆滿了數學書、作業本、水彩畫顏料,鉛筆盒子歪在一邊,而書包放在地上。上課了,猴子屁股坐不住,不時轉過身和後面的同學講幾句話,有時投影屏幕上會出現他的小手,有時講台上的教具不見蹤影,那都是“特別”的傑作。下面舉幾個例子再現他在語文課中的特別。

例1、2000年9月,開學第一天,翻開課本,第一課是《生物角》,同學們正在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當讀到“活潑可愛的小魚在水裏愉快地游來游去”時,“特別”竟離開座位“遊”了起來,同學們越讀越有勁,因為同學們司空見慣,能容忍他了。過了一會,我請同學上來板演,有位學生把“江河”寫成“江可”,我隨機應變講了有關環保知識,“小朋友們,由於我們人類不注意保護環境,有的江河確實乾枯了,怪不得這位小朋友漏了三點。”他插嘴了:“老師,我聽説天上有個洞,是不是真的?”他直盯盯地看着我,一臉的疑惑。還沒等我點頭,俞俊瀟小朋友插話了:“臭氧層破壞了。”“特別”滿意了,自己坐了下去。他從來都是坐立自由。

例2、一個月後,我們學習一首兒童詩《小雨》,下面是當時的課堂實錄。

我:同學們讀了這首詩,有什麼疑問?學生紛紛舉手發言,我瞧見第一桌的他正在玩刨刀,連頭都不抬,冷不丁,他冒出一句:“我不想讓小雨輕輕地下?”

我:為什麼?他:我在電視裏看見下酸雨,小魚、小蝦都死了,我不想讓小雨輕輕地下。

我簡直大吃一驚,這一驚非同小可,我馬上回過神來,“特別”真是與眾不同,知道的多,知識面廣,我極力表揚他,可往他的桌上一看,他的語文書還在睡覺呢!這節課,我們上得很成功,相信在每位學生的心中定會留下深深的痕跡。後來上《樹葉落了》時,學生還是記憶猶新,説小魚躲在落葉底下避酸雨呢。

例3、一天,語文課的前一節是生活與勞動課,他在老師的指導下製成了貓面具,非常開心,一直把面具戴在頭上。等我去上語文課時,他還戴着,捨不得拿下。我不忍傷了他的心,讓他和幾位同學上來表演,他們即興表演《小貓過生日》。那天,我們剛好上《毛主席看戲》,通過表演,學生很快學會了文中的詞語:演戲、秩序等,同時又懂得了要遵守秩序,做個文明的觀眾。我的靈感,又一次被他激活了。

3、完成作業的態度

10月底的一天,放晚學了,他留下來做作業。女兒和我在同一所學校,讀四年級,成績優異,她也來到我們的教室做家庭作業。那天的語文作業是抄寫《學畫》一課的生字並組1-2個詞語。他東張西望,沒有做作業的心思,我只好停下筆來。

我(指着生字“神”):這個字你認識嗎?他(搖搖頭):不認識。

我:“神仙”的“神”。(我知道他喜歡看《西遊記》,這幾天又在重播,故意不説教材中“出神”的“神”。)他來勁了,馬上説出《西遊記.中的各路神仙,不時學神仙的動作、樣子表演一番。

我(點着生字“通”):這個,你認識吧?他又是搖頭,我女兒插話了:“通天河”的“通”。

他:我要寫!我要寫!老師,沙和尚、豬八戒哪個本領大?

總算又“騙”他學了一個生字。

這時,女兒在做思想品德作業實踐題,遇到了麻煩,向我求救:“媽媽,我為外公、外婆獻過什麼快樂?我想不出。”“你把為他們做過的好事寫下來就行了。這道題沒有統一答案。”女兒咬着筆,皺着眉頭。他多管閒事了,“這最好寫了,比如你給外婆端茶,不對!不對!你外婆家太遠了,等你端到,茶早就涼了,要是你沒做過,你就瞎編亂造吧!比如,……”他真是説話不用打草稿。女兒逗樂了。他有時鑽到地上,有時出去方便,有時拉拉窗簾,總算寫完了作業,足足半個小時多,別的學生只需十幾分鍾就足夠了。要是回家去寫,説不定一個小時八字還沒一撇呢!

時間過得真快,20世紀最後一月,他又留下來做作業,作業本上有一道填空題“( )的日子”,

他:老師,你教教我。

我(翻開書,找到文中的原話“祖國媽媽要過生日了,大家一起迎接着美好的日子”):你就填“美好的日子”吧。

他(極力反對):不好!今天放學,我走得太快(他走路頭朝天,車主知道他的大名,都讓着他),過橋時摔了一跤,還縫了幾針,多疼呀!這麼倒黴,這個詞我不要填!

我:那麼填“傷心的日子”,不過“傷”我們沒教過。

他:那你寫給我看。我在空白處寫了一個“傷”,他寫下來,十分樂意。

4、下課後的他

課間,他喜歡玩泥,玩小蟲,一次教室裏來了一條毛毛蟲,他把蟲埋在土裏,班裏最高的男同學把蟲搬了家,他竟為此而吵架,淚流滿面。如果我在教室裏,他就搶個最好的位置和我聊天。

他:老師,諸葛亮和一休誰聰明?我:我認為諸葛亮聰明。

他:那我要做諸葛亮。我:小諸葛,下節課可要專心聽講哦!

他點點頭,堅持了半節課。

一天,我遇到不開心的事,心裏不太高興,眼睛紅腫,我儘量掩飾着,不讓學生察覺。下課了,他見我不做聲,拿了一支粉筆畫了流着淚的我,還走到我身邊説老師哭了,他又在我的腳上畫了個傷口,貼着傷膏,又説老師受傷了。我的淚水在眼眶裏打轉,他真懂我的心嗎?

5、他對考試的態度

第六單元練習,他得了23分,我不要求家長簽名。沒想到他拿着卷子跑回家給父母看,結果捱了一頓揍。為此,他的父母親自來到我的家中詢問情況。

我:這是我工作的失誤,本想打個等級,沒想到……

他的母親:他還很高興呢!他以為考了很多分數,拿着卷子到處給人看,我家客人多,我的臉面都讓他丟盡了。

父親:打分數好,能瞭解真實情況,打個等級,稀裏糊塗。

我:他口頭表達確實不錯,發言積極,就是筆試成績不理想。

父親:我小時候語文數學成績不錯,上了初中,討厭英語,討厭上英語的老師,越討厭越學不好,後來就不想上了。現在,我手頭寬裕了,他可不要學我的樣。不過,話要説回來,我覺得他並不笨,為了提高他的成績,我花200元錢買了拼音咪咪寶,他不學拼音,只顧玩鍵盤,我一氣之下摔了咪咪寶,心裏有點可惜。他含着淚,拾起來,不聲不響竟讓他修好了。另外,他的口才確實不錯,年紀大的人都説不過他。或許將來當個律師吧!

我們談得很晚,回去之前,他的父母一再請求對他多多關照,我怎能拒絕呢。

新世紀的鐘聲響了,我們迎來了新世紀第一次期末考試。他準備了5支筆放在桌上(這是我考前的要求,他沒忘記),一會兒掉下一支,摔斷了,他又拿了一支,在試卷空白處亂塗亂畫,一會兒功夫,試卷像被老鼠啃過一樣,中間有個洞,他拿着當望遠鏡照,我和另外一位監考老師的目光都注視着他,他無所謂,自顧自玩。鈴聲響了,他只組了幾個詞,看圖寫了一個句子,成績還是老樣子。我只能在他的報告單期末考試一欄不忍心寫上“不及格”,不過,沒用紅筆。

6、研究之餘的'思考

他是一個上課不守紀律的壞學生嗎?我不贊同。儘管他上課時愛插嘴,坐立自由,甚至走來走去,但我認為他不是存心搗蛋,他隨口的一句話,往往成為我們班的教學戲語,“恐龍蛋”問世後,學生情不自禁地把訂正作業戲稱為“孵恐龍蛋”。有時他的一句話,好像興奮劑,催化劑,調味品,處理得當,往往成為教學轉折點,改變了我的教學設計,“酸雨”現象,激發了師生的靈感,使教學活動充滿了生機,猶如一石激起千層浪,師生難忘此情此景。在一潭死水的教學中,學生沒了靈性,教師沒了靈感,何談創新?當然,我也有些擔心,這擔心不是多餘的,隨着年級的升高,考試題量逐漸增多,題型逐漸複雜,他的筆試成績可能越來越差,比如第一學年,他的筆試成績勉強及格,第二學年下滑到只有二三十分,那麼以後呢……在應試教育的陰影下,難免有人會給他一步步戴上“調皮、搗蛋、品德不正”的帽子,漸漸地他對學習失去了興趣,最終厭學、輟學了。類似“特別”的兒童恐怕為數不少。到初中畢業時不是有較多的學生成為所謂的“差生”嗎?較多的學生不是未修完九年義務教育而中途流失了嗎?這其中也許存在着未來的愛迪生、愛因斯坦及其他奇才,但就在最可塑的兒童時期他們的自信心被“塑”沒了。

他是一個智力低下的學生嗎?我更不敢苟同,智力包括觀察、記憶、思維、想象,他筆試成績確實糟糕,但他口頭表達強,回答問題頭頭是道,且與眾不同。他記憶力強,老師講過的故事,他能簡要複述,老師讀過的兒歌,他能不看書憑着記憶背出來。他有自己一套獨特的學習方法,他總是憑他的生活經驗、興趣來學習新的知識。這恐怕是兒童天生的也許是有效的學習方式,只是被我們現在某些頗為流行的教學模式有意無意地淡化了。

何謂“因材施教”?現在似乎有一種片面的理解,這就是在筆試成績的統一尺度下,將學生按程度不同分成幾類,然後實施相應的教學,其中包括對成績差的學生降低教學要求。顯然這仍未跳出應試教育的圈子,而且其中藴含了對“差生”自尊、自信的挫傷。其實每個兒童都是特別的,都是天真爛漫充滿自信的想象大師,那麼為什麼我們只用一種方式和統一尺度去衡量評價他們呢?“因材施教”的內涵應該包括對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評價方式和內容,這樣才能保護兒童的自信心,使其在獲得肯定、取得成功的基礎上向各個方面進一步發展,真正做到尊重個性,“因材施教”。有個專家提出語文教學目標分級,提出小學階段重點是聽説,中學階段重點是讀寫,大學階段重欣賞,悟情。我十分贊同。小學,尤其是低年級學生,剛從説的世界走來,要他們寫,一下子適應不過來,如果評價以説聽為主,那“特別”定是個出色的學生。

他是未來的律師,未來的發明家嗎?這是我的希望。不過,要有一個適合他成長的環境,這當中包括正確的觀念和紮紮實實搞素質教育的教師羣體。

標籤: 個案 學生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yusuibi/jqg8p7.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