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育隨筆 >

探究式學習範文(精選7篇)

探究式學習範文(精選7篇)

探究式教學又稱“做中學”、發現法、研究法,是指學生在學習概念和原理時,教師只是給他們一些事例和問題,讓學生自己通過閲讀、觀察、實驗、思考、討論、聽講等途徑去主動探究,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探究式學習範文(精選7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探究式學習範文(精選7篇)

探究式學習 篇1

1、探究式學習產生的背景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新的科學理論和技術不斷湧現,自然科學的發展出現了前所未有的新圖景。而這一切必然對以科學技術為基礎的教育產生深刻的影響,傳統的僅以文化知識教育為目的的教育體系已不適應社會的發展,主要表現在:學校教育與社會需要之間不相適應的矛盾:教育內容與有限教學時間之間難以協調增長的矛盾;知識教育與能力培養之間的矛盾。這些矛盾集中反映了“學校教育就是知識教育”的傳統教育觀已不能適應社會經濟與科學技術的新發展。因此,需要重新認識教育過程,改革教育觀念、教育體制、教育內容、教育方法。

1957年,蘇聯第一顆人造地球衞星放射成功,美國受到極大的衝擊和震動,引起了他們對教育意義和作用的重新認識,開始了對以“純知識教育”為目的的傳統教育的改革運動。

1959年9月,美國全國科學院在政府的支持和資助下,召開了專門研究改革中小學理科教育的伍茲霍爾會議。大會主席,著名的教育心理學布魯納作了題為《教育過程》的著名報告,提出了應重視科學的知識結構,重視發展學生智力、培養能力的新教育觀,並率先倡導“發現法”,鋭意改革和創新教學方法。“發現法”作為一種有效的方法受到教育者的重視。 與此同時,美國芝加哥大學教授施瓦布(ab)在1961年哈佛大學舉行的紀念演講會上作了題為《作為探究的科學教學》(Teaching of Science as Inquiry)的報告,提出了與發現法相似,但更具有操作性的教學方法——“探究式學習”(Inquiry Learning)方法。由於探究式學習在解決教什麼,學什麼方面更具體、適用,加之美國著名教育心理學加涅對“探究式學習”從理論上進行了論證,而受到人們的重視。美國科學促進協會的教育委員會以“探究式學習”為核心編成了小學理科教材《科學——探究的過程》(Science—A Process Approach)。桑德()和特羅布雷奇(bridge)在對探究式學習的技能進行了全面的研究後,提出了關於探究的五個方面的技能。

“探究式學習”強調科學概念、科學方法、科學態度三者的綜合和對科學研究過程的理解。它所具有的這些特點,使其成為美國教育改革中最重要、最有影響的教學方法,並廣泛地傳播到世界其他國家。

2、探究式學習的基本步驟(附後)

探究式學習示例:河裏的魚為什麼死了?

①提出問題

通過設置情境,如“展示死魚”或“兩個小朋友的對話”或“閲讀報刊”等,提出問題“河裏的魚為什麼死了?”

②決定探究方向

運用頭腦風暴,預測導致魚死亡的各種可能的原因(水被污染了、劣質飼料、氣候異常、魚苗質差等等)。選取關心的焦點,提煉出主要問題,確定探究的方向,並形成假説或預測(如可能是河水被污染了)。

③組織探究

制定研究計劃,考慮分組、任務、時間表等。

④蒐集並整理資料

利用各種途徑集解決問題所需的數據和信息,如走訪該河段附近的居民,對周邊環境進行實地考察、取水樣化驗、對死魚進行解剖、圖書館查閲資料等等。   對獲得的信息及數據進行分析、處理,評價其有效性。

⑤得出結論

解釋數據及信息,形成一般結論(如調查結果是由於附近的一家化工廠排出的有毒污水導致河裏的魚死亡),驗證假説或預測。並將結論用各種形式表達出來,如撰寫一篇新聞、完成一份報告、創作一個故事等等。

⑥採取社會行動

提供參與決策的機會,讓學生考慮並確定現實可行的行動方案,聯絡政府部門及社區,實施社會行動。如敦促政府部門對化工廠進行處罰,協助化工廠提出整改或轉產意見,組織一次社區環境保護的宣傳活動等。

3、傳統教育與現代教育的比較

傳統教育目標及對應的方法 現代教育的目標及對應的教學方法

目標——“應試教育”,重結果

方法——灌輸式

形式——封閉式

學生——被動、負擔重、視學習為痛苦,缺乏創造力

目標——素質教育,重過程

方法——探究式

形式——開發式

學生——主動、輕鬆、視學習為樂趣,富有創新精神

4、探究式學習的特點

(1)學生學習主動,能有興趣、有信心、有責任感地探索和解決環境問題

探究式學習強調學生自主活動,由學生自己設計並控制學習的整個過程,這充分體現了對他們的思想觀點的尊重和鼓勵,因此,他們能夠自然而然地以小主人的身份投入到環境教育活動中,關心周圍環境問題,積極主動地參與解決環境問題、優化社區環境的實踐活動,親身體驗自己對自然和社會的責任。可見,探究式學習對於培養學生的環境意識、態度和價值觀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2)學生通過親身實踐獲得知識和技能,學習效率高

探究式學習和發現學習相似,是把學生視為“小科學家”,即讓他們通過一系列的科學探索活動去發現科學結論,而不是將現成的結論直接告訴學生。在這樣的學習過程中,學生不是通過老師的講解或完全靠書本上的間接經驗來了解環境,瞭解環境與人們生活的聯繫,而是通過自己的實踐活動和蒐集到的第一手資料來理解環境問題,認識人們的生活與環境息息相關,體驗環境給人類帶來的巨大利益以及由於人們的失誤給環境所造成的損傷。這些從實踐中獲得的知識,學生更容易理解和記憶,並更容易被應用到實踐當中。

(3)教室從封閉走向開放,實現課內外和校內外的聯合

探究式學習是一種開放性、參與式的教學形式,它不侷限於在一間教室或一所學校,也不侷限於一門課或幾本書。為了探索有關環境的問題,學生必須走出課堂,走出校園,融入到自然中。

探究式學習 篇2

在聽了山東杜郎口徐立峯老師的主題報告後,讓我感悟最深的一句話是:“觀念決定行動,習慣決定效果”。對教師來説,課程改革的首要任務是思想觀念的轉變。

教師教學最大的悲哀是包辦。在以往的教學模式中,總是教師主講,學生被動接受,不能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師不敢放手,總是害怕學生學不到位。學生在這種被動接受的情況下,變成了“學習機器”,完全不能體現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老師教得累,學生也學得累。所以老師要認識到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中去,做學習的“主人”,願意學,主動學,快樂學,這樣才能極大地提高學習效率。

新的課堂模式對教師的要求也相應的提高了,要求教師要對教學內容進行深層次的挖掘,課前優化設計,課中靈活駕馭,課後勤於反思。教師在課堂上不僅要放,還要會收,根據學生的課堂表現,對預設的教學環節進行靈活改動,引導學生學習。“敢放需要勇氣,會收是智慧、能力”。而對學生來説,重要的是習慣的培養。這種習慣不僅是學習的習慣,而是各方面的習慣,包括走路習慣,吃飯習慣,睡覺習慣,衞生習慣等。這些生活習慣看起來好像與學習無關,但卻可以帶動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對學生學習習慣的養成無形中起到極大的推動作用。習慣培養是開放課堂的前提條件,沒有好習慣,課堂越開放,效果越打折扣。所以要從學生的生活習慣抓起,老師做好表率。習慣的養成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這需要一個一個的培養、強化。每強化好學生的一個習慣點,學習效果就會增強一點。學生學習最大的天敵是依賴。在學習中要重點培養學生“參與”的習慣,樹立參與無錯的意識。讓學生踴躍參與,主動學習,體會學習的快樂。決不要把學習看做是任務,而是一個學習知識的不可多得的機會。

在聽完廖牡丹老師的示範課後,我體會最深的一點是老師的親和力。這種親和力讓人感覺很舒服,很輕鬆。學生在這種輕鬆舒服的氛圍中學習,自然不會感覺到壓力,而是一種享受,在無形中就學會了知識,而不是被逼無奈的“學習機器”。學生願意參與,全心投入,主動思考,學習就變得簡單而順理成章了。在這種課堂模式中,老師是親切的引導者,而不是高高在上的教導者,拉近了老師與學生的距離,學生在心裏上感覺與老師是平等的,人格上受到了尊重,就會願意與老師交流,與同學探討,加強了“生生、師生”之間的互動。教師的這種親和力不是表面上的,從形式上是無法模仿的,而是由內而外散發出來的。教師首先要從心裏上尊重學生,把學生看做是與自己平等的個人,放低身價與學生交流,真心的關愛學生。在與學生的交流中要親切自然,包括語言親切,表情自然,語氣輕柔等。儘量用徵求、商量、詢問的語氣,個別時候,要降低身份,向學生道歉等。所提的問題要能引發學生的思考,引起共鳴,進行談話式的教學。讓學生真切感受到老師的愛與尊重。

在兩天的課改培訓中,讓我學習很多,除了教師要轉變觀念,放手讓學生學習,從內心要尊重和關愛學生以外,教師自身也要不但的學習、探究、勤於總結和反思等。當然,對新的課堂模式還存在很多問題和疑惑,需要進一步的學習和探究。

探究式學習 篇3

一、探究式學習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

1、創設學習情境,明確探究問題

當下,我國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學生主要是通過間接經驗進行學習,這樣就使知識更加抽象,難度也更大。而創設相應的學習情境,能夠模擬出知識發現的情境。在創設情景時,提出一些與數學知識相關的探究問題,激發小學生對探究學習的熱情,積極主動的參與到問題探究中來。在進行情境創設時,要注意以小學生探究問題為主線,在小學生對所要探究問題相關的知識掌握情況和認知能力的基礎上,結合教材知識和當代生活,整合教學內容,設定與教學內容相關的問題情境,在教師的指導和幫助下,引導小學生自主的進行數學問題的探究。

2、選擇探究內容,制定探究計劃

在傳統的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沒有充分尊重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在探究式學習的數學教學中,教師要考慮到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選擇學生能夠探究並且有必要以探究的方式進行教學的內容,這樣才能夠使探究式學習發揮出應有的效果,實現小學生邏輯思維能力、探究能力以及解決問題能力的提升。在這種教學形式下,教學內容是通過探究的方式間接的傳遞和呈現給學生,這就要求教師激發小學生對數學探究的熱情和需求。而教師自身也要對數學教材進行深入的分析,結合教材中各方面的內容,科學的選擇探究學習的內容,並制定出相應探究計劃,以使整個探究過程完整的實現。

3、組織實踐探究活動

當今我國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通常都是以教師講課,學生聽課的方式完成的。這種教學方式下,學生都是通過抽象的文公式、符號等間接的形式獲得和運用數學知識,缺乏數學探究和數學知識構建的直接過程的體驗。探究式學習對於學生來説,就是給學生提供探究操作的機會,使小學生能夠通過數學研究過程,得到知識的學習和自身數學素質的全面提升,同時感受到知識探究和經驗構建的樂趣和成就感。教師在數學教學過程中,要多組織一些數學探究活動,讓小學生有更多的探究機會,更加全面的學習數學知識,解決數學問題。

4、交流和總結

在數學探究活動結束之後,教師要組織學生對於探究過程和結果進行交流、總結,給每一個人發言的機會,並且允許所有的學生都可以參與到討論中來。交流探究過程和結果,可以讓小學生深入地認識整個探究過程,並且深刻的記憶。通過交流,認識到自身存在的不足,學習其他同學的成功經驗,對自己的探究過程進行反思和總結。另外,在交流的過程中,學生也能夠鍛鍊自身的口語表達能力。學生在交流結束之後,教師要針對所有小學生的探究進行總結和評價,在肯定的前提下提出一些建議。

二、結語

總之,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有效地應用探究式教學,能夠成分的發揮每一位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創造力,提升小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解決問題能力以及創新能力。教師要不斷的研究探究式學習在數學教學中應用的方式,為學生營造出更好的課堂學習氛圍,激發小學生對數學知識探究的熱情,使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到探究中來,為小學生日後的學習和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從而促進我國未來科技的發展和建設。

探究式學習 篇4

探究式學習是通往外界的窗口

在課堂教學中引入信息技術的目的是為了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但很難兼顧因材施教,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增加探究式學習的目的是通過這種形式使課堂教學向外延伸,為學生打開通往外界的窗口。趙凱華教授在新概念物理教程《力學》的序中談到:“我國的物理教學的優良傳統是課程的內在聯繫緊密,論述條理清楚,邏輯嚴謹。但是我們總覺得,在我國的物理教學中缺少點什麼。問題在於我們的學生每遇到問題時,總是開始便埋頭於用系統的理論工具,按部就班的作詳盡的定量計算,而且常為某些計算細節所困惑,儘管許多問題可以通過直覺的思考就得到定性或半定量的結論。”

探究式學習模式的特點是遵循現代教育以人為本的觀念,給學生髮展以最大的空間。學生通過主題探索與教材以外的物理世界發生聯繫,這些主題也就是通往外部世界的窗口,只有這些聯繫發生的多了,才能使學生的物理思維定式發生變化。由教材體系的線性思維轉變為與外部世界相聯繫的非線性思維,有了非線性思維,才可能出現直覺思維,才有可能創新。

探究式課堂教學激發好奇心

學生的好奇心可以使學生在學習時表現出極大的興趣,從而很好地主動地去學習。探究式課堂教學要試圖最大限度地激發不同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認識到了不同學生的不同興趣特點後,在設計課堂教學時就能從感性材料出發,滿足不同學生的興趣需要。這就要求教師在設計課堂教學時要安排一些鮮明、生動的物理實驗。如在組織八年級《物理》上冊的一節課的教學時,利用酒精燈煮魚這樣一個實驗。學生根據自己生活的經驗,認為魚只能生活在常温下的水中,當他們看到加熱燒瓶頸部直至水沸騰而金魚卻安然無恙地游來游去時,學生驚奇不已,產生濃厚的興趣。適時馬上讓他們根據現象提出心中的疑問,他們會非常踴躍。雖然這種興趣只停留在現象本身,並未產生探索這些物理現象原因的需要,但是在以後的學習中他們表現出了極大的熱情。

探究式學習培養學生的創造靈感

物理探究式學習是培養學生直覺性思維的有效手段。物理靈感是人腦對百思不得其解的物理問題的突然領悟,是抽象思維和形象思維活動發展到一定階段的一種激烈的跳躍和昇華。通過課堂探究式學習,形成非線性的物理知識結構,產生非線性思維。這些非線性知識就是通過與外界不斷髮生能量、物質和信息的交換獲得的。信息技術為這種交換提供了條件。學生通過互聯網廣泛涉獵與學習相關的知識,這些知識可以是代表物理髮展的最新應用、前沿技術,也可以是交叉學科的知識,還可以是與專業相關的專題。

思維的突變是一個量變到質變的過程。要想有創造,必須首先有物理學科知識的積累。當學生剛開始接觸課堂之外的物理世界時,會覺得處於一片混亂,不知如何將這些真實性的事件與自己原有認知結構中的物理知識聯繫起來。教師要進行適當引導,將課堂上建立的物理表象與現實世界進行關聯,如火箭發射的原理是變質量的動量守恆定理,產生黑障與等離子層有關。這時非線性知識結構中的關聯作用起作用,原有知識不能滿足要求,他們會自己繼續學習,知識繼續積累。當知識積累到一定的量且知識之間的關聯效應達到一定閾值時,會發生思維突變,形成新的有序結構,產生直覺和靈感。

總之,探究式學習體現了協作學習精神,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採用協作學習組織形式進行主動探究,成員之間互相配合、互相幫助、互相促進,並將其在學習過程中探索發現的信息和學習資料與小組中的其他成員共享,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也符合中考題源於課本、高於課本的出題思維,是新課標中物理探究性學習的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也符合新課改的要求。

探究式學習 篇5

幾年來,通過自然教學的不斷實踐,使我深切地認識到,要使學生應用探究式學習,取得良好的效果,不能只是單純地傳授知識,也應重視學生探究式學習興趣的培養。

一、探究式學習興趣的特點

興趣是一種帶有意識特點的心理驅動力,自然教學中探究式學習的興趣,具有多樣性、普遍性和不穩定性的特點。

1、多樣性。學生的探究興趣是極為豐富的,如實驗中的不同現象的出現興趣、模仿教師做實驗的興趣、總愛冒險的興趣、好奇等,據此教師在教學中應多渠道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使成為學習科學的直接動力。在自然課的教學中,教師對於學生的發問,提出的問題,大膽的猜想,敢於冒險的做法,都不能掉以輕心,這樣才能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

2、普遍性。學生的探究興趣在每一個學生的學習動機中均會有所體現。不論是優生還是差生,並且探究興趣的影響不僅在課內,而且涉及到課外與校外。

3、不穩定性。探究式學習興趣是易激發也易轉移的,它隨着時間的推移而探究興趣逐漸消退,也會伴隨終生。如講解缺乏感染力,方法陳舊老化,單一等都會使學生的探究學習興趣轉移或消逝。

二、探究式學習興趣的培養

1、教師自身素質的提高是學生探究式學習興趣培養的重要前提。學生在上課時都抱着學習新知識,探索科學的奧祕來上課的。只要是學習新的內容,學生都會感興趣的,教師應充分利用學生的這個特點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探究學習興趣。這就要求自然課教師要有很高的教學水平和自身素質。用準確的講解,科學的實驗,完美的結論,用事實説話,同學生一道探索科學的真理,對於學生提出的問題不能一聽了之,應拿到全班同學面前進行驗證,這樣學生認為老師很重視自己的提問,因而在以後的學習中,定會產生探究的興趣,更會多想,多問,多探究學習,一定會慢慢形成一種內動力,驅動學生自己學習。為此,教師應不斷學習,提高自身素質,以免讓學生失望。如果教師對學生的問題置之不理,只忙教學進度,會使學生失去信心,當然,對探究式學習就不會感興趣,那麼,教學效果必然不佳,學生的科學素養也得不到培養。所以教師自身素質的提高是培養學生探究式學習的重要前提。

2、教師的探究興趣是培養學生探究式學習興趣的途徑。在自然課的教學中,學生會有很多感興趣的問題,想與教師探究,如果教師以對學生的問題,一點也不感興趣,學生也會沒有探究的興趣的。在做實驗時,學生為了探究新問題,有時會讓教師上課前沒有準備的實驗,這正説明了學生有探究的興趣,教師應盡力滿足學生的這些合理的要求。如我在講《燃燒與滅火》這一課時,學生做把火柴放在鐵片上,用酒精燈加熱,一會兒火柴的温度達到了着火點,自燃起來了,做完後,有個學生問我,把紙放在鐵片上加熱能不能也着火,我在課前根本沒有想到這個問題,為了學生的探究興趣,我又讓他們把紙放在鐵片上加熱看能不能也着火,最後,紙也燃燒起來,我認為這這樣做很有必要,讓他們敢想,敢做,敢探究學習,這樣學生的興趣得到了培養,探究慾望得到了加強,想信他們對於自然課也會感興趣,只要是學生想探究的問題,教師都應感興趣,只有這樣,學生的探究式學習興趣才能夠得到培養。

3、成功的體驗是培養學生探究式學習興趣的手段。學生的探究興趣是與成功相輔相成的,興趣可促使學習取得成功,而成功又可以激發學習的興趣。因此,在每一次課的教學中都要讓學生體驗到探究成功的喜悦。如我在做實驗前,總是讓學生先猜想實驗會出現的結果,在講《雷電》這課時,在我搖動起電機前,我讓學生先猜想會出現什麼樣的結果,有的同學説,會使兩個小球相撞;有的同學説,會使兩個小球相排斥;有的説會出現火花;更有的同學説會發生爆炸等等很多我所沒有想到的假想,等我做完實驗,結果正確的同學像是戰勝的將軍,不顧我的課堂,大聲歡呼“也--”,哪種表情,哪種喜悦,會讓他們對探究科學產生更加濃厚的興趣,在以後的學習中,會更加積極,形成一種無形的動力,推動學生的探究慾望,從而提高了學生的科學素養。

總之,對學生探究學習興趣的培養是多方面的,只有把學生探究學習興趣的培養放到重要的位置來抓,自然課的教學效果就會明顯得到提高。學生的這種探究學習興趣是需要激發和培養的,自然課教師應具備這種能力,在自然課教學中及科學課中,引導學生從無趣到有趣,由有趣到樂趣,由樂趣到志趣,形成自己的能力,為學生的終生探究科學的奧祕服務。

探究式學習 篇6

物理的基本特徵是:以實驗為基礎。所以,物理實驗是合作、探究式教學的重要方式。

合作、探究內容的教學和學習目標的實現,必須讓學生親身經歷豐富的合作、探究活動。在教學過程中,儘可能創造條件,多開展課堂內的、體現學生自主性的、與其他學生合作、探究的活動。在探究活動過程中,學生積極動腦動手,體驗科學家的樂趣和成功的喜悦,並從活動中領會科學探究的思想,把握科學探究的基本方法,同時可以加強學生之間的交流,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精神。

一、合作、探究式學習的必要性

教育部於2001年7月頒佈了《全日制義務教育物理課程標準(實驗稿)》中,提出物理課程的五項基本理念,其中第三項是“注重科學探究,提倡學習多樣化”。指出:物理課程應改變過分強調知識傳承的傾向,讓學生經歷科學探究過程,學習科學研究方法,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實踐能力以及創新意識。改變以教材為本、實驗為輔的教學模式,提倡多樣化的教學方式,鼓勵將信息技術滲透於物理教學之中。實施探究性學習,不僅要重視知識與技能,還應當將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都列為同樣重要的方法。

我國初中物理教學經過廣大物理教育工作者的辛勤努力,質量不斷提高,積累了不少經驗。但我們應該承認,現在仍有一部分教師在施教過程中採用傳統的“填鴨式”教育,師生之間、學習之間缺乏必要的合作,也剝奪了學生探究的機會,使學生成為知識的容器。這不僅影響了學生對科學知識的認識,還扼殺了學生的創造能力和思維能力的發展。實施以實驗為基礎的合作、探究式學習,能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培養學生團隊合作精神;實施以實驗為基礎的合作、探究式學習,可以讓學生在良好的物理環境中充分運用眼、耳、鼻、舌、手等全部感覺器官,在全面系統地感知物理現象的基礎上,去發現和認識物理世界;實施以實驗為基礎的合作、探究式學習,可以促進具體的形象思維向着抽象的邏輯思維轉化;實施以實驗為基礎的合作、探究式學習,有利於學生樹立科學思想,培養科學態度,形成科學作風,學會科學方法,發展科學思維和陶冶科學情操。這種最基本的科學訓練,對每位學生,無論是將來繼續深造,還是直接參加社會實踐,都是至關重要的。

二、合作、探究式學習的環節

我認為要實施以實驗為基礎的合作、探究式學習,應該從以下四個環節着手:

1、明確實驗任務

教師根據教學內容提出本節課要研究的問題及要求,師生共同提出問題的假設和解決問題的方法。任務要提得明確,要求要説明具體,使學生能把握要領,掌握分寸,力求做到:實驗操作多而不亂,分析討論活而有序。

2、進行實驗研究

以實驗小組為單位,組內成員分工合作,共同帶着研究任務進行實驗觀察,測量對比、分析討論。要讓每位學生都動手做,動眼看,動腦想,動口講。在學生實驗研究過程中,教師要認真指導,發現情況及時解決,只有恰當的引導和適時的點撥,才有良好的試驗效果。

3、得出實驗結論

實驗完畢,教師應及時組織學生對實驗過程和實驗記錄數據進行分析、討論,引導學生得出結論,儘量讓學生動腦、動口,使學生逐步學會使用正確的科學語言來表達。

4、檢查知識應用

學習知識,目的是為了應用。在學生完成實驗,得出結論的前提下,設計2~3題有針對性習題,讓全體學生獨立完成,只有這樣才能達到深刻理解和熟練運用的目的。

當然,以上四個環節並不是固定不變的模式,教師可根據教材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情況適時進行調整。

三、合作、探究式學習的做法

為了使每位學生能夠動手、動腦、動口,我把演示實驗改為學生探究式實驗,把班級學生分成若干小組,但不以學習成績作為唯一標準,每組3位學生,可以取長補短,互相幫助,互相啟發,學生可以各抒己見,探索創新,從而營造學生自主表達、共同學習的活動氛圍。

下面我以“電磁感應”實驗教學為例,這節課我把演示實驗改為學生探究性實驗,首先要求各組學生按照九年級物理下冊教材(即義務教育課程蘇教版教材)第52頁、圖16—37組裝器材,要求組裝得既快又好,對於器材組裝得最快、最好的給予表揚,激發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然後組織學生實驗,讓各小組把電磁感應實驗電路閉合,並提醒各組學生都觀察小量程電流表指針的偏轉情況,線圈在磁場中靜止時,大部分學生觀察到小量程電流表的指針並不偏轉,只有一些教師認為“不守紀律”的學生開始用手指左右擺動線圈,驚奇的發現並大聲説:小量程電流表的指針發生偏轉了,但偏轉角度很小。這時,教師讓每一組學生都左右擺動線圈,並加快擺動速度,重複多次,讓每一位學生都觀察清楚。

此時教師指出:物理學家法拉第就是從這個實驗中獲得一個偉大地發現,使電能大規模的應用成為可能。通過這個實驗,學生真正體驗到1831年英國物理學家法拉第發現電磁感應原理時的欣喜,並激發出自主實驗的迫切願望,學生感到他們正在從事探究一個偉大發現的實驗,從而信心百倍,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使他們迫不及待地想進行下一步研究。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積極的、主動的去探明產生感應電流的條件、決定感應電流的大小和方向等因素。 學生經歷了假設、實驗驗證、推理分析等環節,自己重演了電磁感應現象發現的過程,在教師的點撥下,實驗小組及時交流經驗,漸漸摸索出了電磁感應的.原理及其特點。通過學生親手做實驗,親口總結得出的結論容易記住,並會應用,並能體現“重演”科學發現時探究實驗的魅力。

四、合作、探究式學習的啟示

(1)實施以實驗為基礎的合作、探究式學習,給學生提供了學習的時間和空間,最大限度調動了學生主動參與的積極性。讓學生在實驗探究中學習新知識,體會成功的喜悦,哪怕是細微之處的成功,從而使學生的認知、情感、意志、觀念以及人格和個性都會得到全面發展。學生經歷科學探究過程,不但可以學到科學知識,練習操作技能,而且能夠進一步激發學生對科學的興趣,懂得認知未知事物的研究方法,發展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思維意識。不僅如此,探究活動在學生對科學本質的理解和科學價值觀的樹立上,都能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2)教師要不斷學習,更新教學觀念,提高業務水平。組織實施實驗探究,對教師的整體素質要求較高,要求教師不但要具有高深的專業知識,而且要了解所教學生的文化基礎、學習能力,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設計不同的教學目標,提出合適的實驗課題,找到創新教育的契合點。教師在課前要做大量細緻的準備工作,預見學生在實驗探究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難,做好給學生以幫助的準備,在課堂上要能夠及時反映併合理評價每一種方案。

(3)實施以實驗為基礎的合作探究式學習,要改變評價模式,以更有效的措施激勵學生。問題解決方案設計的成功與失敗、實驗完成的好與壞、結論的統一性等都不能作為評價學生的唯一標準,而是考察學生在問題解決過程中思維水平的變化、細節問題的處理、修正本組方案的能力、合作能力等。學生的收穫在問題解決過程中,教師的評價也在問題解決過程中,要增加學生之間的互評,更主要的是教育行政部門要改變對教師的評價模式,不能以學生的成績作為衡量教師業績的唯一標準,要加強學生實驗操作考核的力度,衡量學生的動手能力,加大實驗資金的投入,確保實驗的正常運轉,只有這樣,才能全面推行素質教育。

(4)實施以實驗為基礎的合作、探究式學習,有利於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有利於培養觀察能力、實驗操作能力、實驗設計能力、實驗記錄能力;有利於培養學生髮現問題,並用一定的科學方法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團結協作、探究、創新精神;有利於學生動手實踐技能和信息交流技能的自我培養和訓練;有利於培養學生的歸納、邏輯推理能力,以及發展學生的探究精神和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

總之,在以實驗為基礎的“合作、探究”過程中,教師始終起到引導作用,是學生的領路人,想方設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充分體現學生的自主性、參與性,實現了從被動學習到主動學習。同時,學生通過參與整個探究過程,積極思維,大膽想象,培養學生終身的學習興趣和探究物理知識的基本技能和科學方法,不僅獲得了知識和技能,還提高了學生在設計探究方案、應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等方面的創新能力,培養了學生合作學習的品質,增強了學生之間的友誼,從而培養了學生諸多的現代素質,也大大提高了教學效果。

探究式學習 篇7

一、創設情境,引導參與探究

只有在和諧、民主的課堂上才能萌發探究的種子.健康的課堂氛圍有利於構建平等的師生關係.使學生感動舒適、愉悦,從而能夠更好的激發潛能,展示自我.首先,教師應該有對學生充滿信心,相信學生髮現問題、解決問題、自我創造的潛能.把課堂交給學生,讓學生在討論中學習、修正、昇華.鼓勵學生的發現,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愉悦.同時要引導學生討論、思考的方向,使課堂能夠在掌控之中.其次,平等的師生關係.探究式學習改變了過去“一言堂”、“滿堂灌”的教學方式.師生都是學習的參與者.教師從權威的神壇上走下,把自己看作一箇中等水平的學生,站在學生的角度來思考問題.教師的引導作用滲透到教學的各個環節,在教學中,要不斷更新觀念,與學生一起查閲資料,尋求答案.真正做到教學相長.

二、激發興趣,主動發現問題

美國心理學家布魯納説過:“學習的最好動機,乃是對所學教材本身的興趣.”興趣是求知的動力,但是學習興趣並是不會是天生的,需要教師來充分引導、調動.喚起學生強烈的求知慾望,讓學生能動的發現問題、深入探究是教學成功的關鍵.另外,既然是激發,一方面不是強制性的使其接受,另一方面要有力的引導,而不是放任自流.在教學中怎樣才能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呢?首先,要充分利用化學學科的特點,利用化學實驗來吸引學生.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在第一堂化學課上,可以設計幾個化學趣味實驗,如空杯生煙、魔棒點燈、火樹銀花等來吸引學生眼球.這些小實驗對多年從事化學教學的我們來説可能是司空見慣的,但是卻能充分調動沒有系統學習過化學知識的初三新生的積極性.從而使他們對化學學科的興趣放在一個較高的基點.其次,聯繫生活,學以致用.化學知識從生活實踐實驗中得出,回頭來又能作用到生活實踐中去.從講解演示,到實驗探究,處處都能和生活實踐聯繫起來.例如,在學習元素的概念時可以給學生提出這樣一個問題:鐵是人體中重要的微量元素.資料顯示,成人體內的鐵收集起來可以做成7顆鐵釘.小明看到這則信息後就拿磁鐵在自己身上試驗,結果並沒有吸引出鐵來.這是為什麼呢?這個問題設計幽默有趣,同時和生活聯繫緊密,能較好地調動起學生思考的積極性.

三、鼓勵合作,培養團隊精神

探究性學習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對事物形成自己的見解.在保持個性的同時,更加註重小組合作精神.現代社會是一個協作共贏的社會,個人要想獲得成功必須融入社會.在小組活動中,學生一方面要有獨創的思維和見解,同時能將自己的意見表達出來;另一方面,要能夠聽取別人的意見,做到兼容幷蓄,取長補短.小組合作不能僅僅是形式上的合作,更應該注重合作內容.一般來講,我們可以把小組合作分為課前協作,課內討論、課後研習三種形式.

(1)課前協作.即課前的準備工作,這不僅僅指對教材的預習,還包括知識準備、資料查閲、實踐調研、探討交流等多方面的內容.教師可以根據各活動小組的具體情況佈置相同的和不同的子課題.各小組內部也可以進一步進行細緻分工.在規定時間內每名學生交出自己的調研報告,小組內部進行交流後,各小組長整理出本組的調研報告.

(2)課內討論.即在課堂上針對某一問題進行討論,討論過程中小組成員之間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在允許保留個人意見的前提下形成一致的見解.不磨滅個性的同時培養團隊精神.

(3)課後研習.課後的交流與反思.包括以下幾種情況:課堂知識技能的鞏固、練習;教材知識的延伸,課堂學習的進一步拓展;小組內的互幫互助、共同進步;應用已有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等.四、啟發思考,萌發個性品格學科素養的培養至為重要.要培養學生由個別現象歸納出普遍規律,由普遍規律解釋個別現象的能力.我曾經給學生交過一個故事:“一羣科學家坐船來到一個小島,剛一下船就看到一隻黑色的山羊.一個科學家説,這個小島上的山羊都是黑色的;另一個科學家説,你説的不對,只能説我們看到一隻黑色的山羊,而不能確定整個島嶼上的山羊都是黑色的;第三個發言的説,我只能確定這個島上確實有一隻羊,我們看到的這一面是黑色的.”學生在歡笑過後思考故事的內涵,能夠慢慢體會科學研究的態度和方法.在學習酸鹼指示劑的時可以給學生介紹羅伯特波義耳發現酸鹼指示劑的過程,設計問題給學生留下思考的空間.讓學生能夠主動的從硫酸的性質想到酸的通性,由紫羅蘭花瓣遇酸變色拓展到所有紫色花瓣、其他顏色花瓣遇酸是否會改變顏色.再如,引導學生由氯酸鉀的性質推斷碘酸鉀的性質;由碳酸鈣的性質推斷碳酸鋅的性質;由過氧化氫的化學式推斷過氧化鈉的化學式等等.獨立思考能夠讓學生遇到問題後能夠獨立拿出解決方案,分析方案的可行性,解決問題並再學習、再創造.進而形成終身學習的品格和敢於擔當的人格.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yusuibi/jkkyrz.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