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育隨筆 >

內容分析法與文本分析法的異同 教學總結

內容分析法與文本分析法的異同 教學總結

內容分析法與文本分析法都是對用文字、圖形、符號、聲頻、視頻等紀錄保存下來的資料內容作為分析的對象,在傳播學的研究方法中,兩者分屬於定量分析與定質分析。雖然兩者分析的對象有所關聯,甚至重疊,但由於兩者採用了不同的分析處理方法,因此,兩者有所區別。如何正確認識兩種方法的本質、相互關係以及兩者整合應用的可能性,將是本文力圖探究的問題。

內容分析法與文本分析法的異同 教學總結

文本分析法是對用文字、圖形、符號、聲頻、視頻等紀錄保存下來的資料內容作為分析的對象,在傳播學的研究方法中,屬於定質分析。筆者對文本分析法如下定義:“按某一研究課題的需要,對一系列相關文本進行比較、分析、綜合,從中提煉出評述性的説明”。它採用的是客觀、非接觸性的特徵描述。換句話説,文本分析法是一種根據文本的實際情況進行解析的過程,步驟並不固定,一般為文本查閲、鑑別評價、歸類整理。

 定量與定性結合,這種優點能夠達到對文獻內容所反映“質”的更深刻、更精確、更全面的認識,得出科學、完整、符合事實的結論,獲得一般從定性分析中難以找到的聯繫和規律。揭示文獻的隱性內容。

缺點:有個人主觀化趨勢,一般推斷較為困難。適合特殊規律、小羣體規律研究。

一、概念

   傳播學家伯納德貝雷爾森曾於1952年發表的具有權威性的著作《內容分析:傳播研究的一種工具》中,對內容分析法定義:“一種對具有明確特徵的傳播內容進行的客觀、系統和定量的描述的研究技術”。

    筆者對文本分析法如下定義:“按某一研究課題的需要,對一系列相關文本進行比較、分析、綜合,從中提煉出評述性的説明”。

二、相似性

客觀、系統以及非接觸性的特徵描述,不僅適用於內容分析法,對文本分析法也同樣適用。

1、客觀

用事實以及數據説話,是兩者客觀性的主要表現。所分析的對象,對於內容分析法來講,是有明確特徵的傳播內容;對文本分析法來講,則是十分顯著的文本外部特徵。它們都從不憑空推測分析對象背後可能含義,而依賴於固有的分析程序來得出結論;一旦研究目的與範圍確定,就要儘量排除認為因素的影響,做到客觀、無偏向。

2、系統

一般而言,內容分析與文本分析的對象都是大量的、系統化的、具有一定歷時性的文獻;都要面對如何確定調查範圍和取樣的問題。系統化調查取樣是分析的基本前提,必須有足夠的數據來克服可能出現的隨機偏差。除語言符號分析等特殊情形之外,單個的、少量的文獻通常不能作為分析的依據。

3、非接觸性

內容分析與文本分析都是通過對二手資料進行的間接、非接觸式的研究方法,這一點與社會調查、訪談、實驗等研究方法有着根本的差異。

4、主觀參與性

儘管兩者都是基於事實進行分析,在內容分析法的運用中,由於作為關鍵的類目體系十分不穩定、不繫統,經常因研究者及研究目的的不同而改變,這一過程的是相當主觀的、人為的、定性的過程;文本分析法更因研究者為自身價值觀念、政治立場、知識構架、認知體驗所影響,而對文本中各種符號的“所指”得出不同結論。相對的主觀性是兩者不可避免的。

5、目的

按照傳播學研究的通常説法,內容分析與文本分析並不以其所依據的文本本身作為研究目的,一般可歸納為三點:將傳播內容與社會現實進行比較;推斷信息傳播者的態度、傾向;推斷傳播效果。

三、差異性

1、分析對象

內容分析的對象是以任何形態被記錄和保存下來並具有傳播價值的內容,它不僅適用於對科學文本內容的分析,而且還可用於非科學領域的一般文本的分析以及無文本實體的語言傳播的分析,甚至可推廣到動作、行為等非語言內容的`分析;文本分析卻以文本的外部特徵為主,故只適用於有實體形態的文本。

2、分析數量

一般來説,內容分析法直接針對單個樣本作技術性處理;文本分析法則常常是對某一課題系列文本的分析綜合。

3、內容處理

在對分析內容進行技術處理的時候,內容分析法通過對直接顯示的內容的量化處理,把內容分解為分析單元,由此來判別單元所表示的客觀事實;

文本分析法通過對文本本身的文字、符號、語境等來解析、鑑別並作歸類整理,於此基礎之上挖掘文本的間接的、潛在的動機和效果。

4、分析程序

(1) 內容分析法包括兩方面的工作,一是如何對一份內容資料進行分析以取得量化的結果;二是如何根據課題的需要,設計選擇系統化分析的模式,合理地把各種內容分析的量化結果加以比較並定量地説明研究的結果。

詳細來説,把內容資料進行量化處理有如下步驟:

內容抽樣:選取進行內容分析的樣本。在確定總體時,必須注意總體的完整性和它的特殊性。;

類目與分析單元的決定:內容分析工作,就是要按預先制定的類目表格,按分析單元進行系統判斷、記錄各類目所表現的客觀事實(類目,即根據研究假設的需要,把資料內容進行分類的項目;分析單元是指在判斷分析時判定的最小單位,它可以是時間間隔、文章段落、句子或字數,也可以是電視節目的鏡頭、場景等等。)。通常類目的形成有兩種方法,一是依據傳統的理論或以往的經驗,或對某個問題已有的研究成果發展而成;二是由研究者根據假設自行設計而成;

評判記錄:按照預先制定的類目表格,按分析單元順序,系統地判斷並記錄各類目出現的客觀事實和頻數。

信度分析:兩個以上參與內容分析的研究者對相同類目判斷的一致性。一致性愈高,內容分析的可信度也愈高;一致性愈低,則內容分析的可信度愈低。信度直接影響內容分析的結果。內容分析必須經過信度分析,才能使內容分析的結果可靠,可信度得到提高。 

(2)文本分析法是一種根據文本的實際情況進行解析的過程,步驟並不固定,一般為文本查閲、鑑別評價、歸類整理。

5、結果表述

內容分析隸屬定量分析,量化的分析手法要求對內容加以分析性歸類,即強調什麼、忽略什麼,對於結果的描述也往往是定量的統計描述;文本分析隸屬定性分析,通過對文本中字詞句以及符號的詮釋,結果總是對被事實資料作出評述性説明。

四、內在的一致性邏輯

通過以上表淺的對比,內容分析法與文本分析法既有相似之處又有明顯的差異,但是,仍有某種共同的本質貫穿其間。筆者認為,有可能採用某種一致性的程序框架予以承載,折中框架可描述為:藉助運算或詮釋,將客觀實在量化或推導,發現隱含於大量文獻羣背後的潛在語境與語義。至於兩者的差異性問題,筆者將其歸結為該框架中的某些可控變量及由此變量變化而引致的結果。

 

張富桂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yusuibi/ep94e4.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