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案模板 >

二年級上《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教案分析

二年級上《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教案分析

第一單元是在學生初步理解加、減法的含義,能夠口算兩位數加(減)整十數或一位數、筆算兩位數加(減)兩位數,以及會解答加、減法的實際問題的基礎上編排。主要教學100以內的連加、連減和加減混合,求比一個數多(少)幾的數的實際問題。

二年級上《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教案分析

首先來説説計算教學。

關於計算的新知識有以下三點:一是連加、連減、加減混合應該按“從左往右依次計算”的運算順序進行;二是計算連加、連減、加減混合式題可以列兩個連續的豎式或者把這兩個豎式連寫;三是計算連加、連減、加減混合應該口算與筆算相結合,提高計算的效率。

3、對靈活計算的要求高。學生在第一節課剛剛學會了連加連減豎式的格式,在第二課時就要求靈活選擇口算或筆算的方法,對學生的要求很高。尤其是第二步能口算的(試一試),學生的錯誤更多,因為以前都是把豎式的結果直接寫在等於號的後面,而這樣的題目卻要求把豎式的結果在腦中口算後再寫出得數。原教材是在二下學習連加的豎式,介紹了三種方法,連減和加減混合的題目沒有要求用豎式計算。

針對學生的問題,我想我們在教學時可以這樣處理:

1. 聯繫解決實際問題的.步驟,體會運算順序規定的合理性。

運算順序是為了進行混合運算而作出的規定。人們共同遵循規定就能避免混合運算時的混亂,確保計算正確、結果唯一。解決實際問題經常要列式計算,算式的運算順序不應與解決實際問題的步驟相矛盾。例1和例2都在解決實際問題的情境中教學連加和加減混合運算,能夠讓學生體會運算順序是合理的規定。

學生在一年級上冊“1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單元,曾經接觸過簡單的連加、連減和加減混合,初步知道算式裏的“加號在前先算加法,減號在前先算減法”。也就是説,學生已經初步知道了連加、連減和加減混合的運算順序。本單元繼續教學100以內的連加、連減和加減混合,教學時應該注意三點:

(1)教學時要先複習連加連減和加減混合的口算,讓學生重温運算順序。

(2)幫助學生説清楚每一道算式的計算步驟。學生一般會説清楚第一步算什麼,如例1的算式19+27+26,先算19+27。他們也知道接着算什麼,但不會照“第一步計算的結果再加26”“第一步計算的結果減33”這樣表述。教學時,要幫助學生説清楚第二步計算的具體內容,感受這一步是前面計算的結果與算式裏第三個數的運算。

(3) 聯繫解決實際問題,體會運算順序是合理的規定。例1求三個人一共折多少隻小船,可以先求出圖畫裏左邊和中間這兩人一共折幾隻小船,再求三個人一共折的只數。在算式19+27+26中,先算19+27=46,再算46+26=72,與解決實際問題的步驟完全一致。例2求還剩多少隻小船,可以先算出一共折了多少隻,再從中去掉送給幼兒園的小船隻數。所以算式38+42-33應該先算38+42=80,再算80-33=47。聯繫實際問題的解答步驟和數量關係,解釋連加、加減混合算式各步計算的具體含義,學生能夠體會到“從左往右依次計算”的合理性。

2. 教學連豎式,進一步強化運算順序,鞏固加、減法計算。

本單元採用 “分豎式”或“連豎式”計算連加、連減和加減混合。“分豎式”把兩步計算列成兩個獨立、完整的豎式分別進行。這樣的豎式學生容易掌握。“連豎式”把兩個豎式連起來寫,先寫出第一步計算的豎式,再把第二步計算接着前一步的得數寫,把兩步計算的豎式連成一體。學生以前沒有用過這樣的豎式,但是通過比較能夠體會這樣寫比較簡便。

學習“連豎式”計算,對學生有三個好處:(1) 連豎式的兩次計算是根據運算順序進行的,寫連豎式能夠強化運算順序。尤其是第二步計算接着第一步的得數寫,充分體現了第二步計算是第一步計算的結果與算式裏第三個數的運算。 (2)連豎式只是把兩個加、減計算的豎式連着寫,但每次計算都是100以內的加、減法筆算,與學生已有的計算習慣和能力比較接近,他們接受連豎式不會有大的困難,還有利於鞏固100以內的加、減法筆算。(3) 沒有括號的連加、連減和加減混合都要從左往右依次計算,都可以寫連豎式計算。學生在連加里學習的連豎式,在連減和加減混合計算中繼續運用,就能越來越熟練。

以前教材中還有三個數一次相加的形式,但是這種寫法只適合連加。因此,教材沒有介紹三個數一次連加的豎式,而統一採用分兩次計算的兩個豎式連寫的形式,以降低難度,防止豎式寫法上的混淆。

學生計算連加、連減和加減混合,可以自主選擇採用分豎式還是採用連豎式,教學時一方面要尊重學生對筆算形式的選擇,另一方面也要適當引導他們主動使用連豎式。《教學用書》中是這樣表述的:着重讓學生掌握用兩個豎式連寫的方法計算有關的連加、連減兩步計算式題。

3. 靈活運用口算與筆算,提升計算能力。

本單元的連加、連減和加減混合中,有些是兩位數與一位數或整十數的加、減計算,可以口算,有些是兩位數與兩位數的加、減計算,需要筆算。學生通過辨認連加、連減和加減混合式題中,哪些能口算、哪些要筆算,做到能口算則口算,需筆算就筆算,他們的計算能力就得到了提升。編者的想法很好,但是通過我們的教學實踐可以發現,這裏正是教材的難點所在。“在計算時,如果哪一步可以口算出結果的,就可以不寫豎式”這句話,很好理解,學生卻很難做到。

教學時,一方面要適當加強兩位數加(減)一位數或整十數的口算練習,另一方面要培養學生認真審題的習慣,看清楚題目裏有哪些計算,分辨哪些可以口算、哪些應該筆算。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anmuban/r9vjyq.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