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案模板 >

《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一》教案

《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一》教案

作為一名教師,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案,教案是備課向課堂教學轉化的關節點。那麼什麼樣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一》教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一》教案

《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一》教案1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會口算100以內整十數加減整十數和兩位數加減一位數和整十數。

2、使學生能夠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

單元課時數:15課時

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一)(15課時)

整十數加、減整十數…………………………………3課時左右

兩位數加一位數和整十數…………………………4課時左右

兩位數減一位數和整十數…………………………6課時左右

整理和複習…………………………………2課時左右

四十五 整十數加、減整十數(一)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整十數加、減整十數(一)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通過觀察操作,讓學生掌握整十數加減整十數的計算法則,並通過各種形式靈活的加減法練習,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熟練地進行計算。

2、過程與方法:通過觀察、思考、操作、交流幫助學生理解整十數加減整十數的方法和思維過程,並在小組合作中培養了思維能力、表達能力與人際交往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使孩子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聯繫,並感受數學可以幫助解決生活問題的作用。

教學重點:學生掌握整十數加減整十數的計算法則

教學難點:學生熟練地進行計算

教學方法:小組合作交流法、談話法

教具學具:小棒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1、以故事形式引出一幅鮮花盛開的公園一角的畫面。

師:公園裏鮮花盛開,已經很美。節日快到了,人們希望公園更美,工人叔叔又運來好多鮮花。(出示工人運鮮花的場景圖)。

2、提出問題。看到這麼多盆花,你想提什麼問題?

(1) 工人叔叔運來幾種花?

(2) 紅花、黃花、紫花各有多少盆?

(3) 紅花和黃花一共有多少盆?

(4) 工人叔叔要搬走10盆紫花,還剩多少盆紫花?

……

二、探究問題。

小精靈也來了,他問小朋友:“誰能説一説,剛才一些問題可以怎樣算?

(1) 藉助情境圖,引導學生思考怎樣列式計算。

紅花和黃花一共有多少盆?— 10+20

還剩多少盆紫花— 30-20

(2) 組織學生交流計算方法:

(a)計算整十數加、減整十數可以用“十”作單位數出結果(十個十個地數)。

(b)又可以根據整十數的組成想出得數(1個十和2個十合在一起,一共是3個十,是30)。

(C)3個十去掉1個十,還剩2個十,是20)。

(d)還可以轉變成10以的加減法來計算(1+2=3, 10+20=30;3-1=2,30-10=20)。

三、鞏固練習。

1、 P57做一做。

2、 練習十第1—3題。

板書:整十數加、減整十數

10+20= 30-10=

《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一》教案2

單元教材分析:100以內的加減法是生活中常用的數學知識,是生活數學的體現,它的學習對學生學習多位數加減法以及乘除法的基礎,同時也是日常生活中經常使用的心算。因此這一單元的教學是全冊的重點,這部分知識的掌握對以後的計算的正確和迅速程度產生直接影響,不僅有利於學生在用數學中進一步領會加減法的含義,而且還可以為今後發現和解決稍複雜的實際問題打下基礎。本單元的計算按難易程度分三段編排:整十數加減整十數、兩位數加一位數和整十數、兩位數減一位數和整十數。

各節中教學內容的編排大體分為三個層次:一、以實際情境提供計算題,並呈現多種計算方法,二、讓學生動手操作理解和掌握算法,第三、脱離直觀手段,讓學生思考算法,算出得數。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發,提出有關計算問題,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並使學生感受到數學與日常生活密切聯繫。教學過程中,由動手操作,觀察、交流依靠動手和實物思考到脱離實物思考,遵循了由具體到抽象的原則,有利於促進學生抽象思維能力的發展。

在教學中以具體事物和學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出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再通過動手操作促進學生理解知識,利用小組合作交流與獨立思考的方法內化知識,促進思維的發展。

單元教學要求:

1、使學生會口算100以內整十數加減整十數和兩位數加減一位數和整十數。

2、使學生能夠運用所學是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引導學生獨立思考與合作交流。

3、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景中學習計算,培養學習興趣和計算意識。

單元教學重、難點:

(1)100以內的加減法計算教學是本單元的重點

(2)兩位數加一位數(進位)和兩位數減一位數(退位)的計算是本單元的教學難點。

單元課時安排:

1、整十數加、減整十數………………………3課時

2、兩位數加一位數和整十數…………………4課時

3、兩位數減一位數和整十數…………………6課時

4、整理和複習…………………………………2課時

NO:1

教學內容:整十數加減整十數(P56—57例1及做一做,練習十1—3T)

教學目的:

1、初步掌握兩位數加整十數(不進位)的口算方法,正確進行口算。

2、培養學生的心算能力、仔細審題的良好學習習慣。

3、通過小組學習,培養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能力。

教學重點:正確掌握口算方法。

教學難點:培養學生的心算能力。

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從生活經驗入手,培養學生仔細的觀察能力

(課件出示場景切換,配上明快的背景音樂:春天在哪裏)

1、師:春天到了,你發現了我們周圍發生了什麼變化?你認識春天的什麼花?

(課件切換到夷陵廣場或書上的主題圖)

2、師:瞧,這些美麗的花將我們的大自然裝點得多美啊!你能估計一下,這裏大概有多少盆花嗎?

大概有多少黃花?多少紅花?

3、課件從左慢慢移入一個花農騎車進入。

師:你知道他是幹什麼的嗎?你怎麼知道的?

他要去幹什麼呢?咱們都是少先隊員要學着助人為樂,今天我們就去幫助他擺花盆吧!

二、創設情景,在生活中學習。

1、初步認識,出示例1圖

師:看這裏的鮮花可真漂亮,它們各有幾種顏色?有多少盆?你是怎樣最快的數出來的?

你能自己看着這些花提出不同的問題嗎?

學生分組互相提出問題,並列出算式。

2、信息反饋,交流整理。

師:剛才老師看見小朋友們在小組裏説的可認真了,那誰願意大聲的説出自己的問題和算式呢?

師選擇的板書算式。10+20你是怎麼算的呢?這道題哪個組的算法最多?用你自己最想用的方法在組裏説一説計算方法。

師:今後在計算時可以用你自己最喜歡的方法計算。

(課件裏花農伯伯説:小朋友們快來幫我擺花盆吧。我要搬走10盆花,)

師:同學們,你們能據花農伯伯説的話來完整的説出一個數學問題嗎?自己想一想這樣解答?你是怎麼想的?還有誰有不同的想法

3、鞏固練習,

P57面的做一做,用小棒擺一擺,算出結果。

4、觀察整理,總結方法。

師:今天我們學的算式,你看看它們有什麼特點?它們都是什麼數?(他們都是整十數,)

師:在計算時要怎麼辦?(整十整十的相加減)

三、強化練習,

1、練習十的1T

(出示1T圖)老伯伯看見同學們這麼熱心特地買來礦泉水來謝謝大家了。你能看着圖説出圖意嗎?

師:用你自己喜歡的方法解答這道題,並説説你是怎麼算的?

獨立計算後集體訂正。

2T:獨立計算,並仔細觀察。

上下2題什麼不同的地方?3+2裏的3表示什麼意思?30+20裏的30又是什麼意思?

在計算時要注意什麼?

(在計算時要注意,記數單位相同才能相加,整十的要和整十的相加減,幾個一要和幾個一相加減。)

3、課堂作業

P58面的3T

看懂圖意,獨立列式

四、全課總結。

你知道我們今天學習了什麼知識嗎?板書課題:整十數加減整十數。

對,我們今天學習的是整十數加減整十數,在計算時一定要看清楚怎麼加減。

《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一》教案3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68頁例2,練習十二第5、6、8題。

教學目標:

1. 掌握兩位數減一位數退位減法的計算方法,能正確地進行退位減法的計算。

2. 經歷探索兩位數減一位數退位減法計算方法的過程。

3. 感受退位減法與實際生活的緊密聯繫,體會退位減法在生活中的作用

重點難點:

1.掌握兩位數減一位數退位減法的計算方法。

2.鼓勵學生用多種方法進行計算。

教具、學具準備:

1.教師準備情景圖的課件。

2.學生準備3捆6根小棒。

教學過程:

一、學前準備

口算。(電腦出示。學生開火車練)

11-3= 13-8= 17-9= 14-5=

15-7= 12-3= 16-8= 13-7=

師談話:上節課我們學習了什麼知識?我們來做幾道題,並説説你是怎麼想的?

38-6= 87-3= 96-6=

師談話:把它們改為38-9=、 87-8=、 96-8=,你會算嗎?仔細觀察你發現了什麼?

同學們發現兩位數個位上的數都比減數小,如果直接減,夠不夠減?(不夠減)那這三道題怎麼計算呢?(退位),這節課我們一起研究兩位數減一位數的退位減法。

板書課題:兩位數減一位數退位減法

二、探究新知

(一)教學例2。

1、引導學生從問題情境中列出減法算式。

課件演示:玩具商店的玩具貨架畫面。

師:上節課我們已經學會了根據貨架上玩具單價解決“有35元錢,買一個大象玩具,還剩多少元”等問題。圖上還告訴我們哪些有用的信息?(屏幕上突出貨架下半部分的兩輛玩具汽車圖)。

生:圖上告訴我們兩輛玩具汽車的價格是15元和36元。

課件繼續演示:兩個小朋友進行對話。左邊的小朋友在問:“我只有8元,想買一輛賽車玩具,還要攢多少元?”

師:圖上兩個小朋友在説什麼和想什麼?

生:左邊的小朋友説:我有8元,想買一輛單價36元的玩具汽車,還要攢多少元錢?右邊的小朋友在想怎樣算才知道還要攢多少元錢?

師:你知道怎樣列算式嗎?為什麼這樣列?

生答師板書

36-8=

2、引導學生探索計算方法

(1)師:算式36-8和前面所學習的35-2、76-4等算式相比較,有什麼不同?

生:35-2、76-4等算式被減數個位上的數夠減;而36-8被減數的個位上的數不夠減。

師:不夠減怎麼辦?我們先用小棒擺一擺。

動手擺小棒,分組討論36-8的計算方法。

(2)引導學生説交流擺小棒的方法。

師:誰來説一説你們小組擺小棒的過程和方法?

生:6不夠8減,我們先打開一捆和原來的6根合併在一起是16根,再從16根裏面減去8根。

師:16根減去8根還剩8根,再加上剩下的2捆(20根)一共還剩28根。在算式後面寫上得數“28”。

(3)引導學生總結計算方法。

師:從剛才擺小棒過程中你發現了什麼?誰能根據擺小棒的過程説一説36-8的方法?

生:從剛才擺小棒的過程中我發現計算36-8,可以把36分成20和16,再用16減去8,最後把8和20合起來就是36-8的差。

結合生答師板書:36 – 8 = 28

/ \

20 16_8

8

(4)引導學生探索另外的算法。

師:還有其它算法嗎?

生:也可以把36分成26和10,10減8得2,再用26加2得28。

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

36 – 8 = 28

/ \

26 10_8

2

教師小結:剛才我們用了幾種方法計算了兩位數減一位數的退位減法,在以後的計算中怎樣簡便就怎樣算。

三、鞏固練習

1、完成第68頁“做一做”第2題。

先由學生獨立計算(可指定學生在黑板上計算,其餘的在下面練習),然後集體訂正。

訂正答案時指定1到2題讓學生説一説自己的計算過程,重點讓他們説一説:當個位上的數不夠減時,怎麼辦?

2、完成練習十二第5題。

先學生獨立計算,然後集體訂正。結合訂正答案的過程讓學生説一説81-4和60-3的計算過程與方法,讓他們進一步感受退位減的過程 。

3、完成練習十二第8題。

先讓學生明確計算任務,然後獨立算,最後訂正。

四、課堂小結

教師:請同學們回憶一下,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麼知識?

學生:這節課我們學習了兩位數減一位數的退位減法。

教師:怎樣計算兩位數減一位數的退位減法?

五、作業

練習十二第5、6題。

《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一》教案4

教學內容:

人教版教材一年級下冊第65頁例2及相關練習。

教材簡析:

本節課內容是在上冊學習了20以內進位加法,和在本單元中學習了兩位數加一位數、整十數(不進位)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既是對已學知識的進一步深入,同時又為今後學習列豎式的加法(進位)奠定基礎。本課對理解“個位上相加滿十向十位進一“是教學難點和重點,通過舊知遷移,感知“進位”的必要性。藉助學具操作,引導比較,自主探究,互助學習等方式。溝通算法間的聯繫,強化學生對進位加法特點的理解。通過多種方法幫助學生理解算理,建立對進位加法過程中算理的表象感悟,能清楚用語言表徵出來,並能運用新知解決數學問題。

教學目標:

1.讓學生理解兩位數加一位數(進位)的算理,掌握方法,能熟練正確進行口算,解決生活中的數學問題。

2.讓學生經歷通過學具操作,觀察思考,對比研究,合作交流,等方式的研究過程,理解並掌握“個位相加滿十進一”的算理。

3.使學生感受到不同計算方法相互間是有聯繫的。

教學重點:

理解掌握兩位數加一位數(進位)口算方法。

教學難點

理解“個位相加滿十進一”的算理。

教學準備:

課件、情境圖、小棒、計數器等。

教學過程:

一、複習梳理,利用舊知的經驗為新知遷移做鋪墊

課件出示複習題

(一)比一比,算一算(以開火車的方式進行)。

9+8= 35+20= 4+7= 32+5=

20+78= 3+9= 4+71= 32+50=

(二)列式計算,並説一説計算過程。

教師:先算什麼,再算什麼?結果是多少?

【設計意圖:通過複習20以內進位加法中的“湊十法”和兩位數加一位數(不進位)的舊知,幫助學生回憶,梳理已有的知識經驗,為新知學習做好鋪墊。】

二、創設情境,經歷探究進位加法算法的過程

教師:在我們生活中有許多需要用加法來解決的數學問題,讓我們帶着數學的眼光,一起去一(1)班聯歡會的現場看看吧。

(一)主題引入,信息整合

課件出示主題圖。讓學生觀察主題圖,説一説從圖中瞭解到哪些信息。根據學生髮現的信息,教師選擇性的進行板書。(課件演示突出有價值的信息進行閃爍。如“24瓶”“桌上有9瓶”可以添加這條信息。)

選取的信息有:盒子裏有24瓶礦泉水,桌子上有9瓶。

(二)提出問題,列式促研

1.讓學生提出問題:一共有多少瓶礦泉水?

(課件出示男孩提出的問題)

根據學生的回答,課件出示問題。

2.讓學生將條件和問題完整表述出來。課件進行完整性的呈現。

學生列出算式。(課件出示女孩列出算式)

3.比較算式,引入課題

板書算式:24+9=

4.提出問題:觀察算式24+5與24+9有什麼相同點與不同點?

學生可能會説,相同點:都是兩位數加一位數的加法算式。根據學生回答,教師板書課題:兩位數加一位數不同點:24+5是我們學過的加法算式,24+9比較難。(個位相加超過十,要進位)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會看情境圖的信息,培養學生收集信息,刪選信息、完整表述題意的能力。再通過複習題與新知算式的對比,初步感知“進位”,促進學生對新知展開探究的慾望。】

(三)學具操作,直觀感悟

1.思考:怎樣計算24+9=,課堂上沒有礦泉水瓶,用什麼學具代替我們擺一擺,算一算。

教師引導,藉助小棒代替礦泉水,嘗試擺一擺,算一算。

2.操作:同桌合作,擺出算式,算出結果。相互之間説一説是怎樣得出結果。

3.彙報交流,體現算法多樣化。

請學生板演算式中小棒的擺法。

預設學生可能出現這樣幾種思考方法:

方法一:左邊24中4根加上右邊9根中的6根合起來是10根,捆成一捆,一共有3捆就是30,再加上3根,共33根;

方法二:左邊24中1根加上右邊9根合起來是10根,捆成一捆,一共有3捆就是30,再加上左邊的3根,共33根;

方法三:左邊24中4根加上右邊9根合起來是13根,,20加上13就是33根;

方法四:直接往後數9個;

方法五:24加10再減1;

【設計意圖:通過學生動手操作,由具體的小棒呈現計算思考過程,突出舊知“湊十法”的遷移,對幫助學生理解抽象的算理提供直觀的表象支撐,而直接把4根和9根進行相加是13根,為“進位”的教學做好了鋪墊。在探究交流的過程讓學生初步體會到操作方法的多樣化。】

三、分析操作過程,把握本質,體會算理

教師引導學生回憶剛才操作交流的過程,共同分析方法一、二都是運用“湊十法”,方法三是直接把根數相加。

再次利用課件進行演示,回顧梳理。

(一)數形結合,初建模型

(課件呈現兩種方法,動態演示,突出10根小棒捆一捆),藉助小棒擺放,課件演示,體現思考過程。

教師:第一種方法中的原來的2捆為什麼變成了3捆?為什麼要把後面的幾根重新打捆?第二種方法中1捆多3根是怎麼得到的?1捆表示什麼幾根?

讓學生對着課件演示,説説自己的理解。教師引導學生從小棒演示過程按照“先……再……”的順序説一説。

【設計意圖:通過課件演示,幫助學生回憶動手操作過程,藉助小棒打捆,建立“進位”的直觀表象;再按照課件依次出示的順序,分別説説兩種算法中先……先算……。突出兩種算法的不同,進而突出每種算法的重點。強調10個一是1個十,滿十就要打捆的意識。】

(二)符號表徵,明確算理

結合小棒擺放圖,把算式過程圖填寫完整。

(課件出示算式,以學生表述過程陸續呈現步驟,突出算法不同。)

利用課件呈現小棒圖,出示算式,每種算法的呈現以小棒圖與口算過程圖相對照,幫助學生直觀理解算法。

教師:引導學生結合小棒擺放,説出算式一是把9分成兩個數,運用“湊十法”,先算什麼,再算什麼?結果是多少?算式二結合小棒圖,先算什麼?再算什麼?結果是多少?

(三)即時練習,深化算理

(課件出示)教材65頁“做一做”。

讓學生觀察小棒圖,根據自己的理解,完成練習,全班交流,課件反饋。

【設計意圖:課件演示兩種不同的方法,把小棒圖與口算過程圖對應起來,幫助學生由具體實物操作到符號抽象理解,明確計算步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在交流中培養學生語言表徵能力。即時練習給學生對新知理解基礎上再次回憶,形成計算策略,深化對算理的理解。】

四、專項練習,強化對進位加法算理的認識

(課件出示)

(一)快樂的小猴。(説一説□裏能填幾。)

(二)捉害蟲。(下面的計算對嗎,把不對的改正過來。)

(三)解決問題。

教材66頁第4題。

【設計意圖:設計幾個層次的趣味練習,讓學生在練習中愉悦情感,通過比較算法,錯誤辨析,溝通算法間的相互聯繫,強化對進位加法特點的理解。】

五、回顧反思,總結提升

通過本課的練習,你對加法計算有什麼新的收穫?

《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一》教案5

教學內容:綜合練習課(P59練習十8~11T及思考題)

教學目的:1、練習整十數加減整十數,掌握正確的計算方法。

2、創設生活情景,感受數學知識在生活中無處不在。

3、培養學生思維靈活性。

教學重點:正確計算整十數加減。

教學準備:小黑板,掛圖,口算卡,磁性教具

教學過程:

一、口算練習:

1、 40+30 90-50 100-80

95-5 80-80 60+6

40+20+8 80-50+4

40+50-30 90-60-10

(1)記時,獨立計算,集體訂正

(2)師:説一説,40+30=?你是怎樣想的?用小棒擺一擺,在小組裏説出計算方法。

(3)指名説出計算方法,還有誰的方法不同的?

2、算一算,練一練(第8題)

師出示口算卡片,開火車進行口算練習。

40+30 90-50 100-80

95-5 80-80 60+6

40+20+8 80-50+4

40+50-30 90-60-10

3、聽算

師報算式,生獨立計算,然後集體訂正,檢查聽算能力。

10+40+30 40+20+30

70-40-30 60-20-30

二、讀一讀,算一算

1、(課件出示P60 9T)

要求:1、讀一讀,讀懂題意。

2、指明讀題加深理解。

3、列式計算,並説一説,你是怎麼計算的?

2、磁性教具擺出10T

要求:1、仔細看圖,數一數桃和梨的個數。

2、比一比,誰的個數多?

3、指出同樣多的.部分和多餘的部分,

4、想一想,從桃裏去掉桃和梨同樣多的部分,剩下的是什麼?

5、在小組裏説一説誰比誰多,誰比誰少,多幾個?少幾個?再填空。

3、課件出示11T

先出示美麗的校園,在逐步出示三個同學的對話,

師:從剛才的對話中你知道了什麼?學校裏有什麼樹?你能提出什麼問題?

(1)在小組裏提出問題,並自己解答。

(2)全班反饋,説出你的問題和算式。

(3)説一説你是怎麼算出來的?

二、思維訓練

P60的思考題

下面每個括號裏能填什麼數?

《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一》教案6

一、教學內容

本單元是在100以內數的認識的基礎上教學的,主要教學100以內的基本口算:整十數加、減整十數;兩位數加(減)一位數和整十數。這些口算是進一步學習多位數的基礎,一定要加以重視。結合口算,教材還安排了用數學的(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或少幾的問題)內容。

二、教學目標

1.會口算100以內整十數加、減整十數,以及兩位數加、減一位數和整十數。《標準》P13

2.能夠運用所學的知識解答生活中的簡單問題。

三、教材説明

與義務教材相比,本單元在教學內容上做了一定的調整,調整了兩位數加、減一位數和整十數的編排。

●義務教材(加、減法穿插編排):不進位加――不退位減――進位加-退位減

●實驗教材(加、減法分開編排):不進位加――進位加――不退位減-退位減

本單元分三小節編排。

四、編排特點

本單元在編排上繼續了前面數與計算中的一些特點,同時還繼承了義務教材的一些好的做法。有下面一些特點:

1.創設情境,提出計算問題。P57、P61、P67

同“20以內的退位減法”一樣,計算問題都從學生熟悉的實際問題引入,使學生感受計算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繫,培養學生從生活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2.有聯繫的計算對照編排。

●整十數加、減整十數:使學生進一步體會加減法的關係,同時突出算法上的相同點。

●兩位數加、減一位數和整十數:相同單位的數相加減,幫助學生建立數位概念,減少計算錯誤。

3.結合操作,幫助學生理解算理。

兩位數加、減一位數和整十數都通過讓學生擺小棒、交流算法明確所學計算的聯繫和區別,以此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4.結合計算培養學生初步的解決問題的能力。

這一單元的解決問題主要是解決兩數相差多少的問題: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少)幾的問題。(P72)

這類問題在生活中比較普遍,數量關係比較特殊,教材專門安排例題進行教學。教材從同一題材引出例3、例4,分別解決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少)幾的問題。

●對於這類問題義務教材在分析時,給出了條理比較清楚的分析思路(舉黑兔、白兔的例子)。這樣做不是不正確,但一寫在教材裏,容易讓人誤會,一些老師以為這樣的思路,一定要讓學生條理清晰、完整地敍述出來,結果搞得老師、學生苦不堪言。

●現在我們教材不出那樣的分析思路,只給出一一對應的直觀圖,讓學生觀察,探索解答方法。教材呈現了兩種方法:一種是直觀觀察得出;一種是直接列算式計算。

●目前以這個問題還存在不同意見,我們暫時編成這樣,希望老師們能共同探討這個問題,提出更好的建議。

五、教學建議

這一單元的口算只要求學生會進行計算,不作速度上的要求。

《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一》教案7

教學內容:

人教版教材一年級下冊教科書62頁例1及相關內容。

教材簡析:

本課教學是學生基本掌握100以內數的讀法、寫法和數的組成,以及整十數加、減一位數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學生有了這些知識儲備,對於整十數加、減法算理的理解會相對容易些。新授內容的計算方法同10以內數的加、減法基本相同,只是計數單位是以“十”為計數單位的,運用舊知遷移,直觀操作等手段幫助學生掌握整十數加、減整十數的算法和算理,便於學生形成口算技能,也是為後面學習任意兩個數相加、減奠定紮實基礎。

教學問題診斷:

可能會有教師提出:對於單元主題圖在第一課時是否有必要進行認識,分析?

單元主題圖是對本單元所學知識提供一條主線下的各種情境圖,為各課時學習提供了豐富的素材。既有生活中情境再現,體現生活與數學的緊密聯繫,也有知識間層次推進,從編排上來看:(發書)整十數加、減整十數;(寫大字)兩位數加、減;(剪五角星)理解小括號的意義,都離不開情境的支撐。單元主題圖的認識是遵循兒童認知發展的基本規律,為學生學習數學提高興激發探究慾望。整體情境內容與第一課時關聯不大。放在第一課時進行認識既有生活情境的素材支撐,也為後面課時學習奠定基礎。

教學目標:

1.經歷在實際情境中提出問題並解決問題的過程,理解整十數加減整十數的方法,並能進行正確的計算。

2.在觀察、比較、合作交流中逐步培養學生主動探究和獨立思考的意識,體驗算法多樣化,培養思維的靈活性。

3.體驗解決問題的成功喜悦,樹立學好數學的自信心。

教學重點:整十數加、減整十數的口算方法。

教學難點:理解口算的算法和算理。

教學準備:課件、小棒、計數器

教學過程:

一、舊知複習,喚起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為新知學習找準生長點

(課件出示)

(一)説一説。

1.10、20、30、( )、()

2.80裏面有()個十,( )個十是50。

3.從右邊起,第一位是()位,第二位是()位,第三位是()位。

(二)撥一撥。

1.撥出8, 1個1個地撥,撥到10,再10個10個地撥,撥到40.

2.先撥出20,再20個20個撥,撥到80。

3.先撥到60,十位上撥去一個珠子是幾十,再撥去一個是幾十。

(三)算一算。(讓學生做在練習卡上)

3+5= 2+7= 5+4

30+5=20+7= 50+4=

讓學生以開火車的方式輪流彙報結果,教師給予鼓勵。

設計意圖:

三道複習題,對數的組成,數數、撥數、計算等知識的回顧,喚起學生已有知識經驗,促進對本課學習整十數加、減整十數中計數單位“十”的強化。計算題的複習則是通過計算比較,發現數位不相同兩個數,計算時方法有所變化的意識。

《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一》教案8

教學內容:

1、整十數加、減整十數

2、兩位數加一位數和整十數

3、兩位數減一位數和整十數

教材分析

本單元教材是在學生基本掌握了100以內數的讀法、寫法和數的組成,以及整十數加一位數和相應的減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這一單元的主要內容有:口算整十數加、減整十數;口算兩位數加、減一位和整十數;用加法和減法解決簡單的問題。另外,還有連加、連減和加減混合運算式題。

教材內容安排如下:

100以內的加、減法計算是學習多位數加、減法以及乘、除法的基礎。因此,這部分內容學習的好壞,將對以後計算的正確和迅速程度產生直接影響。用加法和減法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不僅利於學生在用數學中進一步領會加、減法的含義,而且還可以為今後發現和解決稍複雜的實際問題打下基礎。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會口算100以內整十數加、減整十數和兩位數加、減一位數和整十數。

2.使學生能夠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

第1課時

教學內容: 整十數加減整十數(P56—57例1及做一做,練習十1—3題)

教學目標:

1、 初步掌握兩位數加整十數(不進位)的口算方法,正確進行口算。

2、 培養學生的心算能力、仔細審題的良好學習習慣。

3、 通過小組學習,培養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能力。

教學重點:正確掌握口算方法。

教學難點:培養學生的心算能力。

教學準備:主題圖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生成問題

(聽歌曲《春天在哪裏》)

1、師:春天到了,你發現了我們周圍發生了什麼變化?你認識春天的什麼花?

(觀察書上的主題圖)

2、師:瞧,這些美麗的花將我們的大自然裝點得多美啊!你能估計一下,這裏大概有多少盆花嗎?

大概有多少黃花?多少紅花?

師:你知道他們幹什麼的嗎?你怎麼知道的?

咱們都是少先隊員要學着助人為樂,今天我們就去幫助他擺花盆吧!

二、探索交流,解決問題

1、初步認識,出示例1圖

師:看這裏的鮮花可真漂亮,它們各有幾種顏色?有多少盆?你是怎樣最快的數出來的?

你能自己看着這些花提出不同的問題嗎?

《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一》教案9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111頁。

教學目標

1.通過對100以內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以及連加、連減、加減混合等內容的與複習,使學生更好地掌握有關知識,並能運所學知識解決簡單問題。

2.溝通知識的內在聯繫,幫助學生形成整體認知結構。

3.掌握一些知識的方法,養成自覺知識的好習慣。

教學重點

通過對100以內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以及連加、連減、加減混合等內容的與複習,使學生更好地掌握有關知識,並能運所學知識解決簡單問題。

教學準備

教學過程

一、整體回顧所學知識

教師:同學們,這個單元的學習內容全部學完了,這節課我們進行與複習。

教師板書課題:與複習

教師:大家回憶一下,我們在這一單元都學習了哪些內容呢?和你的小夥伴先一起交流交流吧!

學生交流後抽一、兩個學生彙報後,教師根據學生的彙報成板書如下:

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二)進位加法。(兩位數加一位數、兩位數加兩位數)

退位減法。(兩位數減一位數、兩位數減兩位數)

連加、連減和加減混合

二、自主複習

1備聰敖位加法和退位減法

教師黑板上出示下面4道題:

教師:這些題同學們會算嗎?請你獨立進行計算。

①46+32②46-32③54+29④54-29

學生計算並抽兩個學生到黑板上板演,並集體訂正答案。

教師:請同學們橫向比較一下,你發現了什麼?

引導學生觀察比較後得出:橫向觀察,1,2小題是不進位加法和不退位減法,3,4小題是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

教師:這兩組題有相同的地方嗎?是怎麼計算的?

引導學生回答:不管進位還是不進位,退位還是不退位,列的豎式都要求相同數位上的數對齊,並且都從個位加減起。

教師:下面請同學們再縱向比較一下,你又能發現什麼?

引導學生觀察比較後得出:縱向觀察,1,3小題都是加法,但第3小題是進位加法;2,4小題都是減法,且第4小題是退位減法。

教師:進位加法和不進位加法,退位減法和不退位減法它們的計算方法一樣嗎?如果不一樣,哪兒不一樣?

引導學生回憶後回答:都要相同數位上的數對齊加減;在計算時都要從個位加減;但進位加法當個位上相加滿10時要向前一位進一,再加;退位減法在個位上不夠減時也要向前一位退1作10,再減。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如下:加法減法不進位加法進位加法不退位減法退位減法相同點相同數位上的數對齊;從個位加減起不同點個位滿10,向十位進1個位不夠減,從十位退1作10,再減

教師:關於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的計算同學們還有什麼問題嗎?

學生提出問題後,教師及時地加以解答。

教師:下面我們來運加減法的知識噹噹小小郵遞員。

讓學生獨立完成第111頁上的第2題連線。完成後抽一學生的作業在

展示,並集體訂正。新課標第一

2.複習連加、連減、混合加減

教師:我們這一單元學習的連加、連減、加減混合和前面學習的不進位、進位加法,不退位,退位減法有什麼聯繫和區別呢?

引導學生小組討論後全班彙報,主要彙報出以下內容:連加連減及加減混合是筆算加減法的拓展,在計算時都是先算出第一步的結果再加上或減去第三個數,豎式計算時都可以採疊加的簡便寫法。

教師:這類題同學們會算嗎?我們來試一試。

讓學生嘗試計算第111頁第1題的最後3個小題。抽3名學生分別板演後集體訂正。

教師:在計算這類題時我們除了要遵照我們在學習中掌握的計算方法,還要注意合理、靈活地進行計算,怎樣才能做到合理、靈活呢?

請同學們算一算下面幾道題。

教師板書:23+19+2754-18-2446+38-46。

引導學生分析、觀察這幾道題,然後得出第1小題要先把23和27相加,加得的結果再和19相加;第2小題可以54先減24,再減出的結果來減18;第3小題的46和46“抵消”,結果就是38。

然後師生共同歸納出:在計算時,能夠簡便計算的算式就簡便的方法計算;能口算的那一步就口算,能湊整的時候要湊整。

教師:希望在以後的計算中,同學們都能採你自己喜歡的方法靈活而合理地進行計算。

三、鞏固練習

1.

出示:改錯27

+16

3393

-36

6337

-14

3334

+25

69

讓學生先判斷對錯,然後再説明錯誤的原因,並把它改正過來。

2毖生獨立完成第111頁第3題

教師提示:做這類題時為了不發生錯誤,可以將○左右兩邊算式的結果分別算出來並寫在算式的下面後再比較。

四、課堂

教師:今天這節課上,我們主要複習了哪些知識?這些知識你都掌握好了嗎?還有不明白的嗎?説出來大家一起幫助你解決。

標籤: 教案 減法 加法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anmuban/v24w33.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