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育隨筆 >

《聰明的小雞》教學反思(精選3篇)

《聰明的小雞》教學反思(精選3篇)

身為一名到崗不久的老師,我們需要很強的教學能力,藉助教學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們的教學能力,我們該怎麼去寫教學反思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聰明的小雞》教學反思(精選3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聰明的小雞》教學反思(精選3篇)

《聰明的小雞》教學反思1

我班大多孩子比較頑皮,注意力不易集中,但對於新鮮的、喜歡的遊戲就能積極地參與。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關於健康領域的要求也提到了:“用幼兒敢興趣的方式發展基本動作,提高動作的協調性、靈活性。”因此,我就藉助於常見的物品絲巾作為教具,利用小小的簡單的教具,通過一物多玩,結合孩子們喜歡的遊戲形式來練習基本動作,發展身體協調和靈活性,來滿足幼兒好動、好表現的心理。

整個活動我以多種形式有目的、有計劃地引導幼兒生動、活潑、主動活動,以關懷、接納、尊重的態度與幼兒交往、耐心傾聽,努力理解幼兒的想法與感受、支持、鼓勵他們大膽探索和表達,幼兒在活動中一直保持着濃厚的興趣,每一環節過渡自然且形式、風格各異,活動材料做到一物多用。

一開始我以春天天氣真正好,雞媽媽帶着雞寶寶出去玩為主線貫穿整個活動,通過自由探索絲巾的玩法,分享交流,再慢慢過渡到拋絲巾,利用遊戲“放氣球”的形式來練習向上拋的基本動作,孩子們都積極地參與遊戲,很好的掌握了向上拋的動作。

對於最基本的走跑動作,我改變了以往老師拍鼓,讓幼兒根據鼓聲的快慢來練習走跑,而是選擇了快慢明顯的兩段音樂,讓幼兒在快樂的遊戲中能夠傾聽、分辨,更有興趣的來練習走跑。特別是在這個過程中,把絲巾藏起來(不讓媽媽找到),不但很好的調節、控制了幼兒的激動情緒,也充分調動了幼兒的積極性,讓每位幼兒有動手、動腦、動口的機會,還鍛鍊了幼兒的靈活性。

最後的遊戲“小雞和狐狸”,把前面已學的動作(走、拋)進行了整合,把幼兒自由探索中的方法(把絲巾“蓋”在頭上)運用進來,使孩子們感受到自豪感,發展了靈活性和身體的協調性。

但在活動中我也發現了一些不足和值得改進的地方:如,在自由探索中一位孩子把絲巾披在肩上,我沒有好好的引導,怕活動亂,其實可以讓幼兒嘗試一下,這樣能更好的練習跑;對於向上拋的動作,可以多樣性點,可以單手,或者左右手拋,再加入接;在聽音樂走跑時,可以讓孩子們在一個方向跑,動作上可以有要求等。希望以後的活動中,考慮得更周到,上出更符合幼兒身心發展規律與需要,更有特色的活動課,使幼兒在我們的教學中更健康、快樂地成長!

《聰明的小雞》教學反思2

針對本次開展的教學活動,我進行了下反思。《聰明的小雞》是一個故事讀本,情節生動有趣,滿足了幼兒的求知慾。對大班小朋友來説是一個既有親切感又有挑戰性的讀本,畫面裏的信息遠遠超過了文字所要表達的信息。活動的一開始,我設計了和幼兒一起去開心農場的場景深深地吸引了孩子們參與的積極性,大大提高了幼兒對活動的興趣。而整個活動我積極的投入其中和孩子們一起開心的玩、引導幼兒仔細觀察圖畫信息,仔細的傾聽幼兒的表述,及時的迴應幼兒,由於第一階段的活動容易枯燥,因此我在活動中不時的增添趣味性,呈現了一個積極有效的師幼互動。

1、創設寬鬆的語言環境,讓幼兒大膽想象猜測

在活動中,我所設計的每個提問都給孩子們提供了想象猜測的空間,如:小雞和狐狸的性格是什麼樣的?當小雞遇到狐狸時會發生什麼事情?小雞和狐狸會比什麼呢?最後小雞用什麼聰明的辦法戰勝了狐狸?每個問題環環相扣、層層遞進。孩子們的回答更是出其不意,有的説:小雞和狐狸比跳舞、小雞和狐狸比打架,還有的説:“小雞和狐狸比聰明。”當孩子們得到我積極的應答後對活動的興趣就更高了。

2、把握好重難點,抓住教育契機

整個活動活動重點的把握較好。幼兒不僅能用動作來表現,還能通聲音、表情來表現小雞和狐狸的比賽場景。在觀察狐狸和小雞比賽跳高時玉玉小朋友認為狐狸會贏,雖然只有他一個人這麼認為,可我沒有忽略他的想法,而是提出我和他來扮演狐狸小雞進行跳高比賽,讓故事的情節真實化幫助幼兒瞭解高大的動物比矮小的動物跳得高。這個活動的小插曲不僅起到了教育的作用,更讓我的活動充滿趣味性,拉近我和孩子們之間的距離,一舉兩得。

不足之處:

活動一開始我和幼兒分析了主人公的性格特徵,狐狸高大狡猾和小雞小小可愛,如果能夠將這個性格特徵銜接到接下來的猜圖環節中,我想幼兒就能更好的瞭解狐狸贏的原因。其次我忽略了小結:為什麼小雞最後能戰勝狐狸?延伸到生活中如:幼兒遇到困難、危險以及突發狀況時,能想辦法應對。活動難點突破還不夠。

《聰明的小雞》教學反思3

《聰明的小雞》對大班小朋友來説是一個既有親切感又有挑戰性的讀本,畫面裏的信息遠遠超過了文字所要表達的信息,尤其是畫面上小雞豐富的表情變化就是讀本所要表達的思想。在本次教學中,通過讓幼兒逐頁閲讀,採用對比觀察的方法,為幼兒順利閲讀圖書找到了捷徑。

在大書閲讀活動過程中,我沒有運用過多的輔助材料,一本大書、一段音樂、一張情節發展表、幾張小雞和狐狸的卡片。這些簡單易操作的材料,大大的激發了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

《指南》中指出:教師是幼兒活動的`支持者、引導者、合作者。在教學過程中我對幼兒的回答給予積極的肯定,用開放性的提問讓幼兒自主發現、自主學習。分享閲讀最終倡導地就是自主閲讀,在本次教學活動中也融合了獨立閲讀和反覆閲讀,符合大班幼兒的閲讀能力。

同時,閲讀是一個深入的過程,是要從表面的圖和文逐步往圖書的主題、反映的問題和表達的思想方面過渡。本次活動也給我帶來了更多的啟示:

1、豐富幼兒前期經驗

《聰明的小雞》是一本情節跌宕的故事類讀本,在孩子閲讀此類讀本前,可引導幼兒閲讀一些故事性較強的讀本,瞭解故事的要素和寫作特點。而且,幼兒對“聰明”的感知比較狹窄,可以豐富幼兒的前期知識經驗,讓幼兒對“聰明”有更全面的瞭解。

2、“抓住兒童拋過來的球,並以某種方式拋還給他們”

在教學進行時,一切都是在發展的,不可能都如備課中預設好的一樣順,那麼就要求教師能及時“抓住兒童拋過來的球,以適當的方式去接,並以某種方式把球拋還給他們”。當孩子發現問題、生成問題時,教師的有效迴應便成為問題能否保持、開展、深入、解決的關鍵。我在組織閲讀活動中採用的迴應方式包括:順勢情節迴應、肯定鼓勵迴應、追問拓展迴應、師幼交換回應。

 3、給予幼兒主動閲讀的空間

教師應根據幼兒發展需求,為幼兒創設想説、敢説、願意説的寬鬆環境,從而激發幼兒進一步活動意願,幫助孩子有效學習。並且教師在活動過程中要時而觀察、時而引導、時而介入,關注幼兒表現,抓住幼兒的興趣點,多提開放性、推理性的問題,拓寬思路,教師也應允許幼兒按照自己的想法大膽預設、猜想,並在教師的幫助和引導下,重組自己的認知結構。

 4、做幼兒的“共讀夥伴”

當教師以幼兒的“共讀夥伴”的身份參與到幼兒閲讀中去,並站在孩子的角度,用一顆童心去理解他們時,最容易被幼兒接納。在總結分享環節中,我出示了一張情節發展表,讓幼兒和老師一起回顧故事內容,並邀請幼兒粘貼磁性圖卡,分別展示小雞和狐狸的比賽項目,輸贏狀況,梳理相關情節。幼兒參與的積極性很高,而且自然的萌發了成就感,進而產生更強烈的學習慾望,樹立更強的自信心。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yusuibi/e7d7wl.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