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育隨筆 >

論盲聾啞學生的團隊活動(教學論文)

論盲聾啞學生的團隊活動(教學論文)

 一所學校內,團隊工作肩負着培養合格公民,提高學生道德素質的任務。而且,通常情況下,在完成組織發展之外,團隊工作主要以活動的形式來完成。所以,開展豐富多彩、實效性強的團隊活動,是迎接陽光燦爛的新世紀,適應瞬息萬變的新世紀的挑戰的有效途徑。做為盲聾合校的團隊工作者,應該站在歷史的高度,審時度勢,認真開展好團隊活動。

論盲聾啞學生的團隊活動(教學論文)

團隊工作的重要性

國家教育部頒發的《特殊教育學校暫行規程》指出:特殊教育學校要貫徹國家教育方針,根據學生身心特點和需要實施教育,為其平等參與社會生活,繼續接受教育,成為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礎。世界各國也已認識到兒童的基本學習需要各不相同,而提出“以人為本,按需施教,提高素質”的特殊教育的基本指導思想和追求目標。團隊組織,完成此目標的有效途徑就是開展好團隊活動。在新世紀新形式新要求下,在對盲聾學生進行素質教育的過程中,有其特殊性和一定的優勢。首先,團隊組織是進步青年的組織,體現了它的先進性。廣大團員隊員發揮先進作用,帶領普通同學共同進步。團員隊員積極的進取精神,旺盛的精力無窮的活力,強烈的求新求異的性情,成為團隊活動不竭的力量之源。這為我們開好團隊活動創造了有力條件。同時,團隊組織有責任培養好祖國的下一代。要掌握時代提出的要求,以適應知識更新速度快、競爭激烈的形勢要求;要摸清學生的思想動態,作到任何活動都有的放矢;要提出不同的目標培養學生,使每一個學生的潛能都得到充分的發揮,培養出獨具個性的人才。在活動中,儘快的培養學生的自我服務能力、適應社會能力、服務社會能力。

二  團隊活動的內容、途徑、方法

盲聾啞學校學生團隊的活動,以盲聾學生為對象,以班隊會為載體,以各大節日紀念日為契機,加強學生思想道德建設,培養學生健康的身體,健全的人格,良好的心理品質,創造機會培養學生特長,挖掘潛能展示才能為目的。針對學生特點,從以下幾個角度開展活動。

(1)愛國主義教育活動----最重要的活動

德國作家哥德説過“一個人不屬於自己的國家,就不屬於人類”。愛國主義教育是任何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對其人民進行各種教育的出發點,也是任何教育的落腳點。如果沒有愛國主義教育這項內容,我們的工作就會顯得蒼白無力。所以,這是我們工作的重點。升旗儀式、國慶節、青年節、一二九運動紀念日,香港、澳門迴歸等,這一系列重要歷史時刻、歷史事件都是非常好的教育契機,開展具有深刻意義的愛國主義教育活動,使學生深切體驗到,中國五千年的文明史,是中國人永遠的驕傲;但我們不能忘記那段慘遭壓迫剝削的歷史。今日的中國,正是我們親眼目睹的發展中的越發壯大的中國;但我們不能忽視強手如林的激烈的國際競爭。明日的中國,是我們手中的燦爛美好的中國;但我們必須在今天刻苦學習、勇敢的面對困難、樹立遠大理想。

國情時事教育 現在的世界,是動態的世界;現在的中國,是發展的中國。中國申澳成功,中國足球出線,中國加入WTO了,APEC會議成功舉辦,中國大使館被炸,王偉失蹤,911恐怖事件,保護母親河,做隨手可做的100件環保小事……盲聾學生或許無機會聽到了解到這些事情,或許無法全面、細緻深刻的瞭解這些事情,或許無機會參加到這些令人豪情萬丈的活動中來。團隊要充分利用多種宣傳形式,作好宣傳。並要求教師根據不同年齡不同年級學生特點,做輔助講解,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自由談論,使得這些學生從小就胸懷祖國,放眼世界,使得這羣孩子緊緊應和着時代的強音,踏着時代的脈搏健康茁壯成長

缺陷補償性活動和社會適應性活動-----------最具特色的活動

盲聾學生因各種因素造成一定程度的視力殘疾聽力殘疾。在機體成長過程中,形成以其他器官功能補償視力聽力損失的現象。如盲生有很好的觸覺聽覺,聾生有很好的視覺等。在開展活動時,既要鍛鍊利用殘餘的視力聽力又要注意訓練其他相應的器官功能,使其補償視力聽力殘疾造成的損失,促進學生身心的健康發展。如在文藝演出時,盲學生唱歌,聾學生跳舞,有珠聯璧合的效果。製作盲人象棋、軍棋,並開展比賽,補償盲生空間定向能力,發展觸覺和抽象思維能力。開展盲生體育活動,補償因視障帶來的運動機能相對遲緩的不足,使運動器官的活動協調起來,進行統合,促進小腦的發展。成立盲學生的樂器合奏隊,發揮盲生的聽覺優勢。盲聾啞學生的鼓號隊,既利用殘餘的聽力視力,又起到缺陷補償的作用。給聾啞學配戴先進的助聽設備,利用殘餘聽力進行聽説訓練,創造機會與正常人交流奠定基礎。如與正常學生進行的聯誼活動。

社會適應性活動是最能體現盲聾孩子特殊性的活動。盲生無法感知到超市的繁華,不知道如何在超市中購物,無法知道自動取款機的方便、快捷的性能,不知道地下垃圾箱的使用方法,不知道感應水龍頭怎麼用。甚至有的盲生連識別人民幣面值都困難,更別説太陽能電話等科技含量高的一些公用設施的使用了。所有這些,都成為其適應社會的障礙。所以,在校期間,開展相應的實踐活動,是非常必要的。或者帶學生走出校園,親自參加社會實踐,或者通過情境教學,或者通過聽講座聽報告,使學生真正瞭解社會,真正成為社會中人,而非生活在世外桃源。如帶聾啞學生到公園認識什麼是滑梯,什麼叫滑滑梯。到馬路邊,認識紅綠燈斑馬線。當然,增強學生的生活適應性,不是一時一事就可以成功的。需要社會為殘疾人提供完備的設施,需要社會成員對殘疾人更多的關注幫助,以減小殘疾人適應生活的難度。

(3)常規教育活動------最基本的活動

這是貫穿於學生日常生活中學習中的'基本教育。旨在培養學生在校爭做好學生,在家爭做好公民的意識。無論在教育教學中,無論在學校的任何地方,無論是任何教師,都有責任有義務對學生進行最基本的教育:講文明禮貌,講衞生,尊敬師長,遵守紀律,孝敬父母,團結同學,樂於助人,誠實守信,關心集體,勤儉自強。

參觀性活動和文體競賽活動-------實效性最強的活動

針對盲聾學生生活較封閉,參加社會實踐機會少的狀況,團隊有必要多組織一些參觀活動。創造機會使學生感知外面世界的變化,瞭解事物的發生發展狀況。超越時空限制的參觀,可最快最直接最深刻的向學生展示多彩的世界,成為學生豐富知識的有效途徑。參觀731紀念館,瞭解我國那段屈辱的歷史,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參觀紅巖魂展,學習先烈那種頑強不屈的革命意志;參觀抗洪勝利圖片展,把偉大的抗洪精神轉變為戰勝挫折與困難的動力;參觀建築藝館,瞭解這座歷史文化名城的發展歷程,激發熱愛家鄉建設家鄉的熱情。及時反抗的觀後感很準確的説明了學生從中受到教育,學到知識。

立足校內,面向全學生,開展主題鮮明的文體競賽活動,以此豐富校園文化生活,增強學生的參與意識,競賽意識,團結協作意識,鍛鍊學生良好的心理品質,承受挫折失敗的能力,磨練意志,培養展現學生的特長。校園文體競賽活動,以其短快新的特點,成為最受學生歡迎的活動。每年所開展的運動會,演唱比賽,學科知識競賽,演講比賽,棋類比賽等,成為校園文化生活的一個亮點。並且有些活動已成為傳統活,受到師生家長的高度重視。

三 活動中應注意的問題

盲聾合校,在活動中 首先要針對學生的視力、聽力殘疾的特點而開展活動。有些活動,以動眼為主,有些以動手為主,有的則要求手眼並用,這樣容易給學生造成一定的心理負擔。所以要有選擇的開展活動。

樹立安全第一的思想。盲學生行動不便,聾眼學生好動好奇。陌生的環境中,這些問題表現的更突出。這是活動中的隱患。

活動要遵循學生各自的認知規律,注意學生的年齡年級差異,切忌貪多貪快,流於形式。而是要務求實效,突出思想內涵。

總之,團隊工作,要以時代發展要求為依據,結合學校實際情況及上級團組織的工作重點,力所能及的開展行之有效的活動,肩負起全面培養新世紀合格接班人建設者的責任,把團隊活動開展的有生機有活力有發展有特色。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yusuibi/9rgydz.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