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育隨筆 >

部編人教版七年級下冊第21課《偉大的悲劇》導學案

部編人教版七年級下冊第21課《偉大的悲劇》導學案

 第21課 偉大的悲劇

1.易錯字

拽(zhuài) 無垠(yín) 癲狂(diān) 凜冽(lǐnliè) 吞噬(shì) 銷蝕(shí) 羸弱(léi) 步履(lǚ) 遺孀(shuāng) 告罄(qìng) 踉蹌(liàngqiàng) 毛骨悚然(sǒng) 憂心忡忡(chōng) 怏怏不樂(yàng) 姍姍來遲(shān)

2.多音字

3.形近字

4.近義詞辨析

詞語 詞義 不同點 巧辨

悶悶不樂 形容心事放不下,心裏不快活。 側重指因不如意的事而心裏不快活。 有事而不快,“悶悶不樂”;

憂愁而擔心,“憂心忡忡”。

憂心忡忡 形容心事重重,非常憂愁,在擔心着什麼。 指擔心而憂愁的樣子。

5.詞語釋義

無垠:沒有邊際。

癲狂:精神錯亂,言語或行動異常。

凜冽:寒冷刺骨。

吞噬:吞食。

銷蝕:消損腐蝕。

告罄:指財物用完。

遺孀:某人死後,他的妻子被稱為某人的遺孀。

堅持不懈:堅決保持、維護或進行,不鬆懈。

千辛萬苦:形容極多的艱辛勞苦。

風餐露宿:形容旅途或野外生活的艱苦。也説露宿風餐。

聞所未聞:聽到從來沒有聽到過的。形容事物非常稀罕。

夜不成眠:晚上睡不着覺。

精疲力竭:精神非常疲勞,體力消耗已盡。形容極度疲乏。

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奧地利作家。他的文學活動從詩歌創作開始,主要成就在傳記文學和小説創作方面。他是20世紀最受歡迎的德語作家之一。他的傳記不拘泥於史實,着重表現人物性格。作品有中短篇小説集《奇妙之夜》《情感的迷惘》等,傳記作品有《巴爾扎克》《人類的羣星閃耀時》等。

【文題解説】

“悲劇”與“偉大”似乎是矛盾的,其實並不矛盾。失敗、死亡的“悲劇”性結局的確令人悲哀,但其中體現的英雄氣概、崇高精神和人格魅力,足以變成一種“偉大”的力量,震撼人心。本文的題目點明瞭主旨。

【創作背景】

《偉大的悲劇》節選自《人類的羣星閃耀時》。文章寫的是20世紀初期英國探險家斯科特在與挪威探險家阿蒙森角逐南極點失敗後,和他的隊友在歸途中悲壯覆滅的故事。作者茨威格根據斯科特遺留下來的一些底片、電影膠捲、書信和遺書,發揮他天才的文學想象寫成了人物傳記《奪取南極的鬥爭》,本文就是其中的一部分。

本文通過描寫英國探險家斯科特和他的隊友們在探險南極的歸途中悲壯覆滅的故事,頌揚了人類勇於探險的精神,為事業而獻身的崇高品質和強烈的集體主義精神。

《偉大的悲劇》是一篇節選的傳記,課文寫的是斯科特探險隊一行五人精疲力竭卻又滿懷希望地奔向南極點,卻悲哀地發現挪威人已經捷足先登,只好無奈但又十分堅毅地踏上歸途,最後一個個悲壯地死去。作者茨威格用飽含深情的文學筆法,從人類征服自然的崇高悲壯精神的角度來寫這一事件,讀來令人感動。特別是在面對失敗和死亡時斯科特探險隊隊員表現的那種勇敢、坦然、鎮定的精神面貌,尤為震撼人心。本單元選這篇文章正是要讓學生感受這種人類勇於探索的精神、為事業而獻身的崇高品質和強烈的團隊意識。

文章重點是對斯科特探險隊崇高精神品質的頌揚和讚美,為了揭示這一特定事件的深刻內涵,作者在把握事實的基礎上多角度、多層次地進行了生動的描述,突現悲劇的不同凡響的意義,使讀者心靈受到震撼。教學過程中應以這些震撼人心的細節為重點,引導學生走進文本,在飽含情感的文字中感受和體會斯科特隊員的偉大高貴的品質,並在閲讀中逐漸實現情感態度的培養和提升。文章對斯科特五人在失敗和死亡面前所表現出的坦然和勇敢進行了着力的描寫,而在這方面學生的情感體驗較少,理解上有一定的困難,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引導學生融入課文,品味關鍵詞句,打開學生的內心世界,從而突破這一難點,達到深刻閲讀體驗的目的。

本課為2課時。

1.積累課文中的成語,利用工具書掃清閲讀的障礙。

2.瞭解本文的作者信息和寫作背景。

3.通過概括主要內容,整體感知課文。

1.學生通過查閲資料,瞭解作者、作品內容。

2.學會快速閲讀、圈點批註重點、給全文分段分層列提綱的閲讀方法。

3.學習文章由敍而議、卒章顯志的寫作方法。

1.認識人類挑戰自身、實現生命價值的偉大。

2.學習本文中南極探險悲劇所折射出來的堅韌不拔的精神。

【重點】

1.通過概括主要內容,整體感知課文。

2.朗讀課文,體會關鍵詞和作者所頌揚的情感。

3.學習文章由敍而議、卒章顯志的寫作方法。

4.學習本文中南極探險悲劇所折射出來的堅韌不拔的精神。

【難點】

學會快速閲讀、圈點批註重點、給全文分段分層列提綱的閲讀方法。

第課時

1.積累課文中的成語,利用工具書掃清閲讀障礙。

2.瞭解本文的作者信息和寫作背景。

3.通過概括主要內容,整體感知課文。

4.認識人類挑戰自身實現生命價值的偉大。

【重點】

1.瞭解本文的作者信息和寫作背景。

2.通過概括主要內容,整體感知課文。

3.認識人類挑戰自身實現生命價值的偉大。

【難點】

1.通過概括主要內容,整體感知課文。

2.學會快速閲讀、圈點批註重點、給全文分段分層列提綱的閲讀方法。

導入預習展示初讀感知再讀梳理細讀品評拓展延伸

導入一:點題型

[設計意圖] 直接點明本文的主題,讓學生提前感受主人公的風采,讓學生帶着一種敬畏走進文本,提高其閲讀的能力。

同學們,千百年來,人類在探索未知領域的征途中留下了許多可歌可泣的事蹟。為實現第一個站在地球最南端的夢想,英國探險家斯科特等五位失敗的英雄在同厄運的搏鬥中英勇犧牲,永眠在茫茫冰雪之中。奧地利作家茨威格用飽含情感的文學筆法,記錄了這一感人至深的歷史事件。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傳記節選《偉大的悲劇》,去感受定格在歷史長河中這悲壯的一幕。

導入二:情境型

[設計意圖] 用富有情感的話語開頭,引出課題,讓學生帶着對“失敗者”的敬畏感走進文本,激發其閲讀課文的慾望和興趣。

頑強奮戰後的失敗和輕易獲得的勝利同樣可歌可敬!是啊,失敗和成功應同樣受到人們的敬仰和尊重。然而,一直以來,我們的記憶中只容得下成功者,有人説,歷史便是為他們而寫的。其實並非如此,千百年來,在人類征服自然界的各個領域中,湧現了許多可歌可泣的“失敗英雄”,英國探險家斯科特就是其中的一位。接下來,讓我們隨着奧地利作家茨威格,再次回顧那段光榮的歷史吧!【板書課題。】

導入三:視頻型

[設計意圖] 由學生觀看南極視頻資料,瞭解南極的惡劣天氣,在此基礎上引出課題,讓學生對探險有一個初步認識,讓學生帶着敬畏感走進對文本的學習,以提高學習的效率。

同學們,你瞭解南極嗎?【播放南極視頻短片。】讓我們一起跟隨畫面走進南極。南極這個亙古長眠的世界一面向世人展示着自己冰肌玉骨、絕世無雙的美麗,一面又以酷冷、奇寒凜然回絕了人類好奇的拜訪。但是,這並不能阻擋人類勇士探索的步伐,請大家看一段錄像資料,阿蒙森勝利了,但是作家茨威格沒有為這位成功者作傳,而是為失敗者斯科特一行作傳,這是為什麼呢?讓我們帶着這個問題一起走進茨威格的《偉大的悲劇》。

一、預習展示

[設計意圖] 此環節通過檢查學生對字詞的課前掌握情況,瞭解作者和南極的相關知識,為學生順讀課文掃清文字和知識障礙;同時教師能及時掌握學生課前自學預習的情況。

(一)預習任務。

任務一:順讀課文,解決課後“讀一讀、寫一寫”的詞語。

任務二:瞭解作者的相關信息。

任務三:瞭解南極的相關知識。

(二)預習交流。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課件展示,學生獨立完成,組內互閲,矯正鞏固。】

拽(zhuài) 無垠(yín) 癲狂(diān) 凜冽(lǐnliè) 吞噬(shì) 銷蝕(shí) 羸弱(léi) 步履(lǚ) 遺孀(shuāng) 告罄(qìng) 踉蹌(liàngqiàng) 毛骨悚然(sǒng) 憂心忡忡(chōng)

怏怏不樂(yàng) 姍姍來遲(shān)

2.理解下列詞語的意思。【課件展示,學生獨立完成,組內互閲,矯正鞏固。】

(1)堅持不懈:堅決保持、維護或進行,不鬆懈。

(2)千辛萬苦:形容極多的艱辛勞苦。

(3)風餐露宿:形容旅途或野外生活的艱苦。也説露宿風餐。

(4)聞所未聞:聽到從來沒有聽到過的。形容事物非常稀罕。

(5)夜不成眠:晚上睡不着覺。

(6)精疲力竭:精神非常疲勞,體力消耗已盡。形容極度疲乏。

3.作者信息。【組內交流,班內展示互補,課件出示。】

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奧地利作家。他的文學活動從詩歌創作開始,主要成就在傳記文學和小説創作方面。他是20世紀最受歡迎的德語作家之一。他的傳記不拘泥於史實,着重表現人物性格。作品有中短篇小説集《奇妙之夜》《情感的迷惘》等,傳記作品有《巴爾扎克》《人類的羣星閃耀時》等。

4.南極知識梳理。【組內交流,班內展示互補,課件出示。】

(1)南極點位於南緯90度,南極洲的面積為1400萬平方公里。大部分區域常年被冰雪覆蓋,被人稱為南極冰原或白色沙漠。即使在夏天,也僅有5%的無冰原覆蓋的裸露基巖,稱為無冰區或白色沙漠的綠洲。白色沙漠的綠洲是南極陸地、淡水生物的主要棲息地。正是這些生物給南極這塊淒涼冷漠的大陸帶來了生機。

(2)南極的自然環境有如下世界之最:①是世界上最寒冷的大陸,年均氣温為零下25攝氏度,最低氣温為零下89.2攝氏度。②南極是世界上冰雪貯量最多的大陸。③南極是世界上最乾燥、海拔最高的大陸,是地球上最後一塊未被開發的大陸。④有着世界上最乾淨的水、土和空氣,但也無處不隱藏着致命的危險,如:奇寒、殺人風、冰縫、移動的島嶼、乳白天空、雪盲等。

(3)南極有七種企鵝,現有約1.2億隻,佔世界總數的87%左右。

南極大陸生物稀少,然而,圍繞南極大陸的海洋--南大洋,棲息着數千種海洋生物。南極海洋生物資源的南開發利用,將是人們研究南極首先得到的經濟效益之一。

二、初讀課文,感知文本

[設計意圖] 此環節旨在通過學生初讀課文獲得的印象,讓學生從整體上對文本建立起完整的認識,培養學生讀有所悟、讀有所獲的良好學習習慣。

1.請同學們用簡單的話評價故事。【用一句話概括“這是一個……的故事”,中間填寫一個詞語或短句。學生在思考時,務必説出原因。】

示例:

這是一個感動人心的故事。

這是一個非常悲壯的故事。

這是一個充滿着冒險精神的故事。

這是一個富有挑戰精神的故事。

這是一個歌頌失敗的英雄的故事。

這是一個歌頌獻身精神的故事。

……

2.指導學生從不同角度評價,獲得感知。【請同學們認真感悟這些地方,且説説感動你的原因(要鼓勵)。】

示例:

①歷盡艱險到達極點,等待他們的卻是佔領者阿蒙森留下的國旗和信件,並要斯科特這個失敗者見證他們完成的業績,而斯科特毫不猶豫地接受了這項任務。

科學家博大的胸襟讓人歎服。

②負責科學研究的威爾遜博士,在離死只有寸步之遙的時候,仍堅持科學觀察,並拖着16公斤的珍貴巖石樣品。

科學家勇於探索和頑強進取的精神讓我們感動。

③不幸的奧茨先生要求給他十片嗎啡,以圖儘快結束自己,其他隊員堅決拒絕了他的要求;第二天,他獨自走向了帳篷外的茫茫風雪。

探險家強烈的自我獻身精神和以集體為重的高尚人格不能不令人為之肅然起敬。

④斯科特海軍上校極其冷靜地將日記記錄到他生命的最後一息,直到他的手指完全凍住,筆從手中滑下來為止。

科學家懷着一種熱烈的愛而沒有絲毫的恨,離開了那個冰冷的世界。

三、再讀課文,梳理情節

[設計意圖] 此環節旨在通過學生的再次閲讀課文,梳理文章的情節,瞭解文章的主旨。此環節主要培養學生概述、梳理、感悟的能力。

1.梳理脈絡情節。【按時間順序。】

〔明確〕 奔向南極→絕望而歸→帶信作證→歸途遇險→悲壯覆滅。

2.複述課文。【可以單個複述,也可以幾個人合作,抓住典型人物和典型環境。】

〔明確〕 課文主要寫了斯科特探險隊歷經艱險,即將到達南極點時,卻悲哀地發現他們的競爭對手已經捷足先登了,只好失望地踏上歸途。歸途中,由於遭受到了突然到來的惡劣氣候,飢寒交迫,體力不支,最後一個一個悲壯地死去。

【教師補充斯科特探險隊南極探險的整個經過。】

1910年6月1日,斯科特帶領探險隊離開英國,前往南極。1911年10月,他們在新西蘭的埃文斯角附近登陸,準備在當年12月至次年的1月左右征服南極點。可是就在這時候,他們得到消息説,挪威人阿蒙森率領另外一支探險隊正向南極進發,要“和他爭奪第一個揭開冥頑的地球的祕密的榮譽”!於是,斯科特一行於11月1日匆忙出發,“去爭取國家的榮譽”。經過一番激烈的競爭,結果阿蒙森隊捷足先登,於1911年12月14日到達南極;而斯科特隊則於1912年1月18日才到達,比阿蒙森隊晚了將近五個星期。最後,阿蒙森隊勝利而歸,成功的旗幟永遠飄揚在南極點上;而斯科特等五名衝擊南極的英雄,因為南極寒冷天氣突然提前到來,飢寒交迫,體力不支,在返回的路上與嚴寒搏鬥了兩個多月,最後長眠在茫茫的冰雪之中。(11月12日,一支探險隊發現了英雄們已凍僵的屍體。)

3.情感把握。【可以按照“文章敍寫了……讚揚了……”的格式來回答問題。組內討論,班內交流展示。】

〔明確〕 課文頌揚的是一種人類勇於探索的精神、為事業而獻身的崇高精神和強烈的集體主義精神。作者所描繪的五個探險者,是英國的英雄,也是全人類的英雄,讓所有人仰慕。從字裏行間可以看出,作者是傾注了他的全部感情來寫這一場悲劇的,對英雄的讚歎溢於言表。

四、細讀課文,細節品評

[設計意圖] 此環節旨在通過引導學生賞讀對人物細節描寫的部分,幫助學生梳理出人物的性格特點和精神品質,培養學生分析閲讀和比較閲讀的能力。

條件如此惡劣,斯科特一行仍然堅持他們的信念,你從中總結出他們具有什麼樣的品質?將具體描寫他們的句子勾畫出來,用精練的詞語概括一下人物的特點。

【四個學生為一組,進行討論。學生如果説得不全面,教師可進行適當點撥,讓學生在課文中做好批註,結合自己的體會,想好之後大家進行交流。】

【學生答案預設。】

1.歷盡艱辛到達極點,等待他們的卻是佔領者阿蒙森留下的國旗和信件,並要斯科特這個失敗者為他完成的業績作證,而斯科特居然接受了這項任務!

〔明確〕 英國人普遍講求紳士風度,主張誠信、守信,坦然面對成功和失敗。在這種文化傳統薰陶下的斯科特,不能不接受這項為他人業績作證的任務。正因為他的這一行為,其人格才顯得無比的高尚,贏得了人們的尊敬。

2.“在世界面前為另一個人完成的業績作證,而這一事業正是他自己所熱烈追求的”。

〔明確〕 體現出斯科特一行人具有誠信、高潔的高貴品質。斯科特一行在與阿蒙森的競爭中失敗了,但他們勇於承認失敗,並願意“在世界面前為另一個人完成的業績作證,而這一事業正是他自己所熱烈追求的”。

斯科特一行“為他人作證”,體現出他們具有誠實、守信的高貴品質;在惡劣的環境下堅持科考,體現出他們勇於探索、勇於追求、敢於搏鬥的精神。

3.負責科學研究的威爾遜博士,在離死只有寸步之遙的時候,仍堅持科學觀察,並拖着16公斤的珍貴巖石樣品。

〔明確〕 在離死只有寸步之遙的時候仍然堅持科考,體現出威爾遜博士對工作的認真、嚴謹,對探險事業的熱愛,對死亡的無懼。

4.不幸的奧茨先是要求給他十片嗎啡,以圖儘快結束自己的生命,遭到了隊員的拒絕……奧茨突然站起身來,對朋友們説:“我要到外邊去走走,可能要多待一些時候。”

〔明確〕 探險需要團結協作,在關鍵時刻為了保護同伴,有時需要勇於獻出自己的生命。

奧茨具有顧全大局、強烈的集體主義精神。

5.誰都知道,在這種天氣下到外面去走一圈意味着什麼。但是誰也不敢説一句阻攔他的話,也沒有一個人敢伸出手去向他握別。他們大家只是懷着敬畏的心情感覺到:勞倫斯奧茨--這個英國皇家禁衞軍的騎兵上尉正像一個英雄似的向死神走去。

〔明確〕 “沒有一個人敢伸出手去向他握別”,是他們害怕自己承受不了和隊友生離死別的痛苦,害怕自己因感情崩潰而會阻止奧茨英勇無畏的選擇。大家都清楚奧茨獨自走向雪地會遭遇什麼,但是奧茨的存在無疑會拖累隊伍。這體現出斯科特一行強烈的團隊精神、顧全大局的意識和奧茨對自己榮譽的珍視。

6.斯科特海軍上校極其冷靜地將日誌記錄到生命的最後一息,直到他的手指完全凍住,筆從手中滑下來為止。最後一篇日記是他用已經凍傷的手指哆哆嗦嗦寫下的願望:“請把這本日記送到我的妻子手中!”但他隨後又悲傷地、堅決地畫去了“我的妻子”這幾個字,在它們上面補寫了可怕的“我的遺孀”。

〔明確〕 在他的信中絲毫沒有流露出對死亡的恐懼,取而代之的是一種冷靜、堅毅。斯科特在臨死之前想到的不是自己,而是祖國、家人,他在臨死之前飽蘸感情寫下遺書,既表現了他對死亡的坦然接受,又體現了他對妻子的深深的愛。

斯科特:堅毅勇敢、頑強不屈、無私愛心。

五、拓展延伸

[設計意圖] 此環節旨在通過讓學生聯繫課外所學知識,在這些人物身上進一步認識什麼是“偉大的悲劇”,培養學生聯想閲讀的能力,增加其知識積累。

1.談談你所知道的古今中外“偉大的悲劇”式人物或事件及對你的啟示。

示例:抗洪搶險、抗擊非典等救災中英勇獻身的英雄們;劉胡蘭、黃繼光、董存瑞等為國犧牲的革命先烈;伽利略備受教會打擊,沉冤三百年;美國“哥倫比亞”號、“挑戰者”號航天飛機先後毀於一瞬,宇航員全部罹難等等。

2.你還知道古今中外哪些探險者的故事?

〔明確〕 張騫、玄奘、馬可波羅、麥哲倫、哥倫布、楊利偉、費俊龍、聶海勝等等。

同學們,今天我們學習了奧地利作家茨威格的傳記《偉大的悲劇》,我們深受震撼。勇士們敢於冒險,挑戰自我,誠實守信,團結協作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從現在起,希望你們樹立科學意識,勇於探索,勇於同大自然進行挑戰,請大家一起念他們的名字,讓這些英雄永遠活在我們心裏吧!?br>

你有過一些(曾經失敗的)探險之類的經歷嗎?請回憶一下,寫成日記或讀書筆記,希望回憶能建立在理性的認識和反思的基礎之上。【版權所有:21教育】

第課時

1.有感情地朗讀,體會關鍵詞和作者所頌揚的情感。

2.學習文章由敍而議、卒章顯志的寫作方法。

3.學習本文記敍的南極探險悲劇所折射出來的堅韌不拔的精神。

【重點】

1.有感情地朗讀,體會關鍵詞和作者所頌揚的情感。

2.學習文章由敍而議、卒章顯志的寫作方法。

【難點】

學習文章由敍而議、卒章顯志的寫作方法。

前情回顧質疑探究研讀品析創讀拓展

一、前情回顧

[設計意圖] 此環節通過檢查學生對課文內容的掌握情況,瞭解學生的學情,以便於教師及時調整本堂課的教學目標和重點。

1.斯科特和他的探險隊員們表現出人類怎樣的優秀品質?具體表現在課文的哪些地方?

〔明確〕 (1)誠信,有令人敬佩的紳士風度。斯科特一行在與阿蒙森的競爭中失敗了,但他們勇於承認失敗,並願意“在世界面前為另一個人完成的業績作證,而這一事業正是他自己所熱烈追求的”。如果將此事置於一個愛耍賴、不守信用的人面前,結果如何,可想而知。(2)堅毅,執着,為事業而獻身的英雄氣概。(3)強烈的集體主義精神。探險需要團結協作精神,在關鍵的時刻為了保護同伴,有時要勇於獻出自己的生命。這一點斯科特和他的隊友都做到了。(4)無私的愛。斯科特在生命的最後一息,考慮的不是一己之利,心中惦記的始終是別人,朋友、同伴、妻小,還有他的祖國和人民。

2.“挪威國旗耀武揚威、揚揚得意地在這被人類衝破的堡壘上獵獵作響”。國旗怎麼會“耀武揚威”“揚揚得意”?這裏表現出斯科特內心什麼樣的複雜感情?

〔明確〕 作者在這裏運用擬人的修辭手法,表達的是斯科特和夥伴們的心情。此時,在痛苦萬分的斯科特眼中,風中飄揚的挪威國旗似乎就是他的對手、勝利者阿蒙森站在那裏耀武揚威、揚揚得意。這真是“以我觀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

從上面的問題中,我們可以看出,本文在語言刻畫上是下了一番功夫的,這也是茨威格傳記文學的顯著特點--細膩的刻畫。今天就讓我們進一步研讀文本,體會他傳記文學的這一特點。

二、質疑閲讀,合作探究

[設計意圖] 此環節旨在通過引導學生分析標題的含義,幫助學生梳理出“偉大”和“悲”之處,以幫助學生理解本文的主旨所在,培養學生聯想閲讀和歸納閲讀的能力。

【由教師和學生共同提出課文學習的疑問,然後師生共同解決;指導學生同組討論,得出結論,教師予以點撥。在學習過程中,逐步梳理出本文的主題所在。】

1.“悲劇”之“悲”是指“悲哀”還是“悲壯”?

〔明確〕 指悲壯。魯迅先生説:“悲劇是將人生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

2.既是“悲劇”又何來“偉大”呢?這是否矛盾?

〔明確〕 不矛盾。勇士們的肉體悲壯地死去令人悲痛,但他們勇於探索的精神卻是偉大的。

3.魯迅説過,悲劇就是將人生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課文題為“偉大的悲劇”,所謂“悲劇”表現在哪些方面?

〔明確〕 失敗之悲:對人類來説,第一個到達者擁有一切,第二個到達者什麼也不是。

作證之悲:他要忠實地去履行這一最冷酷無情的職責:在世界面前為另一個人完成的業績作證,而這一事業正是他自己所熱烈追求的。

死亡之悲:1.埃文斯精神失常,死了。2.奧茨像一位英雄似的向死神走去。3.羸弱的三個人決定驕傲地在帳篷裏等待死神的來臨,而且始終沒有向世界哀歎過自己最後遭遇到的種種苦難。

世人之悲:在英國國家主教堂裏,國王跪下來悼念這幾位英雄。2002年,安妮公主登上南極,悼念斯科特他們南極探險90週年。

4.為什麼又稱斯科特一行人的壯舉為“偉大”的悲劇呢?

(1)茨威格為何不給勝利者阿蒙森作傳,卻充滿激情地為失敗者斯科特書寫這悲壯的一幕?

〔明確〕 作為一位偉大的作家,茨威格想到的絕不主要是事業的成功者,而是許多歷史事件背後給人精神上的震撼和啟迪。按照這個價值標準,茨威格當然認為給斯科特作傳會更有意義,會給人長久的思考。

(2)斯科特和他的探險隊員們表現出人類怎樣的優秀品質?具體表現在課文的哪些地方?

〔明確〕 誠信,有令人敬佩的紳士風度:斯科特一行在與阿蒙森的競爭中失敗了,但他們勇於承認失敗,並願意“在世界面前為另一個人完成的業績作證,而這一事業正是他自己所熱烈追求的”。

堅毅,執着,為事業而獻身的英雄氣概:課文中,寫他們自己所進行的探險是人類的不朽事業時,就有了超人的力量。事實上,沒有對探險的執着、超人的力量和勇氣,是不可能從事這項事業的。而他們在歸途中與死亡抗爭,一個個倒下時,沒有一個孬種,都是響噹噹的漢子,活得明白,死得悲壯。

強烈的集體主義精神:探險需要團結協作精神,在關鍵的時刻為了保護同伴,有時要勇於獻出自己的生命。這一點斯科特和他的隊員們都做到了。

斯科特在生命的最後一息,考慮的不是一己之利,心中惦記的始終是別人:朋友、同伴、妻小,還有他的祖國和人民。他最後的遺書不是為死後的沽名釣譽,而完全是愛的真情流露。信寫得如此鎮靜,絲毫不像一個行將離世的人!斯科特是懷着一種熱烈的愛而沒有絲毫的恨離開了那個冰冷的世界的。

三、研讀課文,品析語句

[設計意圖] 此環節旨在通過鼓勵學生主動探索文中的語句,培養學生賞析語句、大膽聯想的學習能力,同時培養其語言表述能力。

【先讓學生找出自認為受感動的語句,然後再分析為什麼受感動。此環節在組內完成,教師予以點撥,然後班內展示,每組選派一名代表分析一個句子。】

示例:

1.接受為挪威人作證的任務。

〔明確〕 探險家誠實守信的博大胸襟讓人歎服、敬佩。

2.威爾遜博士臨死不放棄科學觀察。

〔明確〕 科學家勇於探索和頑強進取的敬業精神讓我們感動。

3.奧茨英雄似的死去。

〔明確〕 探險家為事業自我獻身的崇高精神和以集體為重的高尚人格令人心靈震撼。

4.斯科特將日記記錄到他生命的最後一息。

〔明確〕 科學家熱愛事業,執着、拼搏的精神令人讚歎。

5.“第一個到達者擁有一切,第二個到達者什麼也不是。”

〔明確〕 作者站在斯科特的角度,表達了他們在角逐失敗後的一種極度沮喪、悲哀的心情,但作者並不同意這種説法。

6.“挪威國旗耀武揚威、揚揚得意地在這被人類衝破的堡壘上獵獵作響。”

〔明確〕 作者運用擬人手法,表達的是斯科特一行人的心情。此刻,風中飄揚的挪威國旗似乎就是他們的對手、勝利者阿蒙森站在那裏耀武揚威、揚揚自得。

7.“斯科特接受了這項任務,他要忠實地去履行這一最冷酷無情的職責:在世界面前為另一個人完成的業績作證,而這一事業正是他自己所熱烈追求的。”

〔明確〕 英國人講求紳士風度,主張誠實、守信,坦然面對成功和失敗。深受這種文化傳統薰陶的斯科特只能接受這一任務。正因為他的這一行為,其人格才顯得無比高尚。

8.“但是在這白雪皚皚的荒漠上,只有心中的海市蜃樓,它召來那些由於愛情、忠誠和友誼曾經同他有過聯繫的各種人的形象,他給所有這些人留下了話。”

〔明確〕 “心中的海市蜃樓”指他在離開世界前回憶的美好往事,對祖國、親人和朋友的懷念。它們與現實形成了鮮明的對照。這樣,突出了悲劇效果,給人們的心靈以強烈的衝擊。

9.“一個人雖然在同不可戰勝的厄運的搏鬥中毀滅了自己,但他的心靈卻因此變得無比高尚。所有這些在一切時代都是最偉大的悲劇。”

〔明確〕 斯科特在與大自然的搏鬥中雖然失敗了,但他的心靈經受了考驗,變得無比崇高。有價值的、美的毀滅當然是偉大的悲劇。

四、創新閲讀,拓展延伸

[設計意圖] 此環節旨在通過鼓勵學生髮散思維,培養其創新閲讀文本的能力,調動學生積極思考的學習習慣。

1.讀了這篇文章,或許你對英雄、對成敗有了新的認識和體會。在你的心中,到底誰是真正的英雄?在生活中,我們應該怎樣看待成敗?【組內討論,發表見解,班內展示。】

2.假如你是一位作者,你會為誰作書立傳?你如何評價失敗的斯科特?【組內討論,發表見解,班內展示。】

〔明確〕 斯科特雖然在探索領域失敗了,但他對科學的探索精神和愛國情操,不僅是英國人的驕傲,而且是全人類的驕傲。他的不懈探索精神給後人以巨大的精神鼓舞,是人類寶貴的精神財富。

有人説,歷史是為成功者而寫的。但茨威格卻能關注一位失敗者,他傾注了全部感情來寫這個悲劇,頌揚了人類勇於探索的精神、為事業而獻身的崇高精神。斯科特一行人的精神讓所有人仰慕,給後人以精神的鼓舞。英雄們的足跡烙在了南極的土地上,英雄們的名字鐫刻在歷史的記憶中。人類生存在地球上,探索這個星球的奧祕是永遠不會停歇的。

同學們,探險是一項極富挑戰性的事業,既是對自然界的挑戰,更是對自我的挑戰。願將來你們中的某些人,也能成為像楊利偉、聶海勝等航天英雄般的人物,讓自己的生命活得有價值。

積累下列詞語和句子,並理解這些語句的具體含義。

【詞彙】

姍姍來遲 怏怏不樂 白雪皚皚 茫茫無際 揚揚得意

悶悶不樂 唸唸有詞 憂心忡忡 小心翼翼 獵獵作響

迷迷糊糊 哆哆嗦嗦 踉踉蹌蹌 堅持不懈 風餐露宿

精疲力竭 疲憊不堪 毛骨悚然 耀武揚威 海市蜃樓

畏縮不前 魯莽大膽 語無倫次 羸弱 癲狂

凜冽

吞噬 銷蝕 步履 告罄 蹣跚 遺孀 厄運

【語句】

1.對人類來説,第一個到達者擁有一切,第二個到達者什麼也不是。

2.挪威國旗耀武揚威、揚揚得意地在這被人類衝破的堡壘上獵獵作響。

3.斯科特接受了這項任務,他要忠實地去履行這一最冷酷無情的職責:在世界面前為另一個人完成的業績作證,而這一事業正是他自己所熱烈追求的。

4.但是在這白雪皚皚的荒漠上,只有心中的海市蜃樓,它召來那些由於愛情、忠誠和友誼曾經同他有過聯繫的各種人的形象,他給所有這些人留下了話。

5.一個人雖然在同不可戰勝的厄運的搏鬥中毀滅了自己,但他的心靈卻因此變得無比高尚。所有這些在一切時代都是最偉大的悲劇。

  偉大    的    悲劇 

  ↓          ↓

探險事業的執着追求    失敗之悲

集體主義精神       死亡之悲

誠實、守信、勇敢      作證之悲

對祖國、親人、朋友的愛   世人之悲

鏈接一:

最後的跋涉--斯科特海軍上校日記片段

1月27日,星期六

上午我們是在暴風雪肆虐的雪溝裏穿行。該死的雪拱起一道道的波浪,看上去就像一片起伏洶湧的大海。威爾遜和我穿着滑雪板在前邊開路,其餘的人步行。尋找路徑是一件艱鉅異常的工作……我們的睡袋濕了,儘管濕得不算太快,但的的確確是在越來越濕。我們漸漸感到越來越餓,如果再吃些東西,尤其是午飯再多吃一點,那將會很有好處。要想盡快趕到下一個補給站,我們就得再稍微走快一些。下一個補給站離我們不到60英里,我們還有整整一星期的糧食。但是不到補給站,就別指望真正地飽餐一頓。要走很長的路,然而,這段路程又無比艱辛……

2月1日,星期四

一天大部分時間都在艱苦跋涉。用4小時45分走完了8英里。晚上8點我們還在走。我們只在12月29日才草草吃過一次午飯,當時離開補給站才一星期。按一天三頓計算,我們手裏還有8天的糧食,到達下一站應該是沒什麼問題的。埃文斯的手指頭現在情況很糟,掉了兩個指甲,是凍傷……

2月17日,星期六

今天情形很壞。埃文斯睡足一覺以後顯得好些了。他像往常一樣説自己一切正常。他還是走在原來的位置上,但半小時後他弄掉了滑雪板,不得不離開雪橇。路面情況極為惡劣。後來我們停了大約1小時,埃文斯跟了上來,但走得很慢。半個小時後他的鞋又丟了,我們站在紀念碑巖半腰眺望埃文斯,後來又紮下帳篷吃午飯。飯後埃文斯還是沒露面,我們四處張望,看見他在離我們很遠的地方。這下我們警覺起來,四個人一齊往回滑去。我第一個來到這個可憐的人身邊,被他的樣子驚呆了。他跪在雪地上,衣裝不整,手套沒了,手上結滿了冰凌。他眼裏射出瘋狂的目光。我問他出了什麼事,他慢慢地説他也不知道,只説他覺得自己一定是昏過去了。我們扶他站了起來,走了兩三步他又倒了下去。他完全被凍僵了。威爾遜、鮑爾斯和我回去拖雪橇,奧茨留在原地照顧他。我們回來的時候,埃文斯失去了知覺。我們把他抬進帳篷後,他依舊不省人事。午夜12點30分,他平靜地死去了。

2月22日,星期三

不用説,我們命定要經歷歸途中最嚴峻的時刻了。今天出發以後不久,東南風變得異常猛烈,風狂掃着地面。我們馬上失去了本來就模糊難辨的路標。午飯時根本沒見到期望中的圓錐形石頭路標。……但這些倒黴事並沒讓我們心灰意懶,這的確應該記錄下來。晚上,我們喝了一頓馬肉做的濃湯,美味可口,真叫人氣力倍增、精神振奮……

2月26日,星期日

現在是夜間,冷極了。我們雙腳冰涼地出發了,因為白天穿的鞋襪根本沒有晾乾。我們謹慎地消耗着食糧,但我們的食物還應當再多一點才夠用。我巴望着下一個補給站,現在離我們只有50英里。到了那裏,我們就能夠帶足補給,繼續前邊的路程了。

鏈接二:

斯科特南極探險失敗的原因

羅伯特福爾肯斯科特是一位英國海軍上校。他未能實現自己第一個到達南極的壯志。他的競爭對手羅阿爾德阿蒙森搶先一個月到達那裏。1910年6月,斯科特乘坐“特拉諾瓦號”啟程。途中,他聽説阿蒙森也正在前往南極。不久,龐廷和一部分隊員奉命回到基地,留下斯科特和他的10名同伴向南極挺進。1911年11月1日,斯科特的一隊人馬離開自己的宿營基地,前往南極。暴風雪使旅行十分艱難。斯科特死亡的原因是補給點分佈沒有規律且太散亂,導致補給點儲存的食物、補給物資、燃料都不夠;而且他採用的是機動雪橇和矮種馬作為動力,矮種馬在雪地裏根本不能幹活,機動雪橇也經常拋錨,遠不像阿蒙森採用狗和雪橇作為動力來得迅速,這樣他們在南極耽擱得太長也消耗了過多的物資和體力。所以,他們很不幸地倒下了。

斯科特雖然成功地到達南極點,卻沒能夠平安歸來,最後全軍覆沒,其中的原因有以下幾條:首先,斯科特非常迷信馬拉雪橇的優越性,但對使用愛斯基摩狗有偏見,因而他選擇攀登南極點的主要運輸工具是西伯利亞矮種馬和3輛履帶式拖拉機。拖拉機只走了幾天注油系統就壞了,只得作為一堆廢鐵,扔在雪地裏。由於西伯利亞矮種馬不能適應南極高原惡劣的環境,體力不支,斯科特他們只好在崎嶇的冰原上用人力拖着笨重的雪橇步行前進,消耗了隊員大量體力,也影響了行進速度。其次,在他們返回到在羅斯冰架上預設的補給倉庫時發現,裝在油桶裏的煤油神祕地流光了。後來人們才知道,焊錫在低温下會變成粉末狀,煤油流失是焊錫變性所致。第三,壞天氣不斷困擾着斯科特一行,原本應該是相對較好的天氣卻變成少見的狂風暴雪,使斯科特他們無法前進。最後,儘管離補給營地只有17千米了,但這居然成為他們可望而不可即的目標。

鏈接三:

《偉大的悲劇》教學反思

奧地利作家茨威格的傳記《偉大的悲劇》,寫的是英國探險家斯科特在與挪威探險家阿蒙森角逐南極點失敗後,和他的隊友在歸途中悲壯覆沒的故事。作者敍述這個故事,是讓人們去思考:生命的意義是什麼?人生的價值在哪裏?從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的角度來説,對於中學生有一定難度。尤其這篇文章特別長,人物眾多,情節複雜,所以教學上確實難度較大。教師在授課中很好地處理了文本,長文短教,並注重教學的整合。我就這節課中突出的幾個亮點做一下簡要剖析。

1.導入方面

首先播放《泰坦尼克號》、美“挑戰者”號升空爆炸及玉樹地震視頻,以此導入課堂學習,創設凝重、沉思的氣氛,營造學生學習課文的情感基礎。學生感受到在一場場悲劇面前,在大自然面前,人類顯得如此渺小,但人類不斷地抗爭着、挑戰着,學生也在這種激發之下充分發揮了他們的潛能。這一點我認為做得比較成功。

2.導學方面。

本文教學難點之一是對主題的理解,一定有許多同學不理解悲劇的故事為什麼藴含着偉大,是不是矛盾了?教師課前的導學很巧:“為什麼作者茨威格沒有為勝利者阿蒙森寫傳,卻滿懷深情地為失敗者斯科特再現這悲情的一幕呢?讓我們到課文中去尋找答案。”這樣的方式引發學生的思考,讓學生抓住了文章的文眼--悲劇和偉大。要求學生走進課文,走近作者的心靈,理解雖為失敗者,但他們身上的精神偉大。我認為這樣指導,起着關鍵性的作用,凸現了學生的主體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實現了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教學目標。

3.長文短教。

文本較長,教學用2課時,難度大,即使讓學生進行預習,但是真正操作起來難度仍然很大。過去每教一篇課文,在整體感知環節,總是先讓學生説説課文寫了一件什麼事?然後複述內容。只要讓學生抓住“人物、事件”這兩個基本的要素,也就知道了課文所講的內容。可是這篇課文較長,學生如何能把握好課文的主要內容成了一個難點。授課教師很好地進行了長文短教,採用快速默讀的方式將文中的主要信息提煉出來,通過形象的路線圖的方式,讓學生直觀、迅速地把握主要情節,這應該是本節課教學中的一大亮點。內容理解方面,通過引導學生品味細節,以細節作為突破口,抓住文題“悲劇”“偉大”,引導學生思考、討論南極探險悲劇所折射出來的.人類偉大的精神,再次很好地體現了長文短教的教學思路。

一、〔參考答案〕 一、“悲”在失敗之悲、做證之悲、死亡之悲、世人之悲。魯迅先生説:“悲劇就是把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遭到毀滅的僅僅是斯科特一行人的肉體、生命,而他們的精神確是有價值的,是偉大的。所以文章充滿了悲壯的情感。

二、〔參考答案〕 1.在這裏,作者站在斯科特的角度,表達了角逐失敗後的一種極度沮喪、悲哀的心情。但事實上作者本人並不這麼認為。作者為斯科特這個失敗者作傳,本身就説明作者不同意“第一個到達者擁有一切,第二個到達者什麼也不是”的觀點。

2.英國人普遍講求紳士風度,主張誠實、守信,坦然面對成功和失敗。這種文化傳統薰陶下的斯科特,不能不接受這項為他人的業績做證的任務。正因為他的這一行為,其人格才顯得無比的高尚,贏得了人們的尊敬。

3.表現了奧茨不畏懼死亡的精神,為科學而獻身的精神,也突出了“偉大的悲劇”。

三、〔參考答案〕 記載人物經歷的作品稱傳記﹐其中文學性較強的作品即是傳記文學。傳記文學的基本特徵是﹕以歷史上或現實生活中的人物為描寫對象﹐所寫的主要人物和事件必須符合史實﹐不允許虛構。在局部細節和次要人物上則可以運用想象或誇張﹐作一定的藝術加工﹐但這種加工也必須符合人物性格和生活的特定邏輯。在這一點上﹐它有別於以虛構為主的小説。所寫的人物生平經歷必須具有相當的完整性。它必須寫出較鮮明的人物形像﹐較生動的情節和語言﹐具有一定的藝術感染力。它有別於普通的人物傳。傳記文學一般採用散文的形式和手法﹐有的和小説接近。

一、積累與運用

1.下列各組詞語中加點字注音有誤的一項是(  )

A.拽出來(zhuài)   毋寧(wú)

堅持不懈(xiè)  毛骨悚然(sǒng)

B.威爾遜(xùn)  貯藏(zhù)

怏怏不樂(yàng)  廣闊無垠(yín)

C.戰慄(lì)  膽怯(què)

風餐露宿(loù)  寒風凜冽(liè)

D.厄運(è)  吞噬(shì)

羸弱(léi)  告罄(qìng)

2.下列各組詞語中字形有誤的一項是  (  )

A.不可思議 徒勞無獲 奪眶而出 精疲力竭

B.萎縮不前 耀武揚威 姍姍來遲 憂心仲仲

C.疲憊不堪 魯莽大膽 語無倫次 踉踉蹌蹌

D.步履蹣跚 白雪皚皚 海市蜃樓 悶悶不樂

3.結合語境解釋加點詞語。

(1)挪威國旗耀武揚威,揚揚得意地在這被人類衝破的堡壘上獵獵作響。

(2)刺骨的寒冷吞噬着他們已經疲憊不堪的軀體。

(3)從他語無倫次的話裏,他們終於明白,這個苦命的人由於摔了一跤或者由於巨大的痛苦已經瘋了。

(4)但是在這白雪皚皚的荒漠上,只有心中的海市蜃樓……

4.選詞填空。

(1)必需 必須

他們    精打細算地使用這最為    的用品--燃料,他們    儘量節省熱能,而熱能恰恰是他們防禦嚴寒的唯一武器。 

(2)儲存 貯藏

在他們事先設置的    點,在那裏    着他們的食物。……3月2日,他們到了下一個    點,但再次使他們感到可怕的絕望:那裏    的燃料又是非常之少。 

(3)寂靜 寂寞

在陰森森的一片    之中,始終只有這麼幾個人在行走……因為只有在這種從未被人聲衝破過的極度    之中,他才會悲壯地意識到自己對祖國、對全人類的親密情誼。 

(4)悲慘 悲壯

他們找到了那些書信和文件,並且為那幾個    死去的英雄們壘了一個石墓。 

只有在這種從未被人聲衝破過的極度寂靜之中,他才會    地意識到自己對祖國、對全人類的親密情誼。 

5.在修辭手法上與其他三項不同類的一項是  (  )

A.他們鞋底下的白雪由軟變硬,結成厚厚的冰凌,踩上去就像踩在三角釘上一樣……

B.這裏的自然界是冷酷無情的,千萬年來積聚的力量能使它像精靈似的召喚來寒冷、冰凍、飛雪、風暴--使用這一切足以毀滅人的法術來對付這五個魯莽大膽的勇敢者。

C.熱能恰恰是他們防禦嚴寒的唯一武器。

D.但暴風雪颳得異常兇猛,好像要人的性命似的,使他們無法離開帳篷。

6.請寫出下列句子使用的表達方式。

(1)對人類來説,第一個到達者擁有一切,第二個到達者什麼也不是。(   )

(2)現在只有四個人繼續走路了,但災難又降臨到頭上。下一個貯藏點帶來的是新的痛苦和失望。(   )

(3)兇猛的暴風雪像狂人似的襲擊着薄薄的帳篷,死神正在悄悄地走來……(   )

(4)一個人雖然在同不可戰勝的厄運的搏鬥中毀滅了自己,但他的心靈卻因此變得無比高尚。(   )

7.下列説法有誤的一項是  (  )

A.課文一方面描寫氣候的惡劣,探險隊與嚴寒的搏鬥;另一方面,寫探險隊員犧牲的詳情,不僅注重典型環境的描寫,同時也注重了典型環境中的典型人物。

B.課文頌揚的是一種人類勇於探索的精神、為事業而獻身的崇高精神和強烈的集體主義精神。

C.課文寫的主要是斯科特探險隊一行五人奔向南極點,卻發現已經有人捷足先登,只好踏上歸途,最後一個個死去。全文重在記述過程,並沒有太多的細節描寫。

D.斯科特一行探險的意義是:認識自然,挑戰人類自我,實現生命的價值,給後人以精神的鼓舞。

二、課內語段閲讀

沒過多久,他們發現雪地上插着一根滑雪杆,上面綁着一面黑旗,周圍是他人扎過營地的殘跡--滑雪板的痕跡和許多狗的足跡。在這嚴酷的事實面前也就不必再懷疑:阿蒙森在這裏扎過營地了。千萬年來人跡未至,或者説,太古以來從未被世人瞧見過的地球的南極點竟在極短的時間之內--即一個月內兩次被人發現,這是人類歷史上聞所未聞、最不可思議的事。而他們恰恰是第二批到達的人,他們僅僅遲到了一個月。雖然昔日逝去的光陰數以幾百萬個月計,但現在遲到的這一個月,卻顯得太晚太晚了--對人類來説,第一個到達者擁有一切,第二個到達者什麼也不是。一切努力成了徒勞,歷盡千辛萬苦顯得十分可笑,幾星期、幾個月、幾年的希望簡直可以説是癲狂。“歷盡千辛萬苦,無盡的痛苦煩惱,風餐露宿--這一切究竟為了什麼?還不是為了這些夢想,可現在這些夢想全完了。”--斯科特在他的日記中這樣寫道。淚水從他們的眼睛裏奪眶而出。儘管精疲力竭,這天晚上他們還是夜不成眠。他們像被判了刑似的失去希望,悶悶不樂地繼續走着那一段到極點去的最後路程,而他們原先想的是:歡呼着衝向那裏。他們誰也不想安慰別人,只是默默地拖着自己的腳步往前走。1月18日,斯科特海軍上校和他的四名夥伴到達極點。由於他已不再是第一個到達這裏的人,所以這裏的一切並沒有使他覺得十分耀眼。他只用冷漠的眼睛看了看這塊傷心的地方。“這裏看不到任何東西,和前幾天令人毛骨悚然的單調沒有任何區別。”--這就是羅伯特福爾肯斯科特關於極點的全部描寫。他們在那裏發現的唯一不尋常的東西,不是由自然界造成的,而是由角逐的對手造成的,那就是飄揚着挪威國旗的阿蒙森的帳篷。挪威國旗耀武揚威、揚揚得意地在這被人類衝破的堡壘上獵獵作響。它的佔領者還在這裏留下一封信,等待着這個不相識的第二名的到來,他相信這第二名一定會隨他之後到達這裏,所以他請他把那封信帶給挪威的哈康國王。斯科特接受了這項任務,他要忠實地去履行這一最冷酷無情的職責:在世界面前為另一個人完成的業績作證,而這一事業正是他自己所熱烈追求的。

8.文中畫線的“在世界面前為另一個人完成的業績作證,而這一事業正是他自己所熱烈追求的”一句中的“這一事業”指的是什麼?

9.斯科特為什麼要“接受”這項任務?體現了人物的什麼精神?

10.文中加點的“癲狂”“奪眶而出”“毛骨悚然”“耀武揚威”等詞語有什麼表達作用?

11.“對人類來説,第一個到達者擁有一切,第二個到達者什麼也不是”這句話是作者的觀點,還是斯科特的觀點?為什麼?

三、課外類文閲讀

大雪封不住希望的心

包利民

①有一年冬天,我和表弟徒步去離村幾十裏外的荒野中抓兔子。在白茫茫的雪野中走了許久,也不見那一行令我們欣喜的印跡。中午的時候,起了暴風雪,漫天的狂風,無邊的大雪,甸子上的積雪被風吹得像波濤一樣滾動,我和表弟躲在樹下,滿心的恐慌。

②過了近兩個小時,風停了,雪也小了,我和表弟忙着往回趕。可走了好一會兒,發現周圍仍是無邊的雪原,雪雖然沒有剛才下得大,可我們的足跡還是很快被湮滅。我們心裏一驚,知道是迷了路。本來在冬天很少能在野外迷路,至少有來時的腳印能引領我們回家。可是現在,周圍除了雪還是雪,沒有路。那些站着的身影,是荒原上稀稀疏疏的樹。

③每走到一棵樹下,表弟便爬上樹去向遠處張望,可是這麼大的暴風雪過後,很難見到村莊的影子,彷彿大地上的印跡都被大雪所埋沒。就這樣一路走着,心裏焦急萬分,如果不能找到村莊,到天黑下來,等着我們的就是黑暗與寒冷,無疑是死路一條。我們一邊走一邊納悶,平時沒覺得甸子這麼大,怎麼周圍的村莊一個都看不見呢?我們本想朝着一個方向走,可是漫天風雪,根本無從辨別方向,只好憑着感覺朝某個方向不停地走。

④當表弟再一次爬上一棵樹時,他大聲喊道:“哥,前邊的雪地上有個黑點!”我們精神一振,奮力邁着疲憊的雙腿向前方走去。有的地方雪極深,一腳踩下去能沒掉整條腿,這讓我們提心吊膽,怕掉進一些被雪填平的深坑裏,這極大地影響了我們的速度。表弟一次次地上樹,我們離着那個黑點也越來越近,這是我們唯一的希望了。

⑤終於走到了那個黑點所處的位置,卻原來是一口極深的水井。表弟失望至極,我心裏忽然一動,説:“既然這裏有井,附近一定有村子!”表弟聞言又來了精神,飛快地爬上一棵最高的樹,觀望良久,忽然大喊:“哥,我看見那邊有一縷縷的煙,可能是個村子!”我們立刻向那邊出發。當時已是傍晚,表弟看到的煙定是村莊的炊煙。又走了近一個小時,一個村子真的出現在視野裏。天已擦黑,那一刻,我們都躺倒在雪地上,大口地喘着氣,放下了心中的巨石。

⑥到了那個村子,我們在老鄉家休息了一會兒,便抄近路回到了家,才幾里路的距離。想起來真是後怕,如果沒有那眼水井,我們也許真的會把命丟在無邊的雪野之上。當然內心也很震驚,那麼猛烈的暴風雪,竟然封不住一個小小的井口!

⑦許多年以後,當我再次回想往事,心中忽然就多了一份感悟。如果把人心當成一眼水井,那麼就算生命中的風雪再大,也無法鎖住心裏的熱情。而且,更重要的是,還能給迷路的人指引方向、帶來希望!

(選自《聯誼報》,有改動)

12.結合全文,説説以“大雪封不住希望的心”為題的妙處。

13.根據提示,填充空白。

情節:突遇暴雪→①  →發現黑點→②  →發現村莊 

心理:③   →焦急萬分→④   →失望至極→放下心來 

14.結合語境,按要求品析語言。

(1)表弟一次次地上樹,我們離着那個黑點也越來越近,這是我們唯一的希望了。(分別説説加點詞語的表達效果)

(2)那些站着的身影,是荒原上稀稀疏疏的樹。(從修辭的角度説説這句話的妙處)

15.第⑤段畫線句子中的“真的”一詞包含着豐富的心理活動,請以第一人稱寫出來。(40字以內)

16.文中的“水井”一詞表意豐富,請説明。

17.即使有再大的困難,只要心中有希望,腳下不停步,就可能實現人生的目標。你有類似的感悟嗎?請結合自身經歷談談。

【答案與解析】

1.C(“怯”讀qiè;“露”讀lù。)

2.B(萎-畏,仲仲-忡忡。)

3.(1)以擬人化手法寫出挪威國旗似乎在炫耀威力,顯示威風。 (2)吞食。 極度疲勞。 (3)話講得很亂,沒有條理。 (4)比喻虛幻的事物。

4.(1)必須 必需 必須 (2)貯藏 儲存 貯藏 儲存 (3)寂寞 寂靜 (4)悲慘 悲壯

5.D

6.(1)議論 (2)記敍 (3)描寫 (4)議論

7.C(文中既有記述,又有細節描寫。)

8.第一個到達南極點。

9.是誠實守信的品格,使他接受了這個任務。 坦然面對成功與失敗的崇高境界。

10.渲染了斯科特一行當時極度絕望的心情。

11.這是斯科特的觀點。 為他們立傳本身就説明作者對他們的肯定態度,而且作者的一處處評論也表明了對他們的肯定態度。

12.示例:“大雪”一詞既指自然界的雪,又虛指人生的困難;“封”字將人心化抽象為具體。整句話寫出困難掩藏、阻擋不了希望,具體生動地揭示了文章的主旨。

13.①雪地迷路 ②看到水井 ③滿心恐慌 ④精神一振(意近即可。)

14.示例:(1)“一次次”,是寫次數多,表明尋找村莊的急切心理和艱難過程;“唯一”,意思是僅有的、別無其他,寫出了對那個黑點寄寓的希望之大。(2)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形象地表達了身處雪原難見人蹤的失望和驚慌心理。

15.略。(抓住使用第一人稱且扣住“猜測得以證實而產生的驚喜之情”作答。)

16.①實指吃水用的井;②指人心;③指方向、希望。

17.開放題,能扣住“困難”“希望”“行動”三個關鍵詞,結合自身經歷談即可。

 

李傑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yusuibi/8zlyj9.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