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育隨筆 >

詩歌鑑賞題舉隅(網友來稿)

詩歌鑑賞題舉隅(網友來稿)

山東省五蓮縣第一中學 張加進

詩歌鑑賞題舉隅(網友來稿)

閲讀下面一首宋詞,回答有關問題。

玉樓春

宋祁

東城漸覺風光好,轂皺波紋迎客棹。

綠楊煙外曉寒輕,紅杏枝頭春意鬧。

浮生長恨歡娛少,肯愛千金輕一笑?

為君持酒勸斜陽,且向花間留晚照。

清代著名詩評家王國維在《人間詞話》裏對 “綠楊煙外曉寒輕,紅杏枝頭春意鬧”作過如下評價:“著一‘鬧’字而境界全出。”但同時代的著名文論家李漁卻在《窺詞管見》裏説:“此語殊難索解。爭鬥有聲之謂‘鬧’。桃李爭春則有之,紅杏鬧春,餘實未之見也。”你認為誰的評論更符合審美法則?請簡要分析。

[答案]王國維的評論更符合審美法則;詩句中的“鬧”字,運用了“通感”,由視覺轉化為聽覺,將無聲的畫面,變成了枝繁花盛之態,將濃郁的春意活現出來。而李漁沒有體會到這一點,因此沒有理解“鬧”字的妙用。

[解析]本題主要考查對古詩詞語言準確鮮明的鑑賞能力。

這首詞是歌詠春天的名篇。上片是一幅生機蓬勃、色澤鮮明的早春圖。第四句“紅杏枝頭春意鬧”,寫紅杏枝頭飽含春意,如火如荼,竟然“鬧”起來了。它既寫出了真景物,即描繪出了春天生機勃勃的熱鬧場面;也寫出了真感情,即詩人看到這種場景,內心的喜悦之情。“鬧”字寫出杏花爭鮮鬥豔之神,也表現出作者的欣喜之情,境界全出。

[例3]閲讀下面一首古詩,然後回答問題。

閨怨

王昌齡

閨中少婦不曾愁,春日凝裝上翠樓。

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

這是一首怨婦詩,全詩行動曲折地描寫了主人公的心理變化過程,其中“忽”字是描寫主人公心理變化過程的一個關鍵詞,請結合全詩簡要分析。

[答案]全詩描寫了主人公從“不曾愁”到“悔”的心理變化過程。前兩句描寫主人公的“不曾愁”,而第三句轉折,由“忽見陌頭楊柳色”,使少婦想起當年與丈夫折柳送別的傷感場景,引出“悔教夫婿覓封侯”。“忽”最準確鮮明地描寫了主人公心理變化的過程。所以説,“忽”字是一個關鍵詞。

[解析]本題主要考查古詩詞語言準確鮮明的鑑賞能力。

我們要注意詩詞中的一些形容詞或副詞。這首詩生動地表現閨中少婦從“不曾愁”到“悔”的心理變化過程。第一句點出“不曾愁”,第二句着用春日登樓賞景的行動寫少婦青春的歡樂,為下段蓄勢。第三句是全詩轉折。“忽見”,是不經意地流目矚望而適有所遇,普普通通的陌頭楊柳竟勾起內心深處冒出以前從未明確意識到過而此刻卻變得非常強烈的念頭--悔教夫婿覓封侯。這也就是題目所説的“閨怨”。其中的“忽”字,準確地抓住了少婦心理的迅速變化。

閲讀下面一首詞,然後回答問題。

訴衷情

陸游

當年萬里覓封侯,匹馬戍梁州。關河夢斷何處,塵暗舊貂裘? 胡未滅,鬢先秋,淚空流。此生誰料,心在天山,身老滄洲!

注:滄洲,水邊,古時隱者所居之地。

這首詞為我們塑造了一個怎樣的人物形象?通過這一形象抒發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答案]詩歌描寫了一個年事已高、被閒置不用的抗金英雄形象,表達了自己壯志未酬、報國無門的感慨。

[解析]本題主要考查對古詩詞形象的鑑賞能力。

分析詩歌形象要根據詩歌描寫的具體形象或畫面識別其特徵,在理解詩歌思想情感基礎上概括出形象的特徵和意義。這首詞中塑造的形象顯然就是詩人自己,前兩句回憶當年馳騁疆場的戰鬥生活;下兩句是説,一覺醒來,關河要塞不知在何處,塵土積滿從軍時穿的貂皮大衣,自己已經身離戰場。下片描繪了敵人尚未消滅,自己衰鬢先斑的形象;“心在天山,身老滄洲”表達了壯志未酬、報國無門的幽憤。不難看出,詩歌描寫了一個被閒置不用的抗金英雄形象。詩歌通過這一形象的塑造,表達了自己壯志未酬、報國無門的感慨。

[例3]閲讀下面兩首古詩,然後回答問題。

台城

韋莊

江雨霏霏江草齊,六朝如夢鳥空啼。

無情最是台城柳,依舊煙籠十里堤。

鹿柴

王維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

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

(1)前者是一首憑弔六朝古蹟的詩。詩人為什麼説“台城柳”“無情”?

(2)《台城》中“鳥空啼”的“空”字與《鹿柴》中的“空”字所表現的意境是否相同?請簡析。

[答案](1)六朝繁華已如夢遠逝,而台城柳不管人世滄桑、人間興亡,卻依舊逢春枝繁葉茂、欣欣向榮,因此詩人説它“無情”。

(2)不同。《台城》中的“空”意為“白白地”、“徒勞地”,是以樂景寫哀情,襯托出詩人對歷史興衰的感慨。《鹿柴》中的“空”意為“空曠”,表現出大山寧靜幽深的境界。

[解析]本題主要考查對詩歌形象的`鑑賞能力。

《台城》以悽婉纏綿的筆調,以霏霏江雨、萋萋江草、長堤煙柳和幾聲寂寞的鳥啼,織成了一幅悽迷的圖畫,流露出詩人對歷史興衰的感慨。《鹿柴》則描寫了夕陽西下時空山深林中的幽靜景色。以空山人語、返照的陽光、幽暗的樹林、深綠的青苔,透露出一種寧謐幽靜的氣氛。詩人的思想感情不同,因此,兩首詩的意境也大不相同。“鳥空啼”的“空”,襯托出詩人對歷史興衰的感慨:台城歷經變遷,已經面目全非,但不解情的大自然,卻一年一度春色,連鳥兒也無謂地在啼鳴。以樂景襯哀情,傳達出詩人心靈深處的憂傷。《鹿柴》中的“空”則是“空曠”之意,展現的是大山寧靜幽深的境界。

閲讀下面一首古詩,然後回答問題。

泊船瓜州

王安石

京口瓜州一水間,

鐘山只隔數重山。

春風又綠江南岸,

明月何時照我還。

詩中第三句中的“綠”字曾經修改多次。詩人最初用“到”,後改作“過”,又改作“入”,等等,最後才選定這個“綠”字。“綠”受到了讚譽。就“綠”的使用,請談談你的見解。

[答案]用詞含蓄新穎,生動形象,渲染了春意盎然的生機,是全詩的詩眼。

[解析]本題主要考查古詩語言的鑑賞能力。

解答本題,應當涉及多個角度。從活用上看,“綠”原為名詞,本句中用為動詞,具有動作化,用詞新穎;從語言的生動形象上看,“綠”比“到”等更能渲染出春風給江南坡上了綠裝這一變化;從語言的含蓄凝練上看,“到”“過”“入”等過於直露,“綠”則不僅有“到”的意思,而且具有色彩感;從全詩的主旨上看,“春風又綠江南岸”是全詩的主題,“綠”字是點睛之筆;從心理上看,“綠”能喚起聯想,引起了思歸的念頭,這與下文“明月何時照我還”密切照應。

[例3]閲讀下面一首古詩,然後回答問題。

暮江吟

白居易

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

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注:這首詩大約是長慶二年白居易寫於赴杭州任刺史途中。當時朝政昏暗,牛李黨爭激烈,詩人諳盡了朝官的滋味,自求外任。

詩歌首句寫殘陽照射在江面上,不用“照”而説“鋪”,這是為什麼?請結合全詩比較説明。

[答案]因為“殘陽”已經接近地平線,幾乎是貼着地面照射過來,確像“鋪”在江上,用“鋪”比“照”更準確、形象;而且用“鋪”能給人以親切、安閒的感覺,更貼切地表現詩人此時的心境。

[解析]本題主要考查古詩語言的鑑賞能力。

解答本題應根據註釋提示,結合詩人的思想感情,多角度加以分析。從用詞的準確、形象方面來看,用“鋪”字包括了“照”的意思,抓住了殘陽斜照在江面上的特徵,而且更加形象;從詩歌表達的思想感情來看,詩人諳盡了朝官的滋味,自求外任。心情應是輕鬆愉快的。用“鋪”字,不僅抓住了事物特徵,而且格調清新,自然可喜,讀後能給人以美的享受,更貼合詩人的思想感情。

命題人: 張加進

地址:山東省五蓮縣第一中學

郵編:262300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yusuibi/39nw8j.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