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育隨筆 >

大班科學快樂轉轉轉

大班科學快樂轉轉轉

活動目標:

大班科學快樂轉轉轉

1、在操作活動中,積累有關轉動的經驗,瞭解轉動是運動的一種方式。

2、嘗試用多種方法使物體轉動,體驗轉動的樂趣。

3、積極參與探索活動,願意和同伴交流自己的發現。

活動準備:

1、各種可以轉動的物體(風車、發條玩具、陀螺、皮球、杯子、塑料盆、積木、雪花片、椅子、溜溜球、繩子、筷子、牙籤等)

2、音樂“圓舞曲”,錄音機

活動過程:

一、玩轉動玩具,初步獲得有關轉動的經驗,感受有趣的轉動現象。

1、教師提出遊戲要求:玩玩具的時候仔細觀察,説一説你是怎麼玩的,有什麼發現。

2、幼兒自選玩具操作,教師引導幼兒用語言交流自己的玩法和發現。

3、小結:通過手的運動,這些玩具都能轉動起來。

二、提供生活中常見的一些能轉動的物品和體育器械,引導幼兒用多種方法使它們轉動。

1、幼兒嘗試轉動自己的小椅子,教師引導:“它能轉動嗎?怎樣轉呢?”

2、教師:“這兒還有許多玩具,它們能轉動嗎?現在我們來比一比,看誰能用更多的方法讓它們轉動起來。”

3、幼兒操作,教師鼓勵幼兒運用多種方法使物體轉動。

4、幼兒交流自己的轉動方法。

三、引導幼兒用兩種材料合作轉動,使物體轉動的更快,時間更長。

1、教師引導:“剛才小朋友想了各種辦法讓物體轉動起來,那現在老師又要讓你們動腦筋了,你能不能兩種材料合作,讓它們轉動的更快,時間更長?”

2、幼兒探索操作,教師鼓勵幼兒大膽創造。

3、幼兒交流自己的操作方法。

四、提問:“在生活中,你還見過哪些可以轉動的物體?”

五、遊戲“身體轉轉轉”

1、提問:“我們的身體能轉動嗎?”引導幼兒創編各種身體轉動動作。

2、播放音樂“圓舞曲”,引導幼兒伴隨音樂做身體轉動遊戲。自然結束活動。

設計思路:

孩子上大班時,我們允許幼兒在書包中自由攜帶一種玩具。孩子們不約而同的帶來了許多可以轉動的玩具,如:各種各樣的陀螺玩具、發條玩具、溜溜球、抽拉轉動玩具等,他們在課間活動時常聚在一起比賽“誰轉得快”,玩的`非常開心。其實,在生活中,幼兒還能夠接觸到許多類似有關轉動的現象,如:旋轉木馬、呼啦圈、球類遊戲、電風扇、洗衣機等,這些生活中的轉動現象幼兒雖然經常接觸,但往往被他們所忽視,為了引發幼兒對生活中已熟悉的東西進行再觀察、再探索,我們設計了這一活動。整個活動從幼兒興趣入手,結合幼兒生活經驗,讓每一個幼兒都“動”起來、“活”起來,使幼兒在活動中充分體驗轉動的樂趣,滿足了好奇心。活動中,提供了大量的操作材料,並分層次逐步投入,鼓勵幼兒想辦法讓這些材料都轉動起來,這種與材料互動的學習方法增強了幼兒的自信心,引發了幼兒的表現慾望,激發了幼兒的創新思維。

活動主要分五個環節進行:

第一環節:提供了許多有趣的成品轉動玩具,如:發條玩具、陀螺、溜溜球、音樂盒等,這些玩具新穎有趣,孩子非常喜歡,大大激發了了他們參與探索的興趣。這一環節沒有什麼難度,主要是在遊戲過程中引導幼兒發現這些玩具都可以轉動,並在與同伴交流時正確運用語言表達自己使玩具轉動起來的方法,尤其是動詞的正確使用。

第二環節:提供了許多生活中常見的物品,主要有兩類,一類是可以轉動的體育器械,如:呼啦圈、球、繩子、自制飛盤等;一類是生活用品,如:塑料盆、碗、小圓筐、手絹等。這一環節和幼兒生活經驗密切結合,重點是鼓勵幼兒運用多種方法使物體轉動。

第三環節:在第二環節的基礎上,引導幼兒嘗試將兩種物體放在一起轉動,並要求轉動的時間要長,速度要快。這一過程需要幼兒積極動腦,在和材料的互動中探索各種轉動的方法。

第四環節:引導幼兒結合生活經驗,尋找生活中可以轉動的物體。這一環節將活動內容進行了拓展和延伸,引導幼兒去關注生活中的轉動現象,將活動和生活密切結合在一起。

第五環節:引導幼兒玩身體轉動遊戲,在歡快的氣氛中自然結束課題。這一環節,幼兒伴隨音樂轉動身體的各個部分,充分滿足了幼兒好動的個性,使幼兒直接通過自己的感覺器官認識和感受轉動帶來的有趣現象。在音樂方面,特意選擇了三拍子的音樂“圓舞曲”,音樂本身旋律歡快,非常適合幼兒玩身體轉動遊戲。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yusuibi/04jp9j.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