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資料 >

探索有效教學,提高課堂效率(人教版教學論文)

探索有效教學,提高課堂效率(人教版教學論文)

 實施素質教育的主渠道是課堂教學,課堂教學模式的優劣,直接影響課堂教學效率的高低,正因如此,在教學過程中大力倡導有效教學模式,積極推廣目標教學,是目前中小學教育中尤為緊迫和重要的任務。以目前中學語文教學來看,雖然新課改已經進行到第三輪,但部分 部分仍因襲舊的教學模式,即問題破題--介紹作者和寫作背景--正文釋義--朗讀課文--分析結構層次--講解思想內容--歸納中心和寫作提高--佈置作業。實踐證明這種模式效率不高。

探索有效教學,提高課堂效率(人教版教學論文)

如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作者認為,應採取有效教學模式,即有效教學的三個“三分之二”(教師的課堂教學不超過一節課的2/3,課堂教學中學生參與率應不低於2/3,課堂練習的正確率不低於2/3),方能提高語文教學的課堂效率。課堂教學是語文教學的基本組織形式,是學生語文學習的最重要途徑。如何在特定的時間(40分鐘)和空間(班級)內讓學生學得主動、積極、最大限度提高教學效率,是當前語文教學改革中最重要最值得探究的課題。要想大面積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必須在教學模式上大膽創新,推廣有效教學模式。推廣有效教學模式,應遵循如下原則:①面向廣大學生,面向大多數語文教師,模式簡練,淺素清晰,操作性強;②注重單篇課文教學,注重如何引導學生學習。③轉變教學方式,教師少灌輸,學生多自主探究,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多從“教材處理”的角度設計課型,精講精練,同時要注重教學目標的層次性與科學性。

孝感市中學語文讀寫説綜合教學課題研究已開展多年,許多優秀教師經過實驗探究已經總結了很好的模式,他們在課堂教學中應用的模式大致可概括為三個基本環節:整體感知--目標研導--當堂訓練。也即通讀--研導--訓練,如何完成這三步呢,筆者認為可作如下探究。

一、通讀

學生自己閲讀課文,藉助工具書掃除文字障礙,採用默讀、朗讀、跳讀、速讀等方法熟悉課文,在有感或有疑處圈、點、勾、劃、批、注、評。在老師的指導下,盡力對課文作縱向鑽研和橫向比較;記下疑難,為進入第二步學習作準備,作為教師在這一環節的指導作用主要是“指路”和“搭橋”,即預先提出明確的學習目標和具體要求,指正學法和要領,補充必要的知識和資料。

這一環節對整個教學能起到如下三個作用:a.克服學習的盲目性,增強自覺性;b.變被動學習(要我學)為主動學習(我要學),激發學習熱情與興趣;c.培養學習能力,為終身發展服務。

二、研導

此環節為三步中最關鍵的一環,往往決定着整堂課的得失成敗,因此教師應格外加以重視,教師解答學生閲讀中的疑難,要按照教學設計,用多種方法和多樣途徑自然而巧妙的引導學生對課文反覆進行深入鑽研,力求讓學生自我“求解”、“消化”。學生通過反覆誦讀,欣賞點評,提要歸納,創設情景,分析圖改,小組討論,課堂發言,專題答問,角色表演等活動形式,以切實掌握語言知識,提高聽、説、讀、寫能力。教師應循循善誘,點撥啟發。一方面要牢牢掌握教學重點,使課堂教學目標集中緊湊,要善於抓住重點語段,突出語言分析;另一方面應善於利用課堂生成資源,打開學生思路,激發學生靈感,引導學生多角度思考,還應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勇於創新,保護其思維的積極性與創造性,讓課堂靈動起來。

三、訓練

新課標要求課堂教學應體現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主導,怎樣將兩者統一起來呢?最好的方法是以思維訓練和語言訓練為核心地聽、説、讀、寫訓練。學生通過這種當堂訓練,可鞏固聽學,並轉化為能力,為達成這一目標,教師應精心設計練習題。練習題可分為鞏固性和遷移性兩大類,題型要新穎多樣、生動活潑,內容要有創意和啟發性,並注意分層,使每個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都有所提高,並始終保持良好的學習心態和學習積極性。需要指出的是,語文教學中“多讀多寫”或“精講精練”等口號由於沒有正確的界限,在教學實踐中已成了許多教師“題海戰”“大運動量訓練”的口實,產生了十分嚴重的消極作用。其實,“以訓練為主線”與“題海戰”等有明顯的區別。其一,是學生能否學得主動;其二,聽説讀寫的訓練是否偏廢;其三,是否通過訓練來獲得知識、培養能力、發展智力,並且這一訓練是否貫穿於語文教學過程的始終。題海戰的“多練”,學生的學是被動的,囿於機械的重複;它不是聽説讀寫都重要,而是題海淹沒一切;它雖能使學生獲得一些知識,形成某種技能,但由於沒有能力發展的目標和規劃,因而不能有效地促進學生智能的發展;它往往是為了應付考試,而並不把語言訓練和思維訓練貫穿於教學過程的始終。因此,我們倡導的“以訓練為主線”與“單純做練習題”的多練並非同一概念,與“大運動量訓練”更不是一碼事。但“以訓練為主線”並不排斥“內容豐富,形式多樣,角度多變”的語言訓練,它要“使每篇課文的教學都成為一個組織得很好的訓練過程”。

上述三個環節作為課堂教學的基本模式,是從許多優秀教師的不同風格的教學實踐中總結出來的(主要用於課文教學),它符合教學規律。教師在整個過程中的主導作用主要表現為精心設計導讀提示,精心設計導讀程序,精心設計訓練題目並及時反饋;學生在整個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則表現為積極閲讀、積極聽講、積極思考、積極提問、積極討論、積極訓練。這種科學性與藝術性相結合的教學模式,目標明確、結構合理、思路清晰,便於操作,效率較高。

回顧自己二十多年的教學生涯,尤其是近幾年的教改探航,我由衷感到用“通讀--研導--訓練”的課題教學模式取代陳舊的“八股”模式,是整體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一個科學策略,對全面提升教育質量不無裨益。不過,要用好這個模式,還必須注意以下幾點:

1、教師要努力提高自身的教學素質和藝術品位,練就一身過硬的教學基本功。課前要吃透教材,吃透學情,並有目標、有重點地備好課。

2、要突出語言教學這一重點(因為語言是思維的載體),重視學生的思維訓練,堅決摒棄“注入式”“填鴨式”,實行“啟發式”“探究式”教學,努力創設愉悦和諧的課堂氣氛。

3、必須重視培養和調動學生的非智力因素,養成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堅韌的學習品性。

4、要合理把握和調節課堂教學節奏,有張有弛;要講究課堂提問技巧,在教學中滲透學法的指導。

誠然,完成語文教學的目的、任務不是“自古華山一條路”,而是“條條大路通羅馬”。我們要根據素質教育的要求,從實際需要和效果出發,構建教學模式,使之有利於學生水平的發揮和能力的發展,有利於教學質量和效率的全面提高。“通讀--研導--訓練”這一語文教學模式儘管是教學客觀規律的反映,但由於教學內容的千差萬別,教學對象的紛繁複雜,教學情景的千變萬化,我們應當活用模式而不將其僵化。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可對模式進行修正,提倡選擇其他有效環節優化組合,以最終形成獨特鮮明的個人教學風格。

 

王平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ziliao/km89ly.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