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資料 >

在讀寫教學中訓練學生的想象能力

在讀寫教學中訓練學生的想象能力

       在語文讀寫教學中,訓練學生的想象能力,是提高語文教學效益的一條可行的途徑。因為想象,是構成思維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而思維的發展不能離開想象的發展。針對小學生富於想的心理特徵,激發他們的想象能力,正是促進其思維全面發展的契機。

    訓練想象能力的語文教學中還有其特殊的意義。這是因為選入教材的極大部分課文屬文學作品,作者所創設的意境,塑造的形象,都與想象結下了不解之緣,而教師組織學生閲讀這些作品時,又必須以自己的經驗,憑藉想象來還原並充實作品的意境的形象,才能比較深刻地感受作品的內藴。至於學生作文,就更需要有想象的配合,才能有聲有色,有情有意地再現生活中的人物和事物。而加一方面,豐富的想象活動,還能剌激語言的發展。

    鄧穎超同志曾代表黨中央號召全國少年兒童要“樹立創造性的志向”,“培養創造的人材”,“開展創造性的活動”。而創造是離不開想象,要給“創造未來”的孩子從小插上想象力的翅膀,難道不是語文教學的一項具有重大意義的光榮任務嗎?

    基於上述,在讀寫教學中,用什麼方法訓練學生想象能力呢?

    一、擴想能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

    在語文教學中我經常用擴想來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所謂“擴想”,就是對教材文句的內涵作開拓,或將課文故事擴展。如教看圖學文《伏爾加河上的縴夫》一課時,在分別指導學生初看圖和初步讀文之後,抓住文中十一個縴夫的逐個具體裁描繪,圖文對照,使學生認識徒刑文作者是怎樣對圖進行“擴想”。的。讀完以後,我又結合寫作的片斷訓練,要學生在十一個縴夫中自選一個進行再次擴想,寫成一篇短文。這樣由看圖到作文的兩次擴想訓練,有例有據,有仿有作,讓學生把自己的某些生活見聞與感受同作品的形象聯想出來,以增強作品形象的具體可感性,這對發展他們的想象能力是很有好處的。又如教古詩《三衢道中》時,我指導同學們先理解每句詩意,然後把每句意思連起來理解全詩意思中的擴想訓練,於是我對每一句的內涵都對學生進行指導擴想,使作品的總體結構,使主題的“發酵”,豐富細節,增大作品的容量,使內容更趨具體化。

    二、續想能激發起學生的聯翮浮想

    有些課文的結尾,言猶未盡十分含蓄,能激發起學生的聯翩浮想。在學習這些課文時,我往往因勢利導,誘發學生開展“接續想象”,如教《窮人》時,抓住課文的結尾“‘你瞧,他們在這裏啦。’桑娜拉開帳子。”這一句,我設計了“難能可貴娜拉開帳子以後怎麼樣?”為題,讓學生討論,續想故事情節。這時同學們有的説漁夫是多麼激動,稱讚難能可貴娜做得對;有的説難能可貴娜是多麼高興,一切擔憂都煙消雲散;有的説七個小孩子醒來後,無憂無慮地玩得多麼快樂……同學們從不同的角度用想象進一步煥發了窮人美的心靈。學了《凡卡》一文後,我以《凡卡寄信以後》為題作文,讓學生展開接續想象,順作者寫作旨意寫了凡卡種種可能發生的更為悲慘的遭遇。還有學習了《三人行》以後,我又以“黃元慶、小周就這樣拉着王吉文吃力地拖着往前看爬”為開頭,讓同學們繼續展開想象,把故事情節想象下去。這樣的想象,使學生的想象能力得到了鍛鍊。

    三、聯想能誘發學生的思維,對體會課文含着思想感情有進一步的理解

    聯想是此物想到有某一點相關的某一物的心理過程,它把分散的彼此不聯貫的思想片斷聯接在一個思維的鏈條上。在我們的教材中,有一些課文是訓練聯想的好材料。在教《賣火柴的小女孩》的時候,讓同學們知道作者借想象,提出了窮苦孩子們的希望,在大年夜這些窮苦的孩子們,應當得到應有的光明和幸福。但在當時的丹麥,這樣的理想,還只是窮孩子們的希望,誘發同學們從丹麥想到我們的舊中國,想到我們的前輩也是這樣,只有在中國共主黨領導下,建立了社會主新中國,才使這樣的希望變成了理實,從而懂得文章展開了豐富的聯想,常常會給讀者帶來希望,帶來理想,並鼓舞人們去創造它,去實理化。在教《幸福是什麼》一文後,我要求學生寫《讀〈幸福是什麼〉後想到的》讀後感,要求學生根據課文的理解,聯想自己的親身經歷,也舉一個實例來説明幸福是什麼。

    四、補想使學生既收讀懂課文之利,又獲發展想象之益

    作品的藝術形式要求精練含蓄,這就決定了作者對情節和意境往往不能作緊針密線,鉅細無遺的抒寫,總要給讀者留下一些可借想象去補充的天地。在教學中,我注意抓住這些“孔隙”啟發學生用想象去補充,這樣既收讀懂得課文之利,又獲發展想象之益。如教《小音樂家揚科》一文時,揚科進了地主的食具間不小心觸動了琴絃,“在那寂靜的夜裏,一聲呼聲引起什麼效果?”“食具間的情景怎樣?”(僕人見揚科站在那兒,立即揪住他;人們以為有賊來了,都衝了出來;……)“揚科這時又怎樣呢?”(他站在那兒發抖一句話也説不出來;他不知道自己怎麼辦,呆住了;他瞪着可憐的雙眼,任憑別人怎樣打他……)在講課文的同時就這樣引導學生進行“補想”訓練,課後還要求同學們把上面所講的寫成一段話。我就是這樣的注意引導,使學生按一般事理邏輯用自己的想象去補充中間的情節。

    五、擬想既加深理解了課文,又獲得想象能力的訓練

    擬想也就是比擬想象。如《老水牛爺爺》是把人的特徵物化,寫了他鳧水本領,脾性和力氣,都像牛一樣,從中表現了勤勞樸實、樂於助人的高尚品質,這是由人擬物。而《落花生》是把物的特徵人化,“你們要像花生,它雖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不是外表好看而沒有實用的東西。”還有《金色的魚鈎》也是把物的特徵人化。文中有這麼一句話“在這個長滿紅犭的魚鈎上,閃爍着燦爛的金色的光芒。”作者用這樣的比擬老班長雖然不在了,但他那捨己救人、無限忠於黨、忠於人民的精神永存,這些都是由物擬人。教學這些課文時,我就用來對學生進行比擬想象的訓練。還有,擬想能力同樣在寫作中得到培養,如教完《種子的力》一文後,讓學生寫《“種子”贊》引導學生展開由物及人的比擬想象,既加深理解課文,又獲得想象能力的訓練。

    六、假想對於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想具有重要意義。

    假想即對未曾經歷也無體驗的來,憑藉想象來假設情況。假想是創造能力的重要基因。發展學生的假想能力,對於發展他們的創造性思維具有重要意義。六年級的語文課本中,有一些課文是培養假想能力的好材料。如教《未來的房屋》老師先用第三人稱的口氣,進行敍述和描繪,使同學們鋮如跟隨一位知識淵博的老人去參觀未來新村,在這過程中,同學們對課文有了初步瞭解,繼而通過學習,同學對課文內容有了進一步的理解,這時我便啟發學生想象假如你住在這樣的房屋有什麼感想?你“設計”中的未來房屋的外形是怎樣的?你還希望這房屋 裏增加一些什麼設備?這些房屋除了建在海洋、太空之外,你打算設計在哪些地方?在老師的啟發下,同學們情趣盎然地暢談起自己的設想:只要一按電鈕,房屋就可以遷移到你想去的地方;有的又説,房屋裏有防地震的設備,該地區有地震,房屋的顯示鏡裏早在幾天前就預告屋主了;有的還説,房至裏有運動場,但又可以隨時更換不同的場所,適應各類運動的需要等等。假想能使學生對課文的情感有進一步的加深,一些進軍科學的理想種子,也許就在此時此地萌發了。另外,在作文教學中我也注意到有意識培養學生的假想能力,如學了《一幅壯錦》之後,聯繫課外閲讀,讓學生寫《假如我是……》《二十一世紀的我》等文章,培養學生假想能力。當然在這過程中,我注意引導學生不能信口開河,要抓住課文中能觸發學生展開假想的誘導物,步步引發,使“假”得有理,“想”得有據。

    在教學中,由於能注意有機地挖掘課文中可以培養學生想象的“孔隙”,讓同學們在想象中邀遊,因此同學們非常喜歡上語文課,閲讀理解水平和語言表達能力,作文平均得到較明顯的提高。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ziliao/j4jopp.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