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資料 >

因材施教,張揚個性,激活課堂--淺談初中語文的個性化教學(網友來稿)

因材施教,張揚個性,激活課堂--淺談初中語文的個性化教學(網友來稿)

王少民

因材施教,張揚個性,激活課堂--淺談初中語文的個性化教學(網友來稿)

當前所進行的新一輪課程改革的具體目標之一是為了“改善學生的學習方式” ,“關注學生‘全人’的發展”①,從而避免“以往的灌輸式學習使學生變得內向、被動、缺少自信、恭順……自然也就窒息了人的創造性” ②的悲劇重演。也就是説,新課程改革的價值取向是為了每一個學生的發展,其中,學生個性的健康發展是重中之重。因此,我們教師在實際教學中,應針對每一個學生的實際情況,因材施教,充分張揚師生的個性,創造出有鮮明的個性色彩的充滿生機活力的課堂氛圍,讓每一個學生的個性充分發展,培養出豐富多彩的鮮活人格。

初中語文教學作為新課程改革的一個前沿陣地,在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奠定學生個性發展的堅實基礎方面更是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和義不容辭的責任:1、初中階段是一個人性格塑造、人格發展的重要時期,;2、語文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涵對學生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遠的,語文課程可使學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促進學生德、智、體、美的和諧發展。”③學生通過語文課程的學習所形成的語文素養既是學生學好其它課程的基礎,也是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的基礎,所以,在實施新課程改革的偉大實踐中,在初中語文教學的實際工作中倡導“個性化的教學”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一、 個性化教學的實質

個性化教學的實質就是“以人為本”,尊重人(教師、學生、作者、編者)的思想、情感、體驗和感悟。所謂的個性化教學是指以“個性化的教學內容”為中介,師生雙方具有的個性化的教和學的共同活動。具體的説,就是在實際教學工作中,落實“以人為本”的現代理念,遵從學生個性發展的宗旨,選擇個性化的教學中介,通過教師具有個性化的教學組織和引導,注重因材施教和學生的自主學習,從而使學生的個性化的學與教師個性化的教融為一體。在此過程中,充分尊重了學生的選擇與思考、情感與體驗,使學生的個性得到充分的肯定和鼓勵。換而言之,語文的個性化教學就是在語文的實際教學中,通過教師的努力,在師生對話、學生與文本(作者)的對話、生生對話等系列過程中,為學生搭建一個平等的對話平台,讓他們的個性有一個自主、健康的發展空間,從而就避免了以往的“考試得高分的乖學生、乖孩子缺少主見、缺少創新、缺少能力,結果社會不認可”④的怪現象。

二、 個性化教學的淵源

“個性化教學”雖是順應當前時代的需要、課改的精神提出,是個新出現的詞,其實是有很深的歷史淵源的。換句話説,倡導“初中語文的個性化教學”既是順應當前社會改革的實際需要,也是繼承優良傳統的正確選擇。中國的教育史至今已有二千多年,從教育實質上講,這二千多年的教育史可説是一部語文教育史。在這二千多年的歷史中,“尊重個性、張揚個性、發展個性”一直是其中的重要旋律,使得我國二千多年的語文教學一直以來都生機蓬勃。

從春秋時期一代宗師、聖人孔子開始,到南北朝的“二陸”,宋代的蘇軾、朱熹,明代的王陽明、顧炎武等,再到近代的蔡元培,現代的葉聖陶,當代的錢夢龍等,無一不是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注重人的個性發展,在實際教學中具有鮮明的個性色彩,從而走上語文的大舞台的。如孔子與學生冉有、公西華、曾皙、子路等人一起探討人生理想時的做法,就是充分肯定學生的不同,尊重各人不同的選擇;孔子所提倡的“因材施教”更是這種人性化、個性化的體現。上述的蘇軾等人更是將自己的個人操守融入文化,形成獨特的知識體系,追求學術自由,注重個人文化人格的形成,他們標榜文化個性,對個性的追求不惜付出物質、榮譽乃至生命的代價。而以他們為代表的中國所特有的書院教育,如嶽麓書院、白鹿洞書院等書院教育也因這些人的努力追求而將古代教育史的個性化教育推到了一個至高無上的地位,並引領後來人的執着追求。蔡元培、葉聖陶等人在尊重學生個性、追求教學個性方面同樣如此。

所以説,語文個性化教學的提出既是繼承了優良的歷史傳統,也是落實新的課程改革理念、現代人才理念的一項具體措施。

三、 個性化教學的實施

個性化教學的實施是一項浩大而複雜的工程。在此,筆者想根據教學的實際工作中的教與學兩個方面作些思考:

(一)教師“個性化的教”

語文的個性化教學,最終落實在師生雙方的教學活動中。雖然我們強調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作用,但也要防止由“教師中心”的極端滑向“學生中心”的極端。所以,在實際的“個性化的教學工作”中,教師仍起着科學的聯結活動雙方的關鍵的引導作用。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我認為在實施個性化教學的時候,教師要做好個性化的“四讀”。

第一、個性化的“讀學生”。教師首先要從思想觀念上確定學生的主體觀念,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關注學生的個性發展,以學生個性自由、健康、快樂的發展為宗旨,這一點已為絕大多數的教師認識,故不贅述。同時,教師要努力適應學生個性化學習的需要,做好教學的先期準備:通過多種渠道瞭解學生的個性、特長、興趣、愛好、習慣以及家庭生活背景,尤其是學生的語文學習方面的差異。正所謂:“知其心”才能“救其失”。

第二、個性化的“讀教材”。以往的語文教學中,教師往往缺少讀教材的主動性,更談不上“個性”,因為“教參”包辦了一切,“教參”對教材的解讀先入為主的佔據了教師的閲讀空間。但是新課程的實踐中,在個性化教學的實施過程中,教師應先對教材有自己的個性化的閲讀、理解,結合自己生活閲歷來理解、闡釋教材及課文。通過教師的有個性、有創意、有發展的閲讀理解,讀出作品的精神與魅力,讀出有自己個性色彩的感悟和收穫。“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如果我們教師自己對教材都缺少個性化的解讀,找不出“自己的哈姆雷特”,又如何引導學生去“尋找自己的哈姆雷特”。換句話説:沒有個性化的學習習慣的教師是培養不出有個性化的學習習慣的學生的。

第三、個性化的“讀自己”。在以往“應試教育”的桎梏下,我們教師其實有過“個性化的讀教材、讀學生”,但擔心與“教參”、與考試的標準答案不符,所以只能將教參的答案照搬了事,埋沒了自己的思想。新課程改革的重要環節便是解放了教師,倡導教師的素質發展帶動學生的素質發展。作為一名語文教師要敢於破除陳規陋習,敢於張揚個性,敢於用自己豐富的生活閲歷來詮釋知識,敢於把自己對語文、對生活的真實想法、真實理解“讀”出來,用教師的個性色彩來鋪就學生豐富多彩的個性。所以,在實際教學中,我們語文教師應靈活處理教材、教參和自己的思想認識,不必向以往一樣看權威的眼色、看考試的風向教學,要實事求是地表達出自己的真知灼見。否則,語文教學將失去底氣,甚至於裝腔作勢,讓學生從心底就瞧不起語文課。

第四、個性化的“讀教學”。在實際的語文教學中,要充分張揚師生的個性,應在教學活動的組織中注意:1、轉換自己的角色,由“傳道、授業、解惑”者發展為學生的學提供幫助的服務者;2、教師應根據實際教學工作的需要,對教材、教學內容作些個性化的組合與創新,如將李清照的三首詞:《如夢令》、《點綠脣(湖罷鞦韆姐)》、《聲聲慢(尋尋覓覓)》臨時組織在一起,作為學生研讀、探討李清照這一文化名人的專題教學;3、提供良好、寬鬆的學習條件,適宜學生個性的自由、健康的發展;4、創造有意義的情景讓學生充分的展現各自的特長。

(二)學生“個性化的學”

語文的個性化教學的核心是強調學生個性化的學,強調學生積極主動的、充滿激情的學習。作為教師,在引導、組織學生形成良好的個性化學習習慣的時候,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努力:第一、引導學生認識到自己的主體地位、能動作用以及語文素養、能力對一個人一生的重要性,讓其從內心需要的基礎上投入學習;第二、結合語文學科的特點,鼓勵學生學好語文,從思想、興趣等方面告訴學生學好語文的可能性,讓其樂意學習語文;第三、教師要努力為學生提供一個寬鬆的語文學習環境,讓其自由的學習語文。

在語文教學的實際活動中,學生個性化的學主要表現在個性化的閲讀和個性化的表達兩個方面:其一、所謂的“個性化的閲讀”主要是指文本的意義是學生在獨立自主的閲讀過程中自行發現,自行建構起來的,“既然每個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個性氣質都不一樣,就應鼓勵學生對閲讀內容作出有個性的反應”,“在文學作品的閲讀教學中,不要刻意追求標準答案” ⑤也就是説,在學生個性化的閲讀時,我們教師應引導學生充分調動他們自己的生活體驗來品味、理解文學作品,追求真正屬於自己的理解和感悟;而不能預設好結論,牽着學生鑽,甚至乾脆用教師的閲讀替

代學生的閲讀,或用學生的共性淹沒個性,反過來,教師要善於發現學生個性化閲讀的閃光點,並予以放大。其二、所謂的“個性化表達”主要是指學生在表達“觀點”、陳述理解的時候,是真實的、自由的、健康的和創新的,是學生內心深處個人對外物的認識的如實和獨特的反應。在以往的教學中出現過“學生回答問題看老師的表情”、“寫起作文是空話連篇,假話連連”。有對於此,教師在實施語文教學的時候,應從以下方面致力於培養學生的“個性化的表達”:1、自主的表達,即學生表達些什麼,怎樣表達,應是以自己的經驗和體會為主,是自由的、不受約束的。2、真實的表達,如《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中規定:“寫自己想説的話”、“珍視個人的獨特感受”、“寫作要感情真摯,力求表達自己對自然、社會、人生的獨特感受和真切體驗”,只有在學生“真實的説話”的前提下,個性才有可能正常發展。3、健康的表達,自主的表達、真實的表達是對內容而言的,而健康的表達則是追求表達的品位和格調。相對而言,學生的思想認識、生活經驗、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等因年齡限制,或多或少的有些缺陷,有時就需要我們老師予以及時的糾正和引導,使其“健康的表達,健康的感化自己”,所以,在引導學生如實的表達自我時,也要保證健康的表達。4、創新的表達,一個人與別人的不同就在於創新,創新能力的形成和個性的良好發展是相輔相成的,所以,在引導學生如實的表達時,力求讓學生做到採取與眾不同、正確、合理的方式來彰顯自己的個性。

總而言之,作為新時代的教師,作為戰鬥在教學改革的第一線的教師,在實際教學中,要真正做到“以生為本”,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有針對性的組織學生展開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在實際教學中,既傳授以知識,更引之以成人,根據現代化建設和社會發展的需要,培養出有着健全人格,良好個性的人才,而這些的實現,首先依賴於我們的教學中有多少“個性”、有多少真情。讓我們一起為“初中語文的個性化教學”以及學生的個性發展而努力奮鬥吧!

①《走進新課程》(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13頁

②《走進新課程》(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14頁

③《語文課程標準解讀》(湖北教育出版社)53頁

④《關於中國教育危機的調查報告》(基礎教育網)

⑤《語文課程標準解讀》(湖北教育出版社)55頁

作者郵箱: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ziliao/8v8rl9.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