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資料 >

動情激趣,張揚個性(教學論文)

動情激趣,張揚個性(教學論文)

  湖南江華縣大圩中學   謝家驥              郵編   425509

動情激趣,張揚個性(教學論文)

[摘 要]    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方面,隨着新課程標準的頒佈實施,作文教學對教師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在作文教學中,教師要樹立起以學生為主體的觀念,尊重學生的主體閲歷,訓練學生的思維過程,適時滲透情感教育,滿足學生的情感需求,讓學生思維的火花不斷閃現,開創作文教學的新天地。

[關鍵詞]    主體;興趣 ;情感因素;寫作能力  

隨着新課程標準的頒佈、實施和推廣,關於語文教學的大討論也愈為激烈,許多有識之士大聲疾呼,語文教師必須及時更新落後的教育觀念,要樹立起以學生為主體的觀念,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尊重學生學習的自主權,尊重學生的學習興趣,強調體驗與興趣相結合,強調由“教”的課堂變為“學”的課堂。就作文教學而言,儘管取得了一些可喜的進展,但是“知識先行,範文開路,訓練後續”的作文指導方法,仍佔據主流地位。學生害怕作文,視作文為負擔,無話可説,不知怎樣下筆的現象仍然普遍存在。一篇作文從外在看,是有語言的構成形式,或記敍、描寫,或議論、説明,在文本的背後卻藴含着作者的審美情趣、人生理想、精神氣質。學生作為主體,其內在的情感是可以不斷豐富的,有着巨大的創造潛力,關鍵在於我們教師能否使其不斷充實和“外化”。

關注主體

“一切為了每位學生的發展”是新課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論。學生不再是“被統治者”,而是參與者,是不以教師意志為轉移的客觀存在,學生是發展的人,獨特的人,也是具有獨立意義的人。

1、尊重學生的主體閲歷

新的基礎教育課程強調,教學要從學生的經驗和體驗出發,密切知識與生活之間的聯繫,引導學生不斷深入地觀察和體驗真實的社會生活,積極主動地參與學校和社區的各種活動,在實際活動中體驗,發現並綜合運用各種知識去解決問題。凡“體驗”都是由於“驗”而“獨特”,人與人不同,心與心相異,五官所“感”,心靈所“受”當然各有不同,因此“獨特”是“體驗”的標誌。長期以來,人們視心靈為白板(或底片),“體”的結果無非是往“白板”上塗繪線條和色彩,在“底片”上留下影像。所謂“驗”,便是“檢驗”其正與錯、是與非、像與不像而已。這樣看待和要求的結果,只要客觀對象相同,不同人或同一個人在不同時空的“體驗”就應該是一樣的。獨特性就這樣從理論上被抹殺了,屈從流行的、權威的東西便出現了。“黃昏”之所以不被人“覺到”,其實是説“覺到”的黃昏都“一個樣”,毫無獨特性,有如沒有“覺到”。究其原因,是人的“心”和“五官”被磨鈍、磨平、磨成一律了。誰“磨”的?有時是生活,有時是習慣,尤其是搬用“白板”、“照相”理論的師長們的教誨!提倡“體驗作文”,就不僅要強調前提性的“體”,更要強調、保護和發展“驗”之“心靈”的鮮活與獨特;而這樣的“心靈”只存活於“自由”、“自主”之中。因此,倡導“體驗作文”,無異於作文教學的革命,對學生的心靈是“解放”,也是“塑造”。

寫作是一種精神活動,沒有主體對客體的感悟、認識和“加工製作”,哪來的文章?正如作家王蒙所説:“生活並不能直接化為創作,只有經過作家心靈的汲取、選擇、消化、感應、醖釀、裂變、昇華、飛躍,變成作家心靈的一種負載、力量、火焰以後,作家才有可能進入創作過程。”作文也一樣,需要學生經過一系列艱苦、複雜的精神勞動,才能寫出好文章來。所以,首先要讓學生放眼看世界,充分尊重學生自己的感受和見解。這樣,同樣是觀察秋天的田野,有的學生看到的是豐收的喜悦,有的則可能看到勞作的艱辛,有的則可能看到人與土地的關係……對學生不同的心靈感悟,我們都應該予以尊重,因為這些都是沉甸甸的生命感悟,雖然有深有淺,但都映現了一個活潑的“我”的靈魂。

生活是寫作的源泉,作文教學應該儘量拓展學生的生活面,不斷豐富其生活閲歷,對於中小學生來説,他們在“生活”,有自己的經歷,有較為豐富的感覺和感受,一閉上眼似乎都能“看到”活生生的場景和形象,但往往是“寫不出”或者“寫不好,這説明生活畢竟不等同於寫作。如果曹雪芹沒有那樣生活閲歷,他是寫不出長篇鉅著《紅樓夢》的,但是有許多人有曹雪芹那樣的生活閲歷,他們卻沒有寫出第二部《紅樓夢》。對於學生來説,他們的生活也是以“自我”為中心的,而作文最能反映一個人的思想感情、精神境界和個性特點。大凡優秀的作品,都是用人格和個性寫的。因此,在作文教學中,要大力提倡愛護“我”,尊重“我”,張揚“我”,以此為突破口,改變作文教學的被動局面。故作文教學應貼近學生生活實際,切不可千篇一律,千人一面,否則就會扼殺學生的創造能力、創新能力,扼殺學生的個性。

2、誘導學生的作文過程

學生作文的心理過程大致如下:感受--構思想象--情感滲透。感受是寫作衝動的重要構成因素,學生的感受越強烈越能引發寫作慾望;感受越深刻,寫出的東西越能刻骨銘心;感受越細膩,寫出的東西越生動逼真。培養感受能力的基本途徑是觀察,特別是對內心世界的感悟與體驗。觀察是描寫事物的基礎,不管是寫什麼,都要先觀察,而且要仔細觀察,才能形象地描寫出事物的鮮明特點。所以作文教學中不能只拘泥於教學這個課堂,而應擴大為生活、社會的課堂,多方面、多層次、多角度引導學生對事物進行觀察體驗。蘇霍姆林斯基説過:“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求,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兒童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求特別強烈。”每個人都是在不斷的發現中成長起來的。對生活的發現、對大自然的發現、對心靈的發現,在不斷地豐富和塑造着我們每一個人。那些真誠而又智慧地表達出了自己偉大發現的人,成為了不起的作家、詩人、藝術家、科學家、哲學家,是偉大的發現造就了他們!

作文的本質是表達自我感受,表達心靈的聲音。劉勰説:“夫撰文者,情動而辭發;觀文者,披文以入情。”作文的過程,其實質就是思維轉換的運動過程,即為自己的思想意識尋求表達依據並加以清理、整合、提煉與昇華的過程。在主體的寫作過程中,想象和構思是其思維活動的重要方面。

作文中,運用想象寫人,人物才會活起來;運用想象記事,才能把事寫得生動具體;運用想象寫景狀物,才能使讀者彷彿“身臨其境”、“歷歷在目”。想象能力是構成創新精神和創新活動的重要因素。從這個意義上講,“想象能力比知識更重要”(愛因斯坦語),進行改寫,續寫,補寫等訓練,都是培養想象能力的有效方式。

有了想象,還必須有構思,否則想象就成了無韁的野馬。構思是寫作主體把握客觀材料後,從內容上(如立意、選材、佈局謀篇和技巧)進行把握。在思路訓練上,做到嚴密性、靈活性、深刻性三結合,即中心集中,目的專一,“思接千載”、“視通萬里”,情感昇華,主題深化。情感是寫作活動的生命,情感一旦滲透到寫作的各個環節中,寫作就會充滿了生機和活力,寫出的文章才會散發出學生的生命活力,古人云:“有必不可解之情,而後才有幾不可朽之文。”不斷調動和培養學生的豐富情感,才是作文教學之本。

二、激發興趣,讓學生主動參與

  興趣是指個人因對客體的積極的愛好傾向所產生的情緒緊張態度。我國教育的先知孔子早就指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蘇霍姆林斯基認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賴於興趣。”

以情感因素激發興趣

有情,是人之所以為人的標誌,人是一個具有創造性、靈活性和精神豐富的生命體,隨着人類的成熟,科學的發展,個體的成長,人們在成長中需要獲得愛的關懷、智慧的啟迪和生命的創造。情感正是人類創造中的一種主體力量。積極健康而優秀的情感品質和情感能力,給人以智慧、力量和信心,促人成長、助人成功。列寧説過:“沒有人類的情感,就不會有人針對於真理的追求。”作文教學中離不開閲讀,閲讀材料中有優美的語言文字的組合,有對自然風光與社會環境的描寫,有情景、意象的瑰麗畫面,有人物命運與形象的揪系人心,這些教學材料所滲透的情感因素,可以使學生產生濃厚的興趣,誘發其表現心理、趨同心理和好勝心理。

巧妙利用作文批語。好的作文批語,有着非同尋常的意義。它所觸及的,不僅僅是學生作文能力的發展,還融合着對鮮活生命的關注,對稚嫩靈魂的雕塑。好的作文批語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寫作熱情,引發其寫作內驅力。對學生作文,尤其是對視寫作為畏途的學生的作文,教師應儘量肯定,以保護其寫作熱情,調動其寫作積極性,進而引發其寫作內驅力持久不衰。哪些批語受學生的歡迎呢?一是鼓勵表揚性的評語:這種評語或者是對整篇文章的立意、佈局、謀篇的肯定讚揚,或是對某方面進步的鼓勵,當然這種肯定、鼓勵、表揚必須是恰如其分的。二是認真詳細的批語:教師首先要認真閲讀作文幾遍,然後對文中出現的可取之處和不足之處一一畫上記號,寫出眉批,加以點評,批出好在哪裏,缺點在何處。學生看了這樣的批語後,能感覺到老師確實很關心自己的寫作。三是個性鮮明、生動有趣的批語:這類批語根據學生不同的性格和文章本身的不同特點去寫,往往形式多樣、生動活潑、耐人尋味。這類批語不是老生常談,不是公式化套話。不是老腔調、老面孔,而是因人因文而發的,評析中肯、個性鮮明、富於變化、語言幽默、生動有趣。這種批語之所以很受學生的歡迎,是因為它符合青少年求新求變的心理特點。一位學生在作文中訴説自己對作文的苦惱、焦慮和無奈,並“懇求老師指教”,老師給她的評語是:“你這篇作文本身就是一篇難得的佳作!真心袒露,文情並茂,生動感人!彆着急,只要你繼續努力,終有所成!”一個學期後的期末質檢中,她的作文得到了27分的高分(滿分30分)。批語同樣也有大忌:一忌“道德評價標準”過重的批語,那種認為思想越“紅”,作文就越好,得分才會高的做法,會導致學生作文的雷同化、單一化,無新意可言,同時也背離了讓學生“學會生存,學會發展”的教育宗旨。社會本身紛紜複雜,有美麗與醜惡,有誠信與奸滑,有高尚與卑鄙……如果我們如此這般,學生只見陽光,不見黑暗。長此以往,將來涉足社會,就會無法生活,無所適從。作文即做人,如果要學生作文時説假話、空話,不去揭露生活中的醜陋,不去反思成長中的過失,不去表白內心的傷感,不去揭示人性的弱點,往往不利於培養學生敢於質疑、勇於批判的思維品質和堅強的意志品質。二忌“形式”過嚴,作文貴在創“新”,如果拿固定的“模式”去套學生的作文,會使學生如林黛玉初進大觀園般“不敢多説一句話,不敢多走一步路”,人為地抑制了學生情感奔湧的佈局,何談張揚個性?

2、滿足學生的情感需求

情寓於中,必發之於表。學生的生活空間相對較小,但其生活也是豐富多彩的,他們的生活也充滿着喜怒哀樂,他們也想有一個傾訴的對象,值得信賴的對象。如果作文一旦成為了其情感渲泄的最佳途徑,那麼藴含於其中的寫作內驅力是無窮的。與學生溝通情感,讓學生有話對你説,敢對你講,讓自己靜心傾聽學生傾訴,這是作文教學獲得成功的真諦,此謂“親其師信其道”“度德而師之”也。

少年兒童有很強的表現慾望,在作文教學中滿足學生“説”的願望,也不失為提高學生作文能力的一個好方法。只要在“説”的訓練中引導得當,學生創新的火花就會噴發出來。教學中教師可以選擇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創設各種機會讓學生暢所欲言,充分表達自己的觀點,在討論中、交談中學生的思想得到交流,情感的能量得到釋放,這種“説”不僅是説話,還包括“心理話”,中學生已開始具備獨立意識,在一般的作文中是不會吐露自己的心聲的,所以教師要放手讓學生採取多種寫作形式來進行自主作文,即教師指定一定的範圍,讓學生自由命題作文,通常可以用週記?日記的形式來完成。學生自主地選題、選材,取各自想寫、好寫的內容,各展所長,發揮優勢,勉力首創。在這個過程中,他們積極地感知、操作、觀察、分析、探索,依靠自己的力量進行自主學習,這樣寫出來的文章不僅極具特色,而且也使學生的個性得到了發展,主見品質也得到了培養。

創新是一個民族前進的不竭動力,作文教學也離不開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青少年的思維雖然稚嫩,但不乏創新的思維火花,教師在作文教學中引入競爭機制,學生借助學生的表現慾望,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在教學實際中教師要啟發學生對已成定論的觀點和見解、經驗、格言、成語等產生疑問,在作文構思時試圖站在對立面的角度去思考,反彈五琵琶,正中求反,同中求異,異中求深,鼓勵學生儘可能地提出與傳統迥然有別的觀點;鼓勵創新,尤其要引導學生從自己熟悉的生活中搜尋出一個或幾個帶有強烈心靈衝擊的思考,對生活素材深層挖掘,進而寫出真經驗、真知識、真感受。這是作文教學創新的一個行之有效的切入點,可以讓學生走上講台,以小作家的身份暢談對某一觀點的不同認識;可以開展小辯論,為某一問題來一個脣槍舌戰,心求得深層認識;還可以參看網絡上對某一事件的激烈討論等等。學生的情感調動起來了,作文就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此外,藉助現代教育技術,也可以提高作文教學的效果,一些教學改革實踐也證明,將現代化的教育技術與作文教學整合,有利於提高作文教學的活力。特別是信息技術的參與,極大地拓展了教學空間,拓寬了學生的視野,改變了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我們就可以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綜合運用各種媒體,創設別開生面的情景,使學生的各種感官均接受刺激,激發學生的習作情感,如情境作文,可利用錄像片斷,配以適當的文字,可以有效地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總之,作文教學無定勢、定法,但隨着新課程標準的實施,學生的主體地位及其學習方式在教學中更為重要,教師也要相應重視,我們的作文教學才會打開新的局面。

                                     

主要參考文獻:

[1]焦名海.《語文"生命"課堂的構建》[J].《中學語文教學》2003.7

[2]教育部.《走進新課程:與課程實施者對話》[M].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02.3

[3]教育部.《走進新課程:老師應關注的熱點問題》[M].海南出版社.2003.6

[4]及樹南.《作文主體論》[J].《湖南教育》.2000.9

[5]蔡高才、袁光華編著.《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研究》[M].湖南師範大學出版社.1999.5

[6]周小艾、王小應.《運用教學策略 製造創新氛圍》[J].《當代教育論壇》2003.12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ziliao/xne4o4.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