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資料 >

《弟子規》註釋與譯文(備課資料)

《弟子規》註釋與譯文(備課資料)

 《弟子規》註釋與譯文

《弟子規》註釋與譯文(備課資料)

一、總敍

弟子規,聖人訓,首孝悌,次謹信。

泛愛眾,而親仁,有餘力,則學文。

註釋:訓:教導,教誨。悌:敬愛兄長為悌。信:言語真實,誠實。

譯文:《弟子規》這本書是依據孔子的教誨編成的,其中提出了許多生活規範。在日常生活中,首先要做到孝順父母,友愛兄弟姊妹。其次,言語行為要小心謹慎,誠實無欺。和大眾相處時要平等博愛,並且親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們學習。如果這些事情做了之後,還有多餘的時間、精力,就應該好好地學習典籍,以獲得有益的學問

二、入則孝

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

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

註釋:應:應答。命:指派,差遣。承:接受,承受。

譯文:父母呼喚,要及時回答,不要慢吞吞地過了很久才應答;父母差遣,要立刻去做,不可拖延或偷懶;父母教導,應該恭敬地聆聽;父母批評,應當順從地接受。

冬則温、夏則清、晨則省、昏則定。

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業無變。

註釋:清:冷,涼。省:問候,探望。反:同“返”,回來

譯文:侍奉父母要用心體貼,漢代的黃昏為了讓父親安心睡眠,夏天睡前會幫父親把牀鋪扇涼,冬天睡前會為父親温暖被窩,實在值得我們學習。早晨起牀之後,應該先探望父母,並向父母請安問好。下午回家之後,要將今天在外的情形告訴父母,相父母報平安,使老人家放心。外出離家時,須告訴父母要到哪裏去,回家後還要當面稟報父母自己回來了,讓父母安心,平時起居作息,要做到有規律,做事也要有規矩,不要任意改變,以免父母擔憂。

事雖小、勿擅為、苟擅為、子道虧。

物雖小、勿私藏、苟私藏、親心傷。

註釋:為:做。苟:假如。虧:欠缺,短少。親:父母。

譯文:縱然是小事,也不要擅自作主,而不向父母稟告。如果任性而為,一旦出錯,就有損為人子女的本分,讓父母擔心,這就是不孝的行為了。公物雖小,也不可以私自據為己有。如果私藏,品德就有了污點,父母知道了一定很傷心。

親所好、力為具、親所惡、謹為去。

身有傷、貽親憂、德有傷、貽親羞。

註釋:親:父母。好:喜好。具:置辦,準備。去:除去,去掉。貽:讓。羞:感到羞辱。

譯文:父母所喜好的東西,應該盡力去準備;父母所厭惡的事物,要小心謹慎地去除(包括自己的壞習慣)。如果我們的身體受到傷害,會讓父母擔憂;如果我們的品德有了污點,會讓父母感到羞恥。

親愛我、孝何難、親憎我、孝方賢。

親有過、諫使更、怡吾色、柔吾聲。

註釋:方:才。過:過錯。諫:用言語規勸尊長。更:更改。怡:使--喜悦、快樂。柔:使--柔和。

譯文:父母愛我,我孝敬父母,這並不是一件難事;如果父母不愛我,而我又能孝敬父母,這才是真正的大孝。如果父母有了過失,我們要勸其改過;勸的時候一定要和顏悦色,聲調柔和。

諫不入,悦復諫,號泣隨,撻無怨。

親有疾,藥先嚐,晝夜侍,不離牀。

註釋:復:再。撻:鞭打。疾:病。

譯文:如果父母不接受規勸,也不要着急,待父母情緒好時再勸;如果父母還是不聽規勸,要哭泣着懇求他們改過。如果因此而遭父母鞭打,也不要怨恨父母。當父母生病的時候,父母所吃的藥自己要先嚐,要不分晝夜在父母的身邊照料,不離半步。

喪三年,常悲咽,居處變,酒肉絕。

喪盡禮,祭盡誠,事死者,如事生。

註釋:盡禮:盡,竭盡,盡力(符合);禮,禮儀。事:對待。

譯文:父母不幸去世,要守喪三年,守喪期間,要常常因為思念父母而傷心哭泣。在這段時間裏,自己住的地方要變得簡樸、並戒除喝酒、吃肉等生活享受。辦理父母的喪事要依照禮儀,祭祀時要盡到誠意,對待已經去世的父母,要像他們在世一樣恭敬。

三、出則悌

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

財物輕,怨何生,言語忍,忿自泯。

註釋:悌:敬愛兄長為悌。道:途徑,方法。兄弟:兄弟姊妹。忿:怒,怨恨。泯:消失。

譯文:做兄長上午要愛護弟弟,做弟弟的要尊敬兄長。兄弟和睦,這也是對父母的一種孝順。不愛財,就不會產生怨恨;説話時尊重、忍讓、隔閡、怨恨自然也就消失了。

或飲食,或坐走,長者先,幼者後。

長呼人,即代叫,人不在,己即到。

註釋:或:表示列舉。

譯文:不論吃飯、喝水,還是落座、行走,都要長者在先,幼者居後。長者叫人時,要立即代為呼叫;若所叫的人不在,自己要先代為聽命。

稱尊長,勿呼名,對尊長,勿見能。

路遇長,疾趨揖,長無言,退恭立。

註釋:見:同“現”,表現。疾:快速。趨:禮貌性地小步快走,表示尊敬。揖:拱手行禮。

譯文:稱呼尊長,不可以直呼其名。在尊長面前,要謙遜有禮,不可以顯擺自己。路上遇見長輩,應快步向前問好。如果長輩沒跟自己説話,就恭敬退後,站立一旁,等待長輩離去。

騎下馬,乘下車,過猶待,百步餘。

長者立,幼勿坐,長者坐,命乃坐。

註釋:過:走過去。猶:還要。命:命令。乃:才。

譯文:如果騎馬趕路,遇到長輩就應該下馬;如果坐車行路,遇到長輩就應該下車,讓長輩先過去,等到他們離開我們大約百步之後,再上馬或上車。長者站着,幼者不可以坐;長輩坐定以後,吩咐你坐下才可以坐。

尊長前,聲要低,低不聞,卻非宜。

進必趨,退必遲,問起對,視勿移。

事諸父,如事父,事諸兄,如事兄。

註釋:聞:使人聽到。趨:快步向前。對:回答。事諸父:這裏的“父”是指對男性長輩的通稱。如事父:這裏的“父”指父親。事諸兄:這裏的“兄”指同族的兄長。如事兄:這裏的“兄”指同父母的兄長。

譯文:在尊長面前説話,聲音要低,但聲音太低讓人聽不清楚,也是不妥當的。有事要到尊長面前,應快步向前;告退時,動作稍慢一些才合乎禮節。尊長問話,要站起來禮貌作答,不可左顧右盼。

對待叔叔、伯伯等尊長,要像對待自己的父親一樣孝順恭敬;對待同族的兄長,要像對待自己的胞兄一樣友愛恭敬。

四、謹

朝起早,夜眠遲,老易至,惜此時。

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輒淨手。

註釋:盥:指洗臉、刷牙、漱口。便溺:大小便。輒:立即,就,便。

清晨要儘早起牀,晚上要遲些才睡;人生的歲月有限,一定要珍惜每一寸光陰。早晨起牀後,務必洗臉、刷牙、漱口。大小便後,一定要洗手。

冠必正,紐必結,襪與履,俱緊切。

置冠服,有定位,勿亂頓,致污穢。

註釋:冠:帽子。紐:衣服上可以扣系的部分。履:鞋子。置:放置。頓:放置。

譯文:帽子要戴端正,衣服鈕釦要扣好,襪子要穿平整,鞋帶應繫緊。脱下來的衣、帽、鞋、襪都要放在固定位置,不要隨手亂丟亂放,以免弄皺、弄髒。

衣貴潔,不貴華,上循分,下稱家。

對飲食,勿揀擇,食適可,勿過則。

註釋:貴:以--為貴。華:華麗。循:依據,遵守。分:等級,名分。稱:符合,相當。則:界限。

譯文:穿衣服需注重整潔,不必講究衣服的昂貴華麗,既應考慮自己的身份及場合,也要符合家庭的經濟狀況。不要挑食、偏食;飲食要適可而止,不可吃得過飽。

年方少,勿飲酒,飲酒醉,最為醜。

步從容,立端正,揖深圓,拜恭敬。

註釋:深圓:行禮時把身子少數地躬下。拜:古代一種表示敬意的禮節,這裏指問候、拜見。

譯文:年齡小的時候,不要飲酒;喝醉酒的樣子最難看。走路的時候步態要從容,站立的姿勢要端正,作揖行禮時要把身子躬下去,跪拜的時候要表現得恭敬。

勿踐閾,勿跛倚,勿箕踞,勿搖髀。

緩揭簾,勿有聲,寬轉彎,勿觸稜。

註釋:踐閾:踐,踩;閾,門檻。跛倚:偏倚,站得不正。箕踞:坐時兩腿前伸,形如箕,是一種傲慢無禮的表現。髀:大腿。稜:器物的稜角。

譯文:進門時不要踩到門檻,站立時不要身子歪曲斜倚,坐着時不要雙腿張得像簸箕,也要不抖腳或搖臀,因為那樣顯得輕浮不莊重。進門時掀門簾要輕,不要出聲,走路轉彎要把彎轉得大些;不要觸碰器物的稜角,以免受傷。

執虛器,如執盈,入虛室,如有人。

事勿忙,忙多錯,勿畏難,勿輕略。

註釋:虛:空的。盈:這裏是指裝滿東西的器物。輕略:輕慢,草率。

譯文:拿着空的器具,也要像裏面裝滿東西時一樣小心。進入無人的房間,也要像有人在一樣。做事情不可太匆忙,太匆忙則容易出錯。做事不要怕困難,做的即使是小事,也不能輕率隨便、敷衍了事。

鬥鬧場,絕勿近,邪僻事,絕勿問。

將入門,問孰存,將上堂,聲必揚。

註釋:絕:戒,杜絕。邪僻事:乖戾不正的事情。堂:前室、正廳。

譯文:凡是打架鬧事的場所,絕對不要接近;一些邪惡下流、荒誕不經的事,也不要好奇地去追問(以免污染了善良的心性)。進門之前,應先問:“有人在嗎?”進入客廳之前,聲音要高一些(讓屋裏的人知道有人來了)。

人問誰,對以名,吾與我,不分明。

用人物,須明求,倘不問,即為偷。

借人物,及時還,人借物,有勿慳。

註釋:對:回答。慳:吝嗇。

譯文:當有人問“你是誰”的時候,你應當報出自己的名字,不能只是説“我,我”,使對方不明白,要用別人的東西,必須明確地向物主提出請求;假如你不經過別人的允許就拿,那就是偷竊了。

借來的物品,要及時歸還;別人向你借東西,有就不要吝嗇。

五、信

凡出言,信為先,詐與妄,奚可焉。

話説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

註釋:信:言語真實,誠實。妄:荒誕,無根據。奚可焉:怎麼可以呢?奚,何;焉,語氣詞。佞巧:善於察言觀色,投人所好。

譯文:開口説話,誠信為先;欺騙或花言巧語,怎麼可以呢?話多不如話少,言多必失。要實事求是,不可花言巧語。

刻薄語,穢污詞,市井氣,切戒之。

見未真,勿輕言,知未的,勿輕傳。

註釋:市井氣:街頭無賴不好的習氣。的:確實

譯文:尖酸刻薄的語言,下流粗俗的話,以及街頭無賴粗俗的習氣,都要徹底戒除掉。沒有看清楚的事情,不能輕易發表意見;對於自己沒有明確瞭解的事,不要輕易傳播散佈。

事非宜,勿輕諾,苟輕諾,進退錯。

凡道字,重且舒,勿急疾,勿模糊。

註釋:宜:合適,適宜。諾:許諾。苟:假如。道:説話。重:聲音清楚。

譯文:不妥當的事,不能輕易允諾別人,假如你不經考慮便允諾別人,會使你進退兩難。説話時要口齒清晰,不要説得太快,更不要含糊不清。

彼説長,此説短,不關己,莫閒管。

見人善,即思齊,縱去遠,以漸躋。

註釋:齊:與--看齊。縱:即使。躋:上升。

譯文:遇到有人談論別人的是非好壞時,如果與己無關就不要多管閒事。看見他人的優點或善行,要立刻想到向其學習,即使目前水平相差很多,只要努力去做也會逐漸趕上。

見人惡,即內省,有則改,無加警。

惟德學,惟才藝,不如人,當自礪。

註釋:惡:壞,不好。省:反省。礪:磨礪,引申為奮發圖強。

譯文:看見別人的缺點或不良的行為,要反躬自省,檢討自己是否也有這些缺失,有則改之,無則加勉。要重視自己的品德、學問和才能技藝的培養,如果感覺到有不如人的地方,應當自我激勵,奮發圖強。

若衣服,若飲食,不如人,勿生戚。

聞過怒,聞譽樂,損友來,益友卻。

註釋:若:表示列舉。戚:憂傷。過:錯誤。譽:讚譽。卻:退卻。

譯文:穿着、飲食不如他人,不要憂傷、自卑,聽到別人説自己的缺點就生氣,聽到別人稱讚自己就歡喜,那麼不好的朋友就會來到你身邊,對你有益的朋友就不敢與你交往。

聞譽恐,聞過欣,直諒士,漸相親。

無心非,名為錯,有心非,名為惡。

過能改,歸於無,倘掩飾,增一辜。

註釋:諒:誠信,信實。無心:無意間。非:錯誤。過:錯誤。辜:罪。

譯文:聽見恭維的話會感到不安,聽見別人指責自己過錯便欣然接受,這樣正直誠信的人就會越來越樂於和你接近。無意之間犯的錯誤稱為過錯,若是有意犯錯那便是罪惡。

如果犯了過錯勇於改正,就跟沒有犯過錯誤一樣。如果犯了錯誤而加以掩飾,那就是錯上加錯了。

六、泛愛眾

凡是人,皆須愛,天同覆,地同載。

行高者,名自高,人所重,非貌高。

註釋:覆:遮蓋。

譯文:不論是什麼人,我們都要關懷愛護,因為我們共同生活在這天地之間。一個品德高尚的人,名聲自然高遠。人們所重視的是一個人的品德,而不是他的相貌。

才大者,望自大,人所服,非言大。

己有能,勿自私,人所能,勿輕訾。

註釋:望:名望,聲望。訾:詆譭,指責。

譯文:才學豐富的人,他的聲望自然會高。人們所佩服的是有真才實學的人,並非説大話的人。自己有才能,不可自私自利;別人有才能,不可心生嫉妒,輕易誹謗。

勿陷害,勿驕貧,勿厭故,勿喜新。

人不閒,勿事攪,人不安,勿話擾。

註釋:驕:在別人面前驕傲自大。故:故舊,老朋友。

譯文:不要去討好巴結富有的人,也不要在窮人面前驕傲自大。不要厭棄老朋友,不要一味喜愛新朋友。對於正在忙碌的人,不要去打擾他;當別人身心欠安的時候,不要用閒言碎語干擾他。

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説。

道人善,即是善,人知之,愈思勉。

註釋:勉:盡力,努力。

譯文:別人有缺點,不要去揭穿;別人的隱私,切忌去宣揚。讚美他人的善行就是行善。當對方聽到你的稱讚之後,必定會更加努力。

揚人惡,即是惡,疾之甚,禍且作。

善相勸,德皆建,過不規,道兩虧。

註釋:且:就,不久。作:產生。規:規勸。虧:欠缺、短少。

譯文:宣揚別人的短處,是一種惡行。如果宣揚得過分,會惹出禍患。朋友之間應該互相勸善,共同建立良好的品德修養,如果有錯不能互相規勸,兩個人的品德都會有損害。

凡取與,貴分曉,與宜多,取宜少。

將加人,先問己,己不欲,即速已。

註釋:取與:取得與給予。分曉:清楚。已不欲:自己不喜歡的事情。已:停止。

譯文:財物的取得與給予,一定要分辨清楚,給得要多,拿的要少。強加於人的事,先要問自己喜不喜歡,如果連自己都不喜歡,就要立刻停止。

恩欲報,怨欲忘,報怨短,報恩長。

待婢僕,身貴端,雖貴端,慈而寬。

勢服人,心不然,理服人,方無言。

註釋:貴端:以端莊為貴。然:這樣。

譯文:受人恩惠要時時想着報答,對別人的怨恨要儘快忘記;對別人怨恨的時間越短越好,對別人報恩的時間越長越好。對待家中的婢女與僕人,品行端正很重要,若能做到仁慈寬厚,那就更完善了。

用勢力壓服人,對方口服心不服;以理服人,對方才會心服口服,無話可説。

七、親仁

同是人,類不齊,流俗眾,仁者稀。

果仁者,人多畏,言不諱,色不媚。

註釋:流俗:隨大流的俗人。果:果真。諱:隱瞞,忌諱。

譯文:同樣是人,但人與人不一樣,普通的俗人最多,品德高尚、仁慈寬厚的人卻很少。真正的仁者,大家都會敬畏他,因為他直言不諱,從不阿諛奉承。

能親仁,無限好,德日進,過日少。

不親仁,無限害,小人進,百事壞。

註釋:親仁:親近仁者。過:錯誤。

譯文:能親近仁者,會有無限的好處,自己的品德會日日增進,過失會一天天減少;不親近仁者,會有無限的害處,因為小人會趁虛而入,什麼事都會因此而敗。

八、餘力學文

不力行,但學文,長浮華,成何人。

但力行,不學文,任己見,昧理真。

註釋:力行:勉力從事,努力去做。但:只是。長:滋長。任:聽任。昧:矇蔽。

譯文:如果不注重實踐,一味死讀書,就會使自己浮華不實,這樣怎能成為一個真正有用的人?反之,如果只要一味地做事,不肯讀書學習,就容易依着自己的偏見行事,而違背事理,這也是不對的。

讀書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

方讀此,勿慕彼,此未終,彼勿起。

註釋:信:確實。方:正在。

譯文:讀書的方法有三到,即眼到、口到、心到,三者缺一不可。正在讀這本書,就不要想別的書;這本書沒讀完,就不要去讀別的書。

寬為限,緊為功,工夫到,滯賽通。

心有疑,隨札記,就人問,求確義。

註釋:為限:這裏指計劃讀書的期限。用功:這裏指實施讀書計劃。滯賽:困頓疑惑之處。

譯文:在制訂讀書計劃的時候,不妨寬鬆一些,實際執行這個計劃時,就要嚴格執行。日積月累,功夫深了,原先困頓疑惑之處會自然而然迎刃而解。心中有疑問,應隨時用筆記下,一有機會立即向別人請教,以求瞭解其確切的意義。

房室清,牆壁淨,几案潔,筆硯正。

墨磨偏,心不端,字不敬,心先病。

註釋:清:清潔。病:心神散亂,浮躁不安。

譯文:書房要清潔,牆壁要乾淨,書桌上筆墨紙硯等文具要放置整齊。墨條磨偏了,是因為態度不端正;寫出來的字歪歪斜斜,是因為心神散亂,浮躁不安。

列典籍,有定處,讀看畢,還原處。

雖有急,卷束齊,有缺壞,就補之。

註釋:列:擺放。

譯文:擺放書籍要有固定的地方,讀完要放回原處。就是有急事,也要把書整理好。書有破損的地方,應及時修補好。

非聖書,屏勿視,蔽聰明,壞心志。

勿自暴,勿自棄,聖與賢,可馴致。

註釋:屏:摒棄,撇開。蔽:矇蔽。馴:漸進。

譯文:非聖賢之書應避而不看,因為邪僻的書會矇蔽人的聰慧,敗壞人的意志。不要自暴自棄,聖賢的境界雖高,但只要按部就班,循序漸進,人人都可達到。

 

汪老師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ziliao/03qrpd.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