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設計 >

四年級語文《頤和園》教學設計

四年級語文《頤和園》教學設計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學設計,教學設計要遵循教學過程的基本規律,選擇教學目標,以解決教什麼的問題。那麼優秀的教學設計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四年級語文《頤和園》教學設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四年級語文《頤和園》教學設計

四年級語文《頤和園》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認讀及會寫生字。

2.理解課文內容,瞭解敍述的順序。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4.感受頤和園美麗的景色和課文優美的語言,激發探究中國的“世界遺產”的興趣。

5.學習按遊覽順序抓住景物特點寫的方法。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朗讀感悟頤和園的美,培養審美情趣,增強民族自豪感。

教學難點:

領悟並學習作者按遊覽地點變化,抓住特點寫景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學習完位於北京的長城,今天我們繼續學習位於北京的一處被錄入世界遺產的景觀。同學們知道現存的三大皇家園林是哪三大嗎?北京西郊的頤和園和圓明園,河北承德的避暑山莊。現在大家來看看這幅景區地圖,你們知道這是哪嗎?我們今天學習《頤和園》。

板書:18、頤和園(邊寫邊説頤字的寫法)

二、整體感知

1.檢查字詞認讀

自由朗讀,開火車,再全班齊讀。

(你們在預習的過程中,發現了這篇課文要學習的多音字是哪一個啊?)

老師黑板展示易錯字。

2.自由朗讀,邊讀邊思考:(小組討論)

(1)文章的主要內容和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2)作者向我們介紹了哪幾處美景,從課文的哪些語句可以看出來?(找出課文中有關作者遊園路線的詞語。)按照什麼遊覽順序寫的?

(3)看看課文可以分成幾個部分,依據是什麼?並説説每一部分的意思。

(遊覽先後順序,總分總結構)

作者向我們主要介紹了哪幾處美景?從哪些語句可以看出來?文章是按照什麼瀏覽順序記敍的?

三、文段分析

1.找出課文中有關作者遊園路線的詞語。這些詞語有什麼作用啊?將每個轉換的景點,段與段形成一個過渡連接。所以,這些句子是什麼句呢?過渡句。有什麼作用?承上啟下。

2.作者先遊覽了哪一個景點?長廊。全班齊讀第二段,邊讀邊想:長廊有什麼特點?

(1)長廊長,從哪句話可以看出來?綠漆的柱子,紅漆的欄杆,一眼望不到頭。這條長廊有七百多米長,分成273間。

這裏用了什麼説明方法? 列數字。 用具體翔實的數據來表現長廊“長”“間數多”的特點。

(2)畫多,漂亮,美麗。從哪句話看出來的? “每一間的橫檻上都有五彩的畫,畫着人物、花草、風景,幾千幅畫沒有哪兩幅是相同的。” 你們從“幾千幅畫沒有哪兩幅是相同的”中感受到了古代勞動人民的什麼呢?上一課學習長城的時候,我們體會到了修築長城時,勞動人民的血汗和智慧。那麼,你們從這裏感受到了什麼? 智慧。

(3)長廊兩旁給你怎樣的感受? 自然美景。風景美。

全班齊讀,你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聞到了什麼?

那麼,作者是怎樣介紹長廊的呢?

從整體看——綠漆的柱子,紅漆的欄杆,一眼望不到頭。這條長廊有七百多米長,分成273間。

看廊內——“每一間的橫檻上都有五彩的畫,畫着人物、花草、風景,幾千幅畫沒有哪兩幅是相同的。”

看廊外——長廊兩旁栽滿了花木,這一種花還沒謝,那一種又開了。微風從左邊的昆明湖上吹來,使人神清氣爽。

3.走完長廊,作者還去到哪些地方呢?

讀一讀3-5自然段,説説每個自然段主要描寫了什麼景物?

我們先看第三自然段,誰來説説這一自然段作者向我們介紹了哪些景點?

萬壽山上的景物:佛香閣、排雲殿。

介紹完佛香閣、排雲殿,作者向我們介紹了?

萬壽山前的昆明湖

最後呢?從萬壽山下來,我們跟隨着作者看到了什麼景物?

昆明湖的長堤、湖心島和十七孔橋。

同學們知道了這些景點了,你們有沒有對哪些景物是特別喜歡的。

現在:

自學要求:

1.選擇最喜歡的景物,把描寫景物特點的語句用“_______”劃出來。

2.劃完後有感情地多讀幾遍。

3.想想景物有什麼特點。

彙報要求:

1.説一説你最喜歡哪個景物;

2.讀一讀描寫景物特點的語句;

3.講一講景物有什麼特點。

現在,我們一起來到了萬壽山的佛香閣,有誰喜歡佛香閣的,請舉手。

(學生彙報) 外形精美。高。

只回答了高:佛香閣僅僅給你們的感覺是高嗎?佛香閣的外形是怎樣的啊,黃色的琉璃瓦又如何?説了外形的精美,皇家建築的宏偉氣勢。

只回答了外形:老師給你們提示:從“聳”字感受到佛香閣的什麼?高。

走完了佛香閣,我們來到了排雲殿,有哪些同學是喜歡排雲殿的呀?

(學生彙報)雄偉壯觀。“一排排金碧輝煌”。

那麼,這一段作者又是怎樣介紹的呢?觀察點是什麼?

從山腳下抬頭看到的佛香閣和排雲殿的壯觀景象。

離開了排雲殿,我們站在佛香閣前面向下看,正前方看到了什麼?喜歡昆明湖的同學又在哪裏呢?

(學生彙報)靜、綠。

還有哪裏寫出了昆明湖的“靜”?

我們看一下這句的“滑”字,如果老師將“滑”改為這個“劃”字好不好呢?為什麼?

為什麼第一個“滑”字會顯得更靜?滑,用在平滑、光滑的地上或冰上,這樣的滑,湖面的波紋痕跡會很大嗎?

如果用“劃”,你們想一想,划船的時候,船槳使水蕩起波紋,這種時候你們會覺得湖面是靜的嗎?

所以,這個“滑”字,與前面一句“昆明湖靜得像一面鏡子”相襯托。一靜一動,更加突出了湖水的靜。

作者又是怎樣介紹景色的呢?

站在佛香閣的前面,從哪裏呀?從山上向下、向前、向東遠眺所看到的美麗景色。

我們繼續跟隨作者的腳步,離開了美麗的昆明湖,我們看到了一座長長的石橋叫?十七孔橋。

誰喜歡十七孔橋的呢?(學生彙報)

哪裏看出了獅子姿態不一? “沒有哪兩隻是相同的。” 你們從這裏感受到了古代勞動人民的什麼? 智慧。

四、佈置作業

1.陽光評價2.小練筆

3.家聽、抄詞、拼音

五、板書

長廊(內-外)

頤和園 萬壽山(下-上,上-下) 頤和園

(又大又美) 昆明湖(遠-近) 美景説不盡

四年級語文《頤和園》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學習生字新詞。正確讀寫“長廊、柱子、神清氣爽、建築、佛香閣、金碧輝煌、宮殿、葱鬱、掩映、硃紅、隱隱約約、堤岸、雕刻、獅子、姿態不一”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摘錄、積累好詞佳句。

3、感受頤和園美麗的景色和課文優美的語言,激發探究中國“世界遺產”的興趣。

4、學習按遊覽順序抓住景物特點寫作的方法。

教學重點:

1、讓學生感受頤和園的美麗景色,激發民族自豪感。

2、學習本課按照遊覽的順序記敍,抓住特點描寫景物的表達方法。

教學難點:

學習按遊覽順序抓住景物特點寫的方法。

課前準備:

1、頤和園風光圖或錄相片。

2、學生課前查閲有關頤和園的資料。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鋪設情景,導入新課

1、你喜歡旅遊嗎?你去過哪?你想和老師一起去遊玩頤和園嗎?。(板書課題)齊讀課題:指導“頤”字的書寫

2、簡介頤和園

二、學習詞語、整體感知

1、播放課文配樂朗讀。

2、思考:作者描寫了哪些景點?

三、駐足景點,品味美麗

景點1:長廊

作者進了頤和園的大門,繞過大殿,就來到長廊,請同學們打開書,自由讀課文,想一想長廊有什麼特點?

明確:又長又美

1、説説從哪兒體會到了它的長?

重點句指導:(課件出示)綠漆的柱子,紅漆的欄杆,一眼望不到頭。這條長廊有七百多米長,分成273間。

a、比較感知長廊的長:我們的教室長8米,七百多米相當於——個教室,這真是——

指名讀句子,讀出長廊的長:突出一眼望不到頭。

b、齊讀句子,感受長廊的長。

2、你從哪句話看出長廊的美,説一説?

(1)長廊的顏色美,“綠漆的柱子,紅漆的欄杆”長廊上有紅有綠十分美麗。

(2)長廊上的畫美,“每一章的橫檻上都畫着五彩的國”這些畫顏色各異,內容豐富,精美絢麗,堪稱藝術珍品。

(3)長廓周圍的風景美,“栽滿了花木,這一種花還沒謝,那一種又開了

(4)長廊上游人的心情美,“神清氣爽”看出遊人的心情十分舒暢。

景點2:萬壽山

作者走完長廊,又來到了哪裏?

明確:萬壽山

1、作者在萬壽山腳下看到什麼?請同學看圖回答。

明確:佛香閣、排雲殿

這些景物有什麼特點?

明確:萬壽山雄偉壯麗,佛香閣巍峨壯觀,排雲殿金碧輝煌。

2、作者登上萬壽山,站在佛香閣的前面向不同的三個方向望,分別看到了什麼?

向下望:頤和園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從這句話中可以看出萬壽山很高,站在半山腰就可以看到大半景色。葱鬱的樹叢;黃色、綠的琉璃瓦屋頂;硃紅的宮牆,組成了一幅古色古香的風景畫。

正前面:昆明湖靜得像一面鏡子,綠得像一塊碧玉。遊船、畫舫在湖面慢慢地滑過,幾乎不留一點兒痕跡。把昆明湖比作什麼?(把昆明湖比作一面鏡子、一塊碧玉)這兩個比喻寫了昆明湖什麼特點?句子中哪兩個詞概括了這兩個特點?(靜、綠)

“滑”是什麼意思?(——在光溜溜的表面上溜動)

為什麼課文寫遊船,畫舫在湖面上前進,用 “滑”而不用“劃”?滑——遊船、畫舫輕輕地在光滑的湖面上溜過,使湖面保持平靜。劃——用力揮槳使船前進,水漾起波紋,打破了昆明湖的平靜。

向東遠眺:隱隱約約可以望見幾座古老的城樓和城裏的白塔。

3、作者接下來來到了昆明湖,想一想:這一自然段中作者寫了哪些景點?重點描寫的是什麼?

四年級語文《頤和園》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15個生字,學會其中的11個會寫,正確讀寫生字詞.

2.學習課文寫景狀物得敍述順序以及抓住特點描寫景物的表達方法.

3.瞭解祖國燦爛的文化,培養學生的'愛美情趣,增強名族自豪感.

教學重點:

瞭解2至5自然段開頭一句話的作用,理清文章的寫作順序.

教學難點:

透過語言文字瞭解祖國燦爛的文化,培養學生的愛美興趣,增強名族自豪感.

教學過程:

一、理解課題,瞭解背景、識字字詞、把握大意。

二、品讀體會,學習表達。

(一)遊賞長廊

1.它為什麼叫長廊呢?這條長廊有什麼特點呢?請自己讀一讀第二自然段,那些詞語有感覺,就把它標出來,也可以旁邊寫寫自己的感悟.

2.交流討論

(1)

1)長廊的特點?是從哪兒發現的?

板書:七百多米 273間

2)出示句子用什麼方法描寫?

引導:七百多米,列數字,寫出了長廊的長,七百多米多長呢?相當於100個教室的長度!

3)看,句子中還有那些詞,在告訴我們長廊很長啊!

(2)美

1)那些句子中能發現了長廊的特點?

答:每一間的橫欄上都有五彩的畫,畫着人物、花草。

2)能抓住那些關鍵詞,體會到什麼呢?

答:人物、花草、風景----畫的內容很豐富

補充:五彩-----美麗

幾千幅---兩幅----畫多 內容豐富

(3)小結理順序:

1)我們再看長廊,好嗎?引讀,出示投影。

整體看------看長廊---- 看廊外----

2)總結寫整篇課文有順序,寫某個景點也要有順序,作者就是按照這樣的順序三看長廊,連句成段,用列數的方法把長廊的長、美展現在我們眼前.

(二)遊賞萬壽山

1.作者是怎麼看它們的?看到什麼特點?同學們讀讀第三自然段.

2.指明説:看到了什麼特點?聳立、高大閃閃發光 、金碧輝煌、琉璃瓦,板書:閃閃發光 金碧輝煌.

3.指導它為什麼叫排雲殿嗎?排雲二字就出自古詩“神仙排雲出,但見金銀台”.

齊讀:抬頭一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遊賞昆明湖

1.點圖片、音樂.

介紹其它景物景點,你想去遊賞哪兒呢?

2.學生找到相關的詞語,獨立品讀.

3.誰願意帶我們去遊賞一番呢?

讀出相關句子.

4.重點引導品讀描寫昆明湖的句子:靜得像……..,綠的………………..滑過.

比較“滑”與:“劃”的不同,讀一讀昆明湖的美!

5.小結:

謝謝這些小導遊們帶我們遊賞了這麼多美麗的景色,看,同學們找到的這些優美的句子,具體的描寫就是文章的血肉啊!

四 總結全文

遊賞到這兒,同學們,頤和園游完了嗎?頤和園是我國保存最完整,規模最大的皇家園林,1998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説不盡的豈止是頤和園,學習本組課文,我們還可以去遊賞長城、兵馬俑,北京的故宮,山東的泰山,樂山大佛、龍門石窟、敦煌莫高窟。埃及的金字塔。

教學反思

體現語文課堂的文化意味

《頤和園》編排在世界文化遺產主題單元,有很深厚的歷史、文化背景,我努力拓展相應的歷史背景,文化淵源,不侷限於文本,也不限於“頤和園”而是把課堂置身與世界文化遺產的大背景下教學,更深的瞭解到博大精深的名族文化,由頤和園引申到祖國乃至世界的文化遺產…..展現中華文化的魅力,提升了語文課堂的文化品位。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sheji/z7l0z0.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