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設計 >

二年級數學下冊《克與千克》教學設計

二年級數學下冊《克與千克》教學設計

二年級數學下冊《克與千克》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二年級數學下冊《克與千克》教學設計

1、在具體生活情境中,使學生感受並認識質量單位“克”和“千克”,知道1千克=1000克。

2、通過掂一掂、估一估、稱一稱的活動,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質量觀念,並學會以此標準去估量物體的質量。

3、瞭解克與千克在生活中的作用,體會到質量單位與生活的密切聯繫,體會數學的價值。

教學重點 :

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質量觀念,知道1千克=1000克。

教學難點:

用科學的方法和策略估量物體的輕重。

教學過程:

一:創境引趣,激思遷移

師:你們喜歡小動物嗎?看,小動物們正在玩蹺蹺板呢!

課件出示

師:小老虎和小松鼠怎麼呢?

生:小老虎太重了,小松鼠又太輕了,小松鼠怎麼也把小老虎翹不動!

師:那小烏龜和小刺蝟呢?

生:他們差不多重,玩得可好呢

師:其實不僅小動物們有輕有重,所有的物體都有輕有重,讓我們到超市看看吧

課件出示

師:你們發現了哪些數學信息?

生:5個蘋果1千克

生:玉米高鈣餅乾110克

生:大瓶洗衣液5千克。……

師:物體的重量在數學上我們把它叫做質量,這裏用到了哪些質量單位

生:克與千克

師:在我們的生活中你還見過其他的質量單位嗎?

生:兩,斤,公斤

師:對,在我們的生活中會用到斤、兩、公斤,為了便與國際交流,一般情況下,採用國際上通用的質量單位,克與千克,今天我們就來認識它們

教師板書“克與千克”

師:關於克與千克,你們想研究哪些方面的問題?

師讓學生思考後回答,教師整理學生的問題

1:1克與1千克分別有多重?

2、1克與1千克的關係?

3、哪些物體的重量用克做單位,哪些物體的重量用千克作單位?

4、稱物體的重量用什麼工具,如何稱物體的重量?

師:讓我們帶着問題出發,去展開今天的學習。

【設計意圖】:創設學生喜聞樂見的情境,以小動物蹺蹺板的活動場景很容易抓住學生的眼球,小老虎和小松鼠蹺蹺板怎麼也翹不起來使學生感受到因為小老虎太重小松鼠太輕,從而它們無法玩蹺蹺板的遊戲,而小刺蝟和小烏龜重量差不多所以可以很好的玩遊戲,從而揭示不僅動物有輕有重,所有的物品都有重量。以超市的場景讓學生髮現生活中的數學現象,使學生觀察到物體的重量可以用克和千克作單位,在這種情況下教師水到渠成的揭示今天學習的內容——克與千克。教師讓學生説説想要研究的問題,教師整理歸納,讓學生在課之始清楚明晰學習目標為學生下一步的學習奠定基礎。)

(從情境中激趣,在生活中找數學,使數學知識與學生的生活緊密聯繫)

二:親身實踐,體驗探究

1、認識克

(1)藉助生活物品認識克及其作用

教師出示一片口香糖、一包菊花茶、一袋瓜子的圖片

師:要知道這些物品的重量,我們可以採用什麼方法?

生:看商品的標籤

生:用手掂一掂

請小組內把這些物品拿在手中掂一掂,再看看標籤,請生彙報,你掂的物品有多重,有什麼感覺?

生:我掂的是一包菊花茶,有15克,感覺很輕( 生彙報略)

師小結:對,它們很輕。計量比較輕的物品,常用克作單位,克也可以用符號“g”表示。(師板書克 g)

師: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有哪些用克作單位的物體?

生舉例

(2)掂一掂,感知1克

每兩個同學手中就放一個2分硬幣,請大家把它放在手掌心仔細掂一掂,感覺一下1個2分硬幣有多重?同桌輪流掂一掂看。互相説説什麼感覺?生:很輕

師:噢,很輕,怎樣個輕法?

生(像羽毛一樣,特別輕,幾乎沒感覺)

師:告訴大家,這個2分硬幣的質量就是1克。現在請同學們閉上眼睛靜靜的感受它的輕重,並把這種感覺記在心裏。

板書:1克(1g)。

(3)找一找,鞏固1克的質量概念

記住1克有多重了嗎?你能根據這個2分硬幣的質量,在學具中找一找,掂一掂,還有哪些物體的質量大約也是1克重?然後小組內互相交流一下。

生舉例:一張學具盒中的紙,一塊小海綿,2個圖釘等

師:剛才我們知道了一枚2分硬幣重1克,你能從這個裝滿黃豆的袋子裏取出重1克的黃豆嗎?

師:你取出了幾粒黃豆,你怎麼判斷它重1克?

師:那到底多少粒黃豆重1克,你有什麼好方法?

師:很好,我們可以用2分的硬幣做標準進行掂量,那怎麼準確的知道幾粒黃豆就是1克呢?生:稱一稱

師:要知道物品的重量我們可以掂一掂,要知道具體的重量我們可以稱一稱,稱比較輕的物體我們常用天平。

課件出示並播放聲音:這是一架天平,它有兩個托盤,通常我們把要稱的物品放在左盤,右盤放砝碼,這是1克的砝碼,最重的砝碼有100克

課件演示:在天平正中有一個刻度盤,當指針指着0的時候,表示天平平衡,這時候所稱的物品和所放的砝碼一樣重。課件演示利用天平乘1克重的黃豆的過程。

師:瞧,7顆黃豆的質量是1克,下面請同學取出1克的黃豆掂一掂。

師:很好,大家都已經充分感受到1可到底有多重了,下面老師就來考考大家,有信心嗎?

教師請學生完成書中的做一做,估一估下面的物品哪些比1克輕,生活中還有哪些物品比1克輕?

師:知道了1克有多重,你知道10克有多重嗎?

生:10克應該有10枚2分硬幣那麼重

師:説得非常正確,你很善於思考,請每各小組把10枚2分硬幣合起來輪流掂一掂感覺一下10克有多重?

師:現在我們採用看包裝袋上標籤的方法,找一找你的學具中的物品哪些以克為單位,重多少,互相掂一掂,説一説。(生活動,感知一克和幾克)

指名説,一個果凍25克,一根火腿腸重50克,一袋方便麪中100克,一袋牛奶重250克,一袋鹽重500克。

【設計意圖】:讓學生清楚要知道物體的重量可以用掂一掂的方法,滲透着對學生認知方法的指導,讓學生體會1克的重量時,讓學生用手掂,再閉上眼睛靜靜的感受它的重量,並要求學生把這種感覺記在心裏,這種方法可以讓學生全身心的深度體驗,在學生對1克有所感知的基礎上,教師要學生在學具中找1克的物體,在讓學生取出1克黃豆時,學生可以用掂的方法,但為了精確,引出了稱比較輕的物體的天平,秤出了1克黃豆讓學生再次掂量,並感受1克的黃豆有幾顆,學生在充分感受1克有多重的情況下可以信信心滿滿的做“做一做”。在對生活中以克為單位的物體的掂量中,豐富學生的認知與感性認識,為學生很好的估測物體的重量奠定堅實的基礎。

(1枚2分的硬幣,學具中1克的物體,1克的.黃豆,學生多次掂量感受1克的重量,豐富的素材充足的時空使學生的體驗深刻而豐滿)

二年級數學下冊《克與千克》教學設計2

教材分析:本課是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體驗的基礎上,教學一些計量質量的知識,幫助學生認識質量單位,結合具體事物感受並認識質量單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觀念,知道1千克=1000克。

學情分析: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經對質量的概念有了感性的認識,也明白要想知道物體的輕重不能光靠眼睛去觀察,必須用秤來稱一稱。這説明學生建立了初步的質量觀念,但他們對質量的單位還缺乏認識,特別是1克、1千克的質量概念,理解起來還是比較困難。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在具體的生活情境中,使學生感受並認識質量單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觀念,知道1000克=1千克。

過程與方法目標:在建立質量觀念的基礎上,培養學生估量物體質量的意識。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能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增強學好數學的信心。

教學重難點:

重點:認識克和千克,知道1千克=1000克。

難點:建立克和千克的質量觀念。

教學策略與設計説明:

1.教學評價設計之一是課堂觀察。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關注學生掌握情況,儘量讓更多學生有發言機會。

2.對學生課堂上的練習及時進行反饋。

3.以作業的形式進行反饋。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教師活動:

1、拿出教師買的香蕉,組織學生猜一猜這些香蕉有多重,花了多少錢。

2、老師告訴你們,每斤香蕉3元,老師一共花了12元,誰能算出這些香蕉有多重?組織學生説一説是怎樣算的,説的好的同學要給予表揚。

3、組織交流學生認識的各種秤,(同學們説的都對,那誰知道平常人們都用什麼工具來稱物體的重量呢?)提示學生:你們都見過什麼樣的秤。給學生充分發言的機會。指出每個小組老師給準備的秤叫盤秤。

學生活動:

1、可能有不同的説法,充分發言。可能回答的是幾斤,因為實際生活當中人們通常都以“斤”做質量單位。

2、可能有不同的計算方法,例如:除法計算,還可以是加法計算。

3、可能回答用“秤”。通過老師的提示回答出各種秤,如:電子秤、枱秤、桿秤、可能回答泵秤。

觀看並認識盤秤。

設計意圖:以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入手,調節課堂氣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給學生創造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機會,獲得學習的體驗。讓學生認識瞭解各種秤,增加生活常識。

二、認識千克

教師活動:

1、組織學生觀察盤秤,説一説都有什麼。對觀察仔細的同學要給予表揚。

2、先找幾名學生用手掂一掂。再稱一稱。組織交流發現了什麼,香蕉有多重?

如果學生説出千克要給予表揚,説不出要直接教授。

3、教授:這就是我們今天學的一個新的國際質量單位“千克”,用字母表示為“kg”。香蕉的質量是多少。肯定學生的答案。板書千克(kg)。

4、組織學生仔細觀察錶盤。交流。字母“”表示這個盤秤是以“千克”為質量單位的。

5、小組動手先掂一掂大袋的大米的質量,在實際稱一稱。教師巡視指導。

學生活動:

1、有一個托盤,下面有一個像鍾一樣的錶盤,上面有數據,有一個指針。

有的學生會發現上面有“g”或“kg”,細心的學生會發現兩個盤秤的數據不一樣。

2、觀察,發現指針的變化。(從0指到了2)學生的回答意見可能不一樣,例:是2斤,不對呀,老師剛才説是4斤呀?是3千克。

3、傾聽,識記。準確讀取數據。(2千克)

4、觀察結果:有數字從1到10。上面還有小格。有字母“kg”。

5、掂一掂,稱一稱。

準確讀取數據。

設計意圖:為後面的操作做準備。把學生已有的知識和新知融合在一起,感受新知。在操作交流的過程中認識新知,經歷知識的自主建構過程。親身體驗1千克的實際質量。

三、認識克

教師活動:

1、組織學生拿出一個梨,先掂一掂,説一説和大米比較誰重誰輕,再放到以千克為單位的盤秤上,稱一稱。觀察變化。

再組織學生把梨放到標有“g”的盤秤上,觀察。

2、一個梨有多重?答對的同學要給予表揚。

教授:這就是我們要學的新的國際質量單位“克”,字母表示為“g”。板書:克 g。看我們的盤秤,指針指向多少就是多少克。

3、組織學生小組合作,先用手掂一掂再稱一稱一個雞蛋、一袋食鹽、兩小袋大米分別是多少克?教師巡視指導。

4、組織全班交流,充分交流。拿出硬幣掂一掂,他大概重為1克。

5、組織學生交流,什麼時候用克做單位,什麼時候用千克做單位。

學生活動:

1、發現梨比較輕,大米比較重。指針變化很小。在標有“g”的盤秤上,指針變化明顯。這個盤秤的數據比較大,發現錶盤上標有“g”和“kg”的不同。

2、200克。傾聽,識記。觀察盤秤,正確讀出數據,大概是“200克”。

3、小組合作,動手操作。準確讀出數據,瞭解這些商品大概的質量。

4、交流鞏固知識,掂一掂,感受1克有多重。

5、稱比較重的物體用千克做單位。稱比較輕的物體,不到1千克的物體用克做單位。

設計意圖:在認識千克的基礎上認識克,加深認識。體會小組合作的快樂,培養學生之間融洽的合作關係。

四、千克和克的關係

教師活動:

1、剛才有同學稱出了一袋食鹽重500克,那兩袋食鹽呢?先算一算再稱一稱。把兩袋食鹽放到以“”為單位的盤秤上再稱一稱。

2、兩個秤的數據不同,説明了什麼?教師給予肯定,並加以表揚。板書:

1000克=1千克 1000g=1kg

學生活動:

實際操作,先計算500+500=1000(克)(1000以內加法還未學習但一部分學生會計算)再稱食鹽的質量。(1000克)

再稱發現是(1千克)。

2、1000克等於1千克識記,掌握。

設計意圖:自己探索,發現千克與克的關係,更有助於理解記憶。

五、課堂鞏固練習。

1、大屏幕顯示電子秤,教授認識電子秤。

2、1000克=1千克

20xx克=( )千克

4千克=( )千克

六:課堂小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和體會?

板書設計

質量單位:克和千克的認識

1千克=1000克

Kg g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sheji/yx27p3.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