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設計 >

羣文閲讀教學設計(精選6篇)

羣文閲讀教學設計(精選6篇)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時常需要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對學業業績問題的解決措施進行策劃的過程。你知道什麼樣的教學設計才能切實有效地幫助到我們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羣文閲讀教學設計(精選6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羣文閲讀教學設計(精選6篇)

羣文閲讀教學設計 篇1

教學目標

1、反覆誦讀,讀出節奏和情感。

2、品味四首古詩詞意境,把握四首古詩詞主題。

3、識記四首古詩詞名句,背誦默寫四首古詩詞。

閲讀材料:

古詩詞《春望》《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過零丁洋》《別雲間》

一、教學導入

1、創設情境:播放《地道戰》歌曲

明代顧炎武“國家興亡,匹夫有責”,愈是危難時期,這種以維護國家利益與安全為最高使命的愛國情感表達的就愈強烈、愈是令人感動,激勵着一代又一代炎黃子孫前仆後繼。今天我們學習的四首古詩詞就是我國曆史上流唱不衰的愛國主義音符!

2、多媒體展示每個作者的身世和寫作的時代背景。

二、初讀詩歌

1、錄音範讀。

2、結合範讀,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詩歌,讀準字音,讀出節奏,讀出情感。

3、組內互評。

三、質疑探讀

1、四首古詩詞具體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分組討論。每組選一名代表發言,要找出依據。同學可以自由評價。老師可適時歸納點撥

《春望》通過一個“望”字,表達一個“憂”字。(抒發詩人觸景傷懷、憂國思家的痛苦心情。)

《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通過一個“思”字,表達一個“願”字。(表達自己還願意為祖國收復失地國家統一而現身的強烈願望。)

《過零丁洋》通過一個“死”字,表達一個“忠”字!

《別雲間》通過一個“淚”字,表達一個“決”字。(在濃郁的悲情中呈現出至死不屈的抗清鬥志)

四、合作探究:

四首古詩詞之間有什麼聯繫?

1、四首古詩詞都是表達愛國情感的。

2、四首古詩詞表達的愛國情感由淺入深,從對國家命運的“擔憂”,到對時局腐朽的“憂憤”;從日思夜想為國家統一而重返沙場的強烈“願望”,到不受敵人威逼利誘而從容就義誓死明志。愛國情感逐步昇華,愈來愈激昂。

五、傾訴心聲

學完四首古詩詞,有何感想

不論處於何朝何代,仁人志士的愛國情感是一脈相承的。

時代的不幸,是詩歌的大幸。時代的苦難,國家的衰敗,造就了文學藝術的繁榮昌盛。

因愛國,詩人和詩篇名垂青史。

六、識記名句

你認為四首古詩詞中最能體現詩人愛國深情的詞語或句子分別是什麼?為什麼?(言之有理即可)

七、小結

杜甫、陸游、文天祥、夏完淳,他們都是國家的脊樑,人民的驕傲。他們或以手中的一支纖纖弱管表達自己對國家前途命運的擔憂,或藉助夢境傾述自己重返沙場殺敵報國的渴望,或以死明志證明自己對祖國赤膽忠心。讀了這些仁人志士的愛國詩詞,相信同學們的心中也湧動着一股澎湃的愛國激情。那麼,作為學生,你打算為祖國做點啥呢?(播放背景音樂《我的中國心》)

八、作業:背誦默寫四首詩。

課外收集整理愛國的詩詞名句、名人故事。

羣文閲讀教學設計 篇2

【設計理念】

以“單元整合·羣文閲讀”策略為指導,運用多種方法,促使學生在自讀自悟中體會課文內容,在相互交流中加深理解,明晰故事情節和人物細節刻畫之間的重要關係,在不斷運用中提升學生語文能力。

【學情分析】

四年級的小學生已經能夠通過速讀簡單理解文章中角色的情緒,從語文學習來看,學生已具有一定的閲讀能力、口語交際能力和寫作能力,也掌握一定的學習方法。

【選文分析】

本次以“讀出角色的情緒”為主題的文章出自--羣文閲讀新語文讀本(四年級下),共安排五篇文章,分別如下:

《放寒假嘍》鄭春華

《成績單》【法】勒內.戈西尼《“大白兔”糖紙》殷健靈《妹妹跌倒了》王淑芬

《孫悟空三打白骨精》【明】吳承恩

【教學目標】

1、能夠用以前所學的抓住人物外貌、語言、動作進行描寫的文章,來體會故事情節和人物刻畫的細節之間有重要的關係。2、能夠抓住文章中的細節描寫來體會人物內心的情感。3、通過通讀文章,概括出表現人物情緒的詞語。

【教學重難點】

引導學生體會故事情節和人物刻畫的細節之間有着重要的關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揭示議題

師:同學們,你們知道“角色”是什麼意思嗎?(幻燈片1)生:故事中的人物或主角。生:電視劇中的人物。

師:書籍或電視劇中的人物就是“角色”。

師:同學們知道角色是什麼了,我還想問問同學們“情緒又是什麼呢?”

生1:發生好的事情就會感到快樂。生2:發生不好的事情就會感到悲傷。

師:同學們説的非常好,那看在同學們這麼積極的回答老師問題的份上我們做一個遊戲好嗎?生:好

師:同學們想不想做遊戲?生:想(伴有興奮的情緒體驗)師:那大家高不高興?

生:高興。(伴有激動的情緒體驗)

師:好了,我們的遊戲結束了。(伴有驚訝、疑問等情緒體驗)生:啊!什麼呀!(伴有討厭、反感的情緒體驗)師:遊戲就是“我問你答”呀!生:哎!(伴有失望的情緒體驗)

師:好啦!其實是老師小小的調皮了一下,和同學們開了一個玩笑啦!真正的遊戲其實是“演員我最大”(伴有高興的情緒體驗)

(幻燈片2)

師:“演員我最大”遊戲規則:老師説出具體情境,同學們根據老師講述的情境做出相應的情緒反應。如:

情景一、中了五百萬的大獎(哇哦!);

情境二、今天的家庭作業是抄寫今天考試的試卷(哎);

情景三、今天學校的廁所都不能使用(什麼?);

情境四、今天沒有家庭作業(耶耶耶!=)

師:看來同學們都玩得非常的開心,大家剛才在老師和你們開的一個小玩笑裏以及在遊戲中所產生的各種心情就叫做情緒。高興、快樂、激動、悲傷、焦慮、煩躁等等都叫做情緒。大家明白了嗎?(幻燈片3)

生:明白了(學生親身體驗到情緒,通過玩笑、遊戲使得隱形的情緒變得具有真實性,學生更容易理解)

本環節設計意圖:在師生互動環節過程中,間接的引導學生體驗各種情緒的產生,能直接的感受到情緒的真實存在性。通過情緒小遊戲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性。

二、學習五篇文章

師:非常好,接下來進入今天的羣文閲讀天堂,一起來看看我們的主題是“讀出角色的情緒”(幻燈片4)

生:讀出角色的情緒

師:同學們請打開羣文閲讀課本第2頁,一起來看看本次羣文閲讀主

題下的文章一共有五篇(幻燈片5),同學們速讀以下文章,建議大家採取小組學習的方法,每一位同學負責一篇文章,最後綜合大家的意見,討論交流一下。(在速讀前講清楚速讀要求、速讀紀律。在學生速讀時教師在教室巡迴指導。本次速讀採用小組學習法)本環節設計意圖:意在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能力,在合作中體驗團體的重要性。

速讀要求(幻燈片6):用筆勾出文章中描寫人物情緒的句子,在便條紙上寫出描寫人物情緒的詞語。

師:同學們的速讀時間已經結束了,我們一起來完成剛才提出的要求。還記得剛才的提出的要求嗎?

生:記得

師:回憶一下,是什麼呢?

生:在閲讀時用筆勾畫出文章中描寫人物情緒的句子或詞語。師:真棒,今天這節課我們一起來看一看文章中對人物情緒的刻畫,找一找文章的作者在文中都是怎麼樣來描寫人物的情緒的。當然這些刻畫包括語言、動作、神態上的。請同學們找一找,回憶一下。

解決一下幾個問題:

問題一:(幻燈片7)

勾出的表現人物情緒反應的句子,並説説能夠形容此處人物情緒的詞語。

1、馬鳴加得意地説:“本學生馬鳴加,明天起放寒假啦!”情緒分析:興奮、期待、愉快、高興、快樂、激動………

2、下課鈴響了以後,我們都沒像平時那樣一窩蜂似的擠出校門,而是磨磨蹭蹭、心事重重地往外走,誰也不説話。

情緒分析:沮喪、鬱悶、害怕、擔心、不知所措、緊張………問題二:(幻燈片8)

這幾篇文章中最強烈的情緒是什麼?用自己寫下的詞語概括,並説一説故事中的哪些事情引起了這些情緒。

興奮(文一);沮喪(文二);激動、滿足(文三);委屈(文五)………問題三:(幻燈片9)

如果故事中的人物沒有那樣的情緒反應,他們會説什麼樣的話?會做什麼樣的事?故事情節又會怎樣發展?如果你在同樣情況下,會不會有相同的情緒反應?你又會怎樣處理?

例如:文章二中科豆拿到成績單後他的情緒反應是(),如果他沒有(),他會説(),又會做()。如果你在遇到和科豆同樣情況下,會不會有相同的情緒反應?你又會怎樣處理?問題四:(幻燈片10)

將剛才總結的所有詞語分成幾大類,並説一説每組詞語所表達情緒的共同點。

喜:興奮、期待、愉快、高興、快樂、激動、感動、滿足怒:憤怒、氣惱

哀:沮喪、鬱悶、傷心、委屈、失望懼:害怕、擔心、不知所措、緊張問題五:(幻燈片11)

羣文閲讀教學設計 篇3

教學內容:

課文:《北京的春節》、《臘八粥》、古詩《寒食》《迢迢牽牛星》《十五夜望月》、《藏戲》

選文:古詩《元日》(宋)王安石、《元夕》(宋)歐陽修,《社日詩》(唐)王駕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運用“勾畫關鍵詞句、寫批註、交流”等方法閲讀文章,掌握文章主要內容。

2、通過多文本閲讀和分享,提升學生整體感知、提取和整合信息的能力。學習詳略得當的'寫作方法。

3、引導學生通過閲讀,體會各地各具特色的民風民俗,感受其中所藴含的中華傳統美德。

教學重難點

1、瞭解各地的民風民俗。

2、尊重不一樣的傳統風俗,感受傳統美德。

教學準備

課件、拓展閲讀材料

教學方法

小組合作探究、讀寫結合。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我們的祖國地大物博,幅員遼闊,各個地方有不一樣的風俗習慣。今天這堂課,讓我們一起閲讀幾篇文章,來了解不一樣的民風民俗。

二、回顧舊知,瞭解風俗

1、課文內容回顧

引語:我們自學了第一單元裏的三篇課文和三首古詩,它們給大家留下了怎樣的印象?(先獨自勾畫、批註,然後和同桌討論後回答。)

(《北京的春節》:喜氣洋洋;《臘八粥》:使人饞涎欲滴;古詩《寒食》:開心;古詩《迢迢牽牛星》:想念;古詩《十五夜望月》:思念家鄉。)

2、瞭解民風民俗

引語:在這些文章和古詩中,都描繪到了我們的一些民風民俗,你能具體説一説有哪些嗎?

(《北京的春節》描繪了春節,其中還寫到了臘八熬粥、泡醋蒜、孩子們買雜拌兒買爆竹、臘月二十三過小年、掃房、除夕、元旦、舉辦廟會、元宵節;《臘八粥》一文,則具體描寫了熬臘八粥的過程;《古詩三首》描繪了人們在寒食節、七夕節和中秋節這一天中所表達的情感或所做的事情。)

三、選文閲讀

引語:“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不同的地區,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時空,都有着自己各具特色的風俗習慣。我們來看看這幾首古詩。

1、出示古詩,默讀。要求讀通、讀順。

《元日》(宋)王安石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户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元夕》(宋)歐陽修

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

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不見去年人,淚濕春衫袖。

《社日詩》(唐)王駕

鵝湖山下稻粱肥,豚柵雞棲半掩扉。

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歸。

2、談內容

引語:讀過這些古詩後,你知道詩中所描繪的傳統習俗嗎?

(《元日》:春節放爆竹、貼新符;《元夕》:燈會;《社日詩》:在社日這一天人們把酒言歡,很歡樂。)

3、朗讀

放聲朗讀這三首古詩,熟讀成誦。

四、對比感受

引語:課內和課外的閲讀,讓我們知道了各地不一樣的民風民俗。我相信,其中有很多地方給大家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大家對比一下這些文章和古詩,然後在小組內自由暢談自己的感受吧。(學生自己在組內談感受,後全班彙報)

1、《北京的春節》一文中,老舍先生有詳有略地描繪了在春節這一段時間裏的風俗習慣,着力突出“臘八、除夕、正月初一和元宵”這四天(祥寫),而其他的地方描繪得很簡略。

2、《臘八粥》一文,作者以八兒的視角,描繪了在臘八節這一天八兒等臘八粥、喝臘八粥的事情。其中在等的過程中親眼目睹了整個熬製臘八粥的詳細經過,寫得細膩而形象,讓人垂涎欲滴,給人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等粥(祥寫),喝粥(略寫)。

3、而這幾首古詩,每首古詩都描寫了一種節日,不僅如此,詩中還寫到了在節日裏的風俗習慣,濃濃的情感也從古詩中顯露出來,讓人印象很深刻。

4、感受:在文章中安排好主次,對重點內容抓住特點進行祥寫,就能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我們在習作的時候,也應該試着運用這樣的寫法。

五、拓展延伸

引語:其實,很多的風俗習慣,都有一段美麗而動人的傳説故事呢。把大家收集到的有關風俗習慣的傳説故事和組內同學分享分享吧。

1、組內分享傳説故事,鞏固對傳統習俗的瞭解

2、派選代表,全班交流

(過年:相傳在遠古時候,我們的祖先曾遭受一種的野獸"年"的威脅。它捕百獸為食,到了冬天,山中食物缺乏時,還會闖入村莊,獵食人和牲畜,百姓惶惶不可終日。人和"年"鬥爭了很多年後發現,年怕三種東西,紅顏色、火光、響聲。於是在這一天,人們都在自家門上掛上紅桃木板,門口燒火堆,夜裏通宵不睡,敲敲打打。夜裏,"年"闖進村莊,見到家家有紅色和火光,聽見震天的響聲,嚇得跑回深山,再也不敢出來。後來,在這一天,家家户户都貼紅紙對聯,點燈籠,燃放鞭炮煙花;夜裏,通宵守夜。就這樣一代一代流傳下來,就成了現在的"過年"。

元宵節:傳説在很久以前,有一隻神鳥困為迷路而降落人間,卻意外的被獵人射死了。天帝知道後十分震怒,下令天兵於正月十五日到人間放火,要燒死人類。天帝的女兒心地善良,不忍心看百姓無辜受難,就冒着生命的危險,把這個消息告訴了人們。眾人聽説了這個消息後,一個老人家想出個法子,他説:“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日這三天,每户人家都在家裏掛起紅燈籠、點爆竹、放煙火,讓天帝以為人們都被燒死了”。到了正月十五這天晚上,天兵往下一看,發覺人間一片紅光,以為是大火燃燒的火焰,就稟告天帝不用下凡放火了。人們就此逃過一劫。從此以後,每到正月十五,家家户户都懸掛燈籠,放花燈,賞燈會來紀念這個日子。

七夕節是每年農曆的七月七日。少女們比賽穿針引線來紀念織女。傳説每年的農曆七月七日,喜鵲們在銀河上架起鵲橋讓牛郎織女相會。這一天,女孩子們喜歡在織女星旁學習織布。也是為了慶祝牛郎織女重逢。

農曆九月九日是重陽節。在這個節日裏留傳下來的風俗是踏青或登高。在漢朝,有一位叫費長房的會捕怪的巫師。有一天,費長房告訴他的弟子桓景,農曆九月九日人間會發生一場大災難,他會帶他去阻止災難發生。他拿出一捆茱萸和一小瓶菊花酒,告訴他將這些帶給世人。乘上仙鶴,桓景去往人間。他將人們領往高山之巔,每人發了一片茱萸並飲了一口菊花酒。這樣怪物就不敢靠近了。怪物來了,它急忙趕往已人去樓空的村子。看到人們都已經聚集在山峯上後,它衝向他們。但菊花酒的氣味和茱萸的香味使他卻步。於是桓景用劍殺死了他。從那時起,農曆九月九日,人們帶上茱萸和菊花酒,登高或是踏青。......)

六、小練筆

引語:美麗動人的傳説故事,讓我們對這些傳統習俗有了更深刻的瞭解,它們代表着人們美好的願望,藴含着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讓我們拿起手中的筆,學着今天學到的分主次、分詳略的寫法,把我們心中最想描繪的風俗習慣寫一寫吧。

1、學生自由構思,進行練筆

2、組內分享交流

羣文閲讀教學設計 篇4

學習目標:

1、瞭解説明文的有關知識

2、用説明文的知識解讀説明文

3、能寫作簡單的説明文

學習重點和難點:

用説明文的知識解讀説明文

教學時數: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用你所知道的表達方式提問,引出説明文這種文體。

二、講解説明文的相關知識,包括説明文的概念,説明文的分類、説明對象,説

明順序,説明方法和説明文的語言特點等。

三、快速瀏覽課文《你一定會聽見的》《牧鵝散記》《大自然的語言》《長河落日扁》,根據前面所講的有關説明文的知識,解讀這幾篇文章。

1、這幾篇説明文的類別分別是什麼?除《牧鵝散記》是事物説明文外,其餘三篇文章都是闡述事理的説明文。

2、説明對象

《你一定會聽見的》的説明對象是聲音,《牧鵝散記》的説明對象是鵝,《大自然的語言》的説明對象是物候或物候現象,《長河落日扁》的説明對象是落日。

3、説明順序

明確這幾篇文章的説明順序

4、説明方法

從這幾篇文章中分別運用了哪些説明方法,並找出例句。

5、説明文語言

這幾篇文章哪些句子體現了説明文語言的準確性,並找出例句,分析其作用。

四、課堂小結

五、作業(選作一題)

1、仿照《母鵝散記》寫一篇介紹動物生活習性的小短文。

2、仿照《你一定會聽見的》前三段的寫法,運用一定的修辭手法,描繪出你心中的聲音。

教學後記:

由於初次進行羣文閲讀,學生對這種教學方法不太習慣,所以上起來不是想象中的那麼順利,學生學習起來效果也不是很好,今後還需加強這方面的訓練。

羣文閲讀教學設計 篇5

學習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

(1)、閲讀《我們愛祖國》,認識“我、國、子、朵、坡”五個字。

(2)、學習韻母O,掌握其字形,讀音及寫法,會讀帶四聲的O。

(3)、繼續學習四聲

2、過程與方法目標

(1)充分利用書中圖畫、掛圖、卡片、、遊戲等手段服務教學。

(2)在反覆誦讀的過程中認識生字,記憶字母。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激發學生學習漢語拼音的興趣,讓學生在快樂自主的學習活動中領悟、體會。培養良好的寫字習慣。培養小朋友對祖國的熱愛之情。

教學重點

學習單韻母“O”,認識字形,會讀、會寫。

教學難點

掌握O的發音,學會O的四聲及讀出帶調韻母的音。

教學準備:

帶O及四個聲調的字母卡片生字卡片,畫有四線格的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檢查複習,導入新課出示拼音卡,認讀a和它的四聲。

二、識字

1、看圖:有哪些動物

師:它們都喜歡什麼?我們學完兒歌就知道了。

2、(出示《我們愛祖國》兒歌),讀熟兒歌。

(1)讓學生利用學前的識字基礎試讀。

(2)把自己認識的字畫出來,指名讀一讀。

(3)會讀的同學領讀。

(4)自己練讀

(5)指名讀

3、在會讀兒歌的基礎上,認識五個字

(1)在兒歌中認字

(2)認詞語

(3)讀生字卡

(4)生字寶寶找家(遊戲)

羣文閲讀教學設計 篇6

教學目標:

1、通過回顧第二單元的四篇課文,引出“借景抒情”“借物抒情”“敍事抒情”寫法的運用。

2、通過閲讀“羣文閲讀”的5篇現代詩歌,深入體會“借景抒情”“借物抒情”“敍事抒情”寫法在文章中的運用,並讓學生知道這種包含着情感的客觀物象就是“意象”。

3、能把“借景抒情”“借物抒情”“敍事抒情”的寫法恰當運用到自己的習作當中。

教學重點:

通過閲讀“羣文閲讀”的5篇現代詩歌,深入體會“借景抒情”“借物抒情”“敍事抒情”寫法在文章中的運用,並讓學生知道這種包含着情感的客觀物象就是“意象”。

教學難點:

能把“借景抒情”“借物抒情”“敍事抒情”的寫法恰當運用到自己的習作當中。

教學準備:

學生每人一份“羣文閲讀”資料、課件

教學設計:

一、複習導入

1、“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遠離故土的人,總會思念自己的家鄉,這是人世間美好的情感。

2、回顧第二單元四篇課文的內容。

《古詩詞三首》:《泊船瓜洲》借景抒情;《秋思》敍事抒情;《長相思》借景敍事抒情。

《梅花魂》:借物抒情。

《桂花雨》:借物抒情、敍事抒情。

《小橋流水人家》:借景抒情、敍事抒情。

3、在這些文章中,作者把自己的感情融入某些客觀的事物中,如:景、物、事,藉以表達自己思鄉的情感,這種包含着主觀情感的客觀物象就是“意象”。這節課,我們就來繼續欣賞幾首思鄉的歌詞,來感受作者是通過哪些“意象”來表達自己的思鄉情感的。

二、學習“羣文閲讀”材料

(1)自由朗讀歌詞,想一想作者是通過哪些“意象”來表達自己的思鄉之情的?請用“——”畫出來。

(2)拓展想象:孩子們在桃園裏怎麼遊玩?姑娘們在桃園裏又會幹些什麼?

2、老師介紹這首歌的創作背景。

1969年寒冬,珍寶島自衞反擊戰不久,瀋陽前進歌舞團的創作員鄔大為與魏寶貴到中蘇邊境珍寶島前線體驗生活。在採訪戰士時突發靈感,可是當時由於“文革”的文藝專制,無法創作此類抒情歌曲。直至1980年,鐵源和鄔大為等人到遼寧丹東的一支邊防部隊採風,正趕河口地區桃花盛開,鐵源與邊防戰士一起巡邏在桃林旁,不禁被這滿樹桃花給陶醉了,他們很快就寫出了歌詞,創作了《在那桃花盛開的地方》這首歌詞。這首歌榮獲了1987年全國“青年最喜愛的歌”評選一等獎。至今此歌已獲解放軍文藝大獎等千餘種獎勵。

3、老師引導學生進行歌詞賞析。

①歌詞美在對環境的描寫,桃樹環抱的村莊,明淨的水面映着盛開的桃花,在如此美麗的地方,又傳來孩子們的歡笑,顯現姑娘們喜悦的臉龐,這一切巧妙地組合成一幅美麗的人文風景畫卷,激發了人們對美好故鄉的眷戀以及對和平寧靜生活的熱愛。

②歌詞美在對邊防戰士的刻畫,為了美麗的故鄉,為了故鄉的明天更加美好,願意駐守在最艱苦的地方,這種“苦了我一人,幸福千萬家”的博大胸懷和高尚情操,令人肅然起敬。

③美在運用映襯的手法,更鮮明有力地突出了主題,一面是如畫的故鄉:盛開的桃花,明淨的水面,孩子們的歡笑????一幅祥和寧靜的生活畫面;而另一面則是風雪交加的邊卡,兩相對照,更映襯出戰士們的博大胸懷和高尚品質。

4、請你帶着自己的理解再讀一讀這首歌詞。

5、欣賞歌曲《在那桃花盛開的地方》。

6、用同樣的方法賞析其餘四首歌詞。

讓學生對歌詞中的“意象”進行圈點批畫,並進行想象,帶着自己的感受品讀。

三、課堂小練習

1、補充詩中作者用以表達情感的意象,體會詩人思鄉的情感。

悠悠( )礦,切切故鄉情。

( )終日行,遊子久不至。

( )他鄉樹,寒燈獨夜人。

( )有情應識我,年年相見在他鄉。

家在夢中何日到,( )

江南幾度( )發,人在天涯鬢已斑。

2、回顧期中測試卷上的閲讀短文《故鄉》

“明月千里寄相思”,這段話中作者除了寫明月外,還通過描述家鄉的( )、( )、( )、( )、( )等表達自己對家鄉的思念。

四、課堂小練筆

假如你參加夏令營半個月不能回家;假如你求學在外半年不能回家;假如你在異國他鄉工作幾年不能回家????請你從中選擇一個畫面,以“想家”為話題,用上景、物、人或事這些表達情感的意象,運用“借景抒情”“借物抒情”或“敍事抒情”等手法寫一段文字,表達思鄉之情和你對家的理解。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sheji/wnyw2d.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