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設計 >

論美教學設計

論美教學設計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把教學原理轉化為教學材料和教學活動的計劃。那麼教學設計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論美教學設計,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論美教學設計

論美教學設計1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論美》是蘇教版初中語文九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第四課,本文是一篇隨感,隨感式的寫法雖於條理上不夠分明,卻於字裏行間中透露出哲學家對“美”的理解,對人生的感悟,是一篇對學生進行“美”的教育和薰陶的絕佳範本。進入初三階段的學生,已初步形成了自己的審美觀、價值觀,再與他們探討新的甚至可能是與以往大相徑庭的觀點,能接受嗎?基於學生的這種情況,這一節課在備課的過程中就必須要下大力氣備學生、備課堂,事先預備好應對學生各種表現、回答的方案,並要重在構建一個平等、對話、尊重、和諧的師生關係和課堂氣氛;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反覆閲讀、品析、質疑、探究。

2、教學目標分析

根據新課標要求,教材內容以及初三學生的特點,本節課的三維目標為:

知識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知道美有哪些形式,它們都是什麼方式表現。

2.理解課文運用舉例、對比、比喻的論證方法。

能力目標:

1.通過觀察圖畫和理解語言文字,培養學生的觀察和想象能力。

2.運用互聯網和局域網查詢收集材料,逐步培養學生運用信息技術協助語文學習的能力。

情感目標:

體會美的內涵,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陶冶學生的情操,提高審美素養。

3、重難點分析

教學重點:理清作者的寫作思路,聯繫相關知識,表達自己對美的理解。

教學難點:表達自己對美的理解,形成對美的正確認識。

4、突破重難點的方法:以自主、探究、合作的學習方式,設置情景輔助教學,採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手段來增加教學的直觀性和形象性,擴大教學容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知識的`理解和鞏固。

二、教學方法朗讀法、練習法、小組討論法、多媒體輔助教學法。

三、教學用具多媒體課件導學案

四、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教學內容及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

一、激趣引題,設疑自探(5—10分鐘)

引入新課:【導入】

1、播放配樂,展示圖片,共同感受美,營造美的氛圍。提問:同學們你們覺得哪一幅圖片美?

2.導語:“愛美之心人皆有之”,美需要我們有一雙發現的眼睛去發現、去用心去感受,更需要我們去理性地思考,今天讓我們隨着英國大哲學家培根一起來《論美》。(板書課題、作者)

3、檢查預習,瞭解作者

①弗蘭西斯培根(1561-1626),培根是西方哲學史和科學史上劃時代的人物,英國十七世紀傑出的唯物主義哲學家,在人類思想史上佔有極重要的地位。馬克思曾譽之為“英國唯物主義和整個現代實驗科學的真正始祖”。《培根論人生》《論説隨筆文集》是他重要的著作。《培根論人生》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人。

“知識就是力量”是培根的名言。

②檢查字詞:

肅(sù)然吝嗇(lìnsè)滑稽(j)

攝(shè)取諺(yàn)語愧(kuì)悔

二、自學展示,解疑合探(10—15分鐘)

聽課文朗讀,邊聽邊思考之後分小組討論以下問題:

認識美:

1.作者論及哪幾種美?這幾種美之間是什麼關係?

明確:四種美;顏色之美形體之美、

行為之美品德之美

關係:形體之美勝於顏色之美,而優雅行為之美又勝於形體之美,品德之美麗是最重要的。

2.作者的主要觀點是什麼?文中運用了哪些論證方法?

主要觀點:把美的形貌與美的德行結合起來吧。只有這樣,美才會放射出真正的光輝。

論證方法:採用對比論證、比喻論證、舉例論證論證

3.文章最後作者給我們提出怎樣的勉勵和希望?

希望人們懂得,一個人最重要的是要講究優雅的美,而不是放蕩張揚的美,那樣只會晚年後悔。而把沒得形貌和德行結合才會永垂不朽。

三、局部細品,質疑再探(5—10分鐘)

品味美:

1、如果請你從課文中選取一句最精彩的話做一張“美的格言卡”,你準備選哪句?為什麼?

例:美言:美猶如盛夏的水果,是容易腐爛而難以保持的。

賞析:這裏的美是指外表的美麗。這句話用水果打比方,説明沒有豐富的內涵而只有表面的美麗,是不可能長久的。

2、“顏色之美”中“顏色”指什麼?

面容、容顏

3、“最高的美”指的是什麼?

美德之類的內在美

4、為什麼“許多人”會“迎受着愧悔的晚年”?

因為他們年輕時不注意培養德行美,度過放蕩的青春,到老年才懂得德行美的重要

四、歸納小結,拓展延伸(8—10分鐘)

辨析美:

1、17世紀法國啟蒙思想家孟德斯説過:女人不是因為美麗才可愛,而是因為可愛才美麗。你是如何看待呢?

2、內在美能夠代替外在美嗎?

追求美:

1、同學們,有一位品學兼優的學生,他的臉上有一塊難看的胎記,同學異樣的眼光使他很難為情,他自己也常常為這塊胎記而鬱鬱寡歡。作為他的好友,請你運用文中的一些觀點或語句寫一封信來勸説他。

2、用你發現美的眼睛去尋找生活中的美。

3、教師寄語:閉月羞花,沉魚落雁的美貌終歸有年華消逝的時候,只有美德能散發出永恆的光芒!不管容顏俊秀還是長相平凡,只要豐富我們的修養,完善我們的德行,只要我們善良、誠實、自信、自強,我們就可以説——我是最美的!

論美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理解文中對美的認識。

2、體會語言精確的特點。

教學重點:理解文中對美的認識

教學難點:語言特點

教學方法: 講授法、討論法

教學時數: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17世紀英國著名的哲學家弗蘭西斯·培根寫的一篇雜感《》。常言道:愛美之心,人皆有之。有的人為了讓這張臉變得好看一些,花許多鈔票去美容,還有甚者,不惜千金去做整容手術,當一回人造美女或人造美男。我們都不是一擲千金的富翁,當然沒有那麼許多閒錢花在這張臉上,那麼我們如何去追求自身的美呢?那麼我們學習完這篇課文,相信同學們一定能找到一個滿意的答案。

二.研讀課文

1、 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

2、 這篇課文條理清晰層層推進,試概括全文的主要內容。

討論並歸納:

作者認為形體之美勝於顏色之美,優雅行為之美勝於形體之美,最高的美是內在美,品德之美,希望人們把美的形貌和美的德行結合起來,讓美放射出真正的光輝。

3、 作者用詞準確,試舉例説明。

討論並歸納:

美貌的人並不都其他方面的才能。

“不都有”,三字既精當,又符合實際。

許多容貌俊秀的人卻一無作為。

用“許多”一詞,説明數量不小。

有些老人顯得很可愛。

用“有些”,數量就少了,用語很有分寸。

三、找出課文中的格言警句,並加以理解。

討論並歸納:

1. 美德好比寶石,它在樸素背景的襯托下反而更華麗。

2. 因為造物是吝嗇的,他給了此就不再予彼。

3. 拉丁諺語説過:“晚秋的景色是最美好的。”

4. 美猶如盛夏的水果,是容易腐爛而難以保持的。

分析理解:

1. 用寶石打比方,説明一個人如果有了美好的德行,樸素的外表不僅不會有影響,而且會使這美好的德行更加可貴。

2. 一個人既有外形美,又有內在美,是不容易的。

3. 晚秋的景色是一種成熟的美,具有最豐富的內在美。用晚秋景色打比方,説明有些老人,因為具有豐富的內在修養而顯示出不同尋常的成熟美。

4. 這裏的美是指外表的美麗。這句話用水果打比方,説明沒有豐富的內藴而只有表面的美麗,是不可能長久的。

四、課堂小結

本文論證了美德是人類最高的美,勉勵人們致力於內在美的追求,把美的形貌與美的德行結合起來,使美放射出真正的光輝。

五.佈置作業

1、有一位品學兼優的同學,他的臉上有一塊難看的胎記,其他同學的異樣眼光使他很難為情。他自己也常常為這塊胎記而鬱鬱寡歡。作為好朋友,請你寫一封信勸説他(她)。

要求:(1)運用文中的一些觀點或語句進行勸説。

(2)認真研讀課文,收集有關語句,仔細揣摩。

(3)150字左右,10分鐘左右完成。

2、辨別觀點。

仔細閲讀課文,對於作者的一些見解你是否贊成?如果贊成請舉一個例子證明;如果不贊成也請舉一個例子來反駁。

標籤: 論美 教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sheji/w9rdo8.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