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設計 >

【精品】教學設計方案集錦9篇

【精品】教學設計方案集錦9篇

為了確保事情或工作有序有效開展,我們需要事先制定方案,方案指的是為某一次行動所制定的計劃類文書。怎樣寫方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教學設計方案10篇,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精品】教學設計方案集錦9篇

教學設計方案 篇1

教學目標

1、知道買文具時應該説些什麼,能正確表達自己購買文具的願望。

2、買文具時,能與售貨員正確對話。

3、教育學生説話時態度要大方,語言親切、有禮貌,聽別人講話時要認真耐心。

教學重點

1、能進行買賣文具的對話並使用禮貌用語。

2、分角色對話時做到態度大方自然。

教學難點

在買文具過程中遇到問題時(如質量差、價格貴、售貨員或顧客出現差錯……)能及時應付。

課前準備

1、課前,教師可佈置學生到文具店或商場文具櫃枱買文具,也可以觀察別人買文具,記住買文具的過程,感知買文具的一般知識。

2、每個同學準備一兩件文具,並貼上價格標籤。

3、用紙作一些錢。

4、有放文具的櫃枱——課桌。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看圖想象,導入 新課

小朋友們,你們到文具店買過文具嗎?今天我們去文具店買文具,好嗎?(板書課題)(出現掛圖)

1、你們瞧,已有兩位小朋友比我們先去文具店買東西了。你們想想他們會説些什麼?售貨員阿姨又會怎樣説呢?

2、(下面我們請三位同學來扮演圖中的售貨員和顧客。板書:售貨員顧客看看他們是怎樣買文具的,好嗎?)分角色表演。

3、師生評議。(他們表演得過且過怎樣?誰願意來説一説。他們都很講禮貌,顧客表達也很清楚。師:説得真好。)(板書:文明禮貌,表達清楚)同學們你們想不想做個這樣的顧客呢?

二、學生試練,進行合作,實踐。

1`、利用自備學具,小組演練。(請同桌的同學把各自的文具盒打開,放在桌子中間,然後一人當售貨員,一人當顧客,練習一下怎樣買學習用具。開始吧。)

2、指名錶演。

3、師生評議。(你們説他們表演得好嗎?從哪兒可以看出來?説得真棒。)

三、舉一反三,深化訓練

1、師生表演,設置訓練情境。

(1)是啊,這位售貨員非常熱情周到,現在連老師也想向她買學習用具了。)

(2)師邊説邊走向扮售貨員的女生進行交際。

(3)師拿着剛買的圓珠筆在手心寫寫畫畫説:這支圓珠筆真不錯,還有香氣呢。咦?怎麼斷水不能寫了呢?這可怎麼辦呀?同學們,如果你們遇到了這種情況(小黑板出示:買學習用具,發現質量有問題,應該怎麼辦?),請同桌的同學進行討論。

2、鼓勵發表意見。(如:退換圓珠筆;還可以怎麼辦?打投訴電話。你還懂得拿起法律,保護自己的權益,做得真棒。)

3、同學們平時買東西時,還遇到過別的情況嗎?

如:以次充好;價錢太貴;忘了找錢;多找錢;態度不好……

4、面各小組自主選擇一種情況,然後在小組裏説一説,演一演。

5、根據學情,選擇上台表演。

6、師生評價,激勵擴展求異。

師小結:大家在買東西時,不管遇到任何意外情況,都要動腦筋,想辦法,就能解決這些問題。

四、讀一讀兒歌

五、總結提高,課外延伸

師:今天,小朋友們特別能幹,學會了怎樣買自己所需要的文具。回家後,能不能為媽媽分擔一些家務,幫媽媽購買一些日用品?

(小黑板出示)實踐題——幫媽媽買日用品

附板書設計 :

買文具

售貨員 顧客

文明禮貌 表情達意

教學設計方案 篇2

教學目標:

1、經歷乘法運算定律的猜想、驗證過程。理解和掌握乘法交換律、乘法結合律(含用字母表示);

2、能靈活應用乘法交換律和結合律進行簡便計算,解決實際問題;

3、猜想、驗證、應用的過程中,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發展學生學以致用的意識。使學生受到科學方法的啟蒙教育。

教學過程:

一、比賽激趣,引發猜想

1、談話:在數學課堂中,大家都非常欣賞思維敏捷,反應快的同學,下面就給大家一個機會,我們進行一次計算比賽,看哪位同學最先博得大家的欣賞!

2、教師報題,學生起立搶答。

3、大家的速度都很快,很難分出高下,下面換一種比賽形式。

(課件演示:一次性計算兩道題,看誰算得既對又快。)

4、啟發猜想:這幾天我們在學什麼計算題,(筆算乘法)感覺怎樣?聯繫剛才我們做的兩題加法,你想到了什麼?

5、引導猜想:a、乘法中可能也有交換律和結合律;

b、猜想怎麼用字母來表示它們。

{板書猜想結果:乘法交換律乘法結合律

二、合作探究,舉例驗證

1、引導驗證方法:老師為什麼要在等號上加“?”!誰有辦法把問號去掉?

請學生當即舉一個乘法交換律的例子。(板書:學生所舉例子,注:舉例證明)

質疑:舉一個例子能證明這個運算定律的正確性嗎?(可能是巧合)

那怎麼辦?需要凝聚大家的力量一起舉例!

2、小組合作驗證

3、歸納兩條乘法運算定律的文字敍述內容,揭示課題。

三、學以致用,加強鞏固

四、課堂小結,拓展延伸

本課的設計體現了以下幾個特點:

1、創造性地運用教材,落實“三維”教學目標。

按照教參中的教學進程安排,乘法交換律和結合律需要分兩課時完成。筆者認為將兩課時合併為一課時,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首先,加法的交換律和結合律與乘法的交換律和結合律比較相似,由兩條加法定律猜想到兩條乘法定律,難度不大,十分自然。其次,兩條乘法定律一起學,一方面有利於比較區分;另一方面,更利於實際應用,事實上在計算應用中,這兩條定律通常是結合在一起應用的。

2、經歷過程,強化體驗,落實“三維”教學目標。

從猜想→驗證→應用的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只是適當的啟發、引導、參與。更多的是學生自發的學習,是學生感覺學習知識的需要而展開學習。如:由加法的簡算快捷而受啟發聯想到乘法要是也有運算定律進行簡算該多好!從而激起探索新知的渴望。再如:當體會到舉一個例子無法驗證説明問題,需要舉更多的例子時,讓學生考慮怎麼辦?從而討論解決方法:大家一起舉例。再如:得出結論後,當然想到拿學習成果應用於實際。這比由老師步步安排好學習步驟要好得多,不僅培養了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而且學生的參與積極性也會高漲。

3、科學思想和方法的滲透,落實“三維”教學目標。

在數學知識領域內,“猜想→驗證→結論”是十分有效的思考研究方法。有利於學生思維的發展和今後的學習。同時,在驗證環節中涉及到常見的證明方法——舉例證明。同時滲透了偶然和必然之間的辨證關係。總體上説:這節課的設計很好地體現了學生的自主性,給學生較大的自主探索空間,體現了數學邏輯思維的嚴謹美,訓練了學生的思維。

教學設計方案 篇3

教學目標:

1、有節奏的誦讀本詩,感受古詩詞帶來的韻律美,背誦並默寫這首詩。

2、以字的品析為切入點,抓住古人講究煉字、煉句乃至煉意的特點,體味詩詞推敲字句的妙處。

3、品讀杜甫,感受杜甫憂國憂民之情。

教學重難點:

品味詩人遣詞造句的妙處,領略詩歌意境。

教學準備:

教師:解讀教材;閲讀相關的文獻資料;準備課件。

學生:蒐集有關杜甫的資料,背誦杜甫的詩句。

一、導入課題,品詩人

1.生背誦課前一首詩《泊船瓜洲》。討論本詩中用得好的一個字綠。生談自己的感受。

是啊,中華民族是一個詩的民族,詩人通過反覆推敲,斟詞酌句,表達更深遠的情意,今天我們來品讀杜甫的名篇《春夜喜雨》

師板書課題。

2.讀詩題,解詩人

學生根據自己所蒐集的資料,介紹杜甫。

師介紹:杜甫為人性癖耽佳句,語不驚人死不休,正是他嚴謹創作態度的真實寫照。在我國文學史上有詩聖之稱。他的詩留存至今的有一千四百餘首,有《杜少陵集》。

老師講解語不驚人死不休,並用爽快流暢的行書進行板書。引導:杜甫的是是否真的是這樣的呢?我們來一起品讀這首詩。

二、讀古詩,品詩意

(一)感受律詩韻律美

1.生自由朗讀古詩,要求讀通順,讀準字音。

2.點名讀詩,教師進行點撥,讀準詩的節奏,相機進行指導。請學生再讀,檢驗指導的效果。

3.感受律詩的韻律美。

指導學生寫出每一句後一個字的拼音(生sheng、聲sheng、明ming、城cheng),瞭解律詩的押韻方法,注意韻腳的誦讀,學生自由讀古詩,注意抓住節奏,讀出韻律美。

4.古時候,詩歌都是可以配樂吟唱,今天老師就帶着同學們和着韻律來吟唱這首詩。

老師打拍子,指導學生進行吟唱。通過這樣的多角度的誦讀,感受古詩帶來的韻律和節奏美。

(二)抓題眼,品詩意

1.讀詩題,品題眼

(1)生讀詩題,抓題眼

喜,為什麼用喜呢?

(2)講解喜字的字源,用喜字説成語

(3)出示大紅雙喜字,你看到這個喜字會想到什麼成語呢?(喜結良緣)。瞭解喜在中國文化中的運用和重要意義。(滲透中華漢字文化)

(引導:詩人杜甫喜的是什麼呢?為什麼喜呢?)

瞭解杜甫撰寫《春夜喜雨》的背景資料,明白這場春雨滋潤世間萬物,特別是農作物,必將帶來豐收的希望。初步感受杜甫的憂民之情。

2.自讀古詩,解題眼

杜甫説:語不驚人死不休,我們就應該在他的詩中去品味,看你能夠從這首詩中的那些地方品出詩人的喜來。

學生自由的默讀古詩,把自己的感受寫在書上或筆記本上。

師巡視指導,適當的肯定學生自己的看法,並從中指導學生抓住重點字來進行品讀。培養學生品詞品句的能力。

3.論詩句,品詩情。

討論一,

學生充分的表達自己的見解,老師在其間做出適當的引導。

預設:好

為什麼是好雨?因為在春季農作物非常需要雨水的滋潤。農諺雲:春雨貴如油。正反映了春雨的寶貴。

賦予春雨以人的生命和情感,在作者看來,春雨體貼人意,知曉時節,在人們急需的時候飄然而至,催發生機。多好的春雨!

當正是時候,又是乾旱,又是春天。

潛和細

討論為什麼是用潛,你還能換成別的詞的嗎?引入朱自清的《春》中描寫春雨的部分,老師誦讀,學生抓住關鍵句子來解讀潛的妙處。

雨是最尋常的,一下就是兩三天。可別惱。看,像牛毛,像花針,像細絲,密密地斜織着,人家屋頂上全籠着一層薄煙。樹葉子卻綠得發亮,小草兒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時候,上燈了,一點點黃暈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靜而和平的夜。鄉下去,小路上,石橋邊,有撐起傘慢慢走着的`人;還有地裏工作的農夫,披着蓑,戴着笠。他們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裏靜默着。

尊重學生自己的個性化的感悟。

預設:潛入夜和細無聲相配合,不僅表明那雨是伴隨和風而來的細雨,而且表明那雨有意潤物,無意討好。如果有意討好,它就會在白天來,就會造一點聲勢,讓人們看得見,聽得清。惟其有意潤物,無意討好,它才選擇了一個不妨礙人們工作和勞動的時間悄悄地來,在人們酣睡的夜晚無聲地、細細地下。

學寫潛字,注意右邊的第一個夫捺畫變成點,這是避讓。

生練習書寫。

討論二,學生較難理解野徑雲俱黑,江船火獨明,引導學生思考:這和潤物有關係嗎?並發表自己的見解。

老師解讀:雨這樣好,當然希望它能下透徹,倘若只下一小會,那潤物也很不徹底,詩人正是抓住這一點,寫下了第三聯,只有十個字,便畫出了一幅色彩鮮明、形象生動的春江夜雨圖。只不過換了一個寫雨的角度罷了,上聯是從聽覺來寫雨的潤物功能,而本聯則從什麼角度來寫?是從視覺來表現雨意濃厚,

本句運用了常用的反襯的手法,突出了野徑、雲、水、漁船相輝映的春夜圖,並點題。

討論三,重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句是詩人的想象,雨水下的細小,密密的,輕輕的,所以並向大雨一樣,葉子上、花上都沾上了雨水,所以顯得沉重,詩人只是寫了花朵,大家想一想,還會有哪些人和物會欣喜開心呢?

讓學生充分表達自己的個人見解。

通過大家的反覆品讀、探究,我們真切的感受到了杜甫詩句真的是語不驚人死不休啊。

4.感受了春雨的可喜,品味到了杜甫的憂民之情。

背誦《春曉》,比較一下,《春曉》中的花落知多少與《春夜喜雨》中的潤物細無聲相比,哪一種雨更喜人呢?談談你的看法!

預設師講解:輕輕悄悄的來,滋潤着世間萬物,特別是農民的農作物,又是一個好收成年。字裏行間真情的流露出杜甫對人民羣眾的關心。不禁讓我又想起了鄭板橋的《濰縣署中畫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中的詩句,

出示全詩:

衙齋卧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

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情。

大家不妨也來品一品,詩人對人民大眾的關懷之情。

5.請同學們帶着自己的感受再次誦讀《春夜喜雨》。

6.背誦並默寫古詩。

三、拓展誦讀,品詩人情懷

1.出示杜甫的《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感受詩人的憂國情懷。

讀一讀,説一説,這首詩用一個什麼樣的帶喜字的成語來形容杜甫的心情呢?(欣喜若狂)他又為什麼而喜呢?(收復失地)

通過這兩首詩的誦讀,我們能夠初略的瞭解了杜甫那份濃郁的憂國憂民之情,希望大家在課外多誦讀杜甫的詩,更加立體的感受杜甫。

2.課外誦讀有關春雨的詩詞,進行積累。説一説詩人對春雨的不同感受。

四、小結,由此詩品人生

杜甫那憂國憂民的情感時刻都在感染着我們,我們在品讀完杜甫的《春夜喜雨》以後,你又有怎樣的話説呢?又有怎樣的感受呢?不妨讓大家提起筆來盡情的表達!

五、板書設計

春夜喜雨

(杜甫)

知時節、當春、潛入

豐收有望

潤物

細無聲

教學設計方案 篇4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你們喜歡猜謎語嗎?好,下面我們就來猜幾個。

忽然不見忽然有,像虎像龍又像狗。

太陽出來它不怕,大風一吹它就走

線兒有粗又有細,上接天來下接地。

落在水裏無蹤影,莊稼見了笑嘻嘻。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和它們有關的課文,第30課《我是什麼》。

讀課題(板書)。誰能用提問題的語氣來讀?我們一起來讀。

(設計意圖:通過學生喜歡的猜謎語遊戲導入,激發學生好奇心和學習興趣)

二、初讀課文,整體識字,感知內容。

1.這寵物小精靈到底是什麼呢?同學們快打開課本144頁讀一讀吧。老師提出自讀要求:

(1)把新詞、生字讀準確,把句子讀順。

(2)圈出文中新詞語,生字,不會的生字可以找書上的樹葉來幫忙或者標記出來。

2、讀詞語。寵物小精靈給我們帶來好多詞語朋友,我們和他們打個招呼吧?請看大屏幕。(領讀,指名讀)

稼,讀四聲,但在“莊稼”一詞中讀輕聲(相機指出)

3、帶音節學生字:

師:現在我們把書上的樹葉請出來,幫我們讀準每個字。(領讀,指名讀)

請同學們找出:這些字中,那幾個字讀平舌音?(躁,災),那些字是前鼻音?(淹),那些字是後鼻音?(碰)

4、去音節讀生字。這回你們還能讀嗎?(學生當小老師領讀)

5、趣味識字。(鼓勵學生利用多種方法識記生字,教師伺機引導)

孩子們,有這麼多的字,我們用什麼方法能把他們都能記住呢?先在小組內交流一下。(引導學生尋找發現識字規律)

換偏旁:躁----操,澡(伸手能做操,有水能洗澡,着急暴躁就跺腳)

熟字加或換偏旁雪-----雹

三點水旁的字大多和水或液體有關如:浮、灌溉、淹(出示課件)

謎語:房中着了火(災)四隻小狗張口吃骨頭(器)

6、鞏固識字:

同學們的方法可真多。下面我們來玩走迷宮遊戲,把它們記得更熟。

(設計意圖:通過自讀課文從總體瞭解課文,再合作探究用各種方法識字,記字,用適當的遊戲增強識字趣味性,使學生積極快樂學習)

三、精讀課文,理解文意

品讀課文第1段。

1、同學們,你們剛讀了課文,文中的“我”到底是什麼呢?(生説:水)

2、老師出示水娃娃圖:多麼可愛的水娃娃呀!它還會變魔術呢?就讓我們看看水娃娃都變成了什麼?請同學們自由讀讀第1自然段,用筆劃出來。

學生回答,師板書:汽雲

3、水娃娃能有這麼多變化,真神奇!我請一位小朋友來讀讀第一自然段。

A、太陽一曬,我就變成汽。(它要誰的幫忙,才能變呢?)

B、“汽”又是怎樣變成“雲”的呢?誰來讀讀汽變成雲的句子?(指名讀)

(師生問答,一個小水珠能變成雲嗎?它變成汽或雲我們能看見嗎?多麼神奇呀,再讀),引導學生用一什麼就什麼説話。

C、“雲姑娘”又是怎樣打扮自己的,你知道嗎?

生:白衣服,黑衣服,紅衣服

師:那它分別是什麼時候用到這些衣服的呢?欣賞圖片

(晴天時,她穿白衣,下雨的時候,她穿黑,早晨和傍晚,她披紅袍,是誰給雲披紅衣服的呢?對,是陽光讓雲披上了紅袍。)

師:有了這不同的衣服,雲可美麗了!讓我們一起去看看漂亮的雲吧!

同學們,你喜歡雲的衣服嗎?自己讀一讀,看誰讀得最美?

過渡:同學們讀得真好,相信我們會寫得更棒!現在我們一起來學習寫生字。

四、指導寫字:

“衝”字的兩點水,點和提寫時位置要直上直下,寫在橫中線兩邊,右邊“中”的豎要直而長。

“曬”字的書寫:日字旁要寫的窄一些,右邊第五筆是豎彎,沒鈎。

“池”字,注意:“三點水”的“第一點”,與兩點水的位置相當,第二點正好在橫中線上,第三筆“提”起筆比兩點水的提要低。池字右邊的“橫折鈎”的“橫”要向上斜,“折”要往左斜,“豎”剛好寫在豎中線上,“豎彎鈎”儘量往右邊伸展,鈎向正上方不要往左收筆。

仿照池的寫法,寫好“浮”字的三點水旁。(學生線描紅後書空)

四、課堂小結:

通過學習課文,我們深深體會到了水善變。變成各種雲,多姿多彩。初步瞭解了水的變化。那麼它還會變成什麼呢,他為人們做了些什麼等內容我們下節課再講。

(設計通過不同形式的朗讀,圖文等多種方法,讓學生更形象直觀的理解文章內容,懂得水的變化)

五、作業設計:

1、熟讀課文,思考水還能變成什麼?

2、在生活中找找,水還能變成哪些事物,哪些是好事,哪些是壞事。

(設計意圖:通過積累,和生活聯繫起來,進一步加深對水的認識)

教學設計方案 篇5

 學習目標

1、認識怒、暮、燥等8個生字。會寫豔、內、夢等14個生字。能正確寫爭奇鬥豔、芬芳迷人等19個詞語。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結合語境理解詞語,並用欣賞的心情朗讀和背誦自己喜愛的部分。

3、理解課文內容,體會課文用不同的説法表現鮮花開放的特點。

課前準備

1、生字、詞幻燈片

2、教師蒐集各種鮮花開放的資料,製作多媒體課件。

第一課時

導入新課

1、大家都知道鐘錶可以告訴我們時間,可是你們知道嗎自然界中的花也能像鐘錶一樣告訴我們時間。有位植物學家還把不同時間開的鮮花栽在一起,組成了一個花鐘,你們想了解一下嗎?(板書課題,讀課題)

2、讀了課題,你們有什麼問題想問嗎?

3、你們提出的這些問題答案也許都在課文裏藏着呢,我們一起尋找去吧(播放課文欣賞)是不是很有趣啊!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篇課文。

初讀感知

1學生讀課文

A(幻燈出示)自由讀課文,遇到生字圈起來,多讀幾遍。

B 同桌互相聽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 檢查自學情況

A 檢查生字、詞語(幻燈片出示)

B 指名學生讀自己最喜歡的自然段給大家聽,讀完評價。

大家讀的真棒,我們一起來具體學習課文的第一自然段

 讀讀品品

1、學生自由讀課文第一自然段

2、相互交流讀懂了什麼(先分組交流,再指名説)

(板書 牽牛花 薔薇 睡蓮 午時花 萬壽菊 煙草花 月光花 夜來香 曇花)

3、這段用了不同的説法來表達了鮮花的開放,我們一起來填一填(幻燈出示)

4、讀一讀

5、説一説,你覺得哪些表達鮮花開放的詞語用的特別好。你能換種説法嗎?

6、朵朵的鮮花,爭奇鬥豔,真是美麗極了。讓我們隨着音樂一起朗讀第一自然段,品味花的魅力。(放多媒體課件)

課堂作業

學生書寫生字,重點指導嫩、醒的書寫。

教學設計方案 篇6

教學目標:

1、學習本課生字,能聯繫上下文懂得能手並不直大吃一驚孤單失羣驚弓之鳥等詞語的意思。

2、理解更羸最後説的4句話之間的邏輯關係。

3、瞭解課文內容,,能從更羸善於觀察、善於分析中受到啟發。

4、能分角色朗讀課文,複述課文。

教學重點:

學懂更羸説的話,體會更羸的分析是正確的。

教學難點:

理解更羸説的一段話,聯繫全文內容體會更羸分析判斷的合理與正確性為重點。根據魏王由不信到吃驚奇怪的態度變化,使學生明確,把觀察、思考與實踐經驗結合起來的思維方法是正確的,是值得學習

教具準備:

cai課件,生字卡片。

教學時間: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板書文題,範讀全文(或聽課文錄音)

1.導語:同學們,這個學期,我們學習了兩則寓言故事,從中受到了啟發和教育。今天我們將要學的新課是一則成語故事《驚弓之鳥》。這則故事的內容特別新奇有趣,會使大家領悟出更多的東西,尤其能啟發我們在認識事物的過程中,運用正確的思維方法,作出正確判斷。現在看書,聽老師朗讀課文。

2.有表情地範讀或放配樂錄音。

二、指導自學。

1.自由默讀課文。要求:

(1)一邊讀一邊將遇到的生字、生詞圈畫出來。

(2)讀通每個句子,注意在長句中用/標出句中的停頓。

(3)把每個自然段用數碼標記清楚。

2.自由朗讀。要求:

(1)看清句子的標點符號,試着讀出説話人的語氣來。

(2)把不理解的詞抄寫在本子上,或聯繫上下文理解。

三、檢查自學情況。

1.指名學生朗讀全文,結合正音。

魏國的魏讀作wèi。更羸人名,讀作gēngléi。嘣象聲詞,後鼻音,讀作bēng。悲慘的慘,平舌音,讀cǎn。癒合的愈,整體音節,讀作yù。拼命的拼,前鼻音,讀作pīn。

2.指名學生列舉不理解的詞語,並鼓勵查閲工具書的同學幫助解釋。

3.出示幻燈或小黑板:

(1)指導學生鞏固生字(辨形、正音)。

(2)熟讀並理解詞意。

4.指導學生理解重點詞語。

能手:具有某種技能,對某項工作、運動特別熟練的人。文中指更羸善長射箭。

本事:就是本領的意思。

悲慘:處境和遭遇極其痛苦,令人傷心。

癒合:傷口長好。

拼命:不顧及性命,文中指大雁盡最大力量往高處飛。大吃一驚:因出乎意料而非常驚奇。

四、思考、討論。

1.課文寫到幾個人物?主要寫誰?為什麼?(更羸、魏王兩個人。主要人物是更羸,他是有名的射箭能手;他只張弓不搭箭就使大雁從半空裏直掉下來。)

追問:更羸是怎樣使那隻大雁掉下來的?

2.討論:更羸怎麼知道不用箭,只要拉一下弓,就能使那隻大雁掉下來?

(1)指導學生抓住關鍵句:一隻大雁從遠處慢慢地飛來,邊飛邊鳴。

(2)引導學生揣摩詞語,誘發聯想,進而產生邏輯推理:①大雁一般是成羣地飛翔,這裏卻是一隻,説明什麼?②慢慢地飛又説明什麼?為什麼用鳴而不用叫?③學生自由談自己的看法。(不做統一的要求。)

五、齊讀全文,理清敍述的順序

課文先寫更羸向魏王提出不用箭,只拉弓,大雁就能掉下來;接着試了一下,只拉弓,不用箭,大雁果然從半空裏直掉下來;最後更羸介紹他是怎樣知道只要拉一下弓,大雁就能掉下來的。這樣先敍寫故事的梗概,再揭示事情的原因,緊緊扣住了讀者的心絃。

六、作業。

朗讀全文並抄寫課後題中的詞語。

第二課時

一、揭示課題

(1)今天,我們學習課文《驚弓之鳥》。(板書課題)

(2)驚弓之鳥什麼意思,同學們明白嗎?(釋題:驚從它的偏旁你知道什麼?弓指弓箭,之是的的意思,)誰能説説驚弓之鳥的意思?

(3)瞭解了課題的意思,你有什麼問題想提出來?(故事中的鳥是一隻怎樣的鳥?它為什麼害怕弓箭?它害怕到什麼樣的程度?)

(4)同學們,是誰有這樣的本事,瞭解到那隻鳥連聽到弓箭的聲音都害怕呢?

(教師將學生的質疑歸納,用幾個?在黑板上標出)

二、深入學習課文,自讀自悟。

檢查提問:通過自己讀和聽同學讀課文,你弄懂了什麼?

1、弄懂:那是一隻怎樣的鳥?

那是一隻受了箭傷的大雁。你從課文的哪裏知道的?

①一隻大雁從遠處慢慢地飛來,邊飛邊鳴。

②更羸笑笑説:不是我的本事大,是因為我知道,這是一隻受過箭傷的鳥。

學生髮言後,教師歸納:大雁是一種候鳥,每到秋天就從北方飛到南方去,春天又從北方飛回南方。同學們看,雁字是這樣寫的(邊寫邊板書),字理分析雁:廠是它的聲旁,古時候讀作han,裏面的隹指鳥,單人旁指鳥飛時能排成人字形。可不要寫成燕子的燕。

2、讀了課文,你還懂得了什麼?

(1)驚弓之鳥其實是指害怕弓弦響的大雁。

從哪裏看出那隻鳥害怕弓弦響?

你是從課文的哪個自然段知道的?(第5自然段。)

(2)朗讀前指導:讀課文不僅要讀得正確、流利,還要讀得有感情,能讀出感情來,就不僅證明你理解了,而且説明你學得相當不錯了。怎樣讀的得有感情呢?要學會過電影,想象課文描寫的情景。

自由讀第五自然段,説説你讀的時候,腦子裏出現了什麼樣的情景。

師:你看到了什麼?還聽到什麼聲音?

(3)這一段有兩個直,意思一樣嗎?

出示句子:只聽嘣的一聲響,那隻大雁直往上飛,拍了兩下翅膀,忽然從半空裏直掉下來。

(教師在黑板上畫出示意圖:大雁邊飛邊鳴的情形為→直往上飛:↗

↑;直掉下來:↘↓。)(讓學生理解,直往上飛的直是一個勁的意思,應這樣表示↗,直往下掉的直是垂直的意思,應這樣表示:↓)

(4)該怎麼讀?語速要快稍快,緊張一點。自由朗讀這一自然段,體會。

指名讀,強調兩個直字。生用手勢配合表演。全班同學邊讀句子邊演示。

(5)看到這樣的情形,魏王大吃一驚,同學們自由朗讀6-8自然段。

①引導學生聯繫上下文理解大吃一驚的意思。與驚弓之鳥的驚相比較,聯繫第八自然段,瞭解驚是非常奇怪的意思。

告訴學生,聯繫上下文也是理解詞語的一種方法。

②感情朗讀課文,讀出魏王奇怪的語氣。(強調啊!讀á,抓住啊大吃一驚更加等詞語。)

3、更羸為什麼一看就知道這是一隻受過箭傷的鳥,而且迅速作出判斷,不用射箭,只要拉一下弓弦,就能使大雁落下來?你是從課文的哪個自然段知道的?

學習課文第九自然段。

(1)請同學們自由朗讀第九自然段,思考課後思考、練習的第2題。

實物投影儀出示:想想更羸説的話,哪些講的是他看到的聽到的?哪些是他的分析?他是怎樣一步一步分析的?這個自然段主要講了什麼?

(2)四人小組討論交流。

(3)檢查自學情況。

①哪些是更羸聽到和看到的?他觀察到什麼?

板書:觀察:飛得慢叫得慘

字理學習慘。(從豎心旁分析字義),注意讀準平舌音。

②哪些句子講的是他的分析?他是怎樣一步一步分析的?

板書:分析:箭傷作痛孤單失羣

學習生字;愈(古時候愈是有個病字頭的,是指病好了。課文中的癒合指傷口長好了。)

引導學生聯繫上下文理解孤單失羣的意思:這裏的失可以用上文中的哪一個詞來理解?(離開)羣字呢?(同伴)看字形能不能説出它的意思?(形聲字,形旁是羊字旁,羊喜歡成羣地在一起。)

③根據這樣的分析,更羸斷定這是一隻怎樣的鳥?(受過箭傷的孤單失羣的鳥。)

④因為這是一隻受過箭傷的鳥,所以,更羸又做了怎樣的分析,要怎樣做就能使這隻大雁掉下來?

傷口裂開

往高處飛 ↗ ∣

心裏害怕 ↗ ∣

板書: 聽到弦響 ↗ ↓

掉了下來

誰能用因為所以的句式説説更羸分析思考的過程?(先分説,後總説。)

⑤更羸得出結論,只要拉一下弓,就能使這隻大雁掉下來。板書:不用箭只拉弦事實證明更羸的判斷是正確的,更羸創造了奇蹟。

⑥教師引讀,然後讓學生朗讀、背誦第九自然段。

4、更羸是個什麼人?怎麼有這樣的本事,知道那隻大雁那麼害怕弓箭,甚至聽到弓箭的聲音就會掉下來呢?

學習課文第一自然段。

(1)自由讀第一自然段,指名讀,評議:誰讀得好?好在哪裏?(強調了有名和能手)理解能手的意思:對某一項技術、某一種工作特別熟練,幹得特別出色的人,稱作能手。織布技術特別熟練的人,我們稱他為織布能手,種菜特別出色的人就稱為種菜能手。射箭技術很高明的人就稱為射箭能手。有名的射箭能手説明更羸不是一般的射箭能手,他射箭的技術特別高明、射箭的經驗特別豐富,因而大家都知道他。你們能不能想象一下,他的箭法怎樣?用一個詞語來形容。(百步穿楊、箭無虛發、百發百中)

(2)是不是因為更羸射箭射得特別準,所以才大雁落下來的呢?是因為他有豐富的經驗,善於觀察周圍的現象,而且能對觀察到的進行認真、深入地思考,得出正確的結論。魏王聽了更羸的話,還後會對更羸説什麼?

三、複述課文。

1、同學們能不能看着課題和板書講這個成語故事。(同桌練説指名説)

2、能不能先説更羸是觀察分析的,然後再説他是怎麼説、怎麼做的。(要求學生變換順序説一説)

3、這個成語中的鳥字可以換成人字嗎?大家想想比喻怎樣的人?他遇到類似的情況怎麼樣?

教學設計方案 篇7

教學要求:

1、理解課文內容,培養熱愛大自然的感情。

2、有感情朗讀課文,背誦你喜歡的語句。

教學重點:

理解課文內容,培養熱愛大自然的感情。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

一、引入

你聽説過張家界,知道張家界在哪兒嗎?知道張家界的武陵源為什麼能被聯合國列入世界自然遺產名錄嗎?打開書。

二、自學

出示自學要求:

1、初讀課文,理解下列詞語:

迥然不同、斑駁、安謐、舉世無雙、比比皆是、名副其實

2、説説作者從哪幾方面描寫了張家界迷人的景色。

3、第三、四、五自然段開頭第一句話有什麼作用?

學生自學,可以四人小組合作學習。

三、交流討論:

1、理解下列詞語:

迥然不同:形容差別很大。

斑駁:指一種顏色中夾雜着別種顏色。

安謐:指地方安寧。

舉世無雙:全世界沒有第二個。

比比皆是:形容很多,到處都是。

名副其實:名聲和實際相符合。

2、説説作者從哪幾方面描寫了張家界迷人的景色。

課文從山、水、森林、野生動物這幾方面介紹了張家界迷人的景色。

3、第三、四、五自然段開頭第一句話有什麼作用?

(有總領下文的作用,是該段的中心句。)

四、練習有感情朗讀課文

1、自由讀課文,把你最喜歡的部分找出來,練習有感情朗讀。

2、學生自由練。

3、指名讀給大家聽。簡單評議。

4、有感情齊讀課文。

五、作業 :

1、有感情朗讀課文。

2、背誦你喜歡的語句。

教學設計方案 篇8

一.教學目標

1.理解文中藴含的對生活的深刻思考和作者的寫作目的。

2.學習鋪墊、對比的表現手法,懂得它們的作用。

3.激發學生體驗人情美、人性美的美好情感,善待他人,關愛他人。

4.指導學生學會質疑,培養學生獨立閲讀文章的能力。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

理解文中藴含的對生活的深刻思考和作者的寫作目的。

激發學生體驗人情美、人性美的美好情感,善待他人,關愛他人。

難點:

指導學生學會質疑,培養學生獨立閲讀文章的能力。

三.教時安排:一課時

四.教學過程

板塊一:啟

同學們,送別親人和朋友是人們的生活中經常經歷的事情,古人還為此寫了不少的著名的詩句,哪位同學能給我們大家背誦一些?

同學們背的挺好,確實讓我們感受到了古人送別時真切的依戀和不捨。其實,今天我要告訴你們的是,關於送別親人和朋友,英國著名的作家比爾博姆卻從不同的視角上,看到了人類內心深處的共同的渴望,下面請同學們和我一起學習他的散文《送行》。

板塊二:讀

請學生速讀課文,要求:

藉助資料或相互幫助,疏通重點字詞音義。

體會文中描寫送別場面和作者的態度,在課文標題前加一個修飾性詞語,即:————————的送行,並結合文中具體內容説説加上這一詞語的原因。

板塊三:議

請學生再讀課文,質疑課文,提出自認為有價值的問題,自行作答或者和同學一起討論。

1.指導質疑:

A.找尋關鍵詞句質疑。

所謂“關鍵語句”,是指在文中起重要作用的語句。要抓好以下八種句子的分析:①首句。首句通常是概括全段內容或提示記敍的脈絡;議論文段,首句常常提出分論點或論述範圍;説明文段,首句往往指明對象的某一特徵。②中心句。一個語段中,既有中心句,又有支撐句或擴展句、敍述句,分析時要迅速從中抓住中心句。③承轉過渡句。敏鋭地抓住這類句子,可以準確把握行文的思路;有時他還有交待敍説中心的任務。④警句。它內涵豐富,寓意深刻,反映了作者認識事物的態度,領悟它的含義,有助於更深刻地把握文章的主旨。⑤矛盾句。一些看似自相矛盾的語句,往往寄寓着深刻的用意。如《孔乙己》末段中的“大約孔乙己的確是死了”,表面看似矛盾,實則揭示了主人公悲慘命運的必然性。⑥感情句。(明顯表達作者的喜怒哀樂和褒貶抑揚的句子)。⑦修辭句。(寫景狀物、傳情達意時運用修辭格的句子)。⑧尾句。語段中的尾句或總結上文,或留下餘地引人思考,或飽蘸筆墨抒發感情。

B.根據文章結構、寫作方法、語言特色等質疑。

C.質疑的角度?

①所勾畫的詞語含義是什麼?有什麼表達作用?

②勾畫的詞語能不能用其它的詞語代替或刪除?為什麼?

③勾畫的句子有什麼含義?與其它句子的關係怎麼樣?

④勾畫的句子表現了人物什麼心理?説明了什麼問題?

⑤文章的結構層次怎麼劃分?主要內容怎麼概括?

⑥文章表現了什麼樣的主題?

⑦文章運用了什麼樣的寫作方法?

⑧文章的語言有什麼樣的特色?

2.請學生自由質疑,自主或者和他人合作討論作答。

板塊四:講

1.講解學生們質疑了卻沒有解決了的有價值的問題。

2.補充講解學生沒有質疑到的重點問題。

板塊五:練

同學們,下面我請你們看的是一首我們同齡人寫的一首現代詩,內容就是描敍父親送別自己的情景的,我想請同學們齊聲朗誦一下,體會一下,作為寫作的參考。

2.你有沒有給親人朋友送行過?有沒有被親人朋友送行過?請你描敍一下當時的情景或者你當時的發現和感觸。

板塊六:結

同學們,通過比爾博姆的文章《送行》,我們懂得了人其實在內心的最深處對於真切的關心和理解是十分渴望的。人們之間的相互善待和關愛,是一種人情美,而能夠給予他人關心愛護,與人為善更是一種高尚的人性美的體現。

最後我想請同學們齊聲朗誦一下英國文學大師狄更斯的現代詩《別擠了》,再一次感受一下人們對於寬容、善良、真誠的渴望,相信它也能讓你的心靈受到洗滌。

一.學習目標

1.理解文中藴含的對生活的深刻思考和作者的寫作目的。(重點)

2.學習鋪墊、對比的表現手法,懂得它們的作用。

3.體驗人情美、人性美的美好情感,善待他人,關愛他人。(重點)

4.學會質疑,培養獨立閲讀文章的能力。(難點)

二.自學內容

1.收集有關古人送別的詩詞名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勾畫疑難字詞,藉助工具書,解決注音釋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體會文中描寫送別場面和作者的態度,在課文標題前加一個修飾性詞語,

即:————————的送行,並結合文中具體內容説説加上這一詞語的原因。

4.學習質疑:

A.找尋關鍵詞句質疑。

所謂“關鍵語句”,是指在文中起重要作用的語句。要抓好以下八種句子的分析:①首句。首句通常是概括全段內容或提示記敍的脈絡;議論文段,首句常常提出分論點或論述範圍;説明文段,首句往往指明對象的某一特徵。②中心句。一個語段中,既有中心句,又有支撐句或擴展句、敍述句,分析時要迅速從中抓住中心句。③承轉過渡句。敏鋭地抓住這類句子,可以準確把握行文的思路;有時他還有交待敍説中心的任務。④警句。它內涵豐富,寓意深刻,反映了作者認識事物的態度,領悟它的含義,有助於更深刻地把握文章的主旨。⑤矛盾句。一些看似自相矛盾的語句,往往寄寓着深刻的用意。如《孔乙己》末段中的“大約孔乙己的確是死了”,表面看似矛盾,實則揭示了主人公悲慘命運的必然性。⑥感情句。(明顯表達作者的喜怒哀樂和褒貶抑揚的句子)。⑦修辭句。(寫景狀物、傳情達意時運用修辭格的句子)。⑧尾句。語段中的尾句或總結上文,或留下餘地引人思考,或飽蘸筆墨抒發感情。

B.根據文章結構、寫作方法、語言特色等質疑。

C.質疑的角度?

①所勾畫的詞語含義是什麼?有什麼表達作用?

②勾畫的詞語能不能用其它的詞語代替或刪除?為什麼?

③勾畫的句子有什麼含義?與其它句子的關係怎麼樣?

④勾畫的句子表現了人物什麼心理?説明了什麼問題?

⑤文章的結構層次怎麼劃分?主要內容怎麼概括?

⑥文章表現了什麼樣的主題?

⑦文章運用了什麼樣的寫作方法?

⑧文章的語言有什麼樣的特色?

D.提出的質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疑難問題再記錄

還有哪些疑難問題沒有明白,請記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寫作練習

你有沒有給親人朋友送行過?有沒有被親人朋友送行過?請你描敍一下當時的情景或者你當時的發現和感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附一:《送行》作者:佚名

父親站成一輪彎彎的月亮

目視着即將遠行的兒子、書、鑰匙、行李袋父親沒有洗淚為我餞行

只是默默地提着我的行李袋

送了一程

又一程車啟動了

父親吐出兩句話

注意身體

與人和氣車走了

父親依舊立着

凝視道路

默默無言

附二:《別擠了》作者:狄更斯

你,不要擠!世界那麼大,它容納得了我,也容納得了你。所有的大門都敞開着,思想的王國是自由的天地。你可以盡情地追求,追求那人間最好的一切。只是你得保證,保證你自己不使別人感受壓抑。不要把善良從心靈深處擠走,更得嚴防醜惡偷偷潛入你心底。給道德以應有的地位,給每一件好事以恰當的鼓勵;讓每一天成為一項嚴峻的記錄,面對着它,你應當問心無愧;給人們生的權利,活的餘地,可千萬,千萬別擠!

教學設計方案 篇9

一、談話引入,感知課文

1.讓學生説一説有關天氣情況的諺語。

2.出示掛圖,教師讀課文。

3.告訴學生這課的諺語都是反映天氣情況的。

4.講解什麼是諺語,諺語就是在日常生活中人們發現的規律,有一定道理,編成押韻的順口溜,便於人們記住。

二、感知課文,學習生字

1.讓先自學會的同學讀課文,激勵自主學習的樂趣。

2.出示生字卡,看看哪些學生已經學會了,及時表揚。

3.讓學生拼讀生字卡片上的音節

4.老師去掉音節領着學生識字。

5.自由認字,同桌互考。

6.開火車認字。

7.指導寫字。

三、研讀課文,自主探究

讀一、二句,體會課文含義,通過月亮形狀,測算日期。讀三、四句諺語,知道太陽辨方向。讀五、六句諺語,通過動物的活動,辨天氣。讀最後四句,通過動物活動,預測氣温變化。

四、領悟寫法,課外延伸

通過學習、體會諺語的美,你能把生活中一些現象編成順口溜嗎:試着寫一寫吧。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sheji/vvgoxe.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