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設計 >

【推薦】教學設計方案模板集錦6篇

【推薦】教學設計方案模板集錦6篇

為了確保事情或工作有效開展,就需要我們事先制定方案,方案是計劃中內容最為複雜的一種。那麼方案應該怎麼制定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教學設計方案6篇,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推薦】教學設計方案模板集錦6篇

教學設計方案 篇1

目標定位

1.瞭解杜甫生平以及對其詩歌創作的影響

2.初步掌握詩歌吟誦的基本方法。

3.賞析情景交融、氣象宏偉的藝術特點。

4.感受詩人深沈的苦痛與憂思。

《登高》

1.朗讀吟誦。加強朗讀訓練,使學生通過吟誦感受畫面的悲涼氣氛和詩人深廣的憂思。

2.情景再現。啟發學生的創造性想象,再現秋江廣闊的情景和抒情主人公的形象,通過再創意境理解這首詩的思想感情和藝術特點。

3.加強背誦指導。

學習時數

一課時

課前閲讀準備

1.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曾長安城南少陵以西,自稱少陵野老,世稱杜少陵,出身於鞏縣(今河南),唐代現實主義詩人。曾漫遊各地,寓居長安十年,“安史之亂”被俘,逃出後任左拾遺,後棄官移家成都築草堂於浣花西畔,世稱浣花草堂,一度任劍南節度參軍,檢校尚書工部員外郎,世稱杜工部。其作品顯示了唐由勝轉衰的歷史過程,被稱為“詩史”,有。代表作、組詩“三吏”“三別”。

2.寫作背景

這一首詩,向來傳為名作。前人對他的地位評價極高,楊倫稱之為“杜集七言律詩第一”,胡應麟更把它喻為“古今七言律第一”。這首詩寫於大曆二年(767年),是杜甫去世前三年在四川的夔州所作。沒來夔州之前,他寓居在四川的梓州。在梓州,他“聞官軍收河南河北”,覺得中原以定,於是陡然萌發了“青春作伴好還鄉”的念頭,但未能實現。公元765年5月,他的老友嚴武辭世,他在蜀地便失去了生活等諸方面的依恃,境遇每況愈下,只好離開了經營五六年的成都草堂,買舟南下。本想直達夔們,卻因病魔纏身在雲安呆了幾個月才到夔州。如果不是當地都督柏茂琳的照顧,他也不可能在此地住三個年頭,可能還得四處漂泊。就在這三個年頭裏,他的生活依然很困難,身體也非常不好。因此,杜甫這首詩是在極度困苦的情況下寫成的。

 [美文欣賞]

浣花溪畔落沙鷗

有這麼一位詩人,他有豪情萬丈,志在報國,他渴望“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

他“自謂頗挺出,立登要路津”。然而蒼天弄人,他一生數起數落,鬱郁不得志,在友人庇護下,於蜀中浣花溪畔看盡羣鷗翻飛。

這就是你嗎?一代詩聖,壯志凌雲的杜甫。

你少年好學,漫遊吳越,遍覽齊趙,過着“裘馬輕狂”的生活,真是“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已過而立,進京趕考,終因小人阻撓而功名難就。長安十年,困頓潦倒,三次獻賦,一片至誠。安史之亂,兵荒馬亂,仍未能消除熱情,隻身一人,迢迢千里,奔赴靈武,只為能在新即位的肅宗之前一展才華。拜得左拾遺之職,是你的宿願,也是你的執着,然而你為人耿直,重情重義,便是你遭人攻擊的一個致命弱點。當房管獲罪,被貶入獄時,你急疏肅宗,竭力相救,於是,你冒犯龍顏,你觸怒小人,直至被貶為華州司馬參軍,是你的宿命,你的無奈。

遭遇的坎坷至此,便只能揮別朝廷,經秦入蜀,在蜀地找一片屬於自己無奈的天空。

成都草堂中,你似乎找到人生的快樂。“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見羣鷗日日來”,在浣花溪的潺潺流水中,你送走了五載春秋。你不再需要四處覓封侯,不再需要提防小人。“老妻畫紙為棋局,稚子敲針作釣鈎”,其樂融融,不亦樂乎?嚴武之死,將這恬淡寧靜生活終結。

告別浣花溪,你開始新的漂泊。一葉孤舟,載着孤寂的你,別蜀出峽,漂泊於長江之上。“細草微風岸,危檣獨夜舟”。月夜,你一人站在船頭上,眺望遠方,你是否想起了浣花溪畔的日子,你是否記起了家人,你是否記起了嚴武君?回首往日,你還有雄心壯志,吟唱“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嗎?在唐朝由興盛急遽走向衰敗的時代,你崇高的政治理想,偉大的才情抱負,終究還是被碰得頭破血流。你飽嘗現實社會的冷酷,悲歎自己命運的多舛,真可謂“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

是的,你一生就像沙鷗,四處遊蕩,有家難回,骨肉分離,仕途坎坷,屢被貶黜。你沒有李白那樣灑脱,能“斗酒十千恣歡謔”;你也永遠不會豪邁的宣告,“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因此,你只能沉鬱,你只能壓抑,只能在儒家忠君思想的禁錮下,一面同情百姓的疾苦,又常常為帝王辯護,你的人生就是在這樣的痛苦矛盾中磨礪着。

當你拖着病體獨自登上江邊的高處時,九九重陽,一派蕭條,“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大氣磅礴,更是悲涼沉鬱。當你再逢李龜年時,江南風景依舊,但已是物事人非。“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無盡滄桑無盡悽苦全在其中,

一生的落魄潦倒,最後的孤單飄蕩,最終只能在江湘舟中默無聲息地終結。你走了,告別了人世間的冷酷辛酸,這對於你,是一種釋然嗎?

學習步驟

 一、聽示範朗讀,初步感知詩歌誦讀的基本方法。

1.理性的把握

要想讀好一首詩或一篇文章,首先得理解詩的作者,理解詩的內涵,必須走進作者的內心中去。我們常説一句話,叫做“文如其人,言為心聲”,講的就是這個道理。你就把你自己當成作者,化身為其人,就當這首詩或這篇文章就是你自己寫的。在讀這首詩時你就要真這樣想,想我就是杜甫,就是那個老病孤獨的杜甫。我就站在長江邊上,衣衫襤樓,蓬頭垢面,登高望遠,懷想家鄉,思念親人,牽掛祖國,同時更淒涼地想自我人生,想自己這一輩子。

所以,讀好一首詩,理解——這是首先要做到的。注意,所謂理解,就是理性的把握。(板書:理性的把握)這應是誦讀好的一個前提。

2.感性的表現

好的誦讀,能夠感染聽者,對深化詩歌的意藴起到極大的作用。好的誦讀包括這幾個條件:形象而動情的語言描述,是非常重要、非常關鍵的。讀者應力圖造成一種氛圍,用這來“衝擊”大家,使大家受到感染。(板書:形象的語言描述)

其它還有語調、表情、動作、音樂等。

如本詩,語調低沉、憂傷;朗誦到“潦倒新停濁酒杯”時,可以有一個端起杯來似乎想喝酒,又放下了的動作。

諸多因素綜合到一塊,就形成了一種境界,文學上叫做“意境”。本詩的意境就是“悽楚,悲涼,悲傷,憂傷,痛苦,孤獨…”的。

實際上,誦讀者的語言、語調、表情、動作,再加上音樂,這就是一種“暗示”,聽眾在不自覺中接受了這種“暗示”,不自覺中啟動了自己的感情,不自覺中調動了自我的想象,因而也就進入了誦讀者所設定的(實際是杜甫的語言所設定的)特定情境。這些都是感性,是感性的表現。(板書:感性的表現)

這是一篇飽藴情感的文學作品,既需要理性的把握,也需要感性的表現;要做到理性與感性相結合。理性的把握是重要的,但任何時候,都不要忘了感性的表現。

我們就以這兩條為準則進入到這首詩中去。

二、賞析文本

1.鑑賞首聯-----“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這首詩首聯共寫了六種景物:風、天、猿、渚、沙、鳥。分別用“急”“高”“嘯哀”“清”“白”“飛回”來描寫。十四字寫六種景,極為凝練。

急風使人感到非常冷。既有身體的,又有心靈的。但更主要是心靈的。

天高,顯得天底下的人很渺小,很孤單。

哀猿,使人聽到它的叫聲非常悲涼。

飛鳥,可以是一隻找不到食物的鳥。因為是深秋了,食物很少了。也可以是一隻找不到家的鳥。它在到處盤旋,尋找自己的巢。還可以是一隻跟鳥羣失散的鳥。賞析時要敢於展開想象,用自己的想象去填充詩給我們留下的空白。總之,這是不是一隻歡樂的鳥呢,是一隻孤獨痛苦的鳥。

我們不能把它想象成一隻歡樂的鳥,而且只能認為是一隻,而不是多隻。這是因為我們都是根據杜甫此時此刻的處境去想象的。此時杜甫孤單地一個人在外漂泊。

詩人王維筆下也寫過一種鳥,“鳥鳴山更幽”。它們有什麼不同嗎?

王維筆下的鳥是悠閒自在的鳥。王維特別嚮往幽靜的大自然。鳥就是王維的化身。

我們也要化身為杜甫,站在高天下、急風中,面對清渚、白沙、孤鳥,誦讀一下這兩句。“風急”——要讀得很淒寒,似乎在牙齒間顫抖着讀出這兩個字;“天高”——調子要很高並帶拖腔,衝上去,描繪得很遼遠,但內心很孤單渺小;“猿嘯哀”——要有欲哭的調子;……讀“鳥飛回”——要想,我杜甫

語調、表情、動作都要配合上。“天高”——要仰視,清渚、沙白——要俯視,“鳥飛回”——要遠望,向着家鄉看。

對老師的示範,既要聽,又要看。

(師生共讀)

2.鑑賞頷聯------“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頜聯只寫了兩種景物落木、長江。由落木,想到了樹,由樹及人,還是要聯繫杜甫的此時此境來聯想。杜甫看到落葉飄零,肯定想自己像樹一樣,已是晚年,已老了。人已經到了生命晚秋。生命是短暫的。倏忽就是百年。杜甫生於712年,卒於770年,活了58歲,寫這首詩時是767年,55歲,也就是去世前三年寫的。

如果説“落木蕭蕭”是有生命短暫之感的話,那麼,“不盡長江”呢?

應該是時間的無窮,是歷史長河的永不停息的感覺。“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把這聯上下兩句的意思,聯繫起來總結一下,是互相對比着寫的,也有襯托,人的生命越短暫,歷史和時間越顯得悠久。或者反過來説,歷史和時間越悠久,人的生命就越顯得短暫。“人的生命”,指的是個人的生命。人生倏忽百年,江山萬古長青。朗誦?你就是杜甫,面對蕭蕭落木,你應該是什麼心情?讀這句你應該想什麼?你心裏的這兩句,心裏想——我老了;我怎麼這麼快、轉眼間就老了呢?(試讀,很沉鬱)

第二句,面對滾滾不盡的歷史長河,杜甫感到有些無可奈何。還有一種很宏大的氣勢。但同時,作為一個現實主義詩人,一個有闊大的胸襟的知識分子來説,他不僅僅是無可奈何,也不是對生命的短暫想不通,更不是想違背自然規律而祈求長生不老,他知道人無論活到何時,都難免一死。這是一種必然規律。所以,他又感到豁達、坦蕩、胸襟開闊。讀的時候,大家應該把這種豁達、坦蕩,那種氣魄讀出來。應該讀得昂揚一些。站在長江岸邊面對洶湧的波濤,目光遠望,音調略高。尤其“滾滾”二字應該讀出磅礴的氣勢。待到這裏,已經是第三句了,前三句一直低沉,此時應該高昂一些。

(全體讀)

小結:從畫面上,首聯和頷聯有着不同,首聯是一個一個局部景的連綴,頷聯就是一個整體的大景。用電影鏡頭來比方一下,首聯是一系列鏡頭的組合,頷聯就是江和樹的一個大場景。

前者有鏡頭組接、切換,俯仰天地;後者是長鏡頭,大筆揮灑,一氣呵成。如果説前兩聯是寫景的話,那麼後兩聯就是抒情。

3.賞析頸聯------“萬里悲秋常做客,百年多病獨登台”

“做客”和現在的“做客”不同,這裏的“做客”是客居他鄉的意思。杜甫這裏是漂泊他鄉、流浪他鄉的意思。而且,杜甫此時是在戰亂的年代。是長久的,不斷的。“常”做客。杜甫從48歲開始,一直到58歲去世為止,11年中,一直在外漂零。寫這首詩時已是第八個年頭了。什麼叫登台呢(根據過去學過的詩解釋一下,生集體背王維詩《九月九回憶山東兄弟》)?登台,是九九重陽節的一種習俗。古人為什麼登台?是為了祈求長壽。登台都是全家一起去,可是杜甫呢?是獨自一人,登台的地點一般都是在自己的家鄉,而杜甫呢?是在離家萬里的他鄉,悲涼的秋天。做客並登台,已是兩層“愁”,是雙倍的愁。想想看,再這樣層層疊加上去已是六層了。

再往深處想,杜甫登台是百年了。

“百年”,就是老年,拖着多病的身體,這樣又是八層愁苦。

所以我們讀的時候,要努力傳達出杜甫老人那種沈鬱頓挫的深層次的內心感情。首先心中要有具體實在的體驗。如讀“萬里悲秋常做客”,要心中眷念着家鄉,“萬”“悲”“常”都要重讀,如“萬”,開口要大,腔調要拖長,以描繪迢遙萬里之狀;讀“常做客”,要倍感身世淒涼。“百年多病獨登台”,要深感自己老病孤獨,孤苦伶什,形單影隻,無所依傍。“百”“多”“獨”都要重讀,其中“獨”字要讀得特別痛苦。

(生齊讀、單讀)

4.賞析尾聯------“艱難苦困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造成杜甫愁苦的最根本的原因是什麼呢?是國難,是連年的戰亂。由於艱難痛苦和仇恨,使我兩鬢斑白了。苦,是什麼意思?在國勢艱難的時候,我極度痛恨,我已經老了,以致兩鬢斑白了。苦,是極度的意思。這樣更表現出杜甫的憂國憂民。杜甫想為國家出力,平定戰亂,但是由於年老多病而不能為國家出力了。是一種憂憤的心情,心急如焚。

心急如焚,才白髮叢生,兩鬢染霜。心有餘而力不足。另外,從句法角度還能講出些道理來。比方,前後兩句是對偶的,句法的結構應該相同。後一句是“潦倒新停濁酒杯”,“新停”與“濁酒杯”之間是動賓結構,是“剛剛停下濁酒杯”的意思(也就是剛戒了酒)。那麼上句相應的詞“苦恨”與“繁霜鬢”也應該是動賓結構,是“極度痛恨兩鬢染霜”的'意思。

句法結構對應,相應的詞也兩兩相對。“新”與“苦”都是副詞。

“艱難”也不僅僅指國家艱難,更主要的還有個人艱難。因為杜甫此時已經是“百年”,也就是晚年了,而且渾身是病,他估計自己恐怕也活不多久了,所以此時的杜甫老人想的更多的應該是自己艱難的不容易的一生。顛沛流離,坎坎坷坷——幾乎一直伴隨着杜甫老人的一生。這裏既有國家的艱難,又有個人的苦難,二者都有。他既憂國,憂民,又憂身。應該特別強調杜甫的一個獨特之處,就是:古代許多知識分子常以“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作為處世準則,而杜甫卻是無論窮達,都是兼濟天下。

杜甫這個人特別愛喝酒,我們學過的杜甫的詩中,這已經不是第一次寫到喝酒了。還能舉出些喝酒的例子來,“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杜甫《九日》詩中有“重陽獨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杜甫客也喝酒,憂也喝酒。咱們中國似乎惟有酒能夠淋漓盡致地表達或喜或化的感情。而且此時是重陽節呀,按習俗應該喝菊花酒。但是老人卻不能喝酒了。因為他有肺病等多種疾病,他因病戒了酒,而且還因為窮困,他也不一定能夠有酒喝。借酒才能澆愁,至少能消散一些愁悶的情緒。可是卻不能喝酒,這愁悶可怎麼了卻,怎麼疏解呢?——只能鬱結在詩的結尾,鬱結在杜甫老人的心頭。我們讀的時候,也應該把這種有愁不能解的深沉苦悶錶達出來。

“艱難”要讀得稍慢、稍低,“苦恨”要快、要高、要特別重,從牙縫間吐出這兩個字,“繁霜鬢”又要稍緩,但聲音不能低。當讀“新停濁酒杯”時,要把欲罷不能的情緒表達出來。

(師生共讀)

5.結束賞析

同學們,這首詩大家已經背下來了。杜甫是我們民族的精神祖先,是我們每個人的精神先輩。讓我們在樂聲中背過這首詩,永遠銘記這首詩,這是杜甫老人留給我們的一筆寶貴的精神遺產。

(課在深情的朗讀聲中結束)

三、作業佈置

1.背誦全詩

2.譯成白話詩

翻譯時要發揮想象,補充形象,再創意境,充分創造本詩“悽楚,悲涼,悲傷,憂傷,痛苦,孤獨”的基調氛圍。

板書設計

誦讀要領:

理性的把握:瞭解詩的作者

理解詩的內涵文如其人,言為心聲。

走進詩人內心

感性的表現:語言、語調、表情、動作、音樂

情感藴藏:

首聯哀婉

孤獨

頷聯沉鬱

高昂

頸聯愁苦

沉痛

尾聯憂憤

無奈

教學設計方案 篇2

一、教學目標:

(一)過程與方法:

1.做一個用太陽的影子表示時間的鐘表。

2.從多角度認識太陽鍾和古代計時工具的原理。

(二)科學知識:

1.瞭解太陽鐘的計時原理。

2.認識古代計時工具——日晷及其他計時工具。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意識到可以利用自然規律為人類和社會的發展服務。

2.體會到科學技術是不斷髮展進步的。

二、教學重點、難點:知道太陽鐘的計時原理

三、教學準備:有關日晷和其他計時工具的圖片、電筒、日晷模型、製作日晷材料

四、教學過程:

(一)、教學鋪墊:

師:“哪位同學能告訴我現在幾點了?”,讓學生説出時間,“你們是通過什麼知道現在的時間?”(手錶;上課的時間表)“那麼在古代,還沒有手錶的時候,人們又是怎樣判斷時間的變化呢?”(學生自由回答)這就是我們這節課要研究的問題,同時板書:太陽鍾

(二)、探究新知:

1、瞭解有關日晷的知識:

( 1 )古代有時鐘嗎?他們怎麼知道時間?

( 2 )學生談談自己瞭解的知識;

( 3 )講述:同學們的課外知識真豐富呀。確實,在很久以前,人們就注意到太陽的運動和投影的變化是有規律的,人們就根據這個規律推算時間,並製作了計時工具——日晷。

( 4 )看書,認識各種日晷;

( 5 )討論:日晷為什麼能反映時間?

( 6 )碟片介紹:日晷;

2 、製作簡易太陽鍾:

( 1 )談話:古代的勞動人民,通過自己的長期觀察製作了各種形狀的日晷,你們想做一個屬於自己的日晷嗎?

( 2 )看書、討論本小組的製作方案。

( 3 )動手製作;

( 4 )展示、評比。

3 、玩手掌日晷:

( 1 )講述:在古代除了藉助物品製作日晷外,埃及人還發現可以藉助手掌做日晷。

( 2 )看書,瞭解具體情況;

( 3 )教師講解、演示;

( 4 )室外活動:玩手掌日晷;

(三)、歸納本課教學知識

1.無論是古代的計時器還是日晷它們都有什麼共同的特徵?

2.學生彙報。

3.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

4.學生彙報。

5.教師小結。

(四)、佈置作業:

請同學們根據這節課學到的知識,做一個“太陽鍾”或者“計時器”,下節課帶到課堂上共同研究。

課題: 太陽鍾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知道在陽光下物體影子的方向和長度會慢慢的變化,日晷就是根據這個原理製成的計時器。

過程與方法:觀察太陽光影在一定時間內長短和方向的變化;討論太陽光影是怎麼用來記錄一天的時間的;學習使用簡易日晷計時。

情感、態度、價值觀:感受古人探索時間的過程,感受古人的智慧和探究意識。

【教學重點】

理解太陽鍾計時的原理。

【教學難點】

製作使用太陽鍾計時。

【教學準備】

關於日晷計時的資料、立竿、製作太陽鐘的套材(小組)。

【教學過程】

一、引入。

1、如今,我們只需要看一看鐘表就能知道現在幾點了。可過去的人們並沒有我們今天使用的鐘表,在時鐘發明之前,古人是用什麼來計量時間的呢?(學生充分交流)

2、揭題:太陽鍾。(板書課題)

二、用太陽來計時。

1、關於古人利用太陽計時的資料交流。

如:一天是怎麼確定的?(古人用太陽來計時,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晝夜交替就成了人類最早使用的時間單位——天。)

如:古時候一天分為幾小時?是怎樣劃分的?閲讀課本P52資料

等等。

三、用光影來計時。

1、師:古代的人還常常用光影來計時。他們是怎樣做的呢?

2、引導思考:在太陽下,將一根木棒豎直地插在地上,地面上會有一個木棒的影子。隨着時間的變化,影子的方向、長短會花生變化嗎?

3、組織觀察活動。(課前老師畫一次影子,課中和學生再去畫一次,使用太陽鍾時還可以畫一次。)

4、如有錄象片段,可適當代替上面的觀察光影的活動。

5、討論:古人是怎麼利用太陽的光影來計時的?

6、出示日晷及日晷面圖,解釋怎樣計時。

7、師結合日晷面介紹“時辰”資料。

8、師提供太陽鍾套材,小組合作組裝。

9、師介紹使用方法,學生嘗試計時。

四、延伸。

1、為什麼古人選用太陽來記錄一天時間的流逝呢?

2、太陽鍾在實際使用中會有哪些弊端?

教學設計方案 篇3

教學過程:

導入:

師:同學們預習第七課了嗎?今天老師要帶領大家來學習這篇課文——《爺爺的蘆笛》(板書)。課文的題目既然是“爺爺的蘆笛”,那有誰知道,爺爺的蘆笛在文中一共出現了幾次?(生自由答)(兩次,三次)

根據學生的回答,師:請同學們快速讀課文,找一找到底有幾次,每次是在什麼情況下寫到的?

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指2、名3、回答,4、(要求回答問題要完整,5、説——讀——概括)(師相機指6、出第一次是強強的想象中的。)

第一次:在強強的想象裏出現

第二次:初到海邊

第三次:海潮漲起,恐懼時

7、師:三次蘆笛聲在不同8、的時間,9、不同10、的情況下出現,11、它帶給強強的感受也是不同12、的,13、現在我們就一起走近強強,14、和他一起去欣賞去感受爺爺那——神奇的蘆笛聲。

精讀課文:

第一次:強強的想象

請同學們默讀課文第一段,邊讀邊體會,在強強的想象中大海是什麼樣的?笛聲又是什麼樣的?讀一讀,説一説(大海充滿詩情畫意,笛聲婉轉悠揚)

(出示課件,提問:強強不止聽出了笛聲的婉轉悠揚,還聽到了——一股濃濃的海水味,笛聲裏怎麼會有海水味呢?)學生談自己的看法。

(板書)詩情畫意或風平浪靜

——婉轉悠揚——

難怪強強心中充滿了渴望和嚮往(板書)

第二次:初到海邊

帶着美麗的嚮往,轉眼到了葦葉葱蘢的五月,強強終於如願了——

展現在強強眼前的是一幅怎樣的情景?請同學們看大屏幕。説一説畫面的內容海水——海面——海風——(解釋“温潤”“温馨”)(課件出示內容)一起來讀一讀吧,(看屏幕齊讀)

師:大海與強強想象的一樣美麗,那笛聲也正如想象的那樣——(生説:婉轉悠揚),師引讀:清脆的笛音——(生讀),強強的心裏多麼高興啊!

(板書)平靜、温馨——清脆——高興

第三次:夜裏充滿恐懼時

然而,美好的時光總是讓人覺得短暫,夜晚很快就到了。

1、(引讀)爺爺説——強強説——

你能想象一下強強説這話的時候會有什麼動作嗎?

真聰明!此時的強強在爺爺面前表現得十分(勇敢,英勇,膽大……)

因為在他的眼中,大海是——(結合板書説)在他的想象中,夜晚,天上的星星映在海水裏,如千萬點螢火閃閃爍爍,這樣美麗的大海怎麼會讓人害怕呢?

2、我們可不能光聽他説的,要眼見為實,瞧瞧晚上發生什麼了?請同學們看大屏幕。

出示:大海不知什麼時候變得狂怒起來……隨時都有被海水吞沒的危險。

(1)指名朗讀。

此時的大海與白天時的大海一樣嗎?大海變得(太兇猛了、太可怕了……)

(2)還有哪些話也寫出了大海的兇猛與可怕呢?請同學們按照屏幕上的要求讀課文。(師巡視)

交流:交流:“又是一個大浪摔打在窗户上,幾乎把玻璃打碎。”

(出示)“譁--譁—”海水一浪接着一浪,永不疲倦。

“呼”的一聲,一陣強風把門吹開了,強風裹挾進來的水滴把他身上淋得濕漉漉的。

(3)再來看看那位在爺爺面前表現得很勇敢的強強怎樣了?(害怕了,緊張了,焦急了……)

(出示)強強裹緊被子,……聽不到任何回答。

強強嚇得鑽進……

強強焦急起來……又鑽進了被窩。

(4)下面請同學們自由地讀課文(8——10)節,把大海的兇猛可怕和強強緊張害怕的心情讀出來。自由讀、指名讀。

四、學習第四段

(過渡)強強從未經歷過這樣的漫漫長夜,緊張、害怕、孤獨陪伴着他。不知過了多久,在朦朧中,他彷彿聽到了一種奇特的聲音。那是什麼聲音?

1、

對,是爺爺的蘆笛!(出示:啊,爺爺的蘆笛!)齊讀。

2、這時候,強強覺得自己變的怎樣了?是什麼使他勇敢起來了?

為什麼悠揚的蘆笛聲將他的恐懼驅趕得一乾二淨?(包含着爺爺對強強的鼓勵和安慰。)

3同學們,如果蘆笛是爺爺的傳話,那麼你想爺爺要通過蘆笛告訴強強什麼才使強強不再恐懼呢?

(出示:爺爺會説:“

”)

4、強強明白爺爺的意思嗎?(出示:海邊的孩子,不沾點海水就長不結實。)你明白嗎?把你的理解講給大家聽。聽了大家的理解,我不由得想到了這樣幾句話送給大家:

出示:

1、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

2、不是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

3、平靜的湖面,煉不出精悍的水手;安逸的環境,造不出時代的偉人。

4、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沒有人能隨隨便便成功。

讓我們一起把這些話記在心中。

迴歸整體:結合板書

這是一支多麼神奇的蘆笛呀!

佈置作業:

15、摘抄句子

16、背誦第一段

教學設計方案 篇4

教學目標 :

1、引導學生自讀古詩,理解字詞,讀懂詩意。

2、體會詩中所表達的作者與朋友的深厚友誼。練習感情朗讀古詩。

3、掌握學習古詩的一般方法,並學會積累古詩。

教學重點、難點:

體會詩中作者運用誇張、比喻的方法表達感情的方法。

教學準備:

學生課前收集描寫送別的古詩。

教學過程 :

一、揭題,導入 新課:

1、我們今天一起來學習一首古詩《贈汪倫》,出示古詩:

贈汪倫 唐李白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2、你知道贈是什麼意思嗎?

3、請説一説題目的意思。

二、學習古詩

1、初讀,學生自由讀古詩,思考:

這是一首描寫什麼的詩?(送別)

2、再讀古詩,想一想,誰送誰,誰別誰?

根據學生回答板書。

3、有誰知道李白是誰、汪倫是誰嗎?

學生介紹有關背景。

教師過渡,他們一個是大名鼎鼎的詩人,一個是普普通通的村民,他們之間是怎以聯繫起來的呢?(學生説故事)

4、是啊,天下沒有散的筵席,再好的朋友也要分別,同學們再讀一讀詩句,看看分別時的情景怎能樣?

5、自讀,説詩意。

你認為哪一句還可以怎麼説?(修正詩意、注意關鍵字詞)

6、你還有什麼不理解的?(學生質疑)

(根據學生質疑情況體會朋友之間的深厚情意)

朗讀。

7、小結:這首詩是以歌聲來送別朋友,其實古時候還有許多詩,我們看一下,古人還會以什麼來送別朋友?

三、帶讀古詩:

1、出示以下三首詩,引導學生自讀理解,古人又是以什麼來送別朋友的呢?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別董大 送元二使安西

唐·李白 唐·高適 唐·王維

故人西辭黃鶴樓, 千里黃雲白日曛, 渭城朝雨浥輕塵,

煙花三月下揚州。 北風吹雁雪紛紛。 客舍青青柳色新。

孤帆遠影碧空盡, 莫愁前路無知己, 勸君更盡一杯酒,

惟見長江天際流。 天下誰人不識君! 西出陽關無故人。

2、朗讀、小結:無論以什麼送別,都有可以概括為以真心送別。

四、課外練習:

收集送別詩,舉行一次吟詩會。

板書設計 :

主板書:

贈汪倫

李白 深情厚誼 汪倫

踏歌聲

教學設計方案 篇5

【學習目標】

1、會認11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正確讀寫“遊覽、工藝品、名不虛傳、遊人如織、壯觀、出售、攤點、陳列、構思、五官端正、觀賞、清晰可辨、掏錢、即將、流露、一模一樣、付錢、標準”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積累詞語。

3、學習通過人物的言行體會人物的內心活動,感受賣木雕的少年對中國人民的友誼。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啟發談話、提示課題

1、課前老師佈置你們蒐集有關非洲地理位置、氣候物產、自然景觀和人文風情等方面的文字和圖片資料。請大家拿出來。

2、學生進行交流。

3、師:今天我們一起來認識一位賣木雕的非洲少年。提示課題。

二、朗讀課文,初步瞭解課文內容

1、學生自由朗讀,把課文讀正確,想想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

2、檢查生字情況,把朗讀的句子讀通順。

3、朗讀提示:

分段朗讀課文,引導學生評議。

4、説説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

三、默讀課文,瞭解敍述順序

1、佈置默讀,默讀課文,邊讀邊做記號。

2、默讀,思考,做記號,也可以與學生討論。

3、全班交流:

理清課文的順序:

聽朋友介紹木雕……挑選木雕……放棄木雕……贈送木雕

四、學習生字

重點指導:

“售”字的上半部分,不要少寫一橫;“馱”字右邊不要寫成“犬”;“構”“端”“辨”“堆”“模”可以讓學生先和以前學過的“溝”“喘”“辮”“推”“摸”字比較,注意不同之處。

第二課時

一、複習生字詞

1、各種形式朗讀詞語。

2、朗讀自己最喜歡的自然段。

二、個性閲讀,突出重點

1、學生分小組學習自己最喜歡的部分:

介紹木雕……挑選木雕……放棄木雕……贈送木雕

⑴ 有感情地朗讀。

⑵ 説説從哪裏可看出少年的可愛?

2、全班交流。

3、想象:

找出描寫少年言行的句子,並想想當時他是怎樣想的?

三、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把人物的對話語氣讀好。

四、誇誇那個黑人少年

五、學生積累運用四字詞語

找出課文中的四字詞語,聯繫上下文理解並運用。

六、板書設計

27、賣木雕的少年

介紹木雕

挑選木雕 對中國人民的友誼

放棄木雕

贈送木雕

教學設計方案 篇6

【教學目標】

1、認識“鍾、零”等9個生字,會寫“欠、元”等8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知道時間的寶貴,懂得控制自己,珍惜時間。

【教學重難點】

認識“鍾、零”等9個生字,會寫“欠、元”等8個字。

【教學課時】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提問導入,激發興趣

二、一分鐘記字遊戲

1、老師出示課文生字詞的課件:鬧鐘、丁零、哈欠、遲到、決定、後悔、歎氣

2、學生看屏幕,用一分鐘時間快速記生字。

3、指名學生説説,一分鐘內自己記住了幾個生字,是怎樣記住的?

4、重複做識字遊戲,讓學生儘量記住全部的生字。老師注意用激勵的語言,激發學生參與活動的興趣。

三、初讀課文,感知內容

1、看課件動畫片《一分鐘》,邊看邊想:這個故事講了一件什麼事?

2、自由讀課文,畫出不懂的詞語。

3、同桌合作輪讀課文,一人讀,一人糾錯。

4、全班齊讀課文,要求讀正確,讀通順。

四、深入感悟,明白道理

1、集體討論:讀完課文,你感受最深的是什麼?課文哪些句子具體寫元遠非常後悔?元元開始是怎樣想的?找出來讀一讀。

2、課件出示重點句子:

(1) 再睡一分鐘吧,就一分鐘,不會遲到的。

(2)他歎了口氣,説“要是早一分鐘就好了。”

(3) 他又歎了口氣,説“要是早一分鐘就好了。”

(4)他等啊等,一直不見汽車的影子,元元決定走到學校去。元紅着臉,低着頭,做到了自己的座位上。

(5)元非常後悔。

第二課時

一、導入,激趣讀文

1、播放動畫,學生配讀相應的段落。

2、找出描述課文插圖的段落,並有感情地朗讀,集體討論:讀了課文懂的了什麼?

二、積累運用,培養能力

1、課件出示“找找説説”內容。

2、指名學生按學習夥伴的提示組字、組詞。貼在黑板上。

3、讓學生在書中找找本課的生字,還有哪些沒貼到黑板上的,補充,同時理解意思。

4、摘詞語比賽:學生選自己喜歡的詞語説句子,先在小組裏説,然後小組派代表上台摘詞語説句子,交流好的句子。

三、自主寫字

1、學生觀察要寫的字,然後教師指名説説寫這八個字要注意什麼?

2、指名在黑板上試寫“欠、包、鍾”,其他同學在書上臨寫。

3、師生點評。

四、拓展活動

續編故事《元元的明天》。按照自己的想法,續編故事,把故事講給同學聽,看誰想得好,編得好。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sheji/ryny3n.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