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設計 >

【推薦】教學設計方案模板十篇

【推薦】教學設計方案模板十篇

為了確保工作或事情有序地進行,預先制定方案是必不可少的,方案是從目的、要求、方式、方法、進度等都部署具體、周密,並有很強可操作性的計劃。那麼方案應該怎麼制定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教學設計方案10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推薦】教學設計方案模板十篇

教學設計方案 篇1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瞭解元素的概念,統一對物質的宏觀組成與微觀結構的認識;

(2)、瞭解元素符號所表示的意義,學會元素符號的正確寫法,逐步記住一些常見的元素符號;

(3)、初步認識元素週期表,知道它是學習和研究化學的工具,能根據原子序數,在元素週期表中找到指定元素和有關該元素的一些其他信息。

2.過程與方法:

(1)、通過微觀想象、分析、討論、對比,認識化學反應中分子可以發生變化而元素不發生變化;

(2)、通過聯想記憶、卡片問答等趣味活動,幫助學生認識元素符號;

(3)、通過同學之間相互合作、查閲資料,瞭解地殼、生物的細胞和一些食品中元素的含量。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進一步建立科學的物質觀,增進對物質的宏觀組成與微觀結構的認

(2)、發展善於合作、勤于思考、勇於實踐的科學精神。

【教學資源分析】

本課題包括“元素”、“元素符號”和“元素週期表簡介”三部分內容。在前一課題中,學生已知道了原子的結構,本 課從微觀結構的角度對元素下了一個比較確切的定義,從而把對物質的宏觀組成與微觀結構的認識統一起來。

元素的概念比較抽象,而且容易與原子的概念混淆,教學時應注意兩者的區別。元素符號是國際通用的化學用語,是學習化學的重要工具,要求學生了解元素符號的意義,對於一些常見元素的符號,必須會寫、會讀、會用。

教材編寫“元素週期表簡介”,目的在於讓學生比較早地學習和使用元素週期表這個工具,學生只要會根據原子序數查找某一元素的符號、名稱、核外電子數、相對原子質量,並確認金屬、非金屬、稀有氣體元素等 信息即可,為今後的學習提供方便。

 【 教學策略分析】

元素概念的教學應注意從熟悉的例子切入,通過與原子的對比,歸納出元素的定義,並組織好討論,使學生真正認識到:在化學反應中分子可以發生變化,而元素不發生變化。

元素符號的教學忌一步到位、急於求成,應分散難點,逐步記憶,減輕學生對枯燥乏味的元素符號的記憶負擔,並注意組織好 有關的活動與探究,發揮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創設一些有趣味的活動,如聯想記憶、卡片問答、查表搶答等,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

 【 教學重、難點】

重點:元素概念、元素符號。

難點:元素概念。

 【教學準備】

1.投影片:元素與原子的比較等;

2.元素符號的卡片、水分子等模型卡片。

 【 課時建議】

2課時。

 【教學 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流程教師活動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複習導入 (回憶)

電解水的實驗説明水是由什麼組成的?

( 設疑)

什麼叫元素呢?

回答:水是由氫、氧元素組成的。

教學設計方案 篇2

 【教學目標】

1、掌握一些常用文言實詞、虛詞的詞義;

2、理解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領會文章寓意。

【教學重、難點】

1、掌握一些常用文言實詞、虛詞的詞義;

2、瞭解文章託物寓意的表現手法。

 【教學課時】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新課導入

請學生説説有關“馬”的成語

相傳伯樂是春秋時人,姓孫名陽。據説,有匹千里馬拉着沉重的鹽車翻越太行山。在羊腸小道上,它用力掙扎,汗水淋漓,還是拉不上車去。伯樂見了,就趕緊挽住千里馬,淚流滿面,並脱下自己的衣服蓋在千里馬身上。千里馬低下頭吐氣,又抬起頭來長鳴,嘶叫聲直達雲霄。這是它感激伯樂瞭解並且體貼它啊。

今天,我們學習《馬説》,一定會讓你對伯樂和千里馬的關係有進一步的認識。《馬説》是通篇借物寓意的雜文,屬議論文體。“説”是“談論”的意思。

 二、整體感知

1、聽課文錄音;

2、字詞學習:祗(zhǐ) 駢(pián)

3、學生齊讀課文。

 三、翻譯理解

1、學生自學,劃出疑難點;

2、全班交流:

⑴ 重點詞:

祗:只是。

辱:受到屈辱。

駢:並列,一同。

是:這。

能:才能。

見:通“現”,表現。

且:尚且。

等:相等。

安:怎麼能

臨:面對。

⑵ 一詞多義:

雖: A、故雖有名馬: 即使。 B、雖有千里之能:雖然。

以: A、不以千里稱也: 用。 B、策之不以其道: 按照。

食: A、食之不能盡其材: 通“飼”,喂。 B、食不飽: 吃。

其: A、其真無馬邪: 難道。 B、其真不知馬也:指代他們。

C、食之不能盡其材: 指代千里馬。

策: A、策之不以其道: 鞭打。 B、執策而臨之: 馬鞭。

能: A、安求其能千里也: 能夠。 B、雖有千里之能: 才能。

 四、課堂小結

翻譯文言文,一定要做到字字落實,做到“信、達、雅”這三字訣。而且,必須大聲朗讀,投入感情地朗讀,在朗讀的過程中,自然而然地背誦下來,並且領會文章的要旨,所謂“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是也。

 五、佈置作業

1、背誦課文;

2、完成《語文作業本》基礎部分;

3、課外查找有關韓愈的資料。

 第二課時

一、檢查作業

1、指名背誦課文;

2、翻譯重點字、詞(見前一課時)。

 二、探討質疑

1、千里馬指什麼?伯樂又指什麼?

“千里馬”比喻人才。“伯樂”比喻能發現賞識任用人才的人。

2、世界上肯定是存在千里馬的,但有的千里馬能被發現,原因是什麼?而有的千里馬卻被埋沒、被摧殘,原因又是什麼?

前者因為“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後者因為“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

3、文章寄託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寄託了懷才不遇的憤懣之情和對統治者埋沒、摧殘人才的諷刺、控訴。

 三、拓展探究

1、文章為何提出“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這一問題?

如果沒有伯樂,即使有千里馬,也不可避免終身被埋沒、被摧殘的命運,其價值就無從體現。這樣闡述,突出了伯樂的重要性,即突出了發現人才、賞識人才、任用人才的重要性。

2、貫穿全文的中心句是什麼?

“其真不知馬也!”

3、古代的人才是要等待“伯樂”的出現,被人發掘了才真正成為人才,那麼,我們當今社會又應該具有怎樣的人才觀呢?是不是仍像古代那樣等待別人去發現,抑或是怎樣呢?

(學生自主發言,言之有理即可)

 四、總結全文

本文運用託物寓意的寫作手法,借千里馬難遇伯樂,最終被埋沒,揭露封建統治者埋沒人才的現象,也表達作者懷才不遇的憤懣。

五、佈置作業

1、背誦全文;

2、完成《作業本》練習。

3、閲讀《驥伏鹽車》,回答文後題目:

夫驥之齒至矣,服鹽車而上太行。蹄申膝折,尾湛胕潰,漉汁灑地,白汗交流,中阪遷延,負轅不能上。伯樂遭之,下車攀而哭之,解紵衣以冪之。驥於是俛而噴,仰而鳴,聲達於天,若出金石聲者,何也?彼見伯樂之知己也。

(節選自《戰國策、楚策四》)

⑴ 千里馬受到怎樣的不公對待?

⑵ 千里馬為什麼“俛而噴,仰而鳴,聲達於天,若出金石聲者”?

⑶ 文中表現出伯樂怎樣的思想性格?

教學設計方案 篇3

【習作要求】

1、大膽想象二十年後家鄉人、事、景、物的巨大變化,學習用人事景物表達對家鄉的熱愛、懷念之情。

2、用具體的人、事、景、物按一定的順序把家鄉的巨大變化寫具體。

3、導學生修改習作,並把修改後的習作讀給大家聽。

【教學重點】

1、引導學生充分發揮想象。

2、引導學生學習本組課文用具體的人、事、景、物表達感情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激發興趣

1、“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

家鄉對於一名遊子而言,意味着什麼?今天,我們來寫二十年後的故鄉。二十年後,我們和周圍的一切會怎麼樣,家鄉會發生變化?我又是什麼樣子?如果我們再聚在一起,又會是怎樣的情景呢?

2、提出習作要求,明確想象重點和習作重點。

二、推想二十年後家鄉的變化,建構文源

1、師例舉一方面指導學生想象,比如側重變化想象,可以寫房屋道路變化,可以寫家鄉夥伴的變化;比如側重場面描寫,可以寫與好朋友久別重逢的場面;可以寫回家的歷程;還可以家鄉的某處景觀……

2、提示思路,讓學生自主想象,建構文源:

⑴ 家鄉二十年後的變化:

街道──商場──廣場──公園──河流──家及家人。

⑵ 十年後與親人團聚的場面:

家的變化(環境)──爺爺奶奶外貌、言行的變化──爸爸媽媽外貌、言行的變化──訴説家鄉的變化、離別情。

⑶ 十年後與同學聚會的場面:

我回到家鄉──與同學聯絡、聚會地點──與同學、老師見面、交流(外貌、言行、工作情況、生活情況)──主題活動──依依惜別。

三、師生合作,探索表達方法

1、交流網上、作文書上、教科書中同類文章的表達方法:

(開頭、結尾、怎樣用具體的人、事、景、物按一定的順序把家鄉的巨大變化寫具體。)

2、説説自己文章的精彩片段、寫作思路、開頭結尾。

3、指導學生編寫作文提綱:

(老師舉例──學生編寫──集體示導──個別輔導。)

四、試寫初稿,自行修改

1、要求書寫工整,語句通順。

2、教師巡視,提示用用具體的人、事、景、物按一定的順序把家鄉的巨大變化寫具體。 五、小組評議,互改

1、小組內互讀互改,提出修改建議。

2、修改步驟:

思路──重點(家鄉人事景物的變化)──開頭、結尾──字詞句(是否通順)

六、佳作賞評

1、每個小組推選好的作品進行全班賞評,可以是全文,可以是片斷。教師引導學生進行賞評。

2、請部分學生介紹自己習作成功的原因,對其它同學進行啟發。

教學設計方案 篇4

學習目標

1.讀準每個字的讀音。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根據課後註釋聯繫上下文,瞭解故事內容。

3.能從課文中體會到學習必須專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學習孔子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體會學無止境的道理。

課前準備:

1.佈置學生了解孔子的生平資料。

2.多媒體課件

教學時間: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學習《學弈》)

一、讀通全文,感悟讀法。

1.師:學習文言文最基本的方法是誦讀,最好的方法也是誦讀。先聽老師範讀課文,再跟老師讀課文。(範讀時做到抑揚頓挫、有聲有色、流暢自如,感染學生,激發誦讀興趣。領讀時有意識地讓學生感悟語速和斷句方法。)

2.學生自由練讀,把不認識的字註上音,並在練習本上寫兩遍。

3.在學生掌握每一句的正確讀法後,練習熟讀。

二、結合註釋,疏通文意

1.弈是什麼意思?學弈呢?你怎麼知道的呢?

2.學生自讀課文,結合文後的註釋理解每一話,然後説説這篇文章主要講什麼內容?

3.同桌互講,相互糾正補充,不懂的記下來。

4.小組合作,疏通文意。

5.指名説全文大意。

三、導悟相濟,突破難點

引導學生正確理解課文

1.把你和同學都讀不懂的句子提出來。(結合學生提問重點理解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思援弓繳而射之、為是其智弗若與、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這幾句話。)

討論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的原因是什麼?從中能得出一個什麼道理?大家談談自己是否有這種經歷和體會。

(2)指名説説思援弓繳而射之的意思。你從哪個詞知道射的是天鵝呢?(之字。)

(3)指名説説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意思。這句話中的之是指哪個人。

師:同學們,你們覺得奇怪嗎?兩個人一起學習,可是學習效果卻不相同。用書上的話説説原因。

指名讀其一人專心致志,惟弈秋之為聽;一人雖聽之,一心以為有鴻鵠將至,思援弓繳而射之。

師範讀,讓學生體會怎樣讀聽得更清楚,學生指出老師停頓的地方然後試着讀讀。

(4)為是其智弗若與?這句意思是什麼?

師:哪個詞是第二個人?這句話該怎麼讀呢?指名讀,齊讀。

四、流利朗讀,積累語言

課件出示全文及朗讀錄音,生邊看邊跟讀體會語感,然後練習把全文朗讀好,最後師生合作背誦全文。

四、遷移訓練、練讀古文

拓展讀揠苗助長、守株待兔、掩耳盜鈴、鷸蚌相爭等淺顯易懂、故事性強又為學生熟知的文言成語故事,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第二課時(學習《兩小兒辯日》)

一、激趣引入,揭示課題

師:同學們,你們知道孔子嗎?你能講講他的故事嗎?(學生講述,老師結合學生的講述補充孔子的生平,介紹他是一個極有名的學問家、政治家、教育家、思想家等)孔子這麼有學問,可是有一次,他在周遊列國時,卻被兩個小孩的一個簡單的問題給難住了,你們想知道孔子遇到什麼難題了嗎?今天我們就學習《兩小兒辯日》。

板書課題,齊讀課題,説説題目是什麼意思?(重點理解辯字)

二、初讀課文,梳理學法

1.自由讀課文,憑自己的理解説説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考查學生對古文的感悟能力)

2.想想我們是怎樣學習《對弈》的?

一是要理解重點字詞;二要讀出詩文韻味;三要感悟人文內涵(意境、感情、哲理)。

二、讀熟課文,自學理解

1.自由讀課文,找出不認識的字,通過解決。

2.同桌互相讀文,糾正字音。

3.反覆讀文,把課文讀熟。

4.學生對照註釋,自己理解課文,記下不懂的問題。

5.按學習《學弈》的方法自學課文,小組內交流學習成果。

三、激勵測試,交流感悟

出示測試題,各小組搶答積分,評出優勝學習小組。

1.回答下列詞語在文中的意思。

遊: 其: 為: 也:

如: 此: 乎: 始出: 小兒:

2.兩小兒在辯論什麼?(太陽大小?太陽冷熱?太陽遠近?)根據學生的回答,相機引導讀好兩小兒的話,理解句子的意思。

3.朗誦課文,看哪組能讀出古文韻味。

四、深化感悟,明確寓意。

1.各組提出分歧較大的問題以及不懂的問題,同學交流討論。(

(重點引導學生理解這兩個小孩爭的是什麼問題,他們各自的理由是什麼?引導學生理解兩個小孩是根據不同的感覺説明地面距離太陽的遠近。)

2.你同意他們的意見嗎?用科學知識解答兩小兒提出的問題。(根據學生回答引導學生課下收集資料,將課內學習延伸到課外。)

3.這個故事中,你最喜歡誰,為什麼?你想對他説什麼?

(引導學生肯定兩小兒敢於嘲笑孔子,挑戰權威;或讚揚孔子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4.練習有感情背誦課文。

5.以表演的形式複述課文內容,看哪組理解得好(稍做表演準備)

6.向學生推薦閲讀《女媧補天》、《夸父逐日》等文言文,培養學生閲讀古文的興趣。

教學設計方案 篇5

教學目標:

一、 理解詩歌的內容,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二、 品味詩歌生動形象的語言。

三、有感情地朗誦詩歌,背誦詩歌。

教學重點:

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有感情的朗誦詩歌。

教學難點:

品味詩歌生動形象的`語言。

教學過程:

一、 導入

瞭解學生重回母校的情況,結合學生再次離開母校時的感受導入新課。(去年的這個季節,大家離開了伴隨你六年的母校,為了一個共同的目標來到了附中,(在這將近一年的時間裏,大家有沒有從她的大門前經過或者利用假日重回母校去看看?)當你再次離開她時,你的感受是怎樣的?請用一個詞語來描述。生交流感受…...師引入:詩人徐志摩在告別自己的大學母校康橋時,他的感情又是怎樣的?讓我們一起走進他的詩歌《再別康橋》,來了解他的內心,體會他的感情。)(板題)

二、 解題,瞭解作者及作品寫作背景。

(誰能解釋一下題目的含義?讀註釋1,瞭解作者及作品背景,從註釋中的哪句話裏可以感受到詩人對康橋的深情?)

1、 學生思考,交流自己的理解;

2、 老師點撥,總結:

再一次告別康橋或又一首告別康橋的詩。

兩次重返母校。

三、 初讀詩歌,整體感知。

1、 生自讀詩歌,畫出重點詞語。

2、 聯繫註釋、運用工具書,小組交流,掌握其讀音和含義。

3、 個別質疑,老師點撥,強調:

浮藻 沉澱? 長篙 ? 漫溯 斑斕 笙簫

4、 再讀詩歌:1)自由讀;2)個別讀,其他同學點評,強調;3)齊讀。

四、 理解體會,朗誦詩歌。

1、 你從中讀出了作者對康橋怎樣的感情?

2、 你認為應該怎樣進行有感情的朗讀?請任選一節,從語速、語氣、語調、重音、停頓五個方面設計朗讀腳本,並進行朗誦。

1) 學生交流各自的理解,老師點撥:依戀(眷戀)之情。

2) 老師示範設計一節朗讀腳本,並進行範讀。

3) 學生交流自己的設計,並進行朗誦,其他同學點評補充,再讀本節詩。

4) 老師示範朗誦,學生閉上眼睛想象詩中景物,感受詩人的感情。

五、 品味語言,賞析詩歌。

1、老師任選詞句進行賞析示範;

2、學生交流各自的理解賞析;

3、個別質疑,師生共同探究解惑。

六、小組競賽,協作背誦。

七、拓展延伸,學以致用。

請大家發揮自己的寫作才能,創造性的寫一首小詩,來抒發你對母校的深情。

1、 學生動筆寫作;

2、 小組代表交流,師生共同點評。

八、總結本課,學有收穫。

1、學生交流;

2、老師補充,並以一首小詩結束本課。

教學設計方案 篇6

教材簡析:

《鄉下人家》向讀者展示了一幅幅自然質樸、親切祥和的農家畫面。作者通過對動植物擬人化的描寫來表達自己的感情,如“幾場春雨過後,到那裏走走,常常會看見許多鮮嫩的筍,成羣地從土裏探出頭來”,“聳着尾巴的雄雞,在場地上大踏步地走來走去”,“紡織娘在月明人靜的夜裏,便唱起歌來”都體現了作者喜愛鄉村生活的感情。

教學重點:

是引導學生通讀課文,隨文章的敍述在頭腦中浮現出一幅幅生動的畫面,從而感受到鄉村生活的美好。

教學難點

一是體會從平凡的事物、普通的場面展現出來的鄉村生活獨特的美,特別是從未接觸過農村生活的城市的孩子;二是瞭解課文在空間、時間上交叉敍述的順序。

教學目標:

1、學習生字新詞,積累好詞佳句,培養語感;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在讀中感受鄉村生活的美好與和諧,獲得美的享受。

3、體會感受鄉村生活,培養學生熱愛鄉村、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一、在情趣中置身“鄉下人家”

1、欣賞富有鄉村特色的“交響樂”。説説你在哪裏聽見過這樣的交響樂?給這首交響樂起名。

2、説説在你的腦海中鄉村是怎樣的?

【設計意圖:課件播放鄉下特有的“交響樂”—— 雞鳴、狗吠、鴨叫、蟲鳴,使人一聽就彷彿已經置身於鄉下人家,濃濃的鄉村韻味撲鼻而來。創設情境,充分調動學生各種的感官,感受鄉村氣息。】

 二、在品讀中感受“鄉下人家”

自由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劃出生字詞。

1、認讀詞語,採用聯繫文中句子理解詞義。

2、指名分節讀課文,指導朗讀好句子。

3、讓學生説説,各小節分別寫了什麼景物?

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引導學生一起總結、概括,形成優美的詩句。

長藤綠葉瓜架,

春雨竹筍鮮花,

雞羣悠閒自在,

小橋流水戲鴨,

夕陽鳥兒小憩,

月夜睡夢甜蜜,

最美鄉下人家。

4、齊讀短詩,感受文章所描寫的平凡而又優美的景物。

【設計意圖:在朗讀交流中,幫助學生讀準字音,讀通課文,理解句子。通過交流每個小節分別寫什麼,讓學生自讀自學,理清課文脈絡,感受鄉下人家清新、自然的美。】

三、在賞讀中享受“鄉下人家”

出示:鄉下人家,不論什麼時候,不論什麼季節,都有一道獨特、迷人的風景。

1、指名讀句子,理解“獨特和迷人”。

2、你從課文中的哪些句子中感覺到這種“獨特”和“迷人”?

3、文章中描寫的景物都是鄉下最平凡、最普通的,但是在作者看來是那樣的獨特、迷人。(學生自由説説鄉下人家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4、品味你最喜歡的句子,有感情地讀讀。

【設計意圖:這是文章的中心句,起到了總結全文的作用,集中地概括了鄉下人家美麗迷人的生活環境和樸實歡快的美好生活,也是作者情感的集中體現。所以引領學生重點品讀這一句,想象鄉村生活中最平凡、最普通的場面,體會從中展現出來的鄉村生活的自然親切、優美恬靜。】

四、在想象中表現“鄉下人家”

1、出示補充內容:

鄉下人家,不論什麼時候,不論什麼季節,都有一道獨特、迷人的風景,一個瓜架,——( ),——( ),——( ),——( ),……描繪出詩情畫意的篇章,像一首詩,——( ),——( ),——( ),……

2、交流欣賞。

【設計意圖:在學生充分感受了鄉下人家的自然親切、優美恬靜後,設計這樣的課外拓展,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繼續尋找鄉下人家最平凡、最普通的美。從而昇華感情:原來在大自然中,無論怎樣普通平凡的事物,都能描繪出最優美的畫卷。】

教學設計方案 篇7

一、學習目標:

1 、學習11 個生字,認識蟲、目兩個偏旁,通過朗讀理解生字、詞。

2 、知道四種動物爪( 蹄) 子的不同形狀以及青蛙冬眠的特點。

3、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和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學習重點:

知道四種動物爪( 蹄) 子的不同形狀以及青蛙冬眠的特點。

三、學習難點:

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和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學習準備:

1 、課件。

2 、引導學生課前瞭解關於動物腳印的形狀以及愛冬眠的動物。

五、學習過程:

1 、揭示課題

(1) 看雪後景色( 錄像) ,配上雪後景色描寫的短文朗讀,給學生語言材料予以積累。 (2) 今天,我們就到課文中去看看,下雪後,小動物們都在幹什麼?

2 、學生自學

(1) 學生自主選擇學習方式,按要求自學。

A. 放聲朗讀、運用拼音、詢求幫助、猜等方式克服生字的困難,讀通課文。

B. 圈出你不瞭解的地方。

(2) 彙報自學情況 自學檢查:

A. 指名朗讀,請其他同學點出他沒讀準的音。

B. 請另一學生幫助糾正讀音。

C.怎麼的麼讀輕聲,怎是平舌音。

(3) 糾音後再次朗讀,準備提問。

2、提出問題

1 、學生提問,教師板問題,隨後進行梳理。

2 、師生討論選一個最有研究價值的問題:為什麼説小畫家們畫畫不用顏料不用筆。反覆朗讀。

3、探究問題

1、理解課文部分,根據課堂實際,分板塊靈活處理,隨機解決提出的問題 為什麼不用顏料和筆呢? 什麼是冬眠?哪些動物也會冬眠?

2 、根據學生的提問,先請學生小組內討論。

3 、第一個問題通過反覆讀,引導學生得出哪些畫其實指的就是腳印。第2 、3 個問題,有條件的可以通過看錄像來補充學生的知識。

四、解決問題 感情朗讀

( 採用誦讀、領讀、輪讀、邊讀邊欣賞、邊讀邊表演、小組讀等多種方式進行讀的訓練,達到熟讀成誦的目的。)

五、拓展延伸:

1 、除了課文中的四種小動物,還會有誰也會來雪地裏畫畫呢?

2 、你能學學課文,也來編一首兒歌嗎?提示: -----畫----- -----畫----- -----畫-----

3、作品展示。

六、總結

在神奇的大自然裏,還有許許多多神奇的東西等着我們去發現,只要我們認真觀察,思考,一定會有許多的收穫。

教學設計方案 篇8

教材分析:題目是一個主謂短語,主語是“小烏龜“而謂語是”笑了“,可以看出這是一篇用擬人的手法寫的童話。那麼小烏龜為什麼笑了呢?這是題目給我們的懸念,這篇童話講了發生在小烏龜身上的兩件事。所以學習時要抓住事件的來龍去脈和事件過程中人物的表現。這樣才能很好地領悟課文的主要內容。並從中學到做人的道理。

教學理念:

1、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創設交流合作的機會與氛圍。

2、讓學生在交流與合作中學習語文,提高語文能力。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9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能分角色朗讀課文。讀出對話的不同語氣。

3、通過閲讀、領悟課文的主要內容,從中學習做人的道理。

教學重點:認識9個生字,領會課文的主要內容。

教學難點:體會小烏龜為什麼笑了。

教具準備:課件、動物頭飾

課時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題目質疑,激發興趣

出示多媒體課件,請同學們看看圖中都有誰?發生了什麼事?小烏龜為什麼笑了?讓我們一起走入“快樂讀書屋”看看。

二、初讀感知,自悟解題。

1、 自由讀課文,圈畫生字。

2、 小組同學合作識字。

3、 默讀課文,説一説小羊、小公雞和小猴為什麼不理小烏龜了?

4、 小組內交流,小烏龜為什麼笑了?小烏龜是怎條一個人?(全班彙報)

5、 説説你從課文中學到了什麼?

三、分角色朗讀、表演,體會人物個性特點。

1、 同桌對話練習。

在全班分角色讀。(學生體會歎號所表述的語氣,例如:小烏龜難過説:“唉,我爬得太慢了!”引導學生用低且緩的聲音讀出小烏龜的自責。又如:小公雞感謝地説:“謝謝!” “謝謝!”用急切、感動的語氣來表現小公雞的感受激之情。)

2、 學生戴頭飾分角色表演,大家評價。

四、拓展延伸

小烏龜被人誤解了,該怎麼辦?説説你在生活中聽到的,看到的或者是親身經歷的別人誤解你的事,你會怎麼辦?

能説會寫

教學設計方案 篇9

【教學目標】

1、智能目標:理解詞義句意,培養學生豐富的想象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2、情感目標:

體會作者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山山水水的感情,感受美的意境。

3、技能目標:

掌握古詩的學習方法,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能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全詩。

【教學重點】

1、理解詩句,感受文字美。

2、通過詩中所描寫的景色,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

體會詩中的意境,學習借景抒情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説話訓練,進入秋景

同學們,你能以秋天為內容,説一句或幾句描寫秋天景色的句子嗎?

(生説話練習)

二、故事導入,揭示課題,介紹杜牧,嶽麓山

1、下面請同學們先聽一則故事,然後猜猜他是誰?

故事發生在距今1150多年前,就是唐朝時期,有一位文學家,他從小就有報效祖國的遠大志向,所以他刻苦學習,認真創作,25歲就考上了進士。他的詩立意新奇,優美雋永,骨氣雄勁,在當時文壇別具一格。他又熟悉兵法,熟悉政治,是位文武全才。但當時,動盪不定的社會環境,使他有志難伸。他在長安做過幾年官,但沒有實權,長期在江南求職,最後還到我們湖州做過刺史,相當於市長。對江南美景獨有鍾情,寫下了許多詩篇。在江南如詩如畫的美景前,回想起自己雖文武全才,卻無人領會,所以他的詩大部分較為低沉,但一首詩除外,這首詩以它幽美清新的風格傳唱千古。這首詩就是──,這位詩人就是──

2、山行是什麼意思?這座山在哪裏呢?

湖南長沙的嶽麓山。(課件:嶽麓山)

嶽麓山地理:位於長沙市區湘江西岸,屬南嶽衡山山脈的一部分,其最高峯海拔297米。愛晚亭環亭全是楓樹,每逢深秋時節,這裏成為觀賞紅葉的絕佳之處。特色:嶽麓山腳下,是我國宋代四大書院之一的嶽麓書院,古木森森。在嶽麓山腰青楓峽谷中,建有一座以杜牧《山行》詩“停車坐愛楓林晚”為命名來由的愛晚亭。亭的周圍到處生長着一人抱不住的楓樹,盤根錯節,一片連一片。每到深秋,楓葉流丹,紅舞秋山。嶽麓山景區秀如琢玉,山上遍佈名勝古蹟,自西漢以來,歷代都有遺蹟可覓,以愛晚亭、嶽麓書院、麓山寺、望湘亭等最為有名。愛晚亭環亭全是楓樹,每逢深秋時節,這裏成為觀賞紅葉的絕佳之處。讓我們一起跟隨詩人去湖南長沙的嶽麓山觀賞紅葉似火的楓葉吧。

二、感受情境,理解詩意

1、(課件:山行)讓我們一起來跟着朗讀,自由朗讀古詩,個別朗讀。

2、學生根據註釋,理解詩意。把不理解的地方找出來,準備提問。

3、小小組交流詩意。

4、檢查自學效果:

誰願意來檢查大家的自學情況呢?如:

我想請問──同學,……回答正確的同學有權請後面的同學回答他提出的問題。

5、預設問題:

⑴詩人首先遠遠地看到什麼──

寒山石徑。

①什麼叫寒山?什麼叫石徑?“斜”是什麼意思?

②第一句是什麼意思?

⑵接着詩人又看到了什麼?──

白雲人家

①“生”是什麼意思?

②第二句是什麼意思?

⑶詩人為什麼停下車來呢?“坐”是什麼意思?“晚”是什麼意思?

第三句是什麼意思?

⑷“霜葉”是什麼意思?“紅於”呢?

第四句是什麼意思?

6、同桌互相説説詩句的意思,再自由讀古詩,體會哪幾個字寫得特別好,值得我們進一步研究。

三、研究古詩,體會詩韻

1、你認為古詩中哪些地方寫得好,值得我們好好研究呢?或者你有什麼不明白的地方都可以提出來。(生提問)

2、生研究所提出的問題。先獨立研究再小組討論。

3、集體交流:

⑴“寒山”點明瞭季節,這個“寒”字使人彷彿看到了……

“石徑斜”的“斜”給人以立體的感覺,把人們的視線引向山頂。

⑵“白雲生處”説明山高,“有人家”使整個畫面充滿生機,起到靜中有動的效果。使人彷彿看到了……聽到了……

你和杜爺爺在山腳下看到了什麼?此時你們為什麼突然停下來了呢?

⑶前兩句描寫了哪些景物?(寒山石徑白雲人家)是啊,畫面上蒼茫的山,潔白的雲,隱約可見的黃土茅舍已經很美了,這時眼前突然出現了一片火紅火紅的楓樹林,在晚霞的照射下顯得格外迷人,詩人置身這紅豔豔似火的滿山楓林中,激動不已,怎能不停下來細細觀賞。你認為第三句中哪個字最能表現詩人此時的心情──“愛”

(課件:楓樹。)下面請同學們欣賞楓樹,邊欣賞邊想,此時我們與詩人一起來到了楓樹林,你看到了什麼?想到了什麼?

⑷夕陽下的楓樹林是如此美麗,詩人突然覺得,這楓葉比──

哪個字最能表現楓葉的特點──“紅”透過這個紅字,我彷彿看到了……

是啊,二月的鮮花是紅豔的,可在夕陽映照下的楓葉比二月的鮮花更紅豔。詩人僅僅是讚美楓葉的顏色紅嗎?詩人更重要的是在讚美什麼呢?(請注意“霜葉”的“霜”。經霜打過的葉子一般都是怎樣的?可我們的楓葉呢?你認為詩人在讚美一種怎樣的精神呢?)楓葉那種不屈不饒,頑強抗爭的精神不正是詩人一生的追求嗎?

四、指導誦讀詩句

詩句這麼美,風景這麼美,我們要怎樣才能讀得美呢?找出你認為重要的詞句,帶着讚美的語氣朗讀。閉眼,邊背邊想象剛才一路上看到的美景。

(多種形式反覆讀,直到背誦。)

五、課外作業

改寫《山行》或畫一幅山行圖:

一首好詩是美的,一幅好畫是美的,一篇佳作會更美,你願意把剛才你和杜爺爺一起遊覽嶽麓山看到的和想到的寫下來嗎?你願意把它畫下來嗎?

教學設計方案 篇10

一、導入

出示填空:

我們愛你啊,

請學生在橫線上填入自己內心最愛的事物

引導:我們的祖國是一個具有5000年文明史,地大物博的偉大國家,

華夏民族在這塊大地上繁衍生息,作為中國人,她是我們應該共同熱愛的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首詩歌――――1、我們愛你啊,中國!

齊讀課題,飽含深情地讀三遍

二、通讀全詩

1.佈置:請大家好好讀讀全詩,注意讀準字音讀後想想,你通過朗讀這首詩後,對祖國有無進一步地瞭解,你是否更加地熱愛祖國並和同桌好好交流一下還要注意後面的生字要會書寫,然後描紅臨寫

2.學生按要求自讀課文,教師巡視指導點撥

3學生讀後進行交流,交流後用鋼筆描紅、臨寫

三、學習生字新詞(略)

四、指名分節朗讀全詩師生糾音注意讀通順

五、自主精讀全詩

師:我們已經通讀了全詩,對詩有了大概的瞭解現在説説你對詩的總體感受

指名學生説説

師:這是詩帶給我們的初步感受,你如果深入地讀,用心去體會,你會體悟到更多今天我們就來好好地細細地讀這首詩

1、佈置學生自己認真按要求學習本詩

要求:(1)細讀全詩,好好理解詩中的有關詞語,然後細細品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2)讀懂後,展開想象,把自己想象到的、品味到的在書上作批註

2、學生按要求自主精讀全詩教師巡視指導

六、作業佈置

1.朗讀全詩,儘量能夠背誦剛才沒有完成的批註回家做好

2.抄寫生字新詞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sheji/jpzdp7.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