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設計 >

死海不死教學設計

死海不死教學設計

課文解説:

本文是篇介紹地理知識的科學小品,屬説明文。它科學介紹了死海的特徵和形成過程,全文自始至終圍繞死海的“死”與“不死”展開説明,先説死海的“死”——沒有魚蝦、水草,寸草不生,再説死海的“不死”——人不會被淹死,且能開發利用,出現生機,最後又説到死海的“死”——終將乾涸,重點説“不死”與標題呼應。標題“死海不死”既是文章的內容概括,又是文章的結構線索。本文采用多種説明方法,把科學知識與奇異的現象,神奇的傳説結合起來進行介紹,將知識性、科學性、趣味性融為一體。

素質教育目標:

1、學習本文引用神話傳説和數字説明的方法

2、瞭解死海的特點及形成原因。

教學重點:

體會説明文中語言準確平實的特點

教學難點:

1、引用神話傳説的作用

2、關於新穎、巧妙的標題的理解

教學用具:

小黑板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步驟:

一、導入新課,激發興趣

1、大家喜歡游泳嗎?(喜歡的同學是因為你總能浮在水面,自由自在的游來游去,不喜歡的同學那是因為你一下去就沉到河裏去了,你説,那哪敢游泳啊。)今天我告訴大家一個游泳的神奇地方,人在水裏它能和陸地上一樣,可以蹲着站着,可以盤腿而坐,也可以邁開八字步狀如鴨行,更有趣的是在水中還能跑步,玩累了,把兩手一張在水面上仰天一躺,象一葉扁舟順利漂盪,宛如睡在涼蓆上,實在舒服。你們想了解這個神奇的地方嗎?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篇科學小品——死海不死。

2、複習提問

①説明文是以説明為主要表達方式,對客觀事物或事理進行介紹或解説的一種文體,它可分為哪兩種?(事物説明文或事理説明文)

②閲讀説明文首先要弄清説明的對象,最重要的是抓住説明對象的什麼?(抓住説明對象的特徵)

③説明文中由現象到本質,由結果到原因這都屬於什麼説明順序?(邏輯順序)

④常見的説明方法有幾種?(九種)

3、正音(出示小黑板)

遊弋(yì)諭(yù)告安然無恙(yàng)執迷不悟(wù)

二、整體感知理清思路

1、速讀全文,説文章大意。

請同學們速讀全文,然後要求學生複述全文

明確:在亞洲西部,巴勒斯坦和約旦交界處,有一個“死海”,死海中沒有魚蝦、水草,海邊也寸草不生,可是人到海里卻不會被淹沒,這是由於死海的含鹽量高、鹹度高造成的。死海地處約旦和巴勒斯坦之間南北走向的大裂谷的中段,它的源頭主要是約旦河。河水中含有很多鹽類,再加之河水不斷蒸發,鹽類沉澱下來,最終形成了這個鹹水湖。死海的過去是荒涼的,現在開發利用後的死海有了許多生氣,但是由於蒸發量大於輸入量,死海的將來可能幹涸。

2、根據以上覆述,你知道這篇説明文的對象,特徵是什麼?死海是如何形成的?

明確:死海、死與不死,鹹度高,自然界變化的結果。

3、具體分析,看文章是如何體現以上內容的。

①女生讀第1自然段,看它交代了什麼?這裏的死是什麼意思?

明確:死海的地理位置及死海得名的原因。魚蝦小草木不能活。

②男生讀第2自然段,它又寫了什麼呢?

明確:交代了死海的另一特徵,不死——人不會被淹死。

③齊讀3–4自然段思考第3自然段和第4自然段説明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明確:第3自然段引用傳説説明死海不死,第4自然段説明了死海浮力大的原因。

④默讀5–6自然段回答以下問題

第5段講述的是不是死海的成因?

明確:不是,這只是神話,是人們無法識認死海形成過程的一種猜測。

死海的真正原因是什麼?

明確:是自然界變化的結果,具體來説有3點,首先是深而狹長的大裂谷的

出現,其次是注入了含有很多礦物質的河水,第三是湖水不斷蒸發,

沉積的礦物質越積越多。

4、歸納

全文自始至終圍繞死海的“死”與“不死”展開説明,先説死海的“死”——沒有魚蝦、水草,寸草不生,再説死海的“不死”——人不會被淹死,且能開發利用,出現生機,最後又説到死海的“死”——終將乾涸,重點説“不死”與標題呼應。標題“死海不死”既是文章的內容概括,又是文章的結構線索。

三、重點研讀,分析寫法

1、本文采用了什麼説明順序?

採用了由現象到本質的邏輯順序。

2、本文使用了什麼説明方法。

①舉例子:第1~2自然段的舉例子是説明死海的表面特徵的;第4自然段的舉

例子是説明死海的浮力大的原因;

②列數字:第4自然段所列數字説明死海水中含鹽多、鹹度高,故海水的浮力

大,第6自然段所列數字説明死海的長度、寬度、平均深度;最後

一段所列數字説明了每年海水水面下降的具體數據。

③作比較:這樣海水的密度就大於人體的密度。説明人一到海里就漂起來,沉

不下去。

④引用傳説:第3自然段所引狄杜處決俘虜、屢淹不死的傳説,説明了死海海

水浮力大;第5自然優所引傳説,説明了遠古時候人們對死海成

因的探索。

舉例子、列數字、作比較都能使讀者從科學角度認識死海淹不死人的原因,從而由淺入深地説明了死海不死的本質特徵。

引用傳説不僅增強了説明文的趣味性、生動性,還可以使讀者知道:死海在遠古時代就已經形成了,自古以來人們都在尋求它形成的奧祕,只有到了科學發達的'現代,才有可能得到科學解釋。這樣寫反映了人類對死海這一自然現象從不科學到科學的認識過程,富有浪漫色彩,增加了文章的情趣。

3、分組討論比較下列各組句子,哪個更好,為什麼?

這大概就是死海得名的原因吧。

(1)

這就是死海得名的原因。

傳説大約兩千年前,羅馬統帥狄杜進兵耶路撒冷,攻到死海岸邊……

(2)

傳説兩千年前,羅馬統帥狄杜進兵耶路撒冷撒冷,攻到死海岸邊……

在不久的將來,南部較淺的地方,海水將會消失。

(3)

在將來,南部較淺的地方,海水將會消失。

較深的北部,數百年後也可能幹涸。

(4)

較深的北部,數百年後乾涸。

以上4組句子都是第1個句子好,“大概”、“大約”、“不久”、“也可能”都不能去掉,因為這些表示估計、猜測的詞語,是經過作者仔細考慮選用的。在沒有充分的依據或確鑿的證據之前,只能用這些詞語表示對事物的理解程度,這也是説明文語言準確性的一種表達手段。

4、讀7–8段用一個詞説明死海的過去、現在、將來。

明確:荒涼、生氣、乾涸

四、佈置作業,賞析語段

那麼,死海海水的浮力為什麼這樣大呢?因為海水的鹹度很高。據統計,死海水裏含有多種礦物質:有135。46億噸氯化納(食鹽);有63。7億噸氯化鈣;有20億噸氯化鉀;另外還有溴、鍶等。把各種鹽類加在一起,佔死海全部海水質量的23%~25%。這樣,就使海水的密度大於人體的密度,無怪乎人一至海里就自然漂起來,沉不下去。

1、這段文字的主要內容是。

2、本段首句運用的修辭方法是,其作用是。

3、本段文字可分為三層,第一層至,第二層至,其結構特點是。

4、本段運用的最主要的説明方法是,體現的標誌是。

5、“死海水裏含有許多種礦物質”一句後邊的冒號的作用是。

6、本段的説明順序是邏輯順序,其表現形式是

A、由現象到本質B、由原因到結果

C、由概括到具體D、由主要到次要

附:板書設計

死(無生物

特徵→不死(淹不死)海水鹹度高

神話1

死海神話2:猜測

(對象)成因→

今人解釋:自然界變化的結果

昨天荒涼

變遷→今天生氣

明天干涸

標籤: 死海 不死 教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sheji/pw8zgx.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