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知識文庫 >實用文檔 >

項羽之死教案設計

項羽之死教案設計

項羽之死教案設計

項羽之死教案設計

 項羽之死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梳理知識點、確認重點字詞句;

2、藉助書下註解和工具書解決疑難問題,全面把握課文內容。

一、導入

在《史記》這幅色彩斑斕的歷史畫卷中,西楚霸王項羽是最為悲壯的英雄。和舜一樣是“重瞳子”的項羽“力能扛鼎,才氣過人”卻最終自刎烏江,結束了自己短暫而燦爛的一生,留給人們的是無盡的惆悵和悲涼。今天,我們一同走進《項羽之死》,走進項羽人生的最後階段,走進項羽的內心世界,進一步完善我們對項羽的瞭解,豐富項羽在我們心中的形象。進一步學習如何分析評價歷史人物。

二、教師朗誦全文,學生跟讀。

(有感情地朗誦,營造悲劇氛圍,感染學生,激發學生的學習愛好。)

1、結合書下註解,疏通文意,確定重點詞、句,並加以理解和記憶。

2、設疑、解疑:通過交流、討論,解決心中迷惑。

3、提交問題,師生共同討論解決。

三、學生小組合作,梳理知識點,解決疑難問題。教師補充答疑。

(一)確認課文註解的重點詞句

(二)教師補充講解

1、 項王軍壁垓下:名詞—動詞,駐守

岸土赤而壁立:名詞—狀語,像牆壁一樣

2、於是項王乃慷慨悲歌:情緒激昂。

3、力拔山兮氣蓋世:拔,撼動。蓋,勝過、壓倒、超過。

4、項王泣數行下:眼淚

5、平明(平旦)天亮

6、騎能屬者百餘人耳(定語後置句)

譯:能跟從的騎兵一百多人罷了。

7、地方千里:地/方:土地方圓

8、天之亡我,我何渡為!

“何……為”,固定結構,由副詞“何”與語氣詞“為”構成。用於詢問原因或反詰。

可譯為“為什麼呢”“怎麼呢”等

9、至東城,乃有二十八騎:副詞,僅僅、只

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副詞,竟、卻

卒買魚烹食 吾為若德

卒 魯肅聞劉表卒 若 若能以吳越之眾與中國抗衡

然今卒困於此

五萬兵難卒合

平明,漢軍乃覺之

於是項王乃悲歌慷慨 項王身亦被十餘創

乃 至東城,乃又二十八騎 被 聞妻言,如被冰霜

家祭無忘告乃翁 將軍身被堅執鋭

若事之不濟,此乃天也。 忠而被謗

為諸君潰圍 令騎將灌嬰以五千騎追之

赤泉侯為騎將 以故漢追及之

為 我何渡為 以 乃分其騎以為四隊

與其騎會為三處 漢軍至,無以渡

吾為若德 不忍殺之,以賜公

四、佈置作業:

1、 複習鞏固本課文言基礎知識;

2、 思考:“項羽之死”給我的啟示。

板書:

疏通文意:

詞類活用 古今異義 文言句式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深入閲讀文本,感受項羽的人物形象特點,學會欣賞項羽的人格魅力

一、導入(歷史中的項羽)

項羽(公元前二三二——公元前二0二),名籍,字羽,下相(今江蘇宿遷)人。楚國名將項燕之孫,中國古代的農民起義領袖,著名軍事家,史上最強武將!號西楚霸王。楚亡後,項氏一族慘遭屠殺,他與弟弟項莊隨叔父項梁流亡到吳中(今江蘇蘇州)。年少時項梁曾請人教他書法詩歌,項羽學了沒多久便厭倦了;後項樑又請人教他武藝,沒多久又不學了;項梁大怒!項羽説:“學文不過能記住姓名,學武不過能以一抵百,我要學便學萬人敵!”於是項梁便教授他兵法。但項羽學了一段時間後又不願意學了,項梁只好順着他不再管他。

項羽身高八尺,力能扛鼎,氣壓萬夫,年青時志向便極為遠大。一次秦始皇出巡時,項羽見其車馬儀仗威風凜凜,便脱口而出:“彼可取而代之(我可以取代他)。”後來陳勝、吳廣在大澤鄉揭竿而起,項羽隨項梁在吳中舉兵響應,殺刺秦朝的太守了殷通,而這場戰役項羽獨自斬殺殷通的衞兵近百人,第一次展現了他無雙的武藝!二十四歲的項羽,就這樣被人民起義的急風暴雨推上了歷史舞台。

二、分析人物形象

(一)結合課文情節,分析項羽性格特點:

第一段 垓下之圍【 動作 正面 側面】

主要情節:四面楚歌——慷慨悲歌

動作描寫:驚——起——飲——歌——泣

性格特點:心理脆弱,多愁善感

第一段寫垓下之圍重點寫了“四面楚歌”和“慷慨悲歌”這兩個連續性的事件。 “慷慨悲歌”,慨歎自己時運不利,戀戀不捨的和名騅、虞姬訣別,充滿了悲涼和無奈的情緒。項羽是一個勇猛豪爽的大丈夫,在預料到失敗命運的時刻,唱出柔腸百轉的“垓下歌”,為項羽這個形象增添了一股柔情。 “慷慨悲歌”充分表現出項羽多情善感的性格。男兒有淚不輕彈,項羽這時卻“泣數行下”,渲染出一個末路英雄的悲涼。這位蓋世英雄歌罷淚水漣漣,以至於左右的人都不忍心目睹這樣的場面。 “莫能仰視”則寫盡將士們的不忍之心,也寫盡了霸王的悲慘處境。

第二、三段:東城快戰【直率 粗獷 勇武豪爽 極端地自負 語言】

主要情節:直夜潰圍——紿陷大澤——決意快戰——東城快戰

行動描寫:三次行動

性格特點:勇猛、自負

第二段寫項羽從垓下突圍成功——再次被困東城的過程。這一段前半部分把逃亡路線和軍事力量的變化交代得清清楚楚,戰爭的形勢和項羽的處境一目瞭然。後半部分寫項羽在此絕境中説的一番話。項羽認為“今卒困與此。此天之亡我,非戰之罪也。”滅亡就在面前,他仍舊沒有客觀分析自己用兵的過失,而一味歸咎於天命,這表現了項羽的極端自負。項羽又言“今日固決死,願為諸君快戰”明知必死,沒有退縮,願意痛快的打一場,這反映了他勇猛剛強的大丈夫氣概;“願為諸君快戰”表明了項羽最後的戰鬥並不是為了戰爭的結果,而是為了暢快的、盡情的展現他的勇猛無敵,保一世英名。就像一次落幕前的演出,要以完美作為結束。如果把“快戰”改為“決戰”,就帶有了魚死網破的味道,項羽的快意和滿足感將蕩然無存。

第三段寫項羽的東城潰圍之戰。共寫了項羽的三次行動:

【驍勇善戰 極端地自負 動作 語言 場面 對比】

第一次通過“項王大呼,馳下,皆披靡”來渲染項羽勢不可擋的氣勢,“遂斬漢一將”的“遂”寫出了項羽斬將的輕而易舉。

第二次行動項羽並沒有動手,只用眼神和聲音就嚇退了敵兵,“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馬俱驚,辟易數裏“。孰是追兵,孰是逃將,難以辨別。項羽攝人魂魄的虎虎生威躍然紙上。

第三次行動,項羽斬一都尉,殺數十百人,而“亡其兩騎耳”,通過對比再次渲染項王的勇猛無敵。難怪他充滿自豪的謂其騎曰“何如”,這一問再次表現了他的自負。

1、三次行動:

第一次:項王“大呼”“馳下”“漢軍皆披靡”“遂斬一將”。【渲染了項羽勢不可擋的氣勢。特別

是“遂”寫出了項羽斬將輕而易舉。】

第二次:項羽自己沒有動手,而是用眼神和聲音就嚇退了敵兵。【通過對比,項羽懾人魂魄的虎

虎生威躍然紙上。】

第三次:項羽斬漢一都尉,殺數十百人,而楚軍損只失了兩個騎兵。【“殺數十百人”展現項羽勇

猛少敵,勢不可擋的戰鬥場面,表現出項羽的勇猛善戰。通過這一對比,渲染了項王的

勇猛無敵。】

2、三次行動,從不同的角度表現了項羽如猛虎一般的氣勢和戰鬥力,英武形象栩栩如生。非常

精彩!三次行動之後,有一段項羽與部下的對話,有什麼作用嗎?

説明項羽剛才的勇猛殺敵主要是向部下證明他的失敗是“此天之亡我,非戰之罪也”。

第四段:烏江自刎 【知恥重義 心地仁善 視死如歸的豪俠性格神態、動作、語言、對比】

主要情節:烏江拒渡——贈馬亭長——賜頭故人——自刎而死

語言描寫:天之亡我 無顏見江東父老

性格特點:宿命思想、知恥重義

這一段寫了兩個場面。

第一個場面是烏江拒渡、贈馬亭長。項羽本“欲東渡烏江”但真正來到烏江岸邊,他又否定了自己的決定。項羽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為!且籍與江東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無一人還,縱江東父兄憐而王我,我何面目見之?縱彼不言,籍獨不愧於心乎?”這番話發自肺腑,表現了項羽知恥重義的性格。在生與義,苟活倖存與維護尊嚴之間,從容地做出選擇。那位曾經“泣數行下”的血性男兒,這時反而笑了。“項王笑曰”的笑,不是強自矜持,不是悽然苦笑,而是壯士蔑視死亡,鎮定安詳的笑。項羽和隨從全都下馬步行,衝入重圍,同前來追殺的漢軍短兵相接。這無疑是一場寡不敵眾的戰鬥,也是一場無濟於事的戰鬥。然而,如果因此就放棄戰鬥,舉手投降,那就不是項羽了。項羽是寧肯站着去死,也不會跪下求生的。

第二個場面是賜頭故人、自刎而死。看到了背楚歸漢的故人呂馬童,於是贈頭給他,自刎而死。故人追之、認之,必欲殺之以邀功取賞;項羽卻慷慨賜頭,“吾為若德”;螻蟻之微,泰山之高,兩兩對比,何等鮮明!可以看出項羽的高貴感和英雄氣質,這個情節表現了項羽視死如歸的'豪俠性格。

(二)課文探究

1、文本閲讀--分組討論3個問題:

(1)項羽曾經在彭城之戰中以3萬人馬戰勝過劉邦的53萬大軍,打了個以少勝多的漂亮仗,“垓

下之圍”時,漢軍共50多萬人馬追擊項羽,但項羽此時還有10萬人馬。可見,項羽他還是

有機會轉敗為勝的,但為什麼他最終會兵敗垓下呢?

(2)在第二、三段“東城快戰”中能否找到項羽失敗的原因所在?

不能。 沒有客觀的分析用兵的過失,而是一味的歸咎天命,表現了項羽極端地自負。

(3)當兵敗垓下的項羽逃至烏江邊時,烏江亭長有船渡他過江,這可以説是他再次起死回生的

機會。然而,項羽為什麼最終選擇了烏江自刎?

亭長的話使項羽心中產生深深的“無顏見江東父兄”的羞愧之意,所以決定不渡烏江。

(三)結合《史記?項羽本紀》的有關情節分析項羽性格特點:

鉅鹿之戰,破釜沉舟 驍勇善戰,軍事天才

坑秦卒,屠咸陽,燒阿房宮 好勇鬥狠,大失民心

出賣曹無傷 衝動輕信,沽名釣譽

疑范增,走韓信、陳平、英布 多疑好忌,剛愎自用

重用項伯 任人唯親,是非不分

三、小結

劉熙載《藝概》雲:“太史公文,精神氣血,無所不具。”這篇文章就刻畫了項羽的“精神氣血”:有訣別美人名騅的多情善感,有感天怨時時的自負自歎,有東城快戰的勇猛剛強,有烏江拒渡的知恥重義,有贈馬賜頭的豪俠意氣。此文刻畫出了很多生動傳神的細節,項羽訣別美人名騅時的淚水,陷入絕境的宣言,東城突圍的聲威,烏江拒渡的笑談,自刎之前的回顧,都令人難以忘懷。整篇文字讀來蕩氣迴腸,令人不免對這段傳奇的歷史感慨萬千,對項羽這個悲劇英雄悲之歎之,愛之憐之。

板書:

故事 人物形象 語言 寫法

垓下之圍 多愁善感 驚、起、飲、歌、泣 動作、語言、映襯

東城快戰 勇猛、自負 天之亡我,非戰之罪!“遂” 動作、語言、場面

烏江自刎 知恥重義 笑答、“吾為若德”“遂自刎” 神態、動作、語言、對比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zhishiwenku/shiyongwendang/yd7zr3.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