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設計 >

小學數學《表內除法》教學設計(精選8篇)

小學數學《表內除法》教學設計(精選8篇)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常常需要準備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實現教學目標的計劃性和決策性活動。那麼寫教學設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學數學《表內除法》教學設計,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學數學《表內除法》教學設計(精選8篇)

小學數學《表內除法》教學設計 篇1

教學目標:

1、通過整理和複習,進一步體驗除法運算與生活的密切聯繫。

2、促使學生加深對除法含義的認識。

3、鞏固用2~6的乘法口訣求商。

4、鞏固用乘、除法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重點:

讓學生對自己在本階段所學的知識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及情感等方面進行歸納總結與反思。

教學難點:

培養學生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揭示課題

1、請小朋友回憶一下本單元我們學習了有關什麼的知識?這節課我們就對這部分知識進行整理和複習。

2、板書課題:整理和複習

二、探索學習

1、單元知識整理。

(1)、通過這些新朋友,我們又學到了什麼新知識呢?

(2)、學生回憶在“表內除法”這一單元中結識了哪些新朋友。思考並回答問題。

2、單元複習。

(1)、複習除法的意義。

出示第一題主題圖:比較算式,説明乘法與除法的關係。

指名回答,教師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進行小結、板書。

(2)、複習除法計算。

比一比看誰算得又對又快;説一説你是根據什麼進行口算的。

總結:我們可以用乘法口訣來求商,這樣可以算得又對又快。

(3)、複習除法應用題。

每組學生拿出8根小棒,平均分一分後再互相説説自己是怎麼分的。

誰能把你的分法和算式説給大家聽一聽。

引導學生觀察這幾種分法和算式,你有什麼發現?學生在組內交流分的過程和除法算式。

(4)、小結:這幾種分法都是平均分,都用除法計算。

三、拓展應用

1、引導學生完成P27第1題。

(1)、學生獨立完成,教師巡視。個別指導。

(2)、彙報交流,説説是怎樣想的。

2、引導學生完成第2題。

先獨立完成後彙報交流,訂正。

3、引導學生完成第3、4題。

(1)、在小組中提出問題進行解答。

(2)、全班交流彙報,評價。

四.堂上練習:

1.口算:

24÷6= 8×4= 12÷4=

8×9= 20÷5= 16÷4=

36÷6=4×4= 6×4=

9÷9= 9×9= 18÷3=

2.在()裏填上“>”、“<”或“=”。

5()20÷530÷6()6

40()6×512÷3()5

6()36÷620()6×5

3.看圖寫出兩道乘法算式和兩道除法算式。

★★★★★★★★

★★★★

()×()=()想:乘法口決:_____________積是:________。

()×()=()想:乘法口訣:_____________積是:________。

()÷()=()想:乘法口訣:_____________積是:________。

()÷()=()想:乘法口訣:_____________積是:________。

4.列式計算:

(1)24裏面有幾個4?

(2)被除數是15,除數是3,商是多少?

五、課堂總結。

今天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

小學數學《表內除法》教學設計 篇2

教學內容:

解決問題

教材第42頁內容

教法設計:自主學習,探究,小組合作

教具準備:小黑板等

學習目標:

通過解決具體問題的過程,進一步體會乘除法的意義,並感受數量關係中藴含的數學規律。

學習過程:

一、情景導入

板書課題:解決問題

二、出示目標:通過解決具體問題的過程,進一步體會乘除法的意義,並感受數量關係中藴含的數學規律。

三、自學指導:

打開數學課本42頁,看圖,看文字並思考:

1、從圖中你獲得了哪些信息

2、要求56元可以買幾個地球儀,還需要知道什麼條件?

3、怎樣列式解答呢?

4、為什麼用除法?

5、解答正確嗎?

(5分鐘後進行檢查自學效果)

四、先學

1.學生在老師指導下看書自學,老師巡視。

2、檢查自學情況

同學們學習的很認真,下面比一比誰能做對檢測題。

檢測環節:

出示主題圖

提問:(1)找學生回答自學指導中的問題。

(要求聲音響亮,其餘學生認真聽,發現錯誤舉手更正。)

(2)2名學生板演,完成P42頁“想一想”指名學生板演。

(3)2名同學板演43頁練習九第1題

(要求:字體工整,板演的同學把字寫得大一些,下面的學生坐姿端正。)

五、後教

1、請學生上台更正,並指出對錯。

2、合作提升

討論:你還能提出什麼數學問題?並説一説自己的解題方法.

六、課堂小結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麼?你們有什麼收穫?找學生説一説。

七、當堂訓練

必做題:1、÷=÷=

表示把()平均分成()份,表示()裏面有()

每份是()。個()。

2、63÷7=56÷8=72÷9=

口訣:口訣:口訣:

2、一根28米

長的繩子,每7米截成一段,可以分成幾段?

3、一本書玲玲看了8天,共看了72頁,平均每天看了多少頁?

選做題:小明和8個同學去公園玩,買門票花了72元,一張門票多少元?

八、抽查清

完成課本P43頁第4題。

九、作業佈置

必做題:課本練習九第6、8、9題。

選做題:課本練習九第5、7題。

十、板書設計:

解決問題

56÷8=7(個)

口答:56元可以買7個地球儀。

小學數學《表內除法》教學設計 篇3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操作活動,引導學生在具體情境中感受“平均分”,在分東西的實踐活動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理解“平均分”的含義。

2.讓學生經歷“平均分”的過程,在具體情境與實踐活動中明確“平均分”的含義,掌握“平均分”物品的幾種不同方法。

3.通過學生具體操作平均分,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與實踐能力。通過教學向學生滲透人人平等的思想。

教學重點:

經歷“平均分”的過程,感知“平均分”的概念,掌握“平均分”物品的幾種不同方法。

教學難點:

明確“平均分”的含義,初步形成“平均分”的表象,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教具、學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6個圓片、18根小棒、10個小正方體等。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認識平均分

1.師:同學們知道現在是什麼季節嗎?(春天)春天到了,柳樹醒了,各種鮮花盛開,在這樣的好天氣裏,光明小學二(1)班的同學準備去參觀科技園。我們一起去看看他們都準備了哪些物品。(課件出示主題圖),你看了這幅圖,你想説什麼?

讓學生自由説一説。

2.這些小朋友在分糖果的時候出現了一點小麻煩,我們來幫幫他們可以嗎?(課件出示分糖果要求),“把6塊糖果分成3份,分一分”。讓學生拿出學具6個圓片代替糖果動手分一分,分完以後小組內交流分的方法,看哪個小組的分法多。

學生活動教師巡視。活動後全班交流分的方法。(小組成員上展台前演示本組分的方法)

生①:1/5生②:2/4生③:3/3

3.我們去看看光明小學二(1)班的小朋友是怎麼分的?我們的分法和他們分法一樣?(課件出示教材第8頁分糖果圖)這三種分法,你喜歡哪種分法?為什麼?

學生自由説,引發對“平均分”的關注。

4.師:像這樣每份分得同樣多,叫做平均分。(板書課題)

5.完成“做一做”第1題。哪些分法是平均分?在括號裏畫“√”。

學生獨立在書上完成,彙報時要求學生要説清楚為什麼是或不是平均分。

6.練習:“做一做”第2題。一共有()片楓葉,每()片一份,平均分成了()份。

師:一共有幾片楓葉?你是怎麼知道的?(學生可能1個1個地數,可能3個3個地數,也可能用乘法口訣四四十六得到結果。)是平均分嗎?每幾個一份?平均分成了幾份?(讓學生走上講台指着屏幕説,弄清楚“平均分”“每份”“幾份”的概念。)

二、自主探索,辨析平均分

1.談話引出例2。

師:我們剛剛幫助二(1)班的同學把6塊糖果平均分成了3份,每份分得了2塊。他們還準備把18個橘子平均分成6份,每份能分到幾個呢?請同學們用小棒代替橘子幫他們分一分?

用小棒代表橘子,小組討論,分一分。

(1)討論分配方案。突出分橘子時“應該每份同樣多”。

(2)學生動手實踐,分一分。(老師巡視參與活動)

(3)小組選代表到台前展示分橘子的方法。

(4)教師用課件一一演示三種分橘子的方法。強調三種分法不同,但結果是一樣的。

2.鞏固“平均分”的方法。

(1)完成教材第9頁的“做一做”。

①讀題、明確題意,指名學生説説“平均分成2份”是什麼意思?(把10盒酸奶分成份,每份的酸奶盒數同樣多)

②操作:用10個正方體代替酸奶,動手分一分。教師注意巡視並參與學生活動,鼓勵學生用不同的方法進行平均分。

③同桌互相交流,邊操作邊口頭表述:把10盒酸奶平均分,分成2份,每份有5盒酸奶。

④指定某位學生到展台前彙報分酸奶的方法。

⑤教師用課件驗證平均分的結果。

(2)同學們分得真好,你們能像這樣,把剛才分食品的過程説一説嗎?教師先説一個例子,然後指定學生説。(如:把18個橘子平均分分成6份,每份有3個;把6顆糖果平均分成3份,每份有2顆……)

三、運用拓展,理解平均分

1.完成教材11頁練習二第一題。

(1)學生獨立完成。

(2)同桌交流做法和想法。(説清楚為什麼選擇這個答案?)

(3)全班彙報交流,重點甄別第2和第3種分法,同樣是“平均分”,為什麼第3種分法不對,引導學生區分“每份”“幾份”的概念。(第1種分法,突出是4份,但沒有平均分;第3題是平均分,但只是分給2個小朋友——份數、每份沒分清)。

2.練習二第2題。

(1)明確題目要求。

(2)獨立畫在書上,集體訂正。

(3)課件演示驗證。

3.練習二第3題。

(1)學生自己讀題,自己動手分一分,填一填。

(2)集體訂正時説説分的過程和結果。

(3)課件演示驗證。

4.聯繫生活實際:列舉生活中哪些方面用到平均分的知識。

四、歸納總結,回味平均分

學生談談本節課的收穫,平均分時要注意什麼?

小學數學《表內除法》教學設計 篇4

內容解析:

本節課的內容是人教版二年級下冊第二單元課本P23頁例3。本節課是學生在學習並掌握了除法的初步認識和用2~6的乘法口訣求商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教材通過對比的方式使學生加深對除法含義的認識,學生可以通過畫圖、語言敍述等不同方式表徵問題結構,重點是突出數量關係的分析和把握,學生在理解題意的基礎上,根據運算的意義選擇算法,又可以使學生在實際應用中進一步領會除法運算的含義。通過解答後的回顧與反思,滲透用乘法檢驗除法的方法,並通過比較,讓學生體會用除法解答的兩種情況的問題本質是相同的,都是平均分,進而加深學生對除法含義的理解。教學中提供豐富的、現實的、具有探索性的學習活動,讓學生感知生活與數學的緊密聯繫,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逐步發展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和創新意識,為用乘除兩步運算解決問題做好鋪墊。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經歷用所學的除法知識解決有關平均分的實際問題。

2.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進一步感受平均分的兩種分法,感受出發在生活中的作用。

3.養成仔細觀察、認真思考的好習慣。

教學重點:能用除法知識解決與“平均分”有關的簡單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明確平均分的兩種分法的聯繫與區別。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12個小圓片

教學問題診斷:

圖示理解是解決問題的'重要策略。將抽象的文字用直觀的圖示表示出來,是對一類數學問題的提煉和概括,既能反映出學生對問題的理解情況,也便於學生清楚地看出條件與條件之間、條件與問題之間的關係,並通過對數量關係的分析獲得解決問題的方法。

本節課,學生能夠依靠以前學過的有關除法的知識正確列出除法算式,但是學生對“為什麼這樣列算式”可能不是真正理解,尤其讓學生用畫圖的方式表示題目的含義,再根據圖來列算式有一定的難度。有些學生雖然正確列出算式,畫的圖可能與題意不符,有些同學可能對於自己畫的圖和列的算式之間沒有建立起聯繫。也就是學生對於題目所表達的含義在理解上是有偏差的。

想到這種情況,我在上課開始,讓學生先用小圓片動手擺一擺,通過動手擺讓學生理解題目的含義並進一步理解除法的含義,讓學生在頭腦中建立起圖形與算式之間的聯繫,為下面嘗試畫圖列式打下基礎。

教學過程:

一、複習舊知,導入新課

1.我來分一分。

(1)把12塊糖,平均分成3份,每份幾塊?

學生動手操作(用小圓片代替糖)

師:怎樣列式?(12÷3=4)

師:為什麼要用除法計算?(這是把12平均分成了3份,求一份是多少?所以用除法計算。)

(2)把12塊糖,每份分4塊,可以分幾份?

學生動手操作。(用小圓片代替糖)

師:怎樣列算式?(12÷4=3)

師:為什麼要用除法計算?(這是求12裏有幾個4?所以用除法計算。)

2.看圖説話列式。

算式:□○□=□

引導學生表述圖意:8個,每2個一份,可分成幾份?

引導學生表述圖意:8個,每2個一份,可分成幾份?

算式:□○□=□

【設計意圖:讓學生動手分一分、説一説,使學生建立起動作表徵,在圖形表徵、動作表徵、語言表徵中讓學生進一步理解除法的兩種意義。同時,在學生頭腦中建立起圖與題之間的聯繫,為下面的比較學習做好鋪墊。】

3.揭題:我們已經知道“把一個數平均分成幾份,求每份是幾”和“求一個數裏有幾個幾”都是用除法計算,這節課我們利用這些知識來解決問題(板書:解決問題)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教學例3左圖

(1)讀題,找出數學信息(師:你知道了什麼?)

根據學生回答板書。

所求問題是什麼?(生:每個紙盒放幾隻?)板書:每個紙盒放幾隻?

師:你怎樣來解決?請你來畫一畫圖。

(2)畫圖理解題意。

學生畫圖理解題意(教師對畫圖有困難學生進行指導)

小組交流所畫的圖,理解題意。

請學生代表彙報:

從圖中可知:將15只蠶寶寶平均放在3個紙盒裏,求每個紙盒放幾隻,就是將15平均分成3分,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計算

(3)在課件中出示示意圖,教師在黑板上畫出線段圖。

請學生結合圖再説一説。

(4)列式解題。

師:你能列式解答嗎?

生:15÷3=5(只)。

師:為什麼要用除法計算?

師:請你説一説15、3、5分別指什麼?(多請幾個學生回答)

15÷3=5這個算式表示什麼意思?(多請幾個學生回答)

(5)驗證計算結果的正確性。

師:我們的解答正確嗎?

請學生畫一畫進行驗證。

請學生回答,進行集體交流驗證(課件顯示驗證過程)。

“每盒放5只,3盒一共15只,上面的計算結果正確”。

2.教學例3右圖

(1)讀題,找出數學信息,(師:你知道了什麼?)

根據學生回答板書。

師:所求問題是什麼?(要用幾個紙盒?)板書:要用幾個紙盒?

(2)畫圖理解題意。

師:你怎樣來解決?請你來畫一畫圖。

學生畫圖理解題意。

小組交流所畫的圖,理解題意。

請學生代表彙報:

從圖中可知:求要用幾個紙盒,就是求15裏面有幾個5,用除法計算。

(3)課件出示示意圖,教師在黑板上畫出線段圖。

請學生結合圖再説一説。

(4)列式解題。

15÷5=3(個)。

師:為什麼要用除法計算?

師:請你説一説15、5、3分別指什麼?(多請幾個學生回答)

15÷5=3這個算式表示什麼意思?(多請幾個學生回答)

(5)驗證計算結果的正確性。

請學生畫一畫。

師:我們解答的正確嗎?

請學生畫一畫進行驗證。

請學生回答,進行集體交流驗證(課件顯示驗證過程)。

“3個紙盒,每個紙盒裏放5只,一共15只,同問題中蠶寶寶的總只數相等,計算正確”。

完全放手,由學生來尋找信息,找出已知條件和問題,通過畫圖、交流、進行思路分析,學生在動作、圖形、語言表徵之間建立起聯繫,從而進一步理解除法的兩種不同的意義。學生之間通過質疑、補充、訂正進行學習互動,這充分體現了學生是學習的主人。

3.比較兩題的異同(體會內在聯繫,理解數量關係)。

師:請同學們觀察這兩道題有什麼異同?

小組討論。

請小組彙報:

學生互相交流、補充訂正、完善答案。

師生小結:

(1)不同點:

左圖已知總只數與盒數,求每盒的只數。

右圖已知總只數與每盒的只數,求盒數。

(2)相同點:

①是求平均分,都用除法計算。

②計算商時都用到乘法口訣“三五十五”。

師生歸納總結解決平均分的問題的方法:總數÷每份數=份數;總數÷份數=每份數。

【設計意圖:分析兩種類型的除法問題之後,學生已經對這兩種不同的除法意義有了進一步的認識。通過對比、歸納、總結,有助於學生對本節課重難點進行理解。】

三、鞏固練習,深化理解

1.練習五第1題。

學生讀題獨立完成後請學生説一説是如何解決問題的。

2.練習五第2題。

學生讀題,獨立解答,請學生進行講解自己是怎樣解答的?

【設計意圖:第1、2題是將平均分的兩種情況的實際問題進行對比編排,第1題,給學生提供了示意圖,讓學生藉助圖形進行思考,使學生進一步體會兩種情況的聯繫與區別。第2題,完全是文字題,要求學生讀題,從語言文字上進行分析,能説明選擇算法的依據,提高解決除法問題的能力。】

3.練習五第8題。

(1)學生獨立完成,請學生列式解答。

(2)請學生説出這3道題的聯繫與區別。

【設計意圖:本道題是採用圖文結合的形式將一個乘法問題和兩個除法問題對比編排,讓學生在具體的問題情境中,體會每份數、份數和總數三個數量之間的關係,明確:知道其中兩個量,能求出第三個量。】

4.出示圖(見課件)。

請學生觀察,提出用除法計算的數學問題。

【設計意圖:本題作為一道開放的題,目的是培養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鞏固對本節課知識點的理解掌握。】

四、總結評價,談談收穫

請學生談一談這節課的收穫。

小學數學《表內除法》教學設計 篇5

教學目標:

1、進一步體驗除法算式與生活實際的密切練習。

2、通過開展多種形式的分一分活動,讓學生進一步體會除法的意義。

3、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初步的抽象能力,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

查漏補缺,反饋出現的問題,進一步理解掌握除法的意義,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難點:

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初步的抽象能力,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教學準備:

圖片、題卡或課件等。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1、談話:數學源於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讓我們從身邊找一找數學,用我們學過的知識解決一些實際問題吧!想想生活中哪些地方有數學,能否舉出例子來?

2、學生舉例。

3、自己能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嗎?

【設計意圖】:

引導學生從身邊去發現除法問題,激發學習興趣。

二、展開學習

1、引導學生完成第22頁練習四第10題。

(1)、請學生仔細觀察圖,瞭解到哪些信息?説給同桌聽一聽。

(2)、要求學生獨立完成。

(3)、指名回答,教師板書算式。説説算式表示的意思。

2、引導學生完成練習四第8題。

(1)、教師巡視

(2)、學生交流彙報算式的意義。

【設計意圖】:

通過讓學生看圖,進一步理解圖意,正確寫出除法算式,重點區別兩種不同的分法和得數後面單位名稱的寫法。

三、拓展應用,加深理解

1、引導學生完成練習四第9題。

(1)、學生獨立完成,教師巡視。

(2)、指名彙報是怎樣計算的?

2、引導學生完成練習四的思考題。

(1)、同桌互相説一説自己的想法,算式的意義。

(2)、全班交流彙報。

3、引導學生完成練習四第7題。

要求學生仔細觀察,獨立思考完成。

【設計意圖】:

讓學生用圈一圈物品的方法進行平均分。分後填寫算式。讓學生在獨立寫除法算式中熟悉除法算式的讀法、及算式各部分的名稱,加深對除法意義的認識。

四、課堂總結。

今天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

小學數學《表內除法》教學設計 篇6

教學目標:

1、讓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體會除法運算的含義 ,用2-6的乘法口訣求商的方法及解決問題。

2、會讀、寫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稱

3、培養學生認真觀察、獨立思考等良好的學習習慣

教學重難點:用2-6的乘法口訣求商的方法及解決問題。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引入談話

1、口算練習(開火車)

2、師:同學們,想一想,我們前幾天學過了哪些數學知識?

這節課我們就一起對錶內除法這部分知識進行整理和複習。(板書課題)

二、合作交流,探求新知

(一)用2-6的乘法口訣求商

師出示一道乘法算式:12÷3=

提問:看到這道算式你想到了什麼?

追問:為什麼12÷3=4,你怎麼知道的?(引出乘法口訣。)

1、小組比賽背乘法口訣。

2、同桌互考口訣,補充口訣。

3、根據口訣寫一道乘法算式和兩道除法算式。

追問:任何一句口訣都能寫出兩道除法算式對嗎?

引出特殊乘法口訣,並引導學生按順序彙報特殊乘法口訣。如:二二得四、三三得九、四四十六……

(二)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稱

師:看到12÷3=4這道算式你還想到了什麼?

引出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稱。(被除數、除數、商)

(三)除法運算的含義及解決問題

看算式12÷3=4,利用學具擺一擺,你發現了什麼?

擺學具的形式:

1、自己先擺一擺

2、同桌合作擺

3、指名板演

引出除法運算的含義

練習題

1、看圖列算式

説一説是怎麼想到?怎麼算的?

2、解決問題

想一想,為什麼這樣做?

三、回顧全課,總結提高

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

小學數學《表內除法》教學設計 篇7

教學目標

1、根據除法的意義,初步理解單價、數量、總價之間的數量關係,靈活運用有關除法知識解決實際生活中的簡單的問題。

2、通過獨立探索,小組合作的方式學習,進一步加強對運用口訣計算除法的掌握。

3、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引導學生獲得有價值的信息,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4、培養學生勇於表達自己的想法,認真傾聽他們的意見,在問題的處理中,體驗成功,培養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

運用表內除法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做到學與用的有效結合。

教學難點

獲取有價值的信息解決問題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複習舊知

同學們,上課之前,老師想先介紹一個新朋友給大家認識,這個小朋友叫小聰,這個小朋友很聰明,也很好學,他希望和大家一起學習,希望你們能喜歡他!

他想先考考大家,看他帶來的兩個問題:

1、12裏面有幾個6?

2、把20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多少?

(要求學生將算式和得數寫在答題紙上,點名學生回答,説説這兩個小題有什麼不同,有什麼相同)

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進行總結:1題是求一個數裏有幾個另一個數。2題是把一些東西平均分成幾份,求一份是多少。這兩個題都是用除法計算。

這兩個小題都是用除法進行計算,這節課我們就用除法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二、情景引入,明確問題

小聰覺得大家都特別聰明,所以想買一些玩具獎勵大家,但是在買玩具的時候遇到了一些問題,聰明的你們能幫他解決嗎?

(教師展示42頁的主題圖)

師:同學們,仔細觀察圖片,你們知道了什麼?

預設:看到了有娃娃6元,地球儀8元,皮球9元。

圖片裏提出一個什麼問題?

預設:56元可以買幾個地球儀。

師:要解決這個問題,我們需要知道什麼呢?

預設:需要知道一個地球儀是8元。

三、合作探索,解決問題

師:你用什麼辦法解決這個問題?你為什麼用這個辦法呢?小組討論。

(學生進行分組討論)

小組彙報,預設:用除法,因為是56裏有幾個8,所以用除法。

師:怎樣列式呢?

56÷8(教師板書)

師:我們想哪句口訣,得數是多少,單位名稱是什麼?

預設:想七八五十六,所以得數是7,單位名稱是個(教師板書)

大家看到這是用除法解決實際生活中關於買東西的問題,在這裏,老師要告訴大家一個新的知識,這裏面,56元是我們用的總的錢數,8元是一個地球儀的價錢,我們給他的名字是單個的價錢,而我們計算得到的7是個數,叫做數量,誰能根據算式,説説這三個名稱之間的關係?

預設:總的價錢÷單個的價錢=數量

師:到了這裏,這道題並沒有結束,還記的老師總説做完題以後要幹什麼嗎?

預設:檢查

師:我們一般用乘法檢驗除法。

師,在圖片中我們還有個地方不知道,你發現了嗎?

預設:小汽車的價錢還不知道。

現在我們就來解決這個問題。

想一想,如果24元能買6輛小汽車,那麼一輛多少錢呢?

自己思考,在答題紙上寫出你的辦法。

點名同學説説自己的想法:預設:把24平均分成6份,求一份是多少,用除法24÷6=4(元)(教師板書)

師,在這個問題中,你能找到總的價錢,單個的價錢和數量嗎?

預設:24是總的價錢,6輛是數量,4元是單個的價錢。

師:誰來根據算式説説這三個名稱之間的其他關係?

預設:總的價錢÷數量=單個的價錢

師:你算的對嗎?怎樣檢驗?

四、當堂訓練,強化訓練

小聰已經學會了,你們學會了嗎?

1、學校買來12本課外書,(1)平均分給6人,每人幾本?(2)每人4本,可以分給幾個人?

(這道題考察學生對於除法意義的更深一步的理解,要求有對比,會檢驗)

2、

(1)買6副手套,一共需要多少錢?

(2)用36元錢可以買幾個茶杯?

(3)42元買了7頂帽子,一頂帽子多少元?

(其中2、3兩個小題有對比,可以用兩種想法解決,一個是除法的意義,一個是總價,數量,單價之間的關係)

師:這道題還有一個第4小題:你還能提出其他問題並解答嗎?

第4小題讓學生們同桌討論,一問一答。點名3到5組回答

師。

師:你們想了這麼多問題,老師這裏也有一個,看看你們可以回答嗎?

(5)買3副手套的錢可以買幾頂帽子?

我們做了這麼多的解決問題,你發現了嗎,都是我們列式來解決,現在我這裏有幾個算式,你能根據實際情況説幾個題嗎?5×3=15和36÷9=4

五、課堂總結,知識提升

這節課結束了,你們都學會了什麼?

作業:練習九第2題和第3題

同學們,我們在這節課裏提出了許多數學問題,也解決了這些問題,説明數學就在我們身邊,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教學板書

解決問題

56÷8=7(個) 24÷6=4(元)

謝謝大家!

教學反思

這節課是用除法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使學生進一步的理解和掌握應用除法的意義,同時還簡單的介紹了總價,單價和數量之間的關係,這個不對學生做要求,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靈活運用,最後的兩個小練習題也充分的鞏固了學生的知識。不足之處還是學生實踐少,對生活中的數學不是太敏感,還需要加強生活觀察和實踐。總的來説,全班同學對這節課的收穫還是讓人滿意的,都能積極的參與到課堂的學習和討論中,但仍需課後的練習。

小學數學《表內除法》教學設計 篇8

教學內容:

教材55頁例3

目的要求:

使學生理解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的意義,掌握這種問題的數量關係,懂得除法計算的道理,會解答這類問題。

教學重點:

掌握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的問題的數量關係。

教學難點:

會解答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的問題。

教學過程:

一、複習

1、口算:15裏有幾個3?14是7的幾倍?

15是3的幾倍?14裏面有幾個7?

2、有12個蘋果,每盤放4個,可以放幾盤?

學生列式解答後,請學生回答算式表示什麼意思?

二、新授

(一)教學例3

1、出示主題圖,圖上有多少人在唱歌?多少人跳舞?你能提出什麼問題?

板書:有35人唱歌,7人跳舞,唱歌的是跳舞的幾倍?

2、讀題,分析,題目告訴我們哪些條件,問題問什麼?誰和誰比?要解答這個問題一定要找出哪兩個條件才能計算?

3、説明:我們把35位唱歌的人一份一份的分開,把幾人當作一份呢?也就是説,是把什麼數作為標準呢?唱歌的和跳舞的比,唱歌的人數是跳舞的幾倍,這是把什麼數作為標準?列式時,7人作什麼數?

板書:35÷7=5

(二)完成“做一做”

1、讀題,先讓學生把題意理解清楚,給世紀末條件?求什麼問題?

2、引導分析:要求“踢球的人數是跑步的幾倍”用什麼方法計算,為什麼?

3、學生獨立列式解答。

4、討論,你還能提出什麼問題?

三、鞏固練習:練習十二

四、總結

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要用除法來計算。

板書設計

例3唱歌的有35人,跳舞的有7人,唱歌的人數是跳舞的幾倍?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sheji/pkpgx0.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