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設計 >

《翠鳥》的課堂教學設計

《翠鳥》的課堂教學設計

篇一:語文S版小學三年級語文下冊《翠鳥》教案與教學設計

《翠鳥》的課堂教學設計

設計思路:

現代心理學研究表明:任何學習都是學習者自主構建的過程。為此, 本課教學設計努力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引導學生從語言入手,經 過還原、再現,在理解、內化語言的同時,想象得到開發,思維得到發 展,語文心智得到豐盈。架設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平台,採用“悟 讀組合式”的方法組織教學。在教學過程中,注重教給學生抓住重點詞 句品讀、聯繫生動、形象的畫面及上下文來理解課文的方法,注重培養 學生自讀勾畫的良好的學習習慣,注重培育學生關愛鳥類,愛護生靈的 情感。

教學目標:

1. 學會本課生字新詞,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2. 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瞭解翠鳥的外形特點和生活習性,體會作者對翠鳥的喜愛之情,從而懂得動物是人類的朋友,養成自覺地保 護它們的習慣。

3. 學習按一定順序抓住事物特點觀察的方法,體會比喻、擬人的表達作用。

重難點分析:

教學重點:

指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瞭解翠鳥的外形特點和活動特點。

教學難點:

深入理解課文內容,懂得動物是人類的朋友,要在日常生活中自覺地保 護動物,養成愛護動物的習慣;習得觀察描述小動物外形特點的方法。

課前準備:

1. 詞語卡片。

2. 課件。 教學過程:

篇二:S版三年級語文下冊翠鳥 案例分析

課堂教學中體現實效性,主要目的是為了每一個學生的發展。在課堂教學中,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有濃厚的興趣,主動、自覺地進行學習內容的探索。這也是人教社教材在教學方法上所提倡的。人教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下冊《翠鳥》課堂教學中,課前我要求學生把課文讀熟,字音讀準。受獨特地域氣候條件所限,這裏的學生沒有蒐集資料的條件,所以對於翠鳥的瞭解也只是從書中所得的。因此在課上我要針對農牧區孩子的知識量進行教學,並抓住時機引導學生感悟課文的中心思想。

【學習目標】

讓學生感受、體驗作者是怎樣抓住事物的 特點來進行描寫的;讓學生體會文中的關鍵詞在表達情意上的作用;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試着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培養學生愛護鳥類的意識,進行環保教育。

【學習重點】

認識翠鳥外形的特點;學習翠鳥抓魚時的動作特點。

【學習難點】

體會翠鳥的外形的特點與捕魚本領之間的關係。透過具體的語言感受作者對鳥的喜愛之情。

【課前準備】

主要是學生要蒐集有關翠鳥的文字材料,瞭解翠鳥的有關知識讀熟課文。教師準備翠鳥的課件。

【教學案例分析一】

在導入新課時,我進行了這樣的談話:通過你們的自學,文中的翠鳥給你留下了什麼印象?這一設計是讓學生對課文進行回顧,用自己的語言或書中的句子概括出課文主要描寫了翠鳥的哪些內容。設計還有一個目的,對課文進行回顧可以讓學生加深對課文的整體感知,訓練學生的概括能力。學生從而也調整了自己的學習狀態,穩定了情緒,使注意力更快的進入到課堂教學中,為後面的課堂教學做好鋪墊。

【教學案例分析二】

在聽了學生的發言後,教師進行小結:哦!原來翠鳥給同學們留下了美麗的印象,老師也有同感,現在老師也給你們帶來了一隻翠鳥,你們請看。出示課件:是一隻沒有任何顏色的翠鳥,之後問學生:這隻翠鳥漂亮嗎?(學生回答:不漂亮……)為什麼不漂亮? (學生回答: 沒有色彩) 教師小結:書上是怎樣描寫翠鳥的顏色的?請同學們自己默讀課文的第一自然段,邊讀邊畫出有關的句子。並且提出了自學的要求:表示部位的詞語用括號括出來;在表示顏色的詞下面畫一個三角符號。一會兒請你們為這隻翠鳥穿上漂亮的外衣。學生在明確學習要求後,進行了自學過程。出示這個課件的目的是讓學生對理解“鮮豔”一詞,除了從直觀上感受到的,還必須讓學生不脱離開課文,從文章中找出答案。在學生自學前要教給他們閲讀的方法,重點的詞用不同的符號標出,這是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在今後的學習中學會運用所教的方法學習分析課文。學生找出書中的句子後,進行朗讀的訓練,讀出翠鳥羽毛鮮豔的語氣,在必要時教師要進行範讀。學生了解到翠鳥的顏色鮮豔后。

教師再出示一個課件,是一隻顏色鮮豔的翠鳥,讓學生感受到翠鳥的美麗,然後在讀一讀句子,加深印象。讀後再教給學生寫作的方法。設計目的是:教學中不要忽視書中小泡泡的作用,它提示學生學習方法,那就是抓住重點詞理解意思。在理解重點詞的意思後,再反覆的讀書,讀後出示上好顏色的翠鳥的圖片,學生看到鮮豔的顏色,更激發了他們讀書的積極性,讓學生在美的感染下讀書,就更能讀出喜愛翠鳥的情感,對學生無疑是一種美的薰陶。指導學生再讀書後,能初步總結出作者是按先總説翠鳥的顏色非常鮮豔,再分説的方法寫的'。在分着寫翠鳥顏色的時候,作者寫到了翠鳥頭部、背部、腹部的顏色。使我們看後很清楚翠鳥的顏色到底是什麼,就好象這隻顏色鮮豔的翠鳥就展現在我們的眼前一樣。所以要告訴學生在寫一種小動物時,也要學習作者這種按順序描寫的方法。在教學過程中有意識的滲透寫作方法。

【教學案例分析三】

在講完翠鳥捕魚動作敏捷後,我是這樣進行小結的:你們都體會到了翠鳥捕魚的速度快,動作敏捷,現在我有個問題想問問同學們,你們知道,翠鳥捕魚的本領與它的外型有什麼關係嗎?在學生各抒己見後,學生有的説到了翠鳥的眼睛,有的説到了翠鳥的體型。在肯定了學生的發言後,我歸納總結:翠鳥透亮靈活的眼睛,為它提供了最佳的視力,使它能清楚的看到水中的小魚;又尖又長的嘴成為了最好的捕魚工具。在課堂教學中,把學生的發展空間留給學生自己,讓學生做學習的主人,也就是我們所提倡的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這是我們近幾年來所一直提倡的,也是我們在真正實施的過程中所困惑的,究竟怎麼做才能 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通過這節課的教學設計以及教學實踐,我認為在教學過程中聯繫生活實際,激趣的效果也是相當重要的。學生只有對學習有着濃厚的興趣,才能喜歡學習,上課能積極參與,精力集中,在 3學習過程中能自覺學習,能提出各種疑難問題,勤於請教;能積極參加學習小組的討論研究,設法解決有一定難度的題目,並且主動地尋找具有挑戰性的學 習任務,他們的學習目標已不是為了分數,而是切切實實地掌握和運用知識,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的興趣,使他們能有效的掌握知識,同時也使課堂的時效性得以體現。正是從實際出發,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鼓勵學生質疑。

【教學案例分析四】

課文進行到了最後,我設計了這樣一個環節:同學們,翠鳥不僅美麗,而且機靈,老師真想養一隻,大家説老師的這種做法對嗎?為什麼?如果不對,請你們用充足的理由説服我。學生紛紛發言:這樣做不對,因為鳥是我們的朋友,我們要愛護它-----這樣的設計:一是對學生進行環保教育,讓動物自由的生活在大自然中是我們的共同願望。同時語文課不能忽略對學生進行口頭表達能力的訓練。因此它是學生多種思維能力的一種體現,課堂教學中要善於抓住時機,對學生進行適時適度的培養。這種訓練應該始終貫穿在教學的每個環節之中。最後教師總結:同學們説得真好,不錯,小鳥跟我們人類一樣生活在地球上,它也有它自己的生活的權利,它也需要自由,我們不能因為自己的自私而傷害它們。好好保護它們,跟它們和平相處,這樣我們的地球才會越來越美麗。可我還是和小作者一樣,都有一個希望,那就是在翠鳥飛來是時候,遠遠的看着它那美麗的羽毛,希望它在葦稈上多停一會兒。讓我們一起來欣賞幾張翠鳥的幾張照片吧!(出示課件)進一步激發學生的情感,並帶着這種情感再去讀課文,使課堂氣氛得到昇華。這節課結束後,聽課的老師反映很好,説引導學生很到位,學生們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課後反思】

我覺得整節課的效果不錯,學生已經能夠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在課上所提出的疑難問題。不僅增長了知識,也提高了自己的學習能力。我也在整課書的教學中得到了鍛鍊,使自己的臨場應變能力得到了鍛鍊,自身得到了發展。總之,課堂教學是一門很深的學問,它具有極強的藝術性。為了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教師必須吃透教材,研究學生,瞭解所教學生的學習狀況,這裏包括學生已經掌握的知識,所具備的學習能力,然後針對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教學。在備課過程中多問幾個為什麼。在實踐的過程中自己的不斷學習,不斷總結,不斷完善和創新,熟練地運用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策略,真正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提高學生學習的質量。這樣課堂教學的實效性才能得以落實,才能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標籤: 翠鳥 課堂教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sheji/lp49oj.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