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設計 >

《秋天》教學設計(通用5篇)

《秋天》教學設計(通用5篇)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編寫教學設計是必不可少的,教學設計把教學各要素看成一個系統,分析教學問題和需求,確立解決的程序綱要,使教學效果最優化。教學設計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秋天》教學設計(通用5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秋天》教學設計(通用5篇)

《秋天》教學設計1

教學目的:

1 、知道秋天的一些特點,感受秋天的美,並能聯繫自己的生活實際説説自己觀察到的秋天。

2 、能按一定順序看懂圖意。

3 、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學會生字,知道秋天的特點。

教學難點:

聯繫實際説説自己觀察到的秋天。

教學準備:

錄音機、幻燈機、幻燈片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夏天過去,秋天就來到了3 我們的身邊。秋天到了,天氣、動物、植物都有什麼變化呢?讓我們一塊兒去看一看。

學生齊讀課題:秋天

二、講授與討論

看圖

1 、出示幻燈,請同學們仔細看圖,告訴老師,從那些地方可以看出這幅圖是秋天的景象?

2 、指名按從上到下或從遠到近的順序説説秋天的景象。

初讀課文

1 、同學們真聰明,作家叔叔也觀察了這幅圖,還把它寫下來了。

2 、請看書,聽錄音。

3 、自己讀一讀課文。

學習課文

1 、秋天的天空有什麼特點呢?我們一起來讀讀課文第一自然段。

(1 )看圖:誰能告訴老師,秋天的天空是什麼樣的?

(2 )有多高?有多藍?能不能用另一個詞把“那麼”換一換?

(3 )指導讀。

(4 )比較句子有什麼不同。

藍天上飄着幾朵白雲。

高高的藍天上飄着幾朵白雲。

這兩句話有什麼不同?

過渡語:在高高的藍天下,有什麼呢?我們向遠處望,看見了稻田。

2 、請同學讀第二自然段

(1 )看圖理解“一眼望不到邊”

(2 )誰能告訴老師,為什麼作者要把熟了的稻子比作金子呢?

(3 )指名讀第二自然段,然後齊讀。

指圖過渡:現在我們往近處看,誰能説説近處的景物?(生甲:稻田旁邊有池塘,池塘邊上有棵梧桐樹} 還有些什麼?{ 生乙:地上有小螞蟻和落葉,池塘中有小魚}

師:同學們觀察得很仔細。咱們看看作者是怎麼寫的。

3 、學生自讀第三自然段。

{1} 想想春天的梧桐樹是什麼樣的,秋天來了,梧桐樹有什麼變化。{ 樹葉黃了,葉子落了}

{2} 梧桐樹葉是怎樣落下來的?我們一齊讀一讀下面這句話:

a 、一片一片的黃葉從樹上落下來。

b 、黃葉從樹上落下來。

(3 )第二句和第一句有什麼不同?

(4 )填空:當黃葉落下來後

( )把黃葉當作( )。

學生口頭填空,先填課文中的,然後擴展,自由填。

(5 )教師導讀最後兩句。

過渡:小魚把黃葉當作傘,螞蟻把黃葉當作運動場,燕子把黃葉當作什麼呢?

4 、男同學讀第四自然段。

(1 )秋天來了,燕子有什麼變化?

(2 )燕子把黃葉當作什麼?

(3 )電報是什麼?燕子為什麼把黃葉當作電報呢?

(4 )指名朗讀。

看圖小結

秋天來了,天那麼高,那麼藍;稻子熟了,黃燦燦的;梧桐樹的葉子變黃了,開始一片一片地往下落;燕子也準備飛到南方去過冬了。在我們身邊你也會發現許多事物在悄悄地變化。

六、作業

觀察自己身邊的事物在秋天的變化。

【設計理念】

由於低年級學生注意力易分散,並且好動、持久性較差。本課設計時注意到這些,採用多媒體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充分吸引學生的興趣。利用學生感興趣的問題,拉他們走上學習的主體地位,在自然、自如、自娛、自悟中完成學習任務。

【設計特色】

教師教,重在"引導";學生學,重在"自主"

【教學流程及設計意圖】

一、畫面激趣談話導入。

1、你知道一年有哪四個季節?(春、夏、秋、冬)

2、(畫面)這裏的風景到底是哪個季節呢?

(學生根據畫面上的紅色楓葉、金黃的稻田、往南飛的大雁、穿上毛衣的小朋友回答是秋天)

畫面上出示課題:秋天

[利用多媒體生動逼真的有聲畫面,激起學生的興趣,輕鬆的談話讓他們無拘無束地進入課堂,並且自己揭開了題目。]

二、讀課文初步感知

1、(畫面配樂朗誦)學生聽讀課文,要求看清哪三種動物在説話,你最喜歡哪個小動物説的?記住它説了什麼?

2、學生各抒己見(畫面出示學生説到的某個句子)

[讓學生練習邊聽邊看,還要邊記,由於是選擇自己的所愛,所以特別感興趣,畫面出示句子的一剎那,讓學生體驗成功。]

三、自讀感受角色體驗

1、初讀課文,(可以選擇最喜歡的句子)要求讀準,讀通,模仿剛剛聽的錄音朗讀。

2、(讓小老師上台)點好畫面,讀自己選的句子,提醒小朋友哪些字音要注意。(畫面也相應點出)領讀句子,可提出自己的朗讀要求。

[充分給予學生時間,自讀感受,注意字音,嘗試讀好。並且安排他們體驗"老師"這個他們感興趣的角色,學習興趣濃了,學習積極性高了。]

四、比較異同感悟語言

1、(出示第一自然段)喜歡這一句的小朋友讀,你為什麼喜歡這一句?

(畫面上在第一自然段的邊上,出示"小鳥説,秋天是藍色的,因為天空是瓦藍的。")學生比較異同,你認為哪一句好,為什麼?

2、後兩句與上面教法相似。

3、指導讀好第四自然段。説説這句話是什麼意思?理解"多彩的圖畫"

4、你認為秋天是怎樣的?為什麼?小組交流。用"我認為秋天……我喜歡秋天"説話。你也可以注意觀察周圍之後再與老師、同學交流。

[學生在比較中體會到疊詞、形容詞的美妙,在比較後自然而然理解了最後一句感歎句的意思。後面的延伸問題,讓學生觀察大自然,熱愛大自然。]

五、創設情景表演鞏固

1、(畫面、配樂、頭飾)分角色朗讀,給時間準備。

2、上台表演,鞏固課文內容。

[機械的背誦學生沒有絲毫興趣,創設有美麗的畫面、動聽的音樂、有趣的頭飾的情景,學生興趣盎然,在表演中悄悄地完成了鞏固課文的任務。]

《秋天》教學設計2

活動目的:

1、培養兒童關注自然,熱愛自然的情感,引導兒童經歷發現的過程,體驗發現的快樂。

2、初步掌握秋天的自然常識,引發兒童對自然現象和生活中問題的探究興趣,充分感受大自然的美麗,提升兒童發現美、感受美和創造美的能力,培養審美情趣。

3、嘗試用觀察、蒐集資料等方法進行探究活動。

活動重點:

引導學生髮現秋天的美,熱愛大自然,關注大自然,熱愛美好生活。

活動準備:

1、佈置學生課前觀察秋天,蒐集一些和秋天有關的資料:樹葉、詩歌等。

2、課件,資料袋等。

[設計意圖:課前讓學生觀察秋天景物的變化,這樣,對於學生上課的介紹才能正確引導觀察,有生活實際經驗,使學生感悟到秋天是農作物成長、成熟的季節。]

活動過程:

 一、猜謎入秋,發現美

1、 老師知道大家喜歡猜謎語,給大家帶來一個謎語“天氣涼,樹葉黃,大地穿上金衣裳”打一季節。

2、 導入:老師這有秋天的錄象(放錄象)隨着鏡頭的推進,一幅北方金秋宜人的風景圖展現在眼前。

同學們,你們感受到了什麼?

3、 秋天到了,這節課就讓我們一同走進這落葉的金秋時節,共賞秋天的美!

(板書:5、秋天)

[設計意圖:品德與生活課以兒童的生活為基礎,以兒童的.生活為基礎並不是只講兒童身邊的生活。課上,不僅引導學生介紹身邊的秋景,而且還藉助課件欣賞了其他地區的美麗秋景,這樣不但陶冶了學生的情操,而且拓寬了學生的視野。

二、童心識秋,感受美

(一)瞭解秋天的特徵

1、師:同學們注意到了嗎?大自然裏許多植物的顏色悄悄發生着變化。我們在北方,看到樹葉變黃了,就知道秋天來了。那麼你還知道秋天有什麼變化呢?

2、 學生以“我眼中的秋天”為題互相説説自己的發現。

3、 (播放課件)(片片樹葉徐徐下落,出現幾行小字:“翻開日曆,每年的9月23日前後便是秋分,從此雨水減少,氣温開始下降,涼風習習,秋高氣爽,秋天向我們走來了……)

(出示秋天人和動物變化的課件)在這金色的秋天裏,當你在校園裏嬉戲,在小區裏散步,在道路兩旁行走,到郊外秋遊,你和圖中的小朋友是否有同樣的發現?

(1)青蛙躲到哪裏了?

(2)人們穿上厚衣服了。

(3)好久沒看到燕子了。

4、你還有哪些發現?比如白天和黑夜的變化……

(二)將“我眼中的秋天”整理後做成採集卡

師:請你把自己在秋天裏的各種發現記錄下來,根據個人的積累情況,按發現的時間、地點、事物的特點和變化作好記錄。

[設計意圖:此環節讓學生了解秋天一些花草樹木和動物、人類的變化,突出了本課的教學重點,培養了學生表達與概括能力,又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將校內外結合起來,説説自己的發現,富有開放性。]

(三)創設情境,感受秋天的美

想不想看看秋天什麼樣啊?

(播放秋天課件《落葉》)體會秋天人們帶來的遐想和無限情趣。

(畫外音)秋風刮來了,天氣涼了,一片片枯黃的樹葉從樹枝上飄落下來。

樹葉落在地上,小蟲爬過來,坐在裏面,把它當作屋子。

樹葉落在溝裏,螞蟻爬過來,坐在上面,把它當作小船。

樹葉落在河裏,小魚游過來,藏在底下,把它當做小傘。

樹葉落在院子裏,小燕子看見了,説:“秋風伯伯來信了,催我們快回南方去。”

[設計意圖:藉助媒體,拓寬了學生的視野。課上,我不僅引導學生介紹了自己身邊的秋景,而且還藉助幻燈片欣賞了其他地區優美的秋景,並配上《秋日的私語》的音樂,這樣不但陶冶了學生的情操,而且拓寬了學生的視野。]

三、童聲誦秋,欣賞美

1、師:小朋友們的發現可真不少,老師帶來一首兒歌,作為你們的獎勵(出示兒歌:秋天到,天氣涼,菊花開放橘飄香,樹葉落,草變黃,片片紅葉染山岡。)

教師範讀,學生跟讀。

2、秋天真美啊!股金中外有很多人讚美過秋天,下面我們做個遊戲,誇秋天

可以帖圖片,可以説成語,可以讀古詩。

3、小結:聽了同學們熱情洋溢的讚美,秋姑娘可開心了。她為大家準備了美味可口的果實(出果實)看看哪個聰明的小朋友會得到禮物

摸摸猜猜,猜對了送果實。

[設計意圖:體現和語俗的結合,豐富學生的語言,強化了知識。]

四、巧手描繪,創造美

下面我們就來個秋天的作品展示會,來表達對秋姑娘的謝意。

1、小朋友,你們準備製作什麼作品呢?

學生自由發言,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

學生可以畫,可以寫,可以唱,可以跳,可以捏,可以拼,可以拍,只要學生説到的恰當的方式,教師都要予以肯定。最後教師適時引導,今天在我們的教室裏,可以做什麼呢?

讓學生選擇能夠現場完成的方式,比如畫畫,做樹葉貼畫能來完成。

2、展示活動成果

同學們的作品真是豐富多彩,誰願意展示給大家?學生到前面實物投影儀展示自己的作品。(然後教師把學生的作品貼到黑板上)

[設計意圖:邊學邊做是品德與生活課所積極倡導的,讓學生在充分感受和體會秋天美景和秋天的特點的基礎上,他們是樂於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達對自然的熱愛的,這一環節恰好創設了這樣一個空間,讓孩子們有充分的展示自己的平台]

五、課後延伸,延續美

小朋友,秋天是美麗的,我們不僅要去發現美、欣賞美,更要靠自己的雙手去創造美。課下,我們以小組為單位,設計愛秋行動,讓秋天更加美麗!

[設計意圖:〈品德與生活〉課程標準指出:本課程的時間可以在學校其他活動或者學科的配合和聯結中彈性的延伸。佈置課後的繼續發現收集和積累作業,就是把品德與生活課與課外活動結合起來,培養了學生實踐和想象能力,從而有效突破重點,難點]

《秋天》教學設計3

一、教學目標

1.在老師的指導下能讀出長句子中停頓和自然段間的停頓。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知課文內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2.體會詩歌優美的意境。使學生了解秋天的特點,懂得秋天是豐收的季節,感受到秋天的美。

3.揣摩、品味本文優美的語言。

4.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的感情。

二、 重點難點

1.體會詩歌優美的意境。

2.揣摩、品味本文優美的語言,幫助學生理解詩歌的深層意思。

三、教材分析

《秋天》是何其芳於三十年代初創作的一首優美的抒情詩。詩人用情味深長的語言描寫農家生活,每一句詩都是一幅畫面,三節詩組合成三幅既流動又整合的秋天意象,抒發了對秋天的喜愛與讚美之情。

四、學情分析

一年四季,各具風韻,秋天亦有她獨具的風味,作者描繪了三幅秋天圖畫,寫了一個別樣的秋天。靈動的的語言、優美的畫面,把學生帶入了一個優美的意境。學生自學,就能品味出文中的清靜、明媚、快樂。這首詩的內容簡單易懂,所以教學的重點是通過反覆誦讀,在讀中理解詩意,體會情感,品味語言。

五、課前準備

(1)課前佈置學生預習課文,寫出生字並正確注音。

(2)師生合作製作秋景圖的圖片或課件。

(3蒐集有關寫秋的美文或詩詞。

六、教學方法。

誦讀法,討論法,想象法,比較法。

七、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我國著名女詩人秋瑾詩中寫道“秋風秋雨愁煞人”,宋玉也在《九辯》中説“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秋天是杜甫的“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秋天是杜牧的“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秋天是王維的“明月鬆間照,清泉石上流”;秋天是“碧雲天,黃葉地”。在我國文人墨客的眼裏,秋天往往是憂傷的,悽婉的,令人惆悵的。不過也有一些喜秋頌秋的詩章,如劉禹錫就有“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今天在詩人何其芳的眼裏秋天也有絢麗的色彩,豐收喜悦。今天就讓我們走進他的秋天,去感受一個別樣的秋天。

(二)、感知課文

1.師配樂誦讀詩歌,生一邊聽讀一邊欣賞大屏幕展示的一幅幅秋景。

2.資料助讀:作者簡介。何其芳(1912—1977),現代散文家、詩人、文藝評論家。原名何永芳,出生於四川萬州一個守舊的大家庭。1936年他與卞之琳、李廣田的詩歌合集《漢園集》出版,他的散文集《畫夢錄》於1937年出版,並獲得《大公報》文藝金獎。

詩歌是何其芳最先喜愛和運用的文學樣式。何其芳對於藝術形式的完美,表現出執着的探求。在詩歌方面,他創作之初即十分講究完整的形式、嚴格的韻律、諧美的節奏,並注意表現出詩的形象和意境。因此,他的詩明顯地具有細膩和華麗的特色

3.齊聲誦讀。師作朗讀指導:重音的處理。

4.指名朗讀。

A生讀,全班同學找出每一詩節的中心句。(生回答後)明確:全詩依次描繪了三個場景的秋天。

B生再讀,全班同學閉上眼睛聽讀,腦海中想象一幅幅秋天的畫面。以培想象能力,深入領會詩的意境。

5.小組合作:A一人朗讀,其他三人點評得失。然後小組內推選一名同學在班內舉行朗讀比賽。

(三)、問題探究,品味賞析

(1)三個場景分別是怎樣的圖畫,想像每幅畫面中人物的身份、活動、心情,用優美的語言描繪你喜歡的一幅圖畫,並説説為什麼喜歡這幅圖。

◆農家豐收圖:清晨朝露未唏的時候,有位農人來到幽谷,丁丁的伐木聲震盪山谷;田野裏發散出稻香的氣息,金黃的波浪此起彼伏,稻田中有個身影在揮鐮割稻,晶瑩的汗珠濕透衣衫;果林中還有采摘瓜果的人,瓜果飄香,沁人心脾,摘下這些沉甸甸的秋天的禮物,放進揹簍,這份喜悦要與親友一起分享……

◆霜晨歸漁圖:清晨的江面還瀰漫着冷冷的霧氣,可以感受到些許的涼意。遠遠地有個漁人搖着船槳向岸邊駛來。依稀可見船篷上掛着層白霜,漁人熟練地撒下魚網,網上的青鯿魚就像烏桕葉,閃着銀色的光澤。歸航了,江面上載來動人的漁歌,還有陣陣爽朗的笑聲……

◆少女思戀圖:原野上一片蟋蟀的嗚叫聲,溪水清澈見底。羊兒的咩咩聲陣陣傳來,秋天的美景讓人賞心悦目,牧羊女卻失去了往日的活潑。夏日裏的笛聲悠遠、綿長,怎不見了那吹笛的少年?姑娘的心事誰能猜得透?詩抒發了詩人怎樣的情感?

(2)這首詩歌寫的是“鄉村秋景圖”,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來呢?

因為露珠、冷霧、白霜,表明秋天的天氣特徵;提到農家:稻香、鐮刀體現農家特色;有秋蟲低鳴:蟋蟀聲使田野更遼闊;溪水乾涸、更清冽,暗示這是在秋天。

(3)詩歌抒發了作者怎樣的感情?你喜歡這首詩嗎?為什麼?

對秋天的喜愛、讚美之情。.

(4)學生研讀全詩,説出最喜歡這首詩的哪些?句子並談談理由。

品秋,體現閲讀的個性化,旨在使學生在交流中既鍛鍊口語組織能力,又互相啟發,加深理解和感悟。

7.師小結,生回顧。看大屏幕上一組秋景圖,配樂齊聲誦讀全詩。

(四)、拓展延伸

1、比較閲讀。資料:(美)狄金森《秋景》。比較此詩與課文的異同。

2、欣賞品評。資料:沙白《秋》。談談認識:你認為哪個詞句最生動?

3、資料交流。交流展示課前蒐集的關於秋天的美文。

(五)、課堂小結

1.概述課文內容

《秋天》描繪了一幅絢麗多彩的鄉村秋景圖。詩中各幅小畫面,以及畫面的各個意象和諧統一,這種氛圍所賴以形成的清靜、清遠、清柔的特點無一不達到極致。詩不長,只有三節,每一節獨立構成一幅畫面,將幽谷、農舍、漁舟、牧羊女……諸多景緻皆收於筆下。

2.寫作技法

(1)語言生動、形象、凝練

(2)構思新奇、虛實結合

(六)、學生展示描寫秋天的古詩詞名句

1、秋風蕭瑟天氣涼,草木搖落露為霜--三國魏曹丕《燕歌行》

2、落霞與孤騖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閣餞別序》

3、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唐王績《野望》

4、長風萬里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唐李白《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雲》

5、紅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唐杜牧《秋夕》

6、天階夜色涼如水,卧看牽牛織女星--唐杜牧《秋夕》

7、孤村落日殘霞,輕煙老樹寒鴉,一點飛鴻影下--元白樸《天淨沙秋》

《秋天》教學設計4

教學目標:

1、能正確讀寫本課要求掌握的生字詞,瞭解簡單的文學常識。

2、整體理解文意,概括課文含義,提煉作者表達的情感,把握文章主要內容。

3、品味重要詞句所包含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難點:

1.體會優美的意境。

2.揣摩,品味本文優美的語言。

課前準備:

1.製作課件、生字詞語卡片。(教師)

2.秋天樹葉的實物。(教師)

3.大雁圖片。(教師)

4.觀察大自然的變化,可以收集秋天的果實、植物等。(學生)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導入:大自然是一幅多姿多彩的畫卷!在大自然中,我們發現了美,感受到了美。現在讓我們走進美麗的大自然中,去欣賞那迷人的景色。

2.播放秋季美麗景色的視頻,引導學生欣賞美麗的畫面。

3.你知道剛才呈現的畫面是哪個季節的景色嗎?你又有怎樣的感受呢?(相機板書:秋天)

4.小結:是呀,美麗的秋天到了,那可真是迷人的景色呀!這節課我們就一起學習課文——《秋天》。

5.齊讀課題。

【設計意圖:以師生對話的方式展開,消除了學生上課伊始的緊張感,激發學生的閲讀興趣。】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認識自然段。

導學:一篇文章往往是由幾個自然段組成的,也有的只有一個自然段。自然段有自己的開始標誌,也就是在第一句話的前面空兩格(兩個字的位置)。在每個自然段的前面標明序號可以幫助我們來分清每個自然段。(多媒體課件展示,教師標出第1自然段的序號)現在就請同學們自己來標出課文中的其他自然段吧。

2.學生嘗試找出其他自然段,在第2自然段、第3自然段前面標出序號。

3.(多媒體課件展示)引導學生明確課文一共有3個自然段。

4.教師配樂範讀課文,同學們認真傾聽,注意自己不認識的生字。

5.學生藉助拼音自讀課文,一邊讀一邊動筆圈畫出本課的生字。

6.教師逐段檢查學生對課文的朗讀情況,要求能讀準字音,讀通句子,不丟字,不添字,不重複。

(1)指名讀第1自然段,相機指導生字讀音。

了:在本課讀輕聲le,要讀得又輕又短。

片:三拼音節,注意前鼻韻母an的讀法。

子:在“葉子”一詞中讀輕聲。

(2)檢查第2自然段的朗讀情況,教師相機指導。

“人”為翹舌音,開火車讀準字音。

“一會兒”為兒化音,引導學生讀好兒化音。課件出示“兒子、女兒”,指名讀詞語,與兒化音區分開。

(3)指名讀第3自然段。

教師指導學生讀好“啊”字。

7.同桌互讀,檢查生字讀得是否準確。

【設計意圖:在通讀課文的基礎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內容。此環節力圖將學生置於閲讀的主體地位,以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為出發點,學生邊讀邊思考,在聽讀中理清思路,鍛鍊學生的聽説讀和概括能力,解決教學重點。】

《秋天》教學設計5

教學目標

1.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知課文內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2、體會詩歌優美的意境。

3、揣摩、品味本文優美的語言。

4、培養學生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的情感。

教學重點難點:

1、體會詩歌優美的意境。

2、揣摩、品味本文優美的語言。

課時分配: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現在我們這兒正值秋的季節,你能談談你的眼裏秋天是個怎樣的季節(生答),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何其芳的《秋天》。

二、範讀課文,注意下列問題:

1、找出詩中共描寫了幾種景物?

2、思考這幾種景物組成了幾幅畫面?

3、通過畫面的描繪,抒發了詩人怎樣的感情?

4、你喜歡這首詩嗎,為什麼?

明確答案:

1、詩中寫了露珠、伐木聲、幽谷、鐮刀、揹簍、竹籬、瓜果、江面、冷霧、網、烏桕葉、槳、草野、蟋蟀、溪水、牛、牧羊女。

2、農家豐收圖、霜晨歸漁圖、少女思戀圖。

3、抒發詩人對秋天的喜愛之情。

4、略

三:品讀詩歌,體會詩歌意境。

1、(提前畫好三幅圖畫)想像每幅畫面中人物的身份、活動、心情,用優美的語言描繪你喜歡的一幅圖畫,並説説為什麼喜歡這幅圖。

2、你最喜歡這首詩中的哪些詞語或句子,為什麼?

(答案參考)伐木聲飄出幽谷——從聽覺的角度,“飄”字貼切傳神。伐木聲與清晨、露珠等意象構成一幅清淨潤澤的有聲畫。寫出了幽谷的深、靜。

放下飽食過稻香的鐮刀——“飽食”運用了擬人的修辭寫出了豐收之景;“稻香”從味覺角度,暗示稻子成熟,展示豐收的圖畫。

秋天棲息在農家裏——“棲息”運用擬人的修辭,概括秋天在農人家裏的狀況,將虛無的東西具體化,寫出了鬆弛、嫻靜的氛圍。

輕輕搖着歸泊的小槳——“輕輕”顯示出漁人悠閒與自得的心情。

秋天遊戲在漁船上——“遊戲”一詞虛實相生,漁人是在漁船上游戲,並不在乎打了多少魚,更是在感受秋天,遊戲秋天,寫出了那份閒適。

秋天夢寐在牧羊女的眼裏——“夢寐”是朦朧的意思,寫出了少女的情懷,牧羊女的感情似喜似羞。

“肥碩的瓜果”也見出豐收之景。最後一句總束,畫龍點睛。

◆為什麼“收起青鯿魚似的烏桕葉的影子”這個比喻用得好?

鯿魚像烏桕葉;另一層意思,江岸上烏桕樹,樹葉婆娑,倒映在江面,就好像網起的是烏桕葉的影子。用倒裝句體現漁民悠閒的心情。烘托出一派朦朧的詩意,又與季節吻合。

“歸泊”既寫景,又暗示時間,與上文“清晨”呼應。“遊戲”一詞虛實相生。

四:延伸拓展:

我們學習了優美的詩歌,欣賞了美麗的畫面,下面就該我們描繪我們自己的秋天了。以“秋天”為題寫一段描景抒情的文字。(最好以詩的形式來寫)

五:作業:摘抄以秋為內容的文字,並做點評。

六:板書設計:

農家豐收圖(棲息)

秋天霜晨歸漁圖(遊戲)

少女思戀圖(夢寐)

我的反思與心得:

通過自己查看自己的公開課和聽取了同事們給予的意見,自己經過思考有以下反思和心得:

一、導入親切、隨意、自然,貼近生活的同時有給課堂節約了時間。

二、通過配樂朗讀課文,使學生能入景、入情地感知課文內容,對秋有個總體的印象,為學生自主學習課文鋪路架橋。

三、針對課堂對學生的評價語言不夠靈活,一方面由於怯場另一方面確實過於匱乏今後得加強提高。

四、我發現自己在課堂上有部分句子的開頭有“來”、結尾有“哦、哪”的尾音。此外還夾雜了一些生活中的口語和方言。這樣就顯得教師的詞語使用不規範、標準。課堂上教師要規範自己的用詞。

五、作文課的教學,我個人認為要先讓學生充分説,老師先指導説,然後鼓勵學生把自己説的話語組織起來。低年級的學生語言表達能力還可以,但文字表達能力就欠缺。所以這個由説到寫的訓練一定要加強。

六、本來這節課我有打算用多媒體進行輔助教學,但後來不想太依賴電腦而影響了正常的教學。不過其實在讓學生感受秋天的環節時可運用大量的多媒體動畫、圖片來豐富學生的認知,這樣效果可能會更好。所以偷懶的一方面還是得改正。

標籤: 秋天 教學 通用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sheji/gekdy2.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