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設計 >

《一次成功的實驗》教學設計

《一次成功的實驗》教學設計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可能需要進行教學設計編寫工作,教學設計是把教學原理轉化為教學材料和教學活動的計劃。那麼你有了解過教學設計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一次成功的實驗》教學設計,歡迎閲讀與收藏。

《一次成功的實驗》教學設計

《一次成功的實驗》教學設計1

【教學目的】

1、學習課文,瞭解課文內容。

2、通過學習,使學生明白實驗成功的原因,懂得要團結,心中要有他人。

【教學內容】

自學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教學重點】

理解這次實驗成功的主要原因是什麼,懂得要團結,心中要有他人。

【教學難點】

理解文中重點句子的意思,知道實驗成功的主要原因是什麼。

【課時安排】

2課時。

【課前準備】

一個玻璃瓶、三隻繫着繩子的乒乓球。

第一課時

一、實驗導入,揭示課題

1、教師:

上課前,我們先來做……次實驗。

2、請上三位學生,教師介紹實驗的用品、程序和要求。

3、實驗結果:

(三位學生爭着往外拉鉛錘,把瓶子弄倒了。)

4、同樣的實驗,課文小的三位學生就獲得了成功。你們想了解他們是怎麼做的?成功的原因又是什麼嗎?

5、板書課題。

二、初讀課文

1、輕聲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

2、畫出不理解的詞語,或結合上下文理解詞義。

3、想想教育家做了──個怎樣的實驗。

三、檢查自學情況

1、指名讀課文,糾正易讀錯的字音:

系( )着繩子 不假( )思索

2、理解詞語:

不假思索:用不着想,形容説話做事迅速。

終於:表示經過種種變化或等待之後出現的情況。

激動:(感情)因受刺激而衝動。

順利:在事物的發展或工作的進行中沒有或很少遇到困難。

3、説説教育家做了一個怎樣的實驗:

(“這個瓶子是一口井”,“手裏拿着的鉛錘代表你們自己”,實際上可以説是一次當你面臨意外危險時刻時的心理測試實驗。)

四、再讀課文,思考閲讀提示中的問題

第二課時

一、指導閲讀第二至六自然段

1、自讀課文第二至六自然段,思考:

這次實驗是具體怎樣進行。

2、從課文中畫出寫實驗用品、程序和要求的語句,出聲讀一讀。

二、指導閲讀第七至十一自然段

1、這次實驗的結果是獲得了成功。他們為什麼會獲得成功?

2、從全文中找相關語句,分析體會:

⑴ 一位女孩低聲對兩個同伴説:“你第一,你第二,我最後。”

思考討論:她為什麼這麼説?她當時怎麼想的?

(從“井口很窄,一次只能上來一個人”這句話分析。如果我們三個人都爭着往外拉鉛錘,產生的結果只能是都堵在瓶口或者把瓶子弄倒,誰也脱離不了危險。如果一個一個地提,讓他倆先上,我最後上,我們就能順利地脱離危險。)

⑵ “三”字剛出口,三個學生就順利地把小鉛錘一個一個提了出來。

(團結協作,緊密配合。)

⑶ 女孩不假思索地説:“有了危險,應該讓別人先出去。”

思考討論:從這個“先”字,你體會出了什麼?

(先人後己。在危險時刻,心中想着別人。)

3、這個實驗成功的關鍵是什麼?分組討論。討論的結果不要強求一致,只要合情合理就可以:

(在危險時刻心中有他人;在危險時刻相互關心,團結一致;比較強的組織協調能力……)

4、這位教育家為什麼激動地抱起女孩,好久才放下?

(一方面:這個實驗做過許多次,每次孩子們都爭着往外拉鉛錘,把瓶子弄倒了。今天,這個實驗終於獲得了成’功。另一方面:為學生心裏有他人的優秀品德而激動。)

三、從這個實驗中,你想到些什麼?

在日常生活中,不要總以自我為中心,自私自利。要心裏多想着別人。

四、總結

【課後反思】

三年級的孩子不僅對文本的理解要到位,而且要掌握一定的課文寫作方法,通過一學期的訓練,這篇文章可以讓學生通過自讀,理清本篇課文的寫作思路,劃分相關段落,學生能很快的劃分出來,並且能説出準備實驗──實驗的經過──實驗成功的原因的思路來。讓學生四人小組討論實驗的經過,體會出:人要學會合作意識,心中要有他人。老師在教授時,可以滲透安全教育,結合生活中的例子,如:上下課的進出,排路隊都可以説。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較高。感想較深。

《一次成功的實驗》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運用多讀多想的讀書方法,讀懂課文內容,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

3、教育學生學習小女孩先人後已的精神,懂得互相合作才能把事情做好。

教學重點:瞭解實驗(遊戲)的經過,弄懂實驗成功的原因。

教學難點:理解課文最後一個自然段,懂得“成功”的真正含義。

教學準備:瓶子、玻璃球、細繩子、多媒體課件

一、導入

1、有一位教育家在外國做了一個實驗,都失敗了,卻在中國獲得了成功,當時,他是這麼説的(出示最後一段)

這位教育家激動的抱起女孩,好久才放下。他對校長説:“這個實驗我做過很多次,每次孩子們都爭着往外拉鉛錘,結果鉛錘都堵在瓶口,一個也拉不出來。今天,我的實驗終於獲得了成功。”

2、這一段中有三個生字 學習 “錘” “堵” “獲”

3、把這三個生字放回到這段話中,再去讀這一段(指名讀)

4、讀着教育家的這段話,你覺得教育家的心情會怎麼楊?(激動,來之不易)

5、那就帶着激動的心情一起來讀這段話

6、是啊,今天這個實驗終於獲得了成功,多麼來之不易啊,讀到這兒,你的腦海中出現了什麼問題?

例如:為什麼會成功?實驗是怎麼做的?

7、帶着這些問題,我們一起走進今天的課文。讀題:一次成功的實驗

二、初讀

1、把書翻開第120頁,自己去讀這篇課文,把句子讀流利,把課文讀通順,難讀的地方多讀幾遍。

2、老師叫3個孩子來讀這篇課文,(1-3,4-10,11),其他孩子可要豎其耳朵聽,他們都讀正確了沒有。

3、讀着讀着,聽着聽着,誰給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女孩)

4、那我們就跟着女孩一起走進今天的實驗現場。

三、細讀

1、既然是實驗,那麼就會有實驗要用到的工具,和實驗規則。

2、自己邊看圖邊去讀第2自然段,這個實驗要用到哪些實驗工具,把它圈出來。(瓶子,繫着繩子的鉛錘)

(出示第3段):他對三個學生説:“這個瓶子是一口井,不過現在井裏沒有水。你們手裏拿着的鉛錘代表你們自己。井口很窄,一次只能上來一個人。“

3、這就是實驗規則,自己先去讀讀吧。

4、誰能夠像教育家那樣來宣佈這個實驗規則?指名讀

5、實驗規則裏有些信息很重要,老師把它圈出來,那麼讀的時候應該怎麼讀呢?自己先去讀讀-指名讀(很窄,一次,一個人)

6、一起來像教育家那樣宣佈實驗規則。

(出示4、5段):教育家拿起茶杯向“井”裏灌水,他一邊灌,一邊喊:“危險!快上來!一……二……”

一個女孩低聲對兩個同伴説:“快!你第一,你第二,我最後。”

7、宣佈完實驗規則,我們的實驗也要開始了,自己先去讀讀這兩段話,應該怎麼讀。(讀出危險的語氣)

8、教育家拿起茶杯向“井”裏灌水,他一邊灌,一邊喊(危險!快上來!一……二……)

水已經滿到你的小腿了,喊________________

水已經滿到你的打腿了,喊____________

水已經滿到你的腰了,喊____________

9、就在這麼危險的時候,一個女孩發出了指示,誰來讀?應該怎麼讀?(讀的輕,快一些)

為什麼要讀的輕,快?

老師加動作範讀

10、現在誰能來當小女孩,加上動作來讀。(學生讀完先站着)

(出示第10段):女孩不假思索地説:“有了危險,應該讓別人先出去。”

11、現在老師就是教育家,來採訪一下你,“請問,你為什麼要這麼做?”

12、同學們,像你們剛才那樣,想都沒想,就説出來,書上有個詞叫“不假思索”,再一起來不假思索的説一次。

13、分角色朗讀教育家和小女孩的對話。師生,生生

14、現在你有什麼話想對小女孩説嗎?寫下來。“先人後己”

15、實驗的成功,也離步開其他兩個小男孩的“團結合作”

16、總結:正是小女孩的“先人後己”,正是同伴的“團結合作”,才使實驗獲得了成功。

17、所以,教育家激動的抱起女孩,説____(再讀最後一段)

18、教育家的心情很激動,老師得心情也很激動,因為這個實驗只有在中國獲得了成功,這個實驗的成功,不僅僅是小女孩的成功,還是整個國家的成功。

四、寫字

五、板書設計

30、一次成功的實驗

小女孩 先人後己

小男孩 團結合作

六、教後反思

《一次成功的實驗》講的是一位教育家在一所小學讓三個學生做“逃生”遊戲。這個實驗已經做過多次但都沒有成功,而這次卻獲得了成功。教育家的實驗是對學生品行的考查,三個小學生尤其是小女孩,經受住了考驗,體現出小女孩品質的可貴和團結合作的重要。這篇文章語言通俗易懂,生動有趣,不僅貼近小學生的生活,還給學生以啟迪。

在課堂上,雖然讀的形式有多種多樣,給學生讀的機會也很多,但是總體感覺沒有一個層次上的提高,以致讀的效果不太理想。在這個時候,當學生都讀的不好的時候,那麼教師就應該很誇張的去範讀,雖然我也做到有範讀,但是學生可能沒有注意,這也是我範讀的失敗。

《一次成功的實驗》教學設計3

【教學背景】

人教版三年級上冊《一次成功的實驗》講得是一位教育家在一所小學讓三個小學生做逃生遊戲。這個實驗已經做過許多次卻都沒有成功,而這一次卻獲得成功。實驗説明了合作才能成功,也讚揚有了危險先為別人着想的高尚品質。課文可分為實驗前、實驗中、實驗後。敍述順序清楚、結構明晰。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是讓學生讀懂課文內容,受到與人合作、先人後己的教育。通過人物的動作與語言體會實驗成功的原因是本課教學的重點與難點。

【教學理念】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閲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閲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地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

【教學目標】

1、學會3個生字,會寫13個生字。正確讀寫“成功、實驗、教育家、繩子、代表、茶杯、危險、順利、如實、不假思索、激動、獲得”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讀懂課文內容,領悟小女孩有了危險,先為別人着想的美好品德,培養合作精神。

【教學重難點】

通過人物的動作與語言理解這次實驗成功的'主要原因是什麼,懂得要團結,心中要有他人。

【教學過程】

一、 揭示課題,讀題質疑

1、揭題。今天我們學習一篇新課文,題目叫做——《一次成功的實驗》,板書課題。

2、讀題。學課文從題目開始,誰願意讀讀課題。老師注意傾聽學生強調了哪個字眼。

3、質疑。你特別強調××這個詞?你很想知道——?(實驗的目的、實驗的過程、成功的原因)

學貴有疑,有了疑問也就有了學習的興趣,下面就讓我們讀讀這篇課文吧!這是我們解決心中疑問最好的方法!

二、初讀課文,識字寫字。

1、自由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遇到難讀的句子停下來反覆多讀幾遍,讀通順了再向下進行。

2、認讀詞語。學生試讀,開火車領讀,齊讀。

瓶子 繩子 鉛錘 茶杯 代表

實驗 危險 順利 成功

激動 獲得 教育家

如實 不假思索

3、學習“系”字。

(1)正音。

A、出示:系。這個字念什麼?是個多音字,在不同的語言環境中所表達的意思不同讀音也就不同。請同學們看看在課文中這個句子裏,它應該讀什麼音?。

出示:這位教育家從手提包裏拿出一個瓶子,又取出三個繫着繩子的小鉛錘。

B、 瞭解字義,確定字音。

當我們無法確定,猶豫不決的時候我們就應該找到最權威的依據——字典。

出示,“系”字兩個讀音的義項。

“系(jì)”是單義詞,只有一個義項:打結、扣。運用範圍很小,只用於“繫鞋帶”“系圍裙”“系領帶”“係扣子”等詞語中。

“系(xì)”是多義詞,在《現代漢語詞典》上有8個義項:①系統;②高等學校中按學科所分的教學行政單位;③地層系統分類的第二級;④聯結、聯繫;⑤牽掛;⑥把人或東西捆住後往上提或向下送;⑦拴、綁;⑧拘禁:繫獄。

由以上義項可知:“繫着繩子的小鉛錘”中的“系”屬於義項⑦,表示“拴”(用繩子等繞在物體上,再打上結),故讀xì。這個義項的xì,常有人誤讀成jì。

C、讀句子,鞏固讀音。

(2)學習寫字“系”“索”“繩”。

A、繫着繩子的小鉛錘,你看看老師畫的像什麼?和“系”字哪部分很像?

B、這是古代字的寫法,像一束絲線的形狀,寫成現在漢字的樣子就是“糸”,讀音是mì。在這一束絲線上面有一隻手,表示提着拉着的意思,這個字就念“系”。練習寫。

C、本課中還有個字也有“糸”這個部件,找找看。

可見,“索”這個字也和絲線有關,但是它所表示的繩索更粗、更結實些,後來引申為“線索”“思索”,練習寫。

D、請同學們觀察寫字表裏的這些漢字,還有一個字也和“糸”有着密切的關係。當“系”做左偏旁的時候就簡化成了“糹”,與絲織品、繩線、顏色、紡織動作有關。練習寫“繩”。

E、我們中國的漢字是最有魅力的,只要同學們有一雙發現的眼睛你就會發現無窮的奧祕。

三、精讀課文,品詞析句。

(一)實驗前

1、這三個繫着繩子的小鉛錘在外國教育家做的這次實驗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請同學們默讀課文1-3自然段實驗前準備的這一部分,想一想、畫一畫這三個繫着繩子的小鉛錘代表着什麼?有着怎樣的作用?

出示句子:你們手裏拿着的鉛錘代表你們自己。

從這句話中讀懂了什麼?

出示句子練習:如果鉛錘在規定時間內 ,就表示 ;相反,如果鉛錘在規定時間內 ,就表示 。

在這緊急關頭誰不想趕緊逃離啊,可是——

出示句子:井口很窄,一次只能上來一個人。

如果你就這位教育家你會怎樣説這句話提醒這三名學生。指名讀,齊讀。

(二)實驗中

1、實驗開始了,教育家拿起茶杯向“井”裏灌水,他一邊灌,一邊喊,學生接讀。

出示句子:教育家拿起茶杯向“井”裏灌水,他一邊灌,一邊喊:“危險!快上來!一……二……”

2、引導學生體會情況緊急、危險並通過朗讀表現出來。前面的“危險!快上來!讀得快一點,急促一些,但是後面的省略號處要注意拖長聲音。根據當時的情形決定語音語調的輕重緩急。

3、多麼危急的時刻啊,實驗成功了嗎?你從哪看出來的?

出示句子:“三”字剛出口,三個學生就順利地把小鉛錘一個一個提了出來。

4、聯繫下文理解“順利”。

如果不順利會發生什麼樣的情況呢?聯繫後文“每次孩子們都爭着往外拉鉛錘,結果鉛錘都堵在瓶口,一個也拉不出來。”

與往次孩子爭、搶、堵恰恰相反,這一次三個學生順利地把小鉛錘一個一個提了出來。

由此可見,要想成功就需要大家——團結合作。(板書)

5、在這危急時刻,是誰指引大家有秩序地脱離險境的呢?她是怎麼指揮大家的?

出示句子:一個女孩低聲對兩個同伴説:“快!你第一,你第二,我最後!”

提示學生注意“低聲”,通過朗讀體會、表現。

6、理解前文理解“如實”。

正是這句話才使三個孩子有秩序地順利脱險,後來教育家問這個女孩:“你剛才跟她倆説了什麼?”女孩如實地告訴了他。

請兩名學生回答。注意與原文相符。

剛才是怎麼説的現在就還怎麼説,一五一十地,這就是“如實”。

7、理解“不假思索”。

在這危急時刻,時間就是生命,誰不想第一時間撤離啊,多等一秒就多一分危險,留在最後就有可能——

可是小女孩卻讓別人先走,把自己留在最後,我們和那位教育家都不禁要問:“你為什麼要這樣做呢?”

出示句子:女孩不假思索地説:“有了危險,應該讓別人先出去。”

指名讀,從讀中引導學生體會女孩的乾脆、堅定、果斷、毫不猶豫,進而理解“不假思索”。

是啊,對於小女孩來説,“有了危險,應該讓別人先出去。”的想法已深深地在她心裏紮下了根,發了芽。所以當教育家問她為什麼要這樣做時,她還用得着多考慮嗎?她可以想都不想就告訴這位教育家,齊讀(有了危險,應該讓別人先出去)。

用一個詞語概括就是——先人後己(板書)

三、總結全文,體會主旨。

這次實驗之所以能夠成功,正是因為小女孩──先人後己,還有大家──團結合作。不管情況多麼危急,我們都要沉着冷靜想辦法,心中有他人。只顧自己,誰也不會脱險,相反有了危險,首先想到別人,即使在最後也會因順利,為大家、為自己贏得成功!

標籤: 教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sheji/dqjry3.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