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設計 >

關於釣魚的啟示的教學設計

關於釣魚的啟示的教學設計

一、引入【課前板書課題】

關於釣魚的啟示的教學設計

1、這節課,我們繼續來學習《釣魚的啟示》,齊讀課題。

2、大家都讀過課文了,作者記述了他剛滿十一歲時和父親一次釣魚的經歷,這件事情給了他很大的啟示,以至於三十四年過去了,卻仍然不能讓他忘懷。

3、請同學們打開書,回顧課文內容,找到釣魚這件事給"我"的啟示。指名讀

【出示:道德只是個簡單的是與非的問題,實踐起來卻很難。】

4、大家都讀讀這句話,想想:就釣魚這件事來説,"是"指的是怎麼做?(把大鱸魚放回水中)"非"指的是怎麼做?(留下大鱸魚)"實踐起來卻很難"指的是什麼難?(把大鱸魚放回水中)

5、看來同學們讀懂了這個啟示的字面意思。為什麼"道德只是個簡單的是與非的問題,實踐起來卻很難。"呢?老師讀這句,讀時強調大紅的部分。讀完後PPT畫一張白的。我們還需要再次走進這個故事,走近故事中的這對父子,去深入體會他們的內心世界。

二、整體感知,懂得難處

1、過渡語:接下來,就讓我們共同步入那月光如水的湖邊吧。

2、請大家自己讀讀課文,找找"我"不想放掉鱸魚的原因,換句話説,就是把大鱸魚放回水中為什麼這麼難?找到後用括號括出來。再用詞語簡單的概括一下寫在旁邊。

(學生讀書思考、標註;老師巡視、指導--發現普遍問題及出色的,做到心中有數。)

3、指名彙報。方式:先讀語句,然後説出概括的詞語,教師進行提煉,將關鍵詞板書。

【來不易、誘惑大、無人知、錯誤小】

三、感同身受,依依不捨

過渡語:語文學習不能只滿足於知道了內容,還要能夠感同身受才夠好。

(一)處理第2、3自然段。【打示第2、3自然段】

1、自己練練,看誰能夠將你的理解、你的感受融入到自己的朗讀中?(老師要心中有數--學生應圍繞那些感受來談、來讀!--不容易、時間長、興奮、驚喜、喜歡魚等)

2、指名讀。叫起學生A後先問:你想讓大家從你的朗讀中聽出什麼?(如:我想讓大家聽出我釣這條大鱸魚非常不容易。)

學生A讀--問其他學生:你聽出他釣到這條魚不容易了嗎?指名學生B結合前面A説的對A的朗讀進行評價。如果評價A讀得好,就讓大家都像A那樣讀讀;如果評價A讀的……不到位,可讓B讀讀,B若讀得好,讓A學着讀讀,再讓大家都這樣讀讀。

這少叫3個學生彙報讀。(內容要不同的,可用"誰願意讀讀其他內容?或誰還想讓大家聽出不同感受?"引導)

注意這個環節以學生讀為主,學生評價時可抓住重點詞語,老師不要拆出好多詞讓學生談理解、體會。

(二)處理打示第4-7自然段。

1、過渡語:你釣上了一條這麼大、這麼漂亮的鱸魚,除了爸爸,無人知道這是沒有到捕撈時間釣上來。可是爸爸卻讓你把魚放了,這段對話適合用哪種方式朗讀?分角色朗讀。好,同桌練習,把自己心裏的想法融入關鍵詞句中。【打示第4-7自然段】

2、指一組讀。誰聽出了這位父親的態度是什麼樣的?用原文的話回答。(語氣是平靜的,但是又是不容爭辯的、沒有商量餘地的,父親在道德抉擇和實踐上毫不含糊。)

3、父親的語言中有一個詞表現了這種堅決、不容爭辯,哪個詞?

【打示:孩子,你得把它放回**去。"得"打紅】

【在這句下方再出示:孩子,你必須把它放回**去。"必須"打紅】

既然這裏這個"得"字就是"必須"的意思,父親為什麼不用"必須",而用"得"呢?

(父親知道必須放掉鱸魚,但他沒用強硬的語氣"必須"而是給我自己選擇"放掉"鱸魚的機會。這樣既教育了我,又尊重了我。)這裏難,如學生説不到位,老師直接告訴學生。

4、你覺得這是一位怎樣的父親呀?(慈愛、嚴於律己以及自己的孩子、尊重孩子、教育有方)

5、誰來做這樣的父親,讀讀描寫父親的內容?指名。

誰願意與他配合,讀讀"我"的內容?指名。

兩人對讀

6、問讀"我"的學生:你此時是什麼樣的心情?(急切、不解、委屈、不願意……)

評價:你讀懂了文字、讀懂了文中"我"的內心。

(三)處理第8、9自然段。

1、師朗讀過渡:我抬頭看了一下四周,到處都是靜悄悄的,皎潔的月光下看不見其他人和船的影子。我再次把乞求的目光投向了父親。

在這"乞求目光"背後"我"有好多的話要説呀。【打示句式:"( )。"我( )。"( )。"父親( )。】

想想:我還會怎樣向父親乞求呢?父親又會怎樣説呢?想好後,寫下來。

2、找同學提醒大家不再説什麼?(大、漂亮)可以藉助哪部分內容來説?(第8、9自然段)

3、學生寫,老師巡視、指導。在巡視過程中選出要彙報的2-3人(記住,也可告訴該生"一會你讀""你第2個讀"等),要想好順序:應一個比一個好。

寫完的同學自己讀一讀、改一改。

4、指名彙報。2-3人

預設:("根本就沒有人看到,把鱸魚帶回家也沒有人會知道!")我(哽咽)地説。

("即使無人知曉也要放回去,因為這是道德問題!"父親(堅定)地説。

("就只差兩個小時了,沒人知道我們是什麼時候釣上鱸魚的。")我泣不成聲了。

("即使是差一分鐘也要放回去,必須要按規定做。")父親依舊平靜地説。

評價語:聯繫上下文確定內容;用詞準確、豐富;提示語富有變化……

5、但是,這些話我並沒有説出來,因為"從父親那不容爭辯的聲音中,我清楚地知道--"

點一學生接。學生可能順着接"父親的話是沒有商量餘地的",可再問一次"從父親那不容爭辯的聲音中,我清楚地知道--",再點一學生接"我得把大鱸魚放回**去"如學生還説不到這兒,老師就自己説出來。

6、過渡語:儘管我對大鱸魚是那樣的依依不捨,但爸爸堅定的表現讓我明白必須舍掉這大鱸魚,這就是道德行為中的"是"!

7、師小結:我們通過讀下文獲取了信息,將作者沒寫出來的話,沒有展現出來的內心、情感補充出來,能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文章,瞭解人物,這樣就把書讀厚、讀透了。

四、靜心內省,有舍有得

1、過渡語:細細品味了釣魚、爭辯、放魚的全過程,我們再來看看釣魚帶給"我"的啟示。

【打示:道德只是個簡單的是與非的問題,實踐起來卻很難。】

自己讀讀指名讀,你又有了什麼新的理解?

(即使道德中的"是"是什麼--應該放掉大鱸魚,但因為釣到這條鱸魚不容易、它又大又漂亮,而且離允許捕撈時間只差兩小時,而且沒人知道,説到這4條時,指相應的板書。所以我還是不願意放。這就是實踐起來真的`是很難!)

2、小結:你們看,作者通過釣魚、爭論、放魚的具體事件,抓住人物語言、動作、神態傳神地寫出了道德實踐真的是很難!這樣寫,啟示就不再是一句空洞的話語,而是紮根在我們每一個讀者內心,讓我們深有感觸了。

3、師讀:"轉眼間三十四年過去了。" 【打示:第10自然段】

指名學生接讀:當年那個沮喪的孩子……就會獲得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

4、指名,説説:釣魚這件事,給我的人生帶來怎樣深遠的影響?(學生自由談)

5、發現了嗎?這段話中三次提到了"魚"【打紅"魚"】,這三處寫到的"魚"含義有什麼不同?

第一個魚指的是那條放回**的大鱸魚。

第二個魚不是真正的魚,指的是誘人的大鱸魚一樣的,誘惑人的金錢、名譽和地位。

第三處寫到魚是那條誘人的大鱸魚。

小結:1、3個魚字指的就是這條鱸魚,而第2個"魚"指的是像這條鱸魚一樣的,會誘使人做錯事的各種誘惑,不是指真正的魚,所以用雙引號引了起來。

再讀讀這段話。自由讀

6、大鱸魚放回水中的情形深深地刻在了我的腦子裏。他時刻警示這我,每當遇到誘惑我的事物,我就會想起它。它指引我進行正確的道德抉擇,給予了我做出正確抉擇的"勇氣和力量"。

五、【機動】拓展:君子慎獨,事理入心

1、過渡語:你們知道嗎?這篇短文原名叫《做得對做得好--天知地知》。其實,這種遵守道德的樸素思想,在我國2000多年前的著作《禮記 中庸》中就已經提到。

【打示:莫見乎隱,莫顯乎微。故君子慎其獨也。】

我們中華傳統道德規範中就有"慎獨"一詞,請你結合課文內容,品味一下這兩個字,談談自己對"慎獨"一詞的理解?

【在最隱蔽的言行上能夠看出一個人的思想,在最細微的事情上能夠顯示一個人的品質。而品德高尚,有修養的人往往能夠嚴於律己,表裏如一,即使在一個人獨處時也能做到謹言慎行,不做壞事。】這部分內容要説得再淺顯些,否則學生聽不懂。

2、 結束語:人前人後言行一致,才是真正的君子。掩卷而思,生活這本無字之書,有心人總能從中有所發現,得到啟示,還會為這本書增添更多更美的篇章呢。

附:板書設計

13 釣 魚 的 啟 示

無人知 難

非 來不易 是 勇氣、力量

錯誤小 放

標籤: 釣魚 教學 啟示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sheji/dellg.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