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設計 >

《斜坡的啟示》教學設計

《斜坡的啟示》教學設計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總歸要編寫教學設計,藉助教學設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加有效地進行。那麼教學設計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斜坡的啟示》教學設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斜坡的啟示》教學設計

《斜坡的啟示》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能夠對斜面坡度大小與拉力關係提出假設、設計實驗、觀察記錄等。

◆知道斜面坡度大小與拉力變化的規律。

◆知道斜面的變形螺旋及其作用。

◆瞭解斜面及螺旋在生產、生活中的應用。

教學設計理念:

1、體現“科學教學要以學生為主體,以探究為中心,學生自主學習與教師指導有機結合”這一基本理念,重視對學生觀察能力的培養。讓學生學會自主設計實驗,在探究中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體驗其中的樂趣。

2、體現探究活動的整體結構效益。本節課力爭通過良好的結構組織起來的科學探究活動發揮結構的整體效益,有利於學生對科學知識的理解、探究能力的提高和思維能力的發展。

3、教學內容貼近學生生活,通過身邊的一些現象進行科學探究,使學生將自己的生活與課堂拉近,儘量使每一個學生都能獲得成功的體驗,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

教學準備:

演示實驗器材:測力計、小車、木板、三角形紙片、多媒體課件等。

分組實驗器材:測力計、小車、木板、記錄圖(表)等。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揭示研究主題

1、圖片引入:同學們,在生活中我們經常會遇到麻煩,瞧,要把這些桶裝油搬上卡車很累、很不方便,你有好的解決辦法嗎?

2、學生交流解決方法。(可以用木板鋪成斜坡……)

3、介紹斜坡,揭示斜面。

4、出示古人運用斜面搬運重物視屏:其實這個方法古人也經常使用。

5、根據你的經驗運用斜面往高處搬運重物,它有什麼作用呢?(省力、方便)

【生活情景的展現、古人運用斜面的場面,讓孩子進入積極思考的狀態,激發孩子思考人們為什麼要利用斜面。】

二、動手實踐,探究斜面省力作用

1、提出問題:運用斜面這樣搬運重物真的能省力嗎?你有辦法證明嗎?

2、學生設計實驗:

(要研究這個問題首先要搭建一個斜面,會嗎?)

①、用什麼做斜面?怎樣做?(用木板和木塊搭成)

②、單單測量出物體在斜面上提升的力就可以證明斜面能省力嗎?(不能)

③、我們還必須測量出什麼?(不用斜面直接提升的力,兩者之間進行對比)

師:為了便於統計數據,我們統一用裝有六個鈎碼的小車做重物,請一個同學上來測一下小車的重量。

學生測得小車重2牛頓,那麼重物就是重5牛頓。

3、學生動手實驗注意事項分析:

實驗怎樣做已經知道了,在做實驗之前誰還能説説我們在做實驗時要注意什麼?怎樣拉?怎樣讀數?

①拉動木塊時要勻速、緩慢。(教師必要時可以演示)

②拉動方向需與斜面平行。

③在拉動的過程中讀數,視線要與刻度一致。

特別提醒:

用測力計垂直提起小車,讀出讀數。測力計在使用的時候要注意些什麼?(檢查指針是否在“0”位,讀數時眼睛要平視指針

4、學生分組體驗活動:搭建斜坡提升小車用多少牛頓力

5、小組彙報實驗結果。

6、觀察實驗數據,你有什麼發現?

7、交流發現:使用斜坡能省力、各組斜坡省力不一樣。

【學生在這個過程中的關注點在動手操作上,他們往往不會去關注如何動手實驗,怎樣操作實驗更科學,為此,教師有必要引導孩子認真分析,進一步明確實驗要求與方法,也為後面的自主探究奠定基礎。實驗後的分析,這是從事實、證據出發去探求結果的過程,把各組的實驗數據進行彙總後,引導學生進行分析:“從這些數據中能發現什麼?”】

三、實驗探究,發現斜面省力規律

1、發現新問題:大家通過剛才的研究除了發現:斜面有省力的作用,你們還發現了什麼?

老師還發現每個小組用一樣重的小車,但是測得的數據是不一樣的,你們有什麼疑問嗎?

也就是説:每一組的斜面省力多少也不一樣,那你有什麼問題要提出來嗎?(怎樣的斜面更省力?斜面省力多少與什麼有關?)

師:根據你的判斷,認為哪個可能性最大?(斜坡的坡度)

師:下面我們就來研究斜面坡度大小是否對小車拉力有影響。

2、組織學生小組交流研究新問題:

①、在實驗中,我們要改變什麼條件?(斜面的坡度)

(教師出示木塊和木板)就用木塊和木板,你能搭出幾種坡度不同的斜面?

②、在實驗中,什麼條件一定要相同?(被拉昇的物體、斜面長度……)

③、為了讓我們的研究更加科學,操作更加精確,實驗的時候還要注意些什麼呢?(老師在這裏要引導學生在這裏認識到在做實驗的時候,動手實驗很重要,但觀察、記錄也同等重要,逐步培養學生小組合作探究能力。)

3、實驗要求:

(注意分工合作、記錄數據、分析研討)

(1)一個實驗員按順序搭建不同的斜坡。

(2)另一個實驗員準確測出小車上坡所需的拉力。

(3)記錄員仔細做好記錄。

(4)實驗結束後,請及時整理好實驗器材。

(5)組長組織分析數據,準備彙報實驗結論。

師:如果讓我們的研究更加科學,操作更加精確,在實驗中我們還要注意些什麼?

生:實驗多做幾次會好些。

師:為什麼你這樣認為?

生:一次可能有湊巧。

師: 有道理,那你覺得做幾次比較合適?

生:三四次吧。

師:行!我們每一組也爭取都做三次。

師:又有一個新問題,三次實驗有三個數據,怎麼處理?

生:可以取平均數。

師: 還有什麼我們也要注意的?

生:實驗中還要注意觀察。

生:實驗中要靜心實驗。

生:實驗中還要把實驗數據記錄下來。

師:老師要看看哪些小組合作的非常好?

4、學生分組開展課內探究實踐活動。

(教師巡視,提示定時記錄,填寫記錄表。)

5、組織彙報,交流並分析實驗數據。

你從這些數據中發現了什麼?

6、彙報實驗結果:

①每次的實驗結果是怎樣的?

②你的實驗結果説明了什麼?

③什麼樣的斜面更省力

(學生課內彙報各組的實驗數據,分析實驗數據,得出實驗結果。)

小結:當高度相同時,斜面越長坡度越平緩越省力。簡單地説,斜面越平緩越省力。

【科學課的活動就像是做遊戲一樣,要有規則,要明確做什麼,怎麼去做。然後明確活動的要求和分工,這樣學生的活動會更有序、有效。同時,實驗記錄是學生在探究活動中思維過程的印跡,鼓勵學生做好真實的記錄,這是非常重要的科學行為習慣。】

四、拓展應用,結合生活實踐

(1)認識變形的斜面

1、通過實驗,我們可以得出怎樣的結論?

2、師:(課件出示三角形的山)你願意從哪邊坡爬這座山?為什麼?

A、從坡度小的一邊爬,那樣比較省力。

B、從坡度小的一邊爬,雖然比較省力,但是發現這邊的路程要比坡度大的一邊長,會浪費時間。

(學生參與爭辯)

3、師:你們觀察的仔細,思考的也很周密,在一般情況下,我們搬東西的高度是不能改變的,這時,為了更省力些我們可以延長斜面的長度來降低坡度。這部分知識是中學的物理學科的內容,我們先暫時放一放,只從省力的角度考慮。

4、師:(課件出示:爭當工程師),下面老師請大家來做工程設計師,在這樣一座陡峭的山上建築一條公路到山頂。如果你是設計師你會怎樣設計?試着在記錄紙上畫一畫。(啟發學生運用所學知識進行設計,可以每個同學發一張印有山的圖紙,讓學生來繪畫出來,用實物投影投現出來,請學生現場答辯。)

5、學生思考、討論交流。

(把它分割成4個高度,每一個高度怎樣爬會省力?)爬第一個高度時從左下角向右上角爬,坡度小,比較省力。(引一條線)那麼以後的路,就知道如何走了。

6、出示盤山公路圖:你們真是太聰明太偉大了,這就是我們生活中的盤山公路。原來盤山公路是根據斜面省力的道理修建的!

【新課程理念強調“以學生髮展為本”,讓學生在知識、技能、情感、態度各個方面得到發展這才算達到教學的最佳效果。在學生掌握所學知識之後,我就讓學生嘗試創新,這時,我設計了一個“爭當工程設計師”環節。】

7、實踐操作活動:請大家取出一個直角三角形紙片,將三角形的一條直角邊貼在一支鉛筆上,然後將紙圍着鉛筆繞起來。你發現了什麼?

8、出示螺釘,組織觀察並討論:螺釘上的螺紋與斜面有什麼關係?

9、小結:螺旋是一種變形的斜面。盤山公路(s形)和螺釘上的螺紋都是變形的斜面。板書:螺旋、s形

講解:螺絲釘上的的螺紋,就象盤旋而上的公路。將螺絲釘的螺紋展開,螺紋與釘長構成一個斜面。我們將螺絲釘沿螺紋往木頭裏擰時,實際是沿着斜面往裏擰的,所以比較省力。

(2)斜面在生活中的應用

1、討論生活中哪些地方應用了斜面和螺旋,它們的作用是什麼?

小組討論,相互説一説。

組長彙報。

2、出示斜面應用圖片:老師也帶來了一些斜面和螺旋,你能找到,並指出來嗎?並説説它的作用。

(1)引橋(2)斧頭、鑿子(3)立交橋(4)比較陡的樓梯(如何改進?)

(5)開瓶器(6)騎自行車上比較陡的斜坡

五、課堂小結

1、通過今天的學習,請你用一句話來説説得到了哪些啟示呢?(板書:的啟示)

2、課後思考:同樣長的螺釘,其螺紋圈數越多越省力,還是越少越省力?

【讓學生帶着問題進課堂,再帶着新問題出課堂,給學生留下“懸念”把課堂上引發的科學學習延伸到課外活動中。既培養了學生的科學精神,又讓他們體會到科學的無窮奧妙,從而激起他們的探究慾望和積極主動的探究行為。】

《斜坡的.啟示》教學設計2

教材簡析

本課是蘇教版小學科學五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神奇的機械》的第3課。課文大體由四個版塊內容組成:第一版塊引導學生討論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從而認識生活中的斜坡、發現斜坡可以省力;第二版塊引導學生探究斜坡坡度大小與拉力的關係,這是本課的重點,是進行科學探究技能培訓的重要環節;第三版塊引導學生認識斜面的變形螺旋,這是本課的難點;第四版塊聯繫生活實際,引導學生認識斜面及螺旋在生產生活的應用,逐步使學生樹立“學科學”是為了更好的“用科學”的思想。

本課結構遵循科學探究活動的一般步驟,經歷在現實生活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進行假設、設計實驗、實驗操作和觀察記錄、交流數據、獲得發現、拓展運用這幾個階段,以觀察、討論、小組實驗等活動為載體,開展學生自主探究式學習,使學生認識斜面、瞭解斜面,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和合作學習能力。

學情分析

在日常生活中,學生對斜坡及斜坡的使用有一定的感性認識,他們看見過“搭建斜坡”推車、搬糧食、運貨物,而且學生也有過在“斜坡”上向上推車很省力的體驗。生活中對於“斜坡”的感性認識,為本課教學打下了一個很好的基礎。結合教材內容、要求和學生的認知體驗,教學中,教師所要關注的並非是“斜坡”、“斜坡能省力”這些知識點的教學,而是要更多地關注學生科學探究技能的訓練,面向全體學生,讓每一個學生親歷“探究斜坡坡度大小與拉力關係”的全過程。在學習這一課之前,學生已經初步具備了利用控制變量設計對比實驗的技能,養成了記錄的好習慣,但學生的質疑能力不強,對實驗獲得的數據不善於進行深入的思考。

另外,學生對斜面的變形螺旋沒有認識基礎,而且學生在認識“直線斜面”到“螺旋”有一個思維的跳躍,所以“如何引導學生很好地認識螺旋”是本課的教學難點。

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本課教材設計了“認識生活中的斜面”、“發現斜面能省力”、“探究斜面坡度大小與拉力變化的規律”、“探究斜面的變形”、“討論斜面及螺旋在生產、生活中的應用”等教學內容。結合本冊教學重點和本課教學實際以及學生的認知水平,本課教學設計為一課時。

本着“用教材教”,對教材內容進行合理刪減和整合的理念,本節課整合了“發現斜面能省力”與“探究斜面坡度大小與拉力變化的規律”。在“發現斜面能省力”一環節加入“比較垂直提升小車與斜坡提升小車”的體驗活動,然後引導學生分析比較數據發現“斜面能省力”,“發現不同斜面省力還不同”,同時引導學生提出“為什麼不同斜面省力不同?”進行探究問題,引導學生經歷“從實踐到發現、提出猜想、討論做法、實踐驗證”等過程,從而培養學生蒐集數據、分析數據的能力。在“探究認識斜面的變形”一環節,將“怎樣才能爬上陡峭的山?”的探究活動重點放在讓學生運用所學內容設計上山公路。

教學設計理念

1、體現“科學教學要以學生為主體,以探究為中心,學生自主學習與教師指導有機結合”這一基本理念,重視對學生觀察能力的培養。讓學生學會自主設計實驗,在探究中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體驗其中的樂趣。

2、體現探究活動的整體結構效益。本節課力爭通過良好的結構組織起來的科學探究活動發揮結構的整體效益,有利於學生對科學知識的理解、探究能力的提高和思維能力的發展。

3、教學內容貼近兒童生活,通過兒童身邊的一些現象進行科學探究,使學生將自己的生活與課堂拉近,儘量使每一個學生都能獲得成功的體驗,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

教學目標

過程與方法:

◆能夠對斜面坡度大小與拉力關係提出假設、設計實驗、觀察記錄等。

◆能夠蒐集數據並發現斜面坡度大小與拉力變化的規律。

知識與技能:

◆知道斜面是簡單機械,瞭解斜面的基本組成。

◆知道斜面坡度大小與拉力變化的規律。

◆知道斜面的變形螺旋及其作用。

◆瞭解斜面及螺旋在生產、生活中的應用。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對科學研究有興趣,體驗和感受到生活中時時處處有科學。

◆體驗到親歷科學探究過程的樂趣。

◆關注身邊的簡單機械的應用。

教學結構:以創設生活情境引入新課,逐步引導學生在實踐中探究,在探究中體驗,在體驗中收穫,本課教學採用五個環節實施教學:“創設情境引入――實踐體驗――科學探究――聯繫實際——延伸課外”。

教學準備

演示實驗器材:測力計、小車、木板、三角形紙片、多媒體課件等。

分組實驗器材:測力計、小車、木板、記錄圖(表)等。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揭示研究主題

1、圖片引入:今天老師遇到了一個小麻煩,想請同學們幫我解決一下。今天晚上我要參加一個宴會,於是決定把電動車放在學校,你們有沒有好的辦法幫我把電動車推進教學樓呢?

2、學生交流解決方法。(找男老師幫着推,可以用木板鋪成斜坡……)

3、介紹斜坡,揭示斜面。

4、出示南京古塔和金字塔的圖片,介紹很多古建築就是通過斜面來搬運石頭和泥土的。

5、根據你的經驗,運用斜面往高處搬運重物,它有什麼作用呢?(省力、方便)

二、動手實踐,探究斜面省力作用

1、提出問題:運用斜面搬運重物真的能省力嗎?你有辦法證明嗎?

2、學生設計實驗:

要研究這個問題首先要搭建一個斜面。

(1)用什麼做斜面?怎樣做?(用木板和木塊搭成)

(2)只測量出物體在斜面上提升的力就可以證明斜面能省力嗎?(不能)

(3)我們還必須測量出什麼?(不用斜面直接提升的力,兩者之間進行對比)

(4)實驗只做一次夠嗎?(不夠)為什麼?(不準確)

3、學生動手實驗注意事項分析:

師:實驗怎樣做已經知道了,在做實驗之前誰還能説説我們在做實驗時要注意什麼?怎樣拉?怎樣讀數?

(1)拉動木塊時要勻速、緩慢。

(2)拉動方向需與斜面平行。

(3)在拉動的過程中讀數,視線要與刻度一致。

温馨提示

用測力計垂直提起小車,讀出讀數。測力計在使用時要注意些什麼?(檢查指針是否在“0”位,讀數時眼睛要平視指針)

4、學生分組實驗,做好有關數據記錄。

5、小組彙報實驗結果。

6、觀察實驗數據,你有什麼發現?

7、交流發現,得出實驗結論:使用斜坡能省力。

三、實驗探究,發現斜面省力規律

1、提出問題:通過剛才的實驗,我們知道了斜面省力。現在老師又碰到了一個難題:剛才我也是按照同學們的主意,讓門衞的張爺爺幫我找木板,搭建斜坡。但是張爺爺給我找了兩塊長短不同的木板,同學們你們認為我選哪個木板搭建斜面比較好呢?(學生髮表意見)

2、談話:今天在每個實驗桌上老師也給大家準備了兩塊長短不同的木板和一個盒子,現在我們就來做實驗,那麼在做實驗之前你們認為應該注意什麼?(學生提出注意事項)

3、實驗要求:(注意分工合作、記錄數據、分析研討)

(1)控制條件:斜面的高度一定。

(2)反覆實驗取平均數,確保實驗準確。

(3)實驗結束後,請及時整理好實驗器材。

(4)組長組織分析數據,準備彙報實驗結論。

4、學生分組開展課內探究實踐活動。(教師巡視,提示定時記錄,填寫記錄表。)

5、組織彙報、交流並分析實驗數據。

6、彙報實驗結果。

小結:當高度相同時,斜面越長坡度越平緩越省力。簡單地説,斜面越平緩越省力。

四、拓展應用,結合生活實踐

(一)認識變形的斜面

1、通過實驗,我們可以得出怎樣的結論?

2、師:(課件出示一座高山)今天小明想去登山,這不遇到了一個難題,你瞧前面的山路太陡,太危險了,下面請大家來做工程設計師,在這樣一座陡峭的山上建築一條公路到山頂。幫助小明很輕鬆、很平安的到達山頂,試着在記錄紙上畫一畫。

3、學生思考、討論交流。

4、出示盤山公路圖:你們真是太聰明太偉大了,這就是我們生活中的盤山公路。原來盤山公路是根據斜面省力的道理修建的!

5、實踐操作活動:請大家取出一個直角三角形紙片,將三角形的一條直角邊貼在一支鉛筆上,然後將紙圍着鉛筆繞起來。你發現了什麼?

6、出示螺釘,組織觀察並討論:螺釘上的螺紋與斜面有什麼關係?

7、小結:螺旋是一種變形的斜面。盤山公路(s形)和螺釘上的螺紋都是變形的斜面。

(二)斜面在生活中的應用

1、討論生活中哪些地方應用了斜面和螺旋,它們的作用是什麼?(小組討論,相互説一説,組長彙報)

2、出示斜面應用圖片:老師也帶來了一些斜面和螺旋,你能找到並指出來嗎?並説説它的作用。

(1)引橋(2)斧頭、鑿子(3)立交橋(4)旋轉樓梯

(5)開瓶器(6)騎自行車上比較平緩的斜坡

五、課堂小結

1、通過今天的學習,請你用一句話來説説得到了哪些啟示呢

2、課後思考:同樣長的螺釘,其螺紋圈數越多越省力,還是越少越省力?

六、板書設計(略)

點擊顯示全文,繼續預覽

《斜坡的啟示》教學設計3

教材分析

本課讓學生了解已經運用了幾千年的斜面中所藴含的科學道理,使學生能初步瞭解家庭、學校和社區周圍的各種斜面及其器械的性質與功能。本課結構遵循科學探究活動的一般步驟,經歷在現實生活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進行假設、設計實驗、進行實驗操作和觀察記錄、交流數據、獲得發現、拓展運用這幾個階段,使學生認識斜面、瞭解斜面能夠省力。

學情分析

五年級的孩子動手能力較強,對科學課有一定的瞭解,但是實驗習慣還沒有規範的養成,科學的實驗方法,瞭解不多。對於《斜坡的啟示》學生的生活經驗還是比較豐富的。發現斜坡,感受斜坡省力是比較容易,重點還是應該放在課程設計的第二部分。

學習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知道斜面是簡單機械之一,瞭解它的結構特徵及組成;

2、知道斜面及其變形——螺旋的功能及作用;

3、瞭解斜面在生產、生活中的應用。 過程與方法:

1、能夠就斜面坡度與用力大小的關係做出假設並探究可能的答案

2、能通過實驗驗證斜面省力的原理;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科學實驗活動,體驗和感受科學探究的樂趣;

2、關注身邊的簡單機械的應用。 教學重難點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研究斜面的作用,及其省力規律。

本課的教學難點是:理解螺旋是斜面的變形和培養學生的實驗能力和綜合分析能力。

教學準備

預習作業:“人人通”空間發佈預習作業:找找你身邊的斜坡。用照片記錄你的發現,並提交分享你的成果吧!

分組實驗材料有:測力計、小車、斜面、鈎碼,三角形紙片、實驗報告單 演示材料有:演示材料有:盤山公路、立交橋,以及斧子、葡萄酒開瓶器、瓶蓋、水龍頭、螺絲釘等含有斜面的圖片,實驗過程微課視頻,小動畫。

教學過程

一、設置情境,揭示斜面的概念。

師:老師檢查了同學們的預習作業,同學們都完成的很好,有很多有趣的照片!相信同學們都能猜到我們要學習什麼了吧?(生:斜坡 教師板書課題)

1、出示圖片問:老師也帶來兩張照片。你們看看誰更聰明?為什麼?

2、提問:搬自行車上台階、把重物搬上卡車都是一件較困難的事,你有好的解決方法嗎?(用斜坡)

教師小結:利用斜坡搬運工作會簡單許多。斜坡就是斜面,斜面也是一種簡單機械。(板書:斜面)

3、什麼樣的面是斜面呢?

1.出示斜坡墊等的圖片,引導學生觀察:這些事物有什麼共同的特點? 2.交流、歸納總結:都可以將物體提升到一個高度;都具有一個傾斜面。 3.揭示:像斜坡這樣的斜坡或傾斜面叫斜面。

二、實踐操作,探究斜面的作用。

1.出示圖片,提出問題:在圖中的路上行走,用的力一樣嗎?為什麼? (幫助學生理解坡度的概念)

影響斜面坡度的因素有哪些?你如何來調整斜面的坡度?

2.學生大膽預測,設計實驗,進行交流,以完善自己的實驗方案。 3.教師總結並提醒學生:可以分別從影響斜面傾斜度的兩個因素去考慮並實驗操作:斜面的長度和斜面的高度。各組同學在實驗操作時要保持其中一個量的不變。

4.根據實驗方案和教師提供的材料進行實驗.(遇到問題可觀看PAD中實驗要求和實驗微課視頻。)

5.學生按假設的不同分組實驗,收集相關數據,填寫活動記錄。

6.彙報實驗現象,交流實驗收穫。

7.展台比較各小組實驗活動表,提問:比較全班同學測得的數據,你有什麼發現?

8.小結:豎直提小車用的力最大;斜面的長度不變時,高度越大,坡度越大,拉力越大;斜面的高度不變時,長度越大,坡度越小,拉力越小。

三、拓展提高,認識斜面的變形及運用。 出示圖片:

(1)想一想,怎麼才能爬上陡峭的山?(PAD出示圖片,讓學生設計路線)

啟發學生運用所學知識進行設計,並讓學生説出走盤山公路。

(2)出示盤山公路的圖片,提問:通往山頂的公路為什麼不修成滑梯一樣的斜面?公路繞着山盤旋而上,與直上直下的道路相比哪些方面有了改變?盤山公路為什麼要修成這樣呢?

引導學生説出斜面的高度不變,長度變長,坡度變小,更省力。相機告訴學生:像這樣的路線,實際上就是斜面的變形。 (3)斜面是怎樣變形的?

實踐操作活動:拿出一個直角三角形,將三角形的一條直角邊貼在一支鉛筆上,然後將斜面圍着鉛筆繞起來。你發現了什麼?斜面變成螺旋了!螺紋就是螺旋,它們也是斜面的變形

9.小結:螺旋是斜面的變形。盤山公路也是斜面的變形,斜面坡度越小,用的力越小,盤山公路比斜坡公路更省力。

四、聯繫生活,瞭解斜面在生產生活中的應用 1.出示多幅圖片,解釋一下它們是如何省力的?

2.生活中還有哪些地方應用了斜面和螺旋,它們的作用各是什麼?

五、課堂總結,知識回顧

1、通過今天的學習,你從斜坡得到了哪些啟發?

2、斜面的知識你瞭解得怎麼樣?做做習題吧?

(完成PAD上的練習題,通過習題的統計數據,檢驗學生的學習效果) 同學們對本課知識瞭解得很好,科學的世界裏還有奧祕,我們下節課再來一起探索!

板書設計

斜坡的啟示

斜面

省力

坡度越小越省力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sheji/7glodme.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