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設計 >

城市的區位因素教學設計

城市的區位因素教學設計

作為一名教師,就有可能用到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連接基礎理論與實踐的橋樑,對於教學理論與實踐的緊密結合具有溝通作用。那麼大家知道規範的教學設計是怎麼寫的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城市的區位因素教學設計,歡迎閲讀與收藏。

城市的區位因素教學設計

城市的區位因素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設計

知識與能力

1.瞭解社會經濟條件對城市區位的影響;

2.理解城市分佈與社會經濟條件的聯繫;

3.理解城市區位因素的發展變化。

過程與方法

1.通過閲讀地圖,培養學生讀圖、用圖能力;

2.通過結合當地實例,綜合分析某城市的形成與發展變化,培養理論聯繫實際的能力;

3.培養學生合作學習與探究的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

1.激發探究地理問題的興趣和動機。

2.學會運用發展的觀點來看問題。

教學重、難點

重點:

1.社會經濟條件對城市區位的影響因素;

2.城市區位因素的發展變化。

難點:

1.結合實例理解城市區位因素的變化;

2.結合課文插圖來理解城市分佈與社會經濟條件的關係。

教學方法

“問題”教學法;資料和個案分析法;探究式教學。

教學過程設計

一、導入新課:上節課學習了地形、氣候、河流等自然條件對城市區位的影響,隨着社會的發展,城市區位還受到哪些因素的影響呢?這是我們這節課的學習重點。

二、影響城市區位的經濟因素

1.自然資源與城市區位

多媒體展示:《中國主要礦業城市圖》

提出問題:在《中國主要礦業城市圖》中找出我國主要的石油城、鋼鐵城、煤炭城。

學生讀圖得出結論:

(1)我國主要的油田名稱(大慶、任丘、玉門、克拉瑪依等);

(2)我國主要的鐵礦基地(鞍山、馬鞍山、本溪、攀枝花、包頭等);

(3)我國主要的煤炭基地(大同、鶴崗、平頂山、淮南、開灤、晉城、朔州等)。

教師啟發:多媒體展示6.12“某礦業城市形成示意圖”和“我國礦產資源分佈圖”,引導學生思考:

(1)結合中國地理知識,回顧我國的礦產資源分佈。6.12“某礦業城市形成示意圖”中,有哪種礦產資源,分佈如何?

(2)左圖和右圖中城市分佈與氣候、河流、地形有無關係?

(3)該地區城市形成的主導因素是什麼?

教師啟發:從以上問題分析,可以得出該地城市主要是依託礦產開發而興起,伴隨礦業發展而繁榮。

承轉過渡:交通運輸事業的發展是不是也會促使城市的形成呢?

2.交通與城市區位

交通事業發展迅速,道路四通八達,在公路、鐵路樞紐以及公路、鐵路沿線上也出現了一批城市。

多媒體展示:《中國交通圖》和“京杭運河發展史”資料。

提出問題:説出石家莊、鄭州、寶雞、株洲、懷化、蘭州、蚌埠等城市,是建在哪些鐵路線或是哪幾條鐵路的樞紐站?分析揚州衰落和株洲發展的原因是什麼?

學生討論。

教師點撥:揚州衰落、湖南的株洲市和石家莊市的形成和發展的主導因素是交通。

承轉過渡:

一個城市的興衰,不僅受資源、交通等經濟因素的影響,同樣也會受到政治、軍事、宗教等社會因素的影響。

三、影響城市區位的社會因素

1.政治因素與城市區位

多媒體展示:《西亞政區圖》《歐洲政區圖》

提出問題、學生讀圖:在圖中找出麥加、耶路撒冷、麥地那、梵蒂岡。

教師引導:我國著名的古都西安、洛陽、杭州、開封等城市,在作為國家首都的時期,分別是當時國內最大的城市。

2.軍事

從古到今,一些地方由於扼守着交通要衝,往往成為兵家必爭之地。世界上有些國家也有把某個城市專門作為軍事基地來發展,如俄羅斯在亞洲部分的庫爾斯克,就是一個軍事、導彈基地。

3.宗教

世界上許多城市都蒙有宗教色彩,甚至一些宗教徒把它們奉為“聖城”。教師可結合課文和有關資料舉例説明,如麥加、耶路撒冷、梵蒂岡、我國西藏的拉薩等,最早都是作為宗教中心發展起來的。

承轉過渡:對於現代城市區位來説,有些因素的影響已經很弱,如軍事、宗教因素;有些因素從古至今一直對城市區位產生着重大的影響,如自然資源、交通因素等。

四、城市區位因素的發展變化

學生閲讀教材,並讀圖6.15:

教師點撥:

(1)科技中心與城市區位。如因科技而興起的科學城──日本的筑波,美國西部的“硅谷”。

(2)旅遊勝地與城市區位。旅遊城如張家界、黃山市、泰安市、桂林市等。

(3)國家政策與城市區位。浙江省温州市,是改革開放以來由鄉村到城市、經濟發展較快的類型。

課堂練習

讀右圖,回答下列問題:

(1)試評價有利武漢城市發展的自然區位因素。

(2)近年來有何新因素對武漢城市的發展起較大的作用。

[答案]

(1)武漢氣候屬於亞熱帶季風氣候,雨熱同期,温度和降水條件較好;武漢位於長江和漢江的會合處,水量豐富;武漢位於江漢平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

(2)旅遊業和高科技的發展。

城市的區位因素教學設計2

知識與能力

1、瞭解地形、氣候、河流等自然地理要素對城市區位的影響;

2、掌握城市分佈與自然條件的關係,識記一些典型城市的名稱和特點;

3、能舉例説明沿河分佈城市的.幾種區位類型。

過程與方法

1、通過閲讀地圖,培養讀圖、用圖能力;

2、通過結合當地實例,培養理論聯繫實際的能力;

3、培養合作學習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

激發探究地理問題的興趣和動機,初步形成正確的人地觀。

教學重、難點

重點:自然條件對城市區位的影響因素;

難點:

1、結合實例理解城市的形成原因;

2、結合課文插圖來理解城市分佈與自然條件的關係。

教學方法

“問題”教學法;資料和個案分析法;探究式教學。

教學過程設計

導入新課

提問:上一節課我們學習了聚落,聚落可以分為幾大類?(鄉村和城市)。

結合世界地形圖和政區圖,世界城市的分佈有何特點,原因是什麼?這正是我們這節課要解決的問題。

一、影響城市區位的自然地理因素

1、地形與城市區位:平原高原山區

質疑討論、學生探究

多媒體展示:讀中國地形圖和政區圖,我國地形分佈有何特點?(西高東低,呈階梯狀分佈)

多媒體展示:讀《中國100萬人口以上城市的分佈圖》,我國城市空間分佈有何特點,主要分佈在哪些地形區?(東多西少,多分佈在第一階梯上)

教師分析:平原地區地形平坦、土壤肥沃,便於農耕,且有利於交通聯繫和節省建築投資,是人口集中分佈的地區,也是城市發育的理想環境。如中國的大城市主要分佈在第三級階梯上。

2、氣候與城市區位:降水較多、氣温適中

多媒體展示:讀《世界大城市和城市密集地區分佈示意圖》《中國氣候分佈圖》《中國政區圖》。

學生活動:在《中國政區》填充圖上描繪400毫米年降水量線;討論400毫米年降水量線的地理意義(是我國半濕潤、濕潤地區與半乾旱、乾旱地區的一條重要的地理分界線);美國城市分佈與地形有何聯繫。

教師分析:400毫米年降水量線是我國半濕潤、濕潤地區與半乾旱、乾旱地區的一條重要的地理分界線;美國的“波士頓-紐約-華盛頓”“芝加哥-匹茲堡”和“聖弗朗西斯科-聖迭戈”三大城市帶,分別位於美國的大西洋沿岸平原、中部平原以及西部的沿海平原上。高原和山區也有城市分佈,但城市的發展會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

我國百萬人口以上的大城市主要分佈在何種氣候類型區?(只有包頭、蘭州、烏魯木齊、齊齊哈爾幾個城市位於該線的西北部,大部分城市分佈在該線東南部氣温、降水等氣候適宜的地區)。

3、河流與城市區位:用水運輸防衞

讀《中國100萬人口以上城市的分佈圖》《中國政區圖》《世界大城市和城市密集地區分佈示意圖》,中國和世界主要城市分佈與河流有何關係?(世界和中國的大多數城市,總有河流流過城市周圍,或者穿城而過。所以説,河流對城市的城址選擇具有深遠的影響)。

教師引導、總結啟發,引導學生讀圖和思考

1、為什麼平原大城市特別多,且城市分佈又比較密集呢?

2為、什麼大河沿岸大城市特別多?

3、為什麼氣候適宜的地區大城市特別多?

教師引導得出結論:地形、氣候、河流等自然因素對城市區位的影響很大,説明自然條件對城市區位的影響是深刻的。

課堂練習、知識鞏固

讀右圖,回答:

(1)a、b兩城市均是我國著名的工業城市,a城市名稱為x,b城市名稱為x。

(2)從城市區位因素來看,其共同的自然區位因素是,其自然因素的不同點是。

[答案](1)鋼鐵,包頭,攀枝花(2)共同點:沿河分佈和接近自然資源;不同點:a地氣候與b地比,降水較少,氣候較乾旱,水資源較少。

引導學生分析、掌握分析思路:讀圖可知,a、b兩城市均分佈於黃河和長江富有特徵的河段,可以判斷a和b分別為包頭和攀枝花,這兩個城市沿河分佈,且均為我國的鋼鐵工業城市,因此它們的共同區位因素是沿河分佈和接近自然資源。從影響城市的自然區位因素來看,兩地的氣候類型和氣候特徵有明顯的差異,雖然兩地均有河流經過,但流量有較大的差異。

標籤: 城市 教學 區位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sheji/73kprg.html
專題